重生之大清帝国_分卷阅读_30
  虽然大多数义和团民知晓晋军的实力和行动意图,很配合地缴械投降,但仍有部分甘军死硬分子煽动团民们以武力相抗,造成人群的混乱。
  晋军消防车上的高压水龙全开,冲击力巨大的水柱激射向东奔西跑的人群,驱赶着人流聚拢在一起。机械化团守候在车顶的狙击手居高临下,在密集的人群中准确地分辨出了那些甘军死硬分子,清脆的96式狙击步枪枪声接二连三地响起,一个个的死硬分子被击毙,喷溅的鲜血飞散在人群中,精准的射击令那些有着丰富实战经验的甘军士兵也惊得心胆俱裂,混乱被迅速制止。
  将参与骚乱的义和团众和部分甘军集中看押后,康凡率军直逼驻扎在天坛和先农坛附近的甘军主力,机械化团的24门82野战炮密密麻麻的列阵甘军军营外围,训练有素的炮兵们迅速装定好了火炮射击诸元,黄橙橙的炮弹“哐啷、哐啷”的送入炮膛,就等康凡下令了。
  周团长用高音喇叭喊话:“甘军兄弟们,将手中武器放在脚边,列队走出军营,接受晋军处置。给你们一刻钟的时间,时间一到,大炮侍候!”
  军营里起了一阵骚动,但很快又平息下去,没动静了。
  一刻钟一到,周团长眼望康凡。康凡点了点头。
  “开炮!”周团长大吼一声。
  82野战炮第一轮齐射过后,一个冒着炮火逃出军营的甘军士兵传话给康凡:董福祥董大人恳请晋军停止炮击,甘军遵命解除武装。
  康凡一挥手,炮击立即停止。
  甘军的大部队从烟火弥漫的军营中列队走出来,个个垂头丧气。一个安全局的情报人员向康凡指认出了在队伍中躲藏着的甘军首领董福祥。
  “董大人留步。”康凡喊道。
  董福祥根本没见过康凡,但依然能看出此人的不凡,站定后,抬头与康凡对视。
  康凡笑了,“董大人,晚辈山西巡抚康凡。”
  董福祥一愣,抱拳拱手道:“康巡抚大名如雷贯耳,今日得见,果不同凡响。”
  康凡冷笑:“董大人以反抗朝廷、率陕甘回民起义之举而出人头地,更是不同凡响啊!”
  董福祥在同治皇帝执政年间曾参加陕甘回民起义,率众抗清,活动于陇东、陕北等地,声势颇大。后被名将左宗棠率军击败,投降朝廷,反过来帮助清军镇压陕西、甘肃、西宁等处回民起义,战功赫赫,仕途遂一帆风顺,是一个完完全全的投机之辈。时隔近40年,旧日丑事突被看起来刚刚20多岁的康凡提起,不禁让他惊异万分。
  “康巡抚年纪尚轻,莫要听信恶人谣言,损毁本督名誉。”董福祥还嘴硬。
  康凡反手一个耳光将董福祥打倒在地,咬牙切齿地骂道:“煽动甘军违抗太后旨意,害得搭上这许多无辜性命!老匹夫,方才怎就没把你给炸死!”
  董福祥趴在地上不敢起身,他的几名亲军齐刷刷地给康凡跪下,磕头如捣蒜。
  “康大人饶命,康大人饶命!”
  康凡还不能私自处理董福祥,要等慈禧的命令,自己不能做过了。此时面对跪了一地的甘军士兵,也就顺水推舟,挥手放行了。
  解决了京城的骚乱后,晋军各部队官兵立即展开清理工作。更多的消防车、铲车、推土机、运输汽车等从山西被火车运来,在京城的大街小巷轰隆隆的奔驰,几天时间就将瓦砾、垃圾遍地,浓烟、烈火弥漫的京城收拾得井井有条!偌大的京城里,无论是中国人还是外国人,何曾见过这等壮观景象?人人都被眼前所见惊得目瞪口呆、不知所措!
  之后,数千名晋军内卫骑兵部队火速进驻京津地区,对分散在各处继续作乱的义和团众展开大范围的抓捕行动,不出一个月,京津周边局势很快便得以好转。
  进驻京津地区的晋军内卫骑兵部队都是隶属于安全、边防部队的官兵,执行这种任务很拿手。他们每人都配备着96式步枪、96式自动手枪和96式马刀,远、中、近结合,单兵火力相当强,加上矫健的战马,往往一个12人的小分队就能控制上百人的作乱分子,效率非常高。并且他们不管是义和团民还是清军官兵或是西方传教士,只要作乱就统统制服,对于其中一些敢于顽抗的家伙更是毫不留情地就地击毙!而他们那有着醒目的红色领章、黄色标识的鲜艳而挺括的橄榄绿军装以及黑亮的长筒马靴再加上还骑着外形俊朗、高大的良种高头大马,让他们个个显得英姿飒爽,给当地民众留下了极深刻的威武正义印象。
  随后,大批晋军常备军和内卫部队官兵乘火车陆续抵达京城,迅速在整个直隶地区展开更大范围也更为彻底的清剿行动,将再次抬头的义和团运动迅速打压了下去!
  西方列强本想以保护本国使馆和侨民为借口出兵大清帝国,但迅速稳定的京城局势、晋军迅捷而高效的清剿行动等使他们无法继续坚持,再加上被晋军强大的战斗力所震慑,所以,以日、俄、德等3国极力主张的出兵大清帝国的建议被英、美、法、意、奥等国否决,列强共同出兵大清帝国的图谋遂告流产。
  进京的晋军内卫部队骑兵部队以南口基地为驻地,一边参与基地建设一边巡逻在京城外围各处,在安全局的统一指挥下,对刚毅等一干朝中不安分的大臣们的日常行动进行严密监视,大大限制了这些人的活动,令其恼怒万分却又无可奈何,叫苦不迭。随后,晋军常备军撤出京城,回防南口基地。
  使馆区又恢复了往日的秩序,康凡一身戎装,开了车去找朱迪,一跨进美国使馆便受到了所有工作人员的热烈欢迎,好不得意。
  “你都成了救世主了!”朱迪不无骄傲地说道。
  康凡笑道:“我来是因为想吃牛排了。”
  朱迪不满地哼了一声,“你是说不是因为嘴馋了你还不来了是吧?”
  康凡急忙改口道:“确切的说是你这个美人在召唤我的双腿而不是香喷喷的牛排。”
  朱迪这才满意地笑了。
  第五十三章 我就是要杀鬼
  黑龙江地区的义和团运动在6月份发展到最高潮,但由于寿山、惠丰等坚决执行康凡的建议:在义和团民不影响各地民众日常生活秩序、不对民众生命财产构成威胁的条件下,自行组织的和平活动方式,官府采取安抚、疏导的和缓政策予以遣散。如若发生违规事件,坚决镇压。因此,黑龙江省的义和团运动至始至终都在可控范围内。
  后来,京津地区的义和团运动被迅速镇压后,这里的义和团运动也就很快的烟消云散了。所以,俄国借由义和团作乱生事,大规模派兵进驻黑龙江地区的计划就成了泡影,为了发泄不满,随即开始对居住在黑龙江对岸几个俄国城市的大清侨民施加迫害。但出于忌惮居住在大清帝国的本国侨民也会遭致大清军民的报复,所以没有明目张胆地作恶,而是指使一些地痞流氓、化装成平民的军警等来达到政府的这一卑鄙图谋。
  所幸受黑龙江地区这几年的良好发展势头所吸引,大多数居住在俄国管辖地域的大清侨民纷纷返回仅有一江之隔的瑷珲辖区定居,在对岸俄国辖区居住的大清侨民已是少数。但即使是少数,也是大清侨民,康凡是不会坐视不管的。
  瑷珲辖区一直以来就是广袤的黑龙江边境地区内最主要的经济中心和人口集中地,发展规划展开后,逐渐吸引来了方圆数百甚至上千公里范围内的居民和内地的知识份子、商人、技师、手工业者、农民和工人等等,也将原本在俄国远东地区最大的城市海兰泡城定居的大清侨民中的大部分吸引到了瑷珲城来定居。
  海兰泡原名孟家屯,1858年,俄国强迫清政府签订不平等的《中俄条约》,把黑龙江以北包括海兰泡在内的大片大清帝国领土划入俄国版图,并将海兰泡定为俄国阿穆尔省首府。到19世纪末期,该城人口发展到近4万人,其中大半为大清侨民,主要从事商业、手工业、农业和劳工等职业,经营大中商号的有5百多家。对于这些生活在俄人淫威下的大清侨民们而言,能够回到发展空间更好的自己国家的瑷珲辖区定居是最好不过的事了。所以,短短数月时间,大批侨民过江而去,剩下的那些愚笨的俄人根本无法支撑本地趋于崩溃的经济,所谓的俄国阿穆尔省首府的经济也就名存实亡了。
  就象康凡期望的那样,瑷珲辖区的农业建设发展得出奇的好,在瑷珲、嫩江、逊克三地建立的各个官办农场目前已是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拖拉机、水电设备、农用飞机、新式农用机械等发挥出了巨大作用,革命性的改变了这里的农业面貌。同时,瑷珲城的基础设施和工业建设也已初具规模,部分基础设施和工业企业已经开始运作。而连接山西和黑龙江的公路——太瑷线(太原至瑷珲)也在实现通车后立即开始了用水泥硬化路面和相关基础设施的建设工作。
  有了这样好的开端,将瑷珲辖区建设为一个以农业为主,工商业为辅的新基地的规划就可以逐步实现。而在这个规划完成后,就具备了将这里建成一个抗俄桥头堡的基础条件,以此为依托,逐步实现保卫整个东北地区的战略意图。
  7月初,康凡接到安全局的情报后,带领警卫营乘坐汽车赶到瑷珲,与已经先期抵达瑷珲的安全局的特战部队汇合,准备展开营救大清侨民的行动。
  这支特战部队是康凡授意安全局组建的,成员都是从两地的常备军、内卫部队和巡捕队伍中通过自愿报名层层选拔出来的。康凡本就是特战队员出身,由他亲自编写的录取标准和训练教程等相当专业,因此,通过初选的将近一万名报名者中,在安全局总部的训练基地经过为期3个月的优胜劣汰后,最后达到全部科目合格的人数仅剩一千人左右,而剩下的这些官兵就最终成为了现在的这支特战部队,堪称精锐中的精锐!
  特战部队的指挥官李晋卿队长原先是蓝妖队队员,后被康凡选入情报班,又随着情报班的扩建而进入安全局工作,跟随康凡参加了宁武和云中山剿匪、赴英劫款、京城护卫、“重锤”对日作战等行动,文武双全、精明强干,个人能力极其出色。
  “校长大人亲自来此,想必又是手痒痒了。”李队长笑道。
  康凡也笑了,“李队长在,校长焉能不在?”
  惠丰走过来,亦是全副武装,“康弟,边防部队的快艇已经准备就绪。”
  康凡点点头,“那好。惠丰兄就负责接送解救出来的侨民,务必保证安全撤回。”
  负责黑龙江界河防务的晋军部队新装备了天津造船厂生产的巡逻艇。这种巡逻艇排水量30多吨,钢骨木制艇体,采用经过改进的“铁马”汽车使用的柴油发动机,能使巡逻艇的最高航速达到30节。
  这种快艇本来是按照承担沿海防御任务的鱼雷快艇来设计的,只是目前鱼雷的研制工作还没有结束,相关的海军人员也没有到位,其它装备,例如新式舰炮、雷达等也都在研制当中,一时无法实现装艇。因此,在康凡的指示下,生产出来的这批快艇经过必要的改装后,装上现有武器被首先用于黑龙江界河巡逻。虽然有些大材小用之嫌,但能有效提升黑龙江界河的防卫实力,也不失为一个好措施。
  这批快艇在驾驶室后面的上层建筑顶部两侧各安装一挺96式通用机枪,艇尾安装了一门可旋回射击的82无后坐力炮,所有武器都安装有装甲防盾,以保护射手。正常情况下船舱内可载30名全副武装的士兵,艇首设计了可收放的登陆跳板,便于士兵登岸。此次计划出动全部的12艘这种快艇,估算每艘快艇最多时能挤下60多人,保持20节以上的航速。尽管达不到最高速度,但任何黑龙江上的俄国船只都别想追上它。
  康凡拉过李队长和惠丰,讲解了这次的行动计划:目前,与瑷珲隔江相望的俄国阿穆尔省首府海兰泡是大清侨民的集中居住地,总数大约有一千人左右,都是一些因为这样或那样的原因不愿回国的顽固分子。因此,如果他们不是亲历俄国人迫害的话,绝对不会主动撤离。安全局化装潜入的情报人员已经对这些人做过动员,但响应者寥寥。所以,我们的营救行动必须要等到俄国人的迫害行动开始之后才能进行,否则得不到侨民们的主动配合,实施起来就会困难重重。据我所知,俄国人将在7月16日开始大规模行动。今天是7月12日,我们今晚就过江潜伏下来,以防不测。营救行动什么时候开始以安全局情报人员的无线电呼号为准,呼号为“钟馗”。
  “钟馗?杀鬼的大爷。”李队长会意地笑了。
  惠丰也笑着接话:“专杀俄国鬼的大爷。”
  “对。我们就是要杀鬼!”康凡说道。
  午夜时分,康凡带了120名警卫营官兵乘皮划艇隐蔽的渡过宽阔的黑龙江,在对岸江边的森林中潜伏下来。李队长带领2百名特战队员进入海兰泡城郊,在安全局情报人员事先找好的地点隐蔽下来,实施抵近行动。而惠丰坐镇指挥快艇部队在瑷珲码头待命,随时准备接应。同时,驻扎于黑龙江的晋军在瑷珲集结完毕,24门130加农炮炮口高扬,威武的指向江对岸的俄国目标。瑷珲本地驻军也都做好了作战准备。
  夏季的黑龙江森林里白天闷热,夜晚阴冷,疯长的灌木密不透风,蚊虫多得不计其数。尽管搭建了帐篷,但也舒服不到哪里去,蚊虫照样肆虐,让人无处可避。连日小雨不断,汗水和雨水交替而下,大家身上的军服就没有干过。又不能生火,更不能洗澡,顿顿都是就着冷水吃罐头食品和压缩干粮,夜晚冷得牙齿打颤,那个难受劲儿就别提了。
  潜伏的第3天上午,雨停了,太阳短暂的露了露头,但阳光被高大的树木所遮挡,并没有多少射到地面上,却使林中的水汽得到蒸发,热气氤氲,更是闷热难当!
  康凡倒是能忍受,当初在特种部队服役时,那种在荒无人烟的野外、没有足够的食物和饮水配给、一动都不能动、没明没夜的露天潜伏任务是常有的事,现在又有帐篷、又有充足的食物和饮水,还能小范围的活动,条件已是相当优越了。看得出来,警卫营的官兵们都以他为榜样在极力忍耐着,虽然不知道他们的真正感受,但康凡从他们木讷的面部表情上还是能感觉出他们内心的焦躁和无奈。
  “感觉很不爽是吧?”康凡问旁边的一个士兵。
  士兵不好意思地笑了笑,“还好。校长能忍,我们就能忍。”
  另一个士兵插话道:“校长,这些侨民不想回国就说明他们不爱国。既然他们不爱国,我们干嘛非要救他们?”
  康凡微笑,“我们是军人,保护本国国民是我们的使命。让我们的国民遭受外国人的欺负,丢的是我们整个国家和军队的脸,这跟这些侨民们的人品好坏无关。只要是大清侨民我们就得救,我们没有选择。”
  士兵没再问下去,象是在思考。
  第五十四章 我干掉了几个俄国匪徒
  7月16日午后,在经过了几次针对大清侨民的小规模打、砸、抢行动的预演后,俄国海兰泡当局策划的蓄意迫害大清侨民的阴谋大规模展开。
  大批俄国匪徒手持枪支、斧头、刺刀、皮鞭等凶器,闯进大清侨民的住宅或商店,把所有财物抢劫一空,并不分男女老幼统统抓走,驱赶至黑龙江边,鞭打、斧砍、刀劈甚至开枪射击,逼迫着这些可怜的手无寸铁的大清侨民们跳入滚滚的黑龙江中,眼看着一场大屠杀即将发生。有几个性急的警卫营官兵已经忍不住了,纷纷悄声喊着。
  “校长,怎么还不打?!”
  康凡在等待那个呼号。这个呼号如果不来,他这里就不能随意开火,否则就不能尽数消灭这些俄国匪徒。只要留下一个活口,就会给俄国政府留下口实,那样的话,接下来的事情就不好处理了。
  “校长,钟馗!”无线电员突然兴奋的大声报告。
  康凡一下子从藏身处跃起,冲着数十米外的人群放声大喊:“大清侨民们都趴下!趴下!”话音未落,手中的88式狙击步枪便射出了第一颗5.8毫米口径重弹。
  人丛中一个正要举枪射击的俄国匪徒立时被打得**迸裂,高大的身体轰隆一下倒地,手中的步枪扔出去老远。
  眨眼间,警卫营的其他几支96式狙击步枪几乎是同时开火,随着清脆的枪声,手中拿枪的俄国匪徒一个接一个的被打翻在地。
  听见熟悉的汉语,那些已经摸到死神冰凉臂膀的大清侨民们中间有几个反应快的,立时趴倒在地。其他的人也紧跟着明白过来,一时间,密密麻麻的人群成片的趴倒。
  如此一来,混杂在大清侨民中间那些听不懂汉语的俄国匪徒们的身影一下子就象潮水退去后沙滩上裸露的岩石那样显眼了。
  6挺96式通用机枪趁此时机猛烈开火,炽烈的弹幕贴着大清侨民们的身体狂扫而过。
  俄国匪徒被这突如其来的打击搞懵了,眼瞅着自己被7.62毫米子弹穿透身体。明白过来的匪徒也没能逃掉,被狙击步枪逐个打烂了脑袋。江岸上顿时血流成河!
  李队长和他的特战队员们在清除了落在后边的俄国匪徒后,在海兰泡城外就地阻击,掩护康凡这边的侨民撤离行动。而化装成普通百姓、潜伏在城内各个地点的安全局的特工们此时更是在整个海兰泡城内大肆破坏,制造大清侨民激烈反抗的假象,以蒙蔽俄国当局。
  一时间,本来由于大量大清侨民的离去而迅速萧条的这个俄国边境城市突然间热闹非凡,到处都是鸡飞狗跳、鬼哭狼嚎,枪声爆炸声不断,浓烟烈火四起,用地狱来形容应该是再恰当不过了。这个景象是俄国当地政府官员所乐意看到的,但他们做梦也想不到制造这一景象的不是他们所指挥的本国流氓,而是一群大清帝国特工!
  惠丰审时度势的率领快艇队及时赶到岸边,几艘快艇争分夺秒的打捞已经被逼入黑龙江的落水者和救助岸上的受伤者,剩下的大部分快艇舱门大开,忙不迭的接送大批蜂拥而上的侨民。原本打算放弃归国机会的这些愚蠢的大清侨民们,此时都只有一个念头:逃命。就连散落在江岸上、近在咫尺的财物也没人理睬了。
  “帮他们把这些都带上吧,毕竟是他们多年的心血。”康凡对惠丰说道。
  惠丰命令士兵们就地捡拾地上的东西,装艇运走,吩咐道:“务必捡拾干净,切莫给俄人留下分毫物事。”
  此时,海兰泡城内的枪声、爆炸声仍然此起彼伏。康凡焦急的用望远镜观望着。
  “通知他们见好就收吧。”康凡对无线电员说完,转头面向警卫营的官兵们:“收拾战场,就地销毁所有证据,准备撤离。”
  黄昏时,待弄明白事件真相,奉命火速赶来增援的俄国正规军又被特战队凭借有利地形挡住,激战一直持续至半夜。
  特战队中承担此次阻击任务的几个分队均配备了大量的机枪、手榴弹、82无后坐力炮和82迫击炮,准备了充足的弹药,借助事先构筑好的防御工事,利用优势火力,给予俄国正规军以重大杀伤。随后,遵照康凡的命令,相互掩护,全部撤回了瑷珲,连同阵亡同伴的遗体也一同带回。
  追来的俄军什么也没有捞着,江岸上,除了那些俄国匪徒们的尸体以及东一团西一团的大片血迹外,再没有任何有价值的东西。望望对岸,黑漆漆的夜色中,灯火通明的瑷珲城温暖而绚丽。
  一个俄军军官咕噜了句什么,冲着瑷珲城的方向胡乱地开起了枪。
  康凡从88式狙击步枪的微光夜视瞄准镜中清清楚楚地瞄准了这个多事的家伙,夜间射击,距离250米以上,已接近瞄准镜的极限夜视距离了。虽然没有十足的把握命中目标,但射击时机一来,康凡依然没有犹豫,果断的扣动了扳机。
  那个俄军军官随着枪响一头栽倒,一动不动了。
  “好。状态不错。”康凡心里嘀咕着。
  枪声引起了俄军的混乱,在伸手不见五指的暗夜里,这些惊慌的俄国官兵盲目的、近乎疯狂的开枪,甚至还有一挺马克沁水冷式重机枪也凶猛的开了火。但除了浪费弹药和能够制造些声势外,再不会起到什么别的效果。
  康凡进近到2百米的距离,不断变换着射击位置,打光了弹匣里剩余的9发子弹。
  这股俄军的战斗意志被彻底击垮,数百人,片刻功夫,只要活着的就跑得一个也不剩了。
  康凡随后仰面躺倒在柔软的草地上,大口呼吸着夏夜清爽的风,舒放着自己紧绷的肌肉。
  李队长拽了拽他,悄声说道:“校长,这里什么也没有了。我们过江吧。”
  康凡没动,答道:“我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