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生活_分卷阅读_6
☆、第 22 章
对于教给村里人种枸杞子树这件事,林亦还是自己想了个章程,务求让每家每户都能得到益处。
如果他提供种植方法,只是叫几家有些家底的人家得了好处,他干嘛要做这件事呢,他的目的就是让像李大牛他们家,那样的人家,能有钱娶妻生子不再为温饱忧愁。
而村里人穷的人家,不一定会种枸杞树,因为周期太长了,他们连今年的温饱还没顾上,那里能等到几年以后呢。所以这件事只能他来想办法了。。。
这要搁在以前他真没这么无私的想法,可能是他来这里以后,总感到有愧吧,想为这里做些什么,来冲淡这种愧疚感,不知道他原本这个身体的灵魂跑哪里去了,是不是也像他一样在另一个世界安好。。。
林亦来到这里,最庆幸的是魂穿到了一个男孩身上,成为男孩可以打猎习武,可以做想做的事,可以有机会完成梦想。
古代封建社会对于女子的束缚真的是太多了,不是谁都能成为程慧娘那样的人的,这里大多数女人还是要遵从三从四德。
除了程慧娘这样自身实力过硬的,敢于挑战世俗,那是因为她可以不依靠任何人也能活下去,还有一些特权阶级的权贵女子也可以不用被三从四德所束缚,但是又有几个能当皇家子女的。
要想这件事实施,还是要让里正配合并且了解,下晌林亦到里正家简单说了下,里正听了两眼放光激动道:“亦哥儿你说的可当真,愿意教村民怎么种植枸杞树。”见林亦点头应承,连忙让林亦带着他去看。里正心里非常不平静,他知道亦哥儿提议的这件事,要是做成了,对新安村是多么大的改变,带来的好处更大。
他今年已经50岁了,从他30岁当选里正,已经20年了,20年的时间他没有办法,没有办法让村里人富裕起来。可是今天亦哥儿竟然告诉他,可以让村里人富裕起来的办法,他如何能不激动,如何能不激动。
林亦看着里正苍老的脸上,流露出似悲试喜,平时冷静、稳重,遇事谨慎的人,现在眼里竟然蓄满泪水,林亦摇了摇头,不由想起林秀才对里正的评价,(里正为人公正、冷静、遇事稳重、谨慎,也有责任心,为村里人着想,是个好人,可惜千般好就是无才能啊。。。村里人想靠他过上好日子难。)林亦只觉精辟,简直一语中的。
林亦带着里正来到他家后院他种植枸杞树的地方,不疾不徐的对着里正道:“里正你看这里就是我种植的枸杞树,这两株大颗的是8年左右的成年树了,每次采摘能得3斤左右枸杞子干果,一年能采摘两次,分别是六月和八月时采摘,药铺收枸杞干果,都在300文每斤左右,具体的价格还要看枸杞子药效成分保留多少。”
又向里正介绍旁边那些都是他2年前种植的树苗,明年能挂果。
里正听完摸摸胡须满脸喜悦:“亦哥儿你说你可以提供树苗,弄好了可以在月底播种,那我们通知村民吧,让他们在家里空余的地方都种几颗。”
这样虽然慢些,但是哪家也不会拿出好地来种,说完看林亦以一种诡异的眼神看着他,不由纳闷道“怎么了,你不是说枸杞树非常好成活吗,贫瘠一些的土地也行吗,你要知道村里人不可能拿好地来种的,毕竟要三年时间才能看到效益。”
林亦再次感叹他爹林秀才真乃神人也,看人真准呀,他提议教给村里人种植枸杞树的方法,竟然让里正说每家种几颗,哦麦嘎,他服了。
种几颗能发家啊!种几颗能改变啥呀!他费这力气就是为了让别人种几颗?现在他的脑海里回荡的声音都是种几颗。。。
林亦非常认真严肃的看着里正,开始说出他的想法,烨朝虽然没有开垦荒地的免税鼓励政策,但是在烨朝开国之初,永烨大帝为了鼓励开垦荒地,也是出过一条政策,就是购买荒地的银两可以延迟5年给衙门,但是每年一成税不可免,还是要交的。
推出这条政策当时是开国初,百姓刚经历战乱没多久都没余钱,但是朝廷也挺穷的,所以就出了这条政策,以鼓励农民开垦荒地,朝廷也会多些税收,但是随着年代推移,现在知道这条政策的估计也就是衙门主管户籍田地的主事,能知道些,县令都不一定知道了,因为主管户籍田地的主事或其他官员比如户部官,必须是要看本朝田律的。他是在烨朝【律法全书里田律篇】上看到的,也只是一语带过,很容易被人忽略。
林亦的办法是,让里正征得村民的同意,然后去衙门办理开垦荒地的事,当然他的意思是村里剩下的两百多亩荒地全部开垦了。
里正听了林亦的话傻眼了,这这这还有这样的事,他怎么不知道,听都没听过,激动的看着林亦:“你说的当真,当真可以五年以后在给开垦荒地的银子。”林亦非常确定的点头:“不过五年内还是要每年都上缴一成的粮税,这样村里人会不会很犹豫啊。”
面对林亦的说的问题,里正根本不当回事,以种地为生的农村人,哪家最想的事,不是自家田地变多啊,那一成的税算什么,勒紧肚皮的事。
新安村每次有大事发生都会敲锣,这时听到锣声大家都会到村子西边山下的空地集合,都知道这是里正召集他们,有事要对他们说。
西边山下这里就是村里去坟地的必经之路,村子建设好后就把这里整理出来作为村里广场,有事时大家都聚在这里,古代人是很遵守孝道的,对先祖都非常敬畏,还特意在这里修建了祠堂。
古代的祠堂是一个家族供奉先祖牌位,和办理家族事宜的地方,不过新安村不同,新安村的村民都是逃难过来的,家家人丁都不多,姓氏还杂,哪家也没钱和实力自己修建一所祠堂,后来村里老人提议,大家一起出钱出力修建一所祠堂共用吧。
当时也是无奈之举,但是现在却很好的融入了新安村村民的骨血里,让大家更亲近更团结更有凝聚力了。因为他们的先祖牌位都是供奉在一起的。
作者有话要说: 美女们你们的留言我就不在评论里回了,谢谢你们看文,感谢收藏。
☆、第 23 章
村里人都来了后,大家都在讨论里正召集他们有什么事,郑老伯来的晚,他是从地里过来的,把锄头放下,一脸疑惑问旁边正拿着烟杆抽烟的刘老根:“知道是什么事吗。”
刘老根摇了摇头,用手捻了捻烟锅,心思还在小儿子刘长盛身上,今天早上家里还发生了争执。
现在大儿媳整天在家里说酸话,话里话外都是小儿子刘长盛不适合读书,读了这么多年连个童生都没考上,不是浪费钱吗,今年15岁也该说亲了,难道成亲后也要全家这样供着他读书吗。
这话今天被小儿子听到了,竟然跟他大嫂吵起来了,想到这里刘老汉深深吐了口气,家宅开始不宁喽,他也知道大儿子不是没有想法,只是还没说而已,但是供都供这么多年了,啥都没考上,他不甘心啊。。。
牛大婶今天没有席面,拉着儿媳妇和王婆子唠上了,“也不知道里正找咱们什么事,这也快秋收了,不能是要涨粮税吧。”乖乖呦那样就难过了,这样的事以前就发生过一次,那年南边发大水,地里的粮食大部分都淹了,那时朝廷就是把他们没受灾的地方粮税提高一成,救济南边了,虽然次年朝廷会少收一成的粮税,补偿给他们,但是他们那一年过的难啊,很多人家都指望那些当口粮的。
王婆子听了牛婆子的话,心里咯噔一下,心里开始祈祷,南边风调雨顺,可千万别被牛婆子说中啊。
周围的人也在议论纷纷,这时每家每户的在家的都来了,能当家做主的人基本都来了。
江里正看人来的差不多了,就田地主家没来,往年也是有什么事都不来,都是他派人去田地主家告知,现在他都把村子里的人得罪遍了,还想让他们像以前一样,可能吗,不来你就别参与了。
清了清嗓子让大家安静,:“今天把大家叫来,是村里有件大事跟大家说,也是好事,但是我说完你们参不参加,你们自己商量,参加的一会过来到我这里登记。”
江里正停顿了下,想了想林亦跟他说过的话,从新组织了下语言,娓娓道来:“咱们村子里穷啊,地还少,但是我们也要找出路让我们村的人富起来,怎么样才能让那些没钱娶亲的都能成亲,怎么样才能让家里生病的人都能有钱看病,不至于在那里等死,怎么样才能让我们都住上青砖瓦房,不在住现在可能遇上大雪,就会被压垮的土坯房,这些是我当这20年里正每天都在想的,现在让我们富起来的机会来了,那就是我发现亦哥儿知道怎么种枸杞树,并且他愿意把这个方法教给大家,而且种植枸杞树的地我们也想到了,就是我们村里还空置的200多亩荒地,我可以向衙门申请五年后给买地的钱,但是每年一成的粮税要你们自己交,种树的种子钱你们自己掏,每亩地100文种子钱,当然枸杞树要三年才能挂果,才会有收入,地侍弄的好,你们收成就多,地侍弄不好收成就少,这个你们心里要有数,这个风险也要你们自己承担,这里我们只是提供个方法,要不要试试你们自己做决定,收成不好也不要埋怨人,枸杞树成活最少15年,也就是说你种了枸杞树3年后有收获了,以后的12年里每年都有收获,还有就是镇里药铺收枸杞子干果的价钱是,每斤300文左右,一颗成年树采摘一次能得三斤左右的枸杞干果,而一年能采摘两次,我今天把话放在这,你们就今天一次选择种不种的机会,因为咱们村里就这些荒地,今天会分配完,然后我去衙门办理地契,到时候你们要是后悔也只能拿你们家的良田种了,还有我们新安村以后要成为远近闻名的枸杞村,你们学会种植方法除了本村严禁外传,否则一经发现就驱逐出村。”虽然他不明白林亦为什么让他这样说,但是这样一来他在村里的威望能更上一层了,当然最后一条是他自己加上去的,这么好的赚钱机会怎么能让别人学了呢。
林亦听了里正说的最后一条,不由笑开了,不管出于什么样的心理,里正这样也算是歪打正着,这样做能有效的控制枸杞子流放到市面的数量,还能控制住价格,不至于让收购的价格跌落。
大家听完里正的话,嗡的一下就讨论开了,各家都很激动,这是好事啊,虽然有风险,但是他们也就是承担种子钱和每年一成的粮税,只要肚皮勒紧些,这是他们可以承担的。
而且地钱要5年后才给的,到时要是没钱他们可以把地卖了,那时候这地可不是荒地了,可是良田了,可能是江里正讲的太好了,把他们的情绪都牵动了,都怕错过这次机会,被村里其他人拉下了,毕竟现在大家都差不了太多。竟然都要参加。
有那家里太穷的孤儿寡母的也上前问里正,种子钱可不可以赊欠,这事江里正和林亦都商量好了,就是为了让村里人过上好日子,对于那些特别穷的,林亦可以给出树苗,不过对外还是由里正出面说可以赊欠,但是仅能赊欠给那些特别贫穷真出不起钱的人家,要是有那些钻空子的人也想这样,那是要坚决抵制的。
这不有人看到可以赊欠,都表示纷纷想赊欠,气的里正两眼一瞪,:“如果你们家不想参加就退出,没人逼你们,我为村里人找个出路,是为了让村里人都富裕起来,村里有几户人家出不起种子钱,我心里有数,难道我们不该帮他们一把吗,你们还要来凑热闹,难道都不觉得羞愧吗。”那几家凑热闹的人家被里正说的,顿时满脸通红,他们没想那么多,就是想占点便宜呀。
林亦听了里正的话,在心里为江里正点了个赞,江里正处理的还是挺好的,而且他当了20年的里正,村里人对于他还是很信服的,所以由里正出面效果会很好,最主要的是,他还在孝期低调点会好些,这样他就是配合里正的工作,帮助村里人,而不是把自己放到主导位置上。
☆、第 24 章
江里正看大家没什么问题,组织大家排好队:“现在都按排队的顺序登记,每家每户可以分到2亩荒地种植枸杞树,都按照顺序来啊,都有地。”
这是跟林亦算好了的,村里现在是110户人家,荒地是230亩地,每家每户分到两亩地,还余下十亩地,这十亩地大家都看着呢,不好办啊。
后来林亦建议成为村里用地,得来的收入用来建设村里,可以修桥铺路,修缮祠堂,甚至可以盖座私塾,这样他们村里的娃娃都能读书,还可以帮助一些贫困人家。
里正当时听了林亦的话,心里这个激动,到时候他们村里的娃娃都能读书了,在有人考个状元,那他们村会成为这十里八乡最有名望的村子了呵呵。林亦要是知道里正心里的想法,一定会说您老想多了,还状元呢!
做为村里最有学问的人“囧”林亦要帮助大家做登记,心里不由感慨,现在的人真朴实,里正随便几句话,大家竟然都响应了!
林亦写字的速度很快,很快就把大家的情况登记完,把登记好的纸教给里正,剩下的就没他什么事了,所以跟里正打完招呼,他就先回去了。
江里正看着手上的纸,心想这亦哥儿写的字是真好看啊,刘老根家的小儿子长盛写的字可比这差远了,他家儿子当年就读了两年书就不读了,说夫子讲的东西他听不懂,把他气的,当时就给了他一顿鞋底,后来看真不是那块料就放弃了,现在孙子也到了读书的年龄了,该给他们找个私塾了,家里有这条件就不能亏着孩子了,唉希望他孙子读书能比他老子强吧。
他们村子和别的村子虽然不同,但是还是遵守祖先留下来的遗训,成亲就分家,据说是效仿皇家,你没看上百年了,皇家都太太平平的。
家里的孩子都成亲后,老人可以选择幺儿或者大儿子一起过,分家时会按照老人的意愿分,所以他们村现在是110户独立户,那些没分家的可能就吃点亏,这是没办法的事,地就这些肯定要按照户籍分,大多数人家都没意见,你少数人有意见也没用,翻不起浪花。
江里正告诉大家晚上都把户籍送到他家,明天用来办地契用。
江里正摸着胡子看向人群里:“杨双柱、李二牛、刘长根、郑安生、江南你们五个明天起到亦哥儿家,跟他学习怎么培育树苗,怎么种植,这些你们都要好好学,以后村里人种的枸杞树,有什么问题都要问你们,以后不能总是打扰亦哥儿,他是要读书,是要考功名的,人家已经帮了我们这么多,我们可不能耽误人家了。”他挑选的这几个后生都是老实肯干,品行都没得说,还都有几分机灵,江南是他二儿子,脑筋比他哥活泛,就是不爱读书。。。
被叫到的几人心里都非常兴奋,他们长这么大还没被委派过这么重要的任务,一定要好好干。
村里其他人听了纷纷表示里正说的对,可不能耽误亦哥儿读书,心里对林亦都非常感激,扪心自问他们要是有这种方法会教给别人吗,众人在心里同时摇头。。。
江里正看都安排完了,都没什么事了,就叫众人散了。
众人散去后,在路上还在热烈的讨论,几家欢喜几家愁,家里都分过家的当然高兴了,那些家里没分家的也只能暗暗叹息。
刘老汉带着儿子和儿媳妇小陈氏回家,一路上他们家还是比较沉默的,他们家还没有分家,所以就分到两亩荒地。
小陈氏看着相公和公公都不说话,她也没吱声,她能说什么,家里没分家也不能怪公公婆婆,毕竟小叔才15岁,没成家是正常的。
她也不是那种无理取闹的人,他对小叔子有意见,是因为小叔刘长盛,读书读的没良心,他们家里人每天挨着累,用腰带勒紧肚皮供着他读书,但是他回报给他们的是什么,游手好闲不说,整天端着读书人的架子,竟然看不起他们。
她就不明白了,读书不是让人能明事理吗,怎么她没在小叔刘长盛身上看到啊,真是读书读到狗肚子里去了,就这样的人就算他有一天考上功名了,也是个没良心的主,啥也指不上他的。
这样的人,凭什么让她家毫无怨言的付出啊,凭什么。在说她儿子今年都5岁了,在过几年也到年龄读书了,供他刘长盛还不如供她儿子呢。最起码她儿子是个有良心的,什么事都能想着她这个当娘的,这么小都能想着帮爷爷奶奶干活,他刘长盛整天啥也不干,还得让爹娘伺候他,我呸,瞧不起他这样的。
李老爹带着儿子们回家,心情不错,虽说他家也就分到两亩荒地,但是他家穷啊,这两亩地以后能改变他家的现况,能让他儿子都娶上媳妇,他如何能心情不好,做人要知足啊。
李家兄弟都很在老爹身后,心里都对以后生活变好,能让爹娘不那么苦,心里都感激里正和林亦,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开心的笑容。
牛大婶带着儿媳妇回家后,对这儿媳妇感叹:“咱们村好啊,当年逃难来到这里,当时家里就剩我和泰儿了,那时候泰儿还小,家里家外都得我一个人张罗,那时候多亏村里人时不时的帮把,咱家才有今天。”
今天这场景又让她想到大家刚到新安村的日子了,当时虽然难,但是大家没隔阂,都是能帮一把是一把,因为大家都知道,能活下来不容易啊。
郑老伯一路对着郑安生叮嘱:“儿啊,你能被选上,说明里正看得上你,你是个好的,你要跟着亦哥儿好好学,到时候好好帮助大家,要对得起里正今天选的你,知道不。”郑老伯一脸开心,干瘦的身体,腰板都比平时挺得直。
郑安生连忙应承下来,他会珍惜这个机会的,好好学,他想让他爹不那么辛苦了。
☆、第 25 章
天刚朦朦亮林亦和里正出发去县城,这件事还是要林亦跟着去的,毕竟林亦跟县衙的主事官认识,有什么问题也能说清楚。
两人巳时初到县衙,这时县衙里已经全部上班,林亦带着江里正来到主管户籍和田地办公的地方,让江里正稍等下,他去跟人打个招呼。
在烨朝上等县可以设立主事官,主要是协助知县管理户籍田地事宜,品级又在县丞之下,所以一般都是县丞分管,大青县的县丞主管粮马、税收、巡捕等事,林亦的师父程捕头归王县丞管,曾经林秀才还在当师爷时,两人关系很好。
所以林亦来到王县丞办公的地方,让人进去通报,他既然来了县衙,就要跟王县丞见面问好,要不说不过去。
林亦走进王县丞的办公房,他今天穿了长衫,微笑并恭敬的像王县丞行晚辈礼,:“见过王伯父,月余不见近来可安好。”
王县丞见到林亦很是高兴,伸手把林亦扶起来开心笑道:“你这孩子,也不说来看看我,就会托你师父给我带东西,不过你送的东西我们都很喜欢,特别是你伯母对于你送来的西瓜,说比外面卖的甜多了呵呵。”看着林亦又长高了,虽然黑了但是看着结实,心里很是为老友高兴,他答应过林秀才,他这儿子他会帮着照顾的。
对于别人能喜欢他自己种的瓜和吃食林亦都会很高兴,“伯母喜欢什么告诉我,我在给她送,西瓜我家还有很多,香瓜她喜欢吃吗,我觉得香瓜也很甜。”
王县丞看着林亦这个实诚样,不由开心哈哈大笑起来,拍着林亦的肩膀,忍不住摇了摇头,一边为这孩子这么实诚可如何是好,唉。一边又觉得这么真心对他们又让他感动。
“不用送了,你伯母年龄大了,现在也吃不了太甜的,我们心领了,来坐下来告诉王伯伯这次来有什么事。”王县丞让林亦坐下,也在心里感慨,林师爷多聪慧的人啊,人情练达,生的儿子竟然一点不像他足智多谋,也不知是幸或不幸。
林亦把这次来的目的跟王县丞说了,王县丞听了点点头,吩咐衙役去跟主事说下,让帮着江里正把这件事办了。
吩咐好又对林亦表示:“这件事你们的想法很好,我会跟知县大人禀报,看看是否可以全县推广,这样的事知县大人也会高兴的,毕竟做好了也是他的政绩,不过还是要研究研究,这是个很好解决县里荒地无人开垦的办法。”
对于林亦提出来的事情他很感兴趣,毕竟知县可能要连任了,这马屁他还是得拍啊。。。
因为王县丞还有公事要办,林亦跟王县丞聊了会,就起身告辞,他还要去程捕头那里看看,这时正好他没有出去,林亦跟师父聊了聊近况,侧面打听了师娘怎么样。
听完师父的话,林亦果断的对程捕头说:“师父,你看我一会要跟江里正回去,今天就不去看望师娘了,您老帮忙问好吧,呵呵。”林亦说完不好意思的扰扰头,不去看师娘是不好,但是现在是非常时期,还是躲着点吧。
据师父说师娘现在情绪非常暴躁,只要师父露面,对着师父就是一通埋怨,闹得师父现在都不想回家了。
看着师父脸上明显的黑眼圈,一脸休息不好的样子,林亦摇了摇头,不由叹气,摊上程慧娘这样的女儿,师父师娘也是够倒霉的了。(貌似程慧娘以后会成为你老婆,你还是为自己多担忧吧。)
对于教给村里人种枸杞子树这件事,林亦还是自己想了个章程,务求让每家每户都能得到益处。
如果他提供种植方法,只是叫几家有些家底的人家得了好处,他干嘛要做这件事呢,他的目的就是让像李大牛他们家,那样的人家,能有钱娶妻生子不再为温饱忧愁。
而村里人穷的人家,不一定会种枸杞树,因为周期太长了,他们连今年的温饱还没顾上,那里能等到几年以后呢。所以这件事只能他来想办法了。。。
这要搁在以前他真没这么无私的想法,可能是他来这里以后,总感到有愧吧,想为这里做些什么,来冲淡这种愧疚感,不知道他原本这个身体的灵魂跑哪里去了,是不是也像他一样在另一个世界安好。。。
林亦来到这里,最庆幸的是魂穿到了一个男孩身上,成为男孩可以打猎习武,可以做想做的事,可以有机会完成梦想。
古代封建社会对于女子的束缚真的是太多了,不是谁都能成为程慧娘那样的人的,这里大多数女人还是要遵从三从四德。
除了程慧娘这样自身实力过硬的,敢于挑战世俗,那是因为她可以不依靠任何人也能活下去,还有一些特权阶级的权贵女子也可以不用被三从四德所束缚,但是又有几个能当皇家子女的。
要想这件事实施,还是要让里正配合并且了解,下晌林亦到里正家简单说了下,里正听了两眼放光激动道:“亦哥儿你说的可当真,愿意教村民怎么种植枸杞树。”见林亦点头应承,连忙让林亦带着他去看。里正心里非常不平静,他知道亦哥儿提议的这件事,要是做成了,对新安村是多么大的改变,带来的好处更大。
他今年已经50岁了,从他30岁当选里正,已经20年了,20年的时间他没有办法,没有办法让村里人富裕起来。可是今天亦哥儿竟然告诉他,可以让村里人富裕起来的办法,他如何能不激动,如何能不激动。
林亦看着里正苍老的脸上,流露出似悲试喜,平时冷静、稳重,遇事谨慎的人,现在眼里竟然蓄满泪水,林亦摇了摇头,不由想起林秀才对里正的评价,(里正为人公正、冷静、遇事稳重、谨慎,也有责任心,为村里人着想,是个好人,可惜千般好就是无才能啊。。。村里人想靠他过上好日子难。)林亦只觉精辟,简直一语中的。
林亦带着里正来到他家后院他种植枸杞树的地方,不疾不徐的对着里正道:“里正你看这里就是我种植的枸杞树,这两株大颗的是8年左右的成年树了,每次采摘能得3斤左右枸杞子干果,一年能采摘两次,分别是六月和八月时采摘,药铺收枸杞干果,都在300文每斤左右,具体的价格还要看枸杞子药效成分保留多少。”
又向里正介绍旁边那些都是他2年前种植的树苗,明年能挂果。
里正听完摸摸胡须满脸喜悦:“亦哥儿你说你可以提供树苗,弄好了可以在月底播种,那我们通知村民吧,让他们在家里空余的地方都种几颗。”
这样虽然慢些,但是哪家也不会拿出好地来种,说完看林亦以一种诡异的眼神看着他,不由纳闷道“怎么了,你不是说枸杞树非常好成活吗,贫瘠一些的土地也行吗,你要知道村里人不可能拿好地来种的,毕竟要三年时间才能看到效益。”
林亦再次感叹他爹林秀才真乃神人也,看人真准呀,他提议教给村里人种植枸杞树的方法,竟然让里正说每家种几颗,哦麦嘎,他服了。
种几颗能发家啊!种几颗能改变啥呀!他费这力气就是为了让别人种几颗?现在他的脑海里回荡的声音都是种几颗。。。
林亦非常认真严肃的看着里正,开始说出他的想法,烨朝虽然没有开垦荒地的免税鼓励政策,但是在烨朝开国之初,永烨大帝为了鼓励开垦荒地,也是出过一条政策,就是购买荒地的银两可以延迟5年给衙门,但是每年一成税不可免,还是要交的。
推出这条政策当时是开国初,百姓刚经历战乱没多久都没余钱,但是朝廷也挺穷的,所以就出了这条政策,以鼓励农民开垦荒地,朝廷也会多些税收,但是随着年代推移,现在知道这条政策的估计也就是衙门主管户籍田地的主事,能知道些,县令都不一定知道了,因为主管户籍田地的主事或其他官员比如户部官,必须是要看本朝田律的。他是在烨朝【律法全书里田律篇】上看到的,也只是一语带过,很容易被人忽略。
林亦的办法是,让里正征得村民的同意,然后去衙门办理开垦荒地的事,当然他的意思是村里剩下的两百多亩荒地全部开垦了。
里正听了林亦的话傻眼了,这这这还有这样的事,他怎么不知道,听都没听过,激动的看着林亦:“你说的当真,当真可以五年以后在给开垦荒地的银子。”林亦非常确定的点头:“不过五年内还是要每年都上缴一成的粮税,这样村里人会不会很犹豫啊。”
面对林亦的说的问题,里正根本不当回事,以种地为生的农村人,哪家最想的事,不是自家田地变多啊,那一成的税算什么,勒紧肚皮的事。
新安村每次有大事发生都会敲锣,这时听到锣声大家都会到村子西边山下的空地集合,都知道这是里正召集他们,有事要对他们说。
西边山下这里就是村里去坟地的必经之路,村子建设好后就把这里整理出来作为村里广场,有事时大家都聚在这里,古代人是很遵守孝道的,对先祖都非常敬畏,还特意在这里修建了祠堂。
古代的祠堂是一个家族供奉先祖牌位,和办理家族事宜的地方,不过新安村不同,新安村的村民都是逃难过来的,家家人丁都不多,姓氏还杂,哪家也没钱和实力自己修建一所祠堂,后来村里老人提议,大家一起出钱出力修建一所祠堂共用吧。
当时也是无奈之举,但是现在却很好的融入了新安村村民的骨血里,让大家更亲近更团结更有凝聚力了。因为他们的先祖牌位都是供奉在一起的。
作者有话要说: 美女们你们的留言我就不在评论里回了,谢谢你们看文,感谢收藏。
☆、第 23 章
村里人都来了后,大家都在讨论里正召集他们有什么事,郑老伯来的晚,他是从地里过来的,把锄头放下,一脸疑惑问旁边正拿着烟杆抽烟的刘老根:“知道是什么事吗。”
刘老根摇了摇头,用手捻了捻烟锅,心思还在小儿子刘长盛身上,今天早上家里还发生了争执。
现在大儿媳整天在家里说酸话,话里话外都是小儿子刘长盛不适合读书,读了这么多年连个童生都没考上,不是浪费钱吗,今年15岁也该说亲了,难道成亲后也要全家这样供着他读书吗。
这话今天被小儿子听到了,竟然跟他大嫂吵起来了,想到这里刘老汉深深吐了口气,家宅开始不宁喽,他也知道大儿子不是没有想法,只是还没说而已,但是供都供这么多年了,啥都没考上,他不甘心啊。。。
牛大婶今天没有席面,拉着儿媳妇和王婆子唠上了,“也不知道里正找咱们什么事,这也快秋收了,不能是要涨粮税吧。”乖乖呦那样就难过了,这样的事以前就发生过一次,那年南边发大水,地里的粮食大部分都淹了,那时朝廷就是把他们没受灾的地方粮税提高一成,救济南边了,虽然次年朝廷会少收一成的粮税,补偿给他们,但是他们那一年过的难啊,很多人家都指望那些当口粮的。
王婆子听了牛婆子的话,心里咯噔一下,心里开始祈祷,南边风调雨顺,可千万别被牛婆子说中啊。
周围的人也在议论纷纷,这时每家每户的在家的都来了,能当家做主的人基本都来了。
江里正看人来的差不多了,就田地主家没来,往年也是有什么事都不来,都是他派人去田地主家告知,现在他都把村子里的人得罪遍了,还想让他们像以前一样,可能吗,不来你就别参与了。
清了清嗓子让大家安静,:“今天把大家叫来,是村里有件大事跟大家说,也是好事,但是我说完你们参不参加,你们自己商量,参加的一会过来到我这里登记。”
江里正停顿了下,想了想林亦跟他说过的话,从新组织了下语言,娓娓道来:“咱们村子里穷啊,地还少,但是我们也要找出路让我们村的人富起来,怎么样才能让那些没钱娶亲的都能成亲,怎么样才能让家里生病的人都能有钱看病,不至于在那里等死,怎么样才能让我们都住上青砖瓦房,不在住现在可能遇上大雪,就会被压垮的土坯房,这些是我当这20年里正每天都在想的,现在让我们富起来的机会来了,那就是我发现亦哥儿知道怎么种枸杞树,并且他愿意把这个方法教给大家,而且种植枸杞树的地我们也想到了,就是我们村里还空置的200多亩荒地,我可以向衙门申请五年后给买地的钱,但是每年一成的粮税要你们自己交,种树的种子钱你们自己掏,每亩地100文种子钱,当然枸杞树要三年才能挂果,才会有收入,地侍弄的好,你们收成就多,地侍弄不好收成就少,这个你们心里要有数,这个风险也要你们自己承担,这里我们只是提供个方法,要不要试试你们自己做决定,收成不好也不要埋怨人,枸杞树成活最少15年,也就是说你种了枸杞树3年后有收获了,以后的12年里每年都有收获,还有就是镇里药铺收枸杞子干果的价钱是,每斤300文左右,一颗成年树采摘一次能得三斤左右的枸杞干果,而一年能采摘两次,我今天把话放在这,你们就今天一次选择种不种的机会,因为咱们村里就这些荒地,今天会分配完,然后我去衙门办理地契,到时候你们要是后悔也只能拿你们家的良田种了,还有我们新安村以后要成为远近闻名的枸杞村,你们学会种植方法除了本村严禁外传,否则一经发现就驱逐出村。”虽然他不明白林亦为什么让他这样说,但是这样一来他在村里的威望能更上一层了,当然最后一条是他自己加上去的,这么好的赚钱机会怎么能让别人学了呢。
林亦听了里正说的最后一条,不由笑开了,不管出于什么样的心理,里正这样也算是歪打正着,这样做能有效的控制枸杞子流放到市面的数量,还能控制住价格,不至于让收购的价格跌落。
大家听完里正的话,嗡的一下就讨论开了,各家都很激动,这是好事啊,虽然有风险,但是他们也就是承担种子钱和每年一成的粮税,只要肚皮勒紧些,这是他们可以承担的。
而且地钱要5年后才给的,到时要是没钱他们可以把地卖了,那时候这地可不是荒地了,可是良田了,可能是江里正讲的太好了,把他们的情绪都牵动了,都怕错过这次机会,被村里其他人拉下了,毕竟现在大家都差不了太多。竟然都要参加。
有那家里太穷的孤儿寡母的也上前问里正,种子钱可不可以赊欠,这事江里正和林亦都商量好了,就是为了让村里人过上好日子,对于那些特别穷的,林亦可以给出树苗,不过对外还是由里正出面说可以赊欠,但是仅能赊欠给那些特别贫穷真出不起钱的人家,要是有那些钻空子的人也想这样,那是要坚决抵制的。
这不有人看到可以赊欠,都表示纷纷想赊欠,气的里正两眼一瞪,:“如果你们家不想参加就退出,没人逼你们,我为村里人找个出路,是为了让村里人都富裕起来,村里有几户人家出不起种子钱,我心里有数,难道我们不该帮他们一把吗,你们还要来凑热闹,难道都不觉得羞愧吗。”那几家凑热闹的人家被里正说的,顿时满脸通红,他们没想那么多,就是想占点便宜呀。
林亦听了里正的话,在心里为江里正点了个赞,江里正处理的还是挺好的,而且他当了20年的里正,村里人对于他还是很信服的,所以由里正出面效果会很好,最主要的是,他还在孝期低调点会好些,这样他就是配合里正的工作,帮助村里人,而不是把自己放到主导位置上。
☆、第 24 章
江里正看大家没什么问题,组织大家排好队:“现在都按排队的顺序登记,每家每户可以分到2亩荒地种植枸杞树,都按照顺序来啊,都有地。”
这是跟林亦算好了的,村里现在是110户人家,荒地是230亩地,每家每户分到两亩地,还余下十亩地,这十亩地大家都看着呢,不好办啊。
后来林亦建议成为村里用地,得来的收入用来建设村里,可以修桥铺路,修缮祠堂,甚至可以盖座私塾,这样他们村里的娃娃都能读书,还可以帮助一些贫困人家。
里正当时听了林亦的话,心里这个激动,到时候他们村里的娃娃都能读书了,在有人考个状元,那他们村会成为这十里八乡最有名望的村子了呵呵。林亦要是知道里正心里的想法,一定会说您老想多了,还状元呢!
做为村里最有学问的人“囧”林亦要帮助大家做登记,心里不由感慨,现在的人真朴实,里正随便几句话,大家竟然都响应了!
林亦写字的速度很快,很快就把大家的情况登记完,把登记好的纸教给里正,剩下的就没他什么事了,所以跟里正打完招呼,他就先回去了。
江里正看着手上的纸,心想这亦哥儿写的字是真好看啊,刘老根家的小儿子长盛写的字可比这差远了,他家儿子当年就读了两年书就不读了,说夫子讲的东西他听不懂,把他气的,当时就给了他一顿鞋底,后来看真不是那块料就放弃了,现在孙子也到了读书的年龄了,该给他们找个私塾了,家里有这条件就不能亏着孩子了,唉希望他孙子读书能比他老子强吧。
他们村子和别的村子虽然不同,但是还是遵守祖先留下来的遗训,成亲就分家,据说是效仿皇家,你没看上百年了,皇家都太太平平的。
家里的孩子都成亲后,老人可以选择幺儿或者大儿子一起过,分家时会按照老人的意愿分,所以他们村现在是110户独立户,那些没分家的可能就吃点亏,这是没办法的事,地就这些肯定要按照户籍分,大多数人家都没意见,你少数人有意见也没用,翻不起浪花。
江里正告诉大家晚上都把户籍送到他家,明天用来办地契用。
江里正摸着胡子看向人群里:“杨双柱、李二牛、刘长根、郑安生、江南你们五个明天起到亦哥儿家,跟他学习怎么培育树苗,怎么种植,这些你们都要好好学,以后村里人种的枸杞树,有什么问题都要问你们,以后不能总是打扰亦哥儿,他是要读书,是要考功名的,人家已经帮了我们这么多,我们可不能耽误人家了。”他挑选的这几个后生都是老实肯干,品行都没得说,还都有几分机灵,江南是他二儿子,脑筋比他哥活泛,就是不爱读书。。。
被叫到的几人心里都非常兴奋,他们长这么大还没被委派过这么重要的任务,一定要好好干。
村里其他人听了纷纷表示里正说的对,可不能耽误亦哥儿读书,心里对林亦都非常感激,扪心自问他们要是有这种方法会教给别人吗,众人在心里同时摇头。。。
江里正看都安排完了,都没什么事了,就叫众人散了。
众人散去后,在路上还在热烈的讨论,几家欢喜几家愁,家里都分过家的当然高兴了,那些家里没分家的也只能暗暗叹息。
刘老汉带着儿子和儿媳妇小陈氏回家,一路上他们家还是比较沉默的,他们家还没有分家,所以就分到两亩荒地。
小陈氏看着相公和公公都不说话,她也没吱声,她能说什么,家里没分家也不能怪公公婆婆,毕竟小叔才15岁,没成家是正常的。
她也不是那种无理取闹的人,他对小叔子有意见,是因为小叔刘长盛,读书读的没良心,他们家里人每天挨着累,用腰带勒紧肚皮供着他读书,但是他回报给他们的是什么,游手好闲不说,整天端着读书人的架子,竟然看不起他们。
她就不明白了,读书不是让人能明事理吗,怎么她没在小叔刘长盛身上看到啊,真是读书读到狗肚子里去了,就这样的人就算他有一天考上功名了,也是个没良心的主,啥也指不上他的。
这样的人,凭什么让她家毫无怨言的付出啊,凭什么。在说她儿子今年都5岁了,在过几年也到年龄读书了,供他刘长盛还不如供她儿子呢。最起码她儿子是个有良心的,什么事都能想着她这个当娘的,这么小都能想着帮爷爷奶奶干活,他刘长盛整天啥也不干,还得让爹娘伺候他,我呸,瞧不起他这样的。
李老爹带着儿子们回家,心情不错,虽说他家也就分到两亩荒地,但是他家穷啊,这两亩地以后能改变他家的现况,能让他儿子都娶上媳妇,他如何能心情不好,做人要知足啊。
李家兄弟都很在老爹身后,心里都对以后生活变好,能让爹娘不那么苦,心里都感激里正和林亦,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开心的笑容。
牛大婶带着儿媳妇回家后,对这儿媳妇感叹:“咱们村好啊,当年逃难来到这里,当时家里就剩我和泰儿了,那时候泰儿还小,家里家外都得我一个人张罗,那时候多亏村里人时不时的帮把,咱家才有今天。”
今天这场景又让她想到大家刚到新安村的日子了,当时虽然难,但是大家没隔阂,都是能帮一把是一把,因为大家都知道,能活下来不容易啊。
郑老伯一路对着郑安生叮嘱:“儿啊,你能被选上,说明里正看得上你,你是个好的,你要跟着亦哥儿好好学,到时候好好帮助大家,要对得起里正今天选的你,知道不。”郑老伯一脸开心,干瘦的身体,腰板都比平时挺得直。
郑安生连忙应承下来,他会珍惜这个机会的,好好学,他想让他爹不那么辛苦了。
☆、第 25 章
天刚朦朦亮林亦和里正出发去县城,这件事还是要林亦跟着去的,毕竟林亦跟县衙的主事官认识,有什么问题也能说清楚。
两人巳时初到县衙,这时县衙里已经全部上班,林亦带着江里正来到主管户籍和田地办公的地方,让江里正稍等下,他去跟人打个招呼。
在烨朝上等县可以设立主事官,主要是协助知县管理户籍田地事宜,品级又在县丞之下,所以一般都是县丞分管,大青县的县丞主管粮马、税收、巡捕等事,林亦的师父程捕头归王县丞管,曾经林秀才还在当师爷时,两人关系很好。
所以林亦来到王县丞办公的地方,让人进去通报,他既然来了县衙,就要跟王县丞见面问好,要不说不过去。
林亦走进王县丞的办公房,他今天穿了长衫,微笑并恭敬的像王县丞行晚辈礼,:“见过王伯父,月余不见近来可安好。”
王县丞见到林亦很是高兴,伸手把林亦扶起来开心笑道:“你这孩子,也不说来看看我,就会托你师父给我带东西,不过你送的东西我们都很喜欢,特别是你伯母对于你送来的西瓜,说比外面卖的甜多了呵呵。”看着林亦又长高了,虽然黑了但是看着结实,心里很是为老友高兴,他答应过林秀才,他这儿子他会帮着照顾的。
对于别人能喜欢他自己种的瓜和吃食林亦都会很高兴,“伯母喜欢什么告诉我,我在给她送,西瓜我家还有很多,香瓜她喜欢吃吗,我觉得香瓜也很甜。”
王县丞看着林亦这个实诚样,不由开心哈哈大笑起来,拍着林亦的肩膀,忍不住摇了摇头,一边为这孩子这么实诚可如何是好,唉。一边又觉得这么真心对他们又让他感动。
“不用送了,你伯母年龄大了,现在也吃不了太甜的,我们心领了,来坐下来告诉王伯伯这次来有什么事。”王县丞让林亦坐下,也在心里感慨,林师爷多聪慧的人啊,人情练达,生的儿子竟然一点不像他足智多谋,也不知是幸或不幸。
林亦把这次来的目的跟王县丞说了,王县丞听了点点头,吩咐衙役去跟主事说下,让帮着江里正把这件事办了。
吩咐好又对林亦表示:“这件事你们的想法很好,我会跟知县大人禀报,看看是否可以全县推广,这样的事知县大人也会高兴的,毕竟做好了也是他的政绩,不过还是要研究研究,这是个很好解决县里荒地无人开垦的办法。”
对于林亦提出来的事情他很感兴趣,毕竟知县可能要连任了,这马屁他还是得拍啊。。。
因为王县丞还有公事要办,林亦跟王县丞聊了会,就起身告辞,他还要去程捕头那里看看,这时正好他没有出去,林亦跟师父聊了聊近况,侧面打听了师娘怎么样。
听完师父的话,林亦果断的对程捕头说:“师父,你看我一会要跟江里正回去,今天就不去看望师娘了,您老帮忙问好吧,呵呵。”林亦说完不好意思的扰扰头,不去看师娘是不好,但是现在是非常时期,还是躲着点吧。
据师父说师娘现在情绪非常暴躁,只要师父露面,对着师父就是一通埋怨,闹得师父现在都不想回家了。
看着师父脸上明显的黑眼圈,一脸休息不好的样子,林亦摇了摇头,不由叹气,摊上程慧娘这样的女儿,师父师娘也是够倒霉的了。(貌似程慧娘以后会成为你老婆,你还是为自己多担忧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