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界直播日常_分卷阅读_122
回信时字斟句酌,接连去了两封信,总算把人哄好。
这天子脚下人才济济,志大才疏的是庸人,可恃才傲物的也当不得大用。傅辞转变了心态,趁着这一年功夫,结交了不少饱学之士,拜入名师门下得其赏识,初初为将来的仕途铺了路。
可小姑娘没这么好命,大抵她这辈子的好运在嫁给这个金龟婿的过程中就用光了。
那一年她都和唐夫人一起住,唐夫人虽已是个妇人,年纪却不大,莺花半稀亦有种别样的风情。偶有一日锦绣绣坊的活计多,唐夫人一人走夜路回家,行到巷子口时远远瞧见了自家门廊上高高挂着的灯笼,心知女儿正在等她。
唐夫人心中一喜,正要加快脚步往家里赶,却忽然被两个大汉蒙住了嘴,掐着腰扔上了一顶轿子。
“你是何人?”唐夫人吓得不轻,还没看清楚眼前是什么人,面前已经凑上一张酒气熏天的嘴来。她连忙手脚并用地将人挣了开,踉踉跄跄跳下了轿子,一路喊着“救命”,一路往家里跑。
小姑娘本就在家里等得心焦,听着家中的大门被人踹了开,又听到她娘呼救的声音,忙拿了扁担往外冲,竟见家门口有个黑影正将她娘压在墙上欲行不轨,登时气得没了理智,狠狠抽了那人一扁担。
那色鬼一声没吭,软软倒在了地上,小姑娘仍不解气,又狠着劲砸了两扁担。
母女俩又惊又怕,借着灯笼的光瞧了瞧人,此人竟是东街住着的陈员外,更吓人的是此时陈员外的后脑处已经泅开了一滩鲜血。两人这才记起来,扁担的两头各有一个用来栓水桶的铁扣,方才那铁扣正正好砸进陈员外的后脑勺上,此时他已经翻了白眼。
母女两彻底慌了神,后头的四个轿夫本就在巷子口守着,听了这动静忙跑上前来,一面慌慌张张送自家老爷去医馆,另一面扭了人送到了县衙。人证物证俱在,陈家掏了些银钱进来,连堂都没过,母女俩经了刑讯之后便被押入了大牢。
小姑娘一身是伤,气得直发抖:“我相公说过的——非正印官不得受片面之词,你身为一县之令,竟连邻里证人都不传唤!就不怕弄出冤假错案来?”
这“冤假错案”听得知县脚步一顿,回头问她:“你相公是谁?”
小姑娘顿了顿,怕给傅辞惹麻烦,不吭声了。
跟在知县身边的师爷门路广,附在他耳边提醒:“就是城西邱先生的得意门生,傅辞啊!”
知县眯着眼想了想,眼底一片幽暗:“就是那个每回都在诗会中拔得头筹,让清儿彻底抬不起头的举人?”
师爷俯首:“正是。”知县膝下只有一子名为刘清,从小宠着惯着长大,也是义县有名的举人。时下科举盛行,举国尚文,义县每月初都会举办一次鹿鸣诗会,优胜者可以获得十银的赏银。既是雅事又能得赏银,但凡会作诗的文人都愿意去碰碰运气。
在傅辞没从乡里搬到县城之前,每回鹿鸣诗会的优胜者都是知县大人的独子刘清,一时风光无两。可自打傅辞搬来了县城,只要他去那诗会,头筹就没跑过。久而久之,义县书生只要一听今日打擂的是傅辞,当日诗会便不参与了,无人敢触其锋芒。
刘清却铁了心要跟他死磕,屡战屡败,刚开始众人还会将两人的诗作认真品读一番;可后来傅辞名气越来越大,无论刘清作出什么样的诗,都会被人笑话一通,仿佛他此般行径便是不自量力。
刘清在人前几乎抬不起头来,心中有这么个迈不过去的坎,此后一提笔就发憷,连做学问都没了心思,整日借酒消愁,如今已经赋闲在家两年了,学业早已荒废。
小姑娘心中一动,鼓起勇气说:“我家相公是要考状元的人,他回来之后定会给我翻案的!”
“果真是无知妇孺!”知县扯唇笑了笑:“进士百里中一,我义县已有十二年没出过一个进士了,何况是天子钦点的状元,也是尔等刁民敢想的?哼,等你相公果真中了状元衣锦回乡了,此案再重审不迟!”
小姑娘受了刑讯,一连高烧三日,没医没药,硬生生自己退了热。唐夫人搂她在怀里,仿佛失了魂一般,流着泪低声喃喃:“娘错了,娘就该从了那员外,也不能往家里跑,不该拖累你。”
“娘你说什么胡话!相公他下个月就回来,咱们还能重新升堂。”小姑娘恨得咬牙切齿:“等他高中回来了我看谁还敢欺负咱们!”
唐夫人含着泪点点头。
唐侨和帝君站在阴影里看着,他俩是戏外人,无论做什么都无力回天。此时她的手被帝君攥得死紧,唐侨也不喊疼,反手更用力地握住他,声音有些哑,又异常坚定地说:“会好的。”
帝君闭了闭眼,掩去了眼中的血色,最后望了前世的她一眼。他轻轻挥了挥手,这段情境便如飞灰一般散去了。
*
那一世的小姑娘死在一个雨夜。
被敲碎了颅骨的陈员外苟延残喘了五天,两百年的老山参都嚼了一根,还是没熬过去,在家里断了气。当天夜里他几个儿子便来狱中提了人,将母女俩拎到陈员外的棺材前,一通乱棍活活打死了。
这一番动作太快,等傅辞的恩师与挚友听到了消息,再去乱葬岗上寻着了人,尸体都已经发了腐。
而此时的京城,黄金榜刚揭,傅辞果然高中,还是宣宗亲自勾红的一等一甲。那时他尚年轻,出身贫寒却一鸣惊人,以如此亮眼的成绩敲开了名利场的大门,正是春风得意马蹄疾的时候。
回义县的路走得十分慢,一路锣鼓喧天,函使不停的报喜声让一向喜怒不形于色的傅辞面上都添了两分欢喜。
他避开了远亲,避开了同窗,驾着马奔回了家中。映入眼帘的却是满院缟素,还有家中停着的两口薄棺。
满腔热血就这样生生结成了冰。
*
江南的七月正是梅雨季节,淅淅沥沥的雨从早下到晚,仿佛再不会停似的。入殓、停棺、出殡……都是傅辞一人忙活。
一连数日不眠不休,他收集了义县冤案错案数十件,一纸状书投到了江南西道刺史之处。凭着新科状元郎的身份求刺史速审此案,短短几日便轻轻松松告倒了刘知县。
天光正明,邱先生瞧见自己最得意的弟子跪在雨中,手中举着一柄纸伞,却只挡着那块碑,自己一身单薄的青衫早已湿了个透。
邱先生心中愧悔之甚,丢开伞行上前去,挥退两旁搀扶的学生,朝着墓碑躬身作了一揖,长声感慨:“昭先啊,是为师对不住你。”
傅辞跪在坟前不语,好半晌,涩声答:“恩师不必自责,是我一人之过。”
邱先生见他这副了无生气的模样,又痛又悔,又怕他随发妻去了,心念一动便劝道:“陈员外与刘县令虽死,可天底下鱼肉百姓的恶吏却不止其二人。为师知你心中伤痛,可与其碌碌半生,你不如就此入朝为官,改改这世道。”
傅辞似乎是听进去了,微微转了转眼珠。思索良久,又在碑前跪了一日,踉踉跄跄起了身,一双死气沉沉的眼中透出了两分光亮来。
中原的丧葬讲究入土为安,他却偏不,在陈家与刘知县都倒台之后,亲手刨了发妻的坟,絮絮叨叨仿佛在跟空气说话:“此番去了京城,我就再也不回来了……我在京城赁了一户小院,花光了所有积蓄,不过无妨,我有了俸禄,能养得好你……”
“家中来了个道士,说咱家宅子里有冤气盘旋不散,还要设法除恶鬼,我把那妖道赶走了……我寻思着你去得这般惨,兴许真如他所说,怨气未散之前是不能好好投胎的。”
“与其被锢在这棺材里,不如我带去你京城瞧瞧?”他摸摸手下的棺材板,仿佛在摸发妻的小脸,声音温柔缱绻:“你娘有你爹陪着,我把你带在身边陪我可好?”
说话间时不时还低笑两声,直叫一旁帮忙抬棺的几个大汉吓得寒毛倒竖。
“刨了你的坟是我想了半月才决定的,你可别怨我……若是真的怨我,就时常给我托个梦,好梦噩梦都随你。”
棺材已经露了缝,他怕众人手里拿着的铁锹动静太大,怕吓到她,便素着两手挖土,任凭这双写诗作画的手沾上泥、断了甲、染了血,也浑然不觉,又笑笑说:“我让扈从在咱的新家里满屋都摆满了铜镜,你高兴的时候就现形来见我……我胆子大,你别怕吓到我。”
“你且等等我,这天下恶吏如此多,我一一杀给你看。”
抬棺的四个壮汉在一旁听着,都说这位状元郎文采绝艳,却不知怎的连说句话都颠三倒四的,直听得人心里发酸。
*
宣宗在位十三年,懿宗在位十四年,及至僖宗幼年登基,朝中好些老臣都成了三朝元老。可若说这期间爬得最快的,定要数寒门出身恩科一甲的傅大人了。
这天子脚下人才济济,志大才疏的是庸人,可恃才傲物的也当不得大用。傅辞转变了心态,趁着这一年功夫,结交了不少饱学之士,拜入名师门下得其赏识,初初为将来的仕途铺了路。
可小姑娘没这么好命,大抵她这辈子的好运在嫁给这个金龟婿的过程中就用光了。
那一年她都和唐夫人一起住,唐夫人虽已是个妇人,年纪却不大,莺花半稀亦有种别样的风情。偶有一日锦绣绣坊的活计多,唐夫人一人走夜路回家,行到巷子口时远远瞧见了自家门廊上高高挂着的灯笼,心知女儿正在等她。
唐夫人心中一喜,正要加快脚步往家里赶,却忽然被两个大汉蒙住了嘴,掐着腰扔上了一顶轿子。
“你是何人?”唐夫人吓得不轻,还没看清楚眼前是什么人,面前已经凑上一张酒气熏天的嘴来。她连忙手脚并用地将人挣了开,踉踉跄跄跳下了轿子,一路喊着“救命”,一路往家里跑。
小姑娘本就在家里等得心焦,听着家中的大门被人踹了开,又听到她娘呼救的声音,忙拿了扁担往外冲,竟见家门口有个黑影正将她娘压在墙上欲行不轨,登时气得没了理智,狠狠抽了那人一扁担。
那色鬼一声没吭,软软倒在了地上,小姑娘仍不解气,又狠着劲砸了两扁担。
母女俩又惊又怕,借着灯笼的光瞧了瞧人,此人竟是东街住着的陈员外,更吓人的是此时陈员外的后脑处已经泅开了一滩鲜血。两人这才记起来,扁担的两头各有一个用来栓水桶的铁扣,方才那铁扣正正好砸进陈员外的后脑勺上,此时他已经翻了白眼。
母女两彻底慌了神,后头的四个轿夫本就在巷子口守着,听了这动静忙跑上前来,一面慌慌张张送自家老爷去医馆,另一面扭了人送到了县衙。人证物证俱在,陈家掏了些银钱进来,连堂都没过,母女俩经了刑讯之后便被押入了大牢。
小姑娘一身是伤,气得直发抖:“我相公说过的——非正印官不得受片面之词,你身为一县之令,竟连邻里证人都不传唤!就不怕弄出冤假错案来?”
这“冤假错案”听得知县脚步一顿,回头问她:“你相公是谁?”
小姑娘顿了顿,怕给傅辞惹麻烦,不吭声了。
跟在知县身边的师爷门路广,附在他耳边提醒:“就是城西邱先生的得意门生,傅辞啊!”
知县眯着眼想了想,眼底一片幽暗:“就是那个每回都在诗会中拔得头筹,让清儿彻底抬不起头的举人?”
师爷俯首:“正是。”知县膝下只有一子名为刘清,从小宠着惯着长大,也是义县有名的举人。时下科举盛行,举国尚文,义县每月初都会举办一次鹿鸣诗会,优胜者可以获得十银的赏银。既是雅事又能得赏银,但凡会作诗的文人都愿意去碰碰运气。
在傅辞没从乡里搬到县城之前,每回鹿鸣诗会的优胜者都是知县大人的独子刘清,一时风光无两。可自打傅辞搬来了县城,只要他去那诗会,头筹就没跑过。久而久之,义县书生只要一听今日打擂的是傅辞,当日诗会便不参与了,无人敢触其锋芒。
刘清却铁了心要跟他死磕,屡战屡败,刚开始众人还会将两人的诗作认真品读一番;可后来傅辞名气越来越大,无论刘清作出什么样的诗,都会被人笑话一通,仿佛他此般行径便是不自量力。
刘清在人前几乎抬不起头来,心中有这么个迈不过去的坎,此后一提笔就发憷,连做学问都没了心思,整日借酒消愁,如今已经赋闲在家两年了,学业早已荒废。
小姑娘心中一动,鼓起勇气说:“我家相公是要考状元的人,他回来之后定会给我翻案的!”
“果真是无知妇孺!”知县扯唇笑了笑:“进士百里中一,我义县已有十二年没出过一个进士了,何况是天子钦点的状元,也是尔等刁民敢想的?哼,等你相公果真中了状元衣锦回乡了,此案再重审不迟!”
小姑娘受了刑讯,一连高烧三日,没医没药,硬生生自己退了热。唐夫人搂她在怀里,仿佛失了魂一般,流着泪低声喃喃:“娘错了,娘就该从了那员外,也不能往家里跑,不该拖累你。”
“娘你说什么胡话!相公他下个月就回来,咱们还能重新升堂。”小姑娘恨得咬牙切齿:“等他高中回来了我看谁还敢欺负咱们!”
唐夫人含着泪点点头。
唐侨和帝君站在阴影里看着,他俩是戏外人,无论做什么都无力回天。此时她的手被帝君攥得死紧,唐侨也不喊疼,反手更用力地握住他,声音有些哑,又异常坚定地说:“会好的。”
帝君闭了闭眼,掩去了眼中的血色,最后望了前世的她一眼。他轻轻挥了挥手,这段情境便如飞灰一般散去了。
*
那一世的小姑娘死在一个雨夜。
被敲碎了颅骨的陈员外苟延残喘了五天,两百年的老山参都嚼了一根,还是没熬过去,在家里断了气。当天夜里他几个儿子便来狱中提了人,将母女俩拎到陈员外的棺材前,一通乱棍活活打死了。
这一番动作太快,等傅辞的恩师与挚友听到了消息,再去乱葬岗上寻着了人,尸体都已经发了腐。
而此时的京城,黄金榜刚揭,傅辞果然高中,还是宣宗亲自勾红的一等一甲。那时他尚年轻,出身贫寒却一鸣惊人,以如此亮眼的成绩敲开了名利场的大门,正是春风得意马蹄疾的时候。
回义县的路走得十分慢,一路锣鼓喧天,函使不停的报喜声让一向喜怒不形于色的傅辞面上都添了两分欢喜。
他避开了远亲,避开了同窗,驾着马奔回了家中。映入眼帘的却是满院缟素,还有家中停着的两口薄棺。
满腔热血就这样生生结成了冰。
*
江南的七月正是梅雨季节,淅淅沥沥的雨从早下到晚,仿佛再不会停似的。入殓、停棺、出殡……都是傅辞一人忙活。
一连数日不眠不休,他收集了义县冤案错案数十件,一纸状书投到了江南西道刺史之处。凭着新科状元郎的身份求刺史速审此案,短短几日便轻轻松松告倒了刘知县。
天光正明,邱先生瞧见自己最得意的弟子跪在雨中,手中举着一柄纸伞,却只挡着那块碑,自己一身单薄的青衫早已湿了个透。
邱先生心中愧悔之甚,丢开伞行上前去,挥退两旁搀扶的学生,朝着墓碑躬身作了一揖,长声感慨:“昭先啊,是为师对不住你。”
傅辞跪在坟前不语,好半晌,涩声答:“恩师不必自责,是我一人之过。”
邱先生见他这副了无生气的模样,又痛又悔,又怕他随发妻去了,心念一动便劝道:“陈员外与刘县令虽死,可天底下鱼肉百姓的恶吏却不止其二人。为师知你心中伤痛,可与其碌碌半生,你不如就此入朝为官,改改这世道。”
傅辞似乎是听进去了,微微转了转眼珠。思索良久,又在碑前跪了一日,踉踉跄跄起了身,一双死气沉沉的眼中透出了两分光亮来。
中原的丧葬讲究入土为安,他却偏不,在陈家与刘知县都倒台之后,亲手刨了发妻的坟,絮絮叨叨仿佛在跟空气说话:“此番去了京城,我就再也不回来了……我在京城赁了一户小院,花光了所有积蓄,不过无妨,我有了俸禄,能养得好你……”
“家中来了个道士,说咱家宅子里有冤气盘旋不散,还要设法除恶鬼,我把那妖道赶走了……我寻思着你去得这般惨,兴许真如他所说,怨气未散之前是不能好好投胎的。”
“与其被锢在这棺材里,不如我带去你京城瞧瞧?”他摸摸手下的棺材板,仿佛在摸发妻的小脸,声音温柔缱绻:“你娘有你爹陪着,我把你带在身边陪我可好?”
说话间时不时还低笑两声,直叫一旁帮忙抬棺的几个大汉吓得寒毛倒竖。
“刨了你的坟是我想了半月才决定的,你可别怨我……若是真的怨我,就时常给我托个梦,好梦噩梦都随你。”
棺材已经露了缝,他怕众人手里拿着的铁锹动静太大,怕吓到她,便素着两手挖土,任凭这双写诗作画的手沾上泥、断了甲、染了血,也浑然不觉,又笑笑说:“我让扈从在咱的新家里满屋都摆满了铜镜,你高兴的时候就现形来见我……我胆子大,你别怕吓到我。”
“你且等等我,这天下恶吏如此多,我一一杀给你看。”
抬棺的四个壮汉在一旁听着,都说这位状元郎文采绝艳,却不知怎的连说句话都颠三倒四的,直听得人心里发酸。
*
宣宗在位十三年,懿宗在位十四年,及至僖宗幼年登基,朝中好些老臣都成了三朝元老。可若说这期间爬得最快的,定要数寒门出身恩科一甲的傅大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