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年代极品婆婆_分卷阅读_52
不一会儿,公社干部来了,说起天气,他眉头紧皱,老天爷不给力,公粮该减少的就减少,无论如何,要保障生产队的村民有粮食才行,不能为了政绩不顾村民的死活,在公社干部的理解下,各个生产队都减少了公粮的数目,陆建国也不例外。
不是他怕出头,以目前的情况,他多交几百斤都不是问题,而他担忧的是水稻,猪场养的猪多,粪肥源源不断,庄稼长得好是正常的,然而庄稼长得好也有他愁的,就是秧苗,依着去年的进度,收完小麦插秧时间刚刚好,结果秧苗涨势太好,得提前插秧,加之这几天雨水,秧苗不知会咋样呢。
他如果增加麦子的产量,轮到交稻谷时,产量突然少了大截,公社干部不得怀疑他?
以免麻烦,还是稳妥点比较好,不求无功但求无过。
来之前他和薛花花商量过,薛花花同意他的做法,毕竟,照目前的形势,水稻能不能丰收不好说,他天天注意着秧田的动静,各个缺口全部打开,不能让秧田积水,怕把秧苗根给泡烂了,要是那样,损失就不是几百斤的问题了。
下雨没事情做,薛花花让陆德文他们把以前写的作业,考的题目翻出来看,除了数学,其他三门课自学没多大的问题,加之有罗梦莹以前做过的试卷和作业,几兄妹过得还算充实。
连着下了七八天的雨,天总算放晴了,早早的陆建国就扯着嗓门喊大家伙上工,保管室一直分配了人手晒麦子,哪怕下雨天,麦子堆在地上也要时不时的搅拌,否则发热严重的话会生秧,他天天守在保管室,托老天爷的福,除了陆德文他们最后挑回保管室的麦穗有发霉的情况,其他都没问题。
至于秧苗,小幅度的有长虫的情况,大部分还好,陆建国松了口大气,叫唤着大家伙赶紧干活。
大雨过后,天气陡然炎热起来,四五天的时间就把麦子晒干装进了保管室,带人去公社交公粮时带回来个消息,工农兵大学生的名额,丰谷乡有5个,生产队占了3个,公社干部的意思是不能砸丰谷乡公社的名声,仁安村生产队在陆建国的带领下,各方面取得不错的成绩他们有目共睹,故而给3个名额。
陆建国想的是送罗梦莹回城,脑子里只有罗梦莹的名字,哪儿想过其他人,突然多出两个,一时半会他也想不出来,想倒是想得出来,就是李雪梅成分不好,公社干部恐怕不会批准,他直接没提。
公社干部让他慢慢想,5天内把推荐信交上去就可以。
这个消息,在生产队炸开了锅,知青房的人谁不想回城吃供应粮啊,本以为今年没希望了,突然有了名额,他们还不得想方设法求陆建国给他们个名额?
陆建国成了知青们眼中的香饽饽,哪儿有陆建国哪儿就有知青们拍马屁的声音,到这时候,村民们才算找到他们和知青们的共同点,那就是拍马屁的方式差不多,从头发到脚上的鞋子,能夸奖的物件通通夸奖遍,顶多造句上有所不同。
村民们拍陆建国马屁爱说:“哎哟,队长呢,你这头发是去公社剪的吧,看着就比自己动手剪的好看,你找谁剪的?下回我让我家那口子也去剪个。”
而知青们则是,“队长,你是不是遇着什么好事了,浑身上下散发着种精气神,见着特别有感染力,你如果在地里转悠圈,大家伙通宵干活都不会累,队长,你是不是剪头发了?”
旁边听到这话的村民们鄙视不已,眼睛又没瞎,谁看不出队长剪头发了啊,说什么精气神,感染力,读过几年书了不起啊。
孙桂仙把保管室的情况告诉薛花花时,她也觉得知青们的嘴脸有点难看了,问坐在桌前写作业的陆德文他们,“德文哪,你们也是高中文化了,换你们夸陆建国,你们咋夸?”
被点名的陆德文一脸迷茫的抬起头,“夸谁?”
“算了算了,咱队长换了新发型,你们没见着不知道。”孙桂仙去和薛花花说,“花花,你说陆建国会推荐谁回城念大学啊。”为了这件事,知青房的快天翻地覆了,以前忙着处对象的知青们瞬间转移了重点,下工后就围着陆建国拍马屁,弄得陆建国像领导人似的,走哪儿都有人前呼后拥,孙桂仙比了个剪刀手,“两天,还有两天陆建国就要去公社递交推荐信,你说他会推荐谁啊?”
推荐谁都得罪人,孙桂仙不由得为陆建国捏把汗,这种事,换她她也不知道怎么办。
“知青房的人他比我们熟,心里总归有数的吧。”怕陆建国把麻烦转移都自己身上,陆建国回来那天薛花花就和他说过,这件事情他自己做主,千万别问她的意思,她没心思跟知青房的人周旋。
孙桂仙表示怀疑,“我觉得不好说,他要有主意,早把人选定下了,哪儿会躲到公社去,他的头发就是在公社花钱剪的。”花钱剪头发没多少人舍得,大多是握剪刀熟练的女同志帮人剪,生产队就有两个剪头发很厉害的妇女,头发长了直接让她帮个忙,一会儿的功夫,还不花钱,谁舍得去公社啊。
“不清楚,最迟等两天就知道了。”知青房的人为了名额不惜勾心斗角,贿赂陆建国不成,转而举报身边人作风不正,乱搞男女关系了,顺手牵羊了,煮饭的时候偷偷藏碗饭自己吃了,举报什么的都有,整个知青房乱糟糟的,薛花花不知道罗梦莹她们读大学后,剩余的人怎么相处。
陆建国为了名额的事儿焦头烂额,早上去公社找干部,干部让他挑选两个对生产队有贡献的人,他绞尽脑汁想了想也没想到谁有卓越贡献,知青们干活还算踏实,帮社员们扫盲也没怎么抱怨,而且扫盲充当老师是轮着来的,表现不是特别突出,真要他挑两个的话,倒是有两个,两人都姓李,一男一女,是外市的,教大家识字写字很有耐心,从不嫌弃社员笨拙,评价还算不错,有个问题就是,两人都结婚了,另一半也是知青房的人,她们两要走了,留下伴侣在生产队,似乎不太好。
若要推荐夫妻的话,影响不太好,知青们会以为他收了钱办事的。
这件事,真的不好办。
第五十四章 极品婆婆
最终,经过深思熟虑后,陆建国决定投票选,也不是人人有资格,平时爱偷奸耍滑的,说话阴阳怪气眼高于顶的通通没戏,群众的眼光是雪亮的,好与不好,心中自有定论,而且某些知青不是仗着家里有钱就喜欢贿赂人吗,整个生产队的人全参与进来,看知青们想得出什么好办法收买人心。
陆建国挨家挨户通知,下工后在保管室外集合,耽误十几分钟趁早把事情解决了,免得知青房的人心头攒动,涝肠寡肚的惦记。
罗梦莹的大学生名额是铁板铮铮的事实,投其余两个知青的票即可,在陆建国的主持下,投票没出什么乱子,人们性格朴实,不曾因为与谁亲近就拉帮结派的投他,陆建国说过,投票出去的大学生代表的是生产队的脸面,好比离开生产队的曾知青,念着生产队的好,偶尔会写信回来问候,知道社员们扫盲,他专程邮寄了两本书回来,关于房屋建筑的书籍,农村土几乎全是土坯墙的房屋,茅草屋顶,泥土墙身,防水性不够好,尤其雨水多的季节,茅草屋经常漏雨,曾知青给的书本是关于房屋结构的,听说外边很多地方流行砖瓦房,青色的瓦盖屋顶,不担心漏雨的事儿,识字的社员可以学学,造福更多的人。
有曾知青的例子在,社员们在投票的环节挺慎重的,倒不是他们贪图以后知青会给他们带来什么好处,而是外人的感激会让他们认为自己的决定是正确的,选择优秀的人上大学,将来才会积极致力于社会主义建设,他们的选择,关乎着国家是否培养了栋梁之才。
投票的结果经所有人通过的,并没多少意外,而陆建国看好的李知青也在其中,她爱人得知她被选中了,当场就闹了起来,闹着自己要和媳妇一块走,陆建国懒得看他扭曲的嘴脸,沉声道,“你媳妇被选中是大家伙对她的认可,身为她爱人,你该由衷感到高兴,瞎闹什么,当着整个生产队的面不嫌弃丢脸是不是?想跟着上大学是吧,成啊,今后好好表现,大家伙不是眼瞎的,谁干的活多,谁性格好,大家伙心知肚明,你扪心自问,以你的德行,你配上大学吗?”
陆建国毫不给对方面子,训骂了顿,吩咐大家伙散了,插秧过后得挑粪灌秧苗,事情多得很,哪儿有闲工夫跟他们墨迹。
“三位得了大学名额的知青别自得意满,通知书下来前得在生产队好好干活,县里领导会下来调查,如果出了什么差错,我是不管的啊。”有些话,陆建国该说明白的还得说明白,以免将来遭人埋怨上。
人群渐渐散了,薛花花牵着西西走在陆德文旁边,问陆德文,“德文想上大学不?”
陆德文懵了会儿,回头望了眼山坡上站着的知青,淡红色的晚霞照在她们身上,显得又庄严又气派,陆德文毫不犹豫摇头,“不想。”他的目标是扫盲成功后努力干活,争取过几年成为生产队的劳强户,读大学的事儿,他想都没想过,况且他读大学去了,家里的活儿谁干啊。
薛花花皱了皱眉,转身看向落后一步的陆明文和陆建勋,兄弟两急忙摇头,“妈,大学不是咱想读就能读的,还是种地吧,种地踏实。”高中课程就让他们吃不消了,再去上大学,怕是不想活了,陆建勋想得更长远点,“妈呢,就这样队上的人都说咱兄弟的媳妇不好找了,再去读大学,恐怕更找不着媳妇了。”
可不是吗?丰谷乡公社,除了干部家庭和知青们,他们家文化水平算最高的了,依着外人的话说,文化水平高了,眼光也高,看谁都配不上自己似的,真要读了大学,估计只有跟城里人处对象才不会觉得委屈了。
薛花花好笑,“读大学咋就找不着媳妇了,听你的意思,人家大学生都不结婚的嗦?”
“大学生当然要结婚了,情况不同,咱听过的大学生都是城里人,找个吃供应粮的就好,咱就庄稼汉子,拿到大学文凭后啊,人城里人嫌弃咱是种地的,咱又嫌弃生产队的人文化不高,弄得高不成低不就的,咋找对象啊?”不是陆建勋乱说,他看人隐隐就有这种趋势了,好比围在陆明文身边的姑娘,家境家境不好,文化文化没有,这种人哪儿配得上陆明文,然而要他找个配得上陆明文的吧,他把生产队的人里里外外想个遍也找不到人,知青房的心高气傲脾气不好,以后会给陆明文气受,农民家庭的吧,大字不识两个,跟陆明文聊天的话聊不到一块。
别说,陆明文要找般配的对象真的挺难得。
所以啊,千万别上大学,那就是个坑。
薛花花脸颊的肉抽搐了下,挪开视线,懒得跟这种眼皮子浅的人交流。
以为自家妈不高兴了,陆建勋善解人意的换了种说法啊,“妈,大学不是咱想读就能读的,要工农家庭出身,咱普通农民,跟工字不沾边哪……”
薛花花没吭声,回家后督促他们看书,自己去灶房热饭菜,数着年头,再有四年才会恢复高考,时间上完全来得及的。
几兄妹可不知薛花花打的主意,他们该干活的干活,该学习的学习,薛花花托陆建国买了些蔬菜种,有丝瓜籽,豇豆籽,冬瓜籽,还有白菜籽,待玉米苗长起来后,就把丝瓜籽和豇豆籽撒进地里,菜苗长出来后,匀成一窝一窝的,除了自留地,薛花花还抽空把院坝外的空地翻土,屋前屋后都种上了菜,还撒了花生种。
花生容易招小偷,四五年没人种那玩意了,整个生产队家里有花生的都少见,薛花花问陆建国要了十几颗撒在屋后的,村尾没住几家人,屋后是片小山坡,山坡光秃秃的,别说种庄稼,杂草都少,几乎是石沙,放假的时候很多孩子爱来这边滑坡,屁股下垫着稻草,从坡上往最下边滑,比谁的速度快,每到周末,孩子们放假就是那最热闹的时候。
薛花花沿着坡脚种了排花生,花生边种了许多蔬菜,这两年收成不错,好多人家在自留地种了菜,刘云芳种的算最多的,她有五个儿子孝顺,哪怕不干活也饿不死,但她非但没懒着,还在猪场养猪,工分比好多妇女同志多,所以收了小麦后,索性撒了两排玉米,其余空地全种成蔬菜,有茄子,丝瓜,棒棒瓜,豇豆,涨势十分喜人,惹得好多人眼红不已。
尤其是孙桂仙,依照她的意思也是要种蔬菜的,结果老头子不答应,年后,孙永昌两口子厚着脸皮来借粮食,刘老头碍于亲戚脸面,不得不借了点粮食出来,以刘老头的话来说,孙永昌是只进不出的人,借出去的粮食多半是收不回来了,大宝二宝他们读书要花钱,该省的地方要省,别大抛小撒的浪费,至于蔬菜,过两年再说。
说起这个,孙桂仙就窝着一肚子火,她都和孙家没来往了,孙永昌还不肯放过她,遇见困难了才认她这个妹妹,真以为她好欺负呢。
“我大哥大嫂昨天又来了,说是前些日子雨大,自留地的麦子全生了秧,问我能不能借点粮食,真把我当地主了,要什么给什么啊……”以前孙桂仙对孙永昌有多好,现在就有多鄙视,“哪怕是兄妹,该帮的我也帮了,他缠着我有什么意思,又不是我害他家麦子收不回来的。”
“你大哥前几年还不错,自从你侄女婿进门后,日子是越来越糟糕啊,人啊,做不得亏心事。”刘云芳抱着小明,喂他吃摘来的刺泡儿,酸酸甜甜的,小明尝着味道舍不得放,嫌弃刘云芳速度慢,索性自己抓筲箕里的刺泡儿,一把一把的往嘴里塞,刘云芳赶紧阻止他,“多了小心卡住,看西西哥哥和东东哥哥怎么吃的?”
孙桂仙看得眼馋,自己也抓了颗放进嘴里,叹气道,“我大哥说后悔了,后悔有什么用,赵武斌去农场,不知何年何月才能回来,宝琴又要带孩子,干活慢吞吞的,粮食不够吃呢,比较来看,还是你福气比较好,你前两天买肉了?”
生产队说大不大,谁家有什么事瞒不过其他人,何况买肉这么大的事儿,想瞒也瞒不住,刘云芳托陆建国买的肉,整整一斤半,就她们两口子,哪儿吃得完。
“对啊。”刘云芳眼睛盯着小明,回孙桂仙的话道,“手里有钱不花,老不动的时候想花都花不了,农忙老头子跟我累得不轻,得好好补补,老头子说了,不求大富大贵,像咱这把年纪的人,多活几年就够了。”
孙桂仙羡慕,“是啊,以前好多人说你将来日子不好过,现在来看,分了家你更轻松了,你买肉你几个儿媳妇没说什么?”
就孙桂仙所知,刘云芳大儿媳似乎不太满意。
“用老娘自己的钱,关她们什么事,没分家的时候天天怂恿着分家,分了家还想我伺候她们吃好喝好,等着吧……”刘云芳强势惯了,可不在乎儿媳妇们的嘴脸,她是买了肉,只喊了儿子和孙子吃,儿媳妇的份儿她管不着,当然,李雪梅是吃了的,那是因为她知道分家的事儿李雪梅没掺和,是老大媳妇和老二媳妇的意思。
要不是老头子喝醉酒,她还问不出来,当时分家她就纳闷好端端的怎么突然冒出这种想法,老头子坚持是自己的意思,老大他们只是附和,过年老头子多喝两杯说了实情,“咱么老了,老大媳妇和老二媳妇不想混着干活吃大锅饭,说分了家过得会更好,想想这个家,分的是好啊,起码咱肩头的担子轻松了……”
刘云芳听着,就差没找她们对峙了,她辛辛苦苦给她们做饭洗衣服,坐月子的时候忙前忙后,人家翅膀硬了要分家,真要群白眼狼,别说吃肉了,吃什么都没她们的份儿。
“你家老大媳妇估计嫌你偏心陆明,常说一碗水端平,哪儿端得平啊。”是人都有感情,同样是儿子,感情也是有亲疏的,生产队的老人都这样,有些喜欢大儿子,有些喜欢小儿子,还有些喜欢女儿女婿,人的感情,复杂得很。
刘云芳哼了哼,“我偏心谁是我的事,陆明媳妇有时候不讨人喜欢,起码不像她们几个私底下来事,况且小明聪明伶俐,我不偏心他偏心谁?”刘云芳不是乱说的,李雪梅是知青,生的儿子果真要聪明些,不说其他,就说吃的上面,甭管啥时候小明有吃的,见着她和老头子,不用问都会主动拿出来孝敬她们,哪儿像小瑞几个,有点吃的就往衣兜里藏,以为她真缺了那口吃的似的。
“也是哦,整个生产队,除了东东,没人比你家小明更聪明了。”
“那可不是,也不想想小明是谁生的。”知青,文化分子的知青哪。
薛花花在旁边听得好笑,她记得李雪梅和陆明结婚刘云芳百般不乐意来着,没少坐在石墩子上骂人,小明生下来后,态度是一百八十度大转变哪,她以为刘云芳想通了,没料到是这个原因,知青儿媳妇生的孙子聪明,是不是说李雪梅母凭子贵?
最近,李雪梅暂停教课,把语文和历史课腾出来上罗梦莹的数学和地理,罗梦莹八月中旬要回家,九月去大学报道,此后没有机会教课,便趁着在生产队的日子,能教多少是多少,抢收麦子和插秧耽误了半个多月,然而六月底的考试,几兄妹成绩却有所提升,除了赵彩芝四门功课不及格,其余全部达到了80分,陆明文的数学考了98,趋近于满分,把陆明文高兴得不敢相信,问罗梦莹题目是不是她出的,农场那边出的题目可难了,考85分都顶天了,他考了98,太不可思议了。
陆明文的怀疑让罗梦莹忍俊不禁,“是农场出的考题,李雪梅同志专门写信过去请他们多出点题,整整二十多页纸,够你们受的了。”
“受得了,甭管题目多少,咱都喜欢。”
陆明文知道农场的老人是有学问的学者,有机会做他们出的题,是他们的荣幸。
进入七月,小学放暑假了,生产队突然变得热闹起来,县里领导下来调查过大学生名额的事情,得知所有村民投的票选出来的人,他们放心走了,走之前特意去猪场瞄了两眼猪,问薛花花没有喂猪吃什么特别的食物,为什么猪的墩头看着比其他生产队的大,县城周围有几个生产队想过来学习养猪技术。
“养猪哪儿有什么技术,就是一天五顿不让它们饿肚子,早晚清洗遍猪圈,猪得舒服吃得才高兴,吃高兴了胃口就好,长得自然不差。”陆建国乐呵呵的赔着笑脸,笑盈盈跟领导解释,“真要说技术的话,约莫和咱生产队扫盲有关,猪跟狗差不多,都是有灵魂的,从薛花花同志全家扫盲开始,猪见天的涨,要我看啊,猪约莫是听到大家读书的声音心怀敬畏才不停的涨的。”
到处都在传这件事,陆建国认真思考过,这种说法不是空穴来风,生产队的猪就是从薛花花带领全家扫盲那年体重飙升的,猪估计也喜欢有目标有追求,思想觉悟高的文化人吧。
不是他吹嘘,整个丰谷乡公社,找不到第二个有薛花花精气神的人,猪啊,感染到薛花花独特的精气神才有吃东西的欲望的。
要不是薛花花,猪场的猪绝对长不好,猪长不好就没粪肥,庄稼也长不好,庄稼长不好,社员们分不到足够的粮食,还得挨饿或者靠借粮食过日子,追究起来,是薛花花改变了生产队的惨状,是她给生产队带来勃勃生机的。
县领导诧异,头回听这种说法,“猪还成精了不成?”
陆建国想点头,但想起什么,又忍住了,“成没成精我说不清楚,不过啊,咱猪场的猪听得懂话。”
县领导掀了下眼皮,略有怀疑的望着陆建国,意思是:你吹,你继续吹,看你能吹到什么时候。
陆建国挺了挺脊背,硬着头皮道,“领导,你们要不信的话看看就知道了。”陆建国捡起地上顺着的竹竿,轻轻敲打其中头的后腿,喊,“拉屎去墙角的小洞,赶紧的啊,去去去……”
猪慢条斯理的爬起来,抖了抖身子,嗅着鼻子朝墙角的小洞走,然后,见证奇迹的时候到了,只看猪憋着气,当真拉了坨屎出来,不偏不倚的掉进小洞里,而小洞下边就是粪坑……
县领导瞠目结舌,“真有这么奇怪的事儿?”
不远处站着的孙桂仙白眼快翻到天上去了,人花花说了,甭管猪还是狗还是鸡啊鸭的,只要你多教它几遍它们就记住了,薛花花家里的鸡鸭中午放出去,傍晚会自己回笼,有什么好稀奇的,偏陆建国拿着吹牛。
“你们怎么做到的啊?”县领导还未从震惊中回过神。
陆建国露出个不好意思的笑,装愣头青似的挠了挠后脑勺,“不是薛花花同志全家在猪场学习吗,猪估计受到感染了吧。”
吃过仁安村生产队猪肉的两位县领导不住的点头,“难怪猪肉吃着香,原来还是有文化的猪,陆队长啊,你好好干,过两年县里开表彰大会,绝对有你的份儿。”过年的时候,他们为了买仁安村生产队托进县里的猪,还托关系找人呢,就怕屠宰场不识货把猪肉弄混了,原来,他们喜欢这儿的猪肉不是没有原因的。
好,当真是好。
回到县里后,得把这件事跟上边领导说说,今年仁安村送上来的猪得和其他猪分开。
陆建国砸吧了下唇,还想说吃了养猪场的猪人会变得聪明,就说小学期末考试的事情,去年好多人在班上倒数,今年突然名列前茅,问孩子们原因,说是过年吃了猪肉有动力学习的原因,可想而知,他们养猪场的猪有多厉害。
他嘴皮子动了动,怕县领导嫌他牛皮吹太大,在三犹豫,没有把这件事说出口。
但不管怎样,仁安村生产队的猪在县里小火了把,两位领导回去后,跟同志们说起此次遇到的新鲜事,首先就是仁安村生产队的猪,他们在养猪场扫盲学习,猪听了内容后,心里有所感悟,故而肉比其他猪香。
这件事情玄乎其玄,但是有迹可循的,有本书里就记载了古人用酒养鸡以致于鸡肉有股淡淡的酒香,鹦鹉学舌也是同样的道理,鹦鹉本不会说话,人教它们说话它们才学会了的,仁安村生产队的猪,肉里融合了知识,吃起来味道不同是正常的。
自此,县城周围几个生产队纷纷效仿薛花花养猪的办法,安排猪场的人扫盲,扫盲的地点必须在猪圈外,读书的声音要大,要洪亮,务必要让猪听进去,然而两个月似乎没什么效果,和丰谷乡其他效仿生产队的状况差不多,猪还是老样子,不胖不瘦的,看着令人心慌。
有上进的队长特意跑到丰谷乡公社问公社干部,干部们口径差不多:光是读书哪儿成哪,薛花花全家老小学习,从小学拼音到高中函数,还有历史地理样样没落下,光读语文课本是偏科的现象,不好不好。
队长们想想觉得有道理,回到生产队,特意花钱买了两本小学一年级的语文和数学,依葫芦画瓢的请知青房的知青教猪场的人学,可是仍然没效果,又跑到丰谷乡公社问干部,干部们耐着性子询问:你们猪场养猪的人会读拼音吗,会算数吗,会打算盘吗?
他们表示点头,为了让他们有更多的时间学习,割猪草的活儿都请其他人干的,还要怎样啊?
干部们摇头,“割猪草的活儿怎么能给别人,文化人割的猪草有股香味,人闻不到猪的鼻子灵着呢,得她们自己割猪草,实在是忙不过来的时候再请队上的人帮忙。”
“还有这种事?”
“那当然呢,不然你以为随随便便就能把猪养得又肥又壮啊,养猪比种庄稼难多了,会种地的老把式听过不少,但咱县里养了几十年猪的人都有,你见谁把猪养得这么肥的?”说起这个,公社干部是脸上有光,他今年不过三十五岁,依着年龄来看,还有上升的空间,仁安村生产队给力的话,将来他升到县城是有可能的。
不是他怕出头,以目前的情况,他多交几百斤都不是问题,而他担忧的是水稻,猪场养的猪多,粪肥源源不断,庄稼长得好是正常的,然而庄稼长得好也有他愁的,就是秧苗,依着去年的进度,收完小麦插秧时间刚刚好,结果秧苗涨势太好,得提前插秧,加之这几天雨水,秧苗不知会咋样呢。
他如果增加麦子的产量,轮到交稻谷时,产量突然少了大截,公社干部不得怀疑他?
以免麻烦,还是稳妥点比较好,不求无功但求无过。
来之前他和薛花花商量过,薛花花同意他的做法,毕竟,照目前的形势,水稻能不能丰收不好说,他天天注意着秧田的动静,各个缺口全部打开,不能让秧田积水,怕把秧苗根给泡烂了,要是那样,损失就不是几百斤的问题了。
下雨没事情做,薛花花让陆德文他们把以前写的作业,考的题目翻出来看,除了数学,其他三门课自学没多大的问题,加之有罗梦莹以前做过的试卷和作业,几兄妹过得还算充实。
连着下了七八天的雨,天总算放晴了,早早的陆建国就扯着嗓门喊大家伙上工,保管室一直分配了人手晒麦子,哪怕下雨天,麦子堆在地上也要时不时的搅拌,否则发热严重的话会生秧,他天天守在保管室,托老天爷的福,除了陆德文他们最后挑回保管室的麦穗有发霉的情况,其他都没问题。
至于秧苗,小幅度的有长虫的情况,大部分还好,陆建国松了口大气,叫唤着大家伙赶紧干活。
大雨过后,天气陡然炎热起来,四五天的时间就把麦子晒干装进了保管室,带人去公社交公粮时带回来个消息,工农兵大学生的名额,丰谷乡有5个,生产队占了3个,公社干部的意思是不能砸丰谷乡公社的名声,仁安村生产队在陆建国的带领下,各方面取得不错的成绩他们有目共睹,故而给3个名额。
陆建国想的是送罗梦莹回城,脑子里只有罗梦莹的名字,哪儿想过其他人,突然多出两个,一时半会他也想不出来,想倒是想得出来,就是李雪梅成分不好,公社干部恐怕不会批准,他直接没提。
公社干部让他慢慢想,5天内把推荐信交上去就可以。
这个消息,在生产队炸开了锅,知青房的人谁不想回城吃供应粮啊,本以为今年没希望了,突然有了名额,他们还不得想方设法求陆建国给他们个名额?
陆建国成了知青们眼中的香饽饽,哪儿有陆建国哪儿就有知青们拍马屁的声音,到这时候,村民们才算找到他们和知青们的共同点,那就是拍马屁的方式差不多,从头发到脚上的鞋子,能夸奖的物件通通夸奖遍,顶多造句上有所不同。
村民们拍陆建国马屁爱说:“哎哟,队长呢,你这头发是去公社剪的吧,看着就比自己动手剪的好看,你找谁剪的?下回我让我家那口子也去剪个。”
而知青们则是,“队长,你是不是遇着什么好事了,浑身上下散发着种精气神,见着特别有感染力,你如果在地里转悠圈,大家伙通宵干活都不会累,队长,你是不是剪头发了?”
旁边听到这话的村民们鄙视不已,眼睛又没瞎,谁看不出队长剪头发了啊,说什么精气神,感染力,读过几年书了不起啊。
孙桂仙把保管室的情况告诉薛花花时,她也觉得知青们的嘴脸有点难看了,问坐在桌前写作业的陆德文他们,“德文哪,你们也是高中文化了,换你们夸陆建国,你们咋夸?”
被点名的陆德文一脸迷茫的抬起头,“夸谁?”
“算了算了,咱队长换了新发型,你们没见着不知道。”孙桂仙去和薛花花说,“花花,你说陆建国会推荐谁回城念大学啊。”为了这件事,知青房的快天翻地覆了,以前忙着处对象的知青们瞬间转移了重点,下工后就围着陆建国拍马屁,弄得陆建国像领导人似的,走哪儿都有人前呼后拥,孙桂仙比了个剪刀手,“两天,还有两天陆建国就要去公社递交推荐信,你说他会推荐谁啊?”
推荐谁都得罪人,孙桂仙不由得为陆建国捏把汗,这种事,换她她也不知道怎么办。
“知青房的人他比我们熟,心里总归有数的吧。”怕陆建国把麻烦转移都自己身上,陆建国回来那天薛花花就和他说过,这件事情他自己做主,千万别问她的意思,她没心思跟知青房的人周旋。
孙桂仙表示怀疑,“我觉得不好说,他要有主意,早把人选定下了,哪儿会躲到公社去,他的头发就是在公社花钱剪的。”花钱剪头发没多少人舍得,大多是握剪刀熟练的女同志帮人剪,生产队就有两个剪头发很厉害的妇女,头发长了直接让她帮个忙,一会儿的功夫,还不花钱,谁舍得去公社啊。
“不清楚,最迟等两天就知道了。”知青房的人为了名额不惜勾心斗角,贿赂陆建国不成,转而举报身边人作风不正,乱搞男女关系了,顺手牵羊了,煮饭的时候偷偷藏碗饭自己吃了,举报什么的都有,整个知青房乱糟糟的,薛花花不知道罗梦莹她们读大学后,剩余的人怎么相处。
陆建国为了名额的事儿焦头烂额,早上去公社找干部,干部让他挑选两个对生产队有贡献的人,他绞尽脑汁想了想也没想到谁有卓越贡献,知青们干活还算踏实,帮社员们扫盲也没怎么抱怨,而且扫盲充当老师是轮着来的,表现不是特别突出,真要他挑两个的话,倒是有两个,两人都姓李,一男一女,是外市的,教大家识字写字很有耐心,从不嫌弃社员笨拙,评价还算不错,有个问题就是,两人都结婚了,另一半也是知青房的人,她们两要走了,留下伴侣在生产队,似乎不太好。
若要推荐夫妻的话,影响不太好,知青们会以为他收了钱办事的。
这件事,真的不好办。
第五十四章 极品婆婆
最终,经过深思熟虑后,陆建国决定投票选,也不是人人有资格,平时爱偷奸耍滑的,说话阴阳怪气眼高于顶的通通没戏,群众的眼光是雪亮的,好与不好,心中自有定论,而且某些知青不是仗着家里有钱就喜欢贿赂人吗,整个生产队的人全参与进来,看知青们想得出什么好办法收买人心。
陆建国挨家挨户通知,下工后在保管室外集合,耽误十几分钟趁早把事情解决了,免得知青房的人心头攒动,涝肠寡肚的惦记。
罗梦莹的大学生名额是铁板铮铮的事实,投其余两个知青的票即可,在陆建国的主持下,投票没出什么乱子,人们性格朴实,不曾因为与谁亲近就拉帮结派的投他,陆建国说过,投票出去的大学生代表的是生产队的脸面,好比离开生产队的曾知青,念着生产队的好,偶尔会写信回来问候,知道社员们扫盲,他专程邮寄了两本书回来,关于房屋建筑的书籍,农村土几乎全是土坯墙的房屋,茅草屋顶,泥土墙身,防水性不够好,尤其雨水多的季节,茅草屋经常漏雨,曾知青给的书本是关于房屋结构的,听说外边很多地方流行砖瓦房,青色的瓦盖屋顶,不担心漏雨的事儿,识字的社员可以学学,造福更多的人。
有曾知青的例子在,社员们在投票的环节挺慎重的,倒不是他们贪图以后知青会给他们带来什么好处,而是外人的感激会让他们认为自己的决定是正确的,选择优秀的人上大学,将来才会积极致力于社会主义建设,他们的选择,关乎着国家是否培养了栋梁之才。
投票的结果经所有人通过的,并没多少意外,而陆建国看好的李知青也在其中,她爱人得知她被选中了,当场就闹了起来,闹着自己要和媳妇一块走,陆建国懒得看他扭曲的嘴脸,沉声道,“你媳妇被选中是大家伙对她的认可,身为她爱人,你该由衷感到高兴,瞎闹什么,当着整个生产队的面不嫌弃丢脸是不是?想跟着上大学是吧,成啊,今后好好表现,大家伙不是眼瞎的,谁干的活多,谁性格好,大家伙心知肚明,你扪心自问,以你的德行,你配上大学吗?”
陆建国毫不给对方面子,训骂了顿,吩咐大家伙散了,插秧过后得挑粪灌秧苗,事情多得很,哪儿有闲工夫跟他们墨迹。
“三位得了大学名额的知青别自得意满,通知书下来前得在生产队好好干活,县里领导会下来调查,如果出了什么差错,我是不管的啊。”有些话,陆建国该说明白的还得说明白,以免将来遭人埋怨上。
人群渐渐散了,薛花花牵着西西走在陆德文旁边,问陆德文,“德文想上大学不?”
陆德文懵了会儿,回头望了眼山坡上站着的知青,淡红色的晚霞照在她们身上,显得又庄严又气派,陆德文毫不犹豫摇头,“不想。”他的目标是扫盲成功后努力干活,争取过几年成为生产队的劳强户,读大学的事儿,他想都没想过,况且他读大学去了,家里的活儿谁干啊。
薛花花皱了皱眉,转身看向落后一步的陆明文和陆建勋,兄弟两急忙摇头,“妈,大学不是咱想读就能读的,还是种地吧,种地踏实。”高中课程就让他们吃不消了,再去上大学,怕是不想活了,陆建勋想得更长远点,“妈呢,就这样队上的人都说咱兄弟的媳妇不好找了,再去读大学,恐怕更找不着媳妇了。”
可不是吗?丰谷乡公社,除了干部家庭和知青们,他们家文化水平算最高的了,依着外人的话说,文化水平高了,眼光也高,看谁都配不上自己似的,真要读了大学,估计只有跟城里人处对象才不会觉得委屈了。
薛花花好笑,“读大学咋就找不着媳妇了,听你的意思,人家大学生都不结婚的嗦?”
“大学生当然要结婚了,情况不同,咱听过的大学生都是城里人,找个吃供应粮的就好,咱就庄稼汉子,拿到大学文凭后啊,人城里人嫌弃咱是种地的,咱又嫌弃生产队的人文化不高,弄得高不成低不就的,咋找对象啊?”不是陆建勋乱说,他看人隐隐就有这种趋势了,好比围在陆明文身边的姑娘,家境家境不好,文化文化没有,这种人哪儿配得上陆明文,然而要他找个配得上陆明文的吧,他把生产队的人里里外外想个遍也找不到人,知青房的心高气傲脾气不好,以后会给陆明文气受,农民家庭的吧,大字不识两个,跟陆明文聊天的话聊不到一块。
别说,陆明文要找般配的对象真的挺难得。
所以啊,千万别上大学,那就是个坑。
薛花花脸颊的肉抽搐了下,挪开视线,懒得跟这种眼皮子浅的人交流。
以为自家妈不高兴了,陆建勋善解人意的换了种说法啊,“妈,大学不是咱想读就能读的,要工农家庭出身,咱普通农民,跟工字不沾边哪……”
薛花花没吭声,回家后督促他们看书,自己去灶房热饭菜,数着年头,再有四年才会恢复高考,时间上完全来得及的。
几兄妹可不知薛花花打的主意,他们该干活的干活,该学习的学习,薛花花托陆建国买了些蔬菜种,有丝瓜籽,豇豆籽,冬瓜籽,还有白菜籽,待玉米苗长起来后,就把丝瓜籽和豇豆籽撒进地里,菜苗长出来后,匀成一窝一窝的,除了自留地,薛花花还抽空把院坝外的空地翻土,屋前屋后都种上了菜,还撒了花生种。
花生容易招小偷,四五年没人种那玩意了,整个生产队家里有花生的都少见,薛花花问陆建国要了十几颗撒在屋后的,村尾没住几家人,屋后是片小山坡,山坡光秃秃的,别说种庄稼,杂草都少,几乎是石沙,放假的时候很多孩子爱来这边滑坡,屁股下垫着稻草,从坡上往最下边滑,比谁的速度快,每到周末,孩子们放假就是那最热闹的时候。
薛花花沿着坡脚种了排花生,花生边种了许多蔬菜,这两年收成不错,好多人家在自留地种了菜,刘云芳种的算最多的,她有五个儿子孝顺,哪怕不干活也饿不死,但她非但没懒着,还在猪场养猪,工分比好多妇女同志多,所以收了小麦后,索性撒了两排玉米,其余空地全种成蔬菜,有茄子,丝瓜,棒棒瓜,豇豆,涨势十分喜人,惹得好多人眼红不已。
尤其是孙桂仙,依照她的意思也是要种蔬菜的,结果老头子不答应,年后,孙永昌两口子厚着脸皮来借粮食,刘老头碍于亲戚脸面,不得不借了点粮食出来,以刘老头的话来说,孙永昌是只进不出的人,借出去的粮食多半是收不回来了,大宝二宝他们读书要花钱,该省的地方要省,别大抛小撒的浪费,至于蔬菜,过两年再说。
说起这个,孙桂仙就窝着一肚子火,她都和孙家没来往了,孙永昌还不肯放过她,遇见困难了才认她这个妹妹,真以为她好欺负呢。
“我大哥大嫂昨天又来了,说是前些日子雨大,自留地的麦子全生了秧,问我能不能借点粮食,真把我当地主了,要什么给什么啊……”以前孙桂仙对孙永昌有多好,现在就有多鄙视,“哪怕是兄妹,该帮的我也帮了,他缠着我有什么意思,又不是我害他家麦子收不回来的。”
“你大哥前几年还不错,自从你侄女婿进门后,日子是越来越糟糕啊,人啊,做不得亏心事。”刘云芳抱着小明,喂他吃摘来的刺泡儿,酸酸甜甜的,小明尝着味道舍不得放,嫌弃刘云芳速度慢,索性自己抓筲箕里的刺泡儿,一把一把的往嘴里塞,刘云芳赶紧阻止他,“多了小心卡住,看西西哥哥和东东哥哥怎么吃的?”
孙桂仙看得眼馋,自己也抓了颗放进嘴里,叹气道,“我大哥说后悔了,后悔有什么用,赵武斌去农场,不知何年何月才能回来,宝琴又要带孩子,干活慢吞吞的,粮食不够吃呢,比较来看,还是你福气比较好,你前两天买肉了?”
生产队说大不大,谁家有什么事瞒不过其他人,何况买肉这么大的事儿,想瞒也瞒不住,刘云芳托陆建国买的肉,整整一斤半,就她们两口子,哪儿吃得完。
“对啊。”刘云芳眼睛盯着小明,回孙桂仙的话道,“手里有钱不花,老不动的时候想花都花不了,农忙老头子跟我累得不轻,得好好补补,老头子说了,不求大富大贵,像咱这把年纪的人,多活几年就够了。”
孙桂仙羡慕,“是啊,以前好多人说你将来日子不好过,现在来看,分了家你更轻松了,你买肉你几个儿媳妇没说什么?”
就孙桂仙所知,刘云芳大儿媳似乎不太满意。
“用老娘自己的钱,关她们什么事,没分家的时候天天怂恿着分家,分了家还想我伺候她们吃好喝好,等着吧……”刘云芳强势惯了,可不在乎儿媳妇们的嘴脸,她是买了肉,只喊了儿子和孙子吃,儿媳妇的份儿她管不着,当然,李雪梅是吃了的,那是因为她知道分家的事儿李雪梅没掺和,是老大媳妇和老二媳妇的意思。
要不是老头子喝醉酒,她还问不出来,当时分家她就纳闷好端端的怎么突然冒出这种想法,老头子坚持是自己的意思,老大他们只是附和,过年老头子多喝两杯说了实情,“咱么老了,老大媳妇和老二媳妇不想混着干活吃大锅饭,说分了家过得会更好,想想这个家,分的是好啊,起码咱肩头的担子轻松了……”
刘云芳听着,就差没找她们对峙了,她辛辛苦苦给她们做饭洗衣服,坐月子的时候忙前忙后,人家翅膀硬了要分家,真要群白眼狼,别说吃肉了,吃什么都没她们的份儿。
“你家老大媳妇估计嫌你偏心陆明,常说一碗水端平,哪儿端得平啊。”是人都有感情,同样是儿子,感情也是有亲疏的,生产队的老人都这样,有些喜欢大儿子,有些喜欢小儿子,还有些喜欢女儿女婿,人的感情,复杂得很。
刘云芳哼了哼,“我偏心谁是我的事,陆明媳妇有时候不讨人喜欢,起码不像她们几个私底下来事,况且小明聪明伶俐,我不偏心他偏心谁?”刘云芳不是乱说的,李雪梅是知青,生的儿子果真要聪明些,不说其他,就说吃的上面,甭管啥时候小明有吃的,见着她和老头子,不用问都会主动拿出来孝敬她们,哪儿像小瑞几个,有点吃的就往衣兜里藏,以为她真缺了那口吃的似的。
“也是哦,整个生产队,除了东东,没人比你家小明更聪明了。”
“那可不是,也不想想小明是谁生的。”知青,文化分子的知青哪。
薛花花在旁边听得好笑,她记得李雪梅和陆明结婚刘云芳百般不乐意来着,没少坐在石墩子上骂人,小明生下来后,态度是一百八十度大转变哪,她以为刘云芳想通了,没料到是这个原因,知青儿媳妇生的孙子聪明,是不是说李雪梅母凭子贵?
最近,李雪梅暂停教课,把语文和历史课腾出来上罗梦莹的数学和地理,罗梦莹八月中旬要回家,九月去大学报道,此后没有机会教课,便趁着在生产队的日子,能教多少是多少,抢收麦子和插秧耽误了半个多月,然而六月底的考试,几兄妹成绩却有所提升,除了赵彩芝四门功课不及格,其余全部达到了80分,陆明文的数学考了98,趋近于满分,把陆明文高兴得不敢相信,问罗梦莹题目是不是她出的,农场那边出的题目可难了,考85分都顶天了,他考了98,太不可思议了。
陆明文的怀疑让罗梦莹忍俊不禁,“是农场出的考题,李雪梅同志专门写信过去请他们多出点题,整整二十多页纸,够你们受的了。”
“受得了,甭管题目多少,咱都喜欢。”
陆明文知道农场的老人是有学问的学者,有机会做他们出的题,是他们的荣幸。
进入七月,小学放暑假了,生产队突然变得热闹起来,县里领导下来调查过大学生名额的事情,得知所有村民投的票选出来的人,他们放心走了,走之前特意去猪场瞄了两眼猪,问薛花花没有喂猪吃什么特别的食物,为什么猪的墩头看着比其他生产队的大,县城周围有几个生产队想过来学习养猪技术。
“养猪哪儿有什么技术,就是一天五顿不让它们饿肚子,早晚清洗遍猪圈,猪得舒服吃得才高兴,吃高兴了胃口就好,长得自然不差。”陆建国乐呵呵的赔着笑脸,笑盈盈跟领导解释,“真要说技术的话,约莫和咱生产队扫盲有关,猪跟狗差不多,都是有灵魂的,从薛花花同志全家扫盲开始,猪见天的涨,要我看啊,猪约莫是听到大家读书的声音心怀敬畏才不停的涨的。”
到处都在传这件事,陆建国认真思考过,这种说法不是空穴来风,生产队的猪就是从薛花花带领全家扫盲那年体重飙升的,猪估计也喜欢有目标有追求,思想觉悟高的文化人吧。
不是他吹嘘,整个丰谷乡公社,找不到第二个有薛花花精气神的人,猪啊,感染到薛花花独特的精气神才有吃东西的欲望的。
要不是薛花花,猪场的猪绝对长不好,猪长不好就没粪肥,庄稼也长不好,庄稼长不好,社员们分不到足够的粮食,还得挨饿或者靠借粮食过日子,追究起来,是薛花花改变了生产队的惨状,是她给生产队带来勃勃生机的。
县领导诧异,头回听这种说法,“猪还成精了不成?”
陆建国想点头,但想起什么,又忍住了,“成没成精我说不清楚,不过啊,咱猪场的猪听得懂话。”
县领导掀了下眼皮,略有怀疑的望着陆建国,意思是:你吹,你继续吹,看你能吹到什么时候。
陆建国挺了挺脊背,硬着头皮道,“领导,你们要不信的话看看就知道了。”陆建国捡起地上顺着的竹竿,轻轻敲打其中头的后腿,喊,“拉屎去墙角的小洞,赶紧的啊,去去去……”
猪慢条斯理的爬起来,抖了抖身子,嗅着鼻子朝墙角的小洞走,然后,见证奇迹的时候到了,只看猪憋着气,当真拉了坨屎出来,不偏不倚的掉进小洞里,而小洞下边就是粪坑……
县领导瞠目结舌,“真有这么奇怪的事儿?”
不远处站着的孙桂仙白眼快翻到天上去了,人花花说了,甭管猪还是狗还是鸡啊鸭的,只要你多教它几遍它们就记住了,薛花花家里的鸡鸭中午放出去,傍晚会自己回笼,有什么好稀奇的,偏陆建国拿着吹牛。
“你们怎么做到的啊?”县领导还未从震惊中回过神。
陆建国露出个不好意思的笑,装愣头青似的挠了挠后脑勺,“不是薛花花同志全家在猪场学习吗,猪估计受到感染了吧。”
吃过仁安村生产队猪肉的两位县领导不住的点头,“难怪猪肉吃着香,原来还是有文化的猪,陆队长啊,你好好干,过两年县里开表彰大会,绝对有你的份儿。”过年的时候,他们为了买仁安村生产队托进县里的猪,还托关系找人呢,就怕屠宰场不识货把猪肉弄混了,原来,他们喜欢这儿的猪肉不是没有原因的。
好,当真是好。
回到县里后,得把这件事跟上边领导说说,今年仁安村送上来的猪得和其他猪分开。
陆建国砸吧了下唇,还想说吃了养猪场的猪人会变得聪明,就说小学期末考试的事情,去年好多人在班上倒数,今年突然名列前茅,问孩子们原因,说是过年吃了猪肉有动力学习的原因,可想而知,他们养猪场的猪有多厉害。
他嘴皮子动了动,怕县领导嫌他牛皮吹太大,在三犹豫,没有把这件事说出口。
但不管怎样,仁安村生产队的猪在县里小火了把,两位领导回去后,跟同志们说起此次遇到的新鲜事,首先就是仁安村生产队的猪,他们在养猪场扫盲学习,猪听了内容后,心里有所感悟,故而肉比其他猪香。
这件事情玄乎其玄,但是有迹可循的,有本书里就记载了古人用酒养鸡以致于鸡肉有股淡淡的酒香,鹦鹉学舌也是同样的道理,鹦鹉本不会说话,人教它们说话它们才学会了的,仁安村生产队的猪,肉里融合了知识,吃起来味道不同是正常的。
自此,县城周围几个生产队纷纷效仿薛花花养猪的办法,安排猪场的人扫盲,扫盲的地点必须在猪圈外,读书的声音要大,要洪亮,务必要让猪听进去,然而两个月似乎没什么效果,和丰谷乡其他效仿生产队的状况差不多,猪还是老样子,不胖不瘦的,看着令人心慌。
有上进的队长特意跑到丰谷乡公社问公社干部,干部们口径差不多:光是读书哪儿成哪,薛花花全家老小学习,从小学拼音到高中函数,还有历史地理样样没落下,光读语文课本是偏科的现象,不好不好。
队长们想想觉得有道理,回到生产队,特意花钱买了两本小学一年级的语文和数学,依葫芦画瓢的请知青房的知青教猪场的人学,可是仍然没效果,又跑到丰谷乡公社问干部,干部们耐着性子询问:你们猪场养猪的人会读拼音吗,会算数吗,会打算盘吗?
他们表示点头,为了让他们有更多的时间学习,割猪草的活儿都请其他人干的,还要怎样啊?
干部们摇头,“割猪草的活儿怎么能给别人,文化人割的猪草有股香味,人闻不到猪的鼻子灵着呢,得她们自己割猪草,实在是忙不过来的时候再请队上的人帮忙。”
“还有这种事?”
“那当然呢,不然你以为随随便便就能把猪养得又肥又壮啊,养猪比种庄稼难多了,会种地的老把式听过不少,但咱县里养了几十年猪的人都有,你见谁把猪养得这么肥的?”说起这个,公社干部是脸上有光,他今年不过三十五岁,依着年龄来看,还有上升的空间,仁安村生产队给力的话,将来他升到县城是有可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