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穿之重生妃仙_分卷阅读_16
第25章 杨玉环之妃子无恨(十)
“这既可当做他们平时的训练,让他们免于懈怠,也可献礼于陛下和娘娘,作为陛下宠爱娘娘的一桩美谈。这是两得其美的事,怎能说是劳民伤财呢?”李林甫诡辩的本事真真是了得,能把黑的说成白的,白的说成黑的。
但是经过前世的惨痛教训,玉环比上一世谨慎多了,可不会再那么容易被他三言两语糊弄了去。“美谈”?恐怕是恶名吧!
任何军国大事,都不能和统治者的享乐联系在一起。否则这个人不光会被当世的百姓骂,也会在历史上遗臭万年。此事若是传扬出去,陛下只会增加一个“昏庸好色”的罪名,自己会被骂做“祸国妖妃”,一如前世一样,哪里来的“美谈”?
李林甫的用意虽然是在讨好自己,但是他的主意,损害的是陛下的威望和自己的名声,于他自己无碍。
李林甫见贵妃不说话,以为她被自己说动了,就坡下驴地把这件事情定了下来,“娘娘放心,这件事交给老奴去办,绝对办得漂漂亮亮的。”
玉环暗中腹诽:可不是漂漂亮亮的嘛!飘亮地把自己摘出去,把祸水泼向别人。但是面上却不动声色。反正他也蹦跶不了几天了,且先由着他吧!也免得让他警醒。
李林甫见贵妃不说话,以为她是默许了,心下欢喜。开始小心翼翼地套话。
“天气日渐炎热,不知陛下和娘娘可有些许不适?近日蓝田采出了一些上乘的冰玉,老奴寻摸着若是让将作司制成摆件和贴身挂件,置于室内或挂于身上,也可给陛下和娘娘消解些暑气!”
“李相看着办吧!就因为天热,这些日子陛下和本宫才一直在大明湖畔游玩。水边稍微能凉快些。”
“水边虽凉快,但湿气也重。不知陛下最近可有不适之处?”李林甫不动声色地打探明皇的消息。
“还好。我们日日歌舞饮宴,倒也其乐融融。陛下很精神,并未有任何不适。只是懒得召见外臣罢了。国家大事,还需李相多多费心了。”
玉环何尝不明白李林甫在套话打探明皇行踪?这奸贼还真是警觉。不过明皇肯定不会露出什么马脚让他察觉的。大概是这厮的政治敏感度着实比较高吧!就故意递话给他,顺着他的意思做戏。
李林甫听到明皇近日歌舞升平的,没心情管外面的事,就放心了。又攀谈了几句,将荔枝送到长生殿,恭恭敬敬地告辞。
稍晚,明皇来到长生殿,听玉环说了李林甫的行为,也感叹他的警觉。以前自己真是瞎了眼,让一条嗅觉这么敏锐的狗留在身边,他若与自己一心,自己自可实现无为而治;但他若与自己不一心,这不是给自己刨坑嘛!
还好玉环贴身侍女的事情提醒了他。再联想到玉环那天对自己的开解。这么想来,玉环不只是给自己的生活带来了福气,也给自己的江山带来了福气啊!
十日之后,明皇派出调查李林甫的人回报消息,把这些年李林甫结党营私、排除异己,隔绝谏官、罢黜人才、残害政敌的事情调查了个十成十,只有当年太子李瑛、鄂王李瑶、光王李琚谋反的案子,能查出来跟李林甫也有些关系,但是事情过去太久,事情已经难以查清了。
这件事让明皇对李林甫真正起了杀心。当年的太子李瑛、鄂王李瑶、光王李琚虽然经过查证,确实有不轨之心。但是他们毕竟是自己的孩子。杀了他们之后,明皇就后悔了。
即便帝王心坚如铁石,但他毕竟也是一位父亲。一日失三子,也是人间惨剧。但是如果这件事中有别人的影子,即便难以查明他究竟扮演了什么角色,明皇也再难以忍受他的存在。而且既然有如此亲近的大臣参与其中,难保其中没有什么隐情。这更让明皇感觉不堪回首。
然而还未等明皇有所布置,李林甫就自己递上了一个把柄。
李林甫在探得明皇没有对他起疑之后,就把阴鸷的目光盯上了太子李亨。这是除明皇外唯一能对自己造成威胁的人。虽然他在朝堂势弱,但是他有大唐正统继承人的身份在,对自己始终是个威胁。
太子李亨年逾三十,早已有监国之权。按理说明皇不愿理事,应该把政事托付于太子才对。但是因为李林甫深得帝宠,一直总揽朝政大事,根基深厚,太子李亨也不敢明着抢权。
自古父未老而子少壮,都是皇家大忌。盖因父亲死后,太子就能马上继位为皇。是以李亨虽为大唐名义上的继承人,但在政事上并不敢放开手脚。也因为这个,李林甫对向明皇告李亨状这件事一点都不含糊,有一点事就告,捕风捉影也要告。
李林甫一直派人监视着太子府的动向。这次发现太子和太子妃的兄长韦坚见面之后,韦坚又去见了陇右节度使皇甫惟明,而皇甫惟明之前弹劾过自己。
李林甫觉得这是一个打倒太子和政敌的良机,即刻罗织证据,奏报明皇韦坚身为皇亲国戚兼刑部尚书,却与边陲大将勾结,意图拥立太子。李林甫相信此事过后,李亨即便不被打倒,也会脱层皮。
按明皇以往的心态,自然是要敲打一下李亨,处理掉李亨的部分追随者。但是现在,在明皇心中李林甫已经涉嫌害死了自己的一个太子和两个儿子,现在又意图害死自己的另一个太子,实在是其心可诛。只是太子确实岁数大了,难保会忍不住对皇位的渴求。明皇暂时还拿不定主意是不是要一并削弱下李亨的势力。
玉环敏锐地察觉到明皇心中有事。李林甫的背叛对他造成的影响已经过去了,玉环对照前世的记忆,发现前世的这个时间段李林甫告过太子李亨,逼死了他的太子妃和三品良娣,就知道了明皇在愁什么事情。
前世的李亨好几次被李林甫害死,后来又与杨国忠不和,而李林甫和杨国忠又是因为明皇的宠信而存在,不只与他争夺朝政大权,还屡屡设局构陷于他。李亨长期生活得小心惶恐,跟明皇之间产生了很深的隔阂,以至于最后“安史之乱”后,李亨联合陈元礼处理掉杨国忠之后,又逼死了自己。即便这样也没完全让他信任明皇。
按照菡若在现代社会了解到的一点史实,李亨后来逼明皇退位,他在乱世中继位,宁愿相信权臣和内侍也不愿相信明皇,导致明皇郁郁而死,他自己也一直被权臣和内宦掣肘架空,身为帝王却不能真正放开手脚做事。也是一个悲剧。
此生的玉环见过李亨几次,对他并无恶感,高力士也说他仁孝恭谨,应该是个不错的孩子吧!也许所有的太子都是权臣的绊脚石,李亨和李林甫的关系是敌对的。若是李亨能与明皇一条心,不怕李林甫会作出什么幺蛾子来。
玉环知道自己并不会有孩子,所以她愿意帮明皇修补一下父子关系。毕竟明皇剩下的孩子中也挑不出个更适合做太子的来了。
于是这天玉环就对明皇说,宫中寂寞无聊,自己膝下没有孩子,能不能叫几个小孩进宫来陪她玩几天。孩子总是最易牵动人的感情的。他们甫一离开家,总会提起长辈。到时候自己再看情况发挥好了。
玉环向来做事有分寸,明皇一向都是惯着她的,何况这也算不得什么大事,就爽快地同意了。
可是叫哪家小孩进来呢?李瑁的第一个排除。剩下的不是太小,就是去了封地,最合适的也就太子了。太子家的长子李豫的孩子已经五岁了,李豫有几个弟妹也是□□十来岁的样子,刚好叫来一起玩儿。
于是明皇一直诏令,李亨就乖乖地把家中的小孩子都送来了。
几个孩子刚来的时候还是一副怯生生的样子,有些害怕。可是玉环是什么人?她身体里可是住的菡若,这个经历过现代社会信息大爆炸时代的人,带个把孩子还是不在话下的。
玉环果断放弃了贵妃繁复的装扮,换上色彩艳丽便于行动的衣衫,给孩子们讲上古神话故事,讲民间的一些风土人情,带着他们游湖、钓鱼、编花环、做风筝、玩烧烤……和孩子们玩熟了之后,玉环才能想办法用他们来拉近明皇和太子的感情。
这个时代先生教孩子的都是诗书礼仪,父母很重视在子女面前的威严,很少有亲自教他们的,何况成天跟他们一起玩儿?不出两天玉环就跟孩子们打成一片了。孩子们在宫中比在自己家还自由畅快。
明皇作为爷爷,对自己的孙子和曾孙也是很溺爱的。看玉环和孩子们的相处方式,也觉得是一种新奇的体验,成天乐呵呵的。
这天,玉环带孩子们玩游戏。赢了的人可以让明皇帮他实现一个愿望。李亨聪明伶俐的孙子李适赢了。
可爱的李适眨巴着眼睛走到明皇面前,满脸孺慕之情地看着明皇,期期艾艾地问道:“皇祖爷爷,我什么愿望你都能实现吗?”
“嗯~~大部分都能实现吧!”明皇看着李适可爱的小模样,摸摸胡子笑呵呵地说道。
“那您能让我的太子爷爷头上的白头发变少一点吗?我看他整日里愁眉苦脸的,长了好多白头发,比皇祖爷爷您的白头发都多了。”
明皇一愣,继而觉得鼻子有点酸。儿子的白发比父亲多是什么滋味?可见李亨这孩子平时受到的煎熬比他想象的还要多。但是他却从未向自己告苦过。
其他几个大点的孩子吓得脸都白了,赶忙上前阻止李适。
“皇爷爷,适儿年纪太小,口没遮拦,您不要介意!”
“无妨。”
明皇挥了挥手,止住了他们。
第26章 杨玉环之妃子无恨(十一)
明皇愧疚之心大起。他本来就不怀疑李亨,只是因为帝王权术存有些许疑虑,再想到李林甫的奏报,深觉自己以前做错了。本来只是平衡朝堂以防万一的举动,竟白白便宜了一个老奴!难道自己的龙子龙孙还要在一个奴才手里讨生活吗?
明皇神色变幻。半晌之后,抚摸着李适圆溜溜的小脑袋,对他轻声说道:“你真是个孝顺的好孩子!你的爷爷其实也是个孝顺孩子。你放心吧!过几天皇祖爷爷就让你的太子爷爷不再愁眉苦脸了,高高兴兴的好不好?”
小李适眼睛一亮,大声道:“好!皇祖爷爷真好!”“吧唧”就趴在明皇的脸上亲了一下。
明皇一愣,好久未曾感受到如此真切的亲情了!亲切地亲了亲李适的小脸蛋。
事情进展的比玉环计划的还顺利。
两日后明皇趁李亨来接孩子的机会将他偷偷召进御书房,将李林甫的罪证一一交给李亨。望着李亨不可置信的神情,明皇捋着胡须得意一笑。
“李林甫是你的政敌,也是砥砺你的磨刀石。朕少时经历过无数腥风血雨,才敢说能把这江山坐稳。你自出生起就在太平盛世,没受过大的挫折。朕就把李林甫交给你来处理。证据已经在你手中,朕不会出手。你如果处理不好他,就说明你缺乏为君的能力,以后也就不用再做太子了。朕希望你无愧于朕的期望。”
李亨伏地长跪,“儿臣定不负父皇的期望。”
李亨一直以为明皇对自己的忌惮多过爱护。甚至在被李林甫屡次逼迫的时候还隐隐埋怨过他,觉得他对宠臣比对自己这个血脉至亲都要好。
前几天送孩子们来宫里,李亨还担心是不是自己那里引起了父皇的怀疑,孩子们被送进宫为质的。他不太相信只是贵妃想要找几个孩子玩这种话。这几天又怕孩子们遭遇什么不测,又担心孩子们举止不当惹怒了父皇和贵妃,忐忑不安,难以安眠。现在明皇乍然跟他说这种话,还将李林甫的罪证交给他处理,他一时感动涕零,深藏心底多年的父子情顷刻迸发。
原来,父皇是看重自己的!原来,父皇一直对他怀有很大期望!想到儿时的濡慕时光,想到父皇顶住武惠妃和朝臣的压力让他做了太子,还给他改名为“亨”,“亨运畅通”的“亨”……他决不能让父皇失望!
李亨确实没让明皇失望。
他在朝堂上的势力不如李林甫,就从民众入手。先是在民间传播李林甫贪赃冀州河道拨银,导致洪水泛滥淹没良田,造成鱼米之乡的冀州发生饥荒的事,等李林甫反应过来已经人尽皆知了。京中确实不断涌来灾民。
李林甫想一不做二不休,把这些灾民引至荒郊毁尸灭迹,即便李亨保住了数十个灾民,他也可以说是李亨买通贫民陷害他,对他构不成威胁。京兆尹是他的爪牙,在这件事上对他全力配合。但是陇右节度使皇甫惟明进京述职时带了两千兵士驻扎在城外,刚好人赃并获。
灾民一听京兆尹不是帮他们解决问题,而是准备坑杀他们,顿时群情激奋,奋起反抗,打死了几个骗他们出城的官卒,绑起了京兆尹和他的属官,在皇甫惟明手下士兵的护送下,来到大理寺敲响了万民鼓。
大唐自建国以来就设立了万民鼓,非普通民众遭受奇冤极枉不能敲响,自建国以来还从未敲响过。
鼓声咚咚,传遍宫城内外。此事一起,满京哗然。即便李林甫贵为丞相,也不可能再压下去,没有人敢再徇私结党,与之为伍。大理寺丞不敢懈怠,第一时间派遣差役前往李相府。李林甫所做之事不仅瞬间传遍朝野,还以最快的速度传向全国各地。
李亨早已率太子府亲兵伏兵在李相府外,防止李林甫逃脱。待大理寺官员一到,即刻控制住了李林甫,把他关入大理寺收押,李氏子孙成人者全部缉拿,妇幼全部关于相府不得外出。
李亨于大朝会上奏报明皇:李林甫枉负圣恩,贪渎枉法、徇私舞弊,导致冀州饥荒,后为掩盖罪证意图坑杀灾民,天怒人怨,不死不足以平民愤。请求判处极刑。明皇准奏。
李林甫一辈子爱算计别人,本以为这次可以搞倒了李亨,从此高枕无忧,没想到阴沟里翻了船
短短几日间,李林甫从一代权倾天下的宰相落得个身首异处的下场,李林甫一系的官员惶惶不可终日。安禄山等李林甫一力提拔的边将也密切关注京中局势,以待下一步动作。
按照前世的情况,“安史之乱”要十年后李林甫去世后才会暴发。彼时安禄山兼任平卢、范阳、河东节度使,史思明为边关大将军,两人本应相互节制,却狼狈为奸,沆瀣一气。
现在的安禄山刚刚升任平卢节度使,才堪堪将平卢完全把控在自己手里。史思明也只是个正五品的果毅都尉,还没啥影响力。
李亨本来想一口作气把李林甫一系的人全部拉下马,但是明皇给了他四个字:安定为上。李亨就明白了。跟李林甫有来往的人太多了,;贸然处理会引起朝局动荡,处理他们不能太急,要徐缓图之。
于是李亨没有揭发李林甫其余的罪状,而是传出话来,说李林甫因为闹出冀州饥荒才被处理,以往与他有交往的人,只要没牵扯进饥荒一案的,不会随便追究他们的责任。京城内外李林甫一系的官员全都松了口气。他们开始重新找大腿抱。明显太子得势,抱不着明皇大腿的人,就改抱太子的了。
李亨并没有全盘拒绝他们。除了确实违反过国家律法的人,他们之中也有一些人只是明哲保身才稍与李林甫来往,并不是罪大恶极的。但也不会看重他们。真正有才者,都被李林甫挤出了朝堂。
李亨上奏明皇,请求重新发出招贤令。上次明皇发出招贤令,希望从民间搜罗人才,精通一技者即可为国家所用,被李林甫以野无遗贤打发了。
现在李亨不想重用李林甫留下的那些人,就要广泛招纳民间的人才。在李林甫掌事时期被打压的那些人才终于看到了出路,纷纷找人举荐或自荐。李亨对这些人才的才干进行考核后,加以妥善任用。
李林甫一系的官员违反过国家律法的罪行都逐步被揭发,李亨挨个进行处理。安禄山等李林甫一力提拔的边将有犯案者依律处理,其他也逐步降级,尔后被人替代。李林甫之案对大唐造成的负面影响很快在平稳的过渡中被消除。
李亨在这个过程中表现得英明果决,极为能干。在朝野间有了“贤太子”的赞誉。
半年之后,朝堂大定,大唐又恢复了欣欣向荣的盛世局面。朝中人才济济,君贤臣明。
这半年中,玉环每月初、十五都要招明皇的儿媳、孙媳和子孙辈的孩子入宫住几天,明皇跟玉环一起,也增加了很多与子孙辈相处的机会。明皇的子孙们也把这事作为一个桥梁积极与明皇沟通感情。孩子们喜欢跟玉环玩,也都很仰慕明皇这个曾经平息朝局动乱、开创了一代盛世的皇帝长辈。宫规法度不再能成为使皇家亲情淡漠的借口,高高的宫墙不再能阻住皇家的血脉亲情。
改变最大的是李亨。自从明皇将李林甫一案交给他处理,并在此事前后对他多有指点之后,李亨一改以往敏感多疑、谨慎隐忍的样子,每天都要来给明皇请安,得了些什么好玩意都第一个送到宫里,但凡遇到大事都要向明皇主动禀报,重要的朝臣任免都要经过明皇的允许。
明皇对他的关心爱护使得他自信起来,他现在可以毫无忌讳地在朝堂大展拳脚,但绝不会自作主张,该请示的地方都会主动请示。
既然明皇对他表达出了关爱,他不介意多做一些事情来消除皇家父子间不可避免存在的隔阂。也许,他们会成为皇家历史上难得的既能保住皇权又能保住亲情的两代帝王!
玉环成了皇族所有人都最为敬重、最为喜欢的贵妃。即便她年纪不大,但李亨对她以母侍之,皇孙和皇孙女们见了她都亲切地称呼“皇奶奶”。这是嫡后才能享受的待遇。
所有人都明白,如果不是玉环的转圜推动,用每月初一、十五和孩子们的聚会推动成人间的感情,这一代皇室成员的感情不会这么融洽,他们彼此间也不会有这么信赖,不可能在皇家这个亲情最淡漠的地方享受到天伦之乐。
这一切都得益于这个天降瑰宝般的杨贵妃呢!
朝堂上人才济济,后宫稳定。唯一不足的就是丞相位的空缺。老一辈的贤相如姚崇、宋璟、张九龄等人年纪老迈,相继过世。丞相位置又不同于别的职务,有专才就可以。成为作为朝政上的“总管”,必须有纵览全局的能力,要能辅助君王或太子作出有利于国家未来的决策。
明皇和李亨遍察贤才,仔细筛选,最后确定了几位贤徳人士轮流为相。这几人正是韦见素、崔圆、房琯、崔涣等人。
明皇和李亨都不知道,这几人正是前世李亨继位后辅佐他抗击“安史之乱”的几位贤相。
为了防止再出现李林甫的恶例,明皇规定,自此以后大唐所有丞相任期不得超过三年,并写入朝政法度,防止因为君王偏信小人而导致奸臣专权。
第27章 杨玉环之妃子无恨(十二)
对明皇来说,以前重用李林甫只是因为皇家父子间素来的猜忌而采取的平衡之策。在发现李林甫背叛了他之后,他就摒弃了这个方式。玉环又设法打破了他们父子间的坚冰,父子间的互动中亲情占了上风。
“这既可当做他们平时的训练,让他们免于懈怠,也可献礼于陛下和娘娘,作为陛下宠爱娘娘的一桩美谈。这是两得其美的事,怎能说是劳民伤财呢?”李林甫诡辩的本事真真是了得,能把黑的说成白的,白的说成黑的。
但是经过前世的惨痛教训,玉环比上一世谨慎多了,可不会再那么容易被他三言两语糊弄了去。“美谈”?恐怕是恶名吧!
任何军国大事,都不能和统治者的享乐联系在一起。否则这个人不光会被当世的百姓骂,也会在历史上遗臭万年。此事若是传扬出去,陛下只会增加一个“昏庸好色”的罪名,自己会被骂做“祸国妖妃”,一如前世一样,哪里来的“美谈”?
李林甫的用意虽然是在讨好自己,但是他的主意,损害的是陛下的威望和自己的名声,于他自己无碍。
李林甫见贵妃不说话,以为她被自己说动了,就坡下驴地把这件事情定了下来,“娘娘放心,这件事交给老奴去办,绝对办得漂漂亮亮的。”
玉环暗中腹诽:可不是漂漂亮亮的嘛!飘亮地把自己摘出去,把祸水泼向别人。但是面上却不动声色。反正他也蹦跶不了几天了,且先由着他吧!也免得让他警醒。
李林甫见贵妃不说话,以为她是默许了,心下欢喜。开始小心翼翼地套话。
“天气日渐炎热,不知陛下和娘娘可有些许不适?近日蓝田采出了一些上乘的冰玉,老奴寻摸着若是让将作司制成摆件和贴身挂件,置于室内或挂于身上,也可给陛下和娘娘消解些暑气!”
“李相看着办吧!就因为天热,这些日子陛下和本宫才一直在大明湖畔游玩。水边稍微能凉快些。”
“水边虽凉快,但湿气也重。不知陛下最近可有不适之处?”李林甫不动声色地打探明皇的消息。
“还好。我们日日歌舞饮宴,倒也其乐融融。陛下很精神,并未有任何不适。只是懒得召见外臣罢了。国家大事,还需李相多多费心了。”
玉环何尝不明白李林甫在套话打探明皇行踪?这奸贼还真是警觉。不过明皇肯定不会露出什么马脚让他察觉的。大概是这厮的政治敏感度着实比较高吧!就故意递话给他,顺着他的意思做戏。
李林甫听到明皇近日歌舞升平的,没心情管外面的事,就放心了。又攀谈了几句,将荔枝送到长生殿,恭恭敬敬地告辞。
稍晚,明皇来到长生殿,听玉环说了李林甫的行为,也感叹他的警觉。以前自己真是瞎了眼,让一条嗅觉这么敏锐的狗留在身边,他若与自己一心,自己自可实现无为而治;但他若与自己不一心,这不是给自己刨坑嘛!
还好玉环贴身侍女的事情提醒了他。再联想到玉环那天对自己的开解。这么想来,玉环不只是给自己的生活带来了福气,也给自己的江山带来了福气啊!
十日之后,明皇派出调查李林甫的人回报消息,把这些年李林甫结党营私、排除异己,隔绝谏官、罢黜人才、残害政敌的事情调查了个十成十,只有当年太子李瑛、鄂王李瑶、光王李琚谋反的案子,能查出来跟李林甫也有些关系,但是事情过去太久,事情已经难以查清了。
这件事让明皇对李林甫真正起了杀心。当年的太子李瑛、鄂王李瑶、光王李琚虽然经过查证,确实有不轨之心。但是他们毕竟是自己的孩子。杀了他们之后,明皇就后悔了。
即便帝王心坚如铁石,但他毕竟也是一位父亲。一日失三子,也是人间惨剧。但是如果这件事中有别人的影子,即便难以查明他究竟扮演了什么角色,明皇也再难以忍受他的存在。而且既然有如此亲近的大臣参与其中,难保其中没有什么隐情。这更让明皇感觉不堪回首。
然而还未等明皇有所布置,李林甫就自己递上了一个把柄。
李林甫在探得明皇没有对他起疑之后,就把阴鸷的目光盯上了太子李亨。这是除明皇外唯一能对自己造成威胁的人。虽然他在朝堂势弱,但是他有大唐正统继承人的身份在,对自己始终是个威胁。
太子李亨年逾三十,早已有监国之权。按理说明皇不愿理事,应该把政事托付于太子才对。但是因为李林甫深得帝宠,一直总揽朝政大事,根基深厚,太子李亨也不敢明着抢权。
自古父未老而子少壮,都是皇家大忌。盖因父亲死后,太子就能马上继位为皇。是以李亨虽为大唐名义上的继承人,但在政事上并不敢放开手脚。也因为这个,李林甫对向明皇告李亨状这件事一点都不含糊,有一点事就告,捕风捉影也要告。
李林甫一直派人监视着太子府的动向。这次发现太子和太子妃的兄长韦坚见面之后,韦坚又去见了陇右节度使皇甫惟明,而皇甫惟明之前弹劾过自己。
李林甫觉得这是一个打倒太子和政敌的良机,即刻罗织证据,奏报明皇韦坚身为皇亲国戚兼刑部尚书,却与边陲大将勾结,意图拥立太子。李林甫相信此事过后,李亨即便不被打倒,也会脱层皮。
按明皇以往的心态,自然是要敲打一下李亨,处理掉李亨的部分追随者。但是现在,在明皇心中李林甫已经涉嫌害死了自己的一个太子和两个儿子,现在又意图害死自己的另一个太子,实在是其心可诛。只是太子确实岁数大了,难保会忍不住对皇位的渴求。明皇暂时还拿不定主意是不是要一并削弱下李亨的势力。
玉环敏锐地察觉到明皇心中有事。李林甫的背叛对他造成的影响已经过去了,玉环对照前世的记忆,发现前世的这个时间段李林甫告过太子李亨,逼死了他的太子妃和三品良娣,就知道了明皇在愁什么事情。
前世的李亨好几次被李林甫害死,后来又与杨国忠不和,而李林甫和杨国忠又是因为明皇的宠信而存在,不只与他争夺朝政大权,还屡屡设局构陷于他。李亨长期生活得小心惶恐,跟明皇之间产生了很深的隔阂,以至于最后“安史之乱”后,李亨联合陈元礼处理掉杨国忠之后,又逼死了自己。即便这样也没完全让他信任明皇。
按照菡若在现代社会了解到的一点史实,李亨后来逼明皇退位,他在乱世中继位,宁愿相信权臣和内侍也不愿相信明皇,导致明皇郁郁而死,他自己也一直被权臣和内宦掣肘架空,身为帝王却不能真正放开手脚做事。也是一个悲剧。
此生的玉环见过李亨几次,对他并无恶感,高力士也说他仁孝恭谨,应该是个不错的孩子吧!也许所有的太子都是权臣的绊脚石,李亨和李林甫的关系是敌对的。若是李亨能与明皇一条心,不怕李林甫会作出什么幺蛾子来。
玉环知道自己并不会有孩子,所以她愿意帮明皇修补一下父子关系。毕竟明皇剩下的孩子中也挑不出个更适合做太子的来了。
于是这天玉环就对明皇说,宫中寂寞无聊,自己膝下没有孩子,能不能叫几个小孩进宫来陪她玩几天。孩子总是最易牵动人的感情的。他们甫一离开家,总会提起长辈。到时候自己再看情况发挥好了。
玉环向来做事有分寸,明皇一向都是惯着她的,何况这也算不得什么大事,就爽快地同意了。
可是叫哪家小孩进来呢?李瑁的第一个排除。剩下的不是太小,就是去了封地,最合适的也就太子了。太子家的长子李豫的孩子已经五岁了,李豫有几个弟妹也是□□十来岁的样子,刚好叫来一起玩儿。
于是明皇一直诏令,李亨就乖乖地把家中的小孩子都送来了。
几个孩子刚来的时候还是一副怯生生的样子,有些害怕。可是玉环是什么人?她身体里可是住的菡若,这个经历过现代社会信息大爆炸时代的人,带个把孩子还是不在话下的。
玉环果断放弃了贵妃繁复的装扮,换上色彩艳丽便于行动的衣衫,给孩子们讲上古神话故事,讲民间的一些风土人情,带着他们游湖、钓鱼、编花环、做风筝、玩烧烤……和孩子们玩熟了之后,玉环才能想办法用他们来拉近明皇和太子的感情。
这个时代先生教孩子的都是诗书礼仪,父母很重视在子女面前的威严,很少有亲自教他们的,何况成天跟他们一起玩儿?不出两天玉环就跟孩子们打成一片了。孩子们在宫中比在自己家还自由畅快。
明皇作为爷爷,对自己的孙子和曾孙也是很溺爱的。看玉环和孩子们的相处方式,也觉得是一种新奇的体验,成天乐呵呵的。
这天,玉环带孩子们玩游戏。赢了的人可以让明皇帮他实现一个愿望。李亨聪明伶俐的孙子李适赢了。
可爱的李适眨巴着眼睛走到明皇面前,满脸孺慕之情地看着明皇,期期艾艾地问道:“皇祖爷爷,我什么愿望你都能实现吗?”
“嗯~~大部分都能实现吧!”明皇看着李适可爱的小模样,摸摸胡子笑呵呵地说道。
“那您能让我的太子爷爷头上的白头发变少一点吗?我看他整日里愁眉苦脸的,长了好多白头发,比皇祖爷爷您的白头发都多了。”
明皇一愣,继而觉得鼻子有点酸。儿子的白发比父亲多是什么滋味?可见李亨这孩子平时受到的煎熬比他想象的还要多。但是他却从未向自己告苦过。
其他几个大点的孩子吓得脸都白了,赶忙上前阻止李适。
“皇爷爷,适儿年纪太小,口没遮拦,您不要介意!”
“无妨。”
明皇挥了挥手,止住了他们。
第26章 杨玉环之妃子无恨(十一)
明皇愧疚之心大起。他本来就不怀疑李亨,只是因为帝王权术存有些许疑虑,再想到李林甫的奏报,深觉自己以前做错了。本来只是平衡朝堂以防万一的举动,竟白白便宜了一个老奴!难道自己的龙子龙孙还要在一个奴才手里讨生活吗?
明皇神色变幻。半晌之后,抚摸着李适圆溜溜的小脑袋,对他轻声说道:“你真是个孝顺的好孩子!你的爷爷其实也是个孝顺孩子。你放心吧!过几天皇祖爷爷就让你的太子爷爷不再愁眉苦脸了,高高兴兴的好不好?”
小李适眼睛一亮,大声道:“好!皇祖爷爷真好!”“吧唧”就趴在明皇的脸上亲了一下。
明皇一愣,好久未曾感受到如此真切的亲情了!亲切地亲了亲李适的小脸蛋。
事情进展的比玉环计划的还顺利。
两日后明皇趁李亨来接孩子的机会将他偷偷召进御书房,将李林甫的罪证一一交给李亨。望着李亨不可置信的神情,明皇捋着胡须得意一笑。
“李林甫是你的政敌,也是砥砺你的磨刀石。朕少时经历过无数腥风血雨,才敢说能把这江山坐稳。你自出生起就在太平盛世,没受过大的挫折。朕就把李林甫交给你来处理。证据已经在你手中,朕不会出手。你如果处理不好他,就说明你缺乏为君的能力,以后也就不用再做太子了。朕希望你无愧于朕的期望。”
李亨伏地长跪,“儿臣定不负父皇的期望。”
李亨一直以为明皇对自己的忌惮多过爱护。甚至在被李林甫屡次逼迫的时候还隐隐埋怨过他,觉得他对宠臣比对自己这个血脉至亲都要好。
前几天送孩子们来宫里,李亨还担心是不是自己那里引起了父皇的怀疑,孩子们被送进宫为质的。他不太相信只是贵妃想要找几个孩子玩这种话。这几天又怕孩子们遭遇什么不测,又担心孩子们举止不当惹怒了父皇和贵妃,忐忑不安,难以安眠。现在明皇乍然跟他说这种话,还将李林甫的罪证交给他处理,他一时感动涕零,深藏心底多年的父子情顷刻迸发。
原来,父皇是看重自己的!原来,父皇一直对他怀有很大期望!想到儿时的濡慕时光,想到父皇顶住武惠妃和朝臣的压力让他做了太子,还给他改名为“亨”,“亨运畅通”的“亨”……他决不能让父皇失望!
李亨确实没让明皇失望。
他在朝堂上的势力不如李林甫,就从民众入手。先是在民间传播李林甫贪赃冀州河道拨银,导致洪水泛滥淹没良田,造成鱼米之乡的冀州发生饥荒的事,等李林甫反应过来已经人尽皆知了。京中确实不断涌来灾民。
李林甫想一不做二不休,把这些灾民引至荒郊毁尸灭迹,即便李亨保住了数十个灾民,他也可以说是李亨买通贫民陷害他,对他构不成威胁。京兆尹是他的爪牙,在这件事上对他全力配合。但是陇右节度使皇甫惟明进京述职时带了两千兵士驻扎在城外,刚好人赃并获。
灾民一听京兆尹不是帮他们解决问题,而是准备坑杀他们,顿时群情激奋,奋起反抗,打死了几个骗他们出城的官卒,绑起了京兆尹和他的属官,在皇甫惟明手下士兵的护送下,来到大理寺敲响了万民鼓。
大唐自建国以来就设立了万民鼓,非普通民众遭受奇冤极枉不能敲响,自建国以来还从未敲响过。
鼓声咚咚,传遍宫城内外。此事一起,满京哗然。即便李林甫贵为丞相,也不可能再压下去,没有人敢再徇私结党,与之为伍。大理寺丞不敢懈怠,第一时间派遣差役前往李相府。李林甫所做之事不仅瞬间传遍朝野,还以最快的速度传向全国各地。
李亨早已率太子府亲兵伏兵在李相府外,防止李林甫逃脱。待大理寺官员一到,即刻控制住了李林甫,把他关入大理寺收押,李氏子孙成人者全部缉拿,妇幼全部关于相府不得外出。
李亨于大朝会上奏报明皇:李林甫枉负圣恩,贪渎枉法、徇私舞弊,导致冀州饥荒,后为掩盖罪证意图坑杀灾民,天怒人怨,不死不足以平民愤。请求判处极刑。明皇准奏。
李林甫一辈子爱算计别人,本以为这次可以搞倒了李亨,从此高枕无忧,没想到阴沟里翻了船
短短几日间,李林甫从一代权倾天下的宰相落得个身首异处的下场,李林甫一系的官员惶惶不可终日。安禄山等李林甫一力提拔的边将也密切关注京中局势,以待下一步动作。
按照前世的情况,“安史之乱”要十年后李林甫去世后才会暴发。彼时安禄山兼任平卢、范阳、河东节度使,史思明为边关大将军,两人本应相互节制,却狼狈为奸,沆瀣一气。
现在的安禄山刚刚升任平卢节度使,才堪堪将平卢完全把控在自己手里。史思明也只是个正五品的果毅都尉,还没啥影响力。
李亨本来想一口作气把李林甫一系的人全部拉下马,但是明皇给了他四个字:安定为上。李亨就明白了。跟李林甫有来往的人太多了,;贸然处理会引起朝局动荡,处理他们不能太急,要徐缓图之。
于是李亨没有揭发李林甫其余的罪状,而是传出话来,说李林甫因为闹出冀州饥荒才被处理,以往与他有交往的人,只要没牵扯进饥荒一案的,不会随便追究他们的责任。京城内外李林甫一系的官员全都松了口气。他们开始重新找大腿抱。明显太子得势,抱不着明皇大腿的人,就改抱太子的了。
李亨并没有全盘拒绝他们。除了确实违反过国家律法的人,他们之中也有一些人只是明哲保身才稍与李林甫来往,并不是罪大恶极的。但也不会看重他们。真正有才者,都被李林甫挤出了朝堂。
李亨上奏明皇,请求重新发出招贤令。上次明皇发出招贤令,希望从民间搜罗人才,精通一技者即可为国家所用,被李林甫以野无遗贤打发了。
现在李亨不想重用李林甫留下的那些人,就要广泛招纳民间的人才。在李林甫掌事时期被打压的那些人才终于看到了出路,纷纷找人举荐或自荐。李亨对这些人才的才干进行考核后,加以妥善任用。
李林甫一系的官员违反过国家律法的罪行都逐步被揭发,李亨挨个进行处理。安禄山等李林甫一力提拔的边将有犯案者依律处理,其他也逐步降级,尔后被人替代。李林甫之案对大唐造成的负面影响很快在平稳的过渡中被消除。
李亨在这个过程中表现得英明果决,极为能干。在朝野间有了“贤太子”的赞誉。
半年之后,朝堂大定,大唐又恢复了欣欣向荣的盛世局面。朝中人才济济,君贤臣明。
这半年中,玉环每月初、十五都要招明皇的儿媳、孙媳和子孙辈的孩子入宫住几天,明皇跟玉环一起,也增加了很多与子孙辈相处的机会。明皇的子孙们也把这事作为一个桥梁积极与明皇沟通感情。孩子们喜欢跟玉环玩,也都很仰慕明皇这个曾经平息朝局动乱、开创了一代盛世的皇帝长辈。宫规法度不再能成为使皇家亲情淡漠的借口,高高的宫墙不再能阻住皇家的血脉亲情。
改变最大的是李亨。自从明皇将李林甫一案交给他处理,并在此事前后对他多有指点之后,李亨一改以往敏感多疑、谨慎隐忍的样子,每天都要来给明皇请安,得了些什么好玩意都第一个送到宫里,但凡遇到大事都要向明皇主动禀报,重要的朝臣任免都要经过明皇的允许。
明皇对他的关心爱护使得他自信起来,他现在可以毫无忌讳地在朝堂大展拳脚,但绝不会自作主张,该请示的地方都会主动请示。
既然明皇对他表达出了关爱,他不介意多做一些事情来消除皇家父子间不可避免存在的隔阂。也许,他们会成为皇家历史上难得的既能保住皇权又能保住亲情的两代帝王!
玉环成了皇族所有人都最为敬重、最为喜欢的贵妃。即便她年纪不大,但李亨对她以母侍之,皇孙和皇孙女们见了她都亲切地称呼“皇奶奶”。这是嫡后才能享受的待遇。
所有人都明白,如果不是玉环的转圜推动,用每月初一、十五和孩子们的聚会推动成人间的感情,这一代皇室成员的感情不会这么融洽,他们彼此间也不会有这么信赖,不可能在皇家这个亲情最淡漠的地方享受到天伦之乐。
这一切都得益于这个天降瑰宝般的杨贵妃呢!
朝堂上人才济济,后宫稳定。唯一不足的就是丞相位的空缺。老一辈的贤相如姚崇、宋璟、张九龄等人年纪老迈,相继过世。丞相位置又不同于别的职务,有专才就可以。成为作为朝政上的“总管”,必须有纵览全局的能力,要能辅助君王或太子作出有利于国家未来的决策。
明皇和李亨遍察贤才,仔细筛选,最后确定了几位贤徳人士轮流为相。这几人正是韦见素、崔圆、房琯、崔涣等人。
明皇和李亨都不知道,这几人正是前世李亨继位后辅佐他抗击“安史之乱”的几位贤相。
为了防止再出现李林甫的恶例,明皇规定,自此以后大唐所有丞相任期不得超过三年,并写入朝政法度,防止因为君王偏信小人而导致奸臣专权。
第27章 杨玉环之妃子无恨(十二)
对明皇来说,以前重用李林甫只是因为皇家父子间素来的猜忌而采取的平衡之策。在发现李林甫背叛了他之后,他就摒弃了这个方式。玉环又设法打破了他们父子间的坚冰,父子间的互动中亲情占了上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