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鳖园,绿了
金牛山下,沅江水畔,在绿波起伏的围堤湖当中的扬旗嘴,有一座古色古香的鳖园。在圆洞门上面,用红油漆刷写着的“鳖园”二字,遒劲有力,深深地吸引着我。
最近,我访问了这座鳖园。我正在欣赏圆洞门外绿树烘托、绿波映衬的风光时,忽然听见有人招呼我:“是什么风把你吹来啦?”随着这爽朗的笑问声,从圆洞门内跨出一个年轻人。他,就是这座鳖园的主人——湖南汉寿县特种水产研究所所长游洪涛。早在粉碎“四人帮”的第二年,我就访问过他。那时,他在西洞庭湖畔的明光养殖点工作。他的任务是收购寄养鳖,支援出口。鳖的肉味鲜美,蛋白质高,在国际市场上享有很高的声誉。但是,出口任务繁重,而寄养池里的鳖却越来越少了,收购和捕捞的数量也在下降。单靠天然生长和捕捞,已远不能满足出口和人民生活的需要。怎么办呢?他,本来是下放农村的知识青年,凭着脚踏实地,埋头钻研的精神,终于闯出了一条人工孵化鳖的新路,因而被人民群众选为全国五届人大代表和全国科学大会代表。这时,我见他热情地迎上前来,洋溢着真挚的微笑,就开门见山地问他:“怎么样?又有什么新成就?”他没有回答,只是憨厚地一笑。近两年,我听人说:“游洪涛就那么个水平,要想在人工孵化鳖上再攀登高峰,好比是瓦匠站在屋顶上,再要上去,难啦!”我脑子里这一闪的想法,好像被他猜到了,他诚恳地对我说:“你难得来,到鳖园里看看再说,请多提点批评意见。”
我们进入了鳖园,一眼望去,嗬,好大的一片养鳖池,大小规格一致,横竖整齐,漾起油绿的波光,宛如块块明亮的镜子,映照着蓝天白云。四周间隔着一棵棵湖柳,微风吹拂,柳丝轻摇。靠东边的一片开阔地,箭杆般指向高空的意大利杨树,横看成行,竖看成排,硕大的绿叶连成了绿色的海洋。眼下还是二月天气,布谷鸟刚刚在空中鸣啭,鳖园却早已翠绿欲滴了。我正要沿着池埂朝前走去,游洪涛突然站住了,还示意我止步。波平,风静,整个鳖园里悄无声息。他要我止步干什么呢?一忽儿,他扬手指着的一块鳖池当中,正闪出一圈又一圈涟漪,霎时,冒出一个个小黑点。啊!那不是尖尖的鳖脑壳吗?那细小晶亮的眼睛审视着四周,慢慢浮起整个圆圆的身子,划开四只脚爪,尽情地畅游。渐渐儿看得明白了,那一只只腿壮、颈粗的鳖,个子差不多一般大小,好像一娘一胎所生。我忍不住啧啧称赞起来。我这细小的声音,也吓得所有的鳖都齐刷刷地钻进了水底。多精灵呀!
我们又向前走。刚走几步,游洪涛又弯下腰身,伸手在池埂边上的一眼沙土里扒了几下,没扒出什么东西,又将沙土扒平,恢复了先前的样子。我笑了。这是他创造的获得鳖蛋的巧妙办法呀!
当我俩边走边谈时,他显得很平静,拍拍身上的沙土说:“再等半个月,母鳖又要生蛋了。”我听到后,诧异地问:“前几年,你不是对我说,母鳖产卵期是在五六月间?眼前还远着呢?”他说:“嗨!事物总是发展变化的嘛。1979年春上,县委把我从明光养殖点调到这里来,办起了特种水产研究所。三年来,我们进行了科学研究,现在,产卵期提前了三十天左右。这样,可以使当年孵化出来的幼鳖,增加一两个月的生长期。”
我轻松地嘘了一口气,观察了一下四周,又问:“那么,你怎么还不赶快动手盖孵化棚呢?”他不禁朗声大笑起来,说:“土砖泥瓦的孵化棚早已退休了,取代它的是太阳能孵化室。”
啊!太阳能孵化室!游洪涛的梦想,不是变成现实了吗?几年前,他多么希望有一个孵化鳖所用的“恒温”设备呀!如今在碧绿的沅水岸边,瓦蓝的苍穹底下,矗立着一座红砖玻璃瓦房,阳光照耀,熠熠生辉。我心里暗想:多大的干“四化”的气派呀,那落后的孵化形式虽然逐渐淘汰了,不过,游洪涛那种刻苦攻关的精神,我却永远不会忘记的。当初,他放回原窝的鳖蛋,只有一窝孵化出了幼鳖,其余的全寡了。有的朋友劝他:“鳖是天生的野物,盘古开天以来,没见过人工孵养。切莫吃了五谷想六粮。”但他想:“失败是成功之母”,仍然坚持着艰苦的反复试验。
我跟随游洪涛一起走进太阳能孵化室,这儿宛如一座水晶宫,红色的砖墙,明亮的玻璃瓦;格格孵化池上盛满松软的沙土;室内要水有水,要风有风,设备一应齐全。可惜我来得早了一点点,如若推迟一些日子,就能看到成批幼鳖出壳的美景了。
走出太阳能孵化室,我注视着整座鳖园,绿池荡漾,绿树摇曵,绿浪环抱,处处充满了绿色的生机。我仿佛觉得,那绿色的鳖池,映照的何止是蓝天白云,它映照出我国年轻一代的志气和理想啊!
1982年3月于汉寿古城
最近,我访问了这座鳖园。我正在欣赏圆洞门外绿树烘托、绿波映衬的风光时,忽然听见有人招呼我:“是什么风把你吹来啦?”随着这爽朗的笑问声,从圆洞门内跨出一个年轻人。他,就是这座鳖园的主人——湖南汉寿县特种水产研究所所长游洪涛。早在粉碎“四人帮”的第二年,我就访问过他。那时,他在西洞庭湖畔的明光养殖点工作。他的任务是收购寄养鳖,支援出口。鳖的肉味鲜美,蛋白质高,在国际市场上享有很高的声誉。但是,出口任务繁重,而寄养池里的鳖却越来越少了,收购和捕捞的数量也在下降。单靠天然生长和捕捞,已远不能满足出口和人民生活的需要。怎么办呢?他,本来是下放农村的知识青年,凭着脚踏实地,埋头钻研的精神,终于闯出了一条人工孵化鳖的新路,因而被人民群众选为全国五届人大代表和全国科学大会代表。这时,我见他热情地迎上前来,洋溢着真挚的微笑,就开门见山地问他:“怎么样?又有什么新成就?”他没有回答,只是憨厚地一笑。近两年,我听人说:“游洪涛就那么个水平,要想在人工孵化鳖上再攀登高峰,好比是瓦匠站在屋顶上,再要上去,难啦!”我脑子里这一闪的想法,好像被他猜到了,他诚恳地对我说:“你难得来,到鳖园里看看再说,请多提点批评意见。”
我们进入了鳖园,一眼望去,嗬,好大的一片养鳖池,大小规格一致,横竖整齐,漾起油绿的波光,宛如块块明亮的镜子,映照着蓝天白云。四周间隔着一棵棵湖柳,微风吹拂,柳丝轻摇。靠东边的一片开阔地,箭杆般指向高空的意大利杨树,横看成行,竖看成排,硕大的绿叶连成了绿色的海洋。眼下还是二月天气,布谷鸟刚刚在空中鸣啭,鳖园却早已翠绿欲滴了。我正要沿着池埂朝前走去,游洪涛突然站住了,还示意我止步。波平,风静,整个鳖园里悄无声息。他要我止步干什么呢?一忽儿,他扬手指着的一块鳖池当中,正闪出一圈又一圈涟漪,霎时,冒出一个个小黑点。啊!那不是尖尖的鳖脑壳吗?那细小晶亮的眼睛审视着四周,慢慢浮起整个圆圆的身子,划开四只脚爪,尽情地畅游。渐渐儿看得明白了,那一只只腿壮、颈粗的鳖,个子差不多一般大小,好像一娘一胎所生。我忍不住啧啧称赞起来。我这细小的声音,也吓得所有的鳖都齐刷刷地钻进了水底。多精灵呀!
我们又向前走。刚走几步,游洪涛又弯下腰身,伸手在池埂边上的一眼沙土里扒了几下,没扒出什么东西,又将沙土扒平,恢复了先前的样子。我笑了。这是他创造的获得鳖蛋的巧妙办法呀!
当我俩边走边谈时,他显得很平静,拍拍身上的沙土说:“再等半个月,母鳖又要生蛋了。”我听到后,诧异地问:“前几年,你不是对我说,母鳖产卵期是在五六月间?眼前还远着呢?”他说:“嗨!事物总是发展变化的嘛。1979年春上,县委把我从明光养殖点调到这里来,办起了特种水产研究所。三年来,我们进行了科学研究,现在,产卵期提前了三十天左右。这样,可以使当年孵化出来的幼鳖,增加一两个月的生长期。”
我轻松地嘘了一口气,观察了一下四周,又问:“那么,你怎么还不赶快动手盖孵化棚呢?”他不禁朗声大笑起来,说:“土砖泥瓦的孵化棚早已退休了,取代它的是太阳能孵化室。”
啊!太阳能孵化室!游洪涛的梦想,不是变成现实了吗?几年前,他多么希望有一个孵化鳖所用的“恒温”设备呀!如今在碧绿的沅水岸边,瓦蓝的苍穹底下,矗立着一座红砖玻璃瓦房,阳光照耀,熠熠生辉。我心里暗想:多大的干“四化”的气派呀,那落后的孵化形式虽然逐渐淘汰了,不过,游洪涛那种刻苦攻关的精神,我却永远不会忘记的。当初,他放回原窝的鳖蛋,只有一窝孵化出了幼鳖,其余的全寡了。有的朋友劝他:“鳖是天生的野物,盘古开天以来,没见过人工孵养。切莫吃了五谷想六粮。”但他想:“失败是成功之母”,仍然坚持着艰苦的反复试验。
我跟随游洪涛一起走进太阳能孵化室,这儿宛如一座水晶宫,红色的砖墙,明亮的玻璃瓦;格格孵化池上盛满松软的沙土;室内要水有水,要风有风,设备一应齐全。可惜我来得早了一点点,如若推迟一些日子,就能看到成批幼鳖出壳的美景了。
走出太阳能孵化室,我注视着整座鳖园,绿池荡漾,绿树摇曵,绿浪环抱,处处充满了绿色的生机。我仿佛觉得,那绿色的鳖池,映照的何止是蓝天白云,它映照出我国年轻一代的志气和理想啊!
1982年3月于汉寿古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