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行三国_分卷阅读_175
离开中牟后,他再次担作前锋。这一带沼泽地很多,前锋是个苦活,没多少人愿意干,朱儁只好把这个差使交给他。曹豹、许眈被袭营后谨慎了许多,担任了殿后的重任,朱儁则带着剩下的两万多乌合之众抢收沿途的稻子。
一出发,朱灵就离开了浚仪,在浪荡水对面,与他齐头并进。双方兵力差不多,也都很谨慎,都没给对方突袭的机会。他无所谓,反正他也没打算和朱灵对决,掩护好朱儁等人就行。朱灵却有些急,这几天明显增加了试探的次数,搞得秦牧、麋芳几乎没有闲的时候,直接成了斥候营。
尽管如此,朱灵还是不死心,带着亲卫营来查看地形,寻找机会。现在两人隔水而望,看起来谁也奈何不了谁,但双方的心境却天地悬殊。他稳如泰山,悠闲自得,朱灵却有点上火,策马在对面来回走动。
“将军,这朱灵就是一武夫。”庞统说道。
孙策拨转马头,和庞统一起向前。“何以见得?”
“袁谭手下有四万多人,朱灵也算是一支主力,但除了他之外,根本没有人离开浚仪城,由此可见袁谭根本不打算阻拦将军。就算不知道袁谭与将军有交易,朱灵也应该看出袁谭的心思,这时候出现在这里,自然是他坚请所致,袁谭嫌他烦,干脆让他一个人来。如果他在将军手中吃了苦头,回去自然老实一些。”
孙策很满意。“士元,最近在看什么书?”
庞统挠挠头。“《韩非子》,《素书》。”
“哈,帝王术啊。”
“那当然,将军将来要坐拥天下,身边岂能没有通晓帝王术的人。”庞统虽然有些不好意思,却不掩饰自己的意图。“子纲先生胸有乾坤,郭奉孝见微知著,我这两方面都不如他们,就另辟新径,学点他们不在乎的杂学了。”
孙策忍不住放声大笑,抬手拍了一下庞统的后脑勺。“帝王术是杂学?你小子口气真大啊,是不是和张子夫通信时练出来的?”
庞统面红耳赤,连连摇头。“没有的,没有的,这些都是机密,我从来不和她说。奉孝先生关照过我,说平舆会有袁绍的细作,不能提任何与行军作战有关的事。我记得呢,不敢乱说。”
“那你都和她说些什么?”
“说些古事,或者说些我看了什么书,有什么感想。”
“那她和你说些什么?”
“她最近跟着黄大匠造船模,经常说些稀奇古怪的事,我也不太懂。对了,那个徐岳到了平舆,正在计算抛石机的轨迹,据说有点眉目了。”
“哦,都有些什么眉目,说来听听。”
“这我可不知道,徐岳秘不示人,除了黄大匠和他自己,别人都不准打听。黄大匠也说四轮马车传播得太快,没能赚到足够的钱,便宜了别人,新织机和新船都要保密。”
孙策点点头,表示理解。不过,他更感激黄月英的一片赤心。这小姑娘什么时候缺过钱啊,现在把钱看得这么重,自然是看到他为钱犯愁,想为他分忧。
“士元,我有点想家了。”孙策幽幽说道:“打完这一仗,我和你回平舆去一趟。”
“好啊,好啊。”庞统兴奋不已,随即又说道:“将军,不是要去西去勤王吗?”
孙策嘿嘿一笑。“勤个屁的王。朱公的上疏去了这么久,朝廷连个反应都没有,我估计这事十有八九要黄。士元,你不是学帝王术吗,你想想看,如果你是天子身边的侍臣,你该怎么给他谋划,才能脱离王允那些人的控制。”
庞统咂咂嘴。“将军,你不会希望听的。”
第469章 垫脚石
孙策打量着庞统,听庞统这意思,他还真考虑过这个问题?
“说来听听,你又不在长安,有什么好怕的。”
“我不在长安,但长安也有通晓帝王术的人,难保他们会给天子提同样的建议。”
“那我更要听听了,如果真有人给天子出了这样的主意,我也好有个心理准备啊。”孙策催促道:“快说,快说,我看看你这最近都有些什么进步。”
庞统想了想,点头答应。“天子身边的人大致分三类:外戚、外朝大臣和宦官。如今天子年幼,外戚这股势力空缺,宦官又被袁氏兄弟杀光,眼下西京都是以士子充任侍从,只有外朝大臣独掌大权。外朝大臣又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党人,行事比较偏激,以王允为首;一类是深谙治道的大臣,比杨彪为首。朱太尉也可划分这一类,但他统兵在外,对朝局的影响有限,可以暂时不计。”
“两类外朝大臣原本目标一致,都是想佐君王,为天下求太平。两次党锢之后,党人对朝廷失去了信心,常常采用激烈的手段,甚至在皇宫里大肆杀戮,天子对他们肯定有戒心,不敢重用。杨彪曾是帝师,与天子多有接触,杨家四世三公,忠孝传家,天子可以信任他,用来他制衡王允。”
孙策不断地点头表示赞同。虽然减少了对关中的情报收集,有些情况了解不多,延迟也很严重,总的形势还是清楚的。杨彪入朝是几个月前的事,这几个月来,王允一直受到牵制,很可能就是庞统分析的这些原因。
王允是不是忠臣?不好说,不管是他以前读过的史料,还是王允到目前为止的表现,他都没有对朝廷不忠的行为,他是不是和袁绍一样想改朝换代尚不能决断。但王允是党人,这一点疑问也没有,他和袁绍的关系也是有目共睹,无可辩驳。袁绍、袁术在皇宫里杀人,他这个河南尹没有任何反对,当时已经九岁的天子刘协不可能不记在心里。
天子还小,未必知道天下事,可他知道谁对他好。对天下人而言,董卓是千夫所指的恶魔,可是对天子来说却未必,因为董卓不仅将他扶上了帝位,对他还算不错。可是董卓被王允、吕布刺杀之后,董卓满门被戮,就连留在陇西的宗族都没能逃过一劫,被皇甫嵩杀得干干净净,比董卓还狠。董卓当初可是放过了皇甫嵩,即使被皇甫规遗孀当面羞辱先人,狂怒之下也只是杀了她一人,没有株连安定皇甫氏。
了解得越多,孙策越不敢相信以前读过的史书,对党人的习气也越发反感。他还真是旁观者,天子作为当事人,他对党人的印象应该更差,对王允等人有戒心也是情有可原的事。
历史上,天子迁都之后,曾经改葬王允,赐以东园秘器,又封其孙为侯,但这是天子本人的想法还是曹操的想法,谁也不好说——曹操和王允的关系很好,王允的侄子王凌后来还是魏国的重臣——就算是天子本人的想法也未必就代表天子的本意,很可能掺杂有政治考量。
政治上的事本来就很复杂,不是纸面上的记载那么简单。
庞统停了片刻,接着分析道:“但是杨彪等人的道德也阻碍了他们,君子不党,力量未免分散,不像王允等人齐心协力,一呼百应。如果不是伍孚刺杀董卓不成,郑泰、何颙等人纷纷逃离长安,党人实力大减,他们早就败了。现在双方实力均衡,谁也奈何不了谁。要想打破这个僵局,王允提出勤王,邀袁绍入朝主政,天子要想平衡这个实力差距,就只有选用非党人入朝。太尉朱公、将军父子都是最合适的人选。”
庞统说到这里,转头看着孙策,笑嘻嘻地说道:“如果朝廷有诏书,征令尊孙征东入朝,将军如何想?”
孙策咂了咂嘴,觉得还真有点棘手。老爹捏在朝廷手里还敢轻举妄动的只有马超那个愣头青,他做不到这么洒脱。“士元,亏得你不在天子身边。”孙策感慨地说道:“当然了,更要感谢王允那老党人看不上我们孙家,一心只想赶尽杀绝,不想招抚。”
庞统笑笑,正准备再说,张方赶了过来,三步外停住,远远地向孙策拱拱手,眼神怯怯,偷偷看了孙策一眼,发现孙策的眼神挪过去又立刻垂下眼皮。
“将军,朱太尉命你……去一趟。”
孙策应了一声,却没挪窝。他又指指对面的朱灵,对庞统说道:“长安太远,你还是先想想怎么对付朱灵比较实在。怎么样,有想法吗?”
庞统转过头,看着对面的朱灵。“将军,朱灵虽然善战,但他不是将军的对手,只要将军自己不失误,他没有任何机会。我觉得将军应该注意袁谭,毕竟他才是兖州刺史。”
“说来听听。”孙策饶有兴趣的摇着马鞭。
“袁谭是袁绍的长子,少时接受过很多党人的指点,成年后随袁绍征战河北,有一定的实践经验。这是他第一次统兵作战,不知道多少人等着看他的表现,他肯定想一战成名,最好的办法莫过于击败将军。”
孙策同意庞统的看法,初出江湖的年轻人想要一战成名,最好的办法就是挑战已经成名的前辈。他算不上前辈,却也小有名气,如果袁谭能够击败他,独立领兵的第一战就算成功了。
他和袁谭心照不宣,但如果有机会干掉他,袁谭一定不会放过。袁谭眼下还在浚仪附近,但距离并不远,一旦他和朱灵搅杀在一起,袁谭随时可能出现。到了那时候,是战是和,主动权就不在他手里了。
“你和子纲先生、奉孝商量一下,我先去一下朱公的大营,回来再议。朱公突然让我去,怕是抢收快结束了,可以开战了。”
庞统应了一声。孙策带着典韦和陈到,随张方一起赶往朱儁大营。两营之间相跟十里左右,沿途都是金黄的稻田,随处可见抢收的士卒。这些人打仗不怎么行,收庄稼却是一把好手,积极性非常高。见孙策等人从路上经过,不少人直起身来,和孙策打招呼。
张方看在眼中,羡慕不已。孙策不是这些士卒的上官,却和他们相处如此融洽,这可不是官大官小的问题,而是人格魅力。相比之下,他这个黑山军少帅就差多了,更多的是倚仗父亲张燕的实力和威望。
总有一天,我也会像他一样,成为将士拥戴的大将。张方暗自发誓,随即又在心里嘀咕了一句,如果能在战场上击败他就更好了。
第470章 项羽刀
听张方嘴里嘀嘀咕咕,孙策转头看了他一眼。“你小子一副贼样,不会是没安好心,想在我背后下黑手吧?”
“怎么可能,我可是堂堂的……”张方脱口而出,话到嘴边,又想起来黑山军在他嘴里是义军,在孙策嘴里可是妥妥的贼,连忙刹住,转了转眼珠,又接着说道:“……太尉侍从,怎么可能干背后下手这种没品的事。”他瞅着孙策,眼神复杂。“如果我要报仇,我会当面向你挑战,堂堂正正的击败你。”
“我等你啊,可别太久。”孙策哈哈大笑,典韦等人也跟着笑了起来,充满了不屑。
张方沮丧不已,转过头,低声咒骂了两句。
孙策笑道:“张少帅,知道朱公叫我去有什么事吗?事先透露一下,我也好有个准备。”
张方到朱儁身边任侍从之后,不少将领都称他为少帅,有的是尊敬张燕,有的是客气,有的则纯粹是调侃。张方开始很反感,但反对无效,慢慢也就认了。
“让我告诉你,我有什么好处?”
“你想要什么好处?”
“让我跟你的义从切磋切磋。”
孙策瞅瞅张方,一口答应。“行!挨了打,你可别叫疼。”
“绝不会。”张方握紧拳头,为自己打气。“西凉军的使者来了,带了一些好马做礼物。朱公请你去,大概是和你商量怎么分配这些礼物吧。”
孙策明白了,朱儁这是想截胡啊。不过这也是没办法的事,蒋干出使河东都是举的朱儁大旗,贾诩送礼自然也要送给朱儁。朱儁没有自作主张的处理了,还请他去商量,这已经很自觉了。朱儁也穷,不仅缺马,什么都缺,麾下将领不怎么听话也有这方面的原因。他大概是想用这些马做赏赐,激励一下诸将。
“有几匹马?”
“二十匹吧,算不上特别好,估计西凉人现在也够穷的。”张方忽然义愤起来。“朝廷也真是,他们不是刚刚杀了董卓吗,发了那么大一笔横财,怎么连军饷都不肯发,还要太尉自筹。”
孙策眼前突然一亮。对哟,不是都说董卓横征暴敛,抢生人宅,挖死人墓,不仅抢了整个洛阳城,连洛阳城外的帝陵都给掘了吗,他肯定捞了不少钱,据说都藏在郿坞里,现在董卓死了,郿坞易手,那些钱哪儿去了?
孙策一边和张方闲扯,一边想着心思。一行人穿过一望无垠的稻田,穿过牧泽和逢泽之间的大道,来到朱儁的大营。朱儁经验丰富,选了这么一个地方立营,不管是谁想偷袭他,都无法越过这两个大泽。唯一的麻烦就是一旦下雨就容易涝,前两天下了一场大雨,大营就进了水。好在朱儁有准备,将粮食全部堆在高处,这才没有受损。
孙策在中军大营前下马,步行入营。地上还没干透,铺着秸杆。秸杆有些滑,走路要特别小心。即使如此,战靴还是沾满了泥泞。孙策来到朱儁的大帐前,一眼就看到了二十匹战马。正如张方所说,绝大算不上特别好的战马,也就中等而已,只有两匹比较突出,四肢修长,头小耳尖,算是上等战马。十来个士卒站在帐前,牵着马,见孙策和张方走来,纷纷看了过来。其中一个三十上下的汉子穿着郡吏服饰,与其他人不同,多看了孙策两眼,才将眼神挪了开去,低头看着地面,独自出神。
孙策进了帐,朱儁正与一个中年文士说话,文云陪在一旁,见孙策进来,朱儁先看了孙策一眼,见孙策脸色平静,并无怒意,又看看孙策身后的张方。张方不动声色的点点头,表示已经和孙策通过气了,朱儁这才将担心放下,朗声笑道:“元方,这就是讨逆将军孙伯符。”
那中年文士连忙起身,向孙策躬身一拜。“河东王敞,见过将军。”
孙策拱手还礼,刚准备与文云并坐,朱儁招招手,示意孙策坐在文云上首空着的位置。孙策看了一眼,知道这老头黄鼠狼给鸡拜年——没安好心,也不客气,欣然入座。王敞看在眼里,也没说什么,只是脸上的笑容淡了一些。
王敞转身从席上取过一只镶金嵌玉,装饰华美得让人睁不开眼睛的木匣,双手送到孙策面前。
“孙将军,这是牛将军送给将军的礼物,还请将军笑纳。”
孙策没接,狐疑地看看朱儁。“送给我?这么贵重的礼物,怎么能送给我,应该送给太尉才对。”
王敞说道:“太尉处自有孝敬,这口刀是送给将军的。”
朱儁抚须而笑。“伯符,既是送你的,你收下便是,难道老夫我还能和你争不成?”
孙策也没再说什么,伸手拨开用金子打造的搭扣,掀开匣盖,里面放着一口刀。刀并不长,连柄不足三尺,刀身弯曲如月,样式古朴,和豪华的木匣气质完全不符。孙策拿起刀看了看,刀身比预想中的要重一些。他翻来覆去地看了两遍,也没找到铭文,正在奇怪,却见刀身上隐隐有如山似云的花纹,突然心中一动,知道了这是什么刀。
陶宏景的《古今刀剑录》载,董卓年轻时得到一口古刀,无文字,断玉如泥,却不知道是什么刀。后来发达了,遇到博古通今的大学者蔡邕,便向他请教。蔡邕告诉他,这是项羽的佩刀。
孙策一直不相信这个故事,《古今刀剑录》里有很多记录属于野史传闻,并不可信。董卓年轻时在陇西活动,项羽却从未去过陇西,董卓得到他的佩刀的可能性极低。可是现在这口刀就在眼前,他不能不怀疑自己之前有些武断。
如果这真是项羽刀,那贾诩把这口刀送给他就大有文章了,不能不小心对待。贾诩想通过这口刀告诉我什么,是让我继承董卓遗志,还是表明对我的景仰?我这小霸王的名声已经传到河东去了吗?
“这是什么刀?”孙策一脸乡下人不识货的表情,还有些嫌弃。“看起来还没这盒子贵重。”
王敞很尴尬。“这……这是牛将军交给我的,究竟是什么刀,我也不太清楚。看这形制,应该是一口古刀,平时可以赏玩,将来还可以传之子孙。”
“我又不玩古,要这古刀何用,还不如多送我几匹好马呢。”孙策转向朱儁。“太尉,要不这口宝刀我让给你,你多分我几匹马,怎么样?”
朱儁佯怒道:“伯符,不得玩笑,这是牛辅送你的礼物,如何能让来让去,真是失礼。至于马,也不会少了你的,给你一匹上等马,再给你两匹中等马,就这么定了。”
王敞的脸颊抽了抽,强忍着骂人的冲动。一个是堂堂的太尉,一个是少年成名的讨逆将军,怎么这么失礼,当着我的面嫌弃牛辅送的礼物。
第471章 徐晃
朱儁和孙策一老一少虚情假意的推让了两回,孙策很勉强地接受了刀,又分了一匹上等战马、两匹中等战马,剩下的全被朱儁吞了。对于严重缺马的他来说,中等战马也是宝啊。当年平定黄巾之前,洛阳一匹马炒到二百万,现在就算打两个对折也能值五十万,用于赏赐是足够了。
朱儁很满意,让文云安排宴席,招待王敞等人。趁着空档,朱儁和孙策商量战事。如果老天爷照顾,再晴两到三天,附近的稻子就全收完了,除了给附近百姓留下必要的口粮之外,朱儁得到的粮食可以供他手下的四万大军吃半年,燃眉之急已解。
朱儁很满意,孙策却直叹气。这年头的稻子产量太低,每亩平均还不到二百斤(汉斤)。
有了粮食,朱儁打算回师浚仪为于毒、苦酋解围,他们已经被困了一个月,很快就要断粮,再不救就来不及了。孙策原本也是这么想,可是刚刚被庞统提醒了一下,他觉得还是谨慎一些为妙,别真做了袁谭成名的垫脚石。
孙策将自己的担心说给朱儁听。当然了,他把袁谭想打败的人换成了朱儁自己。论名声,论资历,朱儁都比他更适合做袁谭的垫脚石,就看袁谭有没有胆量向朱儁挑战了。
朱儁深表同意,不过他表示这一战并不是谁和袁谭单挑,而是整个大军的较量。双方兵力相差无几,论兵员素质,钱粮充足,袁谭略胜一筹——他有整个兖州做支撑,而洛阳却已经是一片废墟,除了刚刚抢来的这些稻米之外,别无他物;论将领用兵能力,已方略胜一筹。综合考量,胜败在两可之间,宜速战速决,不宜拖得太久。
一出发,朱灵就离开了浚仪,在浪荡水对面,与他齐头并进。双方兵力差不多,也都很谨慎,都没给对方突袭的机会。他无所谓,反正他也没打算和朱灵对决,掩护好朱儁等人就行。朱灵却有些急,这几天明显增加了试探的次数,搞得秦牧、麋芳几乎没有闲的时候,直接成了斥候营。
尽管如此,朱灵还是不死心,带着亲卫营来查看地形,寻找机会。现在两人隔水而望,看起来谁也奈何不了谁,但双方的心境却天地悬殊。他稳如泰山,悠闲自得,朱灵却有点上火,策马在对面来回走动。
“将军,这朱灵就是一武夫。”庞统说道。
孙策拨转马头,和庞统一起向前。“何以见得?”
“袁谭手下有四万多人,朱灵也算是一支主力,但除了他之外,根本没有人离开浚仪城,由此可见袁谭根本不打算阻拦将军。就算不知道袁谭与将军有交易,朱灵也应该看出袁谭的心思,这时候出现在这里,自然是他坚请所致,袁谭嫌他烦,干脆让他一个人来。如果他在将军手中吃了苦头,回去自然老实一些。”
孙策很满意。“士元,最近在看什么书?”
庞统挠挠头。“《韩非子》,《素书》。”
“哈,帝王术啊。”
“那当然,将军将来要坐拥天下,身边岂能没有通晓帝王术的人。”庞统虽然有些不好意思,却不掩饰自己的意图。“子纲先生胸有乾坤,郭奉孝见微知著,我这两方面都不如他们,就另辟新径,学点他们不在乎的杂学了。”
孙策忍不住放声大笑,抬手拍了一下庞统的后脑勺。“帝王术是杂学?你小子口气真大啊,是不是和张子夫通信时练出来的?”
庞统面红耳赤,连连摇头。“没有的,没有的,这些都是机密,我从来不和她说。奉孝先生关照过我,说平舆会有袁绍的细作,不能提任何与行军作战有关的事。我记得呢,不敢乱说。”
“那你都和她说些什么?”
“说些古事,或者说些我看了什么书,有什么感想。”
“那她和你说些什么?”
“她最近跟着黄大匠造船模,经常说些稀奇古怪的事,我也不太懂。对了,那个徐岳到了平舆,正在计算抛石机的轨迹,据说有点眉目了。”
“哦,都有些什么眉目,说来听听。”
“这我可不知道,徐岳秘不示人,除了黄大匠和他自己,别人都不准打听。黄大匠也说四轮马车传播得太快,没能赚到足够的钱,便宜了别人,新织机和新船都要保密。”
孙策点点头,表示理解。不过,他更感激黄月英的一片赤心。这小姑娘什么时候缺过钱啊,现在把钱看得这么重,自然是看到他为钱犯愁,想为他分忧。
“士元,我有点想家了。”孙策幽幽说道:“打完这一仗,我和你回平舆去一趟。”
“好啊,好啊。”庞统兴奋不已,随即又说道:“将军,不是要去西去勤王吗?”
孙策嘿嘿一笑。“勤个屁的王。朱公的上疏去了这么久,朝廷连个反应都没有,我估计这事十有八九要黄。士元,你不是学帝王术吗,你想想看,如果你是天子身边的侍臣,你该怎么给他谋划,才能脱离王允那些人的控制。”
庞统咂咂嘴。“将军,你不会希望听的。”
第469章 垫脚石
孙策打量着庞统,听庞统这意思,他还真考虑过这个问题?
“说来听听,你又不在长安,有什么好怕的。”
“我不在长安,但长安也有通晓帝王术的人,难保他们会给天子提同样的建议。”
“那我更要听听了,如果真有人给天子出了这样的主意,我也好有个心理准备啊。”孙策催促道:“快说,快说,我看看你这最近都有些什么进步。”
庞统想了想,点头答应。“天子身边的人大致分三类:外戚、外朝大臣和宦官。如今天子年幼,外戚这股势力空缺,宦官又被袁氏兄弟杀光,眼下西京都是以士子充任侍从,只有外朝大臣独掌大权。外朝大臣又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党人,行事比较偏激,以王允为首;一类是深谙治道的大臣,比杨彪为首。朱太尉也可划分这一类,但他统兵在外,对朝局的影响有限,可以暂时不计。”
“两类外朝大臣原本目标一致,都是想佐君王,为天下求太平。两次党锢之后,党人对朝廷失去了信心,常常采用激烈的手段,甚至在皇宫里大肆杀戮,天子对他们肯定有戒心,不敢重用。杨彪曾是帝师,与天子多有接触,杨家四世三公,忠孝传家,天子可以信任他,用来他制衡王允。”
孙策不断地点头表示赞同。虽然减少了对关中的情报收集,有些情况了解不多,延迟也很严重,总的形势还是清楚的。杨彪入朝是几个月前的事,这几个月来,王允一直受到牵制,很可能就是庞统分析的这些原因。
王允是不是忠臣?不好说,不管是他以前读过的史料,还是王允到目前为止的表现,他都没有对朝廷不忠的行为,他是不是和袁绍一样想改朝换代尚不能决断。但王允是党人,这一点疑问也没有,他和袁绍的关系也是有目共睹,无可辩驳。袁绍、袁术在皇宫里杀人,他这个河南尹没有任何反对,当时已经九岁的天子刘协不可能不记在心里。
天子还小,未必知道天下事,可他知道谁对他好。对天下人而言,董卓是千夫所指的恶魔,可是对天子来说却未必,因为董卓不仅将他扶上了帝位,对他还算不错。可是董卓被王允、吕布刺杀之后,董卓满门被戮,就连留在陇西的宗族都没能逃过一劫,被皇甫嵩杀得干干净净,比董卓还狠。董卓当初可是放过了皇甫嵩,即使被皇甫规遗孀当面羞辱先人,狂怒之下也只是杀了她一人,没有株连安定皇甫氏。
了解得越多,孙策越不敢相信以前读过的史书,对党人的习气也越发反感。他还真是旁观者,天子作为当事人,他对党人的印象应该更差,对王允等人有戒心也是情有可原的事。
历史上,天子迁都之后,曾经改葬王允,赐以东园秘器,又封其孙为侯,但这是天子本人的想法还是曹操的想法,谁也不好说——曹操和王允的关系很好,王允的侄子王凌后来还是魏国的重臣——就算是天子本人的想法也未必就代表天子的本意,很可能掺杂有政治考量。
政治上的事本来就很复杂,不是纸面上的记载那么简单。
庞统停了片刻,接着分析道:“但是杨彪等人的道德也阻碍了他们,君子不党,力量未免分散,不像王允等人齐心协力,一呼百应。如果不是伍孚刺杀董卓不成,郑泰、何颙等人纷纷逃离长安,党人实力大减,他们早就败了。现在双方实力均衡,谁也奈何不了谁。要想打破这个僵局,王允提出勤王,邀袁绍入朝主政,天子要想平衡这个实力差距,就只有选用非党人入朝。太尉朱公、将军父子都是最合适的人选。”
庞统说到这里,转头看着孙策,笑嘻嘻地说道:“如果朝廷有诏书,征令尊孙征东入朝,将军如何想?”
孙策咂了咂嘴,觉得还真有点棘手。老爹捏在朝廷手里还敢轻举妄动的只有马超那个愣头青,他做不到这么洒脱。“士元,亏得你不在天子身边。”孙策感慨地说道:“当然了,更要感谢王允那老党人看不上我们孙家,一心只想赶尽杀绝,不想招抚。”
庞统笑笑,正准备再说,张方赶了过来,三步外停住,远远地向孙策拱拱手,眼神怯怯,偷偷看了孙策一眼,发现孙策的眼神挪过去又立刻垂下眼皮。
“将军,朱太尉命你……去一趟。”
孙策应了一声,却没挪窝。他又指指对面的朱灵,对庞统说道:“长安太远,你还是先想想怎么对付朱灵比较实在。怎么样,有想法吗?”
庞统转过头,看着对面的朱灵。“将军,朱灵虽然善战,但他不是将军的对手,只要将军自己不失误,他没有任何机会。我觉得将军应该注意袁谭,毕竟他才是兖州刺史。”
“说来听听。”孙策饶有兴趣的摇着马鞭。
“袁谭是袁绍的长子,少时接受过很多党人的指点,成年后随袁绍征战河北,有一定的实践经验。这是他第一次统兵作战,不知道多少人等着看他的表现,他肯定想一战成名,最好的办法莫过于击败将军。”
孙策同意庞统的看法,初出江湖的年轻人想要一战成名,最好的办法就是挑战已经成名的前辈。他算不上前辈,却也小有名气,如果袁谭能够击败他,独立领兵的第一战就算成功了。
他和袁谭心照不宣,但如果有机会干掉他,袁谭一定不会放过。袁谭眼下还在浚仪附近,但距离并不远,一旦他和朱灵搅杀在一起,袁谭随时可能出现。到了那时候,是战是和,主动权就不在他手里了。
“你和子纲先生、奉孝商量一下,我先去一下朱公的大营,回来再议。朱公突然让我去,怕是抢收快结束了,可以开战了。”
庞统应了一声。孙策带着典韦和陈到,随张方一起赶往朱儁大营。两营之间相跟十里左右,沿途都是金黄的稻田,随处可见抢收的士卒。这些人打仗不怎么行,收庄稼却是一把好手,积极性非常高。见孙策等人从路上经过,不少人直起身来,和孙策打招呼。
张方看在眼中,羡慕不已。孙策不是这些士卒的上官,却和他们相处如此融洽,这可不是官大官小的问题,而是人格魅力。相比之下,他这个黑山军少帅就差多了,更多的是倚仗父亲张燕的实力和威望。
总有一天,我也会像他一样,成为将士拥戴的大将。张方暗自发誓,随即又在心里嘀咕了一句,如果能在战场上击败他就更好了。
第470章 项羽刀
听张方嘴里嘀嘀咕咕,孙策转头看了他一眼。“你小子一副贼样,不会是没安好心,想在我背后下黑手吧?”
“怎么可能,我可是堂堂的……”张方脱口而出,话到嘴边,又想起来黑山军在他嘴里是义军,在孙策嘴里可是妥妥的贼,连忙刹住,转了转眼珠,又接着说道:“……太尉侍从,怎么可能干背后下手这种没品的事。”他瞅着孙策,眼神复杂。“如果我要报仇,我会当面向你挑战,堂堂正正的击败你。”
“我等你啊,可别太久。”孙策哈哈大笑,典韦等人也跟着笑了起来,充满了不屑。
张方沮丧不已,转过头,低声咒骂了两句。
孙策笑道:“张少帅,知道朱公叫我去有什么事吗?事先透露一下,我也好有个准备。”
张方到朱儁身边任侍从之后,不少将领都称他为少帅,有的是尊敬张燕,有的是客气,有的则纯粹是调侃。张方开始很反感,但反对无效,慢慢也就认了。
“让我告诉你,我有什么好处?”
“你想要什么好处?”
“让我跟你的义从切磋切磋。”
孙策瞅瞅张方,一口答应。“行!挨了打,你可别叫疼。”
“绝不会。”张方握紧拳头,为自己打气。“西凉军的使者来了,带了一些好马做礼物。朱公请你去,大概是和你商量怎么分配这些礼物吧。”
孙策明白了,朱儁这是想截胡啊。不过这也是没办法的事,蒋干出使河东都是举的朱儁大旗,贾诩送礼自然也要送给朱儁。朱儁没有自作主张的处理了,还请他去商量,这已经很自觉了。朱儁也穷,不仅缺马,什么都缺,麾下将领不怎么听话也有这方面的原因。他大概是想用这些马做赏赐,激励一下诸将。
“有几匹马?”
“二十匹吧,算不上特别好,估计西凉人现在也够穷的。”张方忽然义愤起来。“朝廷也真是,他们不是刚刚杀了董卓吗,发了那么大一笔横财,怎么连军饷都不肯发,还要太尉自筹。”
孙策眼前突然一亮。对哟,不是都说董卓横征暴敛,抢生人宅,挖死人墓,不仅抢了整个洛阳城,连洛阳城外的帝陵都给掘了吗,他肯定捞了不少钱,据说都藏在郿坞里,现在董卓死了,郿坞易手,那些钱哪儿去了?
孙策一边和张方闲扯,一边想着心思。一行人穿过一望无垠的稻田,穿过牧泽和逢泽之间的大道,来到朱儁的大营。朱儁经验丰富,选了这么一个地方立营,不管是谁想偷袭他,都无法越过这两个大泽。唯一的麻烦就是一旦下雨就容易涝,前两天下了一场大雨,大营就进了水。好在朱儁有准备,将粮食全部堆在高处,这才没有受损。
孙策在中军大营前下马,步行入营。地上还没干透,铺着秸杆。秸杆有些滑,走路要特别小心。即使如此,战靴还是沾满了泥泞。孙策来到朱儁的大帐前,一眼就看到了二十匹战马。正如张方所说,绝大算不上特别好的战马,也就中等而已,只有两匹比较突出,四肢修长,头小耳尖,算是上等战马。十来个士卒站在帐前,牵着马,见孙策和张方走来,纷纷看了过来。其中一个三十上下的汉子穿着郡吏服饰,与其他人不同,多看了孙策两眼,才将眼神挪了开去,低头看着地面,独自出神。
孙策进了帐,朱儁正与一个中年文士说话,文云陪在一旁,见孙策进来,朱儁先看了孙策一眼,见孙策脸色平静,并无怒意,又看看孙策身后的张方。张方不动声色的点点头,表示已经和孙策通过气了,朱儁这才将担心放下,朗声笑道:“元方,这就是讨逆将军孙伯符。”
那中年文士连忙起身,向孙策躬身一拜。“河东王敞,见过将军。”
孙策拱手还礼,刚准备与文云并坐,朱儁招招手,示意孙策坐在文云上首空着的位置。孙策看了一眼,知道这老头黄鼠狼给鸡拜年——没安好心,也不客气,欣然入座。王敞看在眼里,也没说什么,只是脸上的笑容淡了一些。
王敞转身从席上取过一只镶金嵌玉,装饰华美得让人睁不开眼睛的木匣,双手送到孙策面前。
“孙将军,这是牛将军送给将军的礼物,还请将军笑纳。”
孙策没接,狐疑地看看朱儁。“送给我?这么贵重的礼物,怎么能送给我,应该送给太尉才对。”
王敞说道:“太尉处自有孝敬,这口刀是送给将军的。”
朱儁抚须而笑。“伯符,既是送你的,你收下便是,难道老夫我还能和你争不成?”
孙策也没再说什么,伸手拨开用金子打造的搭扣,掀开匣盖,里面放着一口刀。刀并不长,连柄不足三尺,刀身弯曲如月,样式古朴,和豪华的木匣气质完全不符。孙策拿起刀看了看,刀身比预想中的要重一些。他翻来覆去地看了两遍,也没找到铭文,正在奇怪,却见刀身上隐隐有如山似云的花纹,突然心中一动,知道了这是什么刀。
陶宏景的《古今刀剑录》载,董卓年轻时得到一口古刀,无文字,断玉如泥,却不知道是什么刀。后来发达了,遇到博古通今的大学者蔡邕,便向他请教。蔡邕告诉他,这是项羽的佩刀。
孙策一直不相信这个故事,《古今刀剑录》里有很多记录属于野史传闻,并不可信。董卓年轻时在陇西活动,项羽却从未去过陇西,董卓得到他的佩刀的可能性极低。可是现在这口刀就在眼前,他不能不怀疑自己之前有些武断。
如果这真是项羽刀,那贾诩把这口刀送给他就大有文章了,不能不小心对待。贾诩想通过这口刀告诉我什么,是让我继承董卓遗志,还是表明对我的景仰?我这小霸王的名声已经传到河东去了吗?
“这是什么刀?”孙策一脸乡下人不识货的表情,还有些嫌弃。“看起来还没这盒子贵重。”
王敞很尴尬。“这……这是牛将军交给我的,究竟是什么刀,我也不太清楚。看这形制,应该是一口古刀,平时可以赏玩,将来还可以传之子孙。”
“我又不玩古,要这古刀何用,还不如多送我几匹好马呢。”孙策转向朱儁。“太尉,要不这口宝刀我让给你,你多分我几匹马,怎么样?”
朱儁佯怒道:“伯符,不得玩笑,这是牛辅送你的礼物,如何能让来让去,真是失礼。至于马,也不会少了你的,给你一匹上等马,再给你两匹中等马,就这么定了。”
王敞的脸颊抽了抽,强忍着骂人的冲动。一个是堂堂的太尉,一个是少年成名的讨逆将军,怎么这么失礼,当着我的面嫌弃牛辅送的礼物。
第471章 徐晃
朱儁和孙策一老一少虚情假意的推让了两回,孙策很勉强地接受了刀,又分了一匹上等战马、两匹中等战马,剩下的全被朱儁吞了。对于严重缺马的他来说,中等战马也是宝啊。当年平定黄巾之前,洛阳一匹马炒到二百万,现在就算打两个对折也能值五十万,用于赏赐是足够了。
朱儁很满意,让文云安排宴席,招待王敞等人。趁着空档,朱儁和孙策商量战事。如果老天爷照顾,再晴两到三天,附近的稻子就全收完了,除了给附近百姓留下必要的口粮之外,朱儁得到的粮食可以供他手下的四万大军吃半年,燃眉之急已解。
朱儁很满意,孙策却直叹气。这年头的稻子产量太低,每亩平均还不到二百斤(汉斤)。
有了粮食,朱儁打算回师浚仪为于毒、苦酋解围,他们已经被困了一个月,很快就要断粮,再不救就来不及了。孙策原本也是这么想,可是刚刚被庞统提醒了一下,他觉得还是谨慎一些为妙,别真做了袁谭成名的垫脚石。
孙策将自己的担心说给朱儁听。当然了,他把袁谭想打败的人换成了朱儁自己。论名声,论资历,朱儁都比他更适合做袁谭的垫脚石,就看袁谭有没有胆量向朱儁挑战了。
朱儁深表同意,不过他表示这一战并不是谁和袁谭单挑,而是整个大军的较量。双方兵力相差无几,论兵员素质,钱粮充足,袁谭略胜一筹——他有整个兖州做支撑,而洛阳却已经是一片废墟,除了刚刚抢来的这些稻米之外,别无他物;论将领用兵能力,已方略胜一筹。综合考量,胜败在两可之间,宜速战速决,不宜拖得太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