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六章人员安排
第56章
“你想请我到你的青囊医馆当坐堂大夫?”陈省之问。
“是的。”葛如沫坐在另一侧,答道。
关于医馆的名字,葛如沫也想了很多个,圈圈划划,最终还是决定叫青襄医馆。
开设医馆一事,场地药材以及设备都准备好了,就还差相关的人员了。可这个并不好弄,她如今默默无闻。也不能说默默无闻,经过在汝阴县衙给卫夫人治病一事,她在汝阴行内算是略有薄名了。
不过这不算什么,对她招聘人手一事可没什么助益。她也没打算仗着这点面子情厚颜请求人家帮忙,交情不够。即使是交情略深厚的王一清孔胜等,她同样没打算拿这事去麻烦人家。
同行相忌,她若开口了,让人家怎么做才好?真有好的人才,给你了人家可惜,不给吧,又说不过去。要是那人才都过不了他们的眼,他们也不好意思介绍。怎么做都不妥当。
索性她就不上门,省得让人为难。
况且因为大周宇内医者的地位极高,怀揣金钢钻的不愁找不到活计,凭啥屈尊来你这无名小医馆呢。
不过话虽如此,这医馆要开起来,人员配置这方面一定得解决的。幸亏她早已有了腹案。沈东漓那边说会安排两个人过来,这两人的情况尚不可知。不过按她推测,两人中至少会有一个大夫。
其实对于小医馆来说,两三个大夫也足够撑起门面了。但她得考虑长远一点,再有一点就是,除她是上藜村人以外,另外两人都是外地人,她得安抚和平衡本地的势力。她可不想在医馆发展势头迅猛的时候,被人在腹地来那么一下子。
所以,陈省之就被她列为头一位要争取的对象。
陈省之站起来,在屋里踱来踱去,想来心理是极度的不平静。
葛如沫知道他有自己的考量,也不出声,只专心喝着茶。
陈省之看她神色认真,便知其不是来炫耀或者耀武扬威的,她是真心想请自己去她的医馆当坐堂大夫的。
对于葛如沫这个曾经的徒弟,陈省之的感觉是复杂的。她是块璞玉,之前投到自己名下,算是明珠暗投了,自己不会教,以致她一直表现平平。
被他驱逐后,短短几个月的时间,她便摇身一变,那手绝佳的医术,连他见了都望尘莫及。
再有,就是经过这么些事,他发现这个曾经的徒弟的心性很不错,先前身上的那些毛病基本都没了,真不知道教导她的那位高人是如何做到的。
“当然,你也可以拒绝,但我还是希望你能慎重考虑一下。”葛如沫知道自己这个提议有点强人所难,师傅入驻曾经的徒弟的医馆当坐堂大夫这一点,心性差点的人都接受不了。
可上藜村太小了,容不下两三个医馆同时存在。
不是她自大,她的医术,陈省之也是知道一些的。她这医馆一开,对他们这种私人式的郎中村医的冲击很大。
而且她也并不满足地开一个小小的医馆,既然要做大,那么就必须要招人,要有人做事。
且每个大夫在治病方面擅长的方向都不一样,就拿她自己来说,虽然所学颇杂,但在治伤寒和妇女病科方面比较专精,在骨科方面就略有不及。
葛如沫满打满算,学医也就十来个年头,自然不可能样样都精通。需知好的正骨大夫,基本上是一上手,就知道病人的骨头是怎么回事,治疗起来也是有章有法,疾缓有度。
可这样的水平不是一朝一夕就能练就的,可以说,没有十几年在此道浸淫的功夫,根本不可能。且这还需得在有高明的老师从旁指导的前提下才行。
医馆要做大,尚需海纳百川。坐堂大夫、煎药童子、收银掌柜、拣药药师,这些人才她都很欠缺。而且这些人还不能是生手,最好是略一些药理医理的,或者在医馆药房做过事的。这些人选,她在心中已经有了初步的计较。
原先上藜村就有两个大夫,一个是陈省之,另外一个是葛麻子。
陈省之的医术算还不错的了,村子里的人生病了爱找他看,连旁边村子的有时也是来请他。葛麻子略懂一些医理药理,治病时灵时不灵的,水平和陈省之相比,就要差上一些。胜在医药费便宜,愿意找他的人还是有的。
就目前而言,若是能顺利请到陈省之当坐馆大夫,加上她本身也是大夫,青囊医馆里有两三大夫,也能撑起这摊子来了。
陈省之这个人,或许有些迂,但不失为一个正直的人,并且此人对医术很是痴迷,这样的人请来当坐馆大夫,不会出什么大岔子。
于是便有了她此行的相邀约。还有一点,她也不想有那种前徒弟将师傅逼迫远走他乡的事发生,这于她的名声没有半点好处。
此行若是顺利,下一步,便该是去请葛麻子了。
葛麻子此人虽然医术不太行,但后来陈省之来了之后,被其压制了几年,也没闹出什么大风波来。可见也是一个有点底线的人,至少还算理智,懂得克制。
原先这上藜村就葛麻子一个大夫时,虽然医术不精,但找他的人还是很多的。后来,即使找他看病的人不多,但他仍然是尽力地去做好。
肯屈于人下,这是有自知之明,不使肮脏的手段,这是有容人雅量的表现,这点正是葛如沫所看重的。
不过他的医术确实是硬伤,当坐堂大夫的资格没有,但收银掌柜和拣药药师,他应该能胜任。只不知人家意下如何了。
还有就是,既然她打算在医馆中设有煎药房,那就必须有煎药药工。药工她打算请葛根的媳妇陈氏和她大伯娘罗氏。请这两人,也是经过她深思熟虑的。煎药房的人手必须要两个以上,陈氏的勤快和细心足以胜任。至于罗氏,是出于安抚的考虑。她如今算是完全撇开葛七斤一家子单干了。这村子里还能压服他们的,就是她爷爷葛八了。而让葛八出手,需要将葛常青这一房的利益与自己挂勾。罗氏,不得不不请。葛如沫只能庆幸她不是偷奸耍滑之人。
其实她大可不必设这一项的,面诊开方抓药后,医馆的责任算是完成了。
可她发现,很多病人家属不懂药理,拿药回去煎时,大多不得其法,以致药效不能尽全功。
设立煎药房算是青囊医馆的一个独有的特色,也算是体贴病人的一种服务,而且对提升医馆的名声很有帮助,很有必要。
“你想请我到你的青囊医馆当坐堂大夫?”陈省之问。
“是的。”葛如沫坐在另一侧,答道。
关于医馆的名字,葛如沫也想了很多个,圈圈划划,最终还是决定叫青襄医馆。
开设医馆一事,场地药材以及设备都准备好了,就还差相关的人员了。可这个并不好弄,她如今默默无闻。也不能说默默无闻,经过在汝阴县衙给卫夫人治病一事,她在汝阴行内算是略有薄名了。
不过这不算什么,对她招聘人手一事可没什么助益。她也没打算仗着这点面子情厚颜请求人家帮忙,交情不够。即使是交情略深厚的王一清孔胜等,她同样没打算拿这事去麻烦人家。
同行相忌,她若开口了,让人家怎么做才好?真有好的人才,给你了人家可惜,不给吧,又说不过去。要是那人才都过不了他们的眼,他们也不好意思介绍。怎么做都不妥当。
索性她就不上门,省得让人为难。
况且因为大周宇内医者的地位极高,怀揣金钢钻的不愁找不到活计,凭啥屈尊来你这无名小医馆呢。
不过话虽如此,这医馆要开起来,人员配置这方面一定得解决的。幸亏她早已有了腹案。沈东漓那边说会安排两个人过来,这两人的情况尚不可知。不过按她推测,两人中至少会有一个大夫。
其实对于小医馆来说,两三个大夫也足够撑起门面了。但她得考虑长远一点,再有一点就是,除她是上藜村人以外,另外两人都是外地人,她得安抚和平衡本地的势力。她可不想在医馆发展势头迅猛的时候,被人在腹地来那么一下子。
所以,陈省之就被她列为头一位要争取的对象。
陈省之站起来,在屋里踱来踱去,想来心理是极度的不平静。
葛如沫知道他有自己的考量,也不出声,只专心喝着茶。
陈省之看她神色认真,便知其不是来炫耀或者耀武扬威的,她是真心想请自己去她的医馆当坐堂大夫的。
对于葛如沫这个曾经的徒弟,陈省之的感觉是复杂的。她是块璞玉,之前投到自己名下,算是明珠暗投了,自己不会教,以致她一直表现平平。
被他驱逐后,短短几个月的时间,她便摇身一变,那手绝佳的医术,连他见了都望尘莫及。
再有,就是经过这么些事,他发现这个曾经的徒弟的心性很不错,先前身上的那些毛病基本都没了,真不知道教导她的那位高人是如何做到的。
“当然,你也可以拒绝,但我还是希望你能慎重考虑一下。”葛如沫知道自己这个提议有点强人所难,师傅入驻曾经的徒弟的医馆当坐堂大夫这一点,心性差点的人都接受不了。
可上藜村太小了,容不下两三个医馆同时存在。
不是她自大,她的医术,陈省之也是知道一些的。她这医馆一开,对他们这种私人式的郎中村医的冲击很大。
而且她也并不满足地开一个小小的医馆,既然要做大,那么就必须要招人,要有人做事。
且每个大夫在治病方面擅长的方向都不一样,就拿她自己来说,虽然所学颇杂,但在治伤寒和妇女病科方面比较专精,在骨科方面就略有不及。
葛如沫满打满算,学医也就十来个年头,自然不可能样样都精通。需知好的正骨大夫,基本上是一上手,就知道病人的骨头是怎么回事,治疗起来也是有章有法,疾缓有度。
可这样的水平不是一朝一夕就能练就的,可以说,没有十几年在此道浸淫的功夫,根本不可能。且这还需得在有高明的老师从旁指导的前提下才行。
医馆要做大,尚需海纳百川。坐堂大夫、煎药童子、收银掌柜、拣药药师,这些人才她都很欠缺。而且这些人还不能是生手,最好是略一些药理医理的,或者在医馆药房做过事的。这些人选,她在心中已经有了初步的计较。
原先上藜村就有两个大夫,一个是陈省之,另外一个是葛麻子。
陈省之的医术算还不错的了,村子里的人生病了爱找他看,连旁边村子的有时也是来请他。葛麻子略懂一些医理药理,治病时灵时不灵的,水平和陈省之相比,就要差上一些。胜在医药费便宜,愿意找他的人还是有的。
就目前而言,若是能顺利请到陈省之当坐馆大夫,加上她本身也是大夫,青囊医馆里有两三大夫,也能撑起这摊子来了。
陈省之这个人,或许有些迂,但不失为一个正直的人,并且此人对医术很是痴迷,这样的人请来当坐馆大夫,不会出什么大岔子。
于是便有了她此行的相邀约。还有一点,她也不想有那种前徒弟将师傅逼迫远走他乡的事发生,这于她的名声没有半点好处。
此行若是顺利,下一步,便该是去请葛麻子了。
葛麻子此人虽然医术不太行,但后来陈省之来了之后,被其压制了几年,也没闹出什么大风波来。可见也是一个有点底线的人,至少还算理智,懂得克制。
原先这上藜村就葛麻子一个大夫时,虽然医术不精,但找他的人还是很多的。后来,即使找他看病的人不多,但他仍然是尽力地去做好。
肯屈于人下,这是有自知之明,不使肮脏的手段,这是有容人雅量的表现,这点正是葛如沫所看重的。
不过他的医术确实是硬伤,当坐堂大夫的资格没有,但收银掌柜和拣药药师,他应该能胜任。只不知人家意下如何了。
还有就是,既然她打算在医馆中设有煎药房,那就必须有煎药药工。药工她打算请葛根的媳妇陈氏和她大伯娘罗氏。请这两人,也是经过她深思熟虑的。煎药房的人手必须要两个以上,陈氏的勤快和细心足以胜任。至于罗氏,是出于安抚的考虑。她如今算是完全撇开葛七斤一家子单干了。这村子里还能压服他们的,就是她爷爷葛八了。而让葛八出手,需要将葛常青这一房的利益与自己挂勾。罗氏,不得不不请。葛如沫只能庆幸她不是偷奸耍滑之人。
其实她大可不必设这一项的,面诊开方抓药后,医馆的责任算是完成了。
可她发现,很多病人家属不懂药理,拿药回去煎时,大多不得其法,以致药效不能尽全功。
设立煎药房算是青囊医馆的一个独有的特色,也算是体贴病人的一种服务,而且对提升医馆的名声很有帮助,很有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