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八十一章 恐惧不安
景墨问道:“那么你看这件事我们应该对付?”
小蛮若有所思:“我看事情还待开展,这只是一个引子。”
“我们静坐着等待自然发展吗?”
聂小蛮活动了一下脖子,皱眉说:“要是马上进行,眼前也有一条值得一试的线索。我怀疑一个人——从这个人身上着手。”
景墨忙插口道:“你说的人不就是那个向金禄军借钱的姓何的?”
聂小蛮点头道:“是。你应该记得金禄军的妻子曾说,他们到金陵以后,本来很快乐。金禄军也逍遥自在,可见他心中原没有什么负担。直到那晚在畅春戏苑里看戏以后,他才发生态度转变。但那个姓何的第一次去访他,就在他们看戏的前三天。这里面不是有些儿痕迹可寻吗?”
景墨赞同道:“对。我起先也很怀疑这个人。但金禄军竭力替他辩白,说他并不知情,决没有关系。”
“我们不必听他。就目前的事实论,这个人像是案中的重要角色,决不能因为金禄军的见解就放弃不理。”
“那么假冒的人可就是这个姓何的?”
聂小蛮背了双手,摇摇头。“这还不能说定,我们也不必先存什么成见。你既然约金禄军明天饭后到这里来看我,到那时候我们对于这个谜团一定可以更加明了些。”小蛮看看炉沿上的仿宋瓶。“景墨,回去罢。嫂夫人盼望太久了。事情并不太紧张,我不留你在这里过夜了。”
第二天饭后,景墨依约往聂小蛮寓所里去。景墨看见他沉着脸儿,默坐在炉边,模样儿不快乐。景墨不知他是否因为金禄军的案子,或是那另一件血刀案发生了阻碍,才有这种懊丧的神情。
经景墨一问,才知道这两件案子的进行都不很顺利。血刀经过再度的试验,仍没有确切的结果,因此他不能不另请大理寺的专人去检验。金禄军的案子,他早晨也已经出去探询过一下,同样没有端倪。
小蛮曾到那过那个客栈,但要找的人在六七天之前已离栈不知去向。他又往金禄军常到的绿春池浴室里去问过。有一个堂倌说,这几天金禄军已经换了浴堂,不再去洗澡。起先每天午后,他应该都要在浴堂里打一个吨,消磨两三个时辰;并说金禄军性子很躁急,用钱也很阔绰,故而在一般堂倌们眼中,金禄军手里一定很有些钱。
景墨问道:“你可曾问有人打听他的一回事?”
聂小蛮道:“问过的。堂倌说确有这一回事。这使他失去一个好主顾,给予他的印象特别深。因为金禄军被吓以后,神色很慌张,匆匆地穿好衣服便走,以后竟一去不回。”
“后来打的人可曾到浴堂里去找他?”
“没有。我也问过那堂倌,据说并没有人间起金禄军。”
“此外你可曾得到什么别的线索?”
“我还知道那个姓何的是个大胡子,身材瘦长,年纪四十光景,名字似乎叫少梅。他曾和禄军一块儿到浴堂里去过几次。除了这个人以外,金禄军更没有别的相识的朋友。”
“那么你现在想用什么方法了结这件案子?”
“我仍想照原定的方针,打算先找到这个姓何的人。我相信这个人是案中的一个重要角色。”聂小蛮顿一顿,忽然向窗外望一望,继续道:“唉,有人来了,大概就是金禄军。你等一等,让我来问他几句,或者另有别的线索,也说不定。”
卫朴领了一个客人走进来,果然是金禄军。他穿的仍是昨天墨绿花缎的皮袍和玄色的外衣,头上却多了一顶青灰色高顶的员外巾,更见得特别。他见了聂小蛮,脚跟相并地僵立着,似乎有些瑟缩不前的样子,幸亏景墨在旁招呼他,他才走进来。聂小蛮的眼睛在他的脸上膘了几膘,便婉声招呼。
“金员外,别拘礼,请坐。我们不妨随便谈谈。”
客人在炉边坐下了,没有卸外衣,他的两只手插在外衣袋里。聂小蛮也在来客的对面坐下来。
“金员外,你昨夜可曾安眠吗?”
金禄军点了点头,又向景墨看看。他的两只手从衣袋中抽了出来,两相交搓着,却不答话。
景墨又不禁暗暗诧异,这个人外表上明明像是个卤莽汉,谁想到还有这一种害羞怕丑的神气。
聂小蛮开始用婉言问他,这姓董的人究竟和他有什么怨仇。他的答语仍是昨天向景墨说的几句老话,绝对不承认是他自己的仇人。只补充了一句姓董的叫老九,是江阴人。
聂小蛮虽用旁敲侧击的方法,却到底不能教他吐露实话,聂小蛮忽然采取一种突然的袭击。
“金员外,你和姓董的是不是在军队里面结的怨?”
问话和反应都出景墨的意料之外!来客突然跳起来,张开了嘴,突出了眼球,好像一个胆小的人骤然间看见了鬼魅!
“没有的事!”
聂小蛮仍很镇静地说:“没有?我说错了?那么你不是在军队中当行过伍的吗?”
“喔——喔,没有——也没有……聂大人,你怎么有这奇怪的念头?”他还在发喘。
聂小蛮淡淡地笑一笑。“我看见你走路的姿态和立正的姿势,都像在军队里呆过多年的人。”
金禄军点点头:“喔,那不错,我当过几年差。聂大人,你的眼睛真凶!”
聂小蛮又笑一笑。“好,好,请坐下来。”
来客归座之后,室中一度沉默。景墨默忖,聂小蛮的问句虽近乎虚晃一枪,但是也并非绝无根据。
聂小蛮又问道:“那么这个姓何的人和你有怎样的关系?”
金禄军道:“他是我的同乡,并没有深交,这一次也是偶然碰见的。”
“我听说他曾向你借贷。这事可属实吗?”
“属实的。他只向我借些做小生意的本钱,数目并不大。”
“他什么时候向你借的?在你看见那姓董的仇人以前?还是以后?”
“以前。他第一次到我家里去时就开口。”
“借多少?”
小蛮若有所思:“我看事情还待开展,这只是一个引子。”
“我们静坐着等待自然发展吗?”
聂小蛮活动了一下脖子,皱眉说:“要是马上进行,眼前也有一条值得一试的线索。我怀疑一个人——从这个人身上着手。”
景墨忙插口道:“你说的人不就是那个向金禄军借钱的姓何的?”
聂小蛮点头道:“是。你应该记得金禄军的妻子曾说,他们到金陵以后,本来很快乐。金禄军也逍遥自在,可见他心中原没有什么负担。直到那晚在畅春戏苑里看戏以后,他才发生态度转变。但那个姓何的第一次去访他,就在他们看戏的前三天。这里面不是有些儿痕迹可寻吗?”
景墨赞同道:“对。我起先也很怀疑这个人。但金禄军竭力替他辩白,说他并不知情,决没有关系。”
“我们不必听他。就目前的事实论,这个人像是案中的重要角色,决不能因为金禄军的见解就放弃不理。”
“那么假冒的人可就是这个姓何的?”
聂小蛮背了双手,摇摇头。“这还不能说定,我们也不必先存什么成见。你既然约金禄军明天饭后到这里来看我,到那时候我们对于这个谜团一定可以更加明了些。”小蛮看看炉沿上的仿宋瓶。“景墨,回去罢。嫂夫人盼望太久了。事情并不太紧张,我不留你在这里过夜了。”
第二天饭后,景墨依约往聂小蛮寓所里去。景墨看见他沉着脸儿,默坐在炉边,模样儿不快乐。景墨不知他是否因为金禄军的案子,或是那另一件血刀案发生了阻碍,才有这种懊丧的神情。
经景墨一问,才知道这两件案子的进行都不很顺利。血刀经过再度的试验,仍没有确切的结果,因此他不能不另请大理寺的专人去检验。金禄军的案子,他早晨也已经出去探询过一下,同样没有端倪。
小蛮曾到那过那个客栈,但要找的人在六七天之前已离栈不知去向。他又往金禄军常到的绿春池浴室里去问过。有一个堂倌说,这几天金禄军已经换了浴堂,不再去洗澡。起先每天午后,他应该都要在浴堂里打一个吨,消磨两三个时辰;并说金禄军性子很躁急,用钱也很阔绰,故而在一般堂倌们眼中,金禄军手里一定很有些钱。
景墨问道:“你可曾问有人打听他的一回事?”
聂小蛮道:“问过的。堂倌说确有这一回事。这使他失去一个好主顾,给予他的印象特别深。因为金禄军被吓以后,神色很慌张,匆匆地穿好衣服便走,以后竟一去不回。”
“后来打的人可曾到浴堂里去找他?”
“没有。我也问过那堂倌,据说并没有人间起金禄军。”
“此外你可曾得到什么别的线索?”
“我还知道那个姓何的是个大胡子,身材瘦长,年纪四十光景,名字似乎叫少梅。他曾和禄军一块儿到浴堂里去过几次。除了这个人以外,金禄军更没有别的相识的朋友。”
“那么你现在想用什么方法了结这件案子?”
“我仍想照原定的方针,打算先找到这个姓何的人。我相信这个人是案中的一个重要角色。”聂小蛮顿一顿,忽然向窗外望一望,继续道:“唉,有人来了,大概就是金禄军。你等一等,让我来问他几句,或者另有别的线索,也说不定。”
卫朴领了一个客人走进来,果然是金禄军。他穿的仍是昨天墨绿花缎的皮袍和玄色的外衣,头上却多了一顶青灰色高顶的员外巾,更见得特别。他见了聂小蛮,脚跟相并地僵立着,似乎有些瑟缩不前的样子,幸亏景墨在旁招呼他,他才走进来。聂小蛮的眼睛在他的脸上膘了几膘,便婉声招呼。
“金员外,别拘礼,请坐。我们不妨随便谈谈。”
客人在炉边坐下了,没有卸外衣,他的两只手插在外衣袋里。聂小蛮也在来客的对面坐下来。
“金员外,你昨夜可曾安眠吗?”
金禄军点了点头,又向景墨看看。他的两只手从衣袋中抽了出来,两相交搓着,却不答话。
景墨又不禁暗暗诧异,这个人外表上明明像是个卤莽汉,谁想到还有这一种害羞怕丑的神气。
聂小蛮开始用婉言问他,这姓董的人究竟和他有什么怨仇。他的答语仍是昨天向景墨说的几句老话,绝对不承认是他自己的仇人。只补充了一句姓董的叫老九,是江阴人。
聂小蛮虽用旁敲侧击的方法,却到底不能教他吐露实话,聂小蛮忽然采取一种突然的袭击。
“金员外,你和姓董的是不是在军队里面结的怨?”
问话和反应都出景墨的意料之外!来客突然跳起来,张开了嘴,突出了眼球,好像一个胆小的人骤然间看见了鬼魅!
“没有的事!”
聂小蛮仍很镇静地说:“没有?我说错了?那么你不是在军队中当行过伍的吗?”
“喔——喔,没有——也没有……聂大人,你怎么有这奇怪的念头?”他还在发喘。
聂小蛮淡淡地笑一笑。“我看见你走路的姿态和立正的姿势,都像在军队里呆过多年的人。”
金禄军点点头:“喔,那不错,我当过几年差。聂大人,你的眼睛真凶!”
聂小蛮又笑一笑。“好,好,请坐下来。”
来客归座之后,室中一度沉默。景墨默忖,聂小蛮的问句虽近乎虚晃一枪,但是也并非绝无根据。
聂小蛮又问道:“那么这个姓何的人和你有怎样的关系?”
金禄军道:“他是我的同乡,并没有深交,这一次也是偶然碰见的。”
“我听说他曾向你借贷。这事可属实吗?”
“属实的。他只向我借些做小生意的本钱,数目并不大。”
“他什么时候向你借的?在你看见那姓董的仇人以前?还是以后?”
“以前。他第一次到我家里去时就开口。”
“借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