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节
  钦点榜首也是有些约定俗成的规矩的,状元郎必须是应试士子之中文采见识最为出色的一位,探花郎在文采出色之外,相貌也必须十分好,而且年轻。至于夹在中央的榜眼,相比于上下两人,通常就是当中相对不显锋芒的一位,往年科举之中,十有*榜眼的位置都点的是三四十岁、甚至是五十来岁的老士子。
  于是华苓看见莫杭心里就想笑,这位郎君性情忸怩易羞,还古板得很,岂不是跟那些老头儿差不多么?
  ……
  华苓看了大约两刻钟的热闹,觉得十分无趣了,便道:“其实也没有什么好看的,还是回去吧。”
  侍婢和侍卫们齐声应了,正要护着华苓离开,他们后面的人齐齐让开了一条颇宽的通道,瞬间就安静了一片。
  卫羿着了身浅云色的交领长袍,腰垂五蝠黄玉佩。这种浅浅的蓝色衬得他立即多了几分文雅气,加上面容俊朗、站姿如松,即使站在无数的人当中,也能叫人第一眼就看到他。卫羿身后跟着十来名杀气腾腾的军士,而且脸色很沉。
  华苓才回过身就看见了他,心里一跳,立刻就觉得有点心虚,两手背在身后笑道:“卫五,你怎么来了。”
  “这两日方回金陵。”卫羿两道长眉拢得紧紧,说:“方要去寻你,出了门经过就听手下说见到了丞公家的马车。此处人多,易出危险,你如何能在此逗留?”
  华苓瘪瘪嘴,说:“我也就是来看看热闹,这不是正要回去么。”
  “有甚好看。”卫羿往人群围观的中心望了一眼,看见了莫杭,脸色更坏了。沉声道:“回罢。”
  “好吧,反正我正好不想看了。”华苓乖乖地走到卫羿身边,轻轻牵住他的袖角,一道往外走。有卫家军士在一旁,这附近的围观百姓几乎都大气不敢出。谢家仆婢赶紧跟了上去。
  感觉到袖角一重,卫羿往旁侧一看,却是小娘子素白的手牵住了他。他的面色便好看了许多。
  那萧衡总算是在焦头烂额之中看见了华苓这个角落,特别是发现了卫羿带来的那一小群气势慑人的军士,当机立断地高声喊道:“卫五郎君,卫五郎君!旧年一晤至今未见,卫五郎君依旧风采慑人也!我等方进士及第,便偶遇卫五郎君,真真缘分,若郎君不嫌弃,何不作一处吃一杯水酒,同喜一番?”
  萧衡这人还真机智。华苓当真惊讶,抬头看一眼卫羿,又高高兴兴地回头去看萧衡。
  那头萧衡在高声说:“区区不才出身边地凉州,阖家多得卫家军照拂,感念不尽。……老丈人,不才身上已有婚约,实在不能应你盛情之邀,心中惭愧。老丈人家的小娘子天姿国色,性情又如此温娴淑德,定能觅得良婿配之。在下言尽于此,就此别过!”
  那富家翁原本也就是瞧着探花郎出身不太高,背后也没有什么人,才敢强要结亲而已,这下一看萧衡示意的卫羿、华苓那一边,齐齐整整的十来名军士各个腰佩长刀,眼神冷而嗜血,心中就先怕了。
  谁都有眼看的,驻守金陵的禁军军士虽然装备齐全,也个个身高七八尺,但一和卫家军士一比,就如同拔了牙的老虎,压根没有多少威胁力。
  卫家军士便是什么也不做,望那里一站就是和金陵百姓格格不入的,那富家翁也不过做了点买卖、家中有些钱财而已,如何扛得住这样的场面。当下连带着家丁们都是一缩,便让萧衡驭马挣脱了围困,赶紧地凑到了卫羿华苓这边,下马作揖寒暄。状元榜眼两人自然也是跟上。
  卫羿拱了拱手算是回礼,凌厉的眸子从萧衡、莫杭身上划过,淡淡道:“恭喜白状元、莫榜眼、萧探花金榜题名,今后定然前途无量。”
  “多谢卫五郎了,承你贵言。”状元郎白溯出身扬州小富之家,清高有才的人物,一朝得中状元,正是春风得意的时候,绝不会折节交友。于是下马与卫羿、华苓打了招呼,回了谢,便不再多说。
  莫杭发现了卫羿看他的眼神特别凌厉,当下就有些慌张,向两人打了招呼之后,也不说话了,只有萧衡这位探花郎是个格外活跃多话的,就着前面自己的话,春风满面地说道:“正所谓相请不如偶遇,卫五郎既然在此,不若由在下做东,与状元郎、榜眼几位一同小酌一杯?”又朝华苓笑道:“就不知谢家娘子是否方便,若是方便,也请同来才好。”
  卫羿道:“不必了,汝等还待游街,我需送谢九归家。”
  “如此却也无法,只得待来日再会。”白溯当即说,就预备要离开此处。对一个刚刚成为了状元,出尽风头的人来说,最不爽的地方大概就是被抢走风头吧,卫羿的出现就是这么一个角色,也难怪状元郎心中不太爽快。
  华苓眨眨眼睛,往那些禁军军士们看看。军士们脸色可不太好,他们是负责开路让三位郎君行走的,行的慢些也就罢了,若是半路里郎君们转去与卫家郎君吃酒,回去了与上头也不好交代。
  华苓的视线又挪到萧衡身上,唇边露笑,欢快地道:“犹记得旧年一晤,探花郎当日在街边酒肆上看街景,那已经是何等的玉树临风、风神俊朗,我当时就心想呢,探花郎定然是有大运道的。果不其然,今岁便得中探花!真乃大喜之事,探花郎何不叫双喜临门呢?我方才也在人群之中聆听,那老丈人欲以万贯家财、伶俐娇女招婿于你,如此好条件探花郎也看不上,难道……难道探花郎日后想要尚公主郡主么?”
  小娘子眼神清澈,笑容灿烂甜美,说出的话却句句都是挤兑,都让萧衡感觉背后发凉。不不不,不是感觉,他是真的背后发凉,小娘子越说,卫五郎的眼神儿就越是可怕。而且那说的什么,问他以后是不是要尚公主郡主?这种话可不好答啊,说了不严密的答案,说不准什么时候被人断章取义了,就是连串的话柄子。
  这小娘子竟是还记着仇!
  萧衡僵着笑脸,又作了个揖道:“谢九娘子说笑了,区区不才在下,家资简陋,又已有婚约,如何敢有尚主之心。”
  华苓其实不太喜欢这位探花郎过于圆滑的为人处事风格,所以对他没有什么好气。当下一脸‘原来是这样吗’的表情,又道:“原来如此么?我却依稀记得,旧年探花郎已然来了金陵,彼时听探花郎言道,年方十八,并未娶妻,也并无婚约罢?是以难道,探花郎竟是在拿话哄那老丈人不成?”
  卫羿勾了勾嘴角,凝视着华苓。小娘子真是调皮。这话说实了就是作风问题了,对于文官来说,作风不正,就是给了御史台无数的弹劾理由。
  莫杭、白溯两人并未听出华苓的意思,莫杭倒是道:“……想不到谢九娘子原来也认得萧探花郎。”
  “是呀,世界就这么小。”华苓说,一双黑白分明的眼眸笑盈盈将萧衡一看。
  萧衡背后已经出了一身不大不小的冷汗,心里哀叹,果然遇上了卫五、谢九这两人就没有好事!这谢九娘,不是才十来岁吗,为何就像妖怪成了精一般聪明?
  一咬牙,他倒也有点摸清楚了华苓的脾气,不敢再放出半点取巧心思来,摆正脸色,苦笑着道:“叫谢九娘子见笑了,谢九娘子大人有大量,还请放过区区不才在下罢……在下实是并无婚约,只是那老丈人死死相逼,在下不得已只能略编名目,以求摆脱麻烦。”
  华苓“噢”地应了一声,笑道:“当然,人都有情急之时嘛,顾得了前便顾不得后,也没办法。”
  萧衡打定主意不再狡辩,当下肃容拱手一礼。衬着身前的大红绸花,特别好笑。
  对方正经道歉了,华苓就没有什么对着干的心思了,于是华苓侧身避了避,回了半礼,然后看看卫羿,问他道:“你送我家去吗?”
  “嗯。”卫羿眼神微柔。
  “好。”于是华苓朝几位郎君福一福身,浅笑道:“谢九今日已出外甚长时间,须得返家去了,今日有缘在诸位郎君金榜题名,踏马行街时遇到,心中十分欢喜。愿诸位郎君日后前程远大,步步高升。”她说话向来只犬大方自若’四字。
  女郎语意真诚,几人赶紧回礼,心中立即生出了受宠若惊之感。这位丞公家的女郎,装扮、容貌、举止、气质样样都好,竟像是十全十美一般。
  一场闹剧就此落幕,两方就此分别。
  ……
  已经是半下午了,这个时间回到家,大约刚好日落。
  华苓不太情愿地被卫羿送上了自己家的马车,朝骑马跟在外面的卫羿道:“我也想骑马行街。”
  小娘子的语气略带了些撒娇的意味,卫羿心尖尖一动,当下很想伸手去触摸她柔嫩的面颊,更想把她揽在怀里。但他只是凝视了她半晌,然后前言不搭后语地问:“可有想要之物?”
  华苓想了想,说:“自己倒是没有。不过听说城南有家很出名的点心铺子,制的菊花饼、甘露饼、芙蓉饼味道都好,想买些回家与姐姐们尝尝。”
  “往城南去。”卫羿当即下令。
  于是卫家军士和谢家一行合起的队伍先拐往城南,谢家侍卫见华苓就是这个意思,便没有说话,反正出行时,大郎君只说要护好娘子,其他并没有限制。
  马蹄声得得,马车嶙嶙。卫羿就骑马随在马车旁边,一路与华苓说话,说些各自知道的新鲜事。先到城南买了糕点,再送华苓到家门口。
  华苓发现卫羿确实不太爱说话,不问就不答。但是她说一句话,他就算不说话也总会点头应她,一点敷衍都没有。
  就是因为对方聆听的态度太好,她也不自觉变得很放松,好些鸡毛蒜皮只是自己觉得好笑的事也拿来说了,完了回顾一下,居然想不起来一路上都说了什么。
  不过,与卫羿在一处很开心……
  作者有话要说:剑三(它是个网游)十一月要开新门派!
  作为一个afk狗,作者表示很想回去玩!
  但是它是个埋葬了无数写手、画手、cv……的可怕吃人游戏!
  作者害怕玩了十一月你们就看不到作者了!
  所以现在十分犹豫!
  如何是好!
  ☆、第136章 南大旱
  136
  道庆元年四月五月间,朝堂之中发生了不少变化。今届恩科取中的一百多名进士们在两月内被迅速地分配了官职,小半是分往各部台、寺监,大半是直分至下面各州县去,从流内最低的九品县令、县丞做起。
  状元郎白溯以及五六名当科进士得了圣上青眼,进入了直属于圣上的翰林院,一去就是七品翰林编撰、编修。
  榜眼莫杭、探花萧子衡却并未得到这样清贵的官职,莫杭入了专管刑罚案件的大理寺,成为一名小小从八品评事,而萧子衡被分入了掌管水利的都水监,同样是一名从八品主簿而已。
  而相公王家的王磐,也终于在这时候辞去王氏族学的祭酒一职,入朝了。圣上亲授从六品国子监丞一职,用华苓的理解就是,王磐从此由私立高校的校长,成为了公立高校的教授。
  方入朝便是六品官职,这个起点在丹朝子弟之中已经是高得不能再高了,便是当朝丞公、相公,在当年入朝时,也只是被授予七品官职而已。又像,今科榜眼莫杭之父,在朝中混了二三十年依然只是一个从六品的秘书郎,这样的官儿不要太多。
  对王磐羡慕嫉妒恨的人自然极多,但是这也实在是羡慕不来的事。朱卫王谢四族是丹朝这座金字塔的顶层不说,王磐在天下寒门士子当中的名望实在太高了,可以说登高一呼,就有无数的人应和。他的入朝,也让民间大量的中下层有志之士对朝廷、对新皇的信心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峰。
  连华苓都能在几年里,在阅览澜园书房的种种朝廷文书备案之中大致掌握朝廷上下的人员构成、权力分配,还有各地政事变化等信息,王磐所做的功课只会比她更多数十倍、百倍。再加上王相公依然健朗,王磐在几年之后接任相公之位,必然毫无阻碍。
  但她也会感叹,文官系统里面,要升官说容易也真是容易,想想卫羿吧,在边疆付出了多少努力,如今也才升到从六品而已。
  不过这些现在都不是吸引朝堂上下眼光的最大的问题。
  今岁中原北地开春开得极晚,统计起来,被大雪封了路,完全得不到粮物支援的州县合起来,去冬冻饿死的子民竟有数万。北地各州城的官员们只是堪堪安置好了辖地之中的农耕事宜而已,谢丞公等人还没有能喘上一口长气,江南的旱情就已经渐渐露了端倪。
  江南富庶,一直是丹朝人的大粮仓,每年所产的米粮能占到全国产出的三分之一以上。
  但从四月到六月间,这正是田间稻谷成长最重要的一段时间,属于江南道的大片地域雨量比往年减少了大半。乡民们只得尽量以脚踩水车抽取附近的河流沟渠水灌溉稻田,但水稻田需水极多,到了五月底,好些相对大的河流都干涸到不能行船的地步了。
  江南大旱意味着来年大量的百姓要挨饿,进了六月之后,金陵的米价已经悄然从一斗五十文钱升到了一斗五十五文钱,粮价带升,金陵城内外,几乎是所有其他的日常消耗品都涨价了。
  对于粮米价格最敏感的就是平头百姓,不要看一斗只是涨价十文钱,对于过上一年所需钱可能还不到三千文的百姓来说,每一文钱都有非常重的分量。
  在谢丞公的默许下,华苓得以一直通过澜园的种种备案文书密切关注着这些。娘子们对华苓的举动并不理解,大家伙儿每日应付芍园的功课就已经占去了许多时间,对于粮米价这些东西,为了掌家学一学也就是了,而华苓不仅时常去澜园翻阅文书,多数都是爹爹、大郎不在家的时候,还每日都要花上一段时间背医书,为此在芍园的功课是越发不用心了,门门功课都只有‘中规中矩’四字,教授们知道这小娘子志不在此,也懒得说她。
  “我们族里的铺子是不是也涨了价?”华苓问大郎。
  像其他大族一样,谢族族人多,也拥有许多良田,每年产的粮米不少。除了供与族人嚼用,谢族在各大州城中也开设了粮店卖粮。
  大郎揉了揉眉心,说:“还未涨。我族粮米铺牵涉甚多,若是轻易涨价,怕是其他各家越发跟风。”
  “若是不涨,我们家的粮店很快要清仓了。这也不行。”
  若是在大家都涨价的当口上,谢族的粮店不涨价,要购粮的百姓自然都奔着谢族的粮店买粮。又是这样大旱的关口,人们一定都想着要多屯些粮食,所以购买的分量会比往常要多些。于是一家粮店存货告罄,暂且关门,还需购粮的百姓便只得转向售价更高的粮店,心中很容易产生危机感——大家都在抢着屯粮,我若是不屯,往后等粮食卖光了,岂不是全家都要饿肚子了?——为了保证家中的粮米储量,大部分的人只会越发想多买些,便是粮价贵了也咬咬牙认了。
  一个控制不好,在百姓当中出现屯粮风潮,粮价会在短时间内升得更高,部分粮商甚至会开始屯粮待价而沽,两相影响,只会让百姓心理恐慌,越发想要在粮价涨的更高以前,将手上的闲钱都换成粮食屯起来。
  任由如此,等大旱过后,百姓手中闲钱也不会剩多少了,只能守着一仓陈米过,自然不会有闲钱再去市面上买什么东西,街市的萧条是可以预见的,百姓生活水平的下降也是可以预见的。
  这对中原的经济将是一个很大的打击。
  两兄妹都是皱着眉看对方,大郎说:“江南旱怕是要到七月。如今越州、饶州、宣州等地,粮价已至六十文一斗。今岁江南早稻产量许是不到往年一成。我们家粮仓倒是依然丰足,熬过这年景不成问题,只怕来年旱涝也不定景,绝不能在今岁将存粮都放出。是以我已令江南诸地粮店,每日只售定额粮米,售完关店。”
  谢家不在这时候屯粮待沽,不提粮价,反而尽力帮助朝廷平抑粮价,这已经是很有良心的行为,其他数家也是如此,有这些顶梁大族作为标杆,民间市面交易并未乱起来。
  华苓沉默了一阵。但最可怕的是,朝堂吏治清明,下面所有人也都在努力的时候,老天爷却不作美,依然要带走许多性命。
  她问道:“朝廷要怎么办呢,江南受旱诸地,总得要大量粮米支援。往年江南粮米总有二三成要北运至关内诸州,今春北地才从严寒中挣脱出来,春耕晚,粮食也定然减产。今岁若不尽早筹谋,有许多人要受苦了。”
  江南地带稻米是能一年两熟的,春种夏收,夏种秋收。进了六月,已经是早稻准备收割,再种下晚稻的时候。
  便是自认为十分理智的华苓,也忍不住要反复期盼,老天爷多下些雨吧,多下些雨,中原人的日子就会好过不少。
  大郎说:“如今朝廷只得从岭南、山南道调粮,只是路途毕竟遥远,途中种种消耗也太多了。只不过,便是大旱,也比苦寒要好办些,不至大雪封路,无可奈何。小九你也不必太忧虑,如今正是朱家船队派上用场的时候,从岭南走水路运粮上江南也甚便宜,或直运至黄河,逆流而上送进北地,总能缓解一二。”
  华苓心中一动,想起了前几日看见的奏章。“我前几日看见了一份建议朝廷从东南海域诸国购粮的奏章。东南海域雨量大、日光充足,只要耕作得好,粮米产量比岭南更高。”
  大郎颔首道:“ 此法倒也可想。只是东南诸小国人少力弱,民风懒散,每年产出除国内消耗外,大部分都已经被我朝收购囤积。素可泰国中部的那运河还未挖通,那批粮食大部分都需留作军用,不能往中原调来太多。”
  华苓抿了抿唇,抬头说:“如此,便令东南诸国子民多种稻米罢。岭南、东南皆能一年三熟,只需我等仔细打算,让中原撑过小半年,南方稻米收割运来,便能缓燃眉之急了。”
  大郎一愣,看看小妹妹一脸坚决的表情,笑了起来。这样魄力十足的话,便是儿郎也不一定能说出来。华苓的想法,大郎也不是不曾想过,朝中许多官员都想过。但是属国毕竟是属国,中原人自古以来,对属国都有种特别优待的心理,属国只需表示臣服,每年进贡特产,中原朝廷反而会赐下二三倍甚至是二三十倍价值的东西,以示大国风度。只要愿意依附于中原,周近小国还能得到源源不断的技术、财力支持,活得十分滋润。
  若是明着将东南诸小国纳入掌控之中,朝廷中很有一部分的朝臣就要上书斥责丞公、相公等人贪心不足、妄动刀兵以致民不聊生了。
  华苓继续道:“我知道,我们总有些古怪的矜持,但是我们都快要死许多人了,还守着这些规矩干什么?东南诸小国几乎可以说是未曾开化,纳入我们的版图,其实与现在比,差很多么?成为我们的同族,中原先进的种种技术文化都可以传到东南去,对他们是利大于弊。不然再过一二百年,他们也不过是大字不识的蛮夷。”
  “还有东北之地,东北也是河网密布、千里沃野,只将之留作畜牧林区太浪费了,好些河谷平原,都可以尝试开辟为稻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