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叔假正经_分卷阅读_1
《皇叔假正经》
作者:毕小烧
文案:
轻松小甜文,假正经大叔x真懵懂少女
阿九从小没了爹,和娘相依为命,生活在杏林村。突然有一天,村里来了一群人,管她娘叫二小姐,把她们带回京城……
皇叔扶幼帝登基时曾告示天下,他会一直辅佐小皇上,直至其及冠。
然而,小皇上长到十七岁的时候,皇叔说要提前退休了。
理由是,“你皇婶有孕了。”
内容标签:宫廷侯爵 情有独钟 天作之合 甜文
主角:苏清娆(阿九),封钺
作品简评:
苏清娆从小没了爹,跟娘亲相依为命生活在乡下,突然有一天村里来了很多人,说她娘是京城侯府失踪多年的小姐,于是她便跟着娘亲去了京城外祖家,后来有缘结识了小皇上的叔叔,最后还成了皇上的婶婶。
作者文笔简练,文风轻松自然,女主软萌可爱,男主温润腹黑,几个有趣可爱的配角亦为文章添几分幽默的色彩。本文没有狗血宅斗没有恶毒女配,只是一篇十分轻松简单、温馨浪漫的故事。
第1章
丈夫死得早,三娘独自一人拉扯着女儿,住在青江镇杏林村里。
三娘馄饨做的极好,村里人都愿意上她这儿来买馄饨,每逢市集,三娘就带着女儿到镇上卖些野果子,如此,勉强能维持生计。
还好,衣能遮体食能果腹,女儿又懂事可爱,日子比起其他乡亲虽是清贫些,但三娘心已足矣。
“明儿咱娘俩去镇上,把这些果子卖了换几个钱,给咱们阿九添件新衣服。”三娘细细数着这些日子攒下来的铜钱,明儿卖出去这些野果子,便足够给女儿换身漂亮的新衣裳了。
如此想着,三娘便喜滋滋地笑来。
女儿阿九正坐在地上擦洗果子,听闻母亲的话,立即摇头说道:“娘,我不要新衣服,新年您不是刚给女儿做了新衣服吗,女儿衣服够穿,不用买。”
三娘含笑看着女儿说:“你长得快,半年前的衣服现在穿着见小了,小姑娘家怎能没有件像样的衣服呢。”
阿九没有再接母亲的话,低头仔细地擦果子。母亲每日做馄饨,她上山捡柴打果子,赚得几个钱,但也仅够柴米油盐,每月再省吃俭用也只存得十文钱,而给她添件新衣裳,得花光这大半年来的积蓄,她舍不得。
前几日隔壁林家阿牛哥跟她说,镇上生意最旺的馆子卖的馄饨都远不如她娘做的好吃,还得六文钱一碗,她们家可才卖两文钱,足足翻了三倍。
阿牛哥说,趁着市集,她娘的馄饨若是能拿到镇上去卖,若是卖的好,一天能卖不少钱,比她们在村儿里卖一个月还多。
想到这些,阿九放下手中的果子,坐到母亲身边,一双乌黑的大眸子十分认真的看着母亲说:“娘,我们明儿去集市上卖馄饨好不好?”
三娘皱了皱眉,想也未想便说:“……这……这怎么行……”
“怎么不行,娘,阿牛哥说了,趁着这几日市集,我们到镇上卖馄饨,一天下来少说能挣百八十文钱呢。”
“又胡说。”三娘又蹙眉,“生意岂是这么好做的,咱们到集市上卖卖果子还行,卖馄饨,哪有地儿给咱们摆摊呢,再说镇上什么好馆子没有,娘这点东西,入不了人眼。”
做女儿的不以为然:“娘做的馄饨可是乡亲们无一不称赞的,保证镇里人吃了一碗还想吃第二碗!”
三娘笑睇女儿一眼,眼底尽是藏不住的宠爱,嗔道:“就你嘴甜。”
阿九此时眼里心里都是做生意挣钱的干劲儿,挽起袖子一副大人的模样有条有理地同母亲分析起来。
“西街地方宽敞,明儿去得早些应该能占上位子,咱把平时用的桌椅板凳都搬过去,就够客人坐的啦。西街多是药铺子、米庄和钱庄,卖吃食的不多。而且咱们卖的比镇上的馆子便宜不少,当然会有很多人愿意吃咱们家的了。”
见娘亲犹疑但已有些心动,阿九再接再励,说:“镇上卖六文钱一碗,咱就卖三文钱,再赠个果子。”
阿九拉着母亲的手撒娇,使出杀手锏,两颗黑眸子亮亮的,一看就是个机灵的主儿。
“娘,您不是说等以后挣了钱,让女儿去镇上的学堂念书吗?”
三娘不识字,打女儿生下来她便想着一定要让女儿读书认字,可不能像她一样。可是她出生后没多久她爹便没了,孤儿寡母日子难过,能填饱肚子便不错了,别提去学堂念书了。
就这么耽搁着,过了十年。如今女儿跟她一样,半个字也认不得。
既然眼前有挣钱的机会,三娘想,也罢,不如一试。
娘儿俩立刻就去准备明儿需要用的东西,阿九去隔壁林家把这个好消息告诉阿牛哥,并且向他们家借骡子。
林阿牛是个老实憨厚、勤劳能干的少年,只比阿九大三岁,村里人提起他,个个都要竖起大拇指的。
他娘嫌他爹穷,把他生下来便逃了,据说是给富贵人家当姨娘去了。在他七岁的时候,他爹又从山上摔下来,摔成了残废,上面还有七旬祖母。家里的重担便落在了林阿牛的肩上。
洗衣做饭,挑水砍柴,下地干活,每逢瓜果蔬菜成熟便拿到集市上卖,还要照顾年迈祖母和残疾父亲,少年硬是一个人撑起了这个家。
去年他还买了一头骡子,这在村里儿可了不得了,除了村长和几个富户,平常人家哪买得起牛马骡驴,耕地需得找几个富户借。
林阿牛把骡子从棚里牵出来,说:“明儿我跟你们去。”
“不用不用。”阿九连忙拒道,“地里还有那么多活儿呢,阿牛哥你忙你的。”
“地里不着急,赶巧我明儿也去卖南瓜,一起去罢。”
如此阿九也不矫情,不再推辞。
翌日,天未亮林阿牛便用他的大骡子和车驮着东西,跟三娘母女俩一同往青江镇去。
村儿离镇上不太远,走上两个时辰便到了,林阿牛从小持家,一年到头都往镇上跑,尤其他的瓜果蔬菜卖得好,南街北巷都有他的熟人和顾客。
这不听说他们要摆几张桌子,卖鸡蛋的张婶儿、卖红薯的李大娘都过来帮忙,给他们腾地方。
如此麻烦人家,三娘怪不好意思的,连忙给她们下几碗馄饨吃。
“哎哟,这可了不得,你的手艺可比我家媳妇儿还厉害咧。”张大婶只吃了一口便讶道。
李大娘三两口便吃了大半碗,附和道:“可不是吗,这是我吃过最好吃的馄饨了。”
三娘脸皮薄,被夸得都有些不好意思了。几个人再寒暄一番,天也大亮了,便都各自忙去了。
或许是从没见过有娘儿俩在这里摆摊卖馄饨,来往赶集的人倒还好奇地多往这边看几眼。
酒香不怕巷子深,这小半天下来,倒还真有不少人来她们这里吃馄饨,香气飘飘的,吸引了越来越多的顾客。重点是,吃碗馄饨三文钱还有个甜果子送,这要在别的地儿哪有这么便宜的事儿。
阿九一边包馄饨一边帮忙端送给客人,忙得满头大汗却不觉丝毫累,只要是有钱挣,她怎么忙活都不怕累。
过了晌午,阿牛哥那边卖完了瓜便赶过来帮忙,阿九一抬头便看见他高高瘦瘦的身影往这边快步走来。
“阿牛哥!”阿九轻轻放下给客人端的碗,便朝他招了招手,笑颜灿烂万分。
那笑容穿过周围所有的行人,毫不意外地照入林阿牛的心间,如阳,如蜜。
——
这一天下来,真是赚了不少钱。
三娘可高兴坏了,一下子买了几斤大米和一篮子鸡蛋,还挑了两批新布,要给女儿和阿牛做身新衣裳。
回到家,三娘让阿牛别做饭了,她做好了再给他们送过去。林阿牛跟她们娘儿俩亲,也不跟她们客气,回家进屋陪祖母和爹说几句话后,便出去喂鸡了。
家里养了不少鸡鸭,每当下了蛋阿牛总要拿几颗到阿九家,逢年过节的他杀鸡杀鸭也会分一半肉给她们。两家离得近,他爹和阿九爹又从小交好,他打小就没娘,阿九爹和三娘没少照料他,他身上穿的都是三娘一针一绣缝的。
多年如此礼尚往来,两家人好似一家。
林阿牛和苏阿九也胜似兄妹。
喂完了鸡,林阿牛便要去喂骡子,辛苦了一天,可要好好犒劳它这个大功臣。可是阿牛去了棚里才恍然,昨儿晚上草已吃没了。
正想着,便听见背后一道声音:“草没了吧,看看我给你送什么来了。”
阿九抱着一大捆青草走过来,她人儿长得不高,草都快盖过了头。阿牛忙从她怀里接过草,另一只空着的手轻轻地拍了拍她的额头,微微笑着。
他比她高出一个头,此刻他低头,她仰头,两人离得很近,十岁的阿九并不知道这意味着什么。
“骡子都饿了,阿牛哥,咱们给它喂草儿。”
“好。”
两人蹲在棚前,一把一把地将青草喂到骡子的嘴里。
“阿九今天很开心呀。”林阿牛看着她的侧颜说,阿九是个喜怒形于色的人,她若是开心,她的眉梢眼角都是染尽笑意的。
“可开心了。这几日赶集馄饨一定卖得好,几天下来能赚不少钱,我就可以去学堂念几日书了。”苏阿九想到有朝一日可以拜在镇上知识渊博的教书先生的门下,识得几个字,心里便无限憧憬。
她想读书,想认字。
“阿九这么聪明,准一学就会。”阿牛笑回,看着小姑娘的眼睛,柔情万般。
“读书不是干活儿呀,……”
是啊,读书可不像干活。无论是地里的活儿还是家里的活儿,林阿牛干起来可麻利儿,成年人也比不过,村里人都说他是个能干的。
可是读书,他却不会。
小时候是因为穷,上不起学堂,后来他挣得几个钱,也曾想过去认几个字,可是在学堂上了一天的学,他连自己的名字都识不得,也便罢了。家里地里活儿这么多,他又是家里的顶梁柱,哪儿能浪费时间和钱再去学堂。
第2章
第二天,三娘又带着女儿去集市。林阿牛要忙地里的活儿,便没有一起去,把她们送出村口便自己去地里干活儿了。
今天比昨儿的人还多,还有不少回头客,娘儿俩忙得不亦悦乎。
然,今天却不那么顺利。
三娘正在招呼一对年轻母子坐下,忽然隔壁桌的两个客人抱着肚子痛叫起来。
作者:毕小烧
文案:
轻松小甜文,假正经大叔x真懵懂少女
阿九从小没了爹,和娘相依为命,生活在杏林村。突然有一天,村里来了一群人,管她娘叫二小姐,把她们带回京城……
皇叔扶幼帝登基时曾告示天下,他会一直辅佐小皇上,直至其及冠。
然而,小皇上长到十七岁的时候,皇叔说要提前退休了。
理由是,“你皇婶有孕了。”
内容标签:宫廷侯爵 情有独钟 天作之合 甜文
主角:苏清娆(阿九),封钺
作品简评:
苏清娆从小没了爹,跟娘亲相依为命生活在乡下,突然有一天村里来了很多人,说她娘是京城侯府失踪多年的小姐,于是她便跟着娘亲去了京城外祖家,后来有缘结识了小皇上的叔叔,最后还成了皇上的婶婶。
作者文笔简练,文风轻松自然,女主软萌可爱,男主温润腹黑,几个有趣可爱的配角亦为文章添几分幽默的色彩。本文没有狗血宅斗没有恶毒女配,只是一篇十分轻松简单、温馨浪漫的故事。
第1章
丈夫死得早,三娘独自一人拉扯着女儿,住在青江镇杏林村里。
三娘馄饨做的极好,村里人都愿意上她这儿来买馄饨,每逢市集,三娘就带着女儿到镇上卖些野果子,如此,勉强能维持生计。
还好,衣能遮体食能果腹,女儿又懂事可爱,日子比起其他乡亲虽是清贫些,但三娘心已足矣。
“明儿咱娘俩去镇上,把这些果子卖了换几个钱,给咱们阿九添件新衣服。”三娘细细数着这些日子攒下来的铜钱,明儿卖出去这些野果子,便足够给女儿换身漂亮的新衣裳了。
如此想着,三娘便喜滋滋地笑来。
女儿阿九正坐在地上擦洗果子,听闻母亲的话,立即摇头说道:“娘,我不要新衣服,新年您不是刚给女儿做了新衣服吗,女儿衣服够穿,不用买。”
三娘含笑看着女儿说:“你长得快,半年前的衣服现在穿着见小了,小姑娘家怎能没有件像样的衣服呢。”
阿九没有再接母亲的话,低头仔细地擦果子。母亲每日做馄饨,她上山捡柴打果子,赚得几个钱,但也仅够柴米油盐,每月再省吃俭用也只存得十文钱,而给她添件新衣裳,得花光这大半年来的积蓄,她舍不得。
前几日隔壁林家阿牛哥跟她说,镇上生意最旺的馆子卖的馄饨都远不如她娘做的好吃,还得六文钱一碗,她们家可才卖两文钱,足足翻了三倍。
阿牛哥说,趁着市集,她娘的馄饨若是能拿到镇上去卖,若是卖的好,一天能卖不少钱,比她们在村儿里卖一个月还多。
想到这些,阿九放下手中的果子,坐到母亲身边,一双乌黑的大眸子十分认真的看着母亲说:“娘,我们明儿去集市上卖馄饨好不好?”
三娘皱了皱眉,想也未想便说:“……这……这怎么行……”
“怎么不行,娘,阿牛哥说了,趁着这几日市集,我们到镇上卖馄饨,一天下来少说能挣百八十文钱呢。”
“又胡说。”三娘又蹙眉,“生意岂是这么好做的,咱们到集市上卖卖果子还行,卖馄饨,哪有地儿给咱们摆摊呢,再说镇上什么好馆子没有,娘这点东西,入不了人眼。”
做女儿的不以为然:“娘做的馄饨可是乡亲们无一不称赞的,保证镇里人吃了一碗还想吃第二碗!”
三娘笑睇女儿一眼,眼底尽是藏不住的宠爱,嗔道:“就你嘴甜。”
阿九此时眼里心里都是做生意挣钱的干劲儿,挽起袖子一副大人的模样有条有理地同母亲分析起来。
“西街地方宽敞,明儿去得早些应该能占上位子,咱把平时用的桌椅板凳都搬过去,就够客人坐的啦。西街多是药铺子、米庄和钱庄,卖吃食的不多。而且咱们卖的比镇上的馆子便宜不少,当然会有很多人愿意吃咱们家的了。”
见娘亲犹疑但已有些心动,阿九再接再励,说:“镇上卖六文钱一碗,咱就卖三文钱,再赠个果子。”
阿九拉着母亲的手撒娇,使出杀手锏,两颗黑眸子亮亮的,一看就是个机灵的主儿。
“娘,您不是说等以后挣了钱,让女儿去镇上的学堂念书吗?”
三娘不识字,打女儿生下来她便想着一定要让女儿读书认字,可不能像她一样。可是她出生后没多久她爹便没了,孤儿寡母日子难过,能填饱肚子便不错了,别提去学堂念书了。
就这么耽搁着,过了十年。如今女儿跟她一样,半个字也认不得。
既然眼前有挣钱的机会,三娘想,也罢,不如一试。
娘儿俩立刻就去准备明儿需要用的东西,阿九去隔壁林家把这个好消息告诉阿牛哥,并且向他们家借骡子。
林阿牛是个老实憨厚、勤劳能干的少年,只比阿九大三岁,村里人提起他,个个都要竖起大拇指的。
他娘嫌他爹穷,把他生下来便逃了,据说是给富贵人家当姨娘去了。在他七岁的时候,他爹又从山上摔下来,摔成了残废,上面还有七旬祖母。家里的重担便落在了林阿牛的肩上。
洗衣做饭,挑水砍柴,下地干活,每逢瓜果蔬菜成熟便拿到集市上卖,还要照顾年迈祖母和残疾父亲,少年硬是一个人撑起了这个家。
去年他还买了一头骡子,这在村里儿可了不得了,除了村长和几个富户,平常人家哪买得起牛马骡驴,耕地需得找几个富户借。
林阿牛把骡子从棚里牵出来,说:“明儿我跟你们去。”
“不用不用。”阿九连忙拒道,“地里还有那么多活儿呢,阿牛哥你忙你的。”
“地里不着急,赶巧我明儿也去卖南瓜,一起去罢。”
如此阿九也不矫情,不再推辞。
翌日,天未亮林阿牛便用他的大骡子和车驮着东西,跟三娘母女俩一同往青江镇去。
村儿离镇上不太远,走上两个时辰便到了,林阿牛从小持家,一年到头都往镇上跑,尤其他的瓜果蔬菜卖得好,南街北巷都有他的熟人和顾客。
这不听说他们要摆几张桌子,卖鸡蛋的张婶儿、卖红薯的李大娘都过来帮忙,给他们腾地方。
如此麻烦人家,三娘怪不好意思的,连忙给她们下几碗馄饨吃。
“哎哟,这可了不得,你的手艺可比我家媳妇儿还厉害咧。”张大婶只吃了一口便讶道。
李大娘三两口便吃了大半碗,附和道:“可不是吗,这是我吃过最好吃的馄饨了。”
三娘脸皮薄,被夸得都有些不好意思了。几个人再寒暄一番,天也大亮了,便都各自忙去了。
或许是从没见过有娘儿俩在这里摆摊卖馄饨,来往赶集的人倒还好奇地多往这边看几眼。
酒香不怕巷子深,这小半天下来,倒还真有不少人来她们这里吃馄饨,香气飘飘的,吸引了越来越多的顾客。重点是,吃碗馄饨三文钱还有个甜果子送,这要在别的地儿哪有这么便宜的事儿。
阿九一边包馄饨一边帮忙端送给客人,忙得满头大汗却不觉丝毫累,只要是有钱挣,她怎么忙活都不怕累。
过了晌午,阿牛哥那边卖完了瓜便赶过来帮忙,阿九一抬头便看见他高高瘦瘦的身影往这边快步走来。
“阿牛哥!”阿九轻轻放下给客人端的碗,便朝他招了招手,笑颜灿烂万分。
那笑容穿过周围所有的行人,毫不意外地照入林阿牛的心间,如阳,如蜜。
——
这一天下来,真是赚了不少钱。
三娘可高兴坏了,一下子买了几斤大米和一篮子鸡蛋,还挑了两批新布,要给女儿和阿牛做身新衣裳。
回到家,三娘让阿牛别做饭了,她做好了再给他们送过去。林阿牛跟她们娘儿俩亲,也不跟她们客气,回家进屋陪祖母和爹说几句话后,便出去喂鸡了。
家里养了不少鸡鸭,每当下了蛋阿牛总要拿几颗到阿九家,逢年过节的他杀鸡杀鸭也会分一半肉给她们。两家离得近,他爹和阿九爹又从小交好,他打小就没娘,阿九爹和三娘没少照料他,他身上穿的都是三娘一针一绣缝的。
多年如此礼尚往来,两家人好似一家。
林阿牛和苏阿九也胜似兄妹。
喂完了鸡,林阿牛便要去喂骡子,辛苦了一天,可要好好犒劳它这个大功臣。可是阿牛去了棚里才恍然,昨儿晚上草已吃没了。
正想着,便听见背后一道声音:“草没了吧,看看我给你送什么来了。”
阿九抱着一大捆青草走过来,她人儿长得不高,草都快盖过了头。阿牛忙从她怀里接过草,另一只空着的手轻轻地拍了拍她的额头,微微笑着。
他比她高出一个头,此刻他低头,她仰头,两人离得很近,十岁的阿九并不知道这意味着什么。
“骡子都饿了,阿牛哥,咱们给它喂草儿。”
“好。”
两人蹲在棚前,一把一把地将青草喂到骡子的嘴里。
“阿九今天很开心呀。”林阿牛看着她的侧颜说,阿九是个喜怒形于色的人,她若是开心,她的眉梢眼角都是染尽笑意的。
“可开心了。这几日赶集馄饨一定卖得好,几天下来能赚不少钱,我就可以去学堂念几日书了。”苏阿九想到有朝一日可以拜在镇上知识渊博的教书先生的门下,识得几个字,心里便无限憧憬。
她想读书,想认字。
“阿九这么聪明,准一学就会。”阿牛笑回,看着小姑娘的眼睛,柔情万般。
“读书不是干活儿呀,……”
是啊,读书可不像干活。无论是地里的活儿还是家里的活儿,林阿牛干起来可麻利儿,成年人也比不过,村里人都说他是个能干的。
可是读书,他却不会。
小时候是因为穷,上不起学堂,后来他挣得几个钱,也曾想过去认几个字,可是在学堂上了一天的学,他连自己的名字都识不得,也便罢了。家里地里活儿这么多,他又是家里的顶梁柱,哪儿能浪费时间和钱再去学堂。
第2章
第二天,三娘又带着女儿去集市。林阿牛要忙地里的活儿,便没有一起去,把她们送出村口便自己去地里干活儿了。
今天比昨儿的人还多,还有不少回头客,娘儿俩忙得不亦悦乎。
然,今天却不那么顺利。
三娘正在招呼一对年轻母子坐下,忽然隔壁桌的两个客人抱着肚子痛叫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