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家的天下:魏晋豪门与皇帝的争权之路_分卷阅读_59
“他、他们说你舅舅谋反!”
段广大惊失色,扑通跪倒在司马衷面前:“陛下!太傅膝下没有儿子,皇太后是他女儿,您是他最亲的外孙,他怎么可能谋反?请陛下明断!”
贾南风怒斥:“段广!你是杨骏外甥,当然护着你舅舅说话!你要置陛下安危于不顾吗?”
孟观、李肇也一个劲儿地催促:“请陛下不要再迟疑了,否则性命不保!”
“可……万一是谣言呢?”司马衷这样说并非出于理性的判断,仅仅是由于他本心里不愿把杨骏想得那么坏。
“陛下不必多虑,只须下诏罢黜杨骏,让他以公侯的身份回家养老,万一传言有误,还有回旋余地。”
“好!好!传中书省!下诏!”
“不用了!”贾南风说着,掏出诏书,“诏书已经写好,陛下盖上玉玺就行。”
司马衷接过诏书,乖乖地盖上玺印。
就这样,这封罢免杨骏,实际上等于宣判杨骏死刑的诏书,正式颁布。此情此景,与昔日司马懿胁迫郭太后下诏讨伐曹爽何其相似。而更具戏剧性的是,杨骏之前还居住在曹爽故府。历史就是这样一次次地反复上演着相同的情节。
贾南风得到诏书,政变也就具有了合法性。接着,她在裴、孟观、李肇的协助下调出宫内禁军。司马玮、司马繇、司马晃、刘颂等人均齐聚在她身边。
“诸将听旨!殿中中郎孟观、李肇率军围攻杨骏所在的太极殿;东安公司马繇屯兵云龙门(皇宫正南门),担任总指挥,协助孟观和李肇;下邳王司马晃屯兵东掖门、楚王司马玮屯兵司马门(皇宫正北门),二人阻断皇宫内外的联系;淮南相刘颂驻守皇宫大殿,保护我和陛下的安全;右军将军裴驻守皇宫外,严防有外兵进入。”
原本静悄悄的皇宫顿时变得躁动起来。裴、孟观、李肇、司马玮、司马繇、司马晃、刘颂等人趁着夜色的掩护,分别率领禁军各就各位。
窘困太极殿
不多时,太极殿内的杨骏获悉这一变故。
“怎么办?”他的反应并不比司马衷好多少。
幕僚朱振进言:“肯定是内宫太监与皇后联手要害您,事已至此,唯有拼死一搏。臣建议火烧云龙门以示威,借此扰乱敌军。同时打开万春门,进入东宫拥戴太子(司马遹),然后率领东宫禁军和皇宫外禁军兵谏陛下,皇后必定就范。”
这里要解释一下为何朱振特别提到东宫禁军和皇宫外禁军。当时杨济担任太子太保,东宫禁军算是亲杨骏派势力。除了东宫势力外,杨骏能指挥得动的军队——中护军张劭、左军将军刘豫以及他自己的几千亲兵则全驻扎在皇宫外。我们再来逐一列数那些反对杨骏的禁军势力,包括右军将军裴(隶属于中领军)、左卫将军司马越(隶属于中领军)、后军将军荀悝(荀恺的弟弟,隶属于中领军),再加上孟观、李肇两个下级禁军将领全部驻扎在皇宫内。因此,对于杨骏来说,皇宫内是最危险的地方,在这种情况下,杨骏居然敢把他的数千亲军扔在皇宫外,只带着一百一十名侍卫居住进皇宫内的太极殿,实在是不长脑子。他要想咸鱼翻生,唯有打通东宫和皇宫外这两条路。
朱振不单单考虑军力部署,更考虑到了政治层面。因为讨伐杨骏的诏书是皇帝下的,杨骏若公然对抗就真成了叛乱,唯一可行的方案便是抬出太子司马遹这杆大旗,才能减小杨骏在法理上的劣势。
杨骏踌躇:拥戴太子兵谏皇帝,一旦迈出这步就再无退路,这不是等于立司马遹,废司马衷的意思吗?一想到这里,他就吓得浑身哆嗦。司马炎当初托孤给杨骏的理由得到了验证,杨骏的确没胆量做出废立皇帝这种事。
“太傅,事不宜迟,别再犹豫了!”
杨骏焦躁地踱着步,他几乎没有经过大脑,说出一句蠢得令人发指的话:“云龙门是昔日魏明帝所建,花费巨大,烧掉可惜啊!”他的思维绝对是跳跃性的,这完全超出了正常人的理解范畴。此言一出,在场幕僚和公卿无不愕然。大家心里只剩下一个念头:大难临头还想着城门的花费,再跟杨骏混,必死无疑。
这时候,太极殿内除了杨骏幕僚外,还有侍中傅祗、尚书武茂、散骑侍郎王恺(司马炎的舅舅,跟石崇斗富)、散骑侍郎何攀(贾南风内应)等几位朝臣。傅祗反应最快,他起身说了句:“臣与武茂即刻去探听内宫消息!”还没等答复,他便向杨骏揖手告退。
武茂没反应过来,不明白现在去内宫能起什么作用:“……傅大人?”
傅祗瞪了他一眼:“你是不是天子之臣?眼下内宫生变,不知陛下安危,你还傻坐着干吗?!”
武茂幡然醒悟。他一跃而起,紧跟傅祗跑出了太极殿。
《晋书·傅祗传》只写到这里就止住了,但在《资治通鉴》中则补充了一个至为关键的细节。傅祗临走前又对其他同僚喊道:“宫中不宜空!”这句话的意思是撺掇同僚都跟他去内宫。倘若真是如此,傅祗便不单单只为自己逃命了,他劝所有人赶紧离开杨骏,实在很像贾南风派来瓦解杨骏内部的奸细。这不奇怪,傅祗此前得罪杨骏,被剥夺左军将军的官职,他一直对杨骏相当不爽。
眼见傅祗、武茂一跑,何攀、王恺连招呼都不打一声,也匆匆退出太极殿。如果说傅祗身份不明,那么何攀则确凿无疑是贾南风派来监视和瓦解杨骏的内鬼。
其他人也纷纷醒过味来。
“臣也去打探消息。”
说话间,众人一哄而散。
等杨骏反应过来,他身边的幕僚和公卿已所剩无几。
何攀逃出太极殿后,立刻被贾南风任命为翊军校尉,他率领一支禁军,扭头就加入司马繇、孟观、李肇等人的队伍,一齐向太极殿展开围攻。
死路
与此同时,在皇太后居住的崇化宫内,杨芷也惊闻政变。她完全无能为力,只能拼命写求助信,然后让侍卫把信往皇宫外一通乱射,祈求有人能帮忙。射出去的书信很多,其中有些被敌军捡到,呈献给了贾南风。
贾南风打开一看,只见上面写着:“救太傅者重赏。”
她恨得咬牙切齿,继而,她嘴角浮现出一丝阴狠的笑容。杨芷,我刚刚还发愁怎么处置你,这下你与杨骏同谋证据确凿,想不死是没可能了!
杨芷的求助信也有成功射出皇宫外的。捡到信的恰好是杨骏亲信——左军将军刘豫。
“不好!大家快跟我入宫救太傅!”刘豫带着本部营兵跑到皇宫门口,却见到了右军将军裴。
刘豫不知道裴是贾南风的同谋,他慌张地问裴:“你见到太傅没有?”
裴正是负责阻止外人进宫的,他欺骗刘豫说:“我刚看到太傅驱车从西门逃跑了。”
“大势已去啊!”刘豫信了,“那……我该怎么办?”
“要我说,你该马上去廷尉自首,或许还能免罪。”
刘豫听了裴的话,扔下本部兵独自去了廷尉。裴果断接管刘豫的军队,随后,率军前往万春门,将太子东宫戒严。杨骏最后一条生路也被堵死了。裴行事缜密,但对杨骏而言则没那么必要,因为此刻杨骏仍龟缩在太极殿内不知所措。
不多时,司马繇、孟观、李肇把太极殿围了个水泄不通。
“准备火矢!射!”一声号令,铺天盖地的箭雨射进太极殿内,守护在杨骏身边的侍卫纷纷倒地身亡。
司马繇看差不多了,便向孟观言道:“孟大人,杨骏已经无还手之力,我们可以进去缉拿他了。”
“杨骏罪当诛灭三族,岂有缉拿之理?皇后事先叮嘱在下,为免除后患,绝不能留杨骏活口!”
“好!就依皇后的意思办。”
“冲进去!格杀勿论!”
太极殿内响起阵阵鬼哭狼嚎,所有留在太极殿内的官吏和侍卫全被屠戮殆尽。然而,杨骏踪影全无。
半个时辰过后,有人高喊:“找到杨骏啦!他躲在马厩里!”
只见杨骏趴在一堆草料中吓得面如土色,他狂乱挥舞着双手:“我没罪啊!我不抵抗!我愿听候廷尉发落!”
“你见不到廷尉了。奉皇后之命,杀无赦!”
言罢,十几支长戟当场把杨骏戳得全身都是窟窿。
该杀的人杀完了,李肇还肩负着另一项重要使命。他受贾南风委托,冲进杨骏的书房,搜出当初司马炎让杨骏辅政的诏书,然后一把火烧成了灰。这下,无论把任何罪名扣到杨骏头上都死无对证了。
太极殿的屠杀结束了,贾南风依旧没有放松警惕:“杨骏虽死,但杨济还在。留着他难免夜长梦多……”想到这里,她以太子司马遹的名义宣召太子太保杨济入宫。
须臾,杨济接到诏令,同时,他也获知了皇宫内的政变。
“去还是不去?”
杨济麾下有四百侍卫,都是武艺高强的关西勇士,这些人深受杨济厚恩,纷纷振臂高呼:“只要大人一句话,我们肝脑涂地,决不退缩!”
眼看一场杨氏反击战即将打响,这时,在一旁的太子少师裴楷动了心思。杨骏覆灭是社稷之幸,不能再让杨济惹出事端,更何况,率领四百侍卫攻打皇宫也是枉送性命。想到这里,他劝道:“您是太子僚属,太子宣召,怎能不去?”必须说明的是,裴楷不是贾南风党羽。早年,他还和任恺、庾纯站在同一阵线对抗贾充。如今,他虽跟杨骏是儿女亲家,但在大的立场下,他希望杨骏垮台,另外,他根据西晋这几十年来的政治风气——从不乱杀臣子来判断,杨济最多就是遭到罢黜,不会有性命之虞。然而,他完全没料到,这场政变的主谋——皇后贾南风,从此将一改之前的风气,并引来一连串腥风血雨。
杨济自认平时和裴楷关系不错,便听从了裴楷的建议。但他这一去,再也没能回来。
洛阳杀场
“把杨骏党羽统统抓起来!”随着贾南风一声令下,众军满城搜捕杨骏的幕僚、亲信和亲戚。
在这场动乱中,裴楷的儿子,也就是杨骏的女婿裴瓒,被乱军杀死。
实事求是地讲,杨骏虽然位高权重,但因为低劣的政治手腕,他根本没笼络几个亲信。有很多人,其实是因为各种私人恩怨被无端牵连了进去。
先前,荀恺对杨骏趋炎附势,政变后,他摇身一变,反而成了举报杨骏亲信的活跃分子,甚至借机公报私仇。
荀恺对贾南风言道:“裴楷是杨骏的儿女亲家,武茂是杨骏的表亲,他们都曾助杨骏作恶,罪不容赦!”
裴楷和武茂是杨骏亲戚不假,但裴楷一直和杨骏保持距离,更在政变时劝杨济放下武装入东宫,武茂也在政变之夜逃出太极殿。二人因为跟荀恺有过节遭诬陷,被押送廷尉。
另外,政变的主要执行者——安东公司马繇(司马伷和诸葛太妃的第三子)也趁这千载难逢的机会排除异己。司马繇的爸爸是伐吴功臣司马伷,母亲是诸葛太妃,外祖父即是“淮南三叛”中的诸葛诞,当初,文鸯投降司马昭,诸葛诞城破人亡。司马繇为了给外祖父报仇,将文鸯诬陷为杨骏的党羽。
几乎没有经过廷尉审判,政变第二天一大早,数千人就被拉到洛阳东市问斩。
在司马炎时代曾挽救贾南风政治生涯,后辞官隐退的杨珧,没有躲过这一劫,他身为杨骏的弟弟,排在候斩队伍的前列,没等多久便轮到了他。
“跪下!”刽子手粗鲁地把杨珧按倒在刑台上。
杨珧喊得声嘶力竭:“我冤枉啊!我早就辞官归隐,杨骏干的那些事跟我一点关系都没有!”
“只要是杨骏亲戚就不能宽恕!”
“等等!等等!先帝在世时,我曾向先帝预言杨骏必身败名裂,先帝许诺我说,若真有那么一天,可以免我不死!我把这话写成奏疏,至今还藏在宗庙的石匣里!不信你们可以去问张华!张华知道!去宗庙把那个石匣拿来!”
“当真?”
“句句属实!”
监斩官犹豫不决,征询同僚的意见:“当年钟毓预先提醒文皇帝(司马昭),说弟弟钟会有谋反之心,后钟会谋反,文皇帝就没有牵连钟毓。今天这情况,参考先例,是否酌情处理?”
当初因为杨珧一句话,多位藩王被迫离开京城,杨珧从此成了皇室公敌,所有藩王都恨不得将他生吞活剥。此时司马繇在旁,他厉声喝道:“有什么可酌情的!已经裁断要斩首,绝不能姑息!快斩!”
监斩官听司马繇这么说,只好下令将杨珧斩首。
杨珧把能做的都做了,却还是不能幸免,他死不甘心,拼命摇晃着脑袋喊冤。刽子手根本没法瞄准他的脖子,情急之下一刀劈去,正好砍在杨珧的脑袋上,杨珧当场脑浆迸裂。
张华没来得及出面保住杨珧,而那封有前瞻性的奏疏,也到底没从宗庙中取出来。杨珧做了跟钟毓同样的事,但结局却大相径庭,只能怪他自己生不逢时吧。
随后,应太子宣召入宫的杨济、和傅祗一同逃出太极殿的武茂、听了裴的话主动到廷尉自首的刘豫,还有被司马繇诬陷的文鸯以及杨骏的三个外甥——张劭、段广、李斌,这些人全都被夷灭三族。
一颗颗人头滚滚落地,哀号声、惨叫声、刀砍入肉声不绝于耳。在高平陵政变的四十二年后,洛阳东市再次被鲜血染红了。
裴楷也在候斩的队伍中,他身戴枷锁,缓缓向刑场走去。在他前前后后的人,情绪或激动,或绝望,只有他泰然自若,显得相当与众不同。
两旁围观的百姓发现裴楷的身影,纷纷惊呼起来:“看!那不是‘玉人’裴君吗?虽蓬头垢面,却像站在玉山上一般光彩照人!”
裴楷是大名士,人称“玉人”,他仰慕魏朝名士夏侯玄,就连临死前的神态也颇有夏侯玄的风采。
裴楷即将走上刑场了,这时,他对押解的侍卫提出一个请求:“能否帮我找些笔墨纸砚,我想给亲戚故旧写几封绝笔信。”
这沉稳镇定的语气完全不似从一个将死之人口中说出的。侍卫不好拒绝,恭敬地把纸笔递到裴楷的面前。
“您且写吧。”
裴楷席地而坐,开始写起了遗书。
与此同时,在朝廷里,政变的主要执行者裴力求保住自己叔父一命。傅祗也上疏恳求道:“正始年间,鲁芝、辛敞是曹爽幕僚,斩关夺路投奔曹爽,尚且被宣皇帝(司马懿)赦免。而今,希望朝廷也能效仿先祖,宽赦裴楷!”
贾南风很想处死裴楷,除了荀恺的诬陷,更重要的原因,是裴楷之前跟她爸爸贾充互为政敌。但最后,她决定卖裴和傅祗一个面子,遂将裴楷赦免。
傅祗帮裴楷免罪一事,恰恰从侧面印证了他确是贾南风的同谋,否则,他绝不可能有这么大的话语权。杨骏覆灭后,傅祗因功受封郡公,食邑八千户,在傅祗一再推辞下才改封县公,食邑一千八百户,另外,傅祗的儿子也受封二千二百户食邑。如果他那天晚上仅是逃出太极殿然后选择置身事外,是不可能获得这么大好处的。不过,中国人总习惯给历史人物套上非黑即白的脸谱,傅祗算西晋时期的名臣、正臣,史官大概觉得把他跟贾南风扯到一块儿实在不长脸,为保全他的形象,故抹去了他联手贾南风的记载。幸运的是,史书中总是有意无意地藏着蛛丝马迹,以供我们将这些历史人物尽可能还原得真实立体。
人性复杂,哪里有纯粹的好人或坏人呢?
裴楷的遗书刚刚写完,赦免诏书就及时送到了刑场。
“朝廷有诏,赦免裴楷!”
裴楷卸掉刑具,缓缓走出刑场,神态和方才一般无二。他想着死于乱军中的儿子,又看看眼前堆积如山的头颅,不禁感慨命运的无常。
段广大惊失色,扑通跪倒在司马衷面前:“陛下!太傅膝下没有儿子,皇太后是他女儿,您是他最亲的外孙,他怎么可能谋反?请陛下明断!”
贾南风怒斥:“段广!你是杨骏外甥,当然护着你舅舅说话!你要置陛下安危于不顾吗?”
孟观、李肇也一个劲儿地催促:“请陛下不要再迟疑了,否则性命不保!”
“可……万一是谣言呢?”司马衷这样说并非出于理性的判断,仅仅是由于他本心里不愿把杨骏想得那么坏。
“陛下不必多虑,只须下诏罢黜杨骏,让他以公侯的身份回家养老,万一传言有误,还有回旋余地。”
“好!好!传中书省!下诏!”
“不用了!”贾南风说着,掏出诏书,“诏书已经写好,陛下盖上玉玺就行。”
司马衷接过诏书,乖乖地盖上玺印。
就这样,这封罢免杨骏,实际上等于宣判杨骏死刑的诏书,正式颁布。此情此景,与昔日司马懿胁迫郭太后下诏讨伐曹爽何其相似。而更具戏剧性的是,杨骏之前还居住在曹爽故府。历史就是这样一次次地反复上演着相同的情节。
贾南风得到诏书,政变也就具有了合法性。接着,她在裴、孟观、李肇的协助下调出宫内禁军。司马玮、司马繇、司马晃、刘颂等人均齐聚在她身边。
“诸将听旨!殿中中郎孟观、李肇率军围攻杨骏所在的太极殿;东安公司马繇屯兵云龙门(皇宫正南门),担任总指挥,协助孟观和李肇;下邳王司马晃屯兵东掖门、楚王司马玮屯兵司马门(皇宫正北门),二人阻断皇宫内外的联系;淮南相刘颂驻守皇宫大殿,保护我和陛下的安全;右军将军裴驻守皇宫外,严防有外兵进入。”
原本静悄悄的皇宫顿时变得躁动起来。裴、孟观、李肇、司马玮、司马繇、司马晃、刘颂等人趁着夜色的掩护,分别率领禁军各就各位。
窘困太极殿
不多时,太极殿内的杨骏获悉这一变故。
“怎么办?”他的反应并不比司马衷好多少。
幕僚朱振进言:“肯定是内宫太监与皇后联手要害您,事已至此,唯有拼死一搏。臣建议火烧云龙门以示威,借此扰乱敌军。同时打开万春门,进入东宫拥戴太子(司马遹),然后率领东宫禁军和皇宫外禁军兵谏陛下,皇后必定就范。”
这里要解释一下为何朱振特别提到东宫禁军和皇宫外禁军。当时杨济担任太子太保,东宫禁军算是亲杨骏派势力。除了东宫势力外,杨骏能指挥得动的军队——中护军张劭、左军将军刘豫以及他自己的几千亲兵则全驻扎在皇宫外。我们再来逐一列数那些反对杨骏的禁军势力,包括右军将军裴(隶属于中领军)、左卫将军司马越(隶属于中领军)、后军将军荀悝(荀恺的弟弟,隶属于中领军),再加上孟观、李肇两个下级禁军将领全部驻扎在皇宫内。因此,对于杨骏来说,皇宫内是最危险的地方,在这种情况下,杨骏居然敢把他的数千亲军扔在皇宫外,只带着一百一十名侍卫居住进皇宫内的太极殿,实在是不长脑子。他要想咸鱼翻生,唯有打通东宫和皇宫外这两条路。
朱振不单单考虑军力部署,更考虑到了政治层面。因为讨伐杨骏的诏书是皇帝下的,杨骏若公然对抗就真成了叛乱,唯一可行的方案便是抬出太子司马遹这杆大旗,才能减小杨骏在法理上的劣势。
杨骏踌躇:拥戴太子兵谏皇帝,一旦迈出这步就再无退路,这不是等于立司马遹,废司马衷的意思吗?一想到这里,他就吓得浑身哆嗦。司马炎当初托孤给杨骏的理由得到了验证,杨骏的确没胆量做出废立皇帝这种事。
“太傅,事不宜迟,别再犹豫了!”
杨骏焦躁地踱着步,他几乎没有经过大脑,说出一句蠢得令人发指的话:“云龙门是昔日魏明帝所建,花费巨大,烧掉可惜啊!”他的思维绝对是跳跃性的,这完全超出了正常人的理解范畴。此言一出,在场幕僚和公卿无不愕然。大家心里只剩下一个念头:大难临头还想着城门的花费,再跟杨骏混,必死无疑。
这时候,太极殿内除了杨骏幕僚外,还有侍中傅祗、尚书武茂、散骑侍郎王恺(司马炎的舅舅,跟石崇斗富)、散骑侍郎何攀(贾南风内应)等几位朝臣。傅祗反应最快,他起身说了句:“臣与武茂即刻去探听内宫消息!”还没等答复,他便向杨骏揖手告退。
武茂没反应过来,不明白现在去内宫能起什么作用:“……傅大人?”
傅祗瞪了他一眼:“你是不是天子之臣?眼下内宫生变,不知陛下安危,你还傻坐着干吗?!”
武茂幡然醒悟。他一跃而起,紧跟傅祗跑出了太极殿。
《晋书·傅祗传》只写到这里就止住了,但在《资治通鉴》中则补充了一个至为关键的细节。傅祗临走前又对其他同僚喊道:“宫中不宜空!”这句话的意思是撺掇同僚都跟他去内宫。倘若真是如此,傅祗便不单单只为自己逃命了,他劝所有人赶紧离开杨骏,实在很像贾南风派来瓦解杨骏内部的奸细。这不奇怪,傅祗此前得罪杨骏,被剥夺左军将军的官职,他一直对杨骏相当不爽。
眼见傅祗、武茂一跑,何攀、王恺连招呼都不打一声,也匆匆退出太极殿。如果说傅祗身份不明,那么何攀则确凿无疑是贾南风派来监视和瓦解杨骏的内鬼。
其他人也纷纷醒过味来。
“臣也去打探消息。”
说话间,众人一哄而散。
等杨骏反应过来,他身边的幕僚和公卿已所剩无几。
何攀逃出太极殿后,立刻被贾南风任命为翊军校尉,他率领一支禁军,扭头就加入司马繇、孟观、李肇等人的队伍,一齐向太极殿展开围攻。
死路
与此同时,在皇太后居住的崇化宫内,杨芷也惊闻政变。她完全无能为力,只能拼命写求助信,然后让侍卫把信往皇宫外一通乱射,祈求有人能帮忙。射出去的书信很多,其中有些被敌军捡到,呈献给了贾南风。
贾南风打开一看,只见上面写着:“救太傅者重赏。”
她恨得咬牙切齿,继而,她嘴角浮现出一丝阴狠的笑容。杨芷,我刚刚还发愁怎么处置你,这下你与杨骏同谋证据确凿,想不死是没可能了!
杨芷的求助信也有成功射出皇宫外的。捡到信的恰好是杨骏亲信——左军将军刘豫。
“不好!大家快跟我入宫救太傅!”刘豫带着本部营兵跑到皇宫门口,却见到了右军将军裴。
刘豫不知道裴是贾南风的同谋,他慌张地问裴:“你见到太傅没有?”
裴正是负责阻止外人进宫的,他欺骗刘豫说:“我刚看到太傅驱车从西门逃跑了。”
“大势已去啊!”刘豫信了,“那……我该怎么办?”
“要我说,你该马上去廷尉自首,或许还能免罪。”
刘豫听了裴的话,扔下本部兵独自去了廷尉。裴果断接管刘豫的军队,随后,率军前往万春门,将太子东宫戒严。杨骏最后一条生路也被堵死了。裴行事缜密,但对杨骏而言则没那么必要,因为此刻杨骏仍龟缩在太极殿内不知所措。
不多时,司马繇、孟观、李肇把太极殿围了个水泄不通。
“准备火矢!射!”一声号令,铺天盖地的箭雨射进太极殿内,守护在杨骏身边的侍卫纷纷倒地身亡。
司马繇看差不多了,便向孟观言道:“孟大人,杨骏已经无还手之力,我们可以进去缉拿他了。”
“杨骏罪当诛灭三族,岂有缉拿之理?皇后事先叮嘱在下,为免除后患,绝不能留杨骏活口!”
“好!就依皇后的意思办。”
“冲进去!格杀勿论!”
太极殿内响起阵阵鬼哭狼嚎,所有留在太极殿内的官吏和侍卫全被屠戮殆尽。然而,杨骏踪影全无。
半个时辰过后,有人高喊:“找到杨骏啦!他躲在马厩里!”
只见杨骏趴在一堆草料中吓得面如土色,他狂乱挥舞着双手:“我没罪啊!我不抵抗!我愿听候廷尉发落!”
“你见不到廷尉了。奉皇后之命,杀无赦!”
言罢,十几支长戟当场把杨骏戳得全身都是窟窿。
该杀的人杀完了,李肇还肩负着另一项重要使命。他受贾南风委托,冲进杨骏的书房,搜出当初司马炎让杨骏辅政的诏书,然后一把火烧成了灰。这下,无论把任何罪名扣到杨骏头上都死无对证了。
太极殿的屠杀结束了,贾南风依旧没有放松警惕:“杨骏虽死,但杨济还在。留着他难免夜长梦多……”想到这里,她以太子司马遹的名义宣召太子太保杨济入宫。
须臾,杨济接到诏令,同时,他也获知了皇宫内的政变。
“去还是不去?”
杨济麾下有四百侍卫,都是武艺高强的关西勇士,这些人深受杨济厚恩,纷纷振臂高呼:“只要大人一句话,我们肝脑涂地,决不退缩!”
眼看一场杨氏反击战即将打响,这时,在一旁的太子少师裴楷动了心思。杨骏覆灭是社稷之幸,不能再让杨济惹出事端,更何况,率领四百侍卫攻打皇宫也是枉送性命。想到这里,他劝道:“您是太子僚属,太子宣召,怎能不去?”必须说明的是,裴楷不是贾南风党羽。早年,他还和任恺、庾纯站在同一阵线对抗贾充。如今,他虽跟杨骏是儿女亲家,但在大的立场下,他希望杨骏垮台,另外,他根据西晋这几十年来的政治风气——从不乱杀臣子来判断,杨济最多就是遭到罢黜,不会有性命之虞。然而,他完全没料到,这场政变的主谋——皇后贾南风,从此将一改之前的风气,并引来一连串腥风血雨。
杨济自认平时和裴楷关系不错,便听从了裴楷的建议。但他这一去,再也没能回来。
洛阳杀场
“把杨骏党羽统统抓起来!”随着贾南风一声令下,众军满城搜捕杨骏的幕僚、亲信和亲戚。
在这场动乱中,裴楷的儿子,也就是杨骏的女婿裴瓒,被乱军杀死。
实事求是地讲,杨骏虽然位高权重,但因为低劣的政治手腕,他根本没笼络几个亲信。有很多人,其实是因为各种私人恩怨被无端牵连了进去。
先前,荀恺对杨骏趋炎附势,政变后,他摇身一变,反而成了举报杨骏亲信的活跃分子,甚至借机公报私仇。
荀恺对贾南风言道:“裴楷是杨骏的儿女亲家,武茂是杨骏的表亲,他们都曾助杨骏作恶,罪不容赦!”
裴楷和武茂是杨骏亲戚不假,但裴楷一直和杨骏保持距离,更在政变时劝杨济放下武装入东宫,武茂也在政变之夜逃出太极殿。二人因为跟荀恺有过节遭诬陷,被押送廷尉。
另外,政变的主要执行者——安东公司马繇(司马伷和诸葛太妃的第三子)也趁这千载难逢的机会排除异己。司马繇的爸爸是伐吴功臣司马伷,母亲是诸葛太妃,外祖父即是“淮南三叛”中的诸葛诞,当初,文鸯投降司马昭,诸葛诞城破人亡。司马繇为了给外祖父报仇,将文鸯诬陷为杨骏的党羽。
几乎没有经过廷尉审判,政变第二天一大早,数千人就被拉到洛阳东市问斩。
在司马炎时代曾挽救贾南风政治生涯,后辞官隐退的杨珧,没有躲过这一劫,他身为杨骏的弟弟,排在候斩队伍的前列,没等多久便轮到了他。
“跪下!”刽子手粗鲁地把杨珧按倒在刑台上。
杨珧喊得声嘶力竭:“我冤枉啊!我早就辞官归隐,杨骏干的那些事跟我一点关系都没有!”
“只要是杨骏亲戚就不能宽恕!”
“等等!等等!先帝在世时,我曾向先帝预言杨骏必身败名裂,先帝许诺我说,若真有那么一天,可以免我不死!我把这话写成奏疏,至今还藏在宗庙的石匣里!不信你们可以去问张华!张华知道!去宗庙把那个石匣拿来!”
“当真?”
“句句属实!”
监斩官犹豫不决,征询同僚的意见:“当年钟毓预先提醒文皇帝(司马昭),说弟弟钟会有谋反之心,后钟会谋反,文皇帝就没有牵连钟毓。今天这情况,参考先例,是否酌情处理?”
当初因为杨珧一句话,多位藩王被迫离开京城,杨珧从此成了皇室公敌,所有藩王都恨不得将他生吞活剥。此时司马繇在旁,他厉声喝道:“有什么可酌情的!已经裁断要斩首,绝不能姑息!快斩!”
监斩官听司马繇这么说,只好下令将杨珧斩首。
杨珧把能做的都做了,却还是不能幸免,他死不甘心,拼命摇晃着脑袋喊冤。刽子手根本没法瞄准他的脖子,情急之下一刀劈去,正好砍在杨珧的脑袋上,杨珧当场脑浆迸裂。
张华没来得及出面保住杨珧,而那封有前瞻性的奏疏,也到底没从宗庙中取出来。杨珧做了跟钟毓同样的事,但结局却大相径庭,只能怪他自己生不逢时吧。
随后,应太子宣召入宫的杨济、和傅祗一同逃出太极殿的武茂、听了裴的话主动到廷尉自首的刘豫,还有被司马繇诬陷的文鸯以及杨骏的三个外甥——张劭、段广、李斌,这些人全都被夷灭三族。
一颗颗人头滚滚落地,哀号声、惨叫声、刀砍入肉声不绝于耳。在高平陵政变的四十二年后,洛阳东市再次被鲜血染红了。
裴楷也在候斩的队伍中,他身戴枷锁,缓缓向刑场走去。在他前前后后的人,情绪或激动,或绝望,只有他泰然自若,显得相当与众不同。
两旁围观的百姓发现裴楷的身影,纷纷惊呼起来:“看!那不是‘玉人’裴君吗?虽蓬头垢面,却像站在玉山上一般光彩照人!”
裴楷是大名士,人称“玉人”,他仰慕魏朝名士夏侯玄,就连临死前的神态也颇有夏侯玄的风采。
裴楷即将走上刑场了,这时,他对押解的侍卫提出一个请求:“能否帮我找些笔墨纸砚,我想给亲戚故旧写几封绝笔信。”
这沉稳镇定的语气完全不似从一个将死之人口中说出的。侍卫不好拒绝,恭敬地把纸笔递到裴楷的面前。
“您且写吧。”
裴楷席地而坐,开始写起了遗书。
与此同时,在朝廷里,政变的主要执行者裴力求保住自己叔父一命。傅祗也上疏恳求道:“正始年间,鲁芝、辛敞是曹爽幕僚,斩关夺路投奔曹爽,尚且被宣皇帝(司马懿)赦免。而今,希望朝廷也能效仿先祖,宽赦裴楷!”
贾南风很想处死裴楷,除了荀恺的诬陷,更重要的原因,是裴楷之前跟她爸爸贾充互为政敌。但最后,她决定卖裴和傅祗一个面子,遂将裴楷赦免。
傅祗帮裴楷免罪一事,恰恰从侧面印证了他确是贾南风的同谋,否则,他绝不可能有这么大的话语权。杨骏覆灭后,傅祗因功受封郡公,食邑八千户,在傅祗一再推辞下才改封县公,食邑一千八百户,另外,傅祗的儿子也受封二千二百户食邑。如果他那天晚上仅是逃出太极殿然后选择置身事外,是不可能获得这么大好处的。不过,中国人总习惯给历史人物套上非黑即白的脸谱,傅祗算西晋时期的名臣、正臣,史官大概觉得把他跟贾南风扯到一块儿实在不长脸,为保全他的形象,故抹去了他联手贾南风的记载。幸运的是,史书中总是有意无意地藏着蛛丝马迹,以供我们将这些历史人物尽可能还原得真实立体。
人性复杂,哪里有纯粹的好人或坏人呢?
裴楷的遗书刚刚写完,赦免诏书就及时送到了刑场。
“朝廷有诏,赦免裴楷!”
裴楷卸掉刑具,缓缓走出刑场,神态和方才一般无二。他想着死于乱军中的儿子,又看看眼前堆积如山的头颅,不禁感慨命运的无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