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之农妇难为_分卷阅读_111
二郎问,“对了,我觉得是不是和韩师爷借上十来个身强体健的差爷比较好?”上回发粮的事他仍记忆犹新,如今一下子拿出这么多粮食,难免会有人趁乱抢夺粮食。防着点准没错的。
“二郎,还是你想得周全。”罗云初笑着赞道,她这丈夫脑子没有以前木了。
二郎不好意思地挠挠头,这是他突然想到的。
“叫上大哥和阿德一起吧。”独木不成林,而且青河县这块蛋糕也够大,他们自己一家也吃不完,“不过让大哥那边千万得保密。”大房那边如今人多嘴杂,她不得不叮嘱一下。
“嗯,晓得了,我这就去!”说完,一溜烟地跑没影了。
罗云初看着他那着急的样子笑着摇了摇头,便起身回屋看看两个娃去。
作者有话要说:晚上大概还有一更,老样子,憋得出来就憋,出不来不许怪偶。。。
90、以粮换地 ...
“老乌,又上山采饿羊菜啊?”莫老汉咳了几声,拄著木棍慢慢走出院子,只见他的两条腿肿得像粗木桩子。
“是啊,家里的东西都吃光了,不得不到山上摘些嫩叶子吃啊。”那叫老乌的全身浮肿,只不过没有莫老汉那般严重罢了。
“孩子他爹,你要什么和我说便是了,出来做什么?”莫大婶忙从屋里走出来。
“就想出来走走,看看,我这身老骨头,也不晓得还能活多久。”莫老汉顿住脚步,看着两人,笑道。
老乌和莫大婶都沉默了,是啊,这粮荒什么时候是个头哇。前天,他们隔壁的范老头就死了,全身水肿得厉害。这都是粒米未进,野菜树叶吃多了的结果啊。
“孩子他爹,明儿咱把家里的两亩地全拿去换了粮吧,能换多少便换多少。”莫大婶建议。
久久,莫老汉看了一眼同样水肿的孙女,叹了口气道,“换吧换吧。”
按比例分成,谈妥条件的当天晚上,大郎家和阿德家的粮食就连夜搬到了二郎家。阿德只拿出了五百斤粮食,剩下一千斤左右不敢动用了。毕竟他还要预留出一部分供自家和岳父那边生活。大郎这边拿出的也不多,仅有两百斤,他一大家子六张嘴巴等着吃饭的,哪里敢拿多出来卖予别人?
“二郎,好了吗?”罗云初提着长长的油灯,朝下面低声问道。
“好了,我这就上去!”
“来,我拉你一把。”罗云初伸出手,二郎的手搭了上来,他脚一蹬,便借力从地窑里上来了。
没错,就是地窑!这在去年就挖好了。这是罗云初他们去年就挖好用来藏粮食的,开口就在杂物房里。俗话说狡兔三窟,鸡蛋不能放在同一个篮子里。罗云初他们之前买了这么多粮食,自然也不能只放在一住了。其中有五六百斤的粮食是放在地窑里的。
如今打算以粮换地,他们就将原来放在地窑里的粮食搬了上来,再从楼阁里搬几百斤下去储存。自家用的,自然得用好的了。
“媳妇,咱们这样做,妥么?”以粮换地这法子真的妥当么?想到他们十几两银子的粮食能换这么多地,他觉得兴奋之余又有点不安。
罗云初没答他,反而问道,“二郎,你有没有感觉,似乎村子里的人越来越死气沉沉了?”
二郎想了想,答道,“是啊。”
她仔细想过了,前面许多人都还很积极地去寻找各种生路,现在反而没那么活跃了。是认命了还是绝望了?这样的气氛让她很心惊,鲁迅得说好,不在沉默暴发就在沉默中灭亡。不管是哪一种结果都不她愿意看到的。
若这真是暴乱的预兆,那在这种时候,并不是挟紧尾巴做人就行的。覆巢之下,焉有完卵?如果真的暴乱了,不管你再怎么低调,也难保别人不会来抢你。所以,现在他们需要的是一个一个希望,一个生的希望。罗云初发现这里人们的忍性很强,能有一点活路,人们都不会反,也不会暴乱,即便要为了这个希望付出一些代价他们也会愿意的。再说即使地全没了,只要人能活下来,租赁地主家的地来种,每年交些租子,或再到山上开垦荒地就有地了,只是辛苦点而已。没瞧见,以前受灾的人们为了活命抛开家里的一切,背井离乡地到大城里乞讨以求生存吗?
她想救他们,想掐断暴乱的可能性。但她又不甘心自己储存的粮食就这样白白地给了他们。说她说她伪善也好,贪心也罢。她就打算这般做了。
而且还有一点,雨季就快过去了,洪涝也快过去了。雨下了整整两个多月,也该停了。她上辈子活了那么久,还没见过能连下三个月的雨!这点自信她还是有的。下半年的收成如何她不知道,但如果能撑两三个月,至少能活命是肯定的,即使又遇到旱灾。其实她打心底里不信,她所处的这个地方真有那么倒霉,旱灾洪涝轮着来。
现在他们预留出一千三百斤的粮食,足够应付一年的吃食了。她就不信,接下来的一年两收都是棵粒无收的情况。退一步讲,即使真那么不幸。江南或其他地方也会有收成的,届时,一定会有粮食卖的,可能价钱上就要贵一点了。但是再贵能贵得过现在么?现在的一石粮食能换回好几亩地!富贵险中求,没有什么事是百分百有把握的,她决定赌了!
听到媳妇细细的分析,二郎的心一凛,觉得此事事在必行。为了自家,为了他所生长的这个村子。
“换粮了换粮了,宋家有粮换啊,大家快拿地去换吧。一亩地十五斤,比周地主足足多少五斤呢。大家别把地换给周地主了,换给宋家吧。”
敲锣打鼓的,没一会,宋家以地换粮的消息就传遍了整个村子。听到有粮,不少人都跑出家门打探消息。
“小李哥,这宋家还有粮换?”村子里有好奇的人,拦下小李哥问道。
“怎么没有?这回呀,宋家三老爷,知道不?在京里当官的那位,和他的好友说了一下村子里的情况。你也别问我他是怎么知道村子里的情况的,驿站能传信呢。当时他好友听了,可怜咱们,又想在这边置点地。知道咱最需要粮食而不是银子,这不,整了两三千斤托宋家换点地呢。”小李哥被拦下了,也不恼,笑嘻嘻地向众人解释着。这小李哥以前就在县里的酒楼当过跑堂的,端的一张利嘴,死的都能给他说成活的。这回罗云初他们将一大车沙石拉回家做足了戏后,便找到了他,让他在各村帮着宣传一下,报酬自然是少不了他的。
“小李哥,你莫要骗人啊。现在各大城都不准进出,哪里运得了粮食进来?”此话一出,众人跟着起哄。
“宋三爷在京里当官呢,他朋友有通天本事咋啦?人家就是把粮食运进来了,咋了?这可是我亲眼见的,白花花的米面呢。你们不稀罕就算,我还得去别村告诉人家好消息呢。人家宋家说了,优先换给咱们村,你们不稀罕大把人稀罕!”
“难怪呢,今天我看到有几辆马车拉着两车的东西进了宋家。”
此话一出,众人就信了八成,见小李哥要走,忙拦住他,追问此事的真实性。
“真真假假,你们明天自会知道,记得啊,一早就去宋家门口排好队。还有,你们也别打那些偷摸抢骗的主意,人家有十来个差爷在宋家守着呢。”
待小李哥走了,众人忙奔走相告这一消息,都决定明个一早,便到宋家去等等。
次日一早,宋家大门就排了两条长长的队伍。好些人怀里都揣着田契地契,手里拽着布袋。
辰时一到,宋二郎家的门准时打开。
二郎走了出来,站在门口,大声说道:“此次以地换粮,本着双方自愿的前提,若有人不愿的,可以离开。”说到此处,二郎顿了顿,等了好一会,都没人愿意离开队伍。
他便接着说:“一亩水田能换十六斤粮,一亩沙地或坡地能换十二斤粮,山地就不要了,古沙村的优先,其他村子的压后。好了,开始!”这是他们昨晚商量出的法子。粮食不多,也只能如此了。
“还有一点便是,又到了耕作时节,卖了地的人若还想种地,晚点可以来我这租种回原来的土地。每年交了赋税后只需纳上四成的租子便可,今年的种子由我们这边提供。不过这事等换完了粮再说,你们每家留一个人在此便行。”二郎补充了一点。
人群中顿时暴发出一阵欢呼,宋家这一做法,无疑给他们留了一条生路,怎能让他们不兴奋?
“水田能换十六斤粮食?比周地主那多了六斤啊!”
“二郎,还是你想得周全。”罗云初笑着赞道,她这丈夫脑子没有以前木了。
二郎不好意思地挠挠头,这是他突然想到的。
“叫上大哥和阿德一起吧。”独木不成林,而且青河县这块蛋糕也够大,他们自己一家也吃不完,“不过让大哥那边千万得保密。”大房那边如今人多嘴杂,她不得不叮嘱一下。
“嗯,晓得了,我这就去!”说完,一溜烟地跑没影了。
罗云初看着他那着急的样子笑着摇了摇头,便起身回屋看看两个娃去。
作者有话要说:晚上大概还有一更,老样子,憋得出来就憋,出不来不许怪偶。。。
90、以粮换地 ...
“老乌,又上山采饿羊菜啊?”莫老汉咳了几声,拄著木棍慢慢走出院子,只见他的两条腿肿得像粗木桩子。
“是啊,家里的东西都吃光了,不得不到山上摘些嫩叶子吃啊。”那叫老乌的全身浮肿,只不过没有莫老汉那般严重罢了。
“孩子他爹,你要什么和我说便是了,出来做什么?”莫大婶忙从屋里走出来。
“就想出来走走,看看,我这身老骨头,也不晓得还能活多久。”莫老汉顿住脚步,看着两人,笑道。
老乌和莫大婶都沉默了,是啊,这粮荒什么时候是个头哇。前天,他们隔壁的范老头就死了,全身水肿得厉害。这都是粒米未进,野菜树叶吃多了的结果啊。
“孩子他爹,明儿咱把家里的两亩地全拿去换了粮吧,能换多少便换多少。”莫大婶建议。
久久,莫老汉看了一眼同样水肿的孙女,叹了口气道,“换吧换吧。”
按比例分成,谈妥条件的当天晚上,大郎家和阿德家的粮食就连夜搬到了二郎家。阿德只拿出了五百斤粮食,剩下一千斤左右不敢动用了。毕竟他还要预留出一部分供自家和岳父那边生活。大郎这边拿出的也不多,仅有两百斤,他一大家子六张嘴巴等着吃饭的,哪里敢拿多出来卖予别人?
“二郎,好了吗?”罗云初提着长长的油灯,朝下面低声问道。
“好了,我这就上去!”
“来,我拉你一把。”罗云初伸出手,二郎的手搭了上来,他脚一蹬,便借力从地窑里上来了。
没错,就是地窑!这在去年就挖好了。这是罗云初他们去年就挖好用来藏粮食的,开口就在杂物房里。俗话说狡兔三窟,鸡蛋不能放在同一个篮子里。罗云初他们之前买了这么多粮食,自然也不能只放在一住了。其中有五六百斤的粮食是放在地窑里的。
如今打算以粮换地,他们就将原来放在地窑里的粮食搬了上来,再从楼阁里搬几百斤下去储存。自家用的,自然得用好的了。
“媳妇,咱们这样做,妥么?”以粮换地这法子真的妥当么?想到他们十几两银子的粮食能换这么多地,他觉得兴奋之余又有点不安。
罗云初没答他,反而问道,“二郎,你有没有感觉,似乎村子里的人越来越死气沉沉了?”
二郎想了想,答道,“是啊。”
她仔细想过了,前面许多人都还很积极地去寻找各种生路,现在反而没那么活跃了。是认命了还是绝望了?这样的气氛让她很心惊,鲁迅得说好,不在沉默暴发就在沉默中灭亡。不管是哪一种结果都不她愿意看到的。
若这真是暴乱的预兆,那在这种时候,并不是挟紧尾巴做人就行的。覆巢之下,焉有完卵?如果真的暴乱了,不管你再怎么低调,也难保别人不会来抢你。所以,现在他们需要的是一个一个希望,一个生的希望。罗云初发现这里人们的忍性很强,能有一点活路,人们都不会反,也不会暴乱,即便要为了这个希望付出一些代价他们也会愿意的。再说即使地全没了,只要人能活下来,租赁地主家的地来种,每年交些租子,或再到山上开垦荒地就有地了,只是辛苦点而已。没瞧见,以前受灾的人们为了活命抛开家里的一切,背井离乡地到大城里乞讨以求生存吗?
她想救他们,想掐断暴乱的可能性。但她又不甘心自己储存的粮食就这样白白地给了他们。说她说她伪善也好,贪心也罢。她就打算这般做了。
而且还有一点,雨季就快过去了,洪涝也快过去了。雨下了整整两个多月,也该停了。她上辈子活了那么久,还没见过能连下三个月的雨!这点自信她还是有的。下半年的收成如何她不知道,但如果能撑两三个月,至少能活命是肯定的,即使又遇到旱灾。其实她打心底里不信,她所处的这个地方真有那么倒霉,旱灾洪涝轮着来。
现在他们预留出一千三百斤的粮食,足够应付一年的吃食了。她就不信,接下来的一年两收都是棵粒无收的情况。退一步讲,即使真那么不幸。江南或其他地方也会有收成的,届时,一定会有粮食卖的,可能价钱上就要贵一点了。但是再贵能贵得过现在么?现在的一石粮食能换回好几亩地!富贵险中求,没有什么事是百分百有把握的,她决定赌了!
听到媳妇细细的分析,二郎的心一凛,觉得此事事在必行。为了自家,为了他所生长的这个村子。
“换粮了换粮了,宋家有粮换啊,大家快拿地去换吧。一亩地十五斤,比周地主足足多少五斤呢。大家别把地换给周地主了,换给宋家吧。”
敲锣打鼓的,没一会,宋家以地换粮的消息就传遍了整个村子。听到有粮,不少人都跑出家门打探消息。
“小李哥,这宋家还有粮换?”村子里有好奇的人,拦下小李哥问道。
“怎么没有?这回呀,宋家三老爷,知道不?在京里当官的那位,和他的好友说了一下村子里的情况。你也别问我他是怎么知道村子里的情况的,驿站能传信呢。当时他好友听了,可怜咱们,又想在这边置点地。知道咱最需要粮食而不是银子,这不,整了两三千斤托宋家换点地呢。”小李哥被拦下了,也不恼,笑嘻嘻地向众人解释着。这小李哥以前就在县里的酒楼当过跑堂的,端的一张利嘴,死的都能给他说成活的。这回罗云初他们将一大车沙石拉回家做足了戏后,便找到了他,让他在各村帮着宣传一下,报酬自然是少不了他的。
“小李哥,你莫要骗人啊。现在各大城都不准进出,哪里运得了粮食进来?”此话一出,众人跟着起哄。
“宋三爷在京里当官呢,他朋友有通天本事咋啦?人家就是把粮食运进来了,咋了?这可是我亲眼见的,白花花的米面呢。你们不稀罕就算,我还得去别村告诉人家好消息呢。人家宋家说了,优先换给咱们村,你们不稀罕大把人稀罕!”
“难怪呢,今天我看到有几辆马车拉着两车的东西进了宋家。”
此话一出,众人就信了八成,见小李哥要走,忙拦住他,追问此事的真实性。
“真真假假,你们明天自会知道,记得啊,一早就去宋家门口排好队。还有,你们也别打那些偷摸抢骗的主意,人家有十来个差爷在宋家守着呢。”
待小李哥走了,众人忙奔走相告这一消息,都决定明个一早,便到宋家去等等。
次日一早,宋家大门就排了两条长长的队伍。好些人怀里都揣着田契地契,手里拽着布袋。
辰时一到,宋二郎家的门准时打开。
二郎走了出来,站在门口,大声说道:“此次以地换粮,本着双方自愿的前提,若有人不愿的,可以离开。”说到此处,二郎顿了顿,等了好一会,都没人愿意离开队伍。
他便接着说:“一亩水田能换十六斤粮,一亩沙地或坡地能换十二斤粮,山地就不要了,古沙村的优先,其他村子的压后。好了,开始!”这是他们昨晚商量出的法子。粮食不多,也只能如此了。
“还有一点便是,又到了耕作时节,卖了地的人若还想种地,晚点可以来我这租种回原来的土地。每年交了赋税后只需纳上四成的租子便可,今年的种子由我们这边提供。不过这事等换完了粮再说,你们每家留一个人在此便行。”二郎补充了一点。
人群中顿时暴发出一阵欢呼,宋家这一做法,无疑给他们留了一条生路,怎能让他们不兴奋?
“水田能换十六斤粮食?比周地主那多了六斤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