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章 赐尚方剑
一开始,崇祯皇帝还只是严肃地听着而已。可是,当他听到那科举舞弊一案时,那脸色顿时就变了。
作为皇帝,他当然知道科举舞弊会对王朝统治带来多大的灾难。完全可以说,这个天下姓不姓朱,是取决于谁控制科举,也就是谁控制大明未来的官员。
再听到后来,知道底下官吏连难民的钱都在想着法子赚,脸色就更难看了。
刚好朱媺娖说到最后是周毕安的事情,崇祯皇帝就忍不住怒声厉喝道:“果然有其父必有其子!”
朱媺娖一听,就知道她这个舅舅绝对要倒霉了!不过她并没有帮忙说话的意思,因为就她来说,也觉得该教训下周毕安才行。
只见崇祯皇帝恨声说了一句之后,立刻露出关心之色对张明伟说道:“先生身边的护卫太少了,今日亏得媺娖在身边。”
他刚说到这里,就听到殿外传来王承恩求见的声音:“奴婢有急事奏报!”
崇祯皇帝一听,便立刻宣他进殿。
王承恩听到,匆匆入内,看到张明伟和朱媺娖也在,稍微一愣,随后表情放松了一点道:“原来先生和公主殿下都在,真是吓死老奴了!”
说到这里,他又转头看向崇祯皇帝,正式奏报道:“奴婢在调查嘉定伯府时,听说那周毕安大闹了锦衣卫指挥使府邸,就在府门口殴打管事,随后骆指挥使赶到,听说赔罪说了什么话之后,那周毕安就立刻领人去长安街,说是要找先生的麻烦。奴婢一听,立刻赶去……”
说到这里,崇祯皇帝便知道后面发生了什么事。只不过这前面的事情,他是不知道的。此时听了,更是恼怒。
他没想到,周毕安竟然嚣张到了这个份上,更没想到骆养性没有一点锦衣卫指挥使该有的样子,还敢祸水东引,就好像不知道他看重先生。这人,果然是不能用的!
这么想着,崇祯皇帝便对朱媺娖吩咐道:“把这些破事说给你母后听听,有些事情,不要说是朕无情!”
很显然,崇祯皇帝被周家父子的破事连续刺激,已经下定决心了。
朱媺娖听了连忙答应一声,父皇暴怒之下也不敢多说,便匆匆离去了。
看着她离去,崇祯皇帝转过头,严肃地对张明伟说道:“你府上人手太少,朕实在不能安心。这样好了……”
说到这里,他沉吟了片刻,就果断对张明伟说道:“你说周遇吉夫妇乃是忠臣,朕就立刻派他们夫妻两人先去你府上。一个负责外院,一个负责内院,把你的家仆训练好了,朕才能安心。”
边上王承恩听到,顿时就傻眼了。
要知道,这时候的周遇吉还没有调去密云,不过作为勇卫营中的勇将,名声仅次于黄得功和孙应元,此时在京师统兵,也是副将军职,也就是俗称的副总兵。换成后世的话,就是一个军区司令员。让这种级别的武将,跑去给张明伟看家护院,王承恩不傻眼就怪了。
张明伟是写明末历史的,当然知道这是什么待遇,不由得也是哑然。
不过他想起自己进宫的目的,便没有推辞,反而对崇祯皇帝说道:“就我只是出城一趟所遇见的就有,怀才不遇的读书人被逼去骗抢包子,人高马大、一身本事的猎人到了卖儿卖女的处境。陛下请想,这些有本事的都被这世道逼到了这样的地步,可想而知普通百姓是如何地水深火热了。”
说到这里,张明伟有点激动起来,声音更是大了一分道:“出了城,一路上看到的难民,已经到了亲人冻死饿死,然后被人丢垃圾一样丢掉,他们对此却已经麻木到无动于衷,甚至还说早死早解脱,这是怎么样的经历才会让他们变成这个样子?陛下,这还是天子脚下,就是这样了。那么其他地方呢?我一想起来,想着同胞如今的处境,我就心急如焚!”
深深地吸了口气,努力平复了下心情,张明伟用非常认真地表情对崇祯皇帝又道:“不说其他,只是京师城外,那些难民嗷嗷待哺,晚一刻救护便多死一个人,陛下的声誉便多一分损失。我张明伟虽不才,还请陛下给我权力,让我先解决城外的难民问题!”
感受到他那份忧国忧民之心,想象着他所描述的那些情况,崇祯皇帝也激动了,当即拍板说道:“好,那朕就暂封先生为京畿之地难民安抚置使,赐尚方剑,凡和难民相关一切事宜,如有不法,无论身份贵贱,官职高低,皆可先斩后奏!”
说完之后,他又犹豫了一下,最后还是对张明伟说道:“只是……先生,这难民之事怕是不好办,要不朕还是换个名目,免得到时候不能完成的话,会被御史言官弹劾。”
虽然崇祯皇帝一直在紫禁城内,可毕竟已经三十多岁了,有些事情,用脚趾头想想都能想得到。
难民的事情,要说容易,那也非常容易,只要有足够的粮食,就根本不是事!
可眼下问题的关键是,崇祯皇帝手中没有余粮。他都记得,上一次还是逼迫了户部尚书,最终调拨出了一部分粮食去赈灾的。
如今没有粮食,难民问题就会非常难办!
崇祯皇帝还知道,此时的张明伟必然会被京师上下所瞩目,如果没做好这个事情,那些尸位素餐的人必然会群起而攻之。虽然有他保着,先生不会有事。可这事办不好,对先生的声誉还是有很大影响的!
他正在想着,张明伟却用坚定地语气说道:“这个事情,其他人要能解决的话,如今的城外也不会有那么多人间惨剧了。既然别人不行,那就我上,不用改,就这京畿之地难民安置使了!”
虽刀山火海,为了黎民百姓也不皱一下眉头要闯上一闯。这种精神让崇祯皇帝心中很是震撼,同时也很是感动,便上前一下抓住张明伟的手说道:“好,朕必全力支持先生。有什么需要的,先生尽管说!”
边上的王承恩听到刚才的这些话,也是同样震撼到了。他心中不由得暗自对他自己说道:“看,像先生这样真正为国为民的人,才该名垂青史,为后人所永记!”
张明伟倒没有矫情,听到崇祯皇帝的话之后便马上说道:“城外那些五城兵马司的军卒,我不信任他们。既然周遇吉要来护卫我,那不如让他带兵过来帮我。”
崇祯皇帝一听,放开张明伟的手一拍掌道:“好,这样正好,朕让他立刻挑选兵卒五百,听候先生差遣。”
说完之后,他看了王承恩一眼,然后又对张明伟说道:“不过军队调拨,需要点时间,朕让王大伴领东厂的人去帮你如何?”
王承恩其实也是很忙的,不过暂时听张明伟差遣倒也没什么。因此,他就没有出声抱怨说事多。
张明伟倒是看了他一眼,向他点了点头之后,又转头看向崇祯皇帝道:“要解决城外难民问题,我还有想法,需要陛下这边一起配合。”
听这话意思,他是真得有解决法子,崇祯皇帝顿时大喜,同时也有点好奇,连忙说道:“朕说过,必定全力配合,先生但有需要,讲来便是!”
……………………
紫禁城中,朱媺娖还没见到周皇后,就先遇到了太子朱慈烺。
“咦,你不是去先生身边当侍女了么?”朱慈烺一见,没有外人在,便立刻挤眉弄眼地说道,“该不会你受不了苦,自己跑回来或者是被先生赶回来了吧?”
“……”朱媺娖一听无语,不过她有心事,不想和朱慈烺闲话,便三言两语,简单地说了今天发生的事情。
朱慈烺听她说话,嬉笑地表情顿时就没了,到了最后感慨道:“原来发生了这么多的事情!”
说到这里,他眼珠子一转,便立刻问道:“先生还在宫里么?”
“正在和父皇说事呢!”朱媺娖听了,顺口回答一句之后,立刻便猜到了这位要好皇兄的心思,便立刻问道:“该不会你要去找先生吧?”
“知兄莫如妹也!”朱慈烺听了,似乎是兴奋地说道,“反正我还有几天才能南下,不如去先生身边听其教诲一下好了。”
说完之后,他就丢下吃惊的朱媺娖跑了!
作为皇帝,他当然知道科举舞弊会对王朝统治带来多大的灾难。完全可以说,这个天下姓不姓朱,是取决于谁控制科举,也就是谁控制大明未来的官员。
再听到后来,知道底下官吏连难民的钱都在想着法子赚,脸色就更难看了。
刚好朱媺娖说到最后是周毕安的事情,崇祯皇帝就忍不住怒声厉喝道:“果然有其父必有其子!”
朱媺娖一听,就知道她这个舅舅绝对要倒霉了!不过她并没有帮忙说话的意思,因为就她来说,也觉得该教训下周毕安才行。
只见崇祯皇帝恨声说了一句之后,立刻露出关心之色对张明伟说道:“先生身边的护卫太少了,今日亏得媺娖在身边。”
他刚说到这里,就听到殿外传来王承恩求见的声音:“奴婢有急事奏报!”
崇祯皇帝一听,便立刻宣他进殿。
王承恩听到,匆匆入内,看到张明伟和朱媺娖也在,稍微一愣,随后表情放松了一点道:“原来先生和公主殿下都在,真是吓死老奴了!”
说到这里,他又转头看向崇祯皇帝,正式奏报道:“奴婢在调查嘉定伯府时,听说那周毕安大闹了锦衣卫指挥使府邸,就在府门口殴打管事,随后骆指挥使赶到,听说赔罪说了什么话之后,那周毕安就立刻领人去长安街,说是要找先生的麻烦。奴婢一听,立刻赶去……”
说到这里,崇祯皇帝便知道后面发生了什么事。只不过这前面的事情,他是不知道的。此时听了,更是恼怒。
他没想到,周毕安竟然嚣张到了这个份上,更没想到骆养性没有一点锦衣卫指挥使该有的样子,还敢祸水东引,就好像不知道他看重先生。这人,果然是不能用的!
这么想着,崇祯皇帝便对朱媺娖吩咐道:“把这些破事说给你母后听听,有些事情,不要说是朕无情!”
很显然,崇祯皇帝被周家父子的破事连续刺激,已经下定决心了。
朱媺娖听了连忙答应一声,父皇暴怒之下也不敢多说,便匆匆离去了。
看着她离去,崇祯皇帝转过头,严肃地对张明伟说道:“你府上人手太少,朕实在不能安心。这样好了……”
说到这里,他沉吟了片刻,就果断对张明伟说道:“你说周遇吉夫妇乃是忠臣,朕就立刻派他们夫妻两人先去你府上。一个负责外院,一个负责内院,把你的家仆训练好了,朕才能安心。”
边上王承恩听到,顿时就傻眼了。
要知道,这时候的周遇吉还没有调去密云,不过作为勇卫营中的勇将,名声仅次于黄得功和孙应元,此时在京师统兵,也是副将军职,也就是俗称的副总兵。换成后世的话,就是一个军区司令员。让这种级别的武将,跑去给张明伟看家护院,王承恩不傻眼就怪了。
张明伟是写明末历史的,当然知道这是什么待遇,不由得也是哑然。
不过他想起自己进宫的目的,便没有推辞,反而对崇祯皇帝说道:“就我只是出城一趟所遇见的就有,怀才不遇的读书人被逼去骗抢包子,人高马大、一身本事的猎人到了卖儿卖女的处境。陛下请想,这些有本事的都被这世道逼到了这样的地步,可想而知普通百姓是如何地水深火热了。”
说到这里,张明伟有点激动起来,声音更是大了一分道:“出了城,一路上看到的难民,已经到了亲人冻死饿死,然后被人丢垃圾一样丢掉,他们对此却已经麻木到无动于衷,甚至还说早死早解脱,这是怎么样的经历才会让他们变成这个样子?陛下,这还是天子脚下,就是这样了。那么其他地方呢?我一想起来,想着同胞如今的处境,我就心急如焚!”
深深地吸了口气,努力平复了下心情,张明伟用非常认真地表情对崇祯皇帝又道:“不说其他,只是京师城外,那些难民嗷嗷待哺,晚一刻救护便多死一个人,陛下的声誉便多一分损失。我张明伟虽不才,还请陛下给我权力,让我先解决城外的难民问题!”
感受到他那份忧国忧民之心,想象着他所描述的那些情况,崇祯皇帝也激动了,当即拍板说道:“好,那朕就暂封先生为京畿之地难民安抚置使,赐尚方剑,凡和难民相关一切事宜,如有不法,无论身份贵贱,官职高低,皆可先斩后奏!”
说完之后,他又犹豫了一下,最后还是对张明伟说道:“只是……先生,这难民之事怕是不好办,要不朕还是换个名目,免得到时候不能完成的话,会被御史言官弹劾。”
虽然崇祯皇帝一直在紫禁城内,可毕竟已经三十多岁了,有些事情,用脚趾头想想都能想得到。
难民的事情,要说容易,那也非常容易,只要有足够的粮食,就根本不是事!
可眼下问题的关键是,崇祯皇帝手中没有余粮。他都记得,上一次还是逼迫了户部尚书,最终调拨出了一部分粮食去赈灾的。
如今没有粮食,难民问题就会非常难办!
崇祯皇帝还知道,此时的张明伟必然会被京师上下所瞩目,如果没做好这个事情,那些尸位素餐的人必然会群起而攻之。虽然有他保着,先生不会有事。可这事办不好,对先生的声誉还是有很大影响的!
他正在想着,张明伟却用坚定地语气说道:“这个事情,其他人要能解决的话,如今的城外也不会有那么多人间惨剧了。既然别人不行,那就我上,不用改,就这京畿之地难民安置使了!”
虽刀山火海,为了黎民百姓也不皱一下眉头要闯上一闯。这种精神让崇祯皇帝心中很是震撼,同时也很是感动,便上前一下抓住张明伟的手说道:“好,朕必全力支持先生。有什么需要的,先生尽管说!”
边上的王承恩听到刚才的这些话,也是同样震撼到了。他心中不由得暗自对他自己说道:“看,像先生这样真正为国为民的人,才该名垂青史,为后人所永记!”
张明伟倒没有矫情,听到崇祯皇帝的话之后便马上说道:“城外那些五城兵马司的军卒,我不信任他们。既然周遇吉要来护卫我,那不如让他带兵过来帮我。”
崇祯皇帝一听,放开张明伟的手一拍掌道:“好,这样正好,朕让他立刻挑选兵卒五百,听候先生差遣。”
说完之后,他看了王承恩一眼,然后又对张明伟说道:“不过军队调拨,需要点时间,朕让王大伴领东厂的人去帮你如何?”
王承恩其实也是很忙的,不过暂时听张明伟差遣倒也没什么。因此,他就没有出声抱怨说事多。
张明伟倒是看了他一眼,向他点了点头之后,又转头看向崇祯皇帝道:“要解决城外难民问题,我还有想法,需要陛下这边一起配合。”
听这话意思,他是真得有解决法子,崇祯皇帝顿时大喜,同时也有点好奇,连忙说道:“朕说过,必定全力配合,先生但有需要,讲来便是!”
……………………
紫禁城中,朱媺娖还没见到周皇后,就先遇到了太子朱慈烺。
“咦,你不是去先生身边当侍女了么?”朱慈烺一见,没有外人在,便立刻挤眉弄眼地说道,“该不会你受不了苦,自己跑回来或者是被先生赶回来了吧?”
“……”朱媺娖一听无语,不过她有心事,不想和朱慈烺闲话,便三言两语,简单地说了今天发生的事情。
朱慈烺听她说话,嬉笑地表情顿时就没了,到了最后感慨道:“原来发生了这么多的事情!”
说到这里,他眼珠子一转,便立刻问道:“先生还在宫里么?”
“正在和父皇说事呢!”朱媺娖听了,顺口回答一句之后,立刻便猜到了这位要好皇兄的心思,便立刻问道:“该不会你要去找先生吧?”
“知兄莫如妹也!”朱慈烺听了,似乎是兴奋地说道,“反正我还有几天才能南下,不如去先生身边听其教诲一下好了。”
说完之后,他就丢下吃惊的朱媺娖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