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之贾赦_分卷阅读_106
这恰恰是令贾政心闷气短的禁忌话题,可惜的是,人家两个聊的尽兴,完全不搭理一旁的他。
贾政只好一杯接着一杯地自己灌酒,好在是素酒,其实也醉不了人的。
看到了贾政的这副样子,林如海暗里摇摇头,这样的二舅兄,也不怪岳父生前不为他筹划。
傍晚,贾敏和林如海这才离开了荣国府,回林家去了。
这是贾家最安静萧索的一个年,少了那些喧嚣,让一向爱热闹的史氏很是有些不习惯,不过贾赦却是享受着这样的安静,干脆地打发了几个孩子成日地陪着史氏,自己闲在书房,或者是和张氏一起去库房清点一下自己的好东西,这个是要留给闺女的,那个是要留给老大的,这些都会是老二的,总之他还不仅仅是说说,反倒是兴致勃勃地拉着张氏写了册子,标注了出来。
代善很是精明地和留给了贾赦一个难题,他没有分家,也嘱咐了贾赦,要照顾好老二一家子,当然如果老二不作死的话这辈子兄弟俩都不得分家。
如果过分的话,贾赦只每年分给二房两千两的生活开销即可,至于再别的,他一句话都没说,相信老大有分寸的。
虽然贾赦也挺想将贾政给赶出去的,可是想想父亲的一片苦心,叹了口气,罢了,也只能继续忍耐着了,如果贾政不挑战自己的极限的话,他是不会做出那样的事情来的。
贾赦张氏夫妇折腾的是他们自己的小库房,至于府库么,到底多少年都没有理会过了,要清理起来也是个大功臣,这大过年还是少折腾,等到过完年了再说。
张氏深以为然,况且整理府库,定然要和婆婆出现争执,大过年的闹的不像话,这又何必呢?
当然,这下子她也算是了解到丈夫的私房到底有多丰厚了,先老太太也真是偏心,竟是将所有的私房都直接给了夫君,而不是儿子,也怪不得婆婆对着先老太太有意见了。
不过想想这些东西日后都是自己的三个孩子的,张氏顿时又圆满了。
不过张氏又哪里知道,这不过是一小部分呢,贾赦的祖母为了大孙子,考虑的简直不要太周全,她也没有娘家族人的要顾缠,也没有儿子闺女的要操心,只养育了这么一个孙子,自然是要将所有的好东西都交到孙子手上了。
纵然自己的赦儿是个不上进的又如何?有了这些东西,几辈子人的花销都够了。
赦儿虽然不上进,可子孙后代总会有上进能干的,总会有振兴家族之人,所以这些东西便是她老人家留给子孙后代的一点儿子底蕴了。
可惜的是,老人家的这份儿周全却是没有人猜得透,所以白白地嗯辜负了!
好在贾赦有了重来的机会,他觉得自己现在做的不错,祖母若是知道了,定然是欣慰的。
折腾了库房这么一通,几个孩子从大到小地各自都有收获,这其中甚至还包括贾政的庶女二姑娘,贾赦也送了好些姑娘家的首饰啊玩意儿的给她。
当然,元春那儿送的更多,嫡庶这种事情上,贾赦还是拎得清的,并未因着贾政偏疼庶女就对着二姑娘另眼相待。
即便如此,这些好东西也足够让周氏母女感激的了,周氏从泥潭中爬出来,能进入国公府,这是她的福气,对于丈夫她看的很清楚,从不将希望寄托在男人身上,她这辈子最大的希望就是闺女能平顺一辈子,显然能指靠的永远都不会是丈夫,哪怕是珠哥儿都要比自己的枕边人有担当。
所以周氏生的大姑娘也会给弟弟做荷包,打络子这些的来维系感情,虽然贾珠从来都不用,不过她却让自家姑娘一直送,没停过,她能看的出来,珠哥儿是个心软的孩子。
不提周氏的这些算计,过来三四月之后,贾敏和林如海准备南下了,他们也该回去筹办出孝仪式了,烧三周年的纸,这些事情也该早早地准备起来了,总不能等到时候了再手忙脚乱吧。
林家要南下,贾母一百个不乐意,可也知道嫁出去的闺女泼出去的水,她拦不住人家,吩咐了张氏为贾敏准备了许多的东西,吃的用的,都是贾敏平日里能用上的。
贾敏也感叹母亲的一片慈心,谢过了大嫂的费心之后,能带上的带着南下,不能带着的放到林家老宅的库房里。
送走了贾敏之后,史氏神色恹恹地,好些日子都提不起精神来,贾珠也从后院搬去了前面的院子,住在贾瑚的隔壁,除了准备院子和陈设之外,剩下的卧具衣裳这些的都是王氏这个亲娘一手料理的,当然还有贾珠身边伺候的也都是她安排的。
这是人家做母亲的该做的,贾赦也省得操心了,由着王氏去折腾了。
张氏就更不操心了,贾琏会走路了,如今正是磨人的时候呢,她还哪里有多少的时间去操心贾珠呢?左右也不是没爹没娘的孩子。
况且她家大姑娘也马上十岁了,这孩子的未来是个什么情况,她自己也愁呢,好些东西也得慢慢地准备起来了,一张好的千工床没有三两年的功夫可得不了,况且好木料也不是那么容易有的,家具这些的最起码得先把料子备下吧?
外加上府中的这些大事小情的,张氏忙的脚不沾地的,哪儿有功夫去掺和二房的事情?
夫妻俩这么一撒手,总算是让王氏紧绷着的心放松了那么一丢丢,这是她的儿子,是她的命根子,自然不能让别人笼络了去。
当然,还有元春,眼看着也该到了学东西的时候了,王氏很想将闺女接回来放在自己身边教导,可是每次三番她的话头子都被老太太给扯开了。
虽然她明白老太太的意思,可王氏也是挺执着的,不想放弃,那是她的闺女,自己身上掉下来的一块儿肉,她如何能不心疼?
太太不过是将闺女当成了个解闷儿的,她如何能不揪心?
同样都是姑娘,大姑娘像元春这个年岁时是什么表现,元春呢?虽然瞧着像模像样的,可内里差的十万八千里的。
史氏对着王氏的鼠目寸光完全看不上,她对着元春的规划和筹谋岂是王氏这种女人能看的明白的。
不过她的这个决定却是一定要让老大同意了才行的,不然的话,她知道现在的自己没办法完成这事儿。
而且元春还小呢,如今又是丈夫的孝期,说这些也太早了些。
贾赦可不知道史氏和王氏的这些小心思,反正在他看来,只要不牵扯到自己,这就无所谓了。
张氏同样也不搭理这种事情,左右只要不牵扯自己就成,婆媳之间的争斗这种事情无法避免,更何况是涉及到孩子呢。
王氏毕竟稚嫩了些,史氏不动声色地就干掉了王氏,好在王氏因着闺女之故,一点儿也不气馁,两人之间的你来我往让张氏当成了教程来教导自己的闺女。
这以后她若是嫁出去,这些事情迟早地要学习的,她自己其实也没多少手段的,所以这是个好机会。
母女俩在嬷嬷的指点下,简直大开眼界,尤其是贾娜,一日千里地在改变着。
她自己本也是后宅争斗的牺牲品,如果没办法推辞的话,自己必须要嫁人的话,那么也只能学习这些手段了。
从刚开始的抵触厌恶到现在的主动学习,饶是早就知道老太太不是个省油的灯,可到了今天她才彻底地知道史氏到底有多厉害了。
万一将来母亲和她对上的话,母亲只能被碾压,而没有一点儿的反抗余地。这样的危机感让她学习的很认真,想要保护自己的母亲。
父亲虽然能耐,可是在后宅这事儿上毕竟也是两眼一抹黑的,况且碍于孝道,他还能对着史氏做出点儿什么不成了?
贾赦可不知道自家闺女的心思,左右她能沉下心来这就很好。
女儿家避免不了要嫁人的话,她也希望自己的孩子是欺负别人的而不是被人欺负的。
这是一颗为人父的心情,当然可以体谅。
守孝的时间过的很快,林如海出孝之后很快地就起复了,迁为兰台寺大夫,成为了一名职业找骂者。
不过御史都是简在帝心者,担任监察官员之责,这样的好事儿如何没有轮到自己呢?
不少人垂头顿足地感叹道。
回到了京城的林家成了热闹之处,贺客盈门,林如海头疼不已,还不得不周旋一二,没有人能成为彻底地孤臣,林如海亦然。
贾赦对着林如海一点儿也不羡慕,反倒是幸灾乐祸的紧,只要倒霉的不是自己,他就高兴。
就在林如海理顺了这些官场上的关系之后,张景湖也决定要回京了,这是张阁老做出的决定,他年岁大了,准备退下去了,在退下去之前,希望能将两个儿子安排好。
☆、第84章
张阁老的年纪不小了,人生七十古来稀,他马上也要七十的人了,还能撑着几年呢?
索性地趁着现在自己还活着,退下来吧,少费些心神,多看顾孩子几年。
这些心思就不知道就不知道别人知道不知道了,左右他已经下定决心了,这就是不能改变的了。
皇帝虽然也是有些舍不得自己的先生离开朝堂,毕竟帝师的身份在哪儿摆着,他妥妥儿地就是自己人,很多时候他不方便做的事情都是由着先生主动替他分担的。
况且这位是自己唯一可以全心全意信任,不会有猜忌之心的阁老,至于其他的几位,身份也实在是太复杂,心眼也多,私心杂念多了,这就容易不将朝堂当成是他这个皇帝的朝堂了,所以皇帝舍不得自己的先生,还有这样深层次的缘故。
张阁老想要致仕,自然是要经过皇帝这一关的,皇帝不想放自己的老师走,不过既然张阁老已经决定好了,那么他总是要努力一把的。
二人之间本也亲密,张阁老上了请辞的折子之后,皇帝就留了他在大明宫用膳,这也是常有之事,商议朝政时常地就会让君臣错过用膳的时间,所以皇帝便会在大明宫准备饭菜,君臣同乐。
如此一来,效率有了,而且还能让臣子对着君王生出无尽的感激之意来。
贾政只好一杯接着一杯地自己灌酒,好在是素酒,其实也醉不了人的。
看到了贾政的这副样子,林如海暗里摇摇头,这样的二舅兄,也不怪岳父生前不为他筹划。
傍晚,贾敏和林如海这才离开了荣国府,回林家去了。
这是贾家最安静萧索的一个年,少了那些喧嚣,让一向爱热闹的史氏很是有些不习惯,不过贾赦却是享受着这样的安静,干脆地打发了几个孩子成日地陪着史氏,自己闲在书房,或者是和张氏一起去库房清点一下自己的好东西,这个是要留给闺女的,那个是要留给老大的,这些都会是老二的,总之他还不仅仅是说说,反倒是兴致勃勃地拉着张氏写了册子,标注了出来。
代善很是精明地和留给了贾赦一个难题,他没有分家,也嘱咐了贾赦,要照顾好老二一家子,当然如果老二不作死的话这辈子兄弟俩都不得分家。
如果过分的话,贾赦只每年分给二房两千两的生活开销即可,至于再别的,他一句话都没说,相信老大有分寸的。
虽然贾赦也挺想将贾政给赶出去的,可是想想父亲的一片苦心,叹了口气,罢了,也只能继续忍耐着了,如果贾政不挑战自己的极限的话,他是不会做出那样的事情来的。
贾赦张氏夫妇折腾的是他们自己的小库房,至于府库么,到底多少年都没有理会过了,要清理起来也是个大功臣,这大过年还是少折腾,等到过完年了再说。
张氏深以为然,况且整理府库,定然要和婆婆出现争执,大过年的闹的不像话,这又何必呢?
当然,这下子她也算是了解到丈夫的私房到底有多丰厚了,先老太太也真是偏心,竟是将所有的私房都直接给了夫君,而不是儿子,也怪不得婆婆对着先老太太有意见了。
不过想想这些东西日后都是自己的三个孩子的,张氏顿时又圆满了。
不过张氏又哪里知道,这不过是一小部分呢,贾赦的祖母为了大孙子,考虑的简直不要太周全,她也没有娘家族人的要顾缠,也没有儿子闺女的要操心,只养育了这么一个孙子,自然是要将所有的好东西都交到孙子手上了。
纵然自己的赦儿是个不上进的又如何?有了这些东西,几辈子人的花销都够了。
赦儿虽然不上进,可子孙后代总会有上进能干的,总会有振兴家族之人,所以这些东西便是她老人家留给子孙后代的一点儿子底蕴了。
可惜的是,老人家的这份儿周全却是没有人猜得透,所以白白地嗯辜负了!
好在贾赦有了重来的机会,他觉得自己现在做的不错,祖母若是知道了,定然是欣慰的。
折腾了库房这么一通,几个孩子从大到小地各自都有收获,这其中甚至还包括贾政的庶女二姑娘,贾赦也送了好些姑娘家的首饰啊玩意儿的给她。
当然,元春那儿送的更多,嫡庶这种事情上,贾赦还是拎得清的,并未因着贾政偏疼庶女就对着二姑娘另眼相待。
即便如此,这些好东西也足够让周氏母女感激的了,周氏从泥潭中爬出来,能进入国公府,这是她的福气,对于丈夫她看的很清楚,从不将希望寄托在男人身上,她这辈子最大的希望就是闺女能平顺一辈子,显然能指靠的永远都不会是丈夫,哪怕是珠哥儿都要比自己的枕边人有担当。
所以周氏生的大姑娘也会给弟弟做荷包,打络子这些的来维系感情,虽然贾珠从来都不用,不过她却让自家姑娘一直送,没停过,她能看的出来,珠哥儿是个心软的孩子。
不提周氏的这些算计,过来三四月之后,贾敏和林如海准备南下了,他们也该回去筹办出孝仪式了,烧三周年的纸,这些事情也该早早地准备起来了,总不能等到时候了再手忙脚乱吧。
林家要南下,贾母一百个不乐意,可也知道嫁出去的闺女泼出去的水,她拦不住人家,吩咐了张氏为贾敏准备了许多的东西,吃的用的,都是贾敏平日里能用上的。
贾敏也感叹母亲的一片慈心,谢过了大嫂的费心之后,能带上的带着南下,不能带着的放到林家老宅的库房里。
送走了贾敏之后,史氏神色恹恹地,好些日子都提不起精神来,贾珠也从后院搬去了前面的院子,住在贾瑚的隔壁,除了准备院子和陈设之外,剩下的卧具衣裳这些的都是王氏这个亲娘一手料理的,当然还有贾珠身边伺候的也都是她安排的。
这是人家做母亲的该做的,贾赦也省得操心了,由着王氏去折腾了。
张氏就更不操心了,贾琏会走路了,如今正是磨人的时候呢,她还哪里有多少的时间去操心贾珠呢?左右也不是没爹没娘的孩子。
况且她家大姑娘也马上十岁了,这孩子的未来是个什么情况,她自己也愁呢,好些东西也得慢慢地准备起来了,一张好的千工床没有三两年的功夫可得不了,况且好木料也不是那么容易有的,家具这些的最起码得先把料子备下吧?
外加上府中的这些大事小情的,张氏忙的脚不沾地的,哪儿有功夫去掺和二房的事情?
夫妻俩这么一撒手,总算是让王氏紧绷着的心放松了那么一丢丢,这是她的儿子,是她的命根子,自然不能让别人笼络了去。
当然,还有元春,眼看着也该到了学东西的时候了,王氏很想将闺女接回来放在自己身边教导,可是每次三番她的话头子都被老太太给扯开了。
虽然她明白老太太的意思,可王氏也是挺执着的,不想放弃,那是她的闺女,自己身上掉下来的一块儿肉,她如何能不心疼?
太太不过是将闺女当成了个解闷儿的,她如何能不揪心?
同样都是姑娘,大姑娘像元春这个年岁时是什么表现,元春呢?虽然瞧着像模像样的,可内里差的十万八千里的。
史氏对着王氏的鼠目寸光完全看不上,她对着元春的规划和筹谋岂是王氏这种女人能看的明白的。
不过她的这个决定却是一定要让老大同意了才行的,不然的话,她知道现在的自己没办法完成这事儿。
而且元春还小呢,如今又是丈夫的孝期,说这些也太早了些。
贾赦可不知道史氏和王氏的这些小心思,反正在他看来,只要不牵扯到自己,这就无所谓了。
张氏同样也不搭理这种事情,左右只要不牵扯自己就成,婆媳之间的争斗这种事情无法避免,更何况是涉及到孩子呢。
王氏毕竟稚嫩了些,史氏不动声色地就干掉了王氏,好在王氏因着闺女之故,一点儿也不气馁,两人之间的你来我往让张氏当成了教程来教导自己的闺女。
这以后她若是嫁出去,这些事情迟早地要学习的,她自己其实也没多少手段的,所以这是个好机会。
母女俩在嬷嬷的指点下,简直大开眼界,尤其是贾娜,一日千里地在改变着。
她自己本也是后宅争斗的牺牲品,如果没办法推辞的话,自己必须要嫁人的话,那么也只能学习这些手段了。
从刚开始的抵触厌恶到现在的主动学习,饶是早就知道老太太不是个省油的灯,可到了今天她才彻底地知道史氏到底有多厉害了。
万一将来母亲和她对上的话,母亲只能被碾压,而没有一点儿的反抗余地。这样的危机感让她学习的很认真,想要保护自己的母亲。
父亲虽然能耐,可是在后宅这事儿上毕竟也是两眼一抹黑的,况且碍于孝道,他还能对着史氏做出点儿什么不成了?
贾赦可不知道自家闺女的心思,左右她能沉下心来这就很好。
女儿家避免不了要嫁人的话,她也希望自己的孩子是欺负别人的而不是被人欺负的。
这是一颗为人父的心情,当然可以体谅。
守孝的时间过的很快,林如海出孝之后很快地就起复了,迁为兰台寺大夫,成为了一名职业找骂者。
不过御史都是简在帝心者,担任监察官员之责,这样的好事儿如何没有轮到自己呢?
不少人垂头顿足地感叹道。
回到了京城的林家成了热闹之处,贺客盈门,林如海头疼不已,还不得不周旋一二,没有人能成为彻底地孤臣,林如海亦然。
贾赦对着林如海一点儿也不羡慕,反倒是幸灾乐祸的紧,只要倒霉的不是自己,他就高兴。
就在林如海理顺了这些官场上的关系之后,张景湖也决定要回京了,这是张阁老做出的决定,他年岁大了,准备退下去了,在退下去之前,希望能将两个儿子安排好。
☆、第84章
张阁老的年纪不小了,人生七十古来稀,他马上也要七十的人了,还能撑着几年呢?
索性地趁着现在自己还活着,退下来吧,少费些心神,多看顾孩子几年。
这些心思就不知道就不知道别人知道不知道了,左右他已经下定决心了,这就是不能改变的了。
皇帝虽然也是有些舍不得自己的先生离开朝堂,毕竟帝师的身份在哪儿摆着,他妥妥儿地就是自己人,很多时候他不方便做的事情都是由着先生主动替他分担的。
况且这位是自己唯一可以全心全意信任,不会有猜忌之心的阁老,至于其他的几位,身份也实在是太复杂,心眼也多,私心杂念多了,这就容易不将朝堂当成是他这个皇帝的朝堂了,所以皇帝舍不得自己的先生,还有这样深层次的缘故。
张阁老想要致仕,自然是要经过皇帝这一关的,皇帝不想放自己的老师走,不过既然张阁老已经决定好了,那么他总是要努力一把的。
二人之间本也亲密,张阁老上了请辞的折子之后,皇帝就留了他在大明宫用膳,这也是常有之事,商议朝政时常地就会让君臣错过用膳的时间,所以皇帝便会在大明宫准备饭菜,君臣同乐。
如此一来,效率有了,而且还能让臣子对着君王生出无尽的感激之意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