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行三国_分卷阅读_139
孙策现在有两万人马,但战斗力最强的无疑还是四千亲卫营,不仅士卒精挑细选,严格训练,屯长以上的军官几乎都经过讲武堂集训,粗通文墨。也正因为如此,亲卫营才能取得杀伤杂胡骑千余人,险些将关羽、张飞击杀在阵中,而自己的伤亡不过三百人,只有一个屯长阵亡的骄人战绩。
即使如此,孙策还是为刘五感到可惜。这个年轻的屯长是讲武堂的优秀毕业生,与他同期的田弘成已经升任都尉,眼下正驻守析县。刘五运气太差,遇到了关羽、张飞,当场战殁,要不然此战过后升任军侯是顺理成章的事,将来的成就不会比田弘成差。
这就是运气,谁也没办法。
将领们学习指挥,普通战士学习战斗,亲卫营立功的士卒被分配到各营巡回演讲,与普通士卒聊天,传授战斗经验,还教那些文盲士卒写自己的名字,认识简单的数字。亲卫营的将士识字率较高,这都是平时训练的成果。虽然在大儒们看来,他们还是文盲,可是对那些连自己名字都不认识的士卒来说,他们已经可以算是文化人了。
孙策对陶应说,雨停之后,等地面积水排空还有几天时间。我身后是一片沼泽,运输不便,你能不能从徐州运些粮来。水位上涨,如果用船运的话应该很方便。这些算我买的,我用战利品偿还。
陶应二话没说,拍着胸脯答应了。这件事都不用请示家父,我做主了,保证不会断你的粮。他随即行文彭城相汲廉,让他安排民夫转运粮草。刘备南下,彭城是徐州门户,陶谦在这里囤结了大量的钱粮。之前送给孙策的二十万石粮也是从彭城运来的。
数日后,汲廉送来消息,正在紧急征集民船,十天之内,将有五万石粮草送到萧县。
孙策大喜,仓中有粮心不慌。两万大军每个月仅粮食就需要近四万石,再加上战马和运输用的牲畜用的刍草,这是一个很惊人的数字。如果没有充足的后勤供应,战争根本没办法持续。有了徐州的粮草支援,孙策就可以安心的围城。
……
突降大雨,给了刘备一个喘息的机会,但只能救急,不能救命,刘备并没有因此轻松多少。
萧县只是一个县,自身的存粮有限,朱治以萧县为驻地时,虽然只有三四千人,还需要定期从周边各县调集补充,他走的时候萧县已经没多少存粮了。现在刘备有近万人,消耗量猛增,而周边诸县又被孙策收复,没有补给来源,兖州的粮草又运不过来,仓里的粮食最多还剩一个月。
一个月后,刘备就会面临断粮的危机。如果要留出撤退的时间,他只剩下半个月时间。
刘备与袁叙商议,请袁叙给刘岱写信,请他无论如何派人接应一下,就算不能打败孙策,也要接应他们撤出豫州。萧县是豫州地界,又是战略要地,孙策不夺回萧县绝不会罢手。
袁叙答应了。他给袁遗写信,请袁遗出面向刘岱进言。袁遗是山阳太守,就算刘岱不同意,看在他们都在袁氏子孙的份上,袁遗也能救他一把,顺便把刘备带出去。
十日后,袁叙收到了袁遗的回信,但不是什么好消息,而是一个噩耗。兖州刺史刘岱迎战黄巾失利,临阵战殁。黄巾已经深入济北,正向东郡、东平进发,随时可以进入山阳。他自顾不暇,没法救援袁叙,请他自己想办法脱围。
袁叙方寸大乱,不知道如何处理。他把消息转告刘备,刘备愣了一会儿,心中暗自狂喜。上苍垂怜,刘岱死了,我的机会来了。做不成豫州牧,还可以做兖州牧啊。打不过孙策,我可以打黄巾啊。刘岱战死,袁绍要对付公孙瓒,派不出人手接管兖州,我自告奋勇,他一定不会拒绝。
刘备请袁叙出面,给袁绍写信,请求袁绍让他移镇兖州。袁叙也觉得这是一个不错的办法,刘备虽然这一战打得窝囊,但他之前对付黄巾的战绩还是非常不错的,便答应了。刘备一边准备突围,一边派简雍出城,与孙策谈判,打算稳住孙策,争取撤退时间。
简雍再一次出现在孙策面前。
第370章 一无所有
得益于郭嘉组建的情报系统,孙策比刘备早几天知道兖州的战况。
青州黄巾去年入渤海郡,欲与黑山军会师,结果遭受公孙瓒迎头痛击,损失超过十万,余部在张饶、管亥的率领下退回青州,在北海郡休整。北海是黄巾的根据地之一,北海相孔融又是个书生,无力征讨,黄巾军很快又纠集了八十余万人,号称百万,由北海出发,一路西行,经泰山北麓的齐国、济南,一路杀入兖州。刘岱率济州军迎战,当场战死,济州军溃败,黄巾军涌入济北,四面开花。
葛生自高奋勇地去了北海,打算和青州黄巾结盟,结果一直没有消息来。孙策现在知道为什么了,管亥、张饶还是想西进,与黑山军会师,看不上他孙策,也不想南下。现在旗开得胜,估计更没兴趣理他了。黑山军的根据地在太行山,有险可守,山间盆地也足以让他们耕种,他们乐得自在,自然没兴趣寄人篱下。
孙策表示理解。人之常情啊,谁天生愿意听人的指使。历史上,青州黄巾就一直是秉承这个战略,只是先败于公孙瓒,再败于曹操,不得已才投降了曹操,成为青州兵。现在曹操不在兖州,说不定他们的计划还真有实现的可能。
简雍刚说了两句,孙策就明白了刘备的意思。刘岱死了,刘备想去做兖州刺史了。他想代替曹操的位置,可是他有这能力吗?
孙策和郭嘉商量。郭嘉改变了之前的态度,觉得还是放刘备走更合适。不管刘备能不能战胜黄巾,让他去兖州都有好处。首先,我们可以顺利收复萧县,避免攻城。萧县再小也是城,攻城就会有伤亡;其次,刘备这性格不可能久居人下,如果他真的战胜了黄巾,恢复了实力,迟早会和袁绍翻脸;最后,有刘备挡在中间,我们短期内不用与袁绍面对面,有更充裕的时间经营豫州,特别是击破陈登。
此外还有一个附带目的,刘备虽然笨,但是多少有些勇力,至少对付黄巾还行。让黄巾军吃点苦头,知道什么才是正确的选择,别太自以为事。不管是公孙瓒还是刘备,都不可能给他们提供更好的未来,只有我们可以。
孙策觉得有理,但他提出一个要求。
“刘备必须交出四千丹阳兵及其家属,否则免谈。”
简雍摇摇头。“丹阳兵是我家将军招募来的,岂能交给将军。如果将军坚持这个要求,我们别无选择,只有一战。四千丹阳兵再加五千济阴郡兵,拼死一战,这样的损失想必将军也承受不起吧。”
孙策忍不住放声大笑,扬长而去,将简雍晾在那儿。郭嘉也甩甩袖子走了。蒋干没走,一边笑一边摇头,眼神怜悯中带着三分讥讽。“简雍,你把我们当傻子吗?”
简雍强作镇定。“不敢。”
“你们想的不就是退回兖州吗?兖州刺史刘岱战死了,刘备想去抢兖州,对不对?你别急着否认,我跟你说实话,我们早就知道了。我们不仅知道刘岱死了,还知道是谁杀的他,黄巾大帅管亥,就是去年包围都昌的那位,对吧?去年你们去救孔融,打败过他。应该说,你们对黄巾军还是有些优势的。”
简雍脸上红一阵白一阵,不知道如何应付。他还真不知道杀刘岱的是谁,蒋干说是管亥,的确有这个可能。关键是蒋干一语道破他们的心思,这点让他很心虚,有种无所遁形的感觉。
“当初孙将军就提议刘备去兖州,他不听,非要和孙将军较量一番。结果如何?一千骑兵转眼就没了。现在想去兖州了?没有孙将军同意,你们能活着离开萧县吗?你别说话,等我说完。丹阳兵原本是陶使君招募来的,他们是怎么归刘备的,你们清楚,我们也清楚。陶应就在我们营里,要不要带来和你对质?”
接连被蒋干抢白,简雍面红耳赤。他为刘备出使多次,从来没有遇到过这么窘迫的情况,被驳得无地自容,连反击的机会都没有。
“丹阳兵是募来的兵,他们只认钱粮,不认人,连陶使君这个乡党都不在乎,他们能效忠刘备?你信不信,我们根本不用攻城,只要再围上一个月,没军饷的丹阳兵就会砍下刘备的首级来向投诚?你还不肯给,你以为孙将军是贪图这四千丹阳兵?错!他是为刘备减轻负担,让他轻装上阵,去夺兖州。”
简雍哭笑不得。被你夺了兵,难道还要感谢你不成?什么理都被你说了,我还说什么啊,认命吧。
收到孙策的回复,刘备沉默了很久。他的杂胡骑被孙策全歼,四千丹阳兵再被孙策割了肉,他现在只剩下不到千人的步卒,一夜回到解放前,还不如刚刚到青州时的实力。
“这样一来,我可就什么也没有了。”刘备握紧了拳头,哑声道。手臂上结实的肌肉条条鼓起,充满了愤怒,却无处发泄。
“将军,你可以有兖州。”简雍小心翼翼的劝道:“还可以收降黄巾。”
刘备抬起手,支住额头,不让简雍看到自己的泪水。他没有选择,只能接受孙策的条件。如果能安全的撤到兖州,有袁遗、袁叙的帮助,他还有机会击败黄巾,重新积蓄力量。如果不接受孙策的条件,他很可能会被困死在萧县。正如蒋干所说,他已经没钱发军饷了,四千丹阳兵随时可能哗变,说不定会砍了他的首级去投孙策。
没办法,招募来的兵就这德行。有钱,他们为你卖命。没钱,他们要你命。
“孙策太阴险,我们不能相信他。”刘备咬咬牙,承认现实,虽然现实很残酷。“请袁叙联系兖州,请他们派兵接应,我们做好突围的准备,随时准备起程。”
“那丹阳兵呢?”
“留下吧,让他们守城,迷惑孙策,掩护我们突围。”
简雍松了一口气。“喏。”
刘备将谈判的消息封锁得严严实实,又派袁叙紧急联系袁遗和鲍信,请他们派兵接应,以免孙策变卦,直接把他砍了。数日后,代理兖州刺史的济北相鲍信送来消息,他已经派州吏万潜率士卒万人,赶到兖州边境接应。请刘备和袁叙尽快撤离。黄巾攻得很紧,他们不能在这里耽搁太久。
当天夜里,刘备安排丹阳兵守城,佯言夜袭杼秋,与袁叙一起悄悄的撤出了萧县,一路狂奔。
第371章 无处话凄凉
刘备出城不久,孙策就收到了消息。他很是不解。刘备明明可以光明正大的走,为什么要夜里偷偷摸摸的跑,难道不知道夜间行军很危险吗?水还没退完,万一迷了路,掉进沼泽里,他可就死定了。
“以己度人,做贼心虚。”郭嘉下了个断语。
孙策觉得郭嘉这话说得有点狠,不过很有道理。人都是有偏见的,带有很强的主观意识,不可避免地会用自己的标准去看别人。刘备自己没什么底线,所以在他眼里,别人也不会有底线。他根本不知道,如果想要他的命,别说兖州派一万人来接应,就算再来一万也没用。
连黄巾军都打不过的郡兵,能有什么战斗力可言。也只有刘岱那样的名士才会信心膨胀,以为自己允文允武,谈笑间就能击败黄巾,立下大功。没想到黄巾军虽然是乌合之众,杀他却是轻而易举的事。大家都是业余的,那就看谁狠,看谁人多了。
要不然黄巾八州并起,最后怎么独独成就了皇甫嵩、朱儁的名声呢。
孙策不想追。一是没必要,他现在不想要刘备的命;二是夜间战斗的确太危险,这年代的士兵肉食少,大部分都有夜盲症,他的部下也不例外,更何况还是有沼泽地里。万一刘备逼急了,垂死反扑,咬他一口,阴沟里翻了船,那可就真成了笑话。
刘备不惜命,他还惜命呢。穷寇莫追,我这么大的身家,怎么能和刘备这一无所有的穷鬼一般见识。
“由他去吧。”孙策很同情刘备。刘跑跑啊,你慢些跑,万里长征才开始,你的路还长呢。“希望他不要走错了路,掉进沼泽里,要不然太没劲了。”
……
夜色深沉,星光黯淡,地面模糊一片,官道两道黑黢黢的树影像是持戟叉颈的巨人武士,居高临下的俯视众生,让人胆寒。急促的脚步声,粗重的呼吸声,兵器、甲叶相碰声,积水被搅乱的哗哗声,交混在一起,充满了慌乱,充满了惶恐,充满了不祥。
刘备不时的低声下令,催促着将士们急行。只有让自己忙碌起来,他才不会被恐惧压垮。
大雨过后已经一旬,地面的积水还没有完全排干,一些路段还淹没在水里,即使已经露出的地面也湿滑泥泞,白天走都要小心,夜间看不清楚,又怕孙策追来,所以连火把都不敢点,只能靠着道旁模糊的树影辨认方向,不少人摔了跤,还有人陷入沼泽,眼睁睁地沉了下去,送了性命,不时响起绝望的呼救声,隐隐约约,宛如鬼哭,煞是凄凉。
刘备听得寒毛直竖,偏偏又不敢捂上耳朵,还得把两只大耳朵竖得老高,倾听身后的一举一动,就怕孙策追击。丹阳兵已经留下了,除了近千战斗力尚可的旧部步卒,他身边只有袁叙率领的五千济阴郡兵。那些人装装样子还行,真要遇上孙策率领的精锐,和一群羊没什么区别。
袁叙就是这群乌合之众的典型。这时候了,他还不肯骑马,非要坐车。车轮陷入泥泞中几次,严重影响了行军速度。如果不是他姓袁,是袁绍的从弟,如果不是到兖州之后还要他支持,刘备恨不得一刀砍了他,直接扔路边的水塘里。
走了半夜,刘备一直不敢放松,直到过了杼秋也没有遇到一点阻击,他才勉强松了一口气。即使如此,他还是不敢大意,催着所有人继续前进。天色微亮,他们赶到榆亭,遇到来接应的兖州斥候,知道一万兖州军就在前面不远,这才停住前进。
一夜急行,济阴郡兵都累惨了,命令一下,很多人直接就坐在了水里。
刘备翻身下马,站在泥水中,看着身后稀稀拉拉,拖得很长很长的队伍,心情低落。
“整队,清点人数。”刘备哑声道。
简雍应了一声,转身去安排。他们人不多,清点起来很容易,粗粗一看,应该损失有限。毕竟是征战多年的老兵,比济阴郡兵要强多了。可是简雍回来的时候脸色却不太好。
“怎么了?”刘备心中隐隐不安。
简雍咽了口唾沫,艰难地说道:“损失有限,少了三十七人,可是……将军的妻儿都不见了。”
刘备愣住了,看着躺在车上的关张二人,心痛如绞,泪水夺眶而出,捶胸顿足地指天发誓。
“孙策小儿,欺我太甚。若上苍保佑我不死,将来必报此仇。”
……
孙策顺利接收萧县,还有四千丹阳兵。
得知就这么被刘备抛弃了,丹阳兵义愤填膺,破口大骂刘备的祖宗十八代。听陶应说了事情的经过,他们羞愧难当,发誓下次遇到刘备,一次要讨个说法。
陶应请示了陶谦,将这四千人转送孙策。孙策也没客气,收了下来,拨了两千人给朱治,让他继续镇守萧县,剩下的两千人编为一营,并从亲卫营中抽调数十名军侯、都尉一级的将领加强领导,因功升任都尉的徐琨也在其中。孙策对他期望甚高,希望将来能由他统领这支精锐。
数日后,陶谦率军退回徐州,留下一万人给陶应镇守彭城,自己回郯县去了。青州黄巾声势复炽,徐州黄巾也可能蠢蠢欲动,他必须赶回去主持大局。离开之前,他和陶应详谈了一回,得知孙策对陶应很关照,陶应的进步也非常明显,他很高兴,答应了孙策从徐州招募人士的请求。
很快,秦牧赶了回来,带着麋芳和三百骑士。麋家实力雄厚,这三百骑士都是精锐细选出来的,身体素质不比亲卫骑的骑士差,只是缺少系统化的训练,战斗力尚有不足。麋芳本人武艺不错,骑射娴熟,是从小就下了不少苦功的。孙策很高兴,让麋芳进亲卫营担任军司马,做秦牧的副手。
麋芳大喜过望,连连称谢,发誓要努力训练,早点跟上亲卫营的步伐,不给孙策丢脸。麋竺收到消息后也很高兴,和孙策合作的信心更足。他向陶谦提出运盐入豫州、荆州,和孙策做生意。
陶谦欣然同意。
顺利击退刘备,稳住北部防线,孙策回师南下,准备讨伐陈登。
四月初,孙策回到相县。蒋干带着张昭从彭城赶来。张昭拖家带口,连藏书都一卷不落,全部带了过来。与他同行的除了儿子张承,还有侄子张奋,都是十四五岁的少年。
孙策很高兴,与张昭深谈了一回,当即决定聘请张昭任汝南郡学祭酒,待遇比照蔡琰。张昭不知道蔡琰是谁,听完孙策的解释,得知是蔡邕之女,脸色稍缓,却还是不以为然。
“区区女子,就算有些才学,岂能为师,这不是误人子弟吗?”
孙策笑笑。“要不这样,张公去宛城一趟,见见蔡琰,考考她的学问。如果她真的不合格,我就将她免了,由张公接任,以免耽误了那些孩子。如何?”
张昭慨然应诺。
第372章 形势恶化
张昭是吴国重臣,有内事不决问张昭之称。但孙策很清楚,张昭最大的优势是德行,而不是能力。他学问好,名气大,能够起到稳定人心的作用,特别是孙策与江东世家冲突激烈的情况下,有他这样一个名士坐镇,意义非同凡响。他处理政务的能力并不突出,缺少手腕和耐心,脾气也太硬,孙权不让他为相就有这方面的考虑。
遍查典籍,张昭与吴国文武不和的事屡见不鲜,文臣如虞翻、严畯,武将如鲁肃,都和张昭有矛盾,而且大多是张昭本人引起的。
对付世家,孙策自有手段,不需要张昭坐镇,拿他当面旗帜就行。留在身边,他和郭嘉肯定尿不到一个壶里去,不如让他去教书,发挥所长。说到底,他就是一个书生,而且学问还不错。
要说姓张的,孙策更看好另一个:张纮。他是如此在意,以至于他都不愿意和陶谦提及,生怕陶谦突然机灵起来,半路截胡。请张昭只是他试探陶谦的一个借口罢。陶谦如果不同意,他也没什么损失。现在张昭连家都搬来了,倒让他很意外,希望不要引起陶谦不快。
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张昭举家离开徐州,说明很多人都看到了危机。刘备南下只是一个征兆,彭城是兵家必争之地,大战迟早还会再次降临。而张昭选择孙策,应该还是看中了孙策的强悍武力,相信他有能力保一方平安。这也算是孙策击败刘备的一点附带收获,不管孙策出身如何,能保护他们总是好的。
张昭西行,蒋干则马不停蹄地踏上了征程,带着孙策的亲笔信去广陵请张纮。为了表示尊重,孙策为蒋干配备了一辆新式的四轮马车,又写了一封亲笔信,表示自己对张纮的景仰,希望得到他的帮助,本来应该亲自登门拜访,只是职责在身,不宜越境,这才请蒋干代劳云云。
即使如此,孙策还是为刘五感到可惜。这个年轻的屯长是讲武堂的优秀毕业生,与他同期的田弘成已经升任都尉,眼下正驻守析县。刘五运气太差,遇到了关羽、张飞,当场战殁,要不然此战过后升任军侯是顺理成章的事,将来的成就不会比田弘成差。
这就是运气,谁也没办法。
将领们学习指挥,普通战士学习战斗,亲卫营立功的士卒被分配到各营巡回演讲,与普通士卒聊天,传授战斗经验,还教那些文盲士卒写自己的名字,认识简单的数字。亲卫营的将士识字率较高,这都是平时训练的成果。虽然在大儒们看来,他们还是文盲,可是对那些连自己名字都不认识的士卒来说,他们已经可以算是文化人了。
孙策对陶应说,雨停之后,等地面积水排空还有几天时间。我身后是一片沼泽,运输不便,你能不能从徐州运些粮来。水位上涨,如果用船运的话应该很方便。这些算我买的,我用战利品偿还。
陶应二话没说,拍着胸脯答应了。这件事都不用请示家父,我做主了,保证不会断你的粮。他随即行文彭城相汲廉,让他安排民夫转运粮草。刘备南下,彭城是徐州门户,陶谦在这里囤结了大量的钱粮。之前送给孙策的二十万石粮也是从彭城运来的。
数日后,汲廉送来消息,正在紧急征集民船,十天之内,将有五万石粮草送到萧县。
孙策大喜,仓中有粮心不慌。两万大军每个月仅粮食就需要近四万石,再加上战马和运输用的牲畜用的刍草,这是一个很惊人的数字。如果没有充足的后勤供应,战争根本没办法持续。有了徐州的粮草支援,孙策就可以安心的围城。
……
突降大雨,给了刘备一个喘息的机会,但只能救急,不能救命,刘备并没有因此轻松多少。
萧县只是一个县,自身的存粮有限,朱治以萧县为驻地时,虽然只有三四千人,还需要定期从周边各县调集补充,他走的时候萧县已经没多少存粮了。现在刘备有近万人,消耗量猛增,而周边诸县又被孙策收复,没有补给来源,兖州的粮草又运不过来,仓里的粮食最多还剩一个月。
一个月后,刘备就会面临断粮的危机。如果要留出撤退的时间,他只剩下半个月时间。
刘备与袁叙商议,请袁叙给刘岱写信,请他无论如何派人接应一下,就算不能打败孙策,也要接应他们撤出豫州。萧县是豫州地界,又是战略要地,孙策不夺回萧县绝不会罢手。
袁叙答应了。他给袁遗写信,请袁遗出面向刘岱进言。袁遗是山阳太守,就算刘岱不同意,看在他们都在袁氏子孙的份上,袁遗也能救他一把,顺便把刘备带出去。
十日后,袁叙收到了袁遗的回信,但不是什么好消息,而是一个噩耗。兖州刺史刘岱迎战黄巾失利,临阵战殁。黄巾已经深入济北,正向东郡、东平进发,随时可以进入山阳。他自顾不暇,没法救援袁叙,请他自己想办法脱围。
袁叙方寸大乱,不知道如何处理。他把消息转告刘备,刘备愣了一会儿,心中暗自狂喜。上苍垂怜,刘岱死了,我的机会来了。做不成豫州牧,还可以做兖州牧啊。打不过孙策,我可以打黄巾啊。刘岱战死,袁绍要对付公孙瓒,派不出人手接管兖州,我自告奋勇,他一定不会拒绝。
刘备请袁叙出面,给袁绍写信,请求袁绍让他移镇兖州。袁叙也觉得这是一个不错的办法,刘备虽然这一战打得窝囊,但他之前对付黄巾的战绩还是非常不错的,便答应了。刘备一边准备突围,一边派简雍出城,与孙策谈判,打算稳住孙策,争取撤退时间。
简雍再一次出现在孙策面前。
第370章 一无所有
得益于郭嘉组建的情报系统,孙策比刘备早几天知道兖州的战况。
青州黄巾去年入渤海郡,欲与黑山军会师,结果遭受公孙瓒迎头痛击,损失超过十万,余部在张饶、管亥的率领下退回青州,在北海郡休整。北海是黄巾的根据地之一,北海相孔融又是个书生,无力征讨,黄巾军很快又纠集了八十余万人,号称百万,由北海出发,一路西行,经泰山北麓的齐国、济南,一路杀入兖州。刘岱率济州军迎战,当场战死,济州军溃败,黄巾军涌入济北,四面开花。
葛生自高奋勇地去了北海,打算和青州黄巾结盟,结果一直没有消息来。孙策现在知道为什么了,管亥、张饶还是想西进,与黑山军会师,看不上他孙策,也不想南下。现在旗开得胜,估计更没兴趣理他了。黑山军的根据地在太行山,有险可守,山间盆地也足以让他们耕种,他们乐得自在,自然没兴趣寄人篱下。
孙策表示理解。人之常情啊,谁天生愿意听人的指使。历史上,青州黄巾就一直是秉承这个战略,只是先败于公孙瓒,再败于曹操,不得已才投降了曹操,成为青州兵。现在曹操不在兖州,说不定他们的计划还真有实现的可能。
简雍刚说了两句,孙策就明白了刘备的意思。刘岱死了,刘备想去做兖州刺史了。他想代替曹操的位置,可是他有这能力吗?
孙策和郭嘉商量。郭嘉改变了之前的态度,觉得还是放刘备走更合适。不管刘备能不能战胜黄巾,让他去兖州都有好处。首先,我们可以顺利收复萧县,避免攻城。萧县再小也是城,攻城就会有伤亡;其次,刘备这性格不可能久居人下,如果他真的战胜了黄巾,恢复了实力,迟早会和袁绍翻脸;最后,有刘备挡在中间,我们短期内不用与袁绍面对面,有更充裕的时间经营豫州,特别是击破陈登。
此外还有一个附带目的,刘备虽然笨,但是多少有些勇力,至少对付黄巾还行。让黄巾军吃点苦头,知道什么才是正确的选择,别太自以为事。不管是公孙瓒还是刘备,都不可能给他们提供更好的未来,只有我们可以。
孙策觉得有理,但他提出一个要求。
“刘备必须交出四千丹阳兵及其家属,否则免谈。”
简雍摇摇头。“丹阳兵是我家将军招募来的,岂能交给将军。如果将军坚持这个要求,我们别无选择,只有一战。四千丹阳兵再加五千济阴郡兵,拼死一战,这样的损失想必将军也承受不起吧。”
孙策忍不住放声大笑,扬长而去,将简雍晾在那儿。郭嘉也甩甩袖子走了。蒋干没走,一边笑一边摇头,眼神怜悯中带着三分讥讽。“简雍,你把我们当傻子吗?”
简雍强作镇定。“不敢。”
“你们想的不就是退回兖州吗?兖州刺史刘岱战死了,刘备想去抢兖州,对不对?你别急着否认,我跟你说实话,我们早就知道了。我们不仅知道刘岱死了,还知道是谁杀的他,黄巾大帅管亥,就是去年包围都昌的那位,对吧?去年你们去救孔融,打败过他。应该说,你们对黄巾军还是有些优势的。”
简雍脸上红一阵白一阵,不知道如何应付。他还真不知道杀刘岱的是谁,蒋干说是管亥,的确有这个可能。关键是蒋干一语道破他们的心思,这点让他很心虚,有种无所遁形的感觉。
“当初孙将军就提议刘备去兖州,他不听,非要和孙将军较量一番。结果如何?一千骑兵转眼就没了。现在想去兖州了?没有孙将军同意,你们能活着离开萧县吗?你别说话,等我说完。丹阳兵原本是陶使君招募来的,他们是怎么归刘备的,你们清楚,我们也清楚。陶应就在我们营里,要不要带来和你对质?”
接连被蒋干抢白,简雍面红耳赤。他为刘备出使多次,从来没有遇到过这么窘迫的情况,被驳得无地自容,连反击的机会都没有。
“丹阳兵是募来的兵,他们只认钱粮,不认人,连陶使君这个乡党都不在乎,他们能效忠刘备?你信不信,我们根本不用攻城,只要再围上一个月,没军饷的丹阳兵就会砍下刘备的首级来向投诚?你还不肯给,你以为孙将军是贪图这四千丹阳兵?错!他是为刘备减轻负担,让他轻装上阵,去夺兖州。”
简雍哭笑不得。被你夺了兵,难道还要感谢你不成?什么理都被你说了,我还说什么啊,认命吧。
收到孙策的回复,刘备沉默了很久。他的杂胡骑被孙策全歼,四千丹阳兵再被孙策割了肉,他现在只剩下不到千人的步卒,一夜回到解放前,还不如刚刚到青州时的实力。
“这样一来,我可就什么也没有了。”刘备握紧了拳头,哑声道。手臂上结实的肌肉条条鼓起,充满了愤怒,却无处发泄。
“将军,你可以有兖州。”简雍小心翼翼的劝道:“还可以收降黄巾。”
刘备抬起手,支住额头,不让简雍看到自己的泪水。他没有选择,只能接受孙策的条件。如果能安全的撤到兖州,有袁遗、袁叙的帮助,他还有机会击败黄巾,重新积蓄力量。如果不接受孙策的条件,他很可能会被困死在萧县。正如蒋干所说,他已经没钱发军饷了,四千丹阳兵随时可能哗变,说不定会砍了他的首级去投孙策。
没办法,招募来的兵就这德行。有钱,他们为你卖命。没钱,他们要你命。
“孙策太阴险,我们不能相信他。”刘备咬咬牙,承认现实,虽然现实很残酷。“请袁叙联系兖州,请他们派兵接应,我们做好突围的准备,随时准备起程。”
“那丹阳兵呢?”
“留下吧,让他们守城,迷惑孙策,掩护我们突围。”
简雍松了一口气。“喏。”
刘备将谈判的消息封锁得严严实实,又派袁叙紧急联系袁遗和鲍信,请他们派兵接应,以免孙策变卦,直接把他砍了。数日后,代理兖州刺史的济北相鲍信送来消息,他已经派州吏万潜率士卒万人,赶到兖州边境接应。请刘备和袁叙尽快撤离。黄巾攻得很紧,他们不能在这里耽搁太久。
当天夜里,刘备安排丹阳兵守城,佯言夜袭杼秋,与袁叙一起悄悄的撤出了萧县,一路狂奔。
第371章 无处话凄凉
刘备出城不久,孙策就收到了消息。他很是不解。刘备明明可以光明正大的走,为什么要夜里偷偷摸摸的跑,难道不知道夜间行军很危险吗?水还没退完,万一迷了路,掉进沼泽里,他可就死定了。
“以己度人,做贼心虚。”郭嘉下了个断语。
孙策觉得郭嘉这话说得有点狠,不过很有道理。人都是有偏见的,带有很强的主观意识,不可避免地会用自己的标准去看别人。刘备自己没什么底线,所以在他眼里,别人也不会有底线。他根本不知道,如果想要他的命,别说兖州派一万人来接应,就算再来一万也没用。
连黄巾军都打不过的郡兵,能有什么战斗力可言。也只有刘岱那样的名士才会信心膨胀,以为自己允文允武,谈笑间就能击败黄巾,立下大功。没想到黄巾军虽然是乌合之众,杀他却是轻而易举的事。大家都是业余的,那就看谁狠,看谁人多了。
要不然黄巾八州并起,最后怎么独独成就了皇甫嵩、朱儁的名声呢。
孙策不想追。一是没必要,他现在不想要刘备的命;二是夜间战斗的确太危险,这年代的士兵肉食少,大部分都有夜盲症,他的部下也不例外,更何况还是有沼泽地里。万一刘备逼急了,垂死反扑,咬他一口,阴沟里翻了船,那可就真成了笑话。
刘备不惜命,他还惜命呢。穷寇莫追,我这么大的身家,怎么能和刘备这一无所有的穷鬼一般见识。
“由他去吧。”孙策很同情刘备。刘跑跑啊,你慢些跑,万里长征才开始,你的路还长呢。“希望他不要走错了路,掉进沼泽里,要不然太没劲了。”
……
夜色深沉,星光黯淡,地面模糊一片,官道两道黑黢黢的树影像是持戟叉颈的巨人武士,居高临下的俯视众生,让人胆寒。急促的脚步声,粗重的呼吸声,兵器、甲叶相碰声,积水被搅乱的哗哗声,交混在一起,充满了慌乱,充满了惶恐,充满了不祥。
刘备不时的低声下令,催促着将士们急行。只有让自己忙碌起来,他才不会被恐惧压垮。
大雨过后已经一旬,地面的积水还没有完全排干,一些路段还淹没在水里,即使已经露出的地面也湿滑泥泞,白天走都要小心,夜间看不清楚,又怕孙策追来,所以连火把都不敢点,只能靠着道旁模糊的树影辨认方向,不少人摔了跤,还有人陷入沼泽,眼睁睁地沉了下去,送了性命,不时响起绝望的呼救声,隐隐约约,宛如鬼哭,煞是凄凉。
刘备听得寒毛直竖,偏偏又不敢捂上耳朵,还得把两只大耳朵竖得老高,倾听身后的一举一动,就怕孙策追击。丹阳兵已经留下了,除了近千战斗力尚可的旧部步卒,他身边只有袁叙率领的五千济阴郡兵。那些人装装样子还行,真要遇上孙策率领的精锐,和一群羊没什么区别。
袁叙就是这群乌合之众的典型。这时候了,他还不肯骑马,非要坐车。车轮陷入泥泞中几次,严重影响了行军速度。如果不是他姓袁,是袁绍的从弟,如果不是到兖州之后还要他支持,刘备恨不得一刀砍了他,直接扔路边的水塘里。
走了半夜,刘备一直不敢放松,直到过了杼秋也没有遇到一点阻击,他才勉强松了一口气。即使如此,他还是不敢大意,催着所有人继续前进。天色微亮,他们赶到榆亭,遇到来接应的兖州斥候,知道一万兖州军就在前面不远,这才停住前进。
一夜急行,济阴郡兵都累惨了,命令一下,很多人直接就坐在了水里。
刘备翻身下马,站在泥水中,看着身后稀稀拉拉,拖得很长很长的队伍,心情低落。
“整队,清点人数。”刘备哑声道。
简雍应了一声,转身去安排。他们人不多,清点起来很容易,粗粗一看,应该损失有限。毕竟是征战多年的老兵,比济阴郡兵要强多了。可是简雍回来的时候脸色却不太好。
“怎么了?”刘备心中隐隐不安。
简雍咽了口唾沫,艰难地说道:“损失有限,少了三十七人,可是……将军的妻儿都不见了。”
刘备愣住了,看着躺在车上的关张二人,心痛如绞,泪水夺眶而出,捶胸顿足地指天发誓。
“孙策小儿,欺我太甚。若上苍保佑我不死,将来必报此仇。”
……
孙策顺利接收萧县,还有四千丹阳兵。
得知就这么被刘备抛弃了,丹阳兵义愤填膺,破口大骂刘备的祖宗十八代。听陶应说了事情的经过,他们羞愧难当,发誓下次遇到刘备,一次要讨个说法。
陶应请示了陶谦,将这四千人转送孙策。孙策也没客气,收了下来,拨了两千人给朱治,让他继续镇守萧县,剩下的两千人编为一营,并从亲卫营中抽调数十名军侯、都尉一级的将领加强领导,因功升任都尉的徐琨也在其中。孙策对他期望甚高,希望将来能由他统领这支精锐。
数日后,陶谦率军退回徐州,留下一万人给陶应镇守彭城,自己回郯县去了。青州黄巾声势复炽,徐州黄巾也可能蠢蠢欲动,他必须赶回去主持大局。离开之前,他和陶应详谈了一回,得知孙策对陶应很关照,陶应的进步也非常明显,他很高兴,答应了孙策从徐州招募人士的请求。
很快,秦牧赶了回来,带着麋芳和三百骑士。麋家实力雄厚,这三百骑士都是精锐细选出来的,身体素质不比亲卫骑的骑士差,只是缺少系统化的训练,战斗力尚有不足。麋芳本人武艺不错,骑射娴熟,是从小就下了不少苦功的。孙策很高兴,让麋芳进亲卫营担任军司马,做秦牧的副手。
麋芳大喜过望,连连称谢,发誓要努力训练,早点跟上亲卫营的步伐,不给孙策丢脸。麋竺收到消息后也很高兴,和孙策合作的信心更足。他向陶谦提出运盐入豫州、荆州,和孙策做生意。
陶谦欣然同意。
顺利击退刘备,稳住北部防线,孙策回师南下,准备讨伐陈登。
四月初,孙策回到相县。蒋干带着张昭从彭城赶来。张昭拖家带口,连藏书都一卷不落,全部带了过来。与他同行的除了儿子张承,还有侄子张奋,都是十四五岁的少年。
孙策很高兴,与张昭深谈了一回,当即决定聘请张昭任汝南郡学祭酒,待遇比照蔡琰。张昭不知道蔡琰是谁,听完孙策的解释,得知是蔡邕之女,脸色稍缓,却还是不以为然。
“区区女子,就算有些才学,岂能为师,这不是误人子弟吗?”
孙策笑笑。“要不这样,张公去宛城一趟,见见蔡琰,考考她的学问。如果她真的不合格,我就将她免了,由张公接任,以免耽误了那些孩子。如何?”
张昭慨然应诺。
第372章 形势恶化
张昭是吴国重臣,有内事不决问张昭之称。但孙策很清楚,张昭最大的优势是德行,而不是能力。他学问好,名气大,能够起到稳定人心的作用,特别是孙策与江东世家冲突激烈的情况下,有他这样一个名士坐镇,意义非同凡响。他处理政务的能力并不突出,缺少手腕和耐心,脾气也太硬,孙权不让他为相就有这方面的考虑。
遍查典籍,张昭与吴国文武不和的事屡见不鲜,文臣如虞翻、严畯,武将如鲁肃,都和张昭有矛盾,而且大多是张昭本人引起的。
对付世家,孙策自有手段,不需要张昭坐镇,拿他当面旗帜就行。留在身边,他和郭嘉肯定尿不到一个壶里去,不如让他去教书,发挥所长。说到底,他就是一个书生,而且学问还不错。
要说姓张的,孙策更看好另一个:张纮。他是如此在意,以至于他都不愿意和陶谦提及,生怕陶谦突然机灵起来,半路截胡。请张昭只是他试探陶谦的一个借口罢。陶谦如果不同意,他也没什么损失。现在张昭连家都搬来了,倒让他很意外,希望不要引起陶谦不快。
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张昭举家离开徐州,说明很多人都看到了危机。刘备南下只是一个征兆,彭城是兵家必争之地,大战迟早还会再次降临。而张昭选择孙策,应该还是看中了孙策的强悍武力,相信他有能力保一方平安。这也算是孙策击败刘备的一点附带收获,不管孙策出身如何,能保护他们总是好的。
张昭西行,蒋干则马不停蹄地踏上了征程,带着孙策的亲笔信去广陵请张纮。为了表示尊重,孙策为蒋干配备了一辆新式的四轮马车,又写了一封亲笔信,表示自己对张纮的景仰,希望得到他的帮助,本来应该亲自登门拜访,只是职责在身,不宜越境,这才请蒋干代劳云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