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行三国_分卷阅读_207
第555章 为太平而战
宛城。
南城外的校场上,一万将士立阵,横竖成行,精神抖擞,秋日的阳光照在甲胄和刀矛上寒光闪闪,但更慑人心魄的是将士们明亮的眼神和洪亮的呐喊声,虽然只是演习,但每一步踏出都所向无前,每一矛刺出都全力以赴,每一声呐喊都充满了必胜的斗志。
战旗在秋风中飞舞,战鼓在战场上空回响,一万人就像一头蓄势已久的怪兽,张开了獠牙,亮出了钢爪,随时可以吞噬任何对手。
周瑜站在将台上,手持将旗,长身玉立,白皙的脸庞被阳光晒得微红,额头沁出微汗,眼神却像山一样坚定,仔细观察着大阵的每一个角落,发出一个接一个的命令。
方阵、圆阵,直阵、曲阵,一一演练。
中军将台的左侧,还有一个观兵台。讲武堂祭酒尹端坐在正中,身后站着一群少年,还没到戴冠的年龄,但他们每个人都戴着头盔,穿着甲胄,腰间带着长刀,与台下的将士无二。虽然不用像将士们一样操练,可是在阳光下暴晒了半天,他们同样热得满头是汗,小脸通红,却没有一个人喊累,目光炯炯地看着不断变幻的阵势。
他们是讲武堂的新生,大多才十岁左右,有一半刚从幼稚园毕业。与那些从行伍中选拔出来进修的学员不同,他们完成了基础学业后就进入讲武堂学习,学习内容也以军事为主,学制三年,学成之后进入各军做高级将领的侍从、参谋,年满十八之后再分配到各营,由领两百人的曲军侯开始自己的军事生涯。
相比于那些由普通士卒一刀一刀砍出来的将领,他们的起点更高,将来可以达到的成就也更高。能从那么多同窗中被选出来,就足以说明他们的优秀,此刻没有一个人愿意表现出哪怕一丝软弱。尹端带着他们观兵,就是要让他们知道将士的辛苦。只有知道将士的辛苦才能真正体谅将士,才能真正爱兵如子,而不是纸上谈兵,口惠而实不至。
直到太阳西斜,演阵才结束,周瑜立刻评点,然后行赏,奖励演练优秀者,将领各有赏赐不等,回营后再领取,普通士卒则赏钱赏酒,当场发放。在无数人的羡慕下,受赏的将士在中军台下立阵,由讲武堂学生上酒、发钱。酒只一碗,钱只二百,却能起到鼓舞士气的作用,一时间人人眼热,鼓足了劲头。受赏的要再接再励,没受赏的要回去总结教训,争取下一次受赏。
行赏完毕,各归战阵,依次回营。
周瑜来到尹端面前,很客气地向尹端请教。他不是讲武堂的学生,但一直对尹端很客气,执子弟礼。尹端很客气,讲了几句,便让弟子们向周瑜发问。话音刚落,一个少年就举起了手。
“将军,我有话想问。”
周瑜一看,笑了。“魏延啊,你在幼稚园的时候就问题多,现在还是问题多,能不能先让别人问几句,待会儿你随我回城,让你问个够,好不好?”
魏延开心得连连点头。“好,好。你们问吧,我待会儿随将军回城,顺便去拜见蔡先生。”
一听说要去见蔡琰,好几个少年都叫了起来,纷纷要去。有人叫道:“将军,管饭不?我们想听先生弹琴,看将军舞剑。”一时间热闹非凡,再也看不到半点严肃。那些不是从幼稚园毕业的少年羡慕地看着魏延等人,有蔡琰这个先生的关系在,魏延等人先天就比他们有优势。
尹端看在眼里,抚着胡须说道:“将军,老夫能去叨扰吗?”
周瑜拱手道:“祭酒愿意大驾光临,我求之不得啊。这样吧,在座的都去,如何?听说这一期新生群英荟萃,郡学的邯郸先生、胡先生对尹祭酒意见很大啊。尹祭酒,你可以留点神。”
尹端大笑,眉飞色舞,雪白的头发在夕阳下染上了一层金光。
少年们也兴奋地互相咬着耳朵。蔡琰在南阳很有名,不少女子以她为榜样,也想做做学问,将自己的人生变得多姿多彩。特别是那些从幼稚园毕业的少女,不是想办法进郡学继续求学,就是想进木学堂跟着秦罗研究木学,甚至还有人想进讲武堂从军,反正没几个愿意再像母辈一样回家做女红,等着嫁人。
能见到传奇般的蔡先生,他们当然高兴。
周瑜与尹端同车回城,关上车门,两人脸上的笑容都淡了几分。尹端轻叹一声:“公瑾,也许是我老了,一想到此次出征,我那些学生不知道有多少人将浴血沙场,我这心里就不是滋味。唉,天下大乱,大战将起,最后真正能封侯拜将的人能有几个?一将功成万骨枯啊。”
周瑜沉默了片刻。“祭酒,从军征战,如果只是想封侯拜将,这的确有些不值。可是如果我们为天下太平而战,那就算战死也是值得的。祭酒,三十年征伐,三十年教化,一甲子而天下太平,这是天下人的希望,我们为的岂是个人的功业?”
尹端微微颌首。“公瑾,你能这么想,我很欣慰。军人征战,功业当然是所欲,但仅仅着眼于个人的功业,那就误入歧途了。若非如此,董仲颖又怎么会身败名裂,为天下笑。”
“祭酒放心吧,功过是非,蔡公会还他一个公道。”
尹端轻叹一声:“现在想想,还是我这样比较好,虽然没有大富大贵,也算是弟子满天下。我老了,看不到太平盛世,可是一想到我的弟子们将随你们征战四方,保境安民,我很欣慰,死而无憾。”
“祭酒可谓通达。”周瑜适时的赞了一声。
尹端倚在车窗边,看着窗外的景色,忽然想起了什么,眉头轻蹙。过了一会儿,他转头对周瑜说道:“公瑾,令尊在洛阳为官,最近可曾有书信来?”
周瑜笑道:“有的。浚仪之战后,洛阳基本安定,朱公虽有小恙,却不碍事,正在筹划在洛阳屯田的事。有将军料理这些事,你就放心吧。”
“我就是不放心他。这个朱公伟啊,志大才疏,却是个义士。眼下时局这么乱,他岂能安心养病。算起来,也该有六十多了吧,该放手时且放手,不要以为自己还年轻。如果有机会,让你父亲劝劝他。”
周瑜点头答应,正说着,前面便到了城门口,周瑜下了车,习惯性的在人群中扫了一眼,突然一愣,随即笑了。他分开人群,走到一个中年人的面前,拱手而笑。
“荀公达,别来无恙?”
第556章 荀攸今又来
荀攸欠身施礼,看着周瑜身后昂首挺胸,鱼贯入城的将士,轻声笑道:“将军兵强马壮,万事俱备,这是准备出征啦。”
周瑜剑眉微挑。“倒是准备得差不多了,却算不上万事俱备。”
“哦?”
“还差一位长史,不知道公达可愿屈就?”
荀攸眉心微蹙,沉吟了好一会儿。“将军用我为长史不怕犯忌吗?我荀家可是党人,我从叔荀友若在冀州,荀文若在长安,荀仲豫隐居乡里,却不肯出仕。”
周瑜一句话也不说,只是静静地看着荀攸,脸上带着温润如玉的笑容。
荀攸顿了顿,又说道:“其实……我是想去益州的。”
“那我就更不能让你走了。”周瑜笑了起来,伸手挽着荀攸的手臂。“拿下荆州之后,我就要取益州,放你走,岂不是给自己树了一个强敌?荀公达,你既然被我看到了,就认命吧。我也不敢委屈你太久,荆州战事一结束,我就将你推荐给孙将军,到时候是去是留,悉听尊便,如何?”
荀攸也笑了,点点头。“也好,那我就在将军这里叨扰些日子。什么时候相看两厌了,我再走也不迟。”
“一言为定。”周瑜伸手相邀。“荀长史,请。”
“将军请。”
回到城中,周瑜安顿好将士们回营,自己领着尹端和讲武堂的少年们回家。之前已经安排人回来通知蔡琰,蔡琰准备了酒席,亲自站在门口迎接尹端。魏延等人看到蔡琰,立刻围了过去,先生先生的叫不停,开心得像小鸟,蔡琰一一应了,又和其他少年说了几句。看到荀攸时,她却有些意外,但也只是眼神一闪,随即便恢复了正常,客气的行礼,欢迎荀攸的光临。
因为荀攸的意外到访,蔡琰做了一点调整,派人去郡学将胡昭请了来。对蔡琰的体贴,荀攸感激不尽。回到南阳,他便安心了。回到宛城,他就自在了。再看到胡昭,他感觉就像回到了家一样。
时间不长,胡昭赶到,一看到荀攸,他就拉着荀攸的手说道:“公达,你早该来了嘛。放眼天下,现在哪儿还能比南阳安定?来了好,来了好,干脆把家也搬来,以后就别走了。对了,仲豫现在在哪儿,让他也来南阳吧,我们现在要做一部大书,缺人手。”
“你们想做什么大书?”
胡昭兴致勃勃,拉着荀攸向西院走去。“蔡先生,借你书房一用。”
蔡琰笑着点头。“先生自用。我这儿还有客人,就不招呼你们了。”
“无妨,我又不是第一次来。”
荀攸吃了一惊,狐疑地看着胡昭。“你经常来蔡先生的书房?”
胡昭一边向前走,一边回头看了荀攸一眼,“嗤”的笑了一声:“你看你,亏你也在宛城住过几个月,怎么还有那么多旧想法。蔡先生是普通女子吗?她的学问之好就连许多须眉男子也望尘莫及。她在家中开设讲堂,为那些成年的女子授课解惑,我们有什么疑难无法解决的时候,也常来向她请教。”
说着,两人进了西院,眼前是一个很朴素的院子,四周的走廊中摆着不少案几,有几个年轻女子正在温书,见胡昭和荀攸进来,并不惊讶,只是向胡昭欠身施礼。
胡昭上了堂,指着堆满简牍的书架,笑道:“看到没有,这些都是蔡伯喈收集的孤本古籍,有近千卷之多,随便抄录,只是不能带出这个院子。”
荀攸目瞪口呆,一句话也说不出来。宽敞的讲堂之上,三面墙都是书架,上面摆满了用青囊装起的简牍,每一只青囊上都挂着骨签,上面用绢秀的字体写着书名,整个堂上散发着淡淡的墨香。
胡昭拉着荀攸走了旁边的一间小室,小室四壁也全是书架,中间有一架宽大的书案,四周垫着竹席,摆着坐垫。案上有笔墨纸砚、研钵书刀,还有一些写了字的纸,上面字迹凌乱,似乎是草稿。胡昭在案几坐下,探头看了一眼,将那些纸推到荀攸面前。
“这是什么?”荀攸接过纸,却看不太明白,上面的字他几乎一个也不认识。
“我们抄录的一通古碑上的字,你猜猜,写的是什么?”
荀攸摇摇头。他是读过书,但不通古文。
“古本《易》。”胡昭笑道:“与今本《易》相异甚多,现在还在解读之中,等全部解读出来,估计研究《易》的大家有一半要撞墙。你荀家传有易数,荀慈明故去之后,也就是荀仲豫算得上读书种子。这样的大事,他不来?”
荀攸没吭声,他缓缓放下手中的纸,沉默了片刻。“这就是你说的大书?”
“不是。我说的大书是以发现的古碑校勘史记中的楚世家,如果可能的话,也许会单独写一部楚史。”
荀攸惊愕不已。“周将军即将南征,蔡伯喈又准备著史,你们这时候写这样的大书,财赋支撑得起吗?”
“的确有些紧张,不过周将军对我们的事很支持,他决定每年拨付五百金充作开销,为时十年。”
“五百金也不够吧,你们这么多人。”
胡昭扬扬手。“我们人数不是特别多,也就是七八个人,都是想做点学问的书生,能保证温饱就可以了,不需要太多的开销,主要的开销是纸张笔墨。好在南阳纸坊都很顺利,以后会越来越便宜。对了,听说冀州也开设了不少纸坊,公达,是不是你们提议的?”
遇到荀攸,胡昭的心情一直很好,说到这件事,他的脸却阴了下来,很不高兴。“冀州人模仿南阳的马车,又模仿南阳的纸坊,那也就罢了,怎么还派人来偷技术?最近这两个月,十个纸坊有八个抓到细作,还伤了人,这就是四世三公的袁绍干的事?”
“有这样的事?”荀攸也是大吃一惊。他知道袁绍在冀州建纸坊,但冀州所产的纸质量不如南阳纸,成本也偏高,价格一直降不下来。因为开设纸坊的是袁绍的部属,所以袁绍强迫冀州各郡县都必须用冀州纸,引起了不少反对,一些郡县写给袁绍的公文时用冀州纸,写其他公文时则用南阳纸,纸坊的生意一直不怎么好。现在居然到南阳来偷技术?
见荀攸不似作伪,胡昭没有再逼问,却冷笑了两声。“嘿嘿,依我看,这汝阳袁家的家主迟早还要回到袁公路一脉。”
荀攸心中莫名一凉,随即又有些隐隐的庆幸。
第557章 推心置腹
“大军征战在即,还花大量财力支持编书,是南阳的财力很强,还是迫于压力?”
晚宴之后,荀攸随周瑜在书房坐定,一开口就直奔主题。周瑜看了他一眼,嘴角微挑,却不着急回答。他提起案上小泥炉中咕噜作响的陶壶,在放好了姜葱盐和茶末的茶杯中倒进半杯开水,姜的温暖辛辣和茶叶的清香混在一起,在房间里弥漫开来,既有热情,又有冷静。周瑜伸手示意。
“公达,尝尝,益州来的茶。”
荀攸端起茶杯,呷了一口,然后皱了皱眉,轻轻放下了茶杯。
周瑜慢慢地品着茶,自得其乐。过了一会儿,他放下茶杯,搓了搓手。“南阳的财力不但不强,而且有很大的亏空。要花钱的地方太多,浚仪之战,仅是箭矢就用了近百万枝,新刀万口,战甲近三千副,运过去的粮食近二十万石,接下来还要再运五十万石。伤亡将士的抚恤奖赏又是一大笔钱。孙将军的亲卫骑损失战马近四百匹。不得已,他只能亲赴河东,与牛辅等人面谈,这又要花一大笔钱。到处都要花钱,我只能到处借钱,现在已经赊到了五年之后的赋税。”
荀攸看着周瑜,静静地等着。
“有多少钱,现在都花得掉,但郡学用的钱却是一早就准备好的,不受影响。倒不是因为压力,而是因为文化需要传承,不能因为战事紧张就置诸脑后。一年五百金是不少,可是相对于数万大军的征战来说,这又算不了什么。”
周瑜看看荀攸,浅笑道:“我大胆留下公达,就是希望公达能为我出谋划策,速战速决。战事早结束一天,省下的钱也许就不止五百金。公达,你说对不对?”
荀攸苦笑道:“虽说兵贵胜,不贵久,但谁能保证一战成功?万一战事拖延不决,粮赋接济不上,难道将军再退回来?”
“战必胜,攻必克,的确难以保证,不过出征之前,如果没有七成以上的胜率,我宁愿不出征。”周瑜顿了顿,又道:“这是孙将军对我的唯一要求。”
“唯一要求?”
“对,唯一要求。”
荀攸怔了片刻,轻轻吐出一口气。“看来……孙将军对将军真是推心置腹啊。”
“是啊,正因为如此,我才觉得肩上的担子很重,想请公达来帮我。论士卒训练,甲仗精良,我们都有明显的优势,但此去是攻城,还有很多不确定的因素,所以我需要一个智谋之士来帮我筹措,时时提醒。公达离开南阳,我一直觉得很遗憾,现在你又回来了,而且是在我准备出征之前,我想这应该是天意吧。”
荀攸苦笑道:“将军厚望,我愧不敢当,万一辜负了将军的信任,我……”
周瑜摆摆手。“谋划在你,决断在我,如果事有不谐,我会全权向孙将军负责,不会连累公达。”
荀攸闭上了嘴巴,没有再说什么客气话。他打量着周瑜的眼神,周瑜眼神湛然,平静而从容。荀攸点了点头。“既然如此,那攸就不揣妄陋,在将军面前献丑。敢问将军,南征人马几何,各为哪几部?”
“人马共两万四千,我率中军一万,娄圭三千,邓展四千,赵俨三千,孙辅四千。十月末在宛城出发,十一月初在襄阳集结,休整十日……”
周瑜取出一份作战计划,摆在荀攸面前。荀攸拿起细读,越看越心惊。这份作战计划很详细,各部人马如何安排,由哪条路线前发,到达江陵后驻扎在什么地方,担负什么样的任务,要注意哪些变数,列列在目。哪怕是一个普通将领,看到这份作战计划,也知道自己该干什么,不该干什么。
“将军的准备很充分。”荀攸将计划推了回去。
周瑜说道:“麾下将士大多出身行伍,不懂什么兵法,只能尽可能的安排得详细一些。有不妥之处,公达尽管直言无妨。”
“将军所列计划很周详,我没什么意见。但是将军这份计划似乎只包括你部的作战计划,并没有孙将军部,莫非他要回豫州休整?”
周瑜眉心微蹙,抬起头,看着荀攸。“公达的意思,是说我们各自行动,没有策应吗?孙将军的任务是攻取庐江、九江。陈登篡取庐江后,一直在厉兵秣马,准备北侵汝南,孙将军准备先攻取庐江,不与我一起行动。”
宛城。
南城外的校场上,一万将士立阵,横竖成行,精神抖擞,秋日的阳光照在甲胄和刀矛上寒光闪闪,但更慑人心魄的是将士们明亮的眼神和洪亮的呐喊声,虽然只是演习,但每一步踏出都所向无前,每一矛刺出都全力以赴,每一声呐喊都充满了必胜的斗志。
战旗在秋风中飞舞,战鼓在战场上空回响,一万人就像一头蓄势已久的怪兽,张开了獠牙,亮出了钢爪,随时可以吞噬任何对手。
周瑜站在将台上,手持将旗,长身玉立,白皙的脸庞被阳光晒得微红,额头沁出微汗,眼神却像山一样坚定,仔细观察着大阵的每一个角落,发出一个接一个的命令。
方阵、圆阵,直阵、曲阵,一一演练。
中军将台的左侧,还有一个观兵台。讲武堂祭酒尹端坐在正中,身后站着一群少年,还没到戴冠的年龄,但他们每个人都戴着头盔,穿着甲胄,腰间带着长刀,与台下的将士无二。虽然不用像将士们一样操练,可是在阳光下暴晒了半天,他们同样热得满头是汗,小脸通红,却没有一个人喊累,目光炯炯地看着不断变幻的阵势。
他们是讲武堂的新生,大多才十岁左右,有一半刚从幼稚园毕业。与那些从行伍中选拔出来进修的学员不同,他们完成了基础学业后就进入讲武堂学习,学习内容也以军事为主,学制三年,学成之后进入各军做高级将领的侍从、参谋,年满十八之后再分配到各营,由领两百人的曲军侯开始自己的军事生涯。
相比于那些由普通士卒一刀一刀砍出来的将领,他们的起点更高,将来可以达到的成就也更高。能从那么多同窗中被选出来,就足以说明他们的优秀,此刻没有一个人愿意表现出哪怕一丝软弱。尹端带着他们观兵,就是要让他们知道将士的辛苦。只有知道将士的辛苦才能真正体谅将士,才能真正爱兵如子,而不是纸上谈兵,口惠而实不至。
直到太阳西斜,演阵才结束,周瑜立刻评点,然后行赏,奖励演练优秀者,将领各有赏赐不等,回营后再领取,普通士卒则赏钱赏酒,当场发放。在无数人的羡慕下,受赏的将士在中军台下立阵,由讲武堂学生上酒、发钱。酒只一碗,钱只二百,却能起到鼓舞士气的作用,一时间人人眼热,鼓足了劲头。受赏的要再接再励,没受赏的要回去总结教训,争取下一次受赏。
行赏完毕,各归战阵,依次回营。
周瑜来到尹端面前,很客气地向尹端请教。他不是讲武堂的学生,但一直对尹端很客气,执子弟礼。尹端很客气,讲了几句,便让弟子们向周瑜发问。话音刚落,一个少年就举起了手。
“将军,我有话想问。”
周瑜一看,笑了。“魏延啊,你在幼稚园的时候就问题多,现在还是问题多,能不能先让别人问几句,待会儿你随我回城,让你问个够,好不好?”
魏延开心得连连点头。“好,好。你们问吧,我待会儿随将军回城,顺便去拜见蔡先生。”
一听说要去见蔡琰,好几个少年都叫了起来,纷纷要去。有人叫道:“将军,管饭不?我们想听先生弹琴,看将军舞剑。”一时间热闹非凡,再也看不到半点严肃。那些不是从幼稚园毕业的少年羡慕地看着魏延等人,有蔡琰这个先生的关系在,魏延等人先天就比他们有优势。
尹端看在眼里,抚着胡须说道:“将军,老夫能去叨扰吗?”
周瑜拱手道:“祭酒愿意大驾光临,我求之不得啊。这样吧,在座的都去,如何?听说这一期新生群英荟萃,郡学的邯郸先生、胡先生对尹祭酒意见很大啊。尹祭酒,你可以留点神。”
尹端大笑,眉飞色舞,雪白的头发在夕阳下染上了一层金光。
少年们也兴奋地互相咬着耳朵。蔡琰在南阳很有名,不少女子以她为榜样,也想做做学问,将自己的人生变得多姿多彩。特别是那些从幼稚园毕业的少女,不是想办法进郡学继续求学,就是想进木学堂跟着秦罗研究木学,甚至还有人想进讲武堂从军,反正没几个愿意再像母辈一样回家做女红,等着嫁人。
能见到传奇般的蔡先生,他们当然高兴。
周瑜与尹端同车回城,关上车门,两人脸上的笑容都淡了几分。尹端轻叹一声:“公瑾,也许是我老了,一想到此次出征,我那些学生不知道有多少人将浴血沙场,我这心里就不是滋味。唉,天下大乱,大战将起,最后真正能封侯拜将的人能有几个?一将功成万骨枯啊。”
周瑜沉默了片刻。“祭酒,从军征战,如果只是想封侯拜将,这的确有些不值。可是如果我们为天下太平而战,那就算战死也是值得的。祭酒,三十年征伐,三十年教化,一甲子而天下太平,这是天下人的希望,我们为的岂是个人的功业?”
尹端微微颌首。“公瑾,你能这么想,我很欣慰。军人征战,功业当然是所欲,但仅仅着眼于个人的功业,那就误入歧途了。若非如此,董仲颖又怎么会身败名裂,为天下笑。”
“祭酒放心吧,功过是非,蔡公会还他一个公道。”
尹端轻叹一声:“现在想想,还是我这样比较好,虽然没有大富大贵,也算是弟子满天下。我老了,看不到太平盛世,可是一想到我的弟子们将随你们征战四方,保境安民,我很欣慰,死而无憾。”
“祭酒可谓通达。”周瑜适时的赞了一声。
尹端倚在车窗边,看着窗外的景色,忽然想起了什么,眉头轻蹙。过了一会儿,他转头对周瑜说道:“公瑾,令尊在洛阳为官,最近可曾有书信来?”
周瑜笑道:“有的。浚仪之战后,洛阳基本安定,朱公虽有小恙,却不碍事,正在筹划在洛阳屯田的事。有将军料理这些事,你就放心吧。”
“我就是不放心他。这个朱公伟啊,志大才疏,却是个义士。眼下时局这么乱,他岂能安心养病。算起来,也该有六十多了吧,该放手时且放手,不要以为自己还年轻。如果有机会,让你父亲劝劝他。”
周瑜点头答应,正说着,前面便到了城门口,周瑜下了车,习惯性的在人群中扫了一眼,突然一愣,随即笑了。他分开人群,走到一个中年人的面前,拱手而笑。
“荀公达,别来无恙?”
第556章 荀攸今又来
荀攸欠身施礼,看着周瑜身后昂首挺胸,鱼贯入城的将士,轻声笑道:“将军兵强马壮,万事俱备,这是准备出征啦。”
周瑜剑眉微挑。“倒是准备得差不多了,却算不上万事俱备。”
“哦?”
“还差一位长史,不知道公达可愿屈就?”
荀攸眉心微蹙,沉吟了好一会儿。“将军用我为长史不怕犯忌吗?我荀家可是党人,我从叔荀友若在冀州,荀文若在长安,荀仲豫隐居乡里,却不肯出仕。”
周瑜一句话也不说,只是静静地看着荀攸,脸上带着温润如玉的笑容。
荀攸顿了顿,又说道:“其实……我是想去益州的。”
“那我就更不能让你走了。”周瑜笑了起来,伸手挽着荀攸的手臂。“拿下荆州之后,我就要取益州,放你走,岂不是给自己树了一个强敌?荀公达,你既然被我看到了,就认命吧。我也不敢委屈你太久,荆州战事一结束,我就将你推荐给孙将军,到时候是去是留,悉听尊便,如何?”
荀攸也笑了,点点头。“也好,那我就在将军这里叨扰些日子。什么时候相看两厌了,我再走也不迟。”
“一言为定。”周瑜伸手相邀。“荀长史,请。”
“将军请。”
回到城中,周瑜安顿好将士们回营,自己领着尹端和讲武堂的少年们回家。之前已经安排人回来通知蔡琰,蔡琰准备了酒席,亲自站在门口迎接尹端。魏延等人看到蔡琰,立刻围了过去,先生先生的叫不停,开心得像小鸟,蔡琰一一应了,又和其他少年说了几句。看到荀攸时,她却有些意外,但也只是眼神一闪,随即便恢复了正常,客气的行礼,欢迎荀攸的光临。
因为荀攸的意外到访,蔡琰做了一点调整,派人去郡学将胡昭请了来。对蔡琰的体贴,荀攸感激不尽。回到南阳,他便安心了。回到宛城,他就自在了。再看到胡昭,他感觉就像回到了家一样。
时间不长,胡昭赶到,一看到荀攸,他就拉着荀攸的手说道:“公达,你早该来了嘛。放眼天下,现在哪儿还能比南阳安定?来了好,来了好,干脆把家也搬来,以后就别走了。对了,仲豫现在在哪儿,让他也来南阳吧,我们现在要做一部大书,缺人手。”
“你们想做什么大书?”
胡昭兴致勃勃,拉着荀攸向西院走去。“蔡先生,借你书房一用。”
蔡琰笑着点头。“先生自用。我这儿还有客人,就不招呼你们了。”
“无妨,我又不是第一次来。”
荀攸吃了一惊,狐疑地看着胡昭。“你经常来蔡先生的书房?”
胡昭一边向前走,一边回头看了荀攸一眼,“嗤”的笑了一声:“你看你,亏你也在宛城住过几个月,怎么还有那么多旧想法。蔡先生是普通女子吗?她的学问之好就连许多须眉男子也望尘莫及。她在家中开设讲堂,为那些成年的女子授课解惑,我们有什么疑难无法解决的时候,也常来向她请教。”
说着,两人进了西院,眼前是一个很朴素的院子,四周的走廊中摆着不少案几,有几个年轻女子正在温书,见胡昭和荀攸进来,并不惊讶,只是向胡昭欠身施礼。
胡昭上了堂,指着堆满简牍的书架,笑道:“看到没有,这些都是蔡伯喈收集的孤本古籍,有近千卷之多,随便抄录,只是不能带出这个院子。”
荀攸目瞪口呆,一句话也说不出来。宽敞的讲堂之上,三面墙都是书架,上面摆满了用青囊装起的简牍,每一只青囊上都挂着骨签,上面用绢秀的字体写着书名,整个堂上散发着淡淡的墨香。
胡昭拉着荀攸走了旁边的一间小室,小室四壁也全是书架,中间有一架宽大的书案,四周垫着竹席,摆着坐垫。案上有笔墨纸砚、研钵书刀,还有一些写了字的纸,上面字迹凌乱,似乎是草稿。胡昭在案几坐下,探头看了一眼,将那些纸推到荀攸面前。
“这是什么?”荀攸接过纸,却看不太明白,上面的字他几乎一个也不认识。
“我们抄录的一通古碑上的字,你猜猜,写的是什么?”
荀攸摇摇头。他是读过书,但不通古文。
“古本《易》。”胡昭笑道:“与今本《易》相异甚多,现在还在解读之中,等全部解读出来,估计研究《易》的大家有一半要撞墙。你荀家传有易数,荀慈明故去之后,也就是荀仲豫算得上读书种子。这样的大事,他不来?”
荀攸没吭声,他缓缓放下手中的纸,沉默了片刻。“这就是你说的大书?”
“不是。我说的大书是以发现的古碑校勘史记中的楚世家,如果可能的话,也许会单独写一部楚史。”
荀攸惊愕不已。“周将军即将南征,蔡伯喈又准备著史,你们这时候写这样的大书,财赋支撑得起吗?”
“的确有些紧张,不过周将军对我们的事很支持,他决定每年拨付五百金充作开销,为时十年。”
“五百金也不够吧,你们这么多人。”
胡昭扬扬手。“我们人数不是特别多,也就是七八个人,都是想做点学问的书生,能保证温饱就可以了,不需要太多的开销,主要的开销是纸张笔墨。好在南阳纸坊都很顺利,以后会越来越便宜。对了,听说冀州也开设了不少纸坊,公达,是不是你们提议的?”
遇到荀攸,胡昭的心情一直很好,说到这件事,他的脸却阴了下来,很不高兴。“冀州人模仿南阳的马车,又模仿南阳的纸坊,那也就罢了,怎么还派人来偷技术?最近这两个月,十个纸坊有八个抓到细作,还伤了人,这就是四世三公的袁绍干的事?”
“有这样的事?”荀攸也是大吃一惊。他知道袁绍在冀州建纸坊,但冀州所产的纸质量不如南阳纸,成本也偏高,价格一直降不下来。因为开设纸坊的是袁绍的部属,所以袁绍强迫冀州各郡县都必须用冀州纸,引起了不少反对,一些郡县写给袁绍的公文时用冀州纸,写其他公文时则用南阳纸,纸坊的生意一直不怎么好。现在居然到南阳来偷技术?
见荀攸不似作伪,胡昭没有再逼问,却冷笑了两声。“嘿嘿,依我看,这汝阳袁家的家主迟早还要回到袁公路一脉。”
荀攸心中莫名一凉,随即又有些隐隐的庆幸。
第557章 推心置腹
“大军征战在即,还花大量财力支持编书,是南阳的财力很强,还是迫于压力?”
晚宴之后,荀攸随周瑜在书房坐定,一开口就直奔主题。周瑜看了他一眼,嘴角微挑,却不着急回答。他提起案上小泥炉中咕噜作响的陶壶,在放好了姜葱盐和茶末的茶杯中倒进半杯开水,姜的温暖辛辣和茶叶的清香混在一起,在房间里弥漫开来,既有热情,又有冷静。周瑜伸手示意。
“公达,尝尝,益州来的茶。”
荀攸端起茶杯,呷了一口,然后皱了皱眉,轻轻放下了茶杯。
周瑜慢慢地品着茶,自得其乐。过了一会儿,他放下茶杯,搓了搓手。“南阳的财力不但不强,而且有很大的亏空。要花钱的地方太多,浚仪之战,仅是箭矢就用了近百万枝,新刀万口,战甲近三千副,运过去的粮食近二十万石,接下来还要再运五十万石。伤亡将士的抚恤奖赏又是一大笔钱。孙将军的亲卫骑损失战马近四百匹。不得已,他只能亲赴河东,与牛辅等人面谈,这又要花一大笔钱。到处都要花钱,我只能到处借钱,现在已经赊到了五年之后的赋税。”
荀攸看着周瑜,静静地等着。
“有多少钱,现在都花得掉,但郡学用的钱却是一早就准备好的,不受影响。倒不是因为压力,而是因为文化需要传承,不能因为战事紧张就置诸脑后。一年五百金是不少,可是相对于数万大军的征战来说,这又算不了什么。”
周瑜看看荀攸,浅笑道:“我大胆留下公达,就是希望公达能为我出谋划策,速战速决。战事早结束一天,省下的钱也许就不止五百金。公达,你说对不对?”
荀攸苦笑道:“虽说兵贵胜,不贵久,但谁能保证一战成功?万一战事拖延不决,粮赋接济不上,难道将军再退回来?”
“战必胜,攻必克,的确难以保证,不过出征之前,如果没有七成以上的胜率,我宁愿不出征。”周瑜顿了顿,又道:“这是孙将军对我的唯一要求。”
“唯一要求?”
“对,唯一要求。”
荀攸怔了片刻,轻轻吐出一口气。“看来……孙将军对将军真是推心置腹啊。”
“是啊,正因为如此,我才觉得肩上的担子很重,想请公达来帮我。论士卒训练,甲仗精良,我们都有明显的优势,但此去是攻城,还有很多不确定的因素,所以我需要一个智谋之士来帮我筹措,时时提醒。公达离开南阳,我一直觉得很遗憾,现在你又回来了,而且是在我准备出征之前,我想这应该是天意吧。”
荀攸苦笑道:“将军厚望,我愧不敢当,万一辜负了将军的信任,我……”
周瑜摆摆手。“谋划在你,决断在我,如果事有不谐,我会全权向孙将军负责,不会连累公达。”
荀攸闭上了嘴巴,没有再说什么客气话。他打量着周瑜的眼神,周瑜眼神湛然,平静而从容。荀攸点了点头。“既然如此,那攸就不揣妄陋,在将军面前献丑。敢问将军,南征人马几何,各为哪几部?”
“人马共两万四千,我率中军一万,娄圭三千,邓展四千,赵俨三千,孙辅四千。十月末在宛城出发,十一月初在襄阳集结,休整十日……”
周瑜取出一份作战计划,摆在荀攸面前。荀攸拿起细读,越看越心惊。这份作战计划很详细,各部人马如何安排,由哪条路线前发,到达江陵后驻扎在什么地方,担负什么样的任务,要注意哪些变数,列列在目。哪怕是一个普通将领,看到这份作战计划,也知道自己该干什么,不该干什么。
“将军的准备很充分。”荀攸将计划推了回去。
周瑜说道:“麾下将士大多出身行伍,不懂什么兵法,只能尽可能的安排得详细一些。有不妥之处,公达尽管直言无妨。”
“将军所列计划很周详,我没什么意见。但是将军这份计划似乎只包括你部的作战计划,并没有孙将军部,莫非他要回豫州休整?”
周瑜眉心微蹙,抬起头,看着荀攸。“公达的意思,是说我们各自行动,没有策应吗?孙将军的任务是攻取庐江、九江。陈登篡取庐江后,一直在厉兵秣马,准备北侵汝南,孙将军准备先攻取庐江,不与我一起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