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田之美食大亨_第21章
大夫走了,常浩跟着去拿药,常乐立马出发去城里买绿豆了。余清泽和常浩在家给常爷爷煎药看着病人。
一直到傍晚,常爷爷才好些了,人看着也精神多了。
晚上,等常爷爷睡了,常乐很认真地向余清泽表示了感谢。要不是余清泽及时发现爷爷不对,还不知道爷爷已经自己强撑了那么久了。
此后的两天,常乐只让常爷爷在早晚太阳没那么烈的时间去田里,一看日头高了,他就赶紧将爷爷赶回家去。
常爷爷是既好气又好笑,又舍不得骂心疼他的乖孙子,只好无奈回家。
幸好,只剩下了两块田插秧的活儿,在余清泽的帮助下,顺利在两天里插完了。
“终于忙完了!可累死我了!”常浩小少年仰天大叫了一声,将这段日子累积的辛苦感受都叫了出来。
这时,天都黑了。
余清泽和常乐看他那样儿,也忍不住笑。
确实累,余清泽自认身体强健,可在这种强度的劳作下,也觉得身体疲劳不堪。他还因为脚伤休息了,常乐他们却是一直在忙着,也不怪常浩发出这样的嚎叫。
第二天,大家都好好地睡了个懒觉,让这段时间疲惫了的身体彻底放松得到恢复,连一向早起的常乐都比平常晚了半个时辰。
吃过早饭,余清泽跟常乐说道:“乐哥儿,我明天想去城里看看,你能带我去吗?”
常乐点头,表示明天他也要去城里卖菜。
余清泽高兴道:“那太好了。”得好好看看这县城,考察一下做什么生意好。
“我也要去的。”身边的常浩小少年叫了一声,然后又问他哥:“哥,今天下午要去捕鱼吗?”
常乐点头。每次去卖菜的话,他都会去河里捕点鱼一起去卖。
捕鱼?余清泽挑了挑眉,好像很有趣。
作者有话要说: 解释一下哈,关于有小仙女觉得一亩良田五十两银子物价高的问题,这是跟文的背景设定有关。
原因:一、文里大盛朝虽然经过战乱只建国十五年,但是战乱大部分发生在北方,对南方影响小一些,前面常爷爷在说他们迁移的时候说过一点。而且战乱发生时,他们当时的县令非常聪明地将往北的河运船只都停运了,也减小了桐山城在战乱时的影响。_(:з」∠)_我都剧透了我去……
二、南北方中间有一条河叫清河,就是牛头村附近的这条河,他们的县城——桐山城,处于一个非常有利的地理位置,是比较繁华的,后天那一章会讲到。牛头村有山有水,灌溉方便,田地比较肥沃,而且距离县城只有十二三里路,田地会比较贵一点,再偏远一点的田地肯定也没那么贵了。
三、还有一个因素,就是官府问题。这个不好说太多,因为后面有剧情。
然后,可能有人又说了,既然他们田地那么贵,为什么我之前文里说常乐得到的一贯钱奖励就可以抵他们大半年的开支。这是因为他们的粮食蔬菜都是自己种的,并不需要额外花钱,他们还靠河靠山,想吃肉的话,可下河打鱼也可进山抓些野鸡鸟雀什么的,在吃住方面花费并不多。而一般农家一年可能也就过年的时候花点钱买点布做衣服。而且他们还比较节俭了。当然,除开看病的钱,这是额外的。
大概就这样了,只解释这一次,再有人问这个问题,我就不回答了哦……
既然写文,当然也查过不少资料,但如果有逻辑问题历史问题会跟剧情冲突的话,我会优先剧情,大概这样,如果有小仙女不能接受,那咱们就只能下本再见啦,或者,互道珍重?(笑哭)
感谢提出问题的小仙女,合理的建议我会接受哒,如果跟我的设定或者之后的剧情有冲突,不能调和的话,那我就坚持自己的想法咯……
第11章 荡一荡
常乐家有渔网,余清泽在第一天醒来的时候就看到了。
下午午睡醒了之后,常乐拿出渔网放进木桶里,长长的竹篙穿过木桶扛在肩上就准备出发。
此时,常浩还在呼哈呼哈地睡着。
“乐哥儿,你不等小浩了吗?”余清泽听到动静就醒了,看到厨房门口已经准备好的常乐,问道。早上听常浩的语气,分明是很期待去捕鱼的。
常乐摇摇手,表示自己一个人去。比划完手势,他就往外走。
余清泽赶紧跟上,道:“我跟你去。”
常乐眨眨眼,摇手不同意。
余清泽说道:“乐哥儿,我没捕过鱼,想跟你学学。”
常乐比划了一个划水的动作。
余清泽猜应该是问他会不会游水,便点头道:“我会游水的,游得应该还不错。”
常乐本来还想拒绝,但看堂屋里常浩翻了个身,他赶紧点头,往外走。再不走,常浩就醒了,他不想带弟弟去。
家里离河边并不远,十分钟不到就到了。
河边有个简易的小码头,村民们自己用石头堆砌而成,边上还有一些石板,可以用来洗衣服。有时候冬天小溪里的水少的时候,村里的人都来这里洗衣服,码头另一边有三个木桩子,栓了三条小渔船。
岸边上有座小木屋,一个老头在门口补渔网,看到常乐,他乐呵呵地说道:“乐哥儿,今天要捕鱼?田里忙完了?”
常乐笑着点头,比划了个手势。
老头答道:“今天没去,昨天网破了,正补着呢。你快去吧,这会儿,鱼大都在树荫下躲凉。”
常乐点头,带着余清泽往小船边走。
后面,那老头又喊了一句:“别去太远,有事喊我!”
常乐点头,朝老头挥了挥手,然后弯腰解开右边那条小船的绳子,将小船拖到岸边,等余清泽上去,随后自己也上去了。
余清泽小时候在爷爷家也坐过这种小渔船,一上去,小船会摇摇晃晃的,那时候他还老怕船翻了掉下河里去,双手得紧紧抓着船舷。他爷爷就老笑话他,怕还要上来。
如今倒是不怕了,但是,爷爷早就不在了。
余清泽摇摇头,将情绪调整好,到另一头坐下。
常乐将渔网和水桶放好,长长的竹篙一撑,小船渐渐远离岸边。
这时,岸上一个小身影飞奔而至,一边跑一边大叫:“哥!余大哥!等等我啊!我也要去!”
一直到傍晚,常爷爷才好些了,人看着也精神多了。
晚上,等常爷爷睡了,常乐很认真地向余清泽表示了感谢。要不是余清泽及时发现爷爷不对,还不知道爷爷已经自己强撑了那么久了。
此后的两天,常乐只让常爷爷在早晚太阳没那么烈的时间去田里,一看日头高了,他就赶紧将爷爷赶回家去。
常爷爷是既好气又好笑,又舍不得骂心疼他的乖孙子,只好无奈回家。
幸好,只剩下了两块田插秧的活儿,在余清泽的帮助下,顺利在两天里插完了。
“终于忙完了!可累死我了!”常浩小少年仰天大叫了一声,将这段日子累积的辛苦感受都叫了出来。
这时,天都黑了。
余清泽和常乐看他那样儿,也忍不住笑。
确实累,余清泽自认身体强健,可在这种强度的劳作下,也觉得身体疲劳不堪。他还因为脚伤休息了,常乐他们却是一直在忙着,也不怪常浩发出这样的嚎叫。
第二天,大家都好好地睡了个懒觉,让这段时间疲惫了的身体彻底放松得到恢复,连一向早起的常乐都比平常晚了半个时辰。
吃过早饭,余清泽跟常乐说道:“乐哥儿,我明天想去城里看看,你能带我去吗?”
常乐点头,表示明天他也要去城里卖菜。
余清泽高兴道:“那太好了。”得好好看看这县城,考察一下做什么生意好。
“我也要去的。”身边的常浩小少年叫了一声,然后又问他哥:“哥,今天下午要去捕鱼吗?”
常乐点头。每次去卖菜的话,他都会去河里捕点鱼一起去卖。
捕鱼?余清泽挑了挑眉,好像很有趣。
作者有话要说: 解释一下哈,关于有小仙女觉得一亩良田五十两银子物价高的问题,这是跟文的背景设定有关。
原因:一、文里大盛朝虽然经过战乱只建国十五年,但是战乱大部分发生在北方,对南方影响小一些,前面常爷爷在说他们迁移的时候说过一点。而且战乱发生时,他们当时的县令非常聪明地将往北的河运船只都停运了,也减小了桐山城在战乱时的影响。_(:з」∠)_我都剧透了我去……
二、南北方中间有一条河叫清河,就是牛头村附近的这条河,他们的县城——桐山城,处于一个非常有利的地理位置,是比较繁华的,后天那一章会讲到。牛头村有山有水,灌溉方便,田地比较肥沃,而且距离县城只有十二三里路,田地会比较贵一点,再偏远一点的田地肯定也没那么贵了。
三、还有一个因素,就是官府问题。这个不好说太多,因为后面有剧情。
然后,可能有人又说了,既然他们田地那么贵,为什么我之前文里说常乐得到的一贯钱奖励就可以抵他们大半年的开支。这是因为他们的粮食蔬菜都是自己种的,并不需要额外花钱,他们还靠河靠山,想吃肉的话,可下河打鱼也可进山抓些野鸡鸟雀什么的,在吃住方面花费并不多。而一般农家一年可能也就过年的时候花点钱买点布做衣服。而且他们还比较节俭了。当然,除开看病的钱,这是额外的。
大概就这样了,只解释这一次,再有人问这个问题,我就不回答了哦……
既然写文,当然也查过不少资料,但如果有逻辑问题历史问题会跟剧情冲突的话,我会优先剧情,大概这样,如果有小仙女不能接受,那咱们就只能下本再见啦,或者,互道珍重?(笑哭)
感谢提出问题的小仙女,合理的建议我会接受哒,如果跟我的设定或者之后的剧情有冲突,不能调和的话,那我就坚持自己的想法咯……
第11章 荡一荡
常乐家有渔网,余清泽在第一天醒来的时候就看到了。
下午午睡醒了之后,常乐拿出渔网放进木桶里,长长的竹篙穿过木桶扛在肩上就准备出发。
此时,常浩还在呼哈呼哈地睡着。
“乐哥儿,你不等小浩了吗?”余清泽听到动静就醒了,看到厨房门口已经准备好的常乐,问道。早上听常浩的语气,分明是很期待去捕鱼的。
常乐摇摇手,表示自己一个人去。比划完手势,他就往外走。
余清泽赶紧跟上,道:“我跟你去。”
常乐眨眨眼,摇手不同意。
余清泽说道:“乐哥儿,我没捕过鱼,想跟你学学。”
常乐比划了一个划水的动作。
余清泽猜应该是问他会不会游水,便点头道:“我会游水的,游得应该还不错。”
常乐本来还想拒绝,但看堂屋里常浩翻了个身,他赶紧点头,往外走。再不走,常浩就醒了,他不想带弟弟去。
家里离河边并不远,十分钟不到就到了。
河边有个简易的小码头,村民们自己用石头堆砌而成,边上还有一些石板,可以用来洗衣服。有时候冬天小溪里的水少的时候,村里的人都来这里洗衣服,码头另一边有三个木桩子,栓了三条小渔船。
岸边上有座小木屋,一个老头在门口补渔网,看到常乐,他乐呵呵地说道:“乐哥儿,今天要捕鱼?田里忙完了?”
常乐笑着点头,比划了个手势。
老头答道:“今天没去,昨天网破了,正补着呢。你快去吧,这会儿,鱼大都在树荫下躲凉。”
常乐点头,带着余清泽往小船边走。
后面,那老头又喊了一句:“别去太远,有事喊我!”
常乐点头,朝老头挥了挥手,然后弯腰解开右边那条小船的绳子,将小船拖到岸边,等余清泽上去,随后自己也上去了。
余清泽小时候在爷爷家也坐过这种小渔船,一上去,小船会摇摇晃晃的,那时候他还老怕船翻了掉下河里去,双手得紧紧抓着船舷。他爷爷就老笑话他,怕还要上来。
如今倒是不怕了,但是,爷爷早就不在了。
余清泽摇摇头,将情绪调整好,到另一头坐下。
常乐将渔网和水桶放好,长长的竹篙一撑,小船渐渐远离岸边。
这时,岸上一个小身影飞奔而至,一边跑一边大叫:“哥!余大哥!等等我啊!我也要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