彪悍农女擒夫记_分卷阅读_409
那敢请好啊,宋青宛正好乘机与李氏亲近。
那日回来后,她去书房把自己与李氏亲近的进展跟文祥说了,文祥觉得刘修有意与寿王结交,这李氏的做法,恐怕已是刘修授意,不然在这节骨眼上却没有半分避嫌之意,就有些奇怪了。
寿王重得身份,封地依旧在岭南,岭南七郡,看起来比荣王和荆王乃至英王的封地都要多,但那些地方人烟稀少,土著较多,中原人却是少,不但没有统一中原官语,但凡流放过去的官员,哪一个不昐着回京的。
宋青宛坐上李氏的马车,两人在马车当中相对而坐,而坐在一旁眼睛又黑又亮的刘梧妹看到宋青宛,很是亲近的靠近了过来。
乘着两人交谈之际,刘梧妹不经意的挑开帘子,果然看到车外骑马而行的秦羽。
秦羽虽是独臂,坐在马驹上却依旧稳稳的,身子挺得笔直,目视前方。他似乎感觉到马车内的视线,侧过头来,正好对上刘梧妹的星星眼,这小姑子自从遇上了秦羽后,李氏对她所有的教养与叮嘱早已经抛之脑后。
或者是年少无知,不知者无畏,看到异性的男子,刘梧妹不但不移开眼睛,还看得很是专注,反而把秦羽看得脸都要红了。
他别过头去,一夹马腹,马驹走向前去,离开马车,上前头领队去了。
第466章终于可以回藩地
刘梧妹也不恼,便爬伏在车窗子处,侧着头往前看,能看到他高大的背影。
一路上赶得很慢,并不是很着急的去大福寺,反正寺庙隔京城里近,就算这么慢吞吞的赶过去,也很快便到了目的地。
下马车的时候,李氏不得不看了看自家早已经心不在焉的女儿。
没想刘梧妹一下马车,脚步飞快的跑秦羽身边去了。
秦羽目不斜视,可是原本要下马的动作却是一滞,就这么干坐在马背上,前面的护卫骑兵都已经下了马驹,回头一看首领,见状,个个都笑出了声,接着纷纷让开,给两人留下空间。
李氏见状,脸就拉下了,明明在家中的时候再三交待了刘梧妹,没想到出个门就显了形,李氏知道自家女儿的心思,可也不能这么不知廉耻的盯着人家男子瞧个不停。
李氏三步并做二步上前把刘梧妹拉走。
宋青宛权当没有看见,跟在母女的身边爬上石阶,往大福寺走去。
上了香祈了福,一行人便往寺后边走去,侧边有小道能爬上山顶。
三月的天气,空气中带着一丝凉意,宋青宛拢了拢衣裳,与李氏走在一起,来到一处僻静处,宋青宛遣退下人,她脚步一顿,李氏也回过来头来。
“夫人,我今日来还有一事相求,真不想扫了夫人的雅兴,可此事不说,我心里有些难过,这关乎着几十万百姓的安危。”
宋青宛的话引起李氏的注意,李氏听后也跟着慎重起来,“寿王妃请讲,老身听着。”
宋青宛上前握住李氏的手,缓缓说道:“刘家乃书香门弟,桃李满天下,寿王斗胆想与刘大人见上一面,不知夫人可否安排一下?”
这话已经很挑明了,若是李氏同意,便是刘修早已经授意的,若是李氏不同意,此事只当宋青宛没提,毕竟在这荒郊野岭的,也只有两人知道。
李氏想也没有想的应承了,“那就请王妃安排一下时间,来夫君应约便是。”
宋青宛听到李氏应承了,心里那个高兴,若是回岭南,能得到刘修的支援,以后打理岭南的事务就事半功倍了。
两人自从谈过话后,当真亲密了不少,再游玩,不知不觉玩了一日,到傍晚才打道回府。
回到寿王府,宋青宛二话不说便去主院书房报信,完颜玉和文祥还等在书房里,就等着宋青宛回来报喜。
文祥听到宋青宛的描述,高兴道:“主上,成了,只要刘修能跟着咱们回岭南,便是岭南百姓之福。”
两人接着商讨细节,宋青宛觉得左右无趣,便退出书房,回侧院的小厨房里做了几道好菜,准备夜里完颜玉回来的时候,一起月下小斟。
朝中局势不明朗,梁帝久久不提完颜玉回封地的事,圣旨上的事是承认的,也没有因为当日的逼迫而降罪于完颜玉,但再这样一日一日拖下去,拖得越久对他们越是不利。
而宋洐君这边又过来找宋青宛,把张献文这边的进展说给她听,那些追随张献文的清流派官员都已经协妥,愿意跟着完颜玉回岭南去。
这些人都是寒门学子,不是勋贵之后,也不是世家之后,能坐上眼前的位置,都凭的是自己的真本事,亦如宋洐君一般。
便是宋洐君能跟着去岭南,宋青宛便已经开心了,宋洐君有冶国之才,这些年在梁国,自从他踏入仕途后写下冶国策,之后几年慢慢渗透到各政各派里头,还当真收效不小,若没有张献文与一些大臣的支持,朝中大权早已经被各大世家门阀与勋贵把控。
别以为坐上九五之尊,便真的能挥旨命令,若没有这些世家大族与勋贵的支持,就算一个简单的政策,不损害他们利益的政策都未必能施行的下去。
张献文受梁帝抬爱,也不是梁帝真的想要抬爱于他,而是迫于形势,而在这形势之上,张献文却成了梁帝的一把利刃,如果张献文辞了官,不知道多少人等着踩死张家人,他们没有世家的底蕴,有的只是钱财,张府没了张献文支撑,就犹如当年他们的祖父那样,只能是任人鱼肉,地位低下的商人,最多或能做到皇商,可是那又能怎么样。
所以张献文被晚年喜怒无常的梁帝贬了官,他为了护住身边的人,于是跟着辞官不干了,没想梁帝也同意了,这岂不正是梁帝本该有的意思,他为了护住张府上下几百人的性命,不投入寿王殿下的阵列都不成。
一个人的原则固然重要,可相较于整个大家族的存续,他就不得不牺牲。
在这个时代,他们对本家姓氏的传承有着令人想不明白的执着,宋青宛看来,张献文这样清高的文官,能在这个时候转投完颜玉门下,心里不知做了多少回斗争吧。
宋青宛把张献文的话转达给了完颜玉,文祥决定与这些寒门士子暗地里见个面,评估一下他们的忠诚。
不过这些都与宋青宛无关的,只要他们离开后,宋洐君能全身而退,当然她的私心里是希望宋洐君跟着去的,何况这个时候他也完全向着寿王这边呢,当真是两全齐美了。
想当年他们在夏国的时候,若不是宋洐君几次三番使了计谋,他们在夏国还未必能全身而退。
夏皇也未必能这么顺利的登基。
自文祥与这些大臣见过面后,梁国的朝堂上就诡异起来,世家门阀觉得机会来了,勋贵们也跟着蠢蠢欲动。
没想梁帝不知为何,居然给九黎的勋贵们再次分功论赏的,把一些重要的职位安排给了他们,那些世家门阀气得半死,既而把怒气转移到了勋贵们身上。
而这些寒门士子当真成了他们的炮灰,有几位门面上还在朝中走动的大臣,没想惹怒到梁帝,没有张献文相护,他们在朝中寸步难行,反被梁帝打入天牢。
上刑台之前莫名的被江湖人救走,下落不明,梁帝派人四处搜查未果,便怀疑上了完颜玉。
完颜玉在寿王府很是‘安份’,硬是令梁帝挑不出错来,而通过几家朝中九黎勋贵的挑嗦,梁帝觉得还是把这个能耐的弟弟早早打发了吧,呆在这京城里头,九黎人都向着他,叫梁帝不好施展自己的计谋。
于是在夏末秋初之际,梁帝同意放寿王回封地去,寿王藩地由寿王自冶之前提条件是:岭南必须向梁国支付三百万两银子,时限为半年,不然太子完颜宏便挥百万雄狮南下,收回藩地。
第467章一波三折
那日回来后,她去书房把自己与李氏亲近的进展跟文祥说了,文祥觉得刘修有意与寿王结交,这李氏的做法,恐怕已是刘修授意,不然在这节骨眼上却没有半分避嫌之意,就有些奇怪了。
寿王重得身份,封地依旧在岭南,岭南七郡,看起来比荣王和荆王乃至英王的封地都要多,但那些地方人烟稀少,土著较多,中原人却是少,不但没有统一中原官语,但凡流放过去的官员,哪一个不昐着回京的。
宋青宛坐上李氏的马车,两人在马车当中相对而坐,而坐在一旁眼睛又黑又亮的刘梧妹看到宋青宛,很是亲近的靠近了过来。
乘着两人交谈之际,刘梧妹不经意的挑开帘子,果然看到车外骑马而行的秦羽。
秦羽虽是独臂,坐在马驹上却依旧稳稳的,身子挺得笔直,目视前方。他似乎感觉到马车内的视线,侧过头来,正好对上刘梧妹的星星眼,这小姑子自从遇上了秦羽后,李氏对她所有的教养与叮嘱早已经抛之脑后。
或者是年少无知,不知者无畏,看到异性的男子,刘梧妹不但不移开眼睛,还看得很是专注,反而把秦羽看得脸都要红了。
他别过头去,一夹马腹,马驹走向前去,离开马车,上前头领队去了。
第466章终于可以回藩地
刘梧妹也不恼,便爬伏在车窗子处,侧着头往前看,能看到他高大的背影。
一路上赶得很慢,并不是很着急的去大福寺,反正寺庙隔京城里近,就算这么慢吞吞的赶过去,也很快便到了目的地。
下马车的时候,李氏不得不看了看自家早已经心不在焉的女儿。
没想刘梧妹一下马车,脚步飞快的跑秦羽身边去了。
秦羽目不斜视,可是原本要下马的动作却是一滞,就这么干坐在马背上,前面的护卫骑兵都已经下了马驹,回头一看首领,见状,个个都笑出了声,接着纷纷让开,给两人留下空间。
李氏见状,脸就拉下了,明明在家中的时候再三交待了刘梧妹,没想到出个门就显了形,李氏知道自家女儿的心思,可也不能这么不知廉耻的盯着人家男子瞧个不停。
李氏三步并做二步上前把刘梧妹拉走。
宋青宛权当没有看见,跟在母女的身边爬上石阶,往大福寺走去。
上了香祈了福,一行人便往寺后边走去,侧边有小道能爬上山顶。
三月的天气,空气中带着一丝凉意,宋青宛拢了拢衣裳,与李氏走在一起,来到一处僻静处,宋青宛遣退下人,她脚步一顿,李氏也回过来头来。
“夫人,我今日来还有一事相求,真不想扫了夫人的雅兴,可此事不说,我心里有些难过,这关乎着几十万百姓的安危。”
宋青宛的话引起李氏的注意,李氏听后也跟着慎重起来,“寿王妃请讲,老身听着。”
宋青宛上前握住李氏的手,缓缓说道:“刘家乃书香门弟,桃李满天下,寿王斗胆想与刘大人见上一面,不知夫人可否安排一下?”
这话已经很挑明了,若是李氏同意,便是刘修早已经授意的,若是李氏不同意,此事只当宋青宛没提,毕竟在这荒郊野岭的,也只有两人知道。
李氏想也没有想的应承了,“那就请王妃安排一下时间,来夫君应约便是。”
宋青宛听到李氏应承了,心里那个高兴,若是回岭南,能得到刘修的支援,以后打理岭南的事务就事半功倍了。
两人自从谈过话后,当真亲密了不少,再游玩,不知不觉玩了一日,到傍晚才打道回府。
回到寿王府,宋青宛二话不说便去主院书房报信,完颜玉和文祥还等在书房里,就等着宋青宛回来报喜。
文祥听到宋青宛的描述,高兴道:“主上,成了,只要刘修能跟着咱们回岭南,便是岭南百姓之福。”
两人接着商讨细节,宋青宛觉得左右无趣,便退出书房,回侧院的小厨房里做了几道好菜,准备夜里完颜玉回来的时候,一起月下小斟。
朝中局势不明朗,梁帝久久不提完颜玉回封地的事,圣旨上的事是承认的,也没有因为当日的逼迫而降罪于完颜玉,但再这样一日一日拖下去,拖得越久对他们越是不利。
而宋洐君这边又过来找宋青宛,把张献文这边的进展说给她听,那些追随张献文的清流派官员都已经协妥,愿意跟着完颜玉回岭南去。
这些人都是寒门学子,不是勋贵之后,也不是世家之后,能坐上眼前的位置,都凭的是自己的真本事,亦如宋洐君一般。
便是宋洐君能跟着去岭南,宋青宛便已经开心了,宋洐君有冶国之才,这些年在梁国,自从他踏入仕途后写下冶国策,之后几年慢慢渗透到各政各派里头,还当真收效不小,若没有张献文与一些大臣的支持,朝中大权早已经被各大世家门阀与勋贵把控。
别以为坐上九五之尊,便真的能挥旨命令,若没有这些世家大族与勋贵的支持,就算一个简单的政策,不损害他们利益的政策都未必能施行的下去。
张献文受梁帝抬爱,也不是梁帝真的想要抬爱于他,而是迫于形势,而在这形势之上,张献文却成了梁帝的一把利刃,如果张献文辞了官,不知道多少人等着踩死张家人,他们没有世家的底蕴,有的只是钱财,张府没了张献文支撑,就犹如当年他们的祖父那样,只能是任人鱼肉,地位低下的商人,最多或能做到皇商,可是那又能怎么样。
所以张献文被晚年喜怒无常的梁帝贬了官,他为了护住身边的人,于是跟着辞官不干了,没想梁帝也同意了,这岂不正是梁帝本该有的意思,他为了护住张府上下几百人的性命,不投入寿王殿下的阵列都不成。
一个人的原则固然重要,可相较于整个大家族的存续,他就不得不牺牲。
在这个时代,他们对本家姓氏的传承有着令人想不明白的执着,宋青宛看来,张献文这样清高的文官,能在这个时候转投完颜玉门下,心里不知做了多少回斗争吧。
宋青宛把张献文的话转达给了完颜玉,文祥决定与这些寒门士子暗地里见个面,评估一下他们的忠诚。
不过这些都与宋青宛无关的,只要他们离开后,宋洐君能全身而退,当然她的私心里是希望宋洐君跟着去的,何况这个时候他也完全向着寿王这边呢,当真是两全齐美了。
想当年他们在夏国的时候,若不是宋洐君几次三番使了计谋,他们在夏国还未必能全身而退。
夏皇也未必能这么顺利的登基。
自文祥与这些大臣见过面后,梁国的朝堂上就诡异起来,世家门阀觉得机会来了,勋贵们也跟着蠢蠢欲动。
没想梁帝不知为何,居然给九黎的勋贵们再次分功论赏的,把一些重要的职位安排给了他们,那些世家门阀气得半死,既而把怒气转移到了勋贵们身上。
而这些寒门士子当真成了他们的炮灰,有几位门面上还在朝中走动的大臣,没想惹怒到梁帝,没有张献文相护,他们在朝中寸步难行,反被梁帝打入天牢。
上刑台之前莫名的被江湖人救走,下落不明,梁帝派人四处搜查未果,便怀疑上了完颜玉。
完颜玉在寿王府很是‘安份’,硬是令梁帝挑不出错来,而通过几家朝中九黎勋贵的挑嗦,梁帝觉得还是把这个能耐的弟弟早早打发了吧,呆在这京城里头,九黎人都向着他,叫梁帝不好施展自己的计谋。
于是在夏末秋初之际,梁帝同意放寿王回封地去,寿王藩地由寿王自冶之前提条件是:岭南必须向梁国支付三百万两银子,时限为半年,不然太子完颜宏便挥百万雄狮南下,收回藩地。
第467章一波三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