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节
“既然能够和平解决这件事,这又有什么不好呢?”胡汉民说道。
吴绍霆沉默了一会儿,继而问道:“也就是说,你们会答应龙济光的条件了?”
胡汉民叹了一口气,说道:“一些情理之中的条件,这也是无可厚非的。”
吴绍霆问道:“龙济光无非是向革命政府提出索要军饷粮草,再多就是军备物资,我想先问一下打算索要多少?”
胡汉民有些疑惑,反问了道:“难道龙济光派人到韶关没有告诉有关事宜吗?我特意跟龙济光的代表蔡兴举说过,军务之事必然要与我们革命军总裁协商。”
吴绍霆不冷不热的笑了笑,这胡汉民还真是抬举自己。他说道:“还没有谈到这一个环节我就把蔡乃煌轰走了。我知道二十三镇就是故意向革命政府勒索军费,假如龙济光愿意接受改编,我保证答应他的要求,可是显然他只会持兵自重、独霸一方,像他这样的军阀有什么资格索要革命军的军费?”
胡毅生说道:“震之,改编是迟早的事,我们利用军费还能控制二十三镇的行为,相信你身为革命军总裁是有这个预见的。”
吴绍霆冷笑了起来,他的预见可不是自己能够顺利改编二十三镇,而是二十三镇早晚有一天会反客为主,给革命政府一个下马威。他不打算多跟胡毅生辩解什么,只是问道:“先说说龙济光是什么要求吧。”
胡汉民让朱执信把龙济光的军费开支描述一下,二十三镇上报的全部兵员数量是六千六百五十三人,武器装备的数量超过八千,每月维持的费用应在九万,并且每个月还要提供子弹一百万发,炮弹一百发。除此之外,龙济光也希望在军部获得一个正式的职位,以对革命政府竭尽所能。
“九万?都督,你可知我们革命粤军两个师目前的军饷是多少吗?”吴绍霆听完了描述之后,冷冰冰的反诘了道。
胡汉民等人面面相觑,说来革命粤军成立的时间还不足一个月,而且自成立以来也没有确定军费开销的细节问题。基本上现在革命粤军的军饷和粮草,大部分都是吴绍霆自己解决的。吴绍霆的经济来源无非就是光复广州时得了一笔库银,随后北伐韶关一路上也在各个县府得了一笔,再者就是其自身经营公司所得收入。
现在要问革命粤军两个师具体的开销,他们这些人还真不知道怎么回答。
朱执信想了想,然后说道:“第二师北伐出征之前,我们为其筹集了军费二十五万,物资方面都交给民政部去供应了,合计下来算是可以维持三个月的消耗。”
吴绍霆大声的说道:“虽然第二师一共只有四千多人,平均每个月是八万多的费用,看上去比起二十三要九万差不了多少。可是大家要搞清楚一件事,第二师是在北伐作战状态,一个战时部队的消耗还不及一个留守部队的消耗,这是什么道理?”
胡毅生打算辩解什么,不过吴绍霆没有留下余地,接着又说道:“我第一师目前总兵力是三个步兵团、一个炮兵团、一个特务营、一个警卫营,总兵力合计五千多人呢。你们知道我每个月拿多少军饷给手下的兄弟们?”
胡汉民奇怪的问道:“震之,革命粤军目前不是刚成立还不足一个月吗?”
卷二:大革命 第199章,二十三镇安置事宜
吴绍霆冷笑道:“确实如此,那难道革命粤军以后的军费就不算在现在的考虑范围了吗?在一开始的整编计划之中,我已经列出了详细的军费开支,只不过是没有总结起来罢了。如今革命政府刚刚成立,一应政务都是从头开始,为了不给革命政府制造太多的负担,我决定将第一师每月总军费控制在六万之内。”
众人听到这里,也不知道是该高兴还是该担忧。能够精兵简政当然是最好不过了,如今革命政府的支出确实有些力不从心,不过好在社会上能募集到不少的经费,海外那边也在积极响应国内的革命事业。但是很明显吴绍霆的意思就是在拿革命粤军的开销,来比对二十三镇索要的差异之处了。
一番窃议之后,朱执信说道:“震之,龙济光只是向我们革命政府提出这些条件而已,而我们也正是希望等你从韶关回来,详细的磋商这些条件。讨价还价是在所难免的。我们现在坐在这里,不就是在为这件事寻找出路吗?”
一直没有说话的廖仲恺在这个时候沉吟了一声,缓缓的接过话来,对吴绍霆说道:“震之,既然你身为军事部总裁,我很相信你对这件事的判断。这样吧,那你具体说说,我们该如何与二十三镇达成合作条约呢?”
“总理,如果让我实话,我会说我根本不会理龙济光。龙济光手握重兵看上去确实耀武扬威,可是他绝对没有能力踏进革命政府辖区半步。如果我们答应了他的要求,那就等于不败而败了。”吴绍霆语气逐渐递增,显出了他情绪的升温。
胡汉民、胡毅生、朱执信等这些主和派人士顿时露出了失望的表情,他们先前费尽了口舌,竟然还是没能说服吴绍霆。在他们看来,这个时候主要矛盾对象应该放在北京的满清朝廷,绝不是在地方利益上拘于小节。
廖仲恺、宋教仁、邹鲁这边是持中立意见,当然是比较偏向于吴绍霆的看法,他们认为吴绍霆既然掌握了足够实力钳制龙济光,那就没有必要担心龙济光了。不过他们的呼声显然要比主和派那边弱许多,所以一直都没有提出什么声明。
“震之,你怎么还不明白呢?”胡汉民叹了一口气。
“是呀,我们要顾全大局呀!归根结底二十三镇也是广东的血脉,何必要闹得同室操戈呢?”胡毅生极力的声援堂兄胡汉民的意思。
“大家先冷静一些,既然现在是商议,总得有一个商议的论点。”廖仲恺大声的安抚会议室的气氛。
吴绍霆脸色很冷沉,他早就料到这些人的软弱性是到骨子里去了,现在革命政府又不是没有兵,还怕打不起吗?口口声声说什么顾全大局,如果真的是顾全大局第二师就不会出兵江西转道江苏,而是直接出兵湖南进攻武汉。他并非不在意革命政府北伐出征的路线,只是因为这次北伐与自己利益不大,所以才没有太重视而已!
“好的很,”他大声的说了道,声音盖过了全场所有的人,“既然革命政府有这么多银子,那你们就去收买龙济光好了。我倒是要看看,我革命粤军为了节省开支省吃俭用,倒头来却还不及一支半途投诚的部队,你们自己去向革命士兵们去解释吧。”
大家一下子安静了起来,不得不承认,吴绍霆的这番话是很有杀伤力的。
胡汉民与朱执信对视了一眼,他们显得尴尬了起来。廖仲恺沉闷的叹了一口气,好端端的商议竟然变成了争执,不过话说回来还是胡汉民和胡毅生先挑起了不好的气氛,真是让人感到失望透顶。
吴绍霆稍微等了一会儿,然后豁然站起身来,丢下了一句话:“既然你们已有定论,那就照你们的想法去做,这件事与我没关系。”说完,他转身大步流星的向会议室门口走去,副官邓铿上前拉开了大门。
离开会场之后,胡汉民神色很纠结,说实在的他也不想把事情闹到这个地步,现在回想起来倒是有些后悔。
“为了一个外人,咱们这么争吵岂不是太愚蠢了。”廖仲恺责备的说道。
宋教仁刚想开口附和廖仲恺的意思,不过胡毅生却很冲动的大吼了起来:“吴绍霆这算什么意思?明明是他不对!他身为同盟会成员,革命人士,应该服从组织的命令才是。大家看看,看看,随便说两句就耍性子,这还让我们怎么放心?”
“毅生,你这是什么话?吴绍霆是广州首义的领导人,在我们革命政府当中他也是有决策权的。”廖仲恺严肃的说道,他一直都觉得胡毅生太冲动了,甚至都有一些口无遮掩,而胡汉民对他这个堂弟也向来不好好管治,迟早会出问题。
廖仲恺当然想不到,十几年之后的一天,他被刺杀于惠州会馆大门口时,胡毅生就是幕后主使人之一。
“我只是在说事实。革命政府成立之初,军事部部长本不应该轮到他吴绍霆担任,他一个年纪轻轻的晚辈,凭什么能担此大任?当时他假惺惺的辞职让位,其实就是在以退为进。像他这样耍手段、耍心机的人,广州革命大业迟早会坏在他的手里。”胡毅生气愤难耐的说着,他声色俱厉,就好像是在抗议某一项暴行似的。
在场的众人都沉默了起来,虽然胡毅生所说的话有失纪律,可是却点到每个人的心坎上。吴绍霆那次辞职事件,稍微有几分理智的人都能看出其中的动机,虽然不能百分之百肯定吴绍霆是在争权,但俨然留下了一个不好的印象。现在又发现了这样的事,这次召开的时革命政府核心人物的私会,一开始大家都好言相劝,结果没两句话的功夫,这吴绍霆又任性离去。
廖仲恺暗暗叹了一口气,他虽然愿意相信吴绍霆,可是掌握军队实权的人始终是不得让人安心,谁都不知道今天的革命者会不会是明天的叛徒。尤其是吴绍霆从革命起义之后到今天一系列所作所为,就算不想怀疑也得多一个心了。
宋教仁打破了这尴尬的沉默,他表情很严肃的说道:“我以为,与其大家在这里凭空怀疑,还不如多做做工作。震之他是什么人我不太了解,可是震之掌握着革命粤军,是我们革命政府的基础所在。相比之前龙济光是一个威胁,为什么大家都愿意站在一个威胁的立场上,而不站在我们政府基础的立场了呢?”
胡毅生不服气,欲辩驳,可是宋教仁举手打断了他的话。
“毅生,说一句诛心之言,我以为震之虽然有野心、有权欲,但绝对不会是背叛革命的人。难道你们都敢昧着良心说自己没有野心吗?”宋教仁目光炯炯有神,几近审问似的环视了在场所有人。
胡毅生顿时不敢说话了,其他人也都噤声不语。不过大家都在心里埋怨宋教仁,你这年轻人说话也太直接了,窗户纸也是一层纸,能隔着就隔着,岂能随随便便就捅破?
卷二:大革命 第200章,宋教仁来访
吴绍霆回到东校场军部大院,虽然会议的事情让他很动怒,不过接下来的两天时间里,他并没有刻意在这方面下情绪。他不知道自己讨伐韶关的这段时间,革命政府筹集了多少经费,如果同盟会觉得钱多了愿意拿去收买龙济光,那就由他们去好了。他相信革命政府真的这么做了,革命粤军士兵肯定会有不满,到时候的后果就由同盟会自己收拾了。
他在这几天除了打理一些积累下来的军务工作之外,还特意构想了发展广州经济和教育的计划。他特意与朱执信联络了一阵,交换了一下对教育事业的看法,虽然朱执信在那次会议上与自己持相反意见,不过一码事归一码事,这不影响其他合得来的地方。
一月二十九日,随着年关的将近,各地革命事业似乎都有了结果。
这天一大早,一份来自福建的通电由广州革命政府转送到了东校场,随电报送来的还有一份四天前的报纸。福州军政府在二十六日那天已经成立,除了闽北几个县城尚未光复之外,其余重要城镇皆告于捷报。孙道仁被推举为军政府都督,许崇智为军政府总参谋长。福建方面仿效广州革命军编制,组建中华革命闽军,预计年关之后发兵北伐。
这个时代的通讯很迟钝,历史上辛亥革命武昌首义成功之后,即便当天发布了通电,距离湖北最近的江西、湖南等省同样等了三天才知道这个消息。当然,其中有清政府当局限制消息的原因,不过无线电的传达能力占了大头。
吴绍霆看完电报之后只是莞尔一笑,相信再过一个月的时间,全国大部分省区都会如同广州、江西、福建一样了。他又拿起报纸看了看,上面记录的正是福州起义的详细过程:
一月二十日,革命军前敌总指挥许崇智派标统蒋国斌带步兵1个营进占屏山枪械弹药库;步兵1个营进驻于山观音阁,控制于山制高点;骑兵连驻南门,维持城内和近郊交通联络;炮兵营管带萧奇斌率领所属在于山设炮兵阵地,6门克虏伯山炮炮口指向旗下街,工兵营(2个队)和辎重营学兵随同炮兵上山,担任掩护;城内及近郊部队向旗界推进,三面包围,开放东门让其退却。
同盟会所编学生炸弹队由彭寿松指挥,分为两部分,配合新军作战;洋枪队分别占领电报局、邮政局和银行等机关。革命军总司令部设在花巷,在于山观音阁设前敌总指挥部。当晚部队开始行动,双方发生零星战斗。
一月二十一日拂晓,革命军发起攻击,从于山发炮轰击旗下街,命中将军署(今省立医院院址)。但因炮弹缺乏,发炮10余发后停止,步兵暂取守势。旗兵从旗汛口、狮桥头大路冲出,与革命军巷战,均被击退。文楷见于山炮声沉寂,率杀汉团冲锋队分路从观巷、九曲亭向于山猛扑,企图夺炮。
于山新军坚决阻击,学生炸弹队不断投掷炸弹,将冲至半山的冲锋队击退。接着,占领鳌峰坊法政学堂的捷胜营,从洋房窗口向于山阵地猛烈射击,造成革命军多人伤亡。不久,屏山枪械弹药库的炮弹运到,于山炮兵向法政学堂开炮,轰毁洋房,旗兵死伤甚多,余部纷纷逃窜。
这时,从闽北调来福州的徐镜清巡防营,经孙道仁派人争取,由洪山桥开进城内参加起义,革命军声势大振。于山上的新军步兵乘势冲下,重创杀汉团冲锋队,迫其退回九曲亭。在津门路、秀冶里、高节里一带的革命军也发起攻击,与旗兵展开激烈巷战,在学生炸弹队的配合下,击溃高节里等处的旗兵。在旗兵溃退时,杀汉团放火队于旗汛口、高节里、鳌峰坊等处放火。同盟会急调民团救火队灭火,并以军政府都督名义,电令长门炮台统领陈恩焘派兵400名,运炮4门前来助战,又派程拱宸等乘快轮到马江船政局,将旧存枪械、子弹运来福州。
下午,革命军对旗界的围攻愈紧,旗兵多次反击均受挫。总督松寿见大势已去,微服出署,至盐道前(今鼓西路)高开榜画店吞金自杀;将军朴寿则躲到蒙古营(河东街)副都统明玉家中。八旗官兵见主帅逃走,决定投降。
过程描写的栩栩如生,仿佛笔者是亲临现场,而且战斗的场面也十分激烈,简直比起韶关之战有过之无不及。可是当吴绍霆读到报道的最后一段,顿时忍不住失声笑了起来,据统计战事结束之后,革命军阵亡13人,旗兵亡280余人,比起韶关来说远远差得去了。
不过这些都无所谓,夸大的报道有利于振奋人心,同时也可以成为老百姓饭前茶后津津乐道的谈资。
这天下午,廖仲恺和宋教仁带领政府仪仗队来到了东校场。
吴绍霆事先没有接到通知,所以见到这副排场时还有些惊诧,廖总理这是要做什么呢?
廖仲恺、宋教仁先来到吴绍霆的办公室,单独会见了吴绍霆。
“仲恺先生,遁初兄,今日怎么有空来东校场呢?”吴绍霆一边请两人坐下来,一边问了道。在这种私下见面的情况下,一般是没必要用职衔称呼的。
廖仲恺落座之后,真挚的笑了笑,说道:“震之,昨天听执信说你最近很热衷教育和实业,与他讨论了很多这方面的问题呢。”
吴绍霆笑道:“国家要富强,可不单单是军事上的事情。教育是为了我国家下一代可以富强,实业更是国家经济命脉的重要血液,这两者自然是应当重视的。我在广州原本就与他人合作开办了几个工厂,还是很热衷于生意呢。”
廖仲恺点着头说道:“有震之这样振兴的愿望,真是让人欣慰呀。”
他顿了顿,又道:“此番前来,正是因为听了执信的话,看得出来震之对前不久讨论关于处理二十三镇的事宜已经宽心不少了,所以特来完成一些早该完成的事情。”
吴绍霆奇怪道:“哦,什么事?”
这时,宋教仁接过了廖仲恺的话,微笑着说道:“这个月十五日我们拟定了一套勋奖制度,前不久也通过了广州临时议会的章程。震之你是广州革命的元勋之一,这两件事当然得有你的参与。”
吴绍霆微微疑惑,临时议会是情理之中的事情,勋章制度未免有些太早了吧?他记得大革命之后的最新勋奖制度,是在中华民国成立之后才颁布的,如今大革命还属于进行时,怎么就提前制定了这项支付呢?
“如今国内还未统一,鞑虏尚未取出,现在就颁布勋奖制度会不会有些操之过急?”他喃喃的说道。
“是,本来这套制度是先拟定,等共和国成立之后再即时颁布。我与展堂也曾商议过,等中山先生归国之后,由中山先生亲自为震之以及广州革命其他功臣颁布勋章。不过因为上次会议的事情,当时大家都有一些激动,所以让震之你受了一些情绪。说来,政场上的事就是这样,为了捍卫自己的意见,大家都难免会有一些过激行为。”廖仲恺缓缓的说道,就好像是一种劝慰似的。
“不管怎么说,我们大家还是很信任震之你的。所以为了消除误会,激励革命内部士气,同时也表彰震之你光复韶关的功绩,我们一直通过提前为震之你颁发勋章。”宋教仁带着几分和善的笑容说道。
“另外,临时议会也将有震之你的席位,这是由我们革命政府一致选举得出的结果。”廖仲恺补充的说道。
吴绍霆沉默了一会儿,自广州革命政府成立以来,他是主动退出政治组建工作,一直负责军事上的事务,所以这段时间革命政府的政务工作他一概是少有关注的。在韶关的时候,他已经听说了政府各部门组建以及临时议会选举工作如火如荼的进行着,显然这一个月还不到的时间里,这些都差不多尘埃落定。
其实同盟会早在1906年时就已经拟定了共和国纲领和国家机制,如今只不过是照着早先的框架执行。哪怕这些纲领和机制不合适,照着两广总督府、广东省府的建制稍微修改一下就行了。至于议会看上去还要选举,闹的民间沸沸扬扬,实际上议会的班底还是以前省咨议局的那一群人。
广东咨议局于1909年2月筹备,咨议局大楼设置在大东门外,距离东校场不远。
不过因为革命提前成功,咨议局尚且还没正式成立,就连咨议局大楼的修建也停工了。
咨议局的成员大部分都是本地士绅、政治名流,甚至还有一些华侨商人。如今议会的席位可能由以前咨议局二十二位增添了一些,要不然革命政府的运营只怕早就倒闭了。
吴绍霆对政治并不是很感兴趣,清末民初的这几年被称为“军绅政权”时期,不过二次革命失败以后,军阀割据就渐渐代替了军绅政权,一个个武夫粉墨登场,成为了实际的当权者。但是好歹廖仲恺、胡汉民一番心意,这个人情还是要领的,身为革命首义的功臣如果不进入临时议会,那可就太不好看了。
同时他看得出来,如果说胡汉民、胡毅生这些人不是心有芥蒂,那绝不会想到用颁发勋章、邀为议员来安抚自己。很显然既然是安抚,这足以说明问题所在了。
卷二:大革命 第201章,授勋
“仲恺先生,遁初兄,大家都太客气了。都说了政场上难免会有争执,总得来说大家也是为了革命大业着想。我不会因为上次的事记挂在心,既然是多数人决议的事情,那自然得服从执行了。”吴绍霆慷慨的说道。
“震之你理解就好。”廖仲恺点了点头说道。
“这颁发勋章之事完全无此必要,还是的中山先生回来主持大局之后再行激励也不迟。若是因为我个人情绪问题而劳师动众,这可大有不妥呀。”吴绍霆推辞的说道。
“震之不必担心。今日仪仗队已到,总不能什么都不做就返回,再者此次授勋旨在奖励震之光复韶关有功。等到共和民国正式成立之时,自当会再授予开国元勋的奖章。”廖仲恺笑着解释道。
于是吴绍霆不再多推辞了,随后他们三个人出了办公室,就在军部大院的花园里举行了简单的授勋仪式。勋章是从日本订制而成,两天前刚刚将第一批奖章送达广州。勋章的样式是十六棱角,青天白日图纹,镶黄金边深色勋心。勋章的名称为“庚戌革命勇士大勋章”。
勋章很大,比起吴绍霆通常佩戴的同盟会徽章以及广州革命徽章都大,不过却显得很有气势。穿着军服就是需要一些勋章来进行衬托,不单单能够表现出革命资质,也是一种时尚。
授勋结束之后,廖仲恺、宋教仁与吴绍霆又在一起喝了一会儿茶,随便闲聊了一下其他话题,之后廖仲恺便告辞带着仪仗队返回了。宋教仁没有走,他借口要探讨第二师北伐的补给问题留了下来。
吴绍霆以为宋教仁是真的在关心第二师的补给事宜,所以在进办公室之后,他就准备派人去把负责后勤的倪端找来。不过就在这时,宋教仁却突然说道:“震之,我有一些事要单独与你谈一谈。”
他的神色很严肃,甚至还带着几分迫切。
吴绍霆微微一怔,问道:“遁初兄这么神秘,究竟所为何事?”
“我其实是想问问你,在二十三镇这件事上你还是坚持先前的意见吗?”宋教仁语气深沉的问道,他的态度有点像是在诘问,形成了一种无形的压力。
“遁初兄,你到底想问什么?”吴绍霆没有正面回答,他发现宋教仁与授勋之前的态度完全变了一个样子。他一直认为宋教仁是一个很正直的革命家,不管是在现实生活中,还是在历史记录里,现在宋教仁这般煞有其事,看来肯定是有很严重的事情发生了。
“震之,关于二十三镇的事情,虽然我不懂军事,可是我却觉得你的意见是对的。以我们现在的实力,何苦还要去收买二十三镇呢?”宋教仁恳切的说道。
吴绍霆有几分恍然,原来是这样。他呵呵笑了笑,平静的说道:“遁初兄,同样一件事并不是每个人都能看到同样一个面。展堂和毅生他们之所以坚持他们的意见,必然是有他们的所见所得。更何况,这件事我真的不想再操心下去了,反正上面有了定论,再争执下去只会破坏大家的团结性。”
宋教仁有些好奇,问道:“震之,你真的是这么想?”
“那还能如何?你以为我今天授勋只是做做样子吗?政府就是用这种手段来让我退步罢了。遁初兄你跟着一起来进行授勋,应该知道这个内幕的才是!”吴绍霆无奈的笑道。
“哦,其实今天授勋之事我是早上才知道的,正好是要与震之你单独谈一谈,索性就跟着一起来了。”宋教仁长长的叹了一口气。
吴绍霆沉默了一会儿,继而问道:“也就是说,你们会答应龙济光的条件了?”
胡汉民叹了一口气,说道:“一些情理之中的条件,这也是无可厚非的。”
吴绍霆问道:“龙济光无非是向革命政府提出索要军饷粮草,再多就是军备物资,我想先问一下打算索要多少?”
胡汉民有些疑惑,反问了道:“难道龙济光派人到韶关没有告诉有关事宜吗?我特意跟龙济光的代表蔡兴举说过,军务之事必然要与我们革命军总裁协商。”
吴绍霆不冷不热的笑了笑,这胡汉民还真是抬举自己。他说道:“还没有谈到这一个环节我就把蔡乃煌轰走了。我知道二十三镇就是故意向革命政府勒索军费,假如龙济光愿意接受改编,我保证答应他的要求,可是显然他只会持兵自重、独霸一方,像他这样的军阀有什么资格索要革命军的军费?”
胡毅生说道:“震之,改编是迟早的事,我们利用军费还能控制二十三镇的行为,相信你身为革命军总裁是有这个预见的。”
吴绍霆冷笑了起来,他的预见可不是自己能够顺利改编二十三镇,而是二十三镇早晚有一天会反客为主,给革命政府一个下马威。他不打算多跟胡毅生辩解什么,只是问道:“先说说龙济光是什么要求吧。”
胡汉民让朱执信把龙济光的军费开支描述一下,二十三镇上报的全部兵员数量是六千六百五十三人,武器装备的数量超过八千,每月维持的费用应在九万,并且每个月还要提供子弹一百万发,炮弹一百发。除此之外,龙济光也希望在军部获得一个正式的职位,以对革命政府竭尽所能。
“九万?都督,你可知我们革命粤军两个师目前的军饷是多少吗?”吴绍霆听完了描述之后,冷冰冰的反诘了道。
胡汉民等人面面相觑,说来革命粤军成立的时间还不足一个月,而且自成立以来也没有确定军费开销的细节问题。基本上现在革命粤军的军饷和粮草,大部分都是吴绍霆自己解决的。吴绍霆的经济来源无非就是光复广州时得了一笔库银,随后北伐韶关一路上也在各个县府得了一笔,再者就是其自身经营公司所得收入。
现在要问革命粤军两个师具体的开销,他们这些人还真不知道怎么回答。
朱执信想了想,然后说道:“第二师北伐出征之前,我们为其筹集了军费二十五万,物资方面都交给民政部去供应了,合计下来算是可以维持三个月的消耗。”
吴绍霆大声的说道:“虽然第二师一共只有四千多人,平均每个月是八万多的费用,看上去比起二十三要九万差不了多少。可是大家要搞清楚一件事,第二师是在北伐作战状态,一个战时部队的消耗还不及一个留守部队的消耗,这是什么道理?”
胡毅生打算辩解什么,不过吴绍霆没有留下余地,接着又说道:“我第一师目前总兵力是三个步兵团、一个炮兵团、一个特务营、一个警卫营,总兵力合计五千多人呢。你们知道我每个月拿多少军饷给手下的兄弟们?”
胡汉民奇怪的问道:“震之,革命粤军目前不是刚成立还不足一个月吗?”
卷二:大革命 第199章,二十三镇安置事宜
吴绍霆冷笑道:“确实如此,那难道革命粤军以后的军费就不算在现在的考虑范围了吗?在一开始的整编计划之中,我已经列出了详细的军费开支,只不过是没有总结起来罢了。如今革命政府刚刚成立,一应政务都是从头开始,为了不给革命政府制造太多的负担,我决定将第一师每月总军费控制在六万之内。”
众人听到这里,也不知道是该高兴还是该担忧。能够精兵简政当然是最好不过了,如今革命政府的支出确实有些力不从心,不过好在社会上能募集到不少的经费,海外那边也在积极响应国内的革命事业。但是很明显吴绍霆的意思就是在拿革命粤军的开销,来比对二十三镇索要的差异之处了。
一番窃议之后,朱执信说道:“震之,龙济光只是向我们革命政府提出这些条件而已,而我们也正是希望等你从韶关回来,详细的磋商这些条件。讨价还价是在所难免的。我们现在坐在这里,不就是在为这件事寻找出路吗?”
一直没有说话的廖仲恺在这个时候沉吟了一声,缓缓的接过话来,对吴绍霆说道:“震之,既然你身为军事部总裁,我很相信你对这件事的判断。这样吧,那你具体说说,我们该如何与二十三镇达成合作条约呢?”
“总理,如果让我实话,我会说我根本不会理龙济光。龙济光手握重兵看上去确实耀武扬威,可是他绝对没有能力踏进革命政府辖区半步。如果我们答应了他的要求,那就等于不败而败了。”吴绍霆语气逐渐递增,显出了他情绪的升温。
胡汉民、胡毅生、朱执信等这些主和派人士顿时露出了失望的表情,他们先前费尽了口舌,竟然还是没能说服吴绍霆。在他们看来,这个时候主要矛盾对象应该放在北京的满清朝廷,绝不是在地方利益上拘于小节。
廖仲恺、宋教仁、邹鲁这边是持中立意见,当然是比较偏向于吴绍霆的看法,他们认为吴绍霆既然掌握了足够实力钳制龙济光,那就没有必要担心龙济光了。不过他们的呼声显然要比主和派那边弱许多,所以一直都没有提出什么声明。
“震之,你怎么还不明白呢?”胡汉民叹了一口气。
“是呀,我们要顾全大局呀!归根结底二十三镇也是广东的血脉,何必要闹得同室操戈呢?”胡毅生极力的声援堂兄胡汉民的意思。
“大家先冷静一些,既然现在是商议,总得有一个商议的论点。”廖仲恺大声的安抚会议室的气氛。
吴绍霆脸色很冷沉,他早就料到这些人的软弱性是到骨子里去了,现在革命政府又不是没有兵,还怕打不起吗?口口声声说什么顾全大局,如果真的是顾全大局第二师就不会出兵江西转道江苏,而是直接出兵湖南进攻武汉。他并非不在意革命政府北伐出征的路线,只是因为这次北伐与自己利益不大,所以才没有太重视而已!
“好的很,”他大声的说了道,声音盖过了全场所有的人,“既然革命政府有这么多银子,那你们就去收买龙济光好了。我倒是要看看,我革命粤军为了节省开支省吃俭用,倒头来却还不及一支半途投诚的部队,你们自己去向革命士兵们去解释吧。”
大家一下子安静了起来,不得不承认,吴绍霆的这番话是很有杀伤力的。
胡汉民与朱执信对视了一眼,他们显得尴尬了起来。廖仲恺沉闷的叹了一口气,好端端的商议竟然变成了争执,不过话说回来还是胡汉民和胡毅生先挑起了不好的气氛,真是让人感到失望透顶。
吴绍霆稍微等了一会儿,然后豁然站起身来,丢下了一句话:“既然你们已有定论,那就照你们的想法去做,这件事与我没关系。”说完,他转身大步流星的向会议室门口走去,副官邓铿上前拉开了大门。
离开会场之后,胡汉民神色很纠结,说实在的他也不想把事情闹到这个地步,现在回想起来倒是有些后悔。
“为了一个外人,咱们这么争吵岂不是太愚蠢了。”廖仲恺责备的说道。
宋教仁刚想开口附和廖仲恺的意思,不过胡毅生却很冲动的大吼了起来:“吴绍霆这算什么意思?明明是他不对!他身为同盟会成员,革命人士,应该服从组织的命令才是。大家看看,看看,随便说两句就耍性子,这还让我们怎么放心?”
“毅生,你这是什么话?吴绍霆是广州首义的领导人,在我们革命政府当中他也是有决策权的。”廖仲恺严肃的说道,他一直都觉得胡毅生太冲动了,甚至都有一些口无遮掩,而胡汉民对他这个堂弟也向来不好好管治,迟早会出问题。
廖仲恺当然想不到,十几年之后的一天,他被刺杀于惠州会馆大门口时,胡毅生就是幕后主使人之一。
“我只是在说事实。革命政府成立之初,军事部部长本不应该轮到他吴绍霆担任,他一个年纪轻轻的晚辈,凭什么能担此大任?当时他假惺惺的辞职让位,其实就是在以退为进。像他这样耍手段、耍心机的人,广州革命大业迟早会坏在他的手里。”胡毅生气愤难耐的说着,他声色俱厉,就好像是在抗议某一项暴行似的。
在场的众人都沉默了起来,虽然胡毅生所说的话有失纪律,可是却点到每个人的心坎上。吴绍霆那次辞职事件,稍微有几分理智的人都能看出其中的动机,虽然不能百分之百肯定吴绍霆是在争权,但俨然留下了一个不好的印象。现在又发现了这样的事,这次召开的时革命政府核心人物的私会,一开始大家都好言相劝,结果没两句话的功夫,这吴绍霆又任性离去。
廖仲恺暗暗叹了一口气,他虽然愿意相信吴绍霆,可是掌握军队实权的人始终是不得让人安心,谁都不知道今天的革命者会不会是明天的叛徒。尤其是吴绍霆从革命起义之后到今天一系列所作所为,就算不想怀疑也得多一个心了。
宋教仁打破了这尴尬的沉默,他表情很严肃的说道:“我以为,与其大家在这里凭空怀疑,还不如多做做工作。震之他是什么人我不太了解,可是震之掌握着革命粤军,是我们革命政府的基础所在。相比之前龙济光是一个威胁,为什么大家都愿意站在一个威胁的立场上,而不站在我们政府基础的立场了呢?”
胡毅生不服气,欲辩驳,可是宋教仁举手打断了他的话。
“毅生,说一句诛心之言,我以为震之虽然有野心、有权欲,但绝对不会是背叛革命的人。难道你们都敢昧着良心说自己没有野心吗?”宋教仁目光炯炯有神,几近审问似的环视了在场所有人。
胡毅生顿时不敢说话了,其他人也都噤声不语。不过大家都在心里埋怨宋教仁,你这年轻人说话也太直接了,窗户纸也是一层纸,能隔着就隔着,岂能随随便便就捅破?
卷二:大革命 第200章,宋教仁来访
吴绍霆回到东校场军部大院,虽然会议的事情让他很动怒,不过接下来的两天时间里,他并没有刻意在这方面下情绪。他不知道自己讨伐韶关的这段时间,革命政府筹集了多少经费,如果同盟会觉得钱多了愿意拿去收买龙济光,那就由他们去好了。他相信革命政府真的这么做了,革命粤军士兵肯定会有不满,到时候的后果就由同盟会自己收拾了。
他在这几天除了打理一些积累下来的军务工作之外,还特意构想了发展广州经济和教育的计划。他特意与朱执信联络了一阵,交换了一下对教育事业的看法,虽然朱执信在那次会议上与自己持相反意见,不过一码事归一码事,这不影响其他合得来的地方。
一月二十九日,随着年关的将近,各地革命事业似乎都有了结果。
这天一大早,一份来自福建的通电由广州革命政府转送到了东校场,随电报送来的还有一份四天前的报纸。福州军政府在二十六日那天已经成立,除了闽北几个县城尚未光复之外,其余重要城镇皆告于捷报。孙道仁被推举为军政府都督,许崇智为军政府总参谋长。福建方面仿效广州革命军编制,组建中华革命闽军,预计年关之后发兵北伐。
这个时代的通讯很迟钝,历史上辛亥革命武昌首义成功之后,即便当天发布了通电,距离湖北最近的江西、湖南等省同样等了三天才知道这个消息。当然,其中有清政府当局限制消息的原因,不过无线电的传达能力占了大头。
吴绍霆看完电报之后只是莞尔一笑,相信再过一个月的时间,全国大部分省区都会如同广州、江西、福建一样了。他又拿起报纸看了看,上面记录的正是福州起义的详细过程:
一月二十日,革命军前敌总指挥许崇智派标统蒋国斌带步兵1个营进占屏山枪械弹药库;步兵1个营进驻于山观音阁,控制于山制高点;骑兵连驻南门,维持城内和近郊交通联络;炮兵营管带萧奇斌率领所属在于山设炮兵阵地,6门克虏伯山炮炮口指向旗下街,工兵营(2个队)和辎重营学兵随同炮兵上山,担任掩护;城内及近郊部队向旗界推进,三面包围,开放东门让其退却。
同盟会所编学生炸弹队由彭寿松指挥,分为两部分,配合新军作战;洋枪队分别占领电报局、邮政局和银行等机关。革命军总司令部设在花巷,在于山观音阁设前敌总指挥部。当晚部队开始行动,双方发生零星战斗。
一月二十一日拂晓,革命军发起攻击,从于山发炮轰击旗下街,命中将军署(今省立医院院址)。但因炮弹缺乏,发炮10余发后停止,步兵暂取守势。旗兵从旗汛口、狮桥头大路冲出,与革命军巷战,均被击退。文楷见于山炮声沉寂,率杀汉团冲锋队分路从观巷、九曲亭向于山猛扑,企图夺炮。
于山新军坚决阻击,学生炸弹队不断投掷炸弹,将冲至半山的冲锋队击退。接着,占领鳌峰坊法政学堂的捷胜营,从洋房窗口向于山阵地猛烈射击,造成革命军多人伤亡。不久,屏山枪械弹药库的炮弹运到,于山炮兵向法政学堂开炮,轰毁洋房,旗兵死伤甚多,余部纷纷逃窜。
这时,从闽北调来福州的徐镜清巡防营,经孙道仁派人争取,由洪山桥开进城内参加起义,革命军声势大振。于山上的新军步兵乘势冲下,重创杀汉团冲锋队,迫其退回九曲亭。在津门路、秀冶里、高节里一带的革命军也发起攻击,与旗兵展开激烈巷战,在学生炸弹队的配合下,击溃高节里等处的旗兵。在旗兵溃退时,杀汉团放火队于旗汛口、高节里、鳌峰坊等处放火。同盟会急调民团救火队灭火,并以军政府都督名义,电令长门炮台统领陈恩焘派兵400名,运炮4门前来助战,又派程拱宸等乘快轮到马江船政局,将旧存枪械、子弹运来福州。
下午,革命军对旗界的围攻愈紧,旗兵多次反击均受挫。总督松寿见大势已去,微服出署,至盐道前(今鼓西路)高开榜画店吞金自杀;将军朴寿则躲到蒙古营(河东街)副都统明玉家中。八旗官兵见主帅逃走,决定投降。
过程描写的栩栩如生,仿佛笔者是亲临现场,而且战斗的场面也十分激烈,简直比起韶关之战有过之无不及。可是当吴绍霆读到报道的最后一段,顿时忍不住失声笑了起来,据统计战事结束之后,革命军阵亡13人,旗兵亡280余人,比起韶关来说远远差得去了。
不过这些都无所谓,夸大的报道有利于振奋人心,同时也可以成为老百姓饭前茶后津津乐道的谈资。
这天下午,廖仲恺和宋教仁带领政府仪仗队来到了东校场。
吴绍霆事先没有接到通知,所以见到这副排场时还有些惊诧,廖总理这是要做什么呢?
廖仲恺、宋教仁先来到吴绍霆的办公室,单独会见了吴绍霆。
“仲恺先生,遁初兄,今日怎么有空来东校场呢?”吴绍霆一边请两人坐下来,一边问了道。在这种私下见面的情况下,一般是没必要用职衔称呼的。
廖仲恺落座之后,真挚的笑了笑,说道:“震之,昨天听执信说你最近很热衷教育和实业,与他讨论了很多这方面的问题呢。”
吴绍霆笑道:“国家要富强,可不单单是军事上的事情。教育是为了我国家下一代可以富强,实业更是国家经济命脉的重要血液,这两者自然是应当重视的。我在广州原本就与他人合作开办了几个工厂,还是很热衷于生意呢。”
廖仲恺点着头说道:“有震之这样振兴的愿望,真是让人欣慰呀。”
他顿了顿,又道:“此番前来,正是因为听了执信的话,看得出来震之对前不久讨论关于处理二十三镇的事宜已经宽心不少了,所以特来完成一些早该完成的事情。”
吴绍霆奇怪道:“哦,什么事?”
这时,宋教仁接过了廖仲恺的话,微笑着说道:“这个月十五日我们拟定了一套勋奖制度,前不久也通过了广州临时议会的章程。震之你是广州革命的元勋之一,这两件事当然得有你的参与。”
吴绍霆微微疑惑,临时议会是情理之中的事情,勋章制度未免有些太早了吧?他记得大革命之后的最新勋奖制度,是在中华民国成立之后才颁布的,如今大革命还属于进行时,怎么就提前制定了这项支付呢?
“如今国内还未统一,鞑虏尚未取出,现在就颁布勋奖制度会不会有些操之过急?”他喃喃的说道。
“是,本来这套制度是先拟定,等共和国成立之后再即时颁布。我与展堂也曾商议过,等中山先生归国之后,由中山先生亲自为震之以及广州革命其他功臣颁布勋章。不过因为上次会议的事情,当时大家都有一些激动,所以让震之你受了一些情绪。说来,政场上的事就是这样,为了捍卫自己的意见,大家都难免会有一些过激行为。”廖仲恺缓缓的说道,就好像是一种劝慰似的。
“不管怎么说,我们大家还是很信任震之你的。所以为了消除误会,激励革命内部士气,同时也表彰震之你光复韶关的功绩,我们一直通过提前为震之你颁发勋章。”宋教仁带着几分和善的笑容说道。
“另外,临时议会也将有震之你的席位,这是由我们革命政府一致选举得出的结果。”廖仲恺补充的说道。
吴绍霆沉默了一会儿,自广州革命政府成立以来,他是主动退出政治组建工作,一直负责军事上的事务,所以这段时间革命政府的政务工作他一概是少有关注的。在韶关的时候,他已经听说了政府各部门组建以及临时议会选举工作如火如荼的进行着,显然这一个月还不到的时间里,这些都差不多尘埃落定。
其实同盟会早在1906年时就已经拟定了共和国纲领和国家机制,如今只不过是照着早先的框架执行。哪怕这些纲领和机制不合适,照着两广总督府、广东省府的建制稍微修改一下就行了。至于议会看上去还要选举,闹的民间沸沸扬扬,实际上议会的班底还是以前省咨议局的那一群人。
广东咨议局于1909年2月筹备,咨议局大楼设置在大东门外,距离东校场不远。
不过因为革命提前成功,咨议局尚且还没正式成立,就连咨议局大楼的修建也停工了。
咨议局的成员大部分都是本地士绅、政治名流,甚至还有一些华侨商人。如今议会的席位可能由以前咨议局二十二位增添了一些,要不然革命政府的运营只怕早就倒闭了。
吴绍霆对政治并不是很感兴趣,清末民初的这几年被称为“军绅政权”时期,不过二次革命失败以后,军阀割据就渐渐代替了军绅政权,一个个武夫粉墨登场,成为了实际的当权者。但是好歹廖仲恺、胡汉民一番心意,这个人情还是要领的,身为革命首义的功臣如果不进入临时议会,那可就太不好看了。
同时他看得出来,如果说胡汉民、胡毅生这些人不是心有芥蒂,那绝不会想到用颁发勋章、邀为议员来安抚自己。很显然既然是安抚,这足以说明问题所在了。
卷二:大革命 第201章,授勋
“仲恺先生,遁初兄,大家都太客气了。都说了政场上难免会有争执,总得来说大家也是为了革命大业着想。我不会因为上次的事记挂在心,既然是多数人决议的事情,那自然得服从执行了。”吴绍霆慷慨的说道。
“震之你理解就好。”廖仲恺点了点头说道。
“这颁发勋章之事完全无此必要,还是的中山先生回来主持大局之后再行激励也不迟。若是因为我个人情绪问题而劳师动众,这可大有不妥呀。”吴绍霆推辞的说道。
“震之不必担心。今日仪仗队已到,总不能什么都不做就返回,再者此次授勋旨在奖励震之光复韶关有功。等到共和民国正式成立之时,自当会再授予开国元勋的奖章。”廖仲恺笑着解释道。
于是吴绍霆不再多推辞了,随后他们三个人出了办公室,就在军部大院的花园里举行了简单的授勋仪式。勋章是从日本订制而成,两天前刚刚将第一批奖章送达广州。勋章的样式是十六棱角,青天白日图纹,镶黄金边深色勋心。勋章的名称为“庚戌革命勇士大勋章”。
勋章很大,比起吴绍霆通常佩戴的同盟会徽章以及广州革命徽章都大,不过却显得很有气势。穿着军服就是需要一些勋章来进行衬托,不单单能够表现出革命资质,也是一种时尚。
授勋结束之后,廖仲恺、宋教仁与吴绍霆又在一起喝了一会儿茶,随便闲聊了一下其他话题,之后廖仲恺便告辞带着仪仗队返回了。宋教仁没有走,他借口要探讨第二师北伐的补给问题留了下来。
吴绍霆以为宋教仁是真的在关心第二师的补给事宜,所以在进办公室之后,他就准备派人去把负责后勤的倪端找来。不过就在这时,宋教仁却突然说道:“震之,我有一些事要单独与你谈一谈。”
他的神色很严肃,甚至还带着几分迫切。
吴绍霆微微一怔,问道:“遁初兄这么神秘,究竟所为何事?”
“我其实是想问问你,在二十三镇这件事上你还是坚持先前的意见吗?”宋教仁语气深沉的问道,他的态度有点像是在诘问,形成了一种无形的压力。
“遁初兄,你到底想问什么?”吴绍霆没有正面回答,他发现宋教仁与授勋之前的态度完全变了一个样子。他一直认为宋教仁是一个很正直的革命家,不管是在现实生活中,还是在历史记录里,现在宋教仁这般煞有其事,看来肯定是有很严重的事情发生了。
“震之,关于二十三镇的事情,虽然我不懂军事,可是我却觉得你的意见是对的。以我们现在的实力,何苦还要去收买二十三镇呢?”宋教仁恳切的说道。
吴绍霆有几分恍然,原来是这样。他呵呵笑了笑,平静的说道:“遁初兄,同样一件事并不是每个人都能看到同样一个面。展堂和毅生他们之所以坚持他们的意见,必然是有他们的所见所得。更何况,这件事我真的不想再操心下去了,反正上面有了定论,再争执下去只会破坏大家的团结性。”
宋教仁有些好奇,问道:“震之,你真的是这么想?”
“那还能如何?你以为我今天授勋只是做做样子吗?政府就是用这种手段来让我退步罢了。遁初兄你跟着一起来进行授勋,应该知道这个内幕的才是!”吴绍霆无奈的笑道。
“哦,其实今天授勋之事我是早上才知道的,正好是要与震之你单独谈一谈,索性就跟着一起来了。”宋教仁长长的叹了一口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