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驸马_分卷阅读_182
“朕知道你的意思。”阙凌简本就威望颇重,加上这次平定叛乱,在天下百姓面前大大地露了一次脸,就连史书上也要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这些他都不会计较,但以阙凌简如今的声势,再将永佳封给他,以后别说削藩了,就会朝廷想遏制他也非易事,但任其发展壮大,一旦他有反心,后果不堪设想。但当时的情况,他如果不施以重赏,做给其他的藩王看,也没有其他更好的办法。
“皇上,您就没有想过,事成之后,将东齐王……”
“冉!”阙九湛将脸上的手巾摔到他身上。
淳于冉双膝跪地,“皇上息怒,是臣逾越了。”
“以后这件事莫要再提起。”落入有心人的耳朵里就是话柄。
“臣知道了。”
“起来吧,地上凉,别跪在那里。”阙九湛伸给他一只手,淳于冉反握住起身,“谢皇上。”
阙九湛亲他一下,摸摸他的脸,笑道:“好了,冉,朕这里没事了,你也陪朕忙了半天了,回含章宫休息吧,朕晚上去陪你用晚膳。”
阙凌简此时不出声不行了,他加重脚步走出来,淳于冉看他脸上很平静,并无异样,甚至嘴角还带了一丝喜色,他怀疑阙凌简是否听到了他们的谈话,当然如果他能看到阙凌简俯身时紧紧握在袖筒里的拳头也许就不会有此怀疑了。
淳于冉名义虽然算是阙凌简的表兄,但阙凌简一向没怎么将他看在眼里,况且两人的身份地位也相差悬殊,所以每次淳于冉见到阙凌简都要恭恭敬敬地行礼。
“淳于大人是皇上的近臣,不必如此多礼。”阙凌简第一次这么凝神打量这个淳于家所谓败坏门风的表兄,他原先以为这个人性子足够服帖柔顺,才入了阙九湛的眼,阙九湛本身性子最恶劣不过,却偏偏喜欢亲近心性温和的,永佳王爷是,淳于冉也是,但今日一见,才发现他这表兄真是不若表面来的柔顺,听听方才那番话,真可谓深藏不露啊。
“凌简什么时候来的?是有什么事吗?”除了年少相伴时期,阙九湛对阙凌简一向是态度温和,礼节上挑不出半点错处。
“臣也是刚进门,不知道有没有打扰皇上和淳于大人。”
“淳于爱卿正要走,凌简来朕的身边坐。”阙九湛指指他身边的椅子。
阙凌简一撩衣摆,在他身边落座,掏出怀里的信件道:“臣这次进宫,是有个好消息要禀报皇上,开阳败了……”
“是吗,太好了,开阳这一败,天下太平之时指日可待……”
两人头并头地凑在一起,谈论着前方的战局商讨着天下太平之后的安民措施,很多观点都不谋而合,两人越说越兴奋。
淳于冉立在下面,低着头,悻悻而笑,深施一礼,转身离去了,正说得兴起的两个人谁也没留意到他的离开。
宣宁三年二月,天下初定,阙九湛下旨将永佳封赐给阙凌简,同年四月,阙凌简回到东齐,三个月后,也就是宣宁三年七月,阙凌简联合中茂王阙弘毅,以及东齐临近的几个藩王同时起兵,这里面很多都是当时追随阙凌简归顺朝廷的,当时双方的形势是,这些藩王手里的军队在各地剿杀叛军的过程中,声势和兵力大增,而且他们还没完全都收缴的封地山撤回来,此时东齐一号令,他们在四方举兵响应,短时间就形成了浩大的声势,而朝廷这边,天灾刚刚过去,百姓还没得到片刻喘息,经过近两年多的征战,朝廷国库耗尽。
阙凌简亲自带兵,挥军北上,仅有两日就到达了陈沧府所在的北大营,这是京城的最后一道防线,关键时刻,淳于家杀了朝廷派去的使臣,投降叛敌,而淳于忌更是成了阙凌简攻打京城的前锋。
北大营驻军十万,他们这一投敌不仅仅壮大了阙凌简等人的实力,更直接动摇了民心,原先准备来京勤王的一些藩王开始变得犹豫不决,有些一路杀过来的兵马又被北大营堵住,无法北上。
这一年阙九湛三十一岁,阙凌简二十五岁,安阳十八岁,本来一切顺利的话,她今年就该和淳于忌成亲的,可现在一切都不同了。
淳于忌做为前锋带兵直奔京城的消息传来,安阳在她的寝宫里坐了一天一夜,次日上午,亲自带领一队侍卫,直入淳于家,淳于家包括老弱妇孺,上下二百多口,一个时辰内满门皆戮,无一生还,包括阙凌简在京城未能及时逃脱的已经有五个月身孕的正妃公孙氏,还有阙凌简唯一的儿子。至于淳于冉,他在阙凌简走后不久,就说想出去走走,看看西陵的山河,阙九湛准了他的假,所以他现在已经不知道在什么地方了。
“安阳,这事不该由你来做。”这样一来,安阳再无后路可退。
“母后病重不能起身,事到如今,大哥与我何必分彼此。”
但随后阙九湛还是下旨,安阳公主所做俱是遵从他的旨意行事。
阙凌简起兵之时,夏侯太后已经卧病在床,本来身子很好的人突然在用膳时晕倒了,从此一病不起,身子日渐衰弱,后来阙九湛追查之下才知道,母后喜食糟鹌鹑,父皇却命人在里面常年加入一味香料青蓉,青蓉提鲜,偶尔吃一次,并无害处,但常年食用,就是一味慢性毒药。
夏侯太后饭食里的青蓉加了四年有余,毒性早已入了五脏六腑,药石罔效,阙九湛算算时间,这大概是他父皇最后病得很重的时候做出的决定,阙九湛没想到他父皇一声懦弱无甚作为,最后却下了这么一记狠招,他大概也料到了在他故去后,母后必定会不甘失去手中的权力,会继续干涉朝政。
从发现到去世不过一个月的时间,母后并没有遭受太多的痛苦,阙九湛虽与他自幼就不大亲近,但她去世后,他觉得宫里一下子空了很多。
淳于忌率领的先锋军遇到京畿营和京城附近藩王的阻击,阙九湛命落云山的一万兵士驻守京城,昼夜的奔波劳碌让阙九湛大病一场,在此期间,安阳偷偷瞒着他,以溧阳五城和她自己前去大宁作为人质做交换条件,换取大宁的支持。不久之后,收到大宁皇帝南宫静深的回复,他愿意迎安阳公主为妃,两国世代交好。
阙九湛后来得知安阳的自作主张后,大怒,引大宁兵将入关,无异于饮鸩止渴,一着不慎,西陵面临的就不是皇位更换而是灭国之灾。
安阳事后想想也觉得自己思虑不周,但协议已然达成,只能静观其变了。但阙凌简并没有给他们更多的时间,大宁援兵未至,同年腊月,东齐军队兵临城下。
阙九湛命手下谋士张允等人化装护送安阳出城,他自己则留了下来承受这一切。
京城攻破那日,阙九湛一直站在城墙上,看到皇宫里浓烟滚滚,有人来报,皇后的凤安宫走水,皇后和两位小殿下都没能出来。那么柔弱的一个女子,却在这一刻选择与他同赴黄泉,足够了。
城破了,阙九湛从容不迫地举剑自刎,他看到了阙凌简,被众人拱卫在中间,一脸肃正,即使在这一刻也没表现出太多的喜色,威严自生,宠辱不惊,真是个上好的帝王之才,他以前怎么就没看出来呢。
城墙上那抹明黄色的身影不容错认,待看清他此时的姿势,阙凌简神色剧变,抬手搭箭,一连三箭,一箭追着一箭,可最终没能成功阻止阙九湛手中剑的走势。
还有两天就是新的一年了,西平府破,东齐大军入城。凤安宫的大火一直烧到除夕晚上才彻底被浇灭。
西平府连着下了三天的大雪,洁白的雪花掩去了所有旧日的痕迹,好像又是一个清清白白的世间了。
148、阙九湛番外
阙九湛没死,当然也算不上活着,如果说得再准确点,就是死不了,活不得,一整个春天他都是在昏迷不醒中度过的,没人敢在阙凌简凌迟般的目光下断言他会死,但也没人保证他可以活下来,他伤的太重了,刺下去的那一剑他没给自己留半分活命的余地,尽管那天阙凌简的箭射中了他的肩膀,减缓了剑的去势,可剩下的力道也足以夺人性命。太医开了各种珍贵的药材吊命,宫人们勉强喂下去,可阙九湛还是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极快地衰弱下去,他面无血色,呼吸微弱到胸口几乎不见起伏,似乎这个世上再也没有任何可以挽留住的东西了,他所等待的不过是最终解脱的那一刻,但偏偏有人不想让他称心如意,所以他就这样吊着,一日比一日更虚弱。
西平府城破的那一日,在众目睽睽下,很多人都看到了,顺帝自刎身亡。国不可一日无君,于是在二月份的时候,在一众藩王和臣工的拥护下,阙凌简登基了。
二月份的西平府还是春寒料峭,祭祀天地,诣告太庙,接受众臣的叩拜,分封诸臣仅此而已,登基大典简单到近乎粗糙,之后他颁下了他登基后的第一道圣旨,大赦天下,与民休息,免征三年的赋税和徭役。还是会有很多读书人暗暗骂阙凌简是谋朝篡位的乱臣贼子,但百姓的日子真的是一天天安稳下来了,他们不会因战乱背井离乡,流离失所,不再担心骨肉分离,他们更多的关心今年地里的收成,家人能不能吃顿饱饭,至于最上面的那个位子上坐的是谁,他们真的没那么在乎,再说他们想管也轮不到他们。于是过去的真的就过去了,逐渐地在人们的记忆中淡去。
阙凌简的年号是佑安,佑安元年,阙凌简二十六岁,阙九湛已经三十二岁了。
佑安元年秋,淳于家的老家主淳于松启去世了,淳于冉回来奔丧,淳于家有拥立襄助之功,又是当今皇上的外祖家,阙凌简登基后,封淳于松启为一等护国公,淳于忌为正三品的龙威将军,门下其余诸人也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封赏和提拔,淳于家满门荣光,风头一时无两,成为朝堂上人人巴结的豪门显贵之家,风光是活下来的人专有的,至于死去的那些能给予的也只有哀荣备至的追封了。淳于松启比死在安阳手下的那些人命好,起码他已经看到自己一心想扶持的外孙登上了那个位置,最重要的是看到淳于家更上了一层楼。
淳于松启的丧事过后,淳于冉复职,阙九湛下旨封他为正六品的吏部员外郎,品级比太子舍人高不了多少,但是手中有了实打实的权力,这就是明显不一样的地方。而且新皇还颇为看重,几次三番地秉烛夜谈,地点在皇上的寝宫里,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闲话很快就传出来了,淳于冉和阙九湛那段往事也并不是没人知晓,很多人都知道为了这件事,当年淳于家的老家主差点没将淳于冉赶出家门,最后还是碍于先皇的面子才将这事压制下来。如今先皇尸骨未寒,又爬上新皇的龙床,佞幸果然就是佞幸,指望他知礼义懂廉耻是不可能的。
一旦被人打上了佞幸的烙印,淳于冉在朝堂上的日子并不好过,上方不重视,属下不尊重,清正的人对他心存鄙夷,有些心思活泛的,倒是与愿意和他交往,但又目的不纯,心有所求,淳于冉很明白这是阙凌简故意为之,但他早已经身在蛛网里,挣扎无力,所能做的只有忍受。
“你的淳于冉回来了,你不是最喜欢他的吗?连和我在一起的时候,嘴里都是喊的他的名字,他现在回来了,你为什么还不醒?你如果再不醒来,你信不信我会杀了他,我真的会杀了他,你为什么还不醒?”
床上的人静静沉睡着,睫毛都没动一下。
日复一日没有希望的等待已经让阙凌简濒临崩溃,看着还是没有任何反应的阙九湛,他失去耐心,一拳挥过去。
“皇上,皇上……少爷他……”张敬慌忙出声,他现在已经不是大内总管了,但还留在承安殿伺候,他现在称呼阙九湛少爷。
“皇上,您就没有想过,事成之后,将东齐王……”
“冉!”阙九湛将脸上的手巾摔到他身上。
淳于冉双膝跪地,“皇上息怒,是臣逾越了。”
“以后这件事莫要再提起。”落入有心人的耳朵里就是话柄。
“臣知道了。”
“起来吧,地上凉,别跪在那里。”阙九湛伸给他一只手,淳于冉反握住起身,“谢皇上。”
阙九湛亲他一下,摸摸他的脸,笑道:“好了,冉,朕这里没事了,你也陪朕忙了半天了,回含章宫休息吧,朕晚上去陪你用晚膳。”
阙凌简此时不出声不行了,他加重脚步走出来,淳于冉看他脸上很平静,并无异样,甚至嘴角还带了一丝喜色,他怀疑阙凌简是否听到了他们的谈话,当然如果他能看到阙凌简俯身时紧紧握在袖筒里的拳头也许就不会有此怀疑了。
淳于冉名义虽然算是阙凌简的表兄,但阙凌简一向没怎么将他看在眼里,况且两人的身份地位也相差悬殊,所以每次淳于冉见到阙凌简都要恭恭敬敬地行礼。
“淳于大人是皇上的近臣,不必如此多礼。”阙凌简第一次这么凝神打量这个淳于家所谓败坏门风的表兄,他原先以为这个人性子足够服帖柔顺,才入了阙九湛的眼,阙九湛本身性子最恶劣不过,却偏偏喜欢亲近心性温和的,永佳王爷是,淳于冉也是,但今日一见,才发现他这表兄真是不若表面来的柔顺,听听方才那番话,真可谓深藏不露啊。
“凌简什么时候来的?是有什么事吗?”除了年少相伴时期,阙九湛对阙凌简一向是态度温和,礼节上挑不出半点错处。
“臣也是刚进门,不知道有没有打扰皇上和淳于大人。”
“淳于爱卿正要走,凌简来朕的身边坐。”阙九湛指指他身边的椅子。
阙凌简一撩衣摆,在他身边落座,掏出怀里的信件道:“臣这次进宫,是有个好消息要禀报皇上,开阳败了……”
“是吗,太好了,开阳这一败,天下太平之时指日可待……”
两人头并头地凑在一起,谈论着前方的战局商讨着天下太平之后的安民措施,很多观点都不谋而合,两人越说越兴奋。
淳于冉立在下面,低着头,悻悻而笑,深施一礼,转身离去了,正说得兴起的两个人谁也没留意到他的离开。
宣宁三年二月,天下初定,阙九湛下旨将永佳封赐给阙凌简,同年四月,阙凌简回到东齐,三个月后,也就是宣宁三年七月,阙凌简联合中茂王阙弘毅,以及东齐临近的几个藩王同时起兵,这里面很多都是当时追随阙凌简归顺朝廷的,当时双方的形势是,这些藩王手里的军队在各地剿杀叛军的过程中,声势和兵力大增,而且他们还没完全都收缴的封地山撤回来,此时东齐一号令,他们在四方举兵响应,短时间就形成了浩大的声势,而朝廷这边,天灾刚刚过去,百姓还没得到片刻喘息,经过近两年多的征战,朝廷国库耗尽。
阙凌简亲自带兵,挥军北上,仅有两日就到达了陈沧府所在的北大营,这是京城的最后一道防线,关键时刻,淳于家杀了朝廷派去的使臣,投降叛敌,而淳于忌更是成了阙凌简攻打京城的前锋。
北大营驻军十万,他们这一投敌不仅仅壮大了阙凌简等人的实力,更直接动摇了民心,原先准备来京勤王的一些藩王开始变得犹豫不决,有些一路杀过来的兵马又被北大营堵住,无法北上。
这一年阙九湛三十一岁,阙凌简二十五岁,安阳十八岁,本来一切顺利的话,她今年就该和淳于忌成亲的,可现在一切都不同了。
淳于忌做为前锋带兵直奔京城的消息传来,安阳在她的寝宫里坐了一天一夜,次日上午,亲自带领一队侍卫,直入淳于家,淳于家包括老弱妇孺,上下二百多口,一个时辰内满门皆戮,无一生还,包括阙凌简在京城未能及时逃脱的已经有五个月身孕的正妃公孙氏,还有阙凌简唯一的儿子。至于淳于冉,他在阙凌简走后不久,就说想出去走走,看看西陵的山河,阙九湛准了他的假,所以他现在已经不知道在什么地方了。
“安阳,这事不该由你来做。”这样一来,安阳再无后路可退。
“母后病重不能起身,事到如今,大哥与我何必分彼此。”
但随后阙九湛还是下旨,安阳公主所做俱是遵从他的旨意行事。
阙凌简起兵之时,夏侯太后已经卧病在床,本来身子很好的人突然在用膳时晕倒了,从此一病不起,身子日渐衰弱,后来阙九湛追查之下才知道,母后喜食糟鹌鹑,父皇却命人在里面常年加入一味香料青蓉,青蓉提鲜,偶尔吃一次,并无害处,但常年食用,就是一味慢性毒药。
夏侯太后饭食里的青蓉加了四年有余,毒性早已入了五脏六腑,药石罔效,阙九湛算算时间,这大概是他父皇最后病得很重的时候做出的决定,阙九湛没想到他父皇一声懦弱无甚作为,最后却下了这么一记狠招,他大概也料到了在他故去后,母后必定会不甘失去手中的权力,会继续干涉朝政。
从发现到去世不过一个月的时间,母后并没有遭受太多的痛苦,阙九湛虽与他自幼就不大亲近,但她去世后,他觉得宫里一下子空了很多。
淳于忌率领的先锋军遇到京畿营和京城附近藩王的阻击,阙九湛命落云山的一万兵士驻守京城,昼夜的奔波劳碌让阙九湛大病一场,在此期间,安阳偷偷瞒着他,以溧阳五城和她自己前去大宁作为人质做交换条件,换取大宁的支持。不久之后,收到大宁皇帝南宫静深的回复,他愿意迎安阳公主为妃,两国世代交好。
阙九湛后来得知安阳的自作主张后,大怒,引大宁兵将入关,无异于饮鸩止渴,一着不慎,西陵面临的就不是皇位更换而是灭国之灾。
安阳事后想想也觉得自己思虑不周,但协议已然达成,只能静观其变了。但阙凌简并没有给他们更多的时间,大宁援兵未至,同年腊月,东齐军队兵临城下。
阙九湛命手下谋士张允等人化装护送安阳出城,他自己则留了下来承受这一切。
京城攻破那日,阙九湛一直站在城墙上,看到皇宫里浓烟滚滚,有人来报,皇后的凤安宫走水,皇后和两位小殿下都没能出来。那么柔弱的一个女子,却在这一刻选择与他同赴黄泉,足够了。
城破了,阙九湛从容不迫地举剑自刎,他看到了阙凌简,被众人拱卫在中间,一脸肃正,即使在这一刻也没表现出太多的喜色,威严自生,宠辱不惊,真是个上好的帝王之才,他以前怎么就没看出来呢。
城墙上那抹明黄色的身影不容错认,待看清他此时的姿势,阙凌简神色剧变,抬手搭箭,一连三箭,一箭追着一箭,可最终没能成功阻止阙九湛手中剑的走势。
还有两天就是新的一年了,西平府破,东齐大军入城。凤安宫的大火一直烧到除夕晚上才彻底被浇灭。
西平府连着下了三天的大雪,洁白的雪花掩去了所有旧日的痕迹,好像又是一个清清白白的世间了。
148、阙九湛番外
阙九湛没死,当然也算不上活着,如果说得再准确点,就是死不了,活不得,一整个春天他都是在昏迷不醒中度过的,没人敢在阙凌简凌迟般的目光下断言他会死,但也没人保证他可以活下来,他伤的太重了,刺下去的那一剑他没给自己留半分活命的余地,尽管那天阙凌简的箭射中了他的肩膀,减缓了剑的去势,可剩下的力道也足以夺人性命。太医开了各种珍贵的药材吊命,宫人们勉强喂下去,可阙九湛还是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极快地衰弱下去,他面无血色,呼吸微弱到胸口几乎不见起伏,似乎这个世上再也没有任何可以挽留住的东西了,他所等待的不过是最终解脱的那一刻,但偏偏有人不想让他称心如意,所以他就这样吊着,一日比一日更虚弱。
西平府城破的那一日,在众目睽睽下,很多人都看到了,顺帝自刎身亡。国不可一日无君,于是在二月份的时候,在一众藩王和臣工的拥护下,阙凌简登基了。
二月份的西平府还是春寒料峭,祭祀天地,诣告太庙,接受众臣的叩拜,分封诸臣仅此而已,登基大典简单到近乎粗糙,之后他颁下了他登基后的第一道圣旨,大赦天下,与民休息,免征三年的赋税和徭役。还是会有很多读书人暗暗骂阙凌简是谋朝篡位的乱臣贼子,但百姓的日子真的是一天天安稳下来了,他们不会因战乱背井离乡,流离失所,不再担心骨肉分离,他们更多的关心今年地里的收成,家人能不能吃顿饱饭,至于最上面的那个位子上坐的是谁,他们真的没那么在乎,再说他们想管也轮不到他们。于是过去的真的就过去了,逐渐地在人们的记忆中淡去。
阙凌简的年号是佑安,佑安元年,阙凌简二十六岁,阙九湛已经三十二岁了。
佑安元年秋,淳于家的老家主淳于松启去世了,淳于冉回来奔丧,淳于家有拥立襄助之功,又是当今皇上的外祖家,阙凌简登基后,封淳于松启为一等护国公,淳于忌为正三品的龙威将军,门下其余诸人也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封赏和提拔,淳于家满门荣光,风头一时无两,成为朝堂上人人巴结的豪门显贵之家,风光是活下来的人专有的,至于死去的那些能给予的也只有哀荣备至的追封了。淳于松启比死在安阳手下的那些人命好,起码他已经看到自己一心想扶持的外孙登上了那个位置,最重要的是看到淳于家更上了一层楼。
淳于松启的丧事过后,淳于冉复职,阙九湛下旨封他为正六品的吏部员外郎,品级比太子舍人高不了多少,但是手中有了实打实的权力,这就是明显不一样的地方。而且新皇还颇为看重,几次三番地秉烛夜谈,地点在皇上的寝宫里,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闲话很快就传出来了,淳于冉和阙九湛那段往事也并不是没人知晓,很多人都知道为了这件事,当年淳于家的老家主差点没将淳于冉赶出家门,最后还是碍于先皇的面子才将这事压制下来。如今先皇尸骨未寒,又爬上新皇的龙床,佞幸果然就是佞幸,指望他知礼义懂廉耻是不可能的。
一旦被人打上了佞幸的烙印,淳于冉在朝堂上的日子并不好过,上方不重视,属下不尊重,清正的人对他心存鄙夷,有些心思活泛的,倒是与愿意和他交往,但又目的不纯,心有所求,淳于冉很明白这是阙凌简故意为之,但他早已经身在蛛网里,挣扎无力,所能做的只有忍受。
“你的淳于冉回来了,你不是最喜欢他的吗?连和我在一起的时候,嘴里都是喊的他的名字,他现在回来了,你为什么还不醒?你如果再不醒来,你信不信我会杀了他,我真的会杀了他,你为什么还不醒?”
床上的人静静沉睡着,睫毛都没动一下。
日复一日没有希望的等待已经让阙凌简濒临崩溃,看着还是没有任何反应的阙九湛,他失去耐心,一拳挥过去。
“皇上,皇上……少爷他……”张敬慌忙出声,他现在已经不是大内总管了,但还留在承安殿伺候,他现在称呼阙九湛少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