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医在唐朝_分卷阅读_15
许是夜深风寒,张起仁整个人紧紧裹在鹤氅底下,瞧着倒更像是那件华贵厚重的衣服沉沉地压在他的肩头。
他双眼乜斜地拄着杖,半响,才如梦初醒似的:“今天的事,还好有徐容发觉,否则后果当真不堪设想……老夫这把身子骨也是不中用了,只能看看年轻人的出息了。”
徐容把黑猫交给下人带出去,半托住张起仁拄在杖上的手:“这事学生实在不敢居功,还是方才吴议师弟察觉出的漏子,否则贼子野心,还未必被咱们知道!”
吴议正规规矩矩缩在角落里,精神奕奕地吃瓜围观中,没想到徐容突然提到了自己,满脸不肯独揽功劳的高风亮节。
幕后凶手指不定就站在这院子里和他一起看戏呢,这时候揽功的可就是对方眼里的活靶子了,死道友不死贫道,徐容这甩锅技术简直一流。
吴议在心底无可奈何地骂一句“滑头小子”,果然就不应该陪他熬夜看书,这分明就是跳上了贼船!
徐容正笑眼眯眯地望着吴议,便见他神色一黯,满脸惶恐。
“师兄实在过谦了,其实学生也只是给师兄点灯照蜡,议才学尚浅,不通医典,还是师兄提点有方。”
吴议真挚地一抹额角,把两滴汗珠抹在眼旁。
不就是甩锅吗,我还会反弹呢。
徐容笑容顿时僵在脸上,白天看这小师弟沉默寡言像只不会叫唤的小奶狗,到了关键时候该咬人的照样龇牙咧嘴厉害着呢。
他早在信里听说过吴议砒霜医血症的气魄,却实在没和眼前这个清瘦内敛的少年联系到一起,直到现在才发觉这身单薄的皮肉底下,衬着的心眼还不少呢。
张博士看人的眼光果然还是很毒。
折腾了半宿,众人也实在没心思去计较徐容和吴议那点小心思,既然罪魁祸首已经自戕,犯罪工具已经没收,那差不多就该收拾收拾各回各家了。
张起仁在英国公府上又小住了几日,直到李勣颤巍巍从床上坐起来,才把悬着的一颗心放回胸口。
李勣是刀山尸海摸打滚爬出的硬汉子,对死去活来这种事权当家常便饭,这一回去鬼门关兜了一圈,只当自己的魂魄又出走了一回。
“老夫数渡黄泉,都是张老你硬生生拉回来的。”他虚弱地咧唇一笑,一口牙齿掉光的秃槽都像能咬人似的,“你放心,不过是一只猫,还能吓死老夫?你当老夫也是那等无知妇人?”
都恢复了跟武后斗气的精神头,可见是大好了。
李勣不顾儿孙的劝阻,爽朗地大饮一口寻骨风酒,把酒碗豪爽地往地上一砸,仿佛还是当初那个金戈铁马、豪情万丈的少年将军。
——
东风拂柳,转眼间已是阳春三月。
咸亨这个年号也随着历史的脚步,按部就班地取代了平稳安定的总章,开启了另一个充满传奇的时代。
对于吴议而言,这也是一个新的开始。
各地太医都已陆续回赴长安,太常寺很快贴了文榜,宣所有生徒三日后到长安官学报到。
如今执掌长安官学的是副太医丞孙启立孙博士,听说是个刚直严苛的老先生,徐容常来往于国公府和张府之间,每每提到这个曾授业解道的孙博士,都一副劫后余生似的哭丧表情。
“博士里就数他脾气最古怪的,以前有位师兄背错了一个药方,给罚在冰天雪地里跪了一个时辰,腿都跪成猪腿了!”
徐容津津乐道着这几年不得了的见闻,最后,才无限同情地拍拍自己师弟的肩膀:“吴议,你可一定得熬住啊。”
在他们这些年长的生徒眼里,这个孙博士可不是什么和蔼可亲的师长,分明是个张口就要吃人的妖怪。
作者有话要说:
关于雷公藤的毒性,度娘说“雷公藤对各种动物毒性不同,它对人、犬、猪及昆虫的毒性很大,可以发生中毒甚至死亡,但是对羊、兔、猫、鼠、鱼却无毒性”
第19章
唐朝的科举,往往给后人留下一种方兴未艾的印象,但吴议穿过来才发现,这个时代的科举虽然不算完备,却意外地算得上百花齐放,其中设立科目类别繁多,除了经典的进士科和明经科,医学、造纸、雕版印刷、烧瓦造瓷……你能想到的,都有相对应的学科。
只不过相比于明清时代那股功名防身的狂热风潮,这些通往仕途的旁门小道尚没有被考生前赴后继的脚步扩宽开去,还处于一个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鸡肋阶段。
况且,这路也不是那么好走的,就拿医科中最受欢迎的内科来说,起码要先修满七年的学业,才有资格迈进太常寺的大门,成为一名注册合格的唐朝医官。
而这完整的七年学制也绝不比其他阶梯式升级流的科目简单多少,漫长的学涯中还不断穿插着名目众多的考试,旬试、岁终试、毕业试,笔试、口试、实践操作,总有一场考倒你。
故所以,许多人在官学里熬白了头,也没有见到太常寺的大门。
——
入官学的前一夜,张起仁来到吴议的屋前,亲手递给他一封袁州寄来的家书。
这个家,并不是他早已划清关系的吴家,而是和他曾同吃同住、同在一张瓦下的郡王府上下。
吴议接过书信,里头只薄薄搁了三张纸,头一张是李素节的亲笔书信,寥寥几笔,说起袁州城梅花开过,杏花初放的风光,落笔生香,隔着一层笔墨都能嗅到袁州城外的清幽花味。
翻转过去,夹在中间的是一张“过所”。
所谓的过所,也就是公验里最常见的一种,用来证明“西漂”人士的身份清白。
这封过所上头已经加盖了袁州官府的公章和五位乡亲担保的签名。有了这封文书,他就不算没有身份证的偷渡人口,只要在一个月内补办个公验的延期手续,就可以名正言顺地住在长安了。
吴议心头一动,指节如浮冰微颤,片刻,才将这纸文书小心翼翼地纳入袖中,仿佛收捡起一张千金的票据。
张起仁还在忙里抽闲给他亲自送信,显然是还有别的话要交代,他来不及在心底对李素节说一句谢谢,就草草往下翻看过去,目光刚落下去,便忍不住勾起了嘴角。
白纸上头弯弯曲曲几道墨痕,吴议横看竖看,摆了半天,才看出这是个北斗七星的样子。
这幅颇具抽象派精髓的画作,一看就是出自李璟的手笔。
也不知道那孩子怎么闹了一场,才央着李素节把这幅意义不明的画加在信后头。
一想到李璟滚在地上不依不饶的模样,吴议有些哭笑不得,袁州的春天好像都跟着这封千里而来的家书,被捎进长安的满城飞絮中。
郑重地收起这封情深义重的家书,吴议才侧身恭立,望向自己的老师。
见他一副洗耳恭听的样子,张起仁缓缓一笑,把准备好的一通寒暄都一并省去。
“吴栩昨日已抵长安,在老夫这里拜过门帖了。”他目光下落,和蔼地望着吴议,“以前他和你是兄弟,如今为同班,论情论理,本都不该太过疏远。过去的事情,老夫也听郡王爷说过一些,你且放心,天子脚下,他不敢再胡闹。”
这番话明面上是宽慰安抚,也有提点他多加隐忍的意思,吴议心底明镜似的,这话肯定不止跟他一个人提过。
张博士有意调解,他只能顺水推舟:“老师教诲得是。”
乐福客栈。
“忍,忍,忍,我要忍到什么时候!”吴栩怫然一拍案几,将睡眼惺忪的吴九从梦中震醒,“这个为老不尊的张老儿,分明就是偏袒吴议,还说什么手足之义,分明我是嫡子,他是庶子,我为尊,他为卑,这才是道义!”
吴九给他吓得背脊一抖,忙去门口左右看看,见无人路过,才放下心来。
“少爷,老爷亲口交代过,长安不比袁州,咱们凡事都得小心翼翼的。”他心有余悸地抚抚心口,“听说那位孙启立孙老爷眼里最揉不得沙子,咱们若给抓住什么把柄,岂不是白白便宜了吴议那小子。”
吴栩冷哼一声,大有不屑之色:“在袁州的时候我还不够忍他吗?那小龟孙素性目无尊长,给他点教训,是我这个做兄长的职责所在,还怕落了别人的话柄?”
他非要强词夺理,吴九也只得喏喏称是,背过身去,在心头埋怨几句,他不过是个照话办事的下等人,哪里敢拂了这位大少爷的脸面。
吴栩冷眼打量着这缩头缩脑的老奴才,横看竖看都不是个出主意的人,他在心中计较一番,倒想起个人来。
“我临行时,母亲曾提过一口,雍州太守家的二公子徐子文也入选这一拨生徒,我小时候和他玩过几年,书信倒从没断过,只不过此行匆匆,和他还没见过面……”
他顿了顿,吩咐吴九:“去取纸笔来,我有信要写。”
“少爷的意思是……”
“张起仁要袒护吴议,不许我这个做兄长的动手,还不许别的生徒教训不知礼数的后辈吗?”吴栩冷笑一声,心底已经拟好计策,“我就暂且忍他几日,看他能横行到几时!”
翌日一大清早,长安官学的门口就挤了个热闹,地方上的学子个个都是百里挑一选出的精英,谁的脸上也没有写庸才二字,生徒们在心中各自比划一番,已悄悄得出个长短顺序。
吴栩一眼便瞧见人群边上站着的吴议,在一众生徒也算是气质出挑的,叫人不得不多看两眼。
他在心中冷哼一声,暂且按下不忿,大阔步绕过吴议,径直走到谈笑风生的一对才子身边。
“徐兄!”他亲热地拍了拍其中高个的肩膀。
徐子文正说到兴起,被他一打断,也不生气,反热络地拉起吴栩的袖子,引见给旁边的青年。
“我都忘了和你介绍,这一位就是袁州刺史的嫡公子,吴栩。”
吴栩和那青年点头一笑,算是认识过了。
三个不同地方来的青年凑在一块,又有了许多说不完话,三人谈天说地畅谈一番,才把眼神偷偷瞄向孤零零的吴议。
“这就是你说的那个不知天高地厚的混小子?”徐子文身边的青年越过吴栩的肩头,悄悄看了一眼,倒不觉得那一位像是吴栩说的那样大逆不道的样子。
“你别看一副干干净净的模样,他做过的混事可不少!”吴栩又添油加醋、颠倒黑白地将袁州诸事一一道来。
末了,才痛心疾首地一捶胸口:“若不是母亲心肠太软,也不至于被他欺负到这个地步了,严兄,你可别被他也骗了!”
那位被他喊“严兄”的,是户部严公的次子严铭,他身世出身本就高了吴栩等人一截,已经先在长安官学里厮混了好几个月,只不过和徐子文是同年的旧友,才专门赶过来见一面。
听完吴栩的“遭遇”,严二公子早就被煽得怒火中烧,恨不能脱了外袍就挥拳过去,好好教训教训这个狼子野心的小畜生。
吴栩忙按住他的手:“严兄莫急,他这人惯会装乖卖巧,眼下教训了他,只怕他转眼又要去孙博士那里参上几句。”
严铭一听“孙博士”三个字,就像个被施了定身术的猴儿,登时滞在原地,没了那股张扬的气势。
倒是徐子文不慌不忙,把折扇一摇,敛住唇角的一丝笑意。
几人正悄声商议着对策,便听见本来人声鼎沸的生徒们突然安静下来,吴栩忙往里瞧了一眼,便见一个身材短小的老头子由人扶着,缓缓踱出门口。
“这就是孙博士?”他有些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素闻孙启立行事怪癖,待人严苛,怎么也没料到竟然是这么个老得快朽进土里的老头子,他不过往外走出了几步,仿佛已经行了千里万里,不得不停下来,胸口起伏地喘几口气。
不止吴栩和徐子文,在场诸人无不咂舌称奇,但谁也不敢惊叹出声,只敢规规矩矩地站好,偷偷抬眼瞧一瞧这个威名在外的太医博士。
孙启立站定片刻,才悠悠开口:“诸位是太医博士在各地千挑万选出来的人才,必然都身负过人之处,方能得诸博士青眼。”
底下便是齐刷刷的一句“博士过誉”。
孙启立随便客套两句,话锋立转:“既然如此,想必四经你们都已通晓,正巧老夫还不知你们的才高几斗,今天你们就从长到幼,挨个过来来考试。”
他口中的四经,并不是儒学所讲的“四书五经”,而是指《黄帝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这四本医科典籍。
别看内容只有四本书,光一本《黄帝内经》都浩浩荡荡十几万言,再加上这些古籍大多晦涩难懂,背起来实在不是易事。
此言一出,众生徒都像霜打的茄子似的,顿时蔫在原地。
作者有话要说:
唐朝的科举实际上还挺有意思的,作者感觉呢其实就是一个词,乱中有序。
说乱呢,主要是因为名义上的科举里面,实质上还常穿插着察举制的成分,也就是正规的选拔流程里各种开后门。
比如,要拉地方学医的同学去长安的中央学府,按照制度要经过“贡举”选拔上去,但是只要有老教授(博士)或者高官安利,某某学生真是优秀啊,那也可以直接把人提溜进来。
归根结底还是因为热度不高,竞争没有那么激烈,甚至有皇帝感叹过地方上咋都没人学医,要赶紧选人来中央进修拉动教育啊,还管什么贡举啊,有人来就不错啦。
简而言之,位置多了,也就可以广开后门了,实际上也是因为制度和国情不匹配。
他双眼乜斜地拄着杖,半响,才如梦初醒似的:“今天的事,还好有徐容发觉,否则后果当真不堪设想……老夫这把身子骨也是不中用了,只能看看年轻人的出息了。”
徐容把黑猫交给下人带出去,半托住张起仁拄在杖上的手:“这事学生实在不敢居功,还是方才吴议师弟察觉出的漏子,否则贼子野心,还未必被咱们知道!”
吴议正规规矩矩缩在角落里,精神奕奕地吃瓜围观中,没想到徐容突然提到了自己,满脸不肯独揽功劳的高风亮节。
幕后凶手指不定就站在这院子里和他一起看戏呢,这时候揽功的可就是对方眼里的活靶子了,死道友不死贫道,徐容这甩锅技术简直一流。
吴议在心底无可奈何地骂一句“滑头小子”,果然就不应该陪他熬夜看书,这分明就是跳上了贼船!
徐容正笑眼眯眯地望着吴议,便见他神色一黯,满脸惶恐。
“师兄实在过谦了,其实学生也只是给师兄点灯照蜡,议才学尚浅,不通医典,还是师兄提点有方。”
吴议真挚地一抹额角,把两滴汗珠抹在眼旁。
不就是甩锅吗,我还会反弹呢。
徐容笑容顿时僵在脸上,白天看这小师弟沉默寡言像只不会叫唤的小奶狗,到了关键时候该咬人的照样龇牙咧嘴厉害着呢。
他早在信里听说过吴议砒霜医血症的气魄,却实在没和眼前这个清瘦内敛的少年联系到一起,直到现在才发觉这身单薄的皮肉底下,衬着的心眼还不少呢。
张博士看人的眼光果然还是很毒。
折腾了半宿,众人也实在没心思去计较徐容和吴议那点小心思,既然罪魁祸首已经自戕,犯罪工具已经没收,那差不多就该收拾收拾各回各家了。
张起仁在英国公府上又小住了几日,直到李勣颤巍巍从床上坐起来,才把悬着的一颗心放回胸口。
李勣是刀山尸海摸打滚爬出的硬汉子,对死去活来这种事权当家常便饭,这一回去鬼门关兜了一圈,只当自己的魂魄又出走了一回。
“老夫数渡黄泉,都是张老你硬生生拉回来的。”他虚弱地咧唇一笑,一口牙齿掉光的秃槽都像能咬人似的,“你放心,不过是一只猫,还能吓死老夫?你当老夫也是那等无知妇人?”
都恢复了跟武后斗气的精神头,可见是大好了。
李勣不顾儿孙的劝阻,爽朗地大饮一口寻骨风酒,把酒碗豪爽地往地上一砸,仿佛还是当初那个金戈铁马、豪情万丈的少年将军。
——
东风拂柳,转眼间已是阳春三月。
咸亨这个年号也随着历史的脚步,按部就班地取代了平稳安定的总章,开启了另一个充满传奇的时代。
对于吴议而言,这也是一个新的开始。
各地太医都已陆续回赴长安,太常寺很快贴了文榜,宣所有生徒三日后到长安官学报到。
如今执掌长安官学的是副太医丞孙启立孙博士,听说是个刚直严苛的老先生,徐容常来往于国公府和张府之间,每每提到这个曾授业解道的孙博士,都一副劫后余生似的哭丧表情。
“博士里就数他脾气最古怪的,以前有位师兄背错了一个药方,给罚在冰天雪地里跪了一个时辰,腿都跪成猪腿了!”
徐容津津乐道着这几年不得了的见闻,最后,才无限同情地拍拍自己师弟的肩膀:“吴议,你可一定得熬住啊。”
在他们这些年长的生徒眼里,这个孙博士可不是什么和蔼可亲的师长,分明是个张口就要吃人的妖怪。
作者有话要说:
关于雷公藤的毒性,度娘说“雷公藤对各种动物毒性不同,它对人、犬、猪及昆虫的毒性很大,可以发生中毒甚至死亡,但是对羊、兔、猫、鼠、鱼却无毒性”
第19章
唐朝的科举,往往给后人留下一种方兴未艾的印象,但吴议穿过来才发现,这个时代的科举虽然不算完备,却意外地算得上百花齐放,其中设立科目类别繁多,除了经典的进士科和明经科,医学、造纸、雕版印刷、烧瓦造瓷……你能想到的,都有相对应的学科。
只不过相比于明清时代那股功名防身的狂热风潮,这些通往仕途的旁门小道尚没有被考生前赴后继的脚步扩宽开去,还处于一个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鸡肋阶段。
况且,这路也不是那么好走的,就拿医科中最受欢迎的内科来说,起码要先修满七年的学业,才有资格迈进太常寺的大门,成为一名注册合格的唐朝医官。
而这完整的七年学制也绝不比其他阶梯式升级流的科目简单多少,漫长的学涯中还不断穿插着名目众多的考试,旬试、岁终试、毕业试,笔试、口试、实践操作,总有一场考倒你。
故所以,许多人在官学里熬白了头,也没有见到太常寺的大门。
——
入官学的前一夜,张起仁来到吴议的屋前,亲手递给他一封袁州寄来的家书。
这个家,并不是他早已划清关系的吴家,而是和他曾同吃同住、同在一张瓦下的郡王府上下。
吴议接过书信,里头只薄薄搁了三张纸,头一张是李素节的亲笔书信,寥寥几笔,说起袁州城梅花开过,杏花初放的风光,落笔生香,隔着一层笔墨都能嗅到袁州城外的清幽花味。
翻转过去,夹在中间的是一张“过所”。
所谓的过所,也就是公验里最常见的一种,用来证明“西漂”人士的身份清白。
这封过所上头已经加盖了袁州官府的公章和五位乡亲担保的签名。有了这封文书,他就不算没有身份证的偷渡人口,只要在一个月内补办个公验的延期手续,就可以名正言顺地住在长安了。
吴议心头一动,指节如浮冰微颤,片刻,才将这纸文书小心翼翼地纳入袖中,仿佛收捡起一张千金的票据。
张起仁还在忙里抽闲给他亲自送信,显然是还有别的话要交代,他来不及在心底对李素节说一句谢谢,就草草往下翻看过去,目光刚落下去,便忍不住勾起了嘴角。
白纸上头弯弯曲曲几道墨痕,吴议横看竖看,摆了半天,才看出这是个北斗七星的样子。
这幅颇具抽象派精髓的画作,一看就是出自李璟的手笔。
也不知道那孩子怎么闹了一场,才央着李素节把这幅意义不明的画加在信后头。
一想到李璟滚在地上不依不饶的模样,吴议有些哭笑不得,袁州的春天好像都跟着这封千里而来的家书,被捎进长安的满城飞絮中。
郑重地收起这封情深义重的家书,吴议才侧身恭立,望向自己的老师。
见他一副洗耳恭听的样子,张起仁缓缓一笑,把准备好的一通寒暄都一并省去。
“吴栩昨日已抵长安,在老夫这里拜过门帖了。”他目光下落,和蔼地望着吴议,“以前他和你是兄弟,如今为同班,论情论理,本都不该太过疏远。过去的事情,老夫也听郡王爷说过一些,你且放心,天子脚下,他不敢再胡闹。”
这番话明面上是宽慰安抚,也有提点他多加隐忍的意思,吴议心底明镜似的,这话肯定不止跟他一个人提过。
张博士有意调解,他只能顺水推舟:“老师教诲得是。”
乐福客栈。
“忍,忍,忍,我要忍到什么时候!”吴栩怫然一拍案几,将睡眼惺忪的吴九从梦中震醒,“这个为老不尊的张老儿,分明就是偏袒吴议,还说什么手足之义,分明我是嫡子,他是庶子,我为尊,他为卑,这才是道义!”
吴九给他吓得背脊一抖,忙去门口左右看看,见无人路过,才放下心来。
“少爷,老爷亲口交代过,长安不比袁州,咱们凡事都得小心翼翼的。”他心有余悸地抚抚心口,“听说那位孙启立孙老爷眼里最揉不得沙子,咱们若给抓住什么把柄,岂不是白白便宜了吴议那小子。”
吴栩冷哼一声,大有不屑之色:“在袁州的时候我还不够忍他吗?那小龟孙素性目无尊长,给他点教训,是我这个做兄长的职责所在,还怕落了别人的话柄?”
他非要强词夺理,吴九也只得喏喏称是,背过身去,在心头埋怨几句,他不过是个照话办事的下等人,哪里敢拂了这位大少爷的脸面。
吴栩冷眼打量着这缩头缩脑的老奴才,横看竖看都不是个出主意的人,他在心中计较一番,倒想起个人来。
“我临行时,母亲曾提过一口,雍州太守家的二公子徐子文也入选这一拨生徒,我小时候和他玩过几年,书信倒从没断过,只不过此行匆匆,和他还没见过面……”
他顿了顿,吩咐吴九:“去取纸笔来,我有信要写。”
“少爷的意思是……”
“张起仁要袒护吴议,不许我这个做兄长的动手,还不许别的生徒教训不知礼数的后辈吗?”吴栩冷笑一声,心底已经拟好计策,“我就暂且忍他几日,看他能横行到几时!”
翌日一大清早,长安官学的门口就挤了个热闹,地方上的学子个个都是百里挑一选出的精英,谁的脸上也没有写庸才二字,生徒们在心中各自比划一番,已悄悄得出个长短顺序。
吴栩一眼便瞧见人群边上站着的吴议,在一众生徒也算是气质出挑的,叫人不得不多看两眼。
他在心中冷哼一声,暂且按下不忿,大阔步绕过吴议,径直走到谈笑风生的一对才子身边。
“徐兄!”他亲热地拍了拍其中高个的肩膀。
徐子文正说到兴起,被他一打断,也不生气,反热络地拉起吴栩的袖子,引见给旁边的青年。
“我都忘了和你介绍,这一位就是袁州刺史的嫡公子,吴栩。”
吴栩和那青年点头一笑,算是认识过了。
三个不同地方来的青年凑在一块,又有了许多说不完话,三人谈天说地畅谈一番,才把眼神偷偷瞄向孤零零的吴议。
“这就是你说的那个不知天高地厚的混小子?”徐子文身边的青年越过吴栩的肩头,悄悄看了一眼,倒不觉得那一位像是吴栩说的那样大逆不道的样子。
“你别看一副干干净净的模样,他做过的混事可不少!”吴栩又添油加醋、颠倒黑白地将袁州诸事一一道来。
末了,才痛心疾首地一捶胸口:“若不是母亲心肠太软,也不至于被他欺负到这个地步了,严兄,你可别被他也骗了!”
那位被他喊“严兄”的,是户部严公的次子严铭,他身世出身本就高了吴栩等人一截,已经先在长安官学里厮混了好几个月,只不过和徐子文是同年的旧友,才专门赶过来见一面。
听完吴栩的“遭遇”,严二公子早就被煽得怒火中烧,恨不能脱了外袍就挥拳过去,好好教训教训这个狼子野心的小畜生。
吴栩忙按住他的手:“严兄莫急,他这人惯会装乖卖巧,眼下教训了他,只怕他转眼又要去孙博士那里参上几句。”
严铭一听“孙博士”三个字,就像个被施了定身术的猴儿,登时滞在原地,没了那股张扬的气势。
倒是徐子文不慌不忙,把折扇一摇,敛住唇角的一丝笑意。
几人正悄声商议着对策,便听见本来人声鼎沸的生徒们突然安静下来,吴栩忙往里瞧了一眼,便见一个身材短小的老头子由人扶着,缓缓踱出门口。
“这就是孙博士?”他有些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素闻孙启立行事怪癖,待人严苛,怎么也没料到竟然是这么个老得快朽进土里的老头子,他不过往外走出了几步,仿佛已经行了千里万里,不得不停下来,胸口起伏地喘几口气。
不止吴栩和徐子文,在场诸人无不咂舌称奇,但谁也不敢惊叹出声,只敢规规矩矩地站好,偷偷抬眼瞧一瞧这个威名在外的太医博士。
孙启立站定片刻,才悠悠开口:“诸位是太医博士在各地千挑万选出来的人才,必然都身负过人之处,方能得诸博士青眼。”
底下便是齐刷刷的一句“博士过誉”。
孙启立随便客套两句,话锋立转:“既然如此,想必四经你们都已通晓,正巧老夫还不知你们的才高几斗,今天你们就从长到幼,挨个过来来考试。”
他口中的四经,并不是儒学所讲的“四书五经”,而是指《黄帝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这四本医科典籍。
别看内容只有四本书,光一本《黄帝内经》都浩浩荡荡十几万言,再加上这些古籍大多晦涩难懂,背起来实在不是易事。
此言一出,众生徒都像霜打的茄子似的,顿时蔫在原地。
作者有话要说:
唐朝的科举实际上还挺有意思的,作者感觉呢其实就是一个词,乱中有序。
说乱呢,主要是因为名义上的科举里面,实质上还常穿插着察举制的成分,也就是正规的选拔流程里各种开后门。
比如,要拉地方学医的同学去长安的中央学府,按照制度要经过“贡举”选拔上去,但是只要有老教授(博士)或者高官安利,某某学生真是优秀啊,那也可以直接把人提溜进来。
归根结底还是因为热度不高,竞争没有那么激烈,甚至有皇帝感叹过地方上咋都没人学医,要赶紧选人来中央进修拉动教育啊,还管什么贡举啊,有人来就不错啦。
简而言之,位置多了,也就可以广开后门了,实际上也是因为制度和国情不匹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