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氏荣华_分卷阅读_118
她敢和长辈打开天窗说亮话并不是无的放矢的,今天与会的九个外姓人中,出自寒门的就有三个,且与李氏外的雍州大族无联姻。这是李徽二十年努力的成果,在现今这样的大环境下,已经是很了不起的的成绩。
世家根深蒂固,甲兵众多,李氏也怕他们联合起来颠覆自己的地位。雍州能这么太平,政出一门,并非运气。
从这点上来看,中原九州,当属扬州政权最集中,扬州旧族随着南周的覆灭十不存一。太宗太狠了!
在他们家只是雍州李氏的时候,李徽就在考虑平衡之术,当他有了野心之后,只会更重视。
所以李昭有九成九的把握李徽会心动的,而不是觉得她还没上位就想着卸磨杀驴,心性凉薄。
实在是真等他们家上位了再来考虑这个问题就晚啦,在这个过程中世家早已成为皇族也轻易不能撼动的庞然大物。
李家老祖宗的帝业是怎么败,分赃不均,君臣失和,打起来了!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乱世出英雄,寒门出头易。”
“我岂不知眼下是提拔寒门的好时机,可提拨起来岂有你想象中那么简单,”忽的,李徽无奈一笑,“何况,寒门才俊太少,这么多年我也才寻到了这几个而已,想达到平衡世家的地步何其难!”
李徽声音毫无征兆的下沉几度,“你又有没有想过,崛起寒门中的佼佼者百年后也会成为世家,不过换了个姓而已,世族照样存在。皇朝初建时,世家多受制于皇权,但是当第一代最多第二代君臣相继陨落后,皇权又将受制于世家。大齐是,其他皇朝也是如此。”
李徽自信,若他真有登顶那一日,他有把握辖制世族,但是他的子孙呢。每每想起,李徽都有种为他人做嫁衣的不甘。
纵观历史,前皇室没几个有好下场,之前是李氏运气好,亡国了,世家地位还在,荣华富贵可保。以后还会有这种好运吗?为什么这四百多年间朝代更迭如此频繁,权势滔天的世家所建立的皇朝却寥寥无几。委实是失败的代价太大。
称帝,痛快一时却有灭族之祸,不称帝,随便在哪一个皇朝都能混个不低的位置,那何必冒险呢。
李昭心神大动,所以提拔寒门打压世家根本是扬汤止沸,治标不治本。要改变的是制度,让世家可以堂而皇之把持政权的制度。
九品中正制与门阀制度的结合,使得世家权势登峰造极。物极必反,概莫如是。世家长期把持政权所滋长的骄奢、清高和不理政务实事的风气,已经一一出现。这给了寒门机会,谢氏的强势崛起,乱世之下世家的衰微,正印证着这一点。
终有一天,九品中正制与门阀制度会被推翻,这个过程也许会很长,但是必然会到来。
“累世经学造就累世公卿,大父和阿爹是否赞同?”
李徽若有所思的看着她。
“世家不过三百七十六家,再是人丁兴盛也不过数十万众。百姓百倍之,然而世家多出人杰。寒门出人才是值得大书特书的事情,但是兴旺的世家,代代出人才。”
李徽神色更为郑重。寒门难出贵子,不仅仅是寒门子少有展现自己才华的机会,而是有才华的寒门子不多。李徽一直在暗中扶持寒门子弟,但是有才华的寒门子可遇不可求。
“并非世家子比百姓聪慧,而是世家子自小就有名师授业解惑悉心栽培,一般人哪怕天赋下乘,但凡心正肯努力上进不说日后出类拔萃,在朝堂士林上也有一席之地。”一头猪被这么熏陶都能聪明点了。“可百姓中有多少人能识文断字。”
寒门难出贵子,和世家有意无意的垄断了教育资源也有很大关系。世家里面有脸面的奴仆都能识字,但是一个有成百上千人口的村子,识文断字的一只手都不到。
想想天朝,至今还有几千万文盲,那还是普及了九年制义务教育之后。再来想想古代,文盲率该高到怎样一个触目惊心的地步。
再是天资卓越,他接触不到经史子集,碰不到兵法谋略,他大字不识一个,他怎么成才。璞玉只能被当做顽石,泯灭众人。
说世家有意,那是世家对自己的藏书看的特别重,孤本越多越骄傲,那代表着家学渊源,轻易不外传。商人有钱吧,但是有钱买不到。
说世家无意,那是因为条件所限,文化没有便利的传播条件。时至今日,不少地方还在用竹简、锦帛记录,而书更是只能靠手抄,一本书的价值可想而知,寒门子读不起书。
“如果有办法让书籍普及,大父和阿爹愿意将家中藏书外传吗?”
李徽心头大震,震得头昏目眩,定了定神,“你有什么办法?”
跳过雕版印刷,李昭直接说更先进的活字印刷术。
李徽震惊,“你如何想到的?”
“阿爹也知道我喜欢收集印章,有一天我就想我要是把一本书上的字印章都收集了,不就是可以去印书了。纸的问题我目前还不清楚,但是我有一点想法,阿爹给我点时间,我能解决的。”剽窃,李昭略有地点心虚。
开民智的影响一时半会儿体现不出来,可等十年二十年后,一批又一批的寒门人才就会涌现,不需要刻意提拔寒门,是金子总会发光。
等寒门力量足够,便可以向旧制度挑战,比方说弄个科举,科举制度也有弊端,门生同年,明朝党争多有名啊,只能说比只看出身更公平一些。这世上本就没有十全十美的制度,只看执行的人能做到哪一步。
现在就想冲九品中正制开刀,那是自寻死路,雍州世家分分钟造反。如今的世家轻易不能撼动,何况血脉交融,一路扶持,最好是能和平演变,宁愿慢一点,让出部分利益。
李昭并不觉得矛盾不可调和,哪怕真的推行科举了,世族由于拥有良好的家庭环境,错综复杂的关系网,也比庶族更易成功。只要子弟争气,能人辈出,世家依然是世家,只不过没有现在那般权势滔天。若无能,就算是九品中正制大行其道的今天,也不是没有被削去门籍的世家。
她从不觉得九品中正制会彻底消除,哪怕到了科举当道的朝代,九品中正制的影子还在,只是换了个叫法。贾代善临终还能替他那个在科举上毫无建树的小儿子贾政求个从五品官呢。这个官,不就是看在他的出身上得的。
李徽注意到了李昭的异样,不过并没有问,只是目光有点奇怪,“你还想做什么?”
——
李昭还想开学院,开的越多越好,对这个社会会造成怎样的冲击,她不知道,她很忐忑,忐忑中又带着说不清的期待。
因为条件所限,第一批学生便是六百烈士遗孤。她摊子铺的大,人手不足,遂贴出了招募助手的通知。流程模仿公务员考试,先笔试,然后面试。
她对科举了解来源于影视小说,这个时代她也无处参考,正好可以实践,实践出真理!小打小闹可以失败,一国之事岂容儿戏。
培养人才的同时她还可以找人才,她年纪小,又是女子,遂世家是看不上她这点动作,并不会来插一手,正好合了她的意。
一举数得的好事,李昭干劲十足。
李昭这边刚选好地址,笔试结束,把她那份阅完了一个合心意的都没看到,简直累感不爱。那边就传出消息,李徽得神仙梦中赐印刷之术,命他令百姓明理,明智,明德。
正帮着帮李昭整理书案的紫光惊得捂住嘴,差点儿喜极而泣,“天佑我雍州!”
李昭抽了抽嘴角,那天在人前出风头是为了站稳阵脚,让那些人重视她,便于她日后行事。再出风头就太过了,而且这种事按在她身上是浪费,眼下这般才是物尽其用。
时人对于鬼神之说的敬畏,李昭在见识到‘天谕’的后果后已经非常了解了。
“神仙哎,神仙长什么样?白胡子嘛?”五娘扭头问李昭。
李昭敷衍的回道,“可能吧,回头你问我爹去。”
五娘悻悻的吐了吐舌头,又蹙起眉头盯着手上的答案,“诶,这人字挺好的。”
世家根深蒂固,甲兵众多,李氏也怕他们联合起来颠覆自己的地位。雍州能这么太平,政出一门,并非运气。
从这点上来看,中原九州,当属扬州政权最集中,扬州旧族随着南周的覆灭十不存一。太宗太狠了!
在他们家只是雍州李氏的时候,李徽就在考虑平衡之术,当他有了野心之后,只会更重视。
所以李昭有九成九的把握李徽会心动的,而不是觉得她还没上位就想着卸磨杀驴,心性凉薄。
实在是真等他们家上位了再来考虑这个问题就晚啦,在这个过程中世家早已成为皇族也轻易不能撼动的庞然大物。
李家老祖宗的帝业是怎么败,分赃不均,君臣失和,打起来了!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乱世出英雄,寒门出头易。”
“我岂不知眼下是提拔寒门的好时机,可提拨起来岂有你想象中那么简单,”忽的,李徽无奈一笑,“何况,寒门才俊太少,这么多年我也才寻到了这几个而已,想达到平衡世家的地步何其难!”
李徽声音毫无征兆的下沉几度,“你又有没有想过,崛起寒门中的佼佼者百年后也会成为世家,不过换了个姓而已,世族照样存在。皇朝初建时,世家多受制于皇权,但是当第一代最多第二代君臣相继陨落后,皇权又将受制于世家。大齐是,其他皇朝也是如此。”
李徽自信,若他真有登顶那一日,他有把握辖制世族,但是他的子孙呢。每每想起,李徽都有种为他人做嫁衣的不甘。
纵观历史,前皇室没几个有好下场,之前是李氏运气好,亡国了,世家地位还在,荣华富贵可保。以后还会有这种好运吗?为什么这四百多年间朝代更迭如此频繁,权势滔天的世家所建立的皇朝却寥寥无几。委实是失败的代价太大。
称帝,痛快一时却有灭族之祸,不称帝,随便在哪一个皇朝都能混个不低的位置,那何必冒险呢。
李昭心神大动,所以提拔寒门打压世家根本是扬汤止沸,治标不治本。要改变的是制度,让世家可以堂而皇之把持政权的制度。
九品中正制与门阀制度的结合,使得世家权势登峰造极。物极必反,概莫如是。世家长期把持政权所滋长的骄奢、清高和不理政务实事的风气,已经一一出现。这给了寒门机会,谢氏的强势崛起,乱世之下世家的衰微,正印证着这一点。
终有一天,九品中正制与门阀制度会被推翻,这个过程也许会很长,但是必然会到来。
“累世经学造就累世公卿,大父和阿爹是否赞同?”
李徽若有所思的看着她。
“世家不过三百七十六家,再是人丁兴盛也不过数十万众。百姓百倍之,然而世家多出人杰。寒门出人才是值得大书特书的事情,但是兴旺的世家,代代出人才。”
李徽神色更为郑重。寒门难出贵子,不仅仅是寒门子少有展现自己才华的机会,而是有才华的寒门子不多。李徽一直在暗中扶持寒门子弟,但是有才华的寒门子可遇不可求。
“并非世家子比百姓聪慧,而是世家子自小就有名师授业解惑悉心栽培,一般人哪怕天赋下乘,但凡心正肯努力上进不说日后出类拔萃,在朝堂士林上也有一席之地。”一头猪被这么熏陶都能聪明点了。“可百姓中有多少人能识文断字。”
寒门难出贵子,和世家有意无意的垄断了教育资源也有很大关系。世家里面有脸面的奴仆都能识字,但是一个有成百上千人口的村子,识文断字的一只手都不到。
想想天朝,至今还有几千万文盲,那还是普及了九年制义务教育之后。再来想想古代,文盲率该高到怎样一个触目惊心的地步。
再是天资卓越,他接触不到经史子集,碰不到兵法谋略,他大字不识一个,他怎么成才。璞玉只能被当做顽石,泯灭众人。
说世家有意,那是世家对自己的藏书看的特别重,孤本越多越骄傲,那代表着家学渊源,轻易不外传。商人有钱吧,但是有钱买不到。
说世家无意,那是因为条件所限,文化没有便利的传播条件。时至今日,不少地方还在用竹简、锦帛记录,而书更是只能靠手抄,一本书的价值可想而知,寒门子读不起书。
“如果有办法让书籍普及,大父和阿爹愿意将家中藏书外传吗?”
李徽心头大震,震得头昏目眩,定了定神,“你有什么办法?”
跳过雕版印刷,李昭直接说更先进的活字印刷术。
李徽震惊,“你如何想到的?”
“阿爹也知道我喜欢收集印章,有一天我就想我要是把一本书上的字印章都收集了,不就是可以去印书了。纸的问题我目前还不清楚,但是我有一点想法,阿爹给我点时间,我能解决的。”剽窃,李昭略有地点心虚。
开民智的影响一时半会儿体现不出来,可等十年二十年后,一批又一批的寒门人才就会涌现,不需要刻意提拔寒门,是金子总会发光。
等寒门力量足够,便可以向旧制度挑战,比方说弄个科举,科举制度也有弊端,门生同年,明朝党争多有名啊,只能说比只看出身更公平一些。这世上本就没有十全十美的制度,只看执行的人能做到哪一步。
现在就想冲九品中正制开刀,那是自寻死路,雍州世家分分钟造反。如今的世家轻易不能撼动,何况血脉交融,一路扶持,最好是能和平演变,宁愿慢一点,让出部分利益。
李昭并不觉得矛盾不可调和,哪怕真的推行科举了,世族由于拥有良好的家庭环境,错综复杂的关系网,也比庶族更易成功。只要子弟争气,能人辈出,世家依然是世家,只不过没有现在那般权势滔天。若无能,就算是九品中正制大行其道的今天,也不是没有被削去门籍的世家。
她从不觉得九品中正制会彻底消除,哪怕到了科举当道的朝代,九品中正制的影子还在,只是换了个叫法。贾代善临终还能替他那个在科举上毫无建树的小儿子贾政求个从五品官呢。这个官,不就是看在他的出身上得的。
李徽注意到了李昭的异样,不过并没有问,只是目光有点奇怪,“你还想做什么?”
——
李昭还想开学院,开的越多越好,对这个社会会造成怎样的冲击,她不知道,她很忐忑,忐忑中又带着说不清的期待。
因为条件所限,第一批学生便是六百烈士遗孤。她摊子铺的大,人手不足,遂贴出了招募助手的通知。流程模仿公务员考试,先笔试,然后面试。
她对科举了解来源于影视小说,这个时代她也无处参考,正好可以实践,实践出真理!小打小闹可以失败,一国之事岂容儿戏。
培养人才的同时她还可以找人才,她年纪小,又是女子,遂世家是看不上她这点动作,并不会来插一手,正好合了她的意。
一举数得的好事,李昭干劲十足。
李昭这边刚选好地址,笔试结束,把她那份阅完了一个合心意的都没看到,简直累感不爱。那边就传出消息,李徽得神仙梦中赐印刷之术,命他令百姓明理,明智,明德。
正帮着帮李昭整理书案的紫光惊得捂住嘴,差点儿喜极而泣,“天佑我雍州!”
李昭抽了抽嘴角,那天在人前出风头是为了站稳阵脚,让那些人重视她,便于她日后行事。再出风头就太过了,而且这种事按在她身上是浪费,眼下这般才是物尽其用。
时人对于鬼神之说的敬畏,李昭在见识到‘天谕’的后果后已经非常了解了。
“神仙哎,神仙长什么样?白胡子嘛?”五娘扭头问李昭。
李昭敷衍的回道,“可能吧,回头你问我爹去。”
五娘悻悻的吐了吐舌头,又蹙起眉头盯着手上的答案,“诶,这人字挺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