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行三国_分卷阅读_162
  “那我们都别去。”
  “那也不行。”孙坚喃喃说道。他抬起手,拍打着额头,进退两难。这是一个两难困境,不管去不去,不管是谁去,孙家都会输得一无所有。
  孙策也不说话。他知道很难说服孙坚,但他必须说服孙坚。要想说服他,先要断了他的想法,让他无路可走,然后再给他一个希望,他才会听从。如果一开始就给出解决方案,他是不会答应的。
  “伯符,你说,我们该怎么办?”
  “阿翁,你先回豫州,我留在洛阳,想办法劝说朱太尉。如果能劝住他,那当然万事大吉。如果劝不住,还是由我去勤王吧。你去了,凶多吉少。我去了,也许会死人,但谁会死,还真说不定。徐荣都被我整死了,王允那个书生又算得了什么。”孙策慢悠悠地说道:“阿翁,论作战,你是我的引路人。论坑人,我自学成才,而且出类拔萃。”
  孙坚还在犹豫,孙策又用岩央求的语气说道:“阿翁,郭奉孝为什么赶去颍川,一定要我来?就是因为他们觉得我能说服你。如果我做不到,他们会认为我能力有限,以后谁还肯跟着我?帮帮忙,行不行?”
  孙坚盯着孙策看了半晌,噗哧一声笑了,抬手拍了孙策一下。“竖子,你这是跟谁学的,滑嘴滑舌,没个正经。”笑容一展即收,他又惭愧地叹了一口气。“伯符,我这个父亲做得不称职啊。不能为你遮风挡雨也就罢了,还要你来为我排忧解难。”
  第433章 交接
  张纮上了马车,坐在郭嘉对面。郤俭见状,识相的告退,还顺手带上了车门。
  “这人是谁?”
  “颍川阳城郤俭,一个修道之人,也不知怎么的就跟了将军。他手里有个药方,对外伤效果不错。”
  张纮嘴角露出一丝浅笑。“将军能包容并蓄,唯才是用,将来一定能成大事。”
  郭嘉转过头,目光透过车窗,看向远处并肩而立的孙家父子。“将军的胸襟不仅在于能用人,更在于能爱人。他虽然读书少,却心有大仁。由此可见,胸中是否有仁义与读书没什么关系,这是与天俱来的。”
  “奉孝,过犹不及。唯上智与下愚不移,绝大多数人还是普通人,教化还是需要的。”
  郭嘉含糊地应了一声,没有再说什么。张纮也没有再说什么,也将目光投向远处。孙家父子说了几句,便并肩走下土坡。张纮有些意外。他看看郭嘉,眼神中带着欣赏和询问。
  郭嘉笑道:“先生,你不要看我,这和我没什么关系。我现在和你一样疑惑。”他顿了顿,又说道:“不过,这应该也在先生的意料之中吧?”
  张纮笑着摇摇头,转身下车。他站在车门口,张开双臂,活动了两下,又轻轻地吁了一口气,挺直了腰杆,虽然什么也没说,但郭嘉却能感觉到他这几天过得很紧张,直到此刻才真正放松下来。他自己何尝不是如此。这件事如果处理不好,孙家很可能遭受重创,他们的心血也将付之东流。
  孙坚、孙策上了马,向大营走去。庞统跟在一侧,孙策对他交待了几句,庞统连连点头,来到车前,笑嘻嘻地说道:“二位先生,将军说了,事情已经基本解决,初步决定由征东将军回豫州,将军暂时留在洛阳。待会儿安顿好了,再与二位先生商量。”
  张纮和郭嘉不约而同的点点头。“甚好。”将孙坚劝离洛阳,这已经成功了一大半。孙策暂时留在洛阳,关键在于“暂时”二字,一有机会,他也会脱身而去。万一走不掉,以孙策的机敏,他也会尽可能的远离危险,比孙坚留在洛阳稳妥多了。
  三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会心而笑。他们都劝过孙坚,但谁也没能劝服。不是他们口才不如孙策,或者见识不如孙策,而是有些话,他们不方便说,只有孙策自己能说。如今麻烦已解,孙策不仅没有让他们失望,而且比他们预期的还要顺利,他们自然高兴。
  孙策随孙坚进了大营,吴景、程普等将领已经在等着,见孙坚回来,纷纷上前拜见,然后又拜见孙策。孙策不敢托大,这些人是孙坚的旧部,不是他的旧部,和他不存在君臣之义,像吴景还是他的舅舅。他以子弟礼相见,一一问候。程普等人非常满意,赞不绝口,气氛融洽。
  趁着这个机会,孙坚宣布了他和孙策商量的决定。他将返回豫州,由孙策代替他随朱儁勤王。考虑到豫州的北部防线已经建成,平舆还有黄忠的四千人马,他决定将大部分人马都留给孙策指挥,自己只带亲卫营回豫州。
  孙坚向程普等人一一致意,又令孙策向他们行礼。“诸君,我就将犬子托付给诸位了。犬子年少,诸事有不妥当处,还请诸君多多照拂。”
  程普等人虽然有些意外,却还是爽快地表示支持。孙策是嫡长子,是孙坚当仁不让的继承人,他们迟早会成为孙策的部下,只是这一天来得太早了些而已。他们也清楚,论行军作战,孙策不弱于孙坚,论政治权谋,他更比孙坚强得多。跟着他,立功的机会更多。
  孙坚设宴,为孙策接风,席间命孙策向诸将一一敬酒,正式完成交接。
  宾主尽欢,畅所欲言,很自然地就说到了勤王的事。在座的人都清楚勤王这件事不太靠谱,但真正意识到其中凶险的人却不多。孙策便请张纮为众将解说。
  张纮在洛阳时间不久,但他是孙策的长史,正常接触的人就是孙坚、庞统,与其他人接触的机会并不多。现在情况不同了,程普等人都将成为孙策的部下,以后会朝夕相处,一起共事,展示一下才华,让诸位见识一下他的能力非常有必要。
  张纮谦虚了几句,便将这件事的利弊详细解说了一番。首先,勤王根本没必要;其次,勤王的难度极高;最后一点,也是最重要的一点,这件事对孙家非常不利,有陷孙坚于死地,陷孙策于不孝的险恶用心。
  程普等人知道勤王不容易,但他们更多的是从兵力、粮草的角度去考虑,听完张纮的分析,这才知道这里面还有这些阴险的考量,如果孙坚真去勤王,绝不是难以成功这么简单,而是必死无疑,险些气炸了肺。孙坚出自行伍,与士人的关系一直不好,当初讨董的时候就遭到袁绍的偷袭。程普等人出身也不好,不受士林待见,此刻见以王允为首的朝廷大臣用如此阴险的计策陷害孙家父子,岂能不怒。
  程普起身离席,向张纮施礼。“多谢先生。若非先生指点,我们还蒙在鼓里。”
  “正是,这些人书都读到狗肚子里去了,满口的仁义道德,做的事却猪狗不如。”韩当跳了起来,破口大骂,随即又意识到张纮也是读书人,连忙说道:“先生,我说的可不是你,你是君子儒,那些人是小人儒,绝不是一回事。”
  众人忍俊不禁,放声大笑。孙贲笑骂道:“韩义公,你学问不错啊,居然还知道君子儒、小人儒。来,再吹几句听听。我们不懂,张先生、郭先生懂啊。”
  “别别别。”韩当连连推辞。“孙伯阳,你这不是害我吗,别说这二位先生,就是小士元面前,我也不敢放肆啊。我肚子里那点墨水也就认识自己名字,哪敢在他们面前放肆。”他又转向孙策。“将军,以后这算计人的事交给这几位先生,冲锋陷阵的事交给我们这些武夫。谁敢坑我们,先问问老子的刀答不答应。嘿嘿,我说,我们什么时候能用上南阳的新刀啊?”
  孙贲一拍案几,一跃而起。“看,我就知道韩义公没安好心,这是无利不起早啊。说了那么多,都是为了能早日用上南阳的新刀。”
  众人再次大笑。韩当也不介意,反唇相讽。“孙伯阳,你敢说你不想?”又对着程普、黄盖等人说道:“你们谁不想,站出来让我看看?”
  众人互相看看,发出心领神会的微笑。
  孙策闻弦音而知雅意,知道自己疏忽了,这些孙坚旧部有意见,借着这个机会说出来。他连忙起身。“敢教诸君得知,这件事早有安排,很快就会有新刀送到。”
  第434章 党人之过
  饮宴之后,诸将各回大营,张纮来到孙策的大帐。
  “将军,太仆赵岐来了洛阳,正在与朱太尉磋商,之后便要赶往邺城,调解袁绍与公孙瓒的纠纷。依目前的形势分析,袁绍、公孙瓒很可能会接受他的调解。北线暂时稳定后,袁绍就可以南进。你西进勤王,洛阳可就空虚了。”
  孙策示意张纮不要着急。“先生坐,不要急,我不会轻易答应勤王的。能不去,自然是不去的好。万一不得已,我也要拖一拖,看看形势再说。别的不说,粮草总要准备好的吧。”
  张纮在孙策对面入座。“袁谭入主兖州,将军应该收到消息了吧。”
  “收到了,我还和袁谭做了笔生意。先生,奉孝将你的意见跟我说了一下,我大致知道你的意思,但是我还想听先生亲口说一遍。过了这几日,也许先生又有了新的见解也说不定。”
  张纮笑着点点头。他来找孙策,自然是想进言。他和郭嘉的建议并不完全一致,不管最后孙策做什么决定,他总要将自己的意见表达清楚。孙策决定暂留洛阳,除了要和朱儁纠缠一段时间之外,未必没有想将洛阳控制在手中的意思。
  “将军,我正有此意。我听奉孝说,将军怀疑袁绍想废长立幼,这个分析有依据吗?”
  “没有,只是依情理而论。不过张邈与袁绍不和是事实,张邈为此还花高价买了一千口刀。”
  孙策把事情的经过原原本本地和张纮说了,包括使者往来和他自己的分析。对袁绍是不是想废长立幼,他也有疑惑,觉得郭嘉这个分析过于大胆。但袁绍喜欢幼子袁尚,有意废长立幼,这也是后来历史走向,现在提前一点也不是不可能。
  张纮听完,拍了拍腿。“将军,这个猜想虽然很大胆,却也不是一点不可能。界桥之战,袁绍以不利形势重创公孙瓒,威镇河北,一时得意也是人之常情。如果袁绍真能在数年内平定天下,创立新朝,袁谭做为继承人,年龄的确偏大了些。”
  孙策心头一动。“先生,你在京师游学多年,对党人是什么看法?王允这么做,会不会是和袁绍呼应?”
  张纮叹息不已。太学就在一旁,他多次旧地重游,但每一次回来,他的心情都很沉重。他思索片刻,抬起头。“将军对党人如何看?”
  “一群眼高手低,自以为是的书生。”
  “我与将军的看法略有不同。”
  孙策有些意外。他打量着张纮,见张纮神情凝重,眼神平静中带着一丝说不出的伤感,知道自己刚才嘴太快了。张纮年轻时游学京师,正是党锢事件爆发之时,那时候的党人还是以李膺、杜密为代表,李膺可是真正的文武全才,张纮说不定还将李膺作为偶像,他将党人一概视为眼高手低的书生并不妥当。
  “一时失言,还请先生海函。”
  张纮笑着摆摆手。“将军言重了,你其实说得也没错,党人大多眼高手低,还有些自以为是,但这并不是党人的致命伤。因为这两个缺点并非党人专有,甚至也不是读书人专有,那些读了几本兵书就以名将自居,自以为天下无敌的蠢人也不少见。而文武兼备的党人也不在少数,袁绍能以弱胜强,击败驰名北疆的公孙瓒,足以证明他不是空谈之人。”
  孙策哈哈一笑。“那在先生看来,党人的致命伤在哪儿?”
  “行事偏激,过犹不及。为了立名不惜危言耸听,哗众取宠。将军,太学有三万学生,每年考试,高第者为郎者不过四十人,再加上太子舍人、文学掌故也不过百人,率三百人取一人,杯水车薪,如果不特立独行,哪有机会出头?久而久之,习气积染,做事往往出格,不计后果,党锢之祸便由此而起,李膺杀张朔于前,张俭杀侯览家人于后。李膺只杀张朔一人,张俭却杀了侯家近百口,简直是滥杀无辜。至于袁家兄弟火烧皇宫,杀宦者至二千余人,就更不足道了。夫子言中庸,他们哪里还懂得中庸的道理。”
  孙策沉吟道:“先生的意思,我可不可以理解成王允的确有可能这么做?”
  “的确有这个可能,所以我才反对将军父子退出洛阳。原本还只是猜测,现在赵岐奉诏调解袁绍和公孙瓒的矛盾,我几乎有七成把握。原本袁绍是不承认天子的,所以才有拥立刘虞之举。现在刘虞不肯,他又不能立刻称帝,最好的办法就是将天子纳入他的控制之中,或者……直接死去。”
  孙策恍然大悟。看来以后交流还是要直接些,由人转告难免会有讹误。郭嘉倒未必有意掩饰,但他们意见不同,张纮有些话不太好跟他说也是完全有可能的。
  袁绍要挟天子以令诸侯?或者说,王允希望他挟天子以令诸侯?又或者,希望天子直接死掉。刘辩已经死了,刘协如果也死了,灵帝一脉也就断了。到时候要么另选一个幼子为帝,或是自已称帝,天下很可能一下子冒出几个皇帝来,这时候就看谁拳头大了。
  至于孙家父子,只不过是顺手除去罢了,如果能将天子之死栽赃到他们身上就更完美了。王允设计的时候可能根本没把孙家父子放在眼里,至少主要目的不是他们。
  这一箭双雕的妙计究竟是谁想出来的?
  “那依先生之见,我们能守住洛阳吗?”
  “事在人为,不管最后能不能成,总要试一试。”张纮抱着腿,轻轻晃着身体。“袁绍一直不承认天子,王允等人是否真把他当天子看,谁也不知道。如果将军能够迎天子回洛阳,天子是信任袁绍,还是信任将军?野战之功又如何能比得上救驾。”
  孙策的眉毛渐渐扬了起来。他瞅着张纮,越想越开心。怪不得他要和荀彧以天下为战场,他们太相似了,这是真正的战略大师啊。相比之下,郭嘉更擅长细微之处见精神,大局上略逊一筹。
  孙策转过身体,向张纮靠了靠。“先生,若是欲试,更待如何?”
  张纮笑笑。“将军,西行勤王,最大的危险是什么?”
  孙策想了想。“河东的西凉兵,冀州的袁绍。”
  “将军何不试试与牛辅联络。西凉人既不相信王允,也不相信袁绍,这时候肯定希望有一个盟友。”
  第435章 手谈
  孙策茅塞顿开,一下子打开了思路。
  勤王很难,却不是一点机会也没有。如果真能将天子迎回洛阳,那可是大功一件。即使不能像历史上的曹操一样挟天子以令诸侯,至少孙家能一跃而为朝廷重臣,坐镇南方应该问题不大。现在天子控制在王允手里对孙家很不利,如果能将天子能党人手里解救出来,王允还能这样明目张胆的偏袒袁绍吗?
  不仅是河东的西凉人,还有兖州的袁谭,徐州的陶谦,都是可以考虑的盟友嘛。
  这样一来,也不用和朱儁翻脸了。这老人家肯定举双手欢迎啊。
  “先生,走,我们去奉孝帐里商量一下。”
  张纮欣然从命。他们来到郭嘉的大帐,郭嘉正和庞统下棋,见孙策和张纮进来,摆摆手,将棋子抹乱。“不下了,你小子心不在焉,赢得无趣。”
  庞统很不好意思,正准备收起棋子,张纮却说道:“来,士元,我和你手谈一局。”
  庞统看看孙策,见孙策并不反对,便分开棋子,和张纮对面而坐,有板有眼的下了起来。郭嘉半躺在一旁看,孙策也看,但他看不懂棋,他只能看人。他带张纮来是商量勤王的事,张纮却要和庞统下棋,这不太正常。可是他相信张纮不会是无的放矢,肯定有什么用意,便冷眼旁观。
  郭嘉看着看着,原本很轻松随意的眼神忽然一变,多了几分兴趣,又过了一会儿,他扯扯孙策,示意孙策扶他坐起来。再后来,他挪到庞统身边,凝神细看,一边看一边摇头。
  “子纲先生,你这可有点胜之不武啊,布这么大一个局对付士元,太过份了,太过份了。”
  张纮笑笑,伸手示意郭嘉。“要不你来?”
  “我来就我来。”郭嘉正中下怀,拍拍庞士元的肩膀。“去搞点酒肉来,我要和子纲先生秉灯夜战,不分个胜负绝不罢休。”
  “奉孝!”
  “将军,难得遇到子纲先生这样的对手,破例,破例!”郭嘉拱手央求道。
  孙策见郭嘉战意极盛,只好勉强同意。
  庞统原本棋下得还算轻松,进入中局时,已经落子缓慢,频频长考,郭嘉愿意接手,他求之不得,立刻起身,让出了位置,出去安排酒食。郭嘉并不急于入席,而是摆好了棋枰,又用两个被子靠在身后,让自己躺得舒服一些,等庞统将酒食拿来,他才一手举着酒杯,一手拈起棋子,对张纮微微一笑。
  “先生,请。”
  张纮也不客气,“啪”的一声,落下一子,干净利落。郭嘉不甘示弱,跟着落下一子,却与庞统刚才的下法不太一样。张纮的眉梢轻轻一挑,接着又落下一子。两人你一子,我一子,都下得极快,别说孙策这个棋盲,就连庞统都有些跟不上思路。
  棋入中局,两人落子的速度渐渐慢了下来,也记不清是谁先慢的,总之一个子比一个比慢。孙策不看棋,只看人。郭嘉盯着棋盘,眼珠滴溜溜乱转,不时的呷一口酒,嘴角挑起一点看不太分明的弧度,棋子在手里摩挲着,出手极快,一旦考虑完毕,迅速落子。张纮却不紧不慢,眼光在棋盘上扫来扫去,然后慢吞吞地拈子,落子。郭嘉经常吃子,每次或一两子,或三五子,积少成多,不一会儿,手边就积了一堆,足足有三五十子。张纮手边却只有寥寥数子。
  “士元,看得懂吗?”孙策看得无聊,冲着庞统使了一个眼色。“谁的优势大?”
  庞统挠挠头。“大势上子纲先生占优,方寸之间奉孝先生更强。胜负在两可之间,我暂时还猜不透。”
  孙策明白了。他拍拍郭嘉的肩膀,夺去他手中的酒杯。“奉孝,你伤还没好,不是先生对手,认输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