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月刚 第21节
言昳知道李月缇内心还把自己当个女孩呢,根本没大有照顾人的意识,便别扭道:“没事,我自己来。”
李月缇却也不是慈母似的口吻,道:“我可会梳头发了,你看我的头发保养的多好。你这样用冷水打了胰子洗的,不赶紧好好梳开,就等着缠成一缕缕吧。”
倒跟小姐妹似的了。
言昳笑了笑,也就让她给梳头了。
车队找到了言昳,就不打算停留,准备出发了,远远能听到白旭宪、熹庆驸马和梁栩三人,似乎正准备上马,低声聊着什么。
车马驶动,言昳乘坐的马车离梁栩正近了几分时,清晰听到他在车外道:“……我倒不算太吃惊,但有一个武艺颇为高超的少年郎出手救了瑶瑶他们。可能跟我差不多大,戴着面具,武功不是寻常习武家能见到的。你说会不会是他们……养了这样的死士。但他并不是来杀我的。”
熹庆驸马:“这倒是奇特了。问问抓到的那一两个,让番子细细的审。你手底下也不是没有早年间东厂下来的老人儿。”
白旭宪:“咱们不该在金陵久留了,殿下,或许我们应该尽早出发……”
出发去哪儿?
马车却驶远了,渐渐听不到白旭宪的声音。
言昳掀开车帘往外看,只看着白旭宪他们三人手提灯笼,莫测的神色被照亮,低声交谈着。而一位仆从打扮的护卫,手捧着一大团被水沾湿的不成样子的老虎纸面具,急急朝梁栩奔去。
那护卫与言昳马车旁的一个少年仆从擦肩而过。
言昳垂眼看向少年仆从。
山光远也仰起头看了她一眼。
她又那样,跟他互通多少小秘密似的千回百转的看了他一眼,两只眼睛像波光潋滟的溪水里的黑色鹅卵石,嘴角勾起,仰着下巴,啪一下关上了车窗。
作者有话要说: 山光远:带孩子真难。
第18章 .投资
在白家的车马回到白府后, 白旭宪几乎是只停留了一个黎明,就马不停蹄的离开了金陵。
言昳对他离开金陵的目的地,有几种推测, 但估计都跟衡王梁栩有绝对关系。
但言昳也没空关心这些, 她都没关心过山光远的宫斗养成路。
毕竟趁着白旭宪不在家的时候,她有自己的事要忙。
初夏将至, 金陵也有些热气, 言昳和李月缇共乘一架小轿, 往金陵繁华处去。金陵早引入了蒸汽织机, 如今正是外商航船下单的高峰期, 大小织造厂的烟囱冒出滚滚浓烟, 言昳她们的目的地,是金陵唯一一家门口没有妓|女的银行。
毕竟现在连官府的月俸都走银行了, 普罗大众能走在银行的雪白石阶上,往往不是有钱了就是即将有钱了。
谁还不会看见几个大胸脯就冲动消费一把呢。
但她们面前这座灰黄色的小楼, 却与众不同。因为出入这不算洁净的破旧石阶上的只有女人。
这里是苏州女子商储银行的金陵分行。是大明的第三大银行,是第一所为女性储户建立的银行, 也是目前唯一一所只为女性储户服务的银行。
言昳将手中的印章、几张票据和一把钥匙递给了轻竹:“我便不进去了, 你有这三件就够给我代办了。”
轻竹点头。
言昳转脸看着李月缇:“最后再问你一回, 你确定吗?”
因为李月缇没有账户,如果要一起投资,她要把一部分嫁妆,存进言昳生母留给她的那个隐蔽的银行账户里。
李月缇攥着帕子,犹疑片刻,还是点头。
轻竹叫其余几个人搬了箱子,一同往银行去了。言昳和李月缇就坐在轿子里,在苏女银行对面等, 言昳自己打着缂丝团扇,道:“在这儿瞧着那出入的女人们,就觉得有意思。”
李月缇望着对面的苏女银行,石阶上来来往往的人,既有缠着小脚的旧式女人,也有些缠头带束扇髻以表明绣娘身份的利索女子。穿着打扮暴露的花街女人刚走出来,闺秀大小姐端着烟杆便走进去了。绣鞋、布鞋,大脚、小脚,纷纷脚印从那石阶上过。
李月缇托腮叹气:“我以前无忧无虑的,总没想过还需要替自己的存钱。”
言昳:“现在也来得及。”
言昳看着它门口的招牌,她知道前头苏州二字,并不是因为它前身是苏州的本地商号。
而是因为它是因为一群苏州女子而建立的。
百年前,新税法商法实行后,织女、茶女与卷烟女,成了大明多少年对外经济的支柱。那时还有多少男子认为读书做官才是正道,或者认为这些工种收入微薄,说出什么织、茶、烟三大产业,都该是女人生产,男人买卖,甚至很多出口的烟茶上,还有大量招贴画绘有美丽的卷烟女或采茶女,甚至用台词暗示:“每一株茶来自女人的指尖”“最好的卷烟以女人的大腿为桌”。
但很快,随着行业成熟,蒸汽机引入,交易量也日渐惊人。随着划分工级,抢夺技术女工等等,这些女工身价也水涨船高——
小农小户,家家有女做工,都不舍让她嫁人离开。
织女绣娘,一人养活全家,更有一些靠手艺和经营,逐渐富起来。
赚的钱一多,终于有男人来眼馋他们瞧不上的女工行业了。
大范围的入侵开始了,小报、流言中也开始出现了一大堆“女人体力做不了采茶”“女人做卷烟生不出儿子”之类的传言,甚至还说女工抛头露面如何如何不检点。很多女人做工,还是为了补贴家用,一听说被划分成“不干净的女人”,不少人也不愿意去了。
但当时大明出口的这几类产品,重要岗位都是需要耐性、熟练度,男人一旦要去抢占这些行业,便会引起技术工人青黄不接,再加上大部分男工要的薪资会更高一些,用男工显然不如女工划算。
大明资本家们哪怕给儿子念儒学,自己也不愿意损失了利益,对女工换男工一直不怎么积极。所以男工至今也达不到这几大产业总工人数的三成。
还是有大批女工被取代了岗位,只是她们很多人都没能回到家庭。
因为大明内销外贸经济连年增长,各种新行业新工种出现,从蜡烛、玻璃工厂,到需求量越来越大的家庭食品工坊、运输行业等等,需求的岗位太多了。当时只要肯耐心下苦工,就不会找不到工作,更何况这些有技术和做工经验的女工更容易上手。所以她们绝大多数被挤走了之后,都转去了其他行业。
当然,女工整体数量还没多到现代那样,大部分的冶炼、航船的体力活还是男人当道的行业。
但吃人的资本,是不管男人女人都吃的。男人们哀嚎着被无作息的工作压完了脊柱,女人们欣喜的发现自己能被当做人剥削了——毕竟曾经没日没夜的为家里工作还没有几个子儿可以拿。
很快就涉及了一个更重要的问题。
一个已婚女工赚的工钱,是否应该属于她的丈夫。
毕竟当时,贫困的女人的肚皮都可以被丈夫卖给别的男人,她做工的钱应该属于谁,在当时很多男人看来是不用问的问题。
但女人们也不是骡子呢。
从几十年前开始,关于女工工钱的问题,就开始了血淋淋的斗争史。
那时,每个月都有新闻:女工不愿意把钱交给赌博酗酒的丈夫,而想要让孩子去读私塾,却被丈夫活活打死,夺走了钱,而后带着尸体去工厂闹死。
几乎只不过垃圾丈夫换换丑脸,惨案几乎套用同一个模板。
还有更多:女工被家人逼迫连续上工累死的事;女工中童工极其严重的问题;男人在发薪日齐聚替妻子冒领工资的事;工厂压低月钱、环境恶劣的问题……
太多了。骡子也不能这么被抽打还得不到一块儿玉米馍馍。
这再也不是大家被割裂在一个个小家的时代,女人们是可以穿着破旧的围裙,聚集在闷热的昏暗的拥挤的工厂里,千万个脑袋凑在一起议论。一句话能传遍所有扎着耳洞的耳朵,一个会读报纸的人能把一段惨案读给所有人听。
一切先从苏州北部的一个小型作坊开始:工厂主“为了防止矛盾”,禁止所有的女人自己领取月钱,必须由自己的丈夫在月初替她领取工钱。
而丈夫们没有吃那份苦,受那份类,只觉得钱算是白来的,收钱时核算的也不仔细,工厂可以趁机克扣。而且这些男人为了钱也会不允许妻子偷懒,会赶她们来上工。
最早,在这家作坊里,八十多个女工决定住在作坊里,不给自己的丈夫做饭洗衣,来逼迫丈夫交出钱。
但事情从小的家庭矛盾,很快就激化到她们与作坊之间的矛盾,她们痛斥作坊把钱交给丈夫,并且说自己没收到钱就等于没有发薪,她们绝不愿意做工。
作坊主愤怒之下,竟然派人去殴打这群在作坊内盘踞着不肯走的女工,其中三名女工被当场打死!
闹出了人命,这事儿就太大了!这一场本来带有置气与愤怒性质的罢工,很快被江南本地的一些小报刊登,到了没两天,传遍了江南各地!
苏州是全大明的织造中心,这里的女工跟着一呼百应掀起了女工为首的罢工活动。
要求就是三个字,财产权。
我的钱是我的,我可以用,我可以存,是我的嫁妆,是我和离了也能带走的钱。
但在那个时代,女人聚集在一起,往往只有一小部分意志坚决、激进冲动的,一大批犹犹豫豫、随波逐流的,尾巴上更会吊着一堆碎嘴劝好、当“安分好女人”的。
苏州女工的正式罢工,范围虽浩浩荡荡覆盖了江南各地将近二十万女工,但不过三天,就有一大堆男人要去抢活,一大堆女人后悔的回去做工的。
就像是烟花,刚刚炸上天,就落下来。
苏州女工中算是最顶尖的几十个绣娘织工,在那时组建了个织女罗绸社。这个听起来像是小姐妹一起绣花的民间结社,决定真的把这些织造厂炸上天。
她们吸纳了罢工女工里,最意志坚决的那一波人,而后开始了行动。
最早先是各地织造厂,发现有大量的绣针、发簪,被插进了蒸汽机的冷凝器调节阀门的缝隙中,导致机器根本无法开工运转。紧接着几个强行招临时工也要开工的工厂,发现自己的泄压阀出现了故障,汽缸中混入了铁砂,煤炭中混入了硝石,蒸汽机运作后没多久就发生了爆炸!
下手的人,都是懂行的人。
就在那一个月,从徽府到福建,大大小小的织造厂,发生大小事故的,最少有七十多家!半个江南的织造业在爆炸与罢工中,陷入瘫痪。
各大织造厂背后的富商,从催促着官府要彻查要抓人,到后来也坐不住了。
只不过把钱直接发给女工,保障女工自己能收到钱,这没什么损失。那么多订货的单子,如果不能及时开工,每再拖一秒就是白花花的银子要没。
甚至再拖下去,先倒闭都有可能!
还不如赶紧求和。
甚至各大富商都想着,谁先求和,谁就能抢占市场!
但女人们曾经被这样花言巧语蒙骗过很多次了。这次必须要做一些不可动摇的改变。
织女罗绸社为首,并没有接受某些工厂给的优厚的开工条件,而是要求江浙两府,明文律例,写出女子工钱为女子所有,丈夫最多只能支配其中一半。任何女子也有财产继承权,可以开设银行账户、独立进行大型的买卖生意等等。
其实自那时开始,各府自治权力就比较大了,各地律法都有所不同,这个要求在某些地区几乎没有可能答应。但在以女工为经济命脉之一的江浙两地,不答应显然是不行的。
更何况这些富商也在琢磨:女人们自己有了钱,才能拿去消费绮罗与首饰。钱最后不还是落回他们做生意的自己手里。
于是这些要求的财产权相关的律例,在打了折扣之后,很快的就成为了江浙律法的一部分。
男人只拥有妻子工钱一半的产权。
一石激起千层浪,各地关于女子产权的斗争,如涟漪般越荡越开,直到如今大明大半的省份与中央律例,都承认了女子拥有财产权——只是这财产权都是男人的一半,甚至更低。
不要以为,苏州女工们成功引导了这次罢工。
当时因为江浙女子有了家族继承权——虽然只是兄弟的一半——就被父兄联手剥夺了嫁妆,甚至高价彩礼满天飞;各大银行拒绝女子开户,甚至不允许女子登门;恶劣的做工条件得不到丝毫的改变……等等。
甚至是组织大范围罢工的织女罗绸社的几位绣工,被突然抓捕,以纵火、杀人等罪名,极快的宣判了罪行,而后牢狱中“自杀”。
之后十几年,官府防范女工结社,如同防狼。恶劣的泥潭之中,到处都是呐喊与麻木,织女罗绸社决定与几位女富商联手,成立了苏州女子商储银行。
苏州女子,指的就是那些被杀害的绣工们。
这家银行被官府查过账,被人群泼过脏,但坚持只给女子储户开户,至今已有四十七年。全国分行无数,在这样的情况下,这家银行的储蓄规模,预计达到了全大明第三。
很多士大夫恶狠狠的说,苏女银行的无数抽屉里,锁着的都是女人们从男人那儿偷的金银和狼子野心。
虽然如今,各大商贸银行、外商银行,都允许女子开设账户,但绝大多数的女子还都是会选择苏女银行。她们就是愿意把自己的一份安心钱,放在众多女子罗列如山的抽屉之间,与她们同在。
如今言昳能在这银行门口,存取她母亲留给她的嫁妆财产,也是因为这份百年以来的血路。
李月缇却也不是慈母似的口吻,道:“我可会梳头发了,你看我的头发保养的多好。你这样用冷水打了胰子洗的,不赶紧好好梳开,就等着缠成一缕缕吧。”
倒跟小姐妹似的了。
言昳笑了笑,也就让她给梳头了。
车队找到了言昳,就不打算停留,准备出发了,远远能听到白旭宪、熹庆驸马和梁栩三人,似乎正准备上马,低声聊着什么。
车马驶动,言昳乘坐的马车离梁栩正近了几分时,清晰听到他在车外道:“……我倒不算太吃惊,但有一个武艺颇为高超的少年郎出手救了瑶瑶他们。可能跟我差不多大,戴着面具,武功不是寻常习武家能见到的。你说会不会是他们……养了这样的死士。但他并不是来杀我的。”
熹庆驸马:“这倒是奇特了。问问抓到的那一两个,让番子细细的审。你手底下也不是没有早年间东厂下来的老人儿。”
白旭宪:“咱们不该在金陵久留了,殿下,或许我们应该尽早出发……”
出发去哪儿?
马车却驶远了,渐渐听不到白旭宪的声音。
言昳掀开车帘往外看,只看着白旭宪他们三人手提灯笼,莫测的神色被照亮,低声交谈着。而一位仆从打扮的护卫,手捧着一大团被水沾湿的不成样子的老虎纸面具,急急朝梁栩奔去。
那护卫与言昳马车旁的一个少年仆从擦肩而过。
言昳垂眼看向少年仆从。
山光远也仰起头看了她一眼。
她又那样,跟他互通多少小秘密似的千回百转的看了他一眼,两只眼睛像波光潋滟的溪水里的黑色鹅卵石,嘴角勾起,仰着下巴,啪一下关上了车窗。
作者有话要说: 山光远:带孩子真难。
第18章 .投资
在白家的车马回到白府后, 白旭宪几乎是只停留了一个黎明,就马不停蹄的离开了金陵。
言昳对他离开金陵的目的地,有几种推测, 但估计都跟衡王梁栩有绝对关系。
但言昳也没空关心这些, 她都没关心过山光远的宫斗养成路。
毕竟趁着白旭宪不在家的时候,她有自己的事要忙。
初夏将至, 金陵也有些热气, 言昳和李月缇共乘一架小轿, 往金陵繁华处去。金陵早引入了蒸汽织机, 如今正是外商航船下单的高峰期, 大小织造厂的烟囱冒出滚滚浓烟, 言昳她们的目的地,是金陵唯一一家门口没有妓|女的银行。
毕竟现在连官府的月俸都走银行了, 普罗大众能走在银行的雪白石阶上,往往不是有钱了就是即将有钱了。
谁还不会看见几个大胸脯就冲动消费一把呢。
但她们面前这座灰黄色的小楼, 却与众不同。因为出入这不算洁净的破旧石阶上的只有女人。
这里是苏州女子商储银行的金陵分行。是大明的第三大银行,是第一所为女性储户建立的银行, 也是目前唯一一所只为女性储户服务的银行。
言昳将手中的印章、几张票据和一把钥匙递给了轻竹:“我便不进去了, 你有这三件就够给我代办了。”
轻竹点头。
言昳转脸看着李月缇:“最后再问你一回, 你确定吗?”
因为李月缇没有账户,如果要一起投资,她要把一部分嫁妆,存进言昳生母留给她的那个隐蔽的银行账户里。
李月缇攥着帕子,犹疑片刻,还是点头。
轻竹叫其余几个人搬了箱子,一同往银行去了。言昳和李月缇就坐在轿子里,在苏女银行对面等, 言昳自己打着缂丝团扇,道:“在这儿瞧着那出入的女人们,就觉得有意思。”
李月缇望着对面的苏女银行,石阶上来来往往的人,既有缠着小脚的旧式女人,也有些缠头带束扇髻以表明绣娘身份的利索女子。穿着打扮暴露的花街女人刚走出来,闺秀大小姐端着烟杆便走进去了。绣鞋、布鞋,大脚、小脚,纷纷脚印从那石阶上过。
李月缇托腮叹气:“我以前无忧无虑的,总没想过还需要替自己的存钱。”
言昳:“现在也来得及。”
言昳看着它门口的招牌,她知道前头苏州二字,并不是因为它前身是苏州的本地商号。
而是因为它是因为一群苏州女子而建立的。
百年前,新税法商法实行后,织女、茶女与卷烟女,成了大明多少年对外经济的支柱。那时还有多少男子认为读书做官才是正道,或者认为这些工种收入微薄,说出什么织、茶、烟三大产业,都该是女人生产,男人买卖,甚至很多出口的烟茶上,还有大量招贴画绘有美丽的卷烟女或采茶女,甚至用台词暗示:“每一株茶来自女人的指尖”“最好的卷烟以女人的大腿为桌”。
但很快,随着行业成熟,蒸汽机引入,交易量也日渐惊人。随着划分工级,抢夺技术女工等等,这些女工身价也水涨船高——
小农小户,家家有女做工,都不舍让她嫁人离开。
织女绣娘,一人养活全家,更有一些靠手艺和经营,逐渐富起来。
赚的钱一多,终于有男人来眼馋他们瞧不上的女工行业了。
大范围的入侵开始了,小报、流言中也开始出现了一大堆“女人体力做不了采茶”“女人做卷烟生不出儿子”之类的传言,甚至还说女工抛头露面如何如何不检点。很多女人做工,还是为了补贴家用,一听说被划分成“不干净的女人”,不少人也不愿意去了。
但当时大明出口的这几类产品,重要岗位都是需要耐性、熟练度,男人一旦要去抢占这些行业,便会引起技术工人青黄不接,再加上大部分男工要的薪资会更高一些,用男工显然不如女工划算。
大明资本家们哪怕给儿子念儒学,自己也不愿意损失了利益,对女工换男工一直不怎么积极。所以男工至今也达不到这几大产业总工人数的三成。
还是有大批女工被取代了岗位,只是她们很多人都没能回到家庭。
因为大明内销外贸经济连年增长,各种新行业新工种出现,从蜡烛、玻璃工厂,到需求量越来越大的家庭食品工坊、运输行业等等,需求的岗位太多了。当时只要肯耐心下苦工,就不会找不到工作,更何况这些有技术和做工经验的女工更容易上手。所以她们绝大多数被挤走了之后,都转去了其他行业。
当然,女工整体数量还没多到现代那样,大部分的冶炼、航船的体力活还是男人当道的行业。
但吃人的资本,是不管男人女人都吃的。男人们哀嚎着被无作息的工作压完了脊柱,女人们欣喜的发现自己能被当做人剥削了——毕竟曾经没日没夜的为家里工作还没有几个子儿可以拿。
很快就涉及了一个更重要的问题。
一个已婚女工赚的工钱,是否应该属于她的丈夫。
毕竟当时,贫困的女人的肚皮都可以被丈夫卖给别的男人,她做工的钱应该属于谁,在当时很多男人看来是不用问的问题。
但女人们也不是骡子呢。
从几十年前开始,关于女工工钱的问题,就开始了血淋淋的斗争史。
那时,每个月都有新闻:女工不愿意把钱交给赌博酗酒的丈夫,而想要让孩子去读私塾,却被丈夫活活打死,夺走了钱,而后带着尸体去工厂闹死。
几乎只不过垃圾丈夫换换丑脸,惨案几乎套用同一个模板。
还有更多:女工被家人逼迫连续上工累死的事;女工中童工极其严重的问题;男人在发薪日齐聚替妻子冒领工资的事;工厂压低月钱、环境恶劣的问题……
太多了。骡子也不能这么被抽打还得不到一块儿玉米馍馍。
这再也不是大家被割裂在一个个小家的时代,女人们是可以穿着破旧的围裙,聚集在闷热的昏暗的拥挤的工厂里,千万个脑袋凑在一起议论。一句话能传遍所有扎着耳洞的耳朵,一个会读报纸的人能把一段惨案读给所有人听。
一切先从苏州北部的一个小型作坊开始:工厂主“为了防止矛盾”,禁止所有的女人自己领取月钱,必须由自己的丈夫在月初替她领取工钱。
而丈夫们没有吃那份苦,受那份类,只觉得钱算是白来的,收钱时核算的也不仔细,工厂可以趁机克扣。而且这些男人为了钱也会不允许妻子偷懒,会赶她们来上工。
最早,在这家作坊里,八十多个女工决定住在作坊里,不给自己的丈夫做饭洗衣,来逼迫丈夫交出钱。
但事情从小的家庭矛盾,很快就激化到她们与作坊之间的矛盾,她们痛斥作坊把钱交给丈夫,并且说自己没收到钱就等于没有发薪,她们绝不愿意做工。
作坊主愤怒之下,竟然派人去殴打这群在作坊内盘踞着不肯走的女工,其中三名女工被当场打死!
闹出了人命,这事儿就太大了!这一场本来带有置气与愤怒性质的罢工,很快被江南本地的一些小报刊登,到了没两天,传遍了江南各地!
苏州是全大明的织造中心,这里的女工跟着一呼百应掀起了女工为首的罢工活动。
要求就是三个字,财产权。
我的钱是我的,我可以用,我可以存,是我的嫁妆,是我和离了也能带走的钱。
但在那个时代,女人聚集在一起,往往只有一小部分意志坚决、激进冲动的,一大批犹犹豫豫、随波逐流的,尾巴上更会吊着一堆碎嘴劝好、当“安分好女人”的。
苏州女工的正式罢工,范围虽浩浩荡荡覆盖了江南各地将近二十万女工,但不过三天,就有一大堆男人要去抢活,一大堆女人后悔的回去做工的。
就像是烟花,刚刚炸上天,就落下来。
苏州女工中算是最顶尖的几十个绣娘织工,在那时组建了个织女罗绸社。这个听起来像是小姐妹一起绣花的民间结社,决定真的把这些织造厂炸上天。
她们吸纳了罢工女工里,最意志坚决的那一波人,而后开始了行动。
最早先是各地织造厂,发现有大量的绣针、发簪,被插进了蒸汽机的冷凝器调节阀门的缝隙中,导致机器根本无法开工运转。紧接着几个强行招临时工也要开工的工厂,发现自己的泄压阀出现了故障,汽缸中混入了铁砂,煤炭中混入了硝石,蒸汽机运作后没多久就发生了爆炸!
下手的人,都是懂行的人。
就在那一个月,从徽府到福建,大大小小的织造厂,发生大小事故的,最少有七十多家!半个江南的织造业在爆炸与罢工中,陷入瘫痪。
各大织造厂背后的富商,从催促着官府要彻查要抓人,到后来也坐不住了。
只不过把钱直接发给女工,保障女工自己能收到钱,这没什么损失。那么多订货的单子,如果不能及时开工,每再拖一秒就是白花花的银子要没。
甚至再拖下去,先倒闭都有可能!
还不如赶紧求和。
甚至各大富商都想着,谁先求和,谁就能抢占市场!
但女人们曾经被这样花言巧语蒙骗过很多次了。这次必须要做一些不可动摇的改变。
织女罗绸社为首,并没有接受某些工厂给的优厚的开工条件,而是要求江浙两府,明文律例,写出女子工钱为女子所有,丈夫最多只能支配其中一半。任何女子也有财产继承权,可以开设银行账户、独立进行大型的买卖生意等等。
其实自那时开始,各府自治权力就比较大了,各地律法都有所不同,这个要求在某些地区几乎没有可能答应。但在以女工为经济命脉之一的江浙两地,不答应显然是不行的。
更何况这些富商也在琢磨:女人们自己有了钱,才能拿去消费绮罗与首饰。钱最后不还是落回他们做生意的自己手里。
于是这些要求的财产权相关的律例,在打了折扣之后,很快的就成为了江浙律法的一部分。
男人只拥有妻子工钱一半的产权。
一石激起千层浪,各地关于女子产权的斗争,如涟漪般越荡越开,直到如今大明大半的省份与中央律例,都承认了女子拥有财产权——只是这财产权都是男人的一半,甚至更低。
不要以为,苏州女工们成功引导了这次罢工。
当时因为江浙女子有了家族继承权——虽然只是兄弟的一半——就被父兄联手剥夺了嫁妆,甚至高价彩礼满天飞;各大银行拒绝女子开户,甚至不允许女子登门;恶劣的做工条件得不到丝毫的改变……等等。
甚至是组织大范围罢工的织女罗绸社的几位绣工,被突然抓捕,以纵火、杀人等罪名,极快的宣判了罪行,而后牢狱中“自杀”。
之后十几年,官府防范女工结社,如同防狼。恶劣的泥潭之中,到处都是呐喊与麻木,织女罗绸社决定与几位女富商联手,成立了苏州女子商储银行。
苏州女子,指的就是那些被杀害的绣工们。
这家银行被官府查过账,被人群泼过脏,但坚持只给女子储户开户,至今已有四十七年。全国分行无数,在这样的情况下,这家银行的储蓄规模,预计达到了全大明第三。
很多士大夫恶狠狠的说,苏女银行的无数抽屉里,锁着的都是女人们从男人那儿偷的金银和狼子野心。
虽然如今,各大商贸银行、外商银行,都允许女子开设账户,但绝大多数的女子还都是会选择苏女银行。她们就是愿意把自己的一份安心钱,放在众多女子罗列如山的抽屉之间,与她们同在。
如今言昳能在这银行门口,存取她母亲留给她的嫁妆财产,也是因为这份百年以来的血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