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门继室养儿经_分卷阅读_157
赵菁起身朝着周旭福了福身子,转身退出了御书房。
外头天色尚早,赵菁出了宫门,想着徐思安不在家,独自一人回去侯府也没个意思,便索性让车夫赶着车也往静慈庵去了。
徐老太太今儿虽然起得早,但毕竟路上耽搁,到静慈庵的时候也已经不早了,又是十五香火旺盛的日子,看着满庵堂的香客,老太太便也没想去凑这个热闹,只让人安排妥当了禅房,领着两个姑娘在禅房里纳凉。又让张妈妈亲自去将卫竹筠请了来,坐在厅中闲聊着。
“卫居士年纪轻轻就皈依了佛门,敢问原先可就是京城人士?”徐老太太因和卫竹筠熟了起来,便也问起她一些事情来,她这倒不是八卦,只是存粹的关心而已。
卫竹筠听了这话只略略一愣,手中的佛珠仍旧不紧不慢的拨动着,淡淡道:“晚辈本家原是京城卫家,家父官居工部侍郎,后来因落了罪,全家牵连,晚辈也曾入了教坊司……”她说到这里,幽黑的眼帘微微一闪,抬起头略扫了徐老太太一眼,继续道:“幸得有贵人相助,从那种地方出来了,从此便皈依佛门。”
她的声音幽幽咽咽,如泣如诉一般,声调中透着几分沙哑,抬起头的时候,视线正好落在坐在老太太身边的徐娴的身上。看着自己这女儿如空谷幽兰一样谨慎细微的神色,卫竹筠忍不住又低下了头去。
“原……原是因为这个。”徐老太太听了这话也不知说什么好,便叹息道:“我这老太婆虽没什么见识,却也知道这一人做事一人当的道理,这朝廷的株连之罪,确实有些冤枉,大人犯错,跟孩子又有什么干系呢!”
卫竹筠便淡淡的笑了笑,正想着将这一话茬揭过去,谁知那边张妈妈瞧着这厅中并无她人,只笑着对徐老太太道:“老太太还有不知道的,卫居士乃是一个知恩善报的,她还为那贵人诞下了一个女婴,让那府中领了回去,如今那贵人去了,膝下别无子嗣,倒是还有那一个女婴,算是一点血脉了。”
这话原是相当露骨的了,只惊得卫竹筠吓出了一身冷汗来。然而老太太是一个思维迟钝的人,却并未往那上头想去,只笑着道:“那卫居士岂不是和自己的亲生女儿不得相见,这当真是让人遗憾。”
卫竹筠闻言却是松了一口气,只淡淡道:“这也是无妨的,只要让我知道她过的好,见于不见又有什么好强求的呢!”
话语见她已是微微抬起头来,朝着张妈妈那边略略摇了摇头,张妈妈只拧着双眉,可话说到了这一份上,老太太还没想明白过来,她也是无能为力了。
好在这时候外头正巧有小丫鬟进来回话,说是侯夫人来了。
徐老太太虽然嘴上说了不让赵菁过来,可这时候听说她也来了,脸上还是忍不住露出了几分笑来,只急忙道:“那还不快请进来,外头多热来着。”
徐娴听说赵菁来了,只急忙就迎了上去,见丫鬟挽了帘子引她进来,她便笑着挽了赵菁的手臂,拉着她道:“婶娘怎么也来了,不是说今儿不过来了吗?”
赵菁瞧着卫竹筠也在厅中,向她略点了点头,回道:“你们都不再府上,我一个人在家也没意思,所以就过来了,还是这里热闹。”
徐老太太瞧着赵菁起色不错,便也没再说什么,只笑着问她道:“贺夫人那事了结了?皇上是怎么说的?”
赵菁被徐娴扶着坐在了卫竹筠对面的靠背椅上,喝了一口热茶润了喉,这才开口道:“皇上答应了,会派了太监去处理这事情,母亲不用挂心了。”
徐老太太听了这话暗暗念佛,又道:“作孽呀,要不然好好的一个男娃,也不至于弄成这样。”
赵菁瞧着徐老太太那揪心的样子,那男娃要是活着,只怕她是恨不得要抱回来养着的,老人家这种爱孩子的心思,当真是让人感动。赵菁便低下头,手指间不自觉的轻抚了一下小腹,虽然如今还没有半点动静,可就是觉得这里头似乎有了些什么,让人忍不住会时时牵挂着。
徐老太太留了卫竹筠在禅房用过了午膳,赵菁闲来无事,便亲自送了卫竹筠往后山去。这一路山道并没有闲杂人等,又有高大的乔木遮阳,两人一路散步,略略闲聊了几句。
卫竹筠便将方才张妈妈的话说与了赵菁,她虽然没有什么不悦,可这样终究让她觉得有些难堪,便笑着道:“张妈妈的好意我也知道,只是如今我这样的身份,便是让老太太知道了那些,又怎样,只要娴姐儿过的好,我认不认她,她认不认我,都是无所谓的事情,况且她有你这样的婶娘,我也很放心。”
赵菁心下却还是有几分盘算的,只想了想道:“娴姐儿如今养成这样的性子,都因那些年府中传言,说她的生母是个……”她说到这里却又不好开口,顿了顿道:“老太太也因此看轻她几分,若是让她知道她的生母原不是那样的人……”
卫竹筠闻言却是摇了摇头,脸上的神色依旧是淡淡的,只叹了一口气道:“那也不急在这一时。”
赵菁知道卫竹筠心中的顾虑,她已是方外之人,六根清净,便是认了徐娴这个女儿,又能怎样?也不过就是青灯古佛的,了此一生罢了。在这静慈庵后山住着的居士,又有谁是又回头路的?不都是被世俗逼迫的无处可逃的可怜人而已?
“我知道了。”赵菁叹了一句,送了卫竹筠到小院的门口,她顺着山道往回去,方才还是艳阳高照的天气,忽然间就暗了下来。
赵菁想起那日避雨的亭子,若是趁着天气不好回去,少不得半道上淋雨,倒不如在亭中等着,一会儿丫鬟就来找她了。
这时候四面都是凉阴阴的山风,吹在身上却也不觉得冷,赵菁顺着石阶走上那亭子,到亭子下头的时候,抬起头来,才看见一袭烟灰色的背影,正背对着山道而坐,那梳理整齐的发髻中有着缕缕银丝,从身段上来看,应该是一个五十左右的居士。
赵菁便停下了脚步,提着裙子又往台阶上走了一步,微微福了福身子道:“这位居士,可否容晚辈在这亭中避一避风雨?”
☆、第171章
这山中凉风习习、绿茵苍翠,赵菁的声音犹如这山涧的黄莺鸟一样, 清脆悦耳。她凝神看着那一道优雅的背影, 过了许久, 才见那人稍稍偏了偏身子, 淡淡道:“这亭子本就不是我的,这位施主请便吧。”
赵菁也曾接触过不少这个年纪的人,说话的声音或向徐老太太那般中气十足, 或像张妈妈那样暗哑老迈,只是眼前这一位的嗓子, 清脆中透出丝丝的沙哑, 浑然天成, 让人觉得耳边如清风拂过。
赵菁探着脖子想去看一眼她的容貌,却又怕唐突了,便理了理衣裙,在她对面的一个石墩上坐了下来。天际闪过了几道零星的闪电, 便有细雨飘落了进来。赵菁顶着那背影看了片刻,正要低下头去的时候, 却见那人悠悠然转过了身来。
那也是如自己一般晶莹清亮的一双凤眼, 经历了岁月的沉淀,非但没有让人觉得有饱经风霜的感觉,反倒越发明亮清澈, 她看见自己的时候先是怔了片刻,随即幽深的眸色中便透出了几分温润来,声音浅淡的问道:“这位施主瞧着有些面生, 想来不是这庵中的常客?”
赵菁也这样怔怔的看着她,手指间捏着的丝帕却在不经意间飘落到了地上,她有些怔忪的蹲下来将那帕子捡起来,动作见稍稍的抬起头,略略扫了那人一眼。那是一张和自己有七八分相似的脸颊,虽说岁月在她的眼角留下了细痕,但赵菁仍旧一眼就认出了眼前的人。
“我……”她看进她温润的眸色中,点点柔光落在自己的身上,像满含着慈母般的温柔,可她却只这样看着自己,言语中甚至还透出几分疏离。
“晚辈是武安侯府徐家的,给居士请安。”赵菁朝着她福了福身子,垂下眸子,尽量不去看她那双眸子,可心中却百转千回了起来,她究竟知不知道自己还活着?她究竟认出了自己没有?她又究竟是谁,为什么会在这静慈庵中出家修行?
“施主不必拘礼,起来坐吧。”珠泪夫人笑了笑,眉睫中透出几分慈爱来,她的视线细细的打量着赵菁略低垂的眉宇,忍不住问道:“夫人夫家是武安侯徐家,却不知娘家是何许人家?”
赵菁却不想瞒她,只如实道:“我娘家姓赵,就住在鼓楼大街桐子巷里头,我十五岁入宫当的宫女,在宫里十年,出宫之后才嫁入的武安侯府。”
她一边说一边偷偷的抬起头看着那人,却见她依旧只是淡淡的表情,等她说完了,才略略笑了笑,开口道:“那夫人却是一个有福之人了,出了宫的宫女难得有人有这样的造化,想要嫁入高门,却是不易的。”
赵菁便跟着问道:“居士如何知道这些?难不成也是宫里人?”她说完又觉得自己唐突了,正低下头的时候,却听珠泪只淡淡道:“平常这庵里有几个老香客是从宫里出来的,常听她们说起世道艰难,所以我也略知道一二。”
赵菁听了这话却是一阵失落,便也没再继续追问下去,想了想却又有些不死心,只继续问道:“那……居士可是认识一位刘掌柜,她是醒月楼的掌柜。”
珠泪夫人闻言却是愣了片刻,嘴角的笑都僵了几分,过了片刻才悠悠道:“好像有些印象,却是记不清了,这庵里香客众多,哪里个个都能记得。”
赵菁便也没有再问下去,只还在她对面的石墩上坐着,那山风一阵阵的大了起来,转眼就下起了雨来。约莫又过了片刻,便听见山道上传来了丫鬟们的声音,竟是绿芜带着小丫鬟们找了过来。
赵菁瞧见丫鬟们往亭子这边走,正想起身和对坐在自己面前的人数一句告辞,却见那人早已经背过了身子,竟是不再看她一眼了。赵菁便朝着她福了福身子道:“晚辈告辞了,居士也早些回去吧。”
赵菁命丫鬟留了一把伞在亭中,跟着丫鬟们往山下去了。回眸烟雨中,那人却依旧背着身子,手中的佛珠沉稳轻快的拨动着,只等着那些人脚步声渐远,才停下了手中的动作,睁开双眼,早已满脸泪痕,却仍旧慈悲念道:“阿弥陀佛。”
老太太在静慈庵住了一宿,第二日便要走了。赵菁邀请了卫竹筠去府上小住几日,那人舍不得徐娴,终究还是跟着去了。
赵菁同她一起坐在了马车里头,便说起了昨日的事情来。
“昨儿我在后山遇上一个居士,约莫四五十的年纪,瞧着好生温婉,却不知道是哪位,卫居士可否熟识?”赵菁虽然问出了口,心里却也隐隐有些害怕,她和那人长的太像了些,若是两人站在一起被人瞧见,不认作母女却也难了。
好在住在这里修行的人都是深居简出的,卫竹筠虽知道一些,却也不曾与她深交,便淡淡道:“这静慈庵也确实住了几个有些名声的人,一个是前朝静慈长公主,这庵堂便是以她的名字命名的;还有一个便是前朝赫赫有名的珠泪夫人,按你方才说的年纪,你遇见的,大约是这位夫人。”
赵菁拧着眉想了半日,这名头确是有些熟悉的,还不等她弄明白过来,只听卫竹筠继续道:“这珠泪夫人听说是当朝国舅的生母,前一阵子国舅爷几乎是日日都会往静慈庵来,只因珠泪夫人不肯认他,这一阵子倒是不见人影了。”
外头天色尚早,赵菁出了宫门,想着徐思安不在家,独自一人回去侯府也没个意思,便索性让车夫赶着车也往静慈庵去了。
徐老太太今儿虽然起得早,但毕竟路上耽搁,到静慈庵的时候也已经不早了,又是十五香火旺盛的日子,看着满庵堂的香客,老太太便也没想去凑这个热闹,只让人安排妥当了禅房,领着两个姑娘在禅房里纳凉。又让张妈妈亲自去将卫竹筠请了来,坐在厅中闲聊着。
“卫居士年纪轻轻就皈依了佛门,敢问原先可就是京城人士?”徐老太太因和卫竹筠熟了起来,便也问起她一些事情来,她这倒不是八卦,只是存粹的关心而已。
卫竹筠听了这话只略略一愣,手中的佛珠仍旧不紧不慢的拨动着,淡淡道:“晚辈本家原是京城卫家,家父官居工部侍郎,后来因落了罪,全家牵连,晚辈也曾入了教坊司……”她说到这里,幽黑的眼帘微微一闪,抬起头略扫了徐老太太一眼,继续道:“幸得有贵人相助,从那种地方出来了,从此便皈依佛门。”
她的声音幽幽咽咽,如泣如诉一般,声调中透着几分沙哑,抬起头的时候,视线正好落在坐在老太太身边的徐娴的身上。看着自己这女儿如空谷幽兰一样谨慎细微的神色,卫竹筠忍不住又低下了头去。
“原……原是因为这个。”徐老太太听了这话也不知说什么好,便叹息道:“我这老太婆虽没什么见识,却也知道这一人做事一人当的道理,这朝廷的株连之罪,确实有些冤枉,大人犯错,跟孩子又有什么干系呢!”
卫竹筠便淡淡的笑了笑,正想着将这一话茬揭过去,谁知那边张妈妈瞧着这厅中并无她人,只笑着对徐老太太道:“老太太还有不知道的,卫居士乃是一个知恩善报的,她还为那贵人诞下了一个女婴,让那府中领了回去,如今那贵人去了,膝下别无子嗣,倒是还有那一个女婴,算是一点血脉了。”
这话原是相当露骨的了,只惊得卫竹筠吓出了一身冷汗来。然而老太太是一个思维迟钝的人,却并未往那上头想去,只笑着道:“那卫居士岂不是和自己的亲生女儿不得相见,这当真是让人遗憾。”
卫竹筠闻言却是松了一口气,只淡淡道:“这也是无妨的,只要让我知道她过的好,见于不见又有什么好强求的呢!”
话语见她已是微微抬起头来,朝着张妈妈那边略略摇了摇头,张妈妈只拧着双眉,可话说到了这一份上,老太太还没想明白过来,她也是无能为力了。
好在这时候外头正巧有小丫鬟进来回话,说是侯夫人来了。
徐老太太虽然嘴上说了不让赵菁过来,可这时候听说她也来了,脸上还是忍不住露出了几分笑来,只急忙道:“那还不快请进来,外头多热来着。”
徐娴听说赵菁来了,只急忙就迎了上去,见丫鬟挽了帘子引她进来,她便笑着挽了赵菁的手臂,拉着她道:“婶娘怎么也来了,不是说今儿不过来了吗?”
赵菁瞧着卫竹筠也在厅中,向她略点了点头,回道:“你们都不再府上,我一个人在家也没意思,所以就过来了,还是这里热闹。”
徐老太太瞧着赵菁起色不错,便也没再说什么,只笑着问她道:“贺夫人那事了结了?皇上是怎么说的?”
赵菁被徐娴扶着坐在了卫竹筠对面的靠背椅上,喝了一口热茶润了喉,这才开口道:“皇上答应了,会派了太监去处理这事情,母亲不用挂心了。”
徐老太太听了这话暗暗念佛,又道:“作孽呀,要不然好好的一个男娃,也不至于弄成这样。”
赵菁瞧着徐老太太那揪心的样子,那男娃要是活着,只怕她是恨不得要抱回来养着的,老人家这种爱孩子的心思,当真是让人感动。赵菁便低下头,手指间不自觉的轻抚了一下小腹,虽然如今还没有半点动静,可就是觉得这里头似乎有了些什么,让人忍不住会时时牵挂着。
徐老太太留了卫竹筠在禅房用过了午膳,赵菁闲来无事,便亲自送了卫竹筠往后山去。这一路山道并没有闲杂人等,又有高大的乔木遮阳,两人一路散步,略略闲聊了几句。
卫竹筠便将方才张妈妈的话说与了赵菁,她虽然没有什么不悦,可这样终究让她觉得有些难堪,便笑着道:“张妈妈的好意我也知道,只是如今我这样的身份,便是让老太太知道了那些,又怎样,只要娴姐儿过的好,我认不认她,她认不认我,都是无所谓的事情,况且她有你这样的婶娘,我也很放心。”
赵菁心下却还是有几分盘算的,只想了想道:“娴姐儿如今养成这样的性子,都因那些年府中传言,说她的生母是个……”她说到这里却又不好开口,顿了顿道:“老太太也因此看轻她几分,若是让她知道她的生母原不是那样的人……”
卫竹筠闻言却是摇了摇头,脸上的神色依旧是淡淡的,只叹了一口气道:“那也不急在这一时。”
赵菁知道卫竹筠心中的顾虑,她已是方外之人,六根清净,便是认了徐娴这个女儿,又能怎样?也不过就是青灯古佛的,了此一生罢了。在这静慈庵后山住着的居士,又有谁是又回头路的?不都是被世俗逼迫的无处可逃的可怜人而已?
“我知道了。”赵菁叹了一句,送了卫竹筠到小院的门口,她顺着山道往回去,方才还是艳阳高照的天气,忽然间就暗了下来。
赵菁想起那日避雨的亭子,若是趁着天气不好回去,少不得半道上淋雨,倒不如在亭中等着,一会儿丫鬟就来找她了。
这时候四面都是凉阴阴的山风,吹在身上却也不觉得冷,赵菁顺着石阶走上那亭子,到亭子下头的时候,抬起头来,才看见一袭烟灰色的背影,正背对着山道而坐,那梳理整齐的发髻中有着缕缕银丝,从身段上来看,应该是一个五十左右的居士。
赵菁便停下了脚步,提着裙子又往台阶上走了一步,微微福了福身子道:“这位居士,可否容晚辈在这亭中避一避风雨?”
☆、第171章
这山中凉风习习、绿茵苍翠,赵菁的声音犹如这山涧的黄莺鸟一样, 清脆悦耳。她凝神看着那一道优雅的背影, 过了许久, 才见那人稍稍偏了偏身子, 淡淡道:“这亭子本就不是我的,这位施主请便吧。”
赵菁也曾接触过不少这个年纪的人,说话的声音或向徐老太太那般中气十足, 或像张妈妈那样暗哑老迈,只是眼前这一位的嗓子, 清脆中透出丝丝的沙哑, 浑然天成, 让人觉得耳边如清风拂过。
赵菁探着脖子想去看一眼她的容貌,却又怕唐突了,便理了理衣裙,在她对面的一个石墩上坐了下来。天际闪过了几道零星的闪电, 便有细雨飘落了进来。赵菁顶着那背影看了片刻,正要低下头去的时候, 却见那人悠悠然转过了身来。
那也是如自己一般晶莹清亮的一双凤眼, 经历了岁月的沉淀,非但没有让人觉得有饱经风霜的感觉,反倒越发明亮清澈, 她看见自己的时候先是怔了片刻,随即幽深的眸色中便透出了几分温润来,声音浅淡的问道:“这位施主瞧着有些面生, 想来不是这庵中的常客?”
赵菁也这样怔怔的看着她,手指间捏着的丝帕却在不经意间飘落到了地上,她有些怔忪的蹲下来将那帕子捡起来,动作见稍稍的抬起头,略略扫了那人一眼。那是一张和自己有七八分相似的脸颊,虽说岁月在她的眼角留下了细痕,但赵菁仍旧一眼就认出了眼前的人。
“我……”她看进她温润的眸色中,点点柔光落在自己的身上,像满含着慈母般的温柔,可她却只这样看着自己,言语中甚至还透出几分疏离。
“晚辈是武安侯府徐家的,给居士请安。”赵菁朝着她福了福身子,垂下眸子,尽量不去看她那双眸子,可心中却百转千回了起来,她究竟知不知道自己还活着?她究竟认出了自己没有?她又究竟是谁,为什么会在这静慈庵中出家修行?
“施主不必拘礼,起来坐吧。”珠泪夫人笑了笑,眉睫中透出几分慈爱来,她的视线细细的打量着赵菁略低垂的眉宇,忍不住问道:“夫人夫家是武安侯徐家,却不知娘家是何许人家?”
赵菁却不想瞒她,只如实道:“我娘家姓赵,就住在鼓楼大街桐子巷里头,我十五岁入宫当的宫女,在宫里十年,出宫之后才嫁入的武安侯府。”
她一边说一边偷偷的抬起头看着那人,却见她依旧只是淡淡的表情,等她说完了,才略略笑了笑,开口道:“那夫人却是一个有福之人了,出了宫的宫女难得有人有这样的造化,想要嫁入高门,却是不易的。”
赵菁便跟着问道:“居士如何知道这些?难不成也是宫里人?”她说完又觉得自己唐突了,正低下头的时候,却听珠泪只淡淡道:“平常这庵里有几个老香客是从宫里出来的,常听她们说起世道艰难,所以我也略知道一二。”
赵菁听了这话却是一阵失落,便也没再继续追问下去,想了想却又有些不死心,只继续问道:“那……居士可是认识一位刘掌柜,她是醒月楼的掌柜。”
珠泪夫人闻言却是愣了片刻,嘴角的笑都僵了几分,过了片刻才悠悠道:“好像有些印象,却是记不清了,这庵里香客众多,哪里个个都能记得。”
赵菁便也没有再问下去,只还在她对面的石墩上坐着,那山风一阵阵的大了起来,转眼就下起了雨来。约莫又过了片刻,便听见山道上传来了丫鬟们的声音,竟是绿芜带着小丫鬟们找了过来。
赵菁瞧见丫鬟们往亭子这边走,正想起身和对坐在自己面前的人数一句告辞,却见那人早已经背过了身子,竟是不再看她一眼了。赵菁便朝着她福了福身子道:“晚辈告辞了,居士也早些回去吧。”
赵菁命丫鬟留了一把伞在亭中,跟着丫鬟们往山下去了。回眸烟雨中,那人却依旧背着身子,手中的佛珠沉稳轻快的拨动着,只等着那些人脚步声渐远,才停下了手中的动作,睁开双眼,早已满脸泪痕,却仍旧慈悲念道:“阿弥陀佛。”
老太太在静慈庵住了一宿,第二日便要走了。赵菁邀请了卫竹筠去府上小住几日,那人舍不得徐娴,终究还是跟着去了。
赵菁同她一起坐在了马车里头,便说起了昨日的事情来。
“昨儿我在后山遇上一个居士,约莫四五十的年纪,瞧着好生温婉,却不知道是哪位,卫居士可否熟识?”赵菁虽然问出了口,心里却也隐隐有些害怕,她和那人长的太像了些,若是两人站在一起被人瞧见,不认作母女却也难了。
好在住在这里修行的人都是深居简出的,卫竹筠虽知道一些,却也不曾与她深交,便淡淡道:“这静慈庵也确实住了几个有些名声的人,一个是前朝静慈长公主,这庵堂便是以她的名字命名的;还有一个便是前朝赫赫有名的珠泪夫人,按你方才说的年纪,你遇见的,大约是这位夫人。”
赵菁拧着眉想了半日,这名头确是有些熟悉的,还不等她弄明白过来,只听卫竹筠继续道:“这珠泪夫人听说是当朝国舅的生母,前一阵子国舅爷几乎是日日都会往静慈庵来,只因珠泪夫人不肯认他,这一阵子倒是不见人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