悍妇1949_分卷阅读_70
茂林一听就说:“你们倒是玩高兴了,我一个人在家里孤孤单单可怜了,知道不?你们都去了两个多月了,也该回来了吧。”
姚青竹舍不得大嫂,可是更舍不得让男人可怜,就跟俩玩疯了的儿子商量,说咱们回去吧,再不回去,你爸该哀怨了。
姚青竹正月底回去的。出了正月,外头的街道上便时常响起欢送的锣鼓声,街道上组织了一些精神抖擞的老大妈,敲锣打鼓把一群群知青送上了下乡插队的卡车。
卡车开去火车站,上了火车,这些年轻人便去了另一个广袤天地。
平安其实按照政策,也应该下乡插队,可是田大花总不放心,不是她惯孩子,平安这孩子也不是没在乡下生活过,实在是十五岁的平安在她眼里还是个半大的孩子。
田大花不舍得,她不点头,平安一时就去不成。他们这样的家庭,一个个都去当兵了,政策上本来就该照顾一下,不管上山下乡怎么安排,田大花在丈夫和大儿子都在部队的情况下,要求把二儿子留在身边,也合情合理。
可是这天田大花抱着老儿子正在散步的时候,平安从外头回来却主动跟她说,他也想下乡插队。
“我刚才去送几个同学,他们去西北农村插队了。”平安说,“我也想去。”
“为啥突然这么想?”田大花说,“我跟你爸商量,还是想过几年等你够了年龄,送你参军。”
“那我就先去插队,等到了年龄再说。”平安低头说,“妈妈,我也舍不得家,舍不得你和爸爸,就连老三我整天嫌他臭嫌他哭闹,我也舍不得他呢。可是……我到年龄够了能参军,至少还得等三年,这三年里我干什么?”
这也是田大花和姜茂松这阵子一直操心的事情,平安这孩子,已经在家里闲了这几个月,甚至原本他最喜欢的练毛笔字,练拳,这阵子都有些提不起精神了,今天他去送同学下乡插队,他爬上卡车跟着送到火车站,那几个同学上火车前不无羡慕地跟他说,你送我们到这儿就回去吧,你跟我们不一样。
“妈妈你看,不上学,不工作,我就在家里呆着吃闲饭,我知道我们家里也不缺饭吃,可是我这么一直闲着怪别扭的。我那些同学几乎都去插队了,没有道理我非得跟他们不一样,我知道插队要吃苦,可既然同龄人都去经历了,我也应该去经历,没有道理逃避躲开。”
孩子长大了,说的也不是全无道理,让一个十五六岁的男孩子闲在家无所事事,真怕他养的荒废了。
田大花考虑了一下就说:“等晚上你爸回来,我跟他商量一下的吧。”
姜茂松晚上回来,头一件事就忙着抱抱老儿子,这父子三人一个样,嘴里各种嫌弃老三,口嫌体正直,一进家门先得找。
“小臭蛋呢,我看看,今天没讹人吧?”
“没讹人。”田大花淡定地说,“上午哭闹发脾气,我给他丢在小车里,放在院子里晒了会儿太阳,晒着晒着他就睡了。”
他来之前田大花在炉子上煮了粥,等他回来,他照看三娃,田大花就去简单弄个菜,蒜泥菠菜,清炒油菜,鲜嫩鲜嫩的小油菜副食品店可买不到,是她在大院花坛里自己种的。
她做菜,姜茂松就抱着他口中的“小臭蛋”在旁边逗弄,几个月大的孩子,逗一逗就咧着嘴笑了,笑得高兴了两条小腿就使劲儿踢,我踢我踢我踢,姜茂松就把手抵着他两只小脚丫,跟他一踢一挡推着玩儿。
“有个事情,平安想去插队。”田大花说。
第107章 父母心
“他想去其实也没什么不好,潮流如此。”
姜茂松跟石头和平安父子三个私下里都讨论过, 其实看法差不多, 不是狂热也不是想得太简单,下乡插队肯定要吃苦, 可就像平安自己说的,潮流如此,他作为同龄人,没必要去逃避。
看着同龄人纷纷离开城市, 背起行囊奔赴遥远的农村,他却躺在家里游手好闲,不是几天,不是几个月,最少也要这样好几年, 这让平安总有一种别扭的感觉,似乎自己装了孬种似的。
可是之前他们谁也没敢跟田大花这么说,田大花那个明显的态度就是, 不行。在他们家, 父子三个加起来, 也当不了田大花的家。
“大花你别太担心他。你说他年纪小, 才十五岁, 我一个老战友的女儿,还没满十五,其实才十四岁,也是跟他一样初中刚毕业, 最近打算要下乡插队了。那小姑娘自己也很清楚,下乡就是吃苦的,谁也不愿意离开家,可是他们家四个孩子,大姐身体有病,弟弟妹妹更小还在读初中,按照政策,他们家总得有人去插队,当父母的也是没办法,原本该大女儿去,可是让病弱的大女儿去了,说不定就没命回来了。街道干部都去他们家动员了好几回了,没法子,上次遇到我跟我说,家里也是担心的要命。”
“也许是这一代年轻人,该走的路吧。”姜茂松说。
姜茂松能够理解儿子,他在家几个月无所事事,早就不愿意继续了。他们家要不是住在部队大院,估计街道的老大妈们也该整天来动员了,而且她们还会分拨,排班似的,一次次来动员。
“让他去经历一下也好。你要是不放心,问问批次,可以让他去周围不远的农村公社。”
“我问过了,本地几批知青,都去了大西北,就没有近的。”
“那你也不用担心,去大西北那也没啥,别人能行咱们儿子就能行。再说了,你自己教出来的儿子,你自己最清楚,这小子去了也无非吃点苦,我们生活上可以贴补一下,锻炼锻炼也挺好的。”
田大花考虑了两天,点头答应了。
得到父母的同意,平安自己交了申请书。申请书是必备程序,只不过,平安的申请书没有谁来动员,也没有谁要求他,还真是他自己交的。
没多久,平安插队的事情就定下来了,去大西北。
街道居委会给每人发了一床棉被,一床蚊帐,一顶草帽,一朵巨大的大红花,能挡住大半个胸膛的那种。
插队的知青,通知第二天到政府大院门口的小广场集中,要组织各界群众欢送知识青年。
第二天上午八点钟,平安背着行囊,在爸妈的陪伴下离开了家,一起给他送行的还有安亮和福妞。一行人来到集中点,现场锣鼓喧天彩旗招展,宣传栏上贴着一长排“红榜书”,红纸黑字写着一个个知青的名字,表扬信和申请书贴了十几米长。
广场旁边排列着一辆辆挂着红花红绸带的公共汽车和大卡车,上边大红纸写着“欢送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欢送的人群很多,主力是附近小学和中学的在校学生,也有各个机关单位的代表,一个个手里拿着彩色小旗挥舞着,喊着:“欢送欢送,热烈欢送。”
“欢送什么欢送!”
一个背着背包、扎着大红花的知青随手抢过路旁小学生手里彩纸做的小旗子,啪的一声把高粱秆做的旗杆折断两截,随手丢在地上扬长而去。小学生愣愣看着那人的背影,一脸委屈,他是真心来欢送的呀。
通知八点钟,等人员都集结齐了,八点半左右欢送会才正式开始,领导讲话,知青代表表决心,齐呼“扎根农村一辈子”、“广阔天地表红心”的口号。
姜茂松和田大花领着平安站在外层,他们夫妻两个还好,福妞却已经红了眼睛,跟石头不同,石头这个侄子更像兄长,平安却真正是福妞看着长大的侄子,这两年也主要是福妞教他读书学习,一想到十五岁的半大孩子就要去遥远的大西北了,福妞心里就很不好受。
“平安,你到那边勤给家里来信,有急事打电话,你们插队的农村恐怕没有电话,我打听过了,一般镇上邮局都是有电话的,你去镇上打。”
“小姑姑,我记住了。我没事儿,你就别担心了。”
“我不担心,你自己好好的。安亮给他爸打过电话了,叫他想法子接你一下,要是有法子,尽量让你留在他那个市辖区农村插队,或者也尽量近一些,好歹能多个照应。他的地址和电话都给你写在小本子上了,自己记得收好。”
“这可难,西北地方那么大,知青去哪儿是统一分配的,哪能我想去哪儿去哪儿。”平安笑着说,“小姑姑,我自己愿意去的,我心里有数,我会好好的。”
“就算不在一起,安亮爸爸总是离你比我们近。平安,你好好的,去那么远,你自己照顾好自己。”
福妞说着,把一个小本子塞在平安背包里,本子上除了写了刘师长的地址电话,其实还夹着一沓粮票和钱,不过福妞当着面先没说。
“小姑姑,你放心吧,我能适应的,真有什么我自己搞不定的事情,我保证告诉家里。”
平安安慰完小姑姑,又安慰他那对相对淡定的爹妈:“爸妈,你们放心吧,不用担心我,我肯定好好干。还有,告诉小臭蛋二哥有空就回来了。我以前天天抱他,我怕他想我。”
田大花心说,家里那个只会吃奶的小臭蛋,恐怕还真不懂想你。
“刚去肯定有些不适应,有什么特殊情况给我打电话,跟其他知青和当地老乡友好相处。”姜茂松说。
田大花对儿子的嘱咐却是六个字,不惹事,不吃亏,叫他凡事不瞎掺和,先把自己照顾好了。
姜茂松在人群中看到了同样来送行的老战友,其实是他的老部下,早几年已经转业了,去了基层公安系统。他和满面愁容的妻子带着要去插队的二女儿,也挤在送行的人群中。
“老薛。”姜茂松走过去,拍拍他的肩膀。
“政委?”老薛一转头,见了姜茂松,顿时有些惊喜的表情,忙问道:“您怎么会在这儿?”
“送儿子去插队。”姜茂松指指身后的平安。
“可是……”老薛脸色惊讶,迟疑问道:“您家里的情况,大儿子也在部队,老二就不能留下吗?”
“他自己想去,说不能脱离青年人大群体。”姜茂松平静以对。
老薛看看平安,忙又跟随后过来的田大花打招呼:“嫂子好。”
田大花这辈子被太多人叫过嫂子,她看看老薛,看起来也不比姜茂松年轻,也不怎么认得,就点头笑笑。
“大花,你记得不?这就是我跟你说过的,我那个老战友,他们家女儿才不满十五岁,也要去插队了,家里挺担心的。”姜茂松介绍说。
老薛的妻子随后带着女儿过来,互相做了介绍。田大花看着那个即将去大西北插队的小姑娘,记得姜茂松说还不满十五岁,十四岁,可是看上顶多十二三岁,又瘦又小,巴掌大的小脸,瘦的就剩下一双黑黑的大眼睛了,背着个大背包,倒显得背包比她人还大,也难怪家里那么不放心了。
小姑娘默默跟在大人身边,眼神沉静。老薛介绍说,她叫薛新桃,小名儿就叫桃子。
“我们家孩子多,至少得有一个去插队的,可是她姐姐有哮喘的毛病,容易过敏,春秋季节动不动就发病……只好委屈桃子了。我们做爹妈的,手心手背都是肉,这几天心里真不是个滋味儿。”老薛强笑一下,看看周围的人群说:“政委,当然我作为国家工作人员,我对知青政策肯定是支持的,叫你看笑话了。”
“我明白的。”姜茂松拍拍他说,“天下父母心,我还担心儿子呢。”
“平安,桃子妹妹跟你一起去西北,你路上有机会就照顾着她点儿。”姜茂松说。
平安看看那小姑娘,他这个年纪,大概很不喜欢这些十几岁的小姑娘,嫌麻烦,尤其这个叫薛新桃的小姑娘看起来那么瘦瘦小小,两只大大的黑眼睛看着人,不爱说话,似乎稍不如意就会立马哭鼻子,照顾起来肯定更麻烦,
“行,我知道了。”平安迟疑一下说,“路上我可以帮她拿行李。”
田大花知道儿子不善于跟小姑娘打交道,甚至不耐烦,再说平安自己才十五呢,路上要照顾另一个比他还小的人还是有难度。
她想了想就跟平安说:“我听说你们这一批知青有一百七十多个,一起坐专门的车厢去西北,路上都互相照顾,有些年纪比你们大几岁的,你们有事要多问问他们。”
他们在底下交流说话,上边的领导讲完了话,又上去两个知青表决心,然后按照班排连的编队,一个个互相拉一把,互相帮助,爬上了军绿色的解放卡车,唱着嘹亮的歌曲,在人群的夹道欢送下开往火车站。
在那样群情激扬的场面下,想有点个人情绪都难。
“走了,我们也回去吧。”姜茂松说。
“大哥,我们不送平安去火车站吗?大哥你也真是的,平安他那么小,你还答应他跑那么远……我怎么想怎么不踏实。”福妞忍不住埋怨。
姜茂松的司机和警卫员都在不远处跟着呢,为什么不送平安去火车站?
“不送就不送了吧,人太多。”安亮忙安慰福妞说,“你放心,我爸说会带着安生去接他。”
“这一路上都是夹道欢送的人群,那么多人看着。你开车跟着送什么呀。”姜茂松也说,“别送了,这孩子心大着呢,送上火车,他可能还不觉得什么,你自己再弄得哭鼻子。”
第108章 不放心
平安走了以后,田大花倒也没多少时间去牵肠挂肚, 家里还有个三狗子要她管呢。平安是她一手养大的儿子, 这孩子不是温室娇苗苗,舍不得是有的, 可也不需要她过度担心。
这孩子也很有心,几天后从西北打了电话来报平安。打来电话的时候是中午,姜茂松也在家,姜茂松先接的, 电话里平安略显兴奋的声音喂了一声:“爸爸,我是平安,我到了,你放心。我妈呢?叫我妈接电话。”
姜茂松本来还想多跟儿子聊几句,听了这话便默默放下电话, 有些哀怨地叫田大花:“平安的电话,叫你接。”
田大花两步跑过去接起电话,便听到二儿子的声音从里面传来, 背景似乎稍有些嘈杂, 应该是在人多的地方。
“妈妈, 我是平安, 我到了, 你放心,跟我爸说也放心。”
平安说他们已经到当地下火车了,路上一切顺利,现在就在火车站旁边的邮局打电话。接下来先在当地知青安置办稍作停顿, 很快就要被分配到各处的农村公社去。
“妈妈,我觉得这地方比我想象的好多了,我们一路坐火车过来,感觉也没有那么偏远荒芜,就是比较干燥,听说乡下很容易缺水。”
田大花心说,儿子哎你现在还在市区,哪能就偏远荒芜了,等你去了知青安置点,大概才能真正尝到滋味儿。
“对了妈妈,你让爸爸跟桃子的爸妈说一声,就说她也一切顺利,她就在我旁边,她说她们家没有电话,打去她爸爸单位也不一定能及时接到,很不方便。”
田大花想起那个瘦瘦小小的大眼睛小姑娘,看来儿子还真认真执行照顾小妹妹的任务了,就笑着问道:“那小姑娘咋样?”
“还行。”平安丝毫不觉得妈妈的语气中会有其他东西,说:“她不爱哭,就是喜欢跟在我屁股后头。她要是爱哭鬼,我可就不想管她了。”
“你们有没有水土不服?”
“还行。我没感觉,桃子有一点儿,有点吃不下东西,不过她自己说不碍事,能撑过去。”
田大花心里一叹,嘱咐道:“水土不服要是严重,也能要人命的,你注意她点儿,总是你爸爸老战友的女儿。”
“妈妈我知道了。”平安说,“我得挂电话了,后边还有人排队等着呢。”
田大花想象着儿子背着背包,在邮局柜台前排队打电话回家报平安的情景,便莞尔一笑,儿子真不用她太操心。
姚青竹舍不得大嫂,可是更舍不得让男人可怜,就跟俩玩疯了的儿子商量,说咱们回去吧,再不回去,你爸该哀怨了。
姚青竹正月底回去的。出了正月,外头的街道上便时常响起欢送的锣鼓声,街道上组织了一些精神抖擞的老大妈,敲锣打鼓把一群群知青送上了下乡插队的卡车。
卡车开去火车站,上了火车,这些年轻人便去了另一个广袤天地。
平安其实按照政策,也应该下乡插队,可是田大花总不放心,不是她惯孩子,平安这孩子也不是没在乡下生活过,实在是十五岁的平安在她眼里还是个半大的孩子。
田大花不舍得,她不点头,平安一时就去不成。他们这样的家庭,一个个都去当兵了,政策上本来就该照顾一下,不管上山下乡怎么安排,田大花在丈夫和大儿子都在部队的情况下,要求把二儿子留在身边,也合情合理。
可是这天田大花抱着老儿子正在散步的时候,平安从外头回来却主动跟她说,他也想下乡插队。
“我刚才去送几个同学,他们去西北农村插队了。”平安说,“我也想去。”
“为啥突然这么想?”田大花说,“我跟你爸商量,还是想过几年等你够了年龄,送你参军。”
“那我就先去插队,等到了年龄再说。”平安低头说,“妈妈,我也舍不得家,舍不得你和爸爸,就连老三我整天嫌他臭嫌他哭闹,我也舍不得他呢。可是……我到年龄够了能参军,至少还得等三年,这三年里我干什么?”
这也是田大花和姜茂松这阵子一直操心的事情,平安这孩子,已经在家里闲了这几个月,甚至原本他最喜欢的练毛笔字,练拳,这阵子都有些提不起精神了,今天他去送同学下乡插队,他爬上卡车跟着送到火车站,那几个同学上火车前不无羡慕地跟他说,你送我们到这儿就回去吧,你跟我们不一样。
“妈妈你看,不上学,不工作,我就在家里呆着吃闲饭,我知道我们家里也不缺饭吃,可是我这么一直闲着怪别扭的。我那些同学几乎都去插队了,没有道理我非得跟他们不一样,我知道插队要吃苦,可既然同龄人都去经历了,我也应该去经历,没有道理逃避躲开。”
孩子长大了,说的也不是全无道理,让一个十五六岁的男孩子闲在家无所事事,真怕他养的荒废了。
田大花考虑了一下就说:“等晚上你爸回来,我跟他商量一下的吧。”
姜茂松晚上回来,头一件事就忙着抱抱老儿子,这父子三人一个样,嘴里各种嫌弃老三,口嫌体正直,一进家门先得找。
“小臭蛋呢,我看看,今天没讹人吧?”
“没讹人。”田大花淡定地说,“上午哭闹发脾气,我给他丢在小车里,放在院子里晒了会儿太阳,晒着晒着他就睡了。”
他来之前田大花在炉子上煮了粥,等他回来,他照看三娃,田大花就去简单弄个菜,蒜泥菠菜,清炒油菜,鲜嫩鲜嫩的小油菜副食品店可买不到,是她在大院花坛里自己种的。
她做菜,姜茂松就抱着他口中的“小臭蛋”在旁边逗弄,几个月大的孩子,逗一逗就咧着嘴笑了,笑得高兴了两条小腿就使劲儿踢,我踢我踢我踢,姜茂松就把手抵着他两只小脚丫,跟他一踢一挡推着玩儿。
“有个事情,平安想去插队。”田大花说。
第107章 父母心
“他想去其实也没什么不好,潮流如此。”
姜茂松跟石头和平安父子三个私下里都讨论过, 其实看法差不多, 不是狂热也不是想得太简单,下乡插队肯定要吃苦, 可就像平安自己说的,潮流如此,他作为同龄人,没必要去逃避。
看着同龄人纷纷离开城市, 背起行囊奔赴遥远的农村,他却躺在家里游手好闲,不是几天,不是几个月,最少也要这样好几年, 这让平安总有一种别扭的感觉,似乎自己装了孬种似的。
可是之前他们谁也没敢跟田大花这么说,田大花那个明显的态度就是, 不行。在他们家, 父子三个加起来, 也当不了田大花的家。
“大花你别太担心他。你说他年纪小, 才十五岁, 我一个老战友的女儿,还没满十五,其实才十四岁,也是跟他一样初中刚毕业, 最近打算要下乡插队了。那小姑娘自己也很清楚,下乡就是吃苦的,谁也不愿意离开家,可是他们家四个孩子,大姐身体有病,弟弟妹妹更小还在读初中,按照政策,他们家总得有人去插队,当父母的也是没办法,原本该大女儿去,可是让病弱的大女儿去了,说不定就没命回来了。街道干部都去他们家动员了好几回了,没法子,上次遇到我跟我说,家里也是担心的要命。”
“也许是这一代年轻人,该走的路吧。”姜茂松说。
姜茂松能够理解儿子,他在家几个月无所事事,早就不愿意继续了。他们家要不是住在部队大院,估计街道的老大妈们也该整天来动员了,而且她们还会分拨,排班似的,一次次来动员。
“让他去经历一下也好。你要是不放心,问问批次,可以让他去周围不远的农村公社。”
“我问过了,本地几批知青,都去了大西北,就没有近的。”
“那你也不用担心,去大西北那也没啥,别人能行咱们儿子就能行。再说了,你自己教出来的儿子,你自己最清楚,这小子去了也无非吃点苦,我们生活上可以贴补一下,锻炼锻炼也挺好的。”
田大花考虑了两天,点头答应了。
得到父母的同意,平安自己交了申请书。申请书是必备程序,只不过,平安的申请书没有谁来动员,也没有谁要求他,还真是他自己交的。
没多久,平安插队的事情就定下来了,去大西北。
街道居委会给每人发了一床棉被,一床蚊帐,一顶草帽,一朵巨大的大红花,能挡住大半个胸膛的那种。
插队的知青,通知第二天到政府大院门口的小广场集中,要组织各界群众欢送知识青年。
第二天上午八点钟,平安背着行囊,在爸妈的陪伴下离开了家,一起给他送行的还有安亮和福妞。一行人来到集中点,现场锣鼓喧天彩旗招展,宣传栏上贴着一长排“红榜书”,红纸黑字写着一个个知青的名字,表扬信和申请书贴了十几米长。
广场旁边排列着一辆辆挂着红花红绸带的公共汽车和大卡车,上边大红纸写着“欢送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欢送的人群很多,主力是附近小学和中学的在校学生,也有各个机关单位的代表,一个个手里拿着彩色小旗挥舞着,喊着:“欢送欢送,热烈欢送。”
“欢送什么欢送!”
一个背着背包、扎着大红花的知青随手抢过路旁小学生手里彩纸做的小旗子,啪的一声把高粱秆做的旗杆折断两截,随手丢在地上扬长而去。小学生愣愣看着那人的背影,一脸委屈,他是真心来欢送的呀。
通知八点钟,等人员都集结齐了,八点半左右欢送会才正式开始,领导讲话,知青代表表决心,齐呼“扎根农村一辈子”、“广阔天地表红心”的口号。
姜茂松和田大花领着平安站在外层,他们夫妻两个还好,福妞却已经红了眼睛,跟石头不同,石头这个侄子更像兄长,平安却真正是福妞看着长大的侄子,这两年也主要是福妞教他读书学习,一想到十五岁的半大孩子就要去遥远的大西北了,福妞心里就很不好受。
“平安,你到那边勤给家里来信,有急事打电话,你们插队的农村恐怕没有电话,我打听过了,一般镇上邮局都是有电话的,你去镇上打。”
“小姑姑,我记住了。我没事儿,你就别担心了。”
“我不担心,你自己好好的。安亮给他爸打过电话了,叫他想法子接你一下,要是有法子,尽量让你留在他那个市辖区农村插队,或者也尽量近一些,好歹能多个照应。他的地址和电话都给你写在小本子上了,自己记得收好。”
“这可难,西北地方那么大,知青去哪儿是统一分配的,哪能我想去哪儿去哪儿。”平安笑着说,“小姑姑,我自己愿意去的,我心里有数,我会好好的。”
“就算不在一起,安亮爸爸总是离你比我们近。平安,你好好的,去那么远,你自己照顾好自己。”
福妞说着,把一个小本子塞在平安背包里,本子上除了写了刘师长的地址电话,其实还夹着一沓粮票和钱,不过福妞当着面先没说。
“小姑姑,你放心吧,我能适应的,真有什么我自己搞不定的事情,我保证告诉家里。”
平安安慰完小姑姑,又安慰他那对相对淡定的爹妈:“爸妈,你们放心吧,不用担心我,我肯定好好干。还有,告诉小臭蛋二哥有空就回来了。我以前天天抱他,我怕他想我。”
田大花心说,家里那个只会吃奶的小臭蛋,恐怕还真不懂想你。
“刚去肯定有些不适应,有什么特殊情况给我打电话,跟其他知青和当地老乡友好相处。”姜茂松说。
田大花对儿子的嘱咐却是六个字,不惹事,不吃亏,叫他凡事不瞎掺和,先把自己照顾好了。
姜茂松在人群中看到了同样来送行的老战友,其实是他的老部下,早几年已经转业了,去了基层公安系统。他和满面愁容的妻子带着要去插队的二女儿,也挤在送行的人群中。
“老薛。”姜茂松走过去,拍拍他的肩膀。
“政委?”老薛一转头,见了姜茂松,顿时有些惊喜的表情,忙问道:“您怎么会在这儿?”
“送儿子去插队。”姜茂松指指身后的平安。
“可是……”老薛脸色惊讶,迟疑问道:“您家里的情况,大儿子也在部队,老二就不能留下吗?”
“他自己想去,说不能脱离青年人大群体。”姜茂松平静以对。
老薛看看平安,忙又跟随后过来的田大花打招呼:“嫂子好。”
田大花这辈子被太多人叫过嫂子,她看看老薛,看起来也不比姜茂松年轻,也不怎么认得,就点头笑笑。
“大花,你记得不?这就是我跟你说过的,我那个老战友,他们家女儿才不满十五岁,也要去插队了,家里挺担心的。”姜茂松介绍说。
老薛的妻子随后带着女儿过来,互相做了介绍。田大花看着那个即将去大西北插队的小姑娘,记得姜茂松说还不满十五岁,十四岁,可是看上顶多十二三岁,又瘦又小,巴掌大的小脸,瘦的就剩下一双黑黑的大眼睛了,背着个大背包,倒显得背包比她人还大,也难怪家里那么不放心了。
小姑娘默默跟在大人身边,眼神沉静。老薛介绍说,她叫薛新桃,小名儿就叫桃子。
“我们家孩子多,至少得有一个去插队的,可是她姐姐有哮喘的毛病,容易过敏,春秋季节动不动就发病……只好委屈桃子了。我们做爹妈的,手心手背都是肉,这几天心里真不是个滋味儿。”老薛强笑一下,看看周围的人群说:“政委,当然我作为国家工作人员,我对知青政策肯定是支持的,叫你看笑话了。”
“我明白的。”姜茂松拍拍他说,“天下父母心,我还担心儿子呢。”
“平安,桃子妹妹跟你一起去西北,你路上有机会就照顾着她点儿。”姜茂松说。
平安看看那小姑娘,他这个年纪,大概很不喜欢这些十几岁的小姑娘,嫌麻烦,尤其这个叫薛新桃的小姑娘看起来那么瘦瘦小小,两只大大的黑眼睛看着人,不爱说话,似乎稍不如意就会立马哭鼻子,照顾起来肯定更麻烦,
“行,我知道了。”平安迟疑一下说,“路上我可以帮她拿行李。”
田大花知道儿子不善于跟小姑娘打交道,甚至不耐烦,再说平安自己才十五呢,路上要照顾另一个比他还小的人还是有难度。
她想了想就跟平安说:“我听说你们这一批知青有一百七十多个,一起坐专门的车厢去西北,路上都互相照顾,有些年纪比你们大几岁的,你们有事要多问问他们。”
他们在底下交流说话,上边的领导讲完了话,又上去两个知青表决心,然后按照班排连的编队,一个个互相拉一把,互相帮助,爬上了军绿色的解放卡车,唱着嘹亮的歌曲,在人群的夹道欢送下开往火车站。
在那样群情激扬的场面下,想有点个人情绪都难。
“走了,我们也回去吧。”姜茂松说。
“大哥,我们不送平安去火车站吗?大哥你也真是的,平安他那么小,你还答应他跑那么远……我怎么想怎么不踏实。”福妞忍不住埋怨。
姜茂松的司机和警卫员都在不远处跟着呢,为什么不送平安去火车站?
“不送就不送了吧,人太多。”安亮忙安慰福妞说,“你放心,我爸说会带着安生去接他。”
“这一路上都是夹道欢送的人群,那么多人看着。你开车跟着送什么呀。”姜茂松也说,“别送了,这孩子心大着呢,送上火车,他可能还不觉得什么,你自己再弄得哭鼻子。”
第108章 不放心
平安走了以后,田大花倒也没多少时间去牵肠挂肚, 家里还有个三狗子要她管呢。平安是她一手养大的儿子, 这孩子不是温室娇苗苗,舍不得是有的, 可也不需要她过度担心。
这孩子也很有心,几天后从西北打了电话来报平安。打来电话的时候是中午,姜茂松也在家,姜茂松先接的, 电话里平安略显兴奋的声音喂了一声:“爸爸,我是平安,我到了,你放心。我妈呢?叫我妈接电话。”
姜茂松本来还想多跟儿子聊几句,听了这话便默默放下电话, 有些哀怨地叫田大花:“平安的电话,叫你接。”
田大花两步跑过去接起电话,便听到二儿子的声音从里面传来, 背景似乎稍有些嘈杂, 应该是在人多的地方。
“妈妈, 我是平安, 我到了, 你放心,跟我爸说也放心。”
平安说他们已经到当地下火车了,路上一切顺利,现在就在火车站旁边的邮局打电话。接下来先在当地知青安置办稍作停顿, 很快就要被分配到各处的农村公社去。
“妈妈,我觉得这地方比我想象的好多了,我们一路坐火车过来,感觉也没有那么偏远荒芜,就是比较干燥,听说乡下很容易缺水。”
田大花心说,儿子哎你现在还在市区,哪能就偏远荒芜了,等你去了知青安置点,大概才能真正尝到滋味儿。
“对了妈妈,你让爸爸跟桃子的爸妈说一声,就说她也一切顺利,她就在我旁边,她说她们家没有电话,打去她爸爸单位也不一定能及时接到,很不方便。”
田大花想起那个瘦瘦小小的大眼睛小姑娘,看来儿子还真认真执行照顾小妹妹的任务了,就笑着问道:“那小姑娘咋样?”
“还行。”平安丝毫不觉得妈妈的语气中会有其他东西,说:“她不爱哭,就是喜欢跟在我屁股后头。她要是爱哭鬼,我可就不想管她了。”
“你们有没有水土不服?”
“还行。我没感觉,桃子有一点儿,有点吃不下东西,不过她自己说不碍事,能撑过去。”
田大花心里一叹,嘱咐道:“水土不服要是严重,也能要人命的,你注意她点儿,总是你爸爸老战友的女儿。”
“妈妈我知道了。”平安说,“我得挂电话了,后边还有人排队等着呢。”
田大花想象着儿子背着背包,在邮局柜台前排队打电话回家报平安的情景,便莞尔一笑,儿子真不用她太操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