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1654_分卷阅读_8
即将到任的行政长官听得目瞪口呆。不由得发问道:“它岂不比圣船还大?比共和国最大的战舰还要大?是不是说以后的船都用全钢了?”
“大船一定打过小船,那根本就是谣传。军舰第一要求的是火力输出能力,第二是速度!当年我共和国刚建国那阵儿,西夷来犯,我一条火箭驱逐舰,一条快速炮艇,三个小时击沉西夷五艘主力舰,他们每艘都是800吨以上的,我方两条加一起也没有他们一艘多!”
“我共和国壮哉!”
“全钢结构,只能算是……技术储备,小型船只可能建造,大型的恐怕没有必要。”王至诚分析道,“现在,我共和国钢产量不足。”
“几近两千万吨产出,每年亦是不足!如大总统所言:我们现在正是大发展、大建设的年代!诚不我欺。”
“四万万国民的需求,整个环太平洋的开发建设!能处在这个大时期,真是我们的骄傲!”
“吾深然之。”
江铁生若有所思地看着他们正在热切地讨论,没有插话。当他听到那个王至诚如数家珍地说出数据时,心里还不自觉地想到那些没有公开的资料。
1100千瓦的柴油机发电机,电子管无线电通讯设备等,这是完全由本时空的技术人才,完全使用本时空的设备和材料生产,这具有跨时代的意义。虽然只有建国者们知道,它就是泰坦尼克号的缩小版。
江铁生看着他们,渐渐地感到自己好像化身为他们中的一个,在异时空的列车上,仍热血地谈论着国家大事。
不过,他的脸色渐渐变得严肃,他接着想到,他下岗后,各种生活的重担压得他喘不过气来,血慢慢变冷,只关心与生存有关的事。当他开始质疑40几岁的人生还有什么意义时,他改变了命运。
多久没有想过异时空的事了?他穿越的一开始,也抱着拯救汉民族、汉文化的心态,可随着时间的流逝,他发现其实是汉民族拯救了自己。这六十年,他没有担忧、空虚,每天虽然累,但能吃得好,睡得香。相信只要努力一点,明天就会成功一点。是啊,当我们让国民免于各种恐惧的时候,国民们也会让我们免于恐惧。
“谢谢你们,我的国民!”他在心里说。
列车长来到了这个车厢,他恭恭敬敬地向江铁生鞠了一个躬,说:“感谢建国者为这个共和国做出的贡献。江部长,电文室有您的密电。”
建国者!!!许多人低声惊呼。
建国者是荣誉称号,是指共和国建成后,赋予800多个,一开始就追随五大开国者的人。在各种宣传资料中,他们在各个战线上为建设共和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拯救了数以亿计的汉人。于是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国民见到建国者要鞠躬感谢。
此时,整个车厢的人都站起来了。他们全体都恭恭敬敬地向江铁生鞠了一个躬,说:“感谢建国者为这个共和国做出的贡献。”
江铁生冲着众人抱拳回谢,这种场面他虽然见多了,可是每一次面对,他心情仍是激动。
此时,车厢里的扩音器响起播音员温软的声音:各位旅客,五分钟后火车将进入天津港车站……
尽管早有心理准备,王至诚还是被珍珠号邮轮震住了。看杂志的照片和真正面对果然是不一样的,这不是船,是山啊!
行政长官早已说不出话了,隐隐约约有想下跪的心思。以前看到报纸上说倭人、土人等看到共和国的船舰时,纷纷下跪行大礼,当是以为他们愚昧而已。可现在自己也有下跪地冲动。啊,这就是力量,绝对之力量!
果然,远处有几十个倭人模样的乘客,差不多都跪拜在地,号啕大哭。
刘亚丽好奇地看着他们,轻声问:“至诚,你看倭人怎么了?受委屈了?”
王至诚看了他们一眼,冷冷地说:“这些倭人是来北京考汉语六级,通过后,回去容易当上公务员。他们被吓到了,这种力量让他们绝望。如果不是为了保持文化的多样性,我们早就把他们和谐了。”
“我们在学校的时候,你不是也大力支持保持文化风俗的多样性吗?我记得你还是主辩方――――――”
“多样性,会促进我们自身文化的发展。理智上是对的,情感上我真希望全球一体。哎,辩论这个题目的时候,我才上大一,而且我们又不是一个系,你怎么记得的?我记得是快毕业时,我们才认识的啊?莫非――――――”
“离我远点,讨厌的,懒得理你。”
大四快毕业了,看到这个家伙还没有注意到自己,她刘亚丽被迫设计出被他撞掉书的情节,这才结识在一起。
“以后一定好好报复他。”刘亚丽心里骂道。
一向比较安静的刘亚丽,情绪有一点小冲动,恨不得立刻飞上邮轮……听说上面有商品齐全的超市、美容院、电影院。更重要的是,虽然不能在北京参加电影明星林青霞和周润发新电影的首映式,但听说邮轮上也将播放哦。听听电影的名字,《不要为我哭泣,台北》,一定比上一部《冬季到台北来看雨》更感人。嗯,要带上两条手绢。
在邮轮的贵宾室里。前工业部部长江铁生接见了随船的技术专家们,面对他这位建国者,技术专家们有些拘束,虽然他们大多有五六十岁,都是共和国柴油机方面的顶级专家,是当初建国者们亲手带出来的。
江铁生非常擅长和这些人打交道,他没有和他们寒暄,直奔主题。他点着船用柴油发电机的图纸说:“我看了你们海试期间的报告。我不是柴油机的专家,你们才是,所以最终问题还得你们去解决。先就第一点来说,六年的时间我们还没有解决缸套漏水的现象吗?”
作为这次船用柴油机发电机首席设计师,吴家明心头一紧,部长果然先提到这一点。
当初,他们刚刚成功仿制出六缸直列,备用功率110千瓦的柴油机后,众人还没有从兴奋劲中醒过来,新的任务就来了,要求他们提供十六缸直列,最大功率1100千瓦的柴油机!还有各种要求标准让他们集体头皮发麻。
整整十年时间,耗费六千万国民币,十八家工厂配合,六百多相关技术人员参与,动用了两台大型机械式计算机。建国者们不知道为什么,没有一个帮助他们,甚至不像以前那样提供一个报废的样品。
他们容易吗?!他倒是想直接用干式缸套,他也见过建国者从南极洲带的110千瓦功率的柴油机,可是那相对巨大的体积,复杂的加工过程,让所有能精加工的工厂摇头,说是只有使用建国者们拥有的一种神秘的机器才行,寻求帮助被拒绝,只好用他们已经掌握的湿式缸套,由于过大它总是有轻微漏水的现象,还容易形成蚀穴。不过还好,不算是太影响寿命和功率。
吴家明整理了一下思路,把情况说明了。
江铁生说:“我们的加工精度还要有待提高――――――”
“是啊。不过比十年前强多了――――――要不然最复杂的曲轴连杆、增压转子组是无论如何也加工不出来的。还有高强度高耐磨的合金钢技术的帮助。”
“油耗比、转速没有完全达标?”
“是是,还有体积和重量的问题。噪音过大也算一个。”
“还好。这是你们生产的最大的发电机了。可以量产吗?”
吴家明渐愧地说:“不能。设计完成后,这一台完全是我们一点点加工出来的,花费了三年……”
“哈哈,你不要渐愧,是老夫太心急了!我记得你师从司马吧?”
吴家明立刻端正了身子,认真地抱了拳,正色说:“正是。家师待我如亲生子,一身所学无私授于我,仙逝前,执手嘱咐我,“柴油机改变世界”。小子万死不忘,将终生求索。”
“你有六十了吧?还能求索?”
“已有六十一。家师所言:活到老,学到老。没齿不忘!”
六十一岁的吴家明眼角里竟似乎有若隐若现的泪光,想必是想起了家师。
江铁生也一下子想起了当年的同伴们,心中有些难受。他挥了挥手,说:“好吧,你们先回去,好好总结这次攻关的得失,各部门要学会联合行动,互相配合,这才是最大的收获。继续求索吧――――――”
众人离开后,江铁生对秘书说:“我有些累了,让其它组过两天再汇报吧。”
再美好的旅程也有结束的时候。
王至诚和刘亚丽踏上夏威夷后,他们的心态立刻从兴奋转变为严肃。
夏威夷是国民医疗休养中心,开国者之一李子强先生退休在这儿,许多建国者退休也在这儿,有贡献有荣誉称号的国民也在这儿休养。
两天后,他们拜访了李子强先生。
“这个世界所有的人都要对环太平洋共和国的开国者投以尊重的眼光!他们拯救了文明,并赋予国民全世界未有过的自由。”
王至诚心中默念着欧洲著名哲学家斯宾诺莎的赞言,在警卫员的带领下,和刘亚丽一起进到李子强先生的书房。
李子强先生白发如雪,稀少的长发细致地扎起来,拢在了身后。着一身蛋黄色的丝绸休闲服,悠闲地坐在摇椅上。他没有戴眼镜,用柔和的目光扫过俩位年轻人。王至诚和刘亚丽感到如春风拂面。
“哈哈,好一对金童玉女。研究历史太可惜了――――――”
俩人都知道,这位开国者的眼睛早都――――――但全共和国的人没有人提起这一点。
俩人一起自然地鞠了一个躬,说:“感谢您为共和国做出的贡献!”
第十章 历史的真相
“历史就是个小女孩,谁都可以打扮她――――――”李子强悠悠地说。
“但我们将尽量保持她的原貌。”王至诚恭敬地补了下句。
这句话是开国者伍大鹏在新岛大学历史系上说的一句名言。
“那合理的虚构让历史更迷人这话是谁说的?”
“……”
博闻强志的王至诚真不知道。
“那是一个伟大的有关部门说的。算了,都是些陈年往事,他们再也不会出现了,不会再有那样的土壤了。小伙子是在南美洲大区出生的,小女孩子呢?”
李子强转向刘亚丽,其实他根本看不清他们的脸庞,只是能看见大致的轮廓。
“我是在澳洲大区出生。我们全家移民澳洲四十多年了。”
“啊,四十年了。我当初来大明,如你们一般年纪――――――”
“我爷爷王三一生以同时遇见五位开国者为骄傲。”
“哦,王三?”
“我爷爷说是在下淡水河边遇到开国者,那时他侍候过开国者们吃煎鹿肉,您还给了他世间最美味的食物。”
李子强沉思了一下,忽然笑道:“哈哈,我想起来了,是有那么一回事儿。这人老了,记忆力不行了。我从不看任何人的回忆录,如果我们写自传时,我记得不准确怎么办?比如和别人有了冲突?”
“如果在国内有争执,那么我们就坐下研究解决;如果在国外有争执,那么我们有责任与义务帮助他们改正错误,和谐世界是吾辈永恒之追求。”
“这是谁说的?半文半白。”
“1688年,您巡视外交部时提到的。”
“我说过?听上去很道理。”
“说过。后来许多历史文化部门都把它作为重要的指导思想。”
“哈哈,我比他伍大鹏更强势。好吧,本来不喜欢这些你说过什么,我说过什么的学问……但老伙伴们非让我来划个句号。好吧,我开始叙述了,时间会很长哦……你们慢慢陪着我这个老家伙吧。”
时间回到1648年。李子强带着其他四人从南极洲出发,乘坐游艇来到明朝大陆。原本是抱着游学的心态,仅为了寻华夏之根而来,但当看到大汉民族内有流贼污吏作乱,外有鞑虏西夷侵扰,千千万万的大汉族人死于非命……眼看着大汉民族文化传统就要被打断,年轻的李子强和他同样年轻的小伙伴们义愤填膺,他们将游艇靠在海岸边,在李子强的建议下,在伍大鹏的主持下,他们召开了一次具有决定性意义的会议。
王至诚趁着开国者停顿的间隙,小心翼翼地问了句:“您还记得具体一点的会议地点吗?”
李子强皱了一下眉头:“怎么,那四位的回忆录没有提到?”
“没有。只提到是在海岸边。”
王至诚心里有些紧张,刘亚丽在旁边也捏了把汗。书房里似乎依然只有录音机发出的转动声。
开国者李子诚先生,极为讨厌那些纠缠于细节的历史研究,认为这是舍本逐末的行为,那样有什么意义?记住历史教训就可以了。
大约二十年前,有一支专业考古队,在南极洲的一块大型永久浮冰上,幸运地找到了诸多遗迹,那些遗迹和后来陆续发现的文物,足以表明当初那里确实存在过一个大型的有着高度文明的城市!这就是震惊世界的“南极洲大发现”。
这充分证明了开国者和建国者的推断,在他们离开南极洲大城后,那座大城极为可能毁灭于海啸中。
据说当时的考古队长,一位生于乱世成长于新共和国的老者,坐在冰面上抱着文物号啕大哭,说:“天不怜我大汉民族啊!何以使我南极大城分崩于海啸,若不然,我大汉民族将到何等程度――――――”
哭了一会儿,他转头又莞尔一笑,说:“老夫糊涂了,这岂是科学的考古精神?伍先生有言:历史不容遗憾。老夫竟然忘了。”
这次考古发现的那些文物,具有梦幻般的科研研究价值。对共和国各行各业的科学研究,尤其是那些已经达到瓶颈的科学技术,给予了巨大的帮助。当然,这些都是国家级绝密,王至诚一类的人是不可能知道的。
不过考古队里有一个愣头青般的年轻人,却对这次考古做的报告有异议,他针对一些细节之处喋喋不休地纠缠,甚至主动向记者报料。
李子强得知此事后,心中大骂手下办事潦草,计算机冻在冰里,就算是报废品,那你就不能在表面做一点划痕?文件夹你还弄个塑料袋包起来?怎么能用常见的自行车轴做机器碎片的样子?碎砖瓦你竟敢用这个时期生产的产品?你们还以为这新二代新三代的汉人像当初那样好骗吗?
李子强立刻责令给每名成员都是巨额奖金,并把那个愣头青任命为驻南极历史考察站站长,先长驻几年再说。并把相关文物全部以绝密物品的原因封存,这才算是平息下来。
后来李子强再听到有纠缠历史细节之处的事情时,就勃然大怒,说出了那句众所周知的名言。
对历史问题粗枝大叶的要求,对科学技术却不公平地要求精益求精。这是他后世唯一受某些专业人员垢病的地方,被很多人黑过。
“大船一定打过小船,那根本就是谣传。军舰第一要求的是火力输出能力,第二是速度!当年我共和国刚建国那阵儿,西夷来犯,我一条火箭驱逐舰,一条快速炮艇,三个小时击沉西夷五艘主力舰,他们每艘都是800吨以上的,我方两条加一起也没有他们一艘多!”
“我共和国壮哉!”
“全钢结构,只能算是……技术储备,小型船只可能建造,大型的恐怕没有必要。”王至诚分析道,“现在,我共和国钢产量不足。”
“几近两千万吨产出,每年亦是不足!如大总统所言:我们现在正是大发展、大建设的年代!诚不我欺。”
“四万万国民的需求,整个环太平洋的开发建设!能处在这个大时期,真是我们的骄傲!”
“吾深然之。”
江铁生若有所思地看着他们正在热切地讨论,没有插话。当他听到那个王至诚如数家珍地说出数据时,心里还不自觉地想到那些没有公开的资料。
1100千瓦的柴油机发电机,电子管无线电通讯设备等,这是完全由本时空的技术人才,完全使用本时空的设备和材料生产,这具有跨时代的意义。虽然只有建国者们知道,它就是泰坦尼克号的缩小版。
江铁生看着他们,渐渐地感到自己好像化身为他们中的一个,在异时空的列车上,仍热血地谈论着国家大事。
不过,他的脸色渐渐变得严肃,他接着想到,他下岗后,各种生活的重担压得他喘不过气来,血慢慢变冷,只关心与生存有关的事。当他开始质疑40几岁的人生还有什么意义时,他改变了命运。
多久没有想过异时空的事了?他穿越的一开始,也抱着拯救汉民族、汉文化的心态,可随着时间的流逝,他发现其实是汉民族拯救了自己。这六十年,他没有担忧、空虚,每天虽然累,但能吃得好,睡得香。相信只要努力一点,明天就会成功一点。是啊,当我们让国民免于各种恐惧的时候,国民们也会让我们免于恐惧。
“谢谢你们,我的国民!”他在心里说。
列车长来到了这个车厢,他恭恭敬敬地向江铁生鞠了一个躬,说:“感谢建国者为这个共和国做出的贡献。江部长,电文室有您的密电。”
建国者!!!许多人低声惊呼。
建国者是荣誉称号,是指共和国建成后,赋予800多个,一开始就追随五大开国者的人。在各种宣传资料中,他们在各个战线上为建设共和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拯救了数以亿计的汉人。于是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国民见到建国者要鞠躬感谢。
此时,整个车厢的人都站起来了。他们全体都恭恭敬敬地向江铁生鞠了一个躬,说:“感谢建国者为这个共和国做出的贡献。”
江铁生冲着众人抱拳回谢,这种场面他虽然见多了,可是每一次面对,他心情仍是激动。
此时,车厢里的扩音器响起播音员温软的声音:各位旅客,五分钟后火车将进入天津港车站……
尽管早有心理准备,王至诚还是被珍珠号邮轮震住了。看杂志的照片和真正面对果然是不一样的,这不是船,是山啊!
行政长官早已说不出话了,隐隐约约有想下跪的心思。以前看到报纸上说倭人、土人等看到共和国的船舰时,纷纷下跪行大礼,当是以为他们愚昧而已。可现在自己也有下跪地冲动。啊,这就是力量,绝对之力量!
果然,远处有几十个倭人模样的乘客,差不多都跪拜在地,号啕大哭。
刘亚丽好奇地看着他们,轻声问:“至诚,你看倭人怎么了?受委屈了?”
王至诚看了他们一眼,冷冷地说:“这些倭人是来北京考汉语六级,通过后,回去容易当上公务员。他们被吓到了,这种力量让他们绝望。如果不是为了保持文化的多样性,我们早就把他们和谐了。”
“我们在学校的时候,你不是也大力支持保持文化风俗的多样性吗?我记得你还是主辩方――――――”
“多样性,会促进我们自身文化的发展。理智上是对的,情感上我真希望全球一体。哎,辩论这个题目的时候,我才上大一,而且我们又不是一个系,你怎么记得的?我记得是快毕业时,我们才认识的啊?莫非――――――”
“离我远点,讨厌的,懒得理你。”
大四快毕业了,看到这个家伙还没有注意到自己,她刘亚丽被迫设计出被他撞掉书的情节,这才结识在一起。
“以后一定好好报复他。”刘亚丽心里骂道。
一向比较安静的刘亚丽,情绪有一点小冲动,恨不得立刻飞上邮轮……听说上面有商品齐全的超市、美容院、电影院。更重要的是,虽然不能在北京参加电影明星林青霞和周润发新电影的首映式,但听说邮轮上也将播放哦。听听电影的名字,《不要为我哭泣,台北》,一定比上一部《冬季到台北来看雨》更感人。嗯,要带上两条手绢。
在邮轮的贵宾室里。前工业部部长江铁生接见了随船的技术专家们,面对他这位建国者,技术专家们有些拘束,虽然他们大多有五六十岁,都是共和国柴油机方面的顶级专家,是当初建国者们亲手带出来的。
江铁生非常擅长和这些人打交道,他没有和他们寒暄,直奔主题。他点着船用柴油发电机的图纸说:“我看了你们海试期间的报告。我不是柴油机的专家,你们才是,所以最终问题还得你们去解决。先就第一点来说,六年的时间我们还没有解决缸套漏水的现象吗?”
作为这次船用柴油机发电机首席设计师,吴家明心头一紧,部长果然先提到这一点。
当初,他们刚刚成功仿制出六缸直列,备用功率110千瓦的柴油机后,众人还没有从兴奋劲中醒过来,新的任务就来了,要求他们提供十六缸直列,最大功率1100千瓦的柴油机!还有各种要求标准让他们集体头皮发麻。
整整十年时间,耗费六千万国民币,十八家工厂配合,六百多相关技术人员参与,动用了两台大型机械式计算机。建国者们不知道为什么,没有一个帮助他们,甚至不像以前那样提供一个报废的样品。
他们容易吗?!他倒是想直接用干式缸套,他也见过建国者从南极洲带的110千瓦功率的柴油机,可是那相对巨大的体积,复杂的加工过程,让所有能精加工的工厂摇头,说是只有使用建国者们拥有的一种神秘的机器才行,寻求帮助被拒绝,只好用他们已经掌握的湿式缸套,由于过大它总是有轻微漏水的现象,还容易形成蚀穴。不过还好,不算是太影响寿命和功率。
吴家明整理了一下思路,把情况说明了。
江铁生说:“我们的加工精度还要有待提高――――――”
“是啊。不过比十年前强多了――――――要不然最复杂的曲轴连杆、增压转子组是无论如何也加工不出来的。还有高强度高耐磨的合金钢技术的帮助。”
“油耗比、转速没有完全达标?”
“是是,还有体积和重量的问题。噪音过大也算一个。”
“还好。这是你们生产的最大的发电机了。可以量产吗?”
吴家明渐愧地说:“不能。设计完成后,这一台完全是我们一点点加工出来的,花费了三年……”
“哈哈,你不要渐愧,是老夫太心急了!我记得你师从司马吧?”
吴家明立刻端正了身子,认真地抱了拳,正色说:“正是。家师待我如亲生子,一身所学无私授于我,仙逝前,执手嘱咐我,“柴油机改变世界”。小子万死不忘,将终生求索。”
“你有六十了吧?还能求索?”
“已有六十一。家师所言:活到老,学到老。没齿不忘!”
六十一岁的吴家明眼角里竟似乎有若隐若现的泪光,想必是想起了家师。
江铁生也一下子想起了当年的同伴们,心中有些难受。他挥了挥手,说:“好吧,你们先回去,好好总结这次攻关的得失,各部门要学会联合行动,互相配合,这才是最大的收获。继续求索吧――――――”
众人离开后,江铁生对秘书说:“我有些累了,让其它组过两天再汇报吧。”
再美好的旅程也有结束的时候。
王至诚和刘亚丽踏上夏威夷后,他们的心态立刻从兴奋转变为严肃。
夏威夷是国民医疗休养中心,开国者之一李子强先生退休在这儿,许多建国者退休也在这儿,有贡献有荣誉称号的国民也在这儿休养。
两天后,他们拜访了李子强先生。
“这个世界所有的人都要对环太平洋共和国的开国者投以尊重的眼光!他们拯救了文明,并赋予国民全世界未有过的自由。”
王至诚心中默念着欧洲著名哲学家斯宾诺莎的赞言,在警卫员的带领下,和刘亚丽一起进到李子强先生的书房。
李子强先生白发如雪,稀少的长发细致地扎起来,拢在了身后。着一身蛋黄色的丝绸休闲服,悠闲地坐在摇椅上。他没有戴眼镜,用柔和的目光扫过俩位年轻人。王至诚和刘亚丽感到如春风拂面。
“哈哈,好一对金童玉女。研究历史太可惜了――――――”
俩人都知道,这位开国者的眼睛早都――――――但全共和国的人没有人提起这一点。
俩人一起自然地鞠了一个躬,说:“感谢您为共和国做出的贡献!”
第十章 历史的真相
“历史就是个小女孩,谁都可以打扮她――――――”李子强悠悠地说。
“但我们将尽量保持她的原貌。”王至诚恭敬地补了下句。
这句话是开国者伍大鹏在新岛大学历史系上说的一句名言。
“那合理的虚构让历史更迷人这话是谁说的?”
“……”
博闻强志的王至诚真不知道。
“那是一个伟大的有关部门说的。算了,都是些陈年往事,他们再也不会出现了,不会再有那样的土壤了。小伙子是在南美洲大区出生的,小女孩子呢?”
李子强转向刘亚丽,其实他根本看不清他们的脸庞,只是能看见大致的轮廓。
“我是在澳洲大区出生。我们全家移民澳洲四十多年了。”
“啊,四十年了。我当初来大明,如你们一般年纪――――――”
“我爷爷王三一生以同时遇见五位开国者为骄傲。”
“哦,王三?”
“我爷爷说是在下淡水河边遇到开国者,那时他侍候过开国者们吃煎鹿肉,您还给了他世间最美味的食物。”
李子强沉思了一下,忽然笑道:“哈哈,我想起来了,是有那么一回事儿。这人老了,记忆力不行了。我从不看任何人的回忆录,如果我们写自传时,我记得不准确怎么办?比如和别人有了冲突?”
“如果在国内有争执,那么我们就坐下研究解决;如果在国外有争执,那么我们有责任与义务帮助他们改正错误,和谐世界是吾辈永恒之追求。”
“这是谁说的?半文半白。”
“1688年,您巡视外交部时提到的。”
“我说过?听上去很道理。”
“说过。后来许多历史文化部门都把它作为重要的指导思想。”
“哈哈,我比他伍大鹏更强势。好吧,本来不喜欢这些你说过什么,我说过什么的学问……但老伙伴们非让我来划个句号。好吧,我开始叙述了,时间会很长哦……你们慢慢陪着我这个老家伙吧。”
时间回到1648年。李子强带着其他四人从南极洲出发,乘坐游艇来到明朝大陆。原本是抱着游学的心态,仅为了寻华夏之根而来,但当看到大汉民族内有流贼污吏作乱,外有鞑虏西夷侵扰,千千万万的大汉族人死于非命……眼看着大汉民族文化传统就要被打断,年轻的李子强和他同样年轻的小伙伴们义愤填膺,他们将游艇靠在海岸边,在李子强的建议下,在伍大鹏的主持下,他们召开了一次具有决定性意义的会议。
王至诚趁着开国者停顿的间隙,小心翼翼地问了句:“您还记得具体一点的会议地点吗?”
李子强皱了一下眉头:“怎么,那四位的回忆录没有提到?”
“没有。只提到是在海岸边。”
王至诚心里有些紧张,刘亚丽在旁边也捏了把汗。书房里似乎依然只有录音机发出的转动声。
开国者李子诚先生,极为讨厌那些纠缠于细节的历史研究,认为这是舍本逐末的行为,那样有什么意义?记住历史教训就可以了。
大约二十年前,有一支专业考古队,在南极洲的一块大型永久浮冰上,幸运地找到了诸多遗迹,那些遗迹和后来陆续发现的文物,足以表明当初那里确实存在过一个大型的有着高度文明的城市!这就是震惊世界的“南极洲大发现”。
这充分证明了开国者和建国者的推断,在他们离开南极洲大城后,那座大城极为可能毁灭于海啸中。
据说当时的考古队长,一位生于乱世成长于新共和国的老者,坐在冰面上抱着文物号啕大哭,说:“天不怜我大汉民族啊!何以使我南极大城分崩于海啸,若不然,我大汉民族将到何等程度――――――”
哭了一会儿,他转头又莞尔一笑,说:“老夫糊涂了,这岂是科学的考古精神?伍先生有言:历史不容遗憾。老夫竟然忘了。”
这次考古发现的那些文物,具有梦幻般的科研研究价值。对共和国各行各业的科学研究,尤其是那些已经达到瓶颈的科学技术,给予了巨大的帮助。当然,这些都是国家级绝密,王至诚一类的人是不可能知道的。
不过考古队里有一个愣头青般的年轻人,却对这次考古做的报告有异议,他针对一些细节之处喋喋不休地纠缠,甚至主动向记者报料。
李子强得知此事后,心中大骂手下办事潦草,计算机冻在冰里,就算是报废品,那你就不能在表面做一点划痕?文件夹你还弄个塑料袋包起来?怎么能用常见的自行车轴做机器碎片的样子?碎砖瓦你竟敢用这个时期生产的产品?你们还以为这新二代新三代的汉人像当初那样好骗吗?
李子强立刻责令给每名成员都是巨额奖金,并把那个愣头青任命为驻南极历史考察站站长,先长驻几年再说。并把相关文物全部以绝密物品的原因封存,这才算是平息下来。
后来李子强再听到有纠缠历史细节之处的事情时,就勃然大怒,说出了那句众所周知的名言。
对历史问题粗枝大叶的要求,对科学技术却不公平地要求精益求精。这是他后世唯一受某些专业人员垢病的地方,被很多人黑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