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之锦绣佳妻_分卷阅读_102
  珍珠便笑了,“奴婢每日打听来的消息都有一五一十回禀王妃,京城里最近好像也没什么热闹事发生。最大的事就是五十好几的礼郡王在外面置了个外室。”
  这件事姚锦绣已经听说了,礼郡王新收的那个外室才十七岁,比礼郡王的大孙女儿还要小一岁。长得如花似玉的,听说已经怀孕三个月了。然后就让礼郡王妃知道了。礼郡王妃带着府中的奴才打上门去,要把那外室给打杀了。礼郡王护美心切,一急之下说要休妻。这下可就惹了马蜂窝了。礼郡王妃当场就又哭又闹跟礼郡王打了起来,直把礼郡王的脸上挠出两条血印子,又跑到肃王太妃那儿去告状,求肃王太妃替她做主。肃王太妃自然是又把礼郡王叫去训了一顿。都五十好几的人了还不好好过日子,一天到晚瞎折腾,简直不像话。肃王太妃做主让那外室落了胎,又花了些银子把她远远地送走了。这事儿在宗室营里都传遍了,大家都当个笑话一样看。
  一刻钟后,姚锦绣到了惠安长公主府,屈管家出来迎接,领着姚锦绣进去。
  惠安长公主抱着白白胖胖的小世子在说话,见到姚锦绣就欢喜地叫她上前去,姚锦绣把准备的金玉满堂如意长命锁拿出来送给小世子。小世子朝着她咧开还没长牙的嘴巴笑得直流口水。一双眼睛几乎眯成了一条缝,样子可爱起了。
  “这小子就喜欢看美女。”惠安长公主忍不住吐槽。
  姚锦绣道:“主要是因为长公主和驸马爷都长得好看,小世子自然而然就养成了欣赏美好事物的能力。”
  惠安长公主笑着道:“你小嘴儿真甜。”
  “姑姑过奖了。”姚锦绣谦虚地道。
  “你呀。”惠安长公主把小世子交给奶娘,拉着她道:“有动静了吗?”眼睛直往姚锦绣的肚子瞧,意思再明显不过,姚锦绣和陆瑾明成亲也有一些日子了,惠安长公主是巴不得她快些怀孕,那急切的心情就跟寻常人家的婆婆盼儿媳妇赶快怀孕一样,见一次提一次,让姚锦绣都不敢单独面对她了。
  “哪有那么快啊。”姚锦绣不好意思地红了脸,“我祖母才去世,总要过一段时间才行。”
  虽然嫁出去的女儿不用守那么长时间的孝,但总不能老太太刚死她就怀孕吧,传出去那也太不好听了。
  惠安长公主了然地点点头,拍拍姚锦绣的手背,“没事儿,那就过段时间吧,你和瑾明以后要多生几个,这样人多才热闹。”
  姚锦绣囧:……
  第124章 月11
  小世子百日宴宫里太后、皇上、皇后都赏了东西下来,最珍贵的当属太后赏的那对玉如意,玉质晶莹剔透,雕工技艺精湛,可见太后对小世子的喜爱。
  前来参加小世子百日宴的人很多,朝中的大臣,宗室营的宗室,除了几个年幼的皇子,已经封了王在宫外置了府宅的几个皇子都到了。
  很奇妙的是,陆瑾明居然是跟二皇子陆瑾祥、四皇子陆瑾瑜、六皇子陆瑾平一起到的。
  原来他们四个今日都被皇上叫到宫里去了,皇上也没训他们,直接让他们换了练功服,一起到校场去比试了一场,骑射武功都有比试,最后还跟宫里的二十个禁卫军大战了一场,四个人被这么练了一通,除了陆瑾明一个人坚持到最后,其他三个人几乎累得半死,六皇子陆瑾平在中场就被侍卫打趴下了,接着是二皇子陆瑾祥也没坚持多久就败下阵去,最后剩下四皇子陆瑾瑜跟陆瑾明合作,两个人齐心协力跟禁卫对到最终,尽管最后陆瑾瑜体力不支还是输了,但至少比前面两个人输得好看些。
  等陆瑾明带着禁卫军把三个瘫倒的领去见皇上,皇上看了一通,语重心长地道:“你们四个是亲兄弟,就像这毛笔一样,如果各自为阵,轻轻就会被折断。”说着他从桌上取了一直毛笔一折就断成了两节,然后又取了四支毛笔合在一起,手上用力也没能把毛笔折断,竖起来给四个人看,“如果你们四个人像这四支毛笔一样合在一起,齐心协力,团结一心,就会形成一股强大的力量,外力就没那么容易打败你们。”
  四个人经常表面上维持着和平的表现,背着皇上却在暗地里斗来斗去,他们自认为做得很隐蔽,其实这些都没能逃过皇上的法眼,今日皇上之所以会把他们叫到宫里去比试了这么一通,再说出这么一番话,是因为他不想看到这四个儿子兄弟阋墙,自相残杀。
  两个人面面相觑,纷纷跪下来保证,“儿臣谨记父皇教诲。”
  这才有了四个人一起去惠安长公主府参加小世子百日宴之事。当然他们一起出现,让在场的各路官员各自猜测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心里盘算着对策。
  这些略过不提。
  且说姚锦绣在女眷的聚会的院子里陪着惠安长公主说话,端王妃和安王妃也一前一后到来。
  二皇子陆瑾祥封的是端王,他跟陆瑾明的政见一向不和,前些日子又因为会试漏题案被陆瑾明这边的人打压得很厉害,端王的脸色好长一段时间都黑得跟锅底一样,对着端王妃的时候也没少说陆瑾明这个弟弟的坏话,端王妃自然就对姚锦绣没什么好感,简单敷衍地打了个招呼,就自顾自地坐到一边去跟其他的夫人小姐说话了。
  而安王妃是四皇子陆瑾瑜的正妃,陆瑾瑜身为皇后嫡子,身份地位跟陆瑾祥和陆瑾明却又有不同,彼此的关系就不亲近。更何况皇后跟去世的蒋贵妃矛盾尖锐,陆瑾瑜跟陆瑾明之间的关系尴尬,安王妃对姚锦绣也是不喜欢的,所以两个人也没什么好说的,彼此见了礼就分开了,各自找人说话闲聊,再无其他交流。
  百日宴办得很不错,屈驸马还过来后院把小世子亲自抱到前院去见客,大家见小世子长得白白胖胖很可爱,逗弄得起劲,或许是太过高兴了,小世子还被屈驸马用筷子沾着酒喂了几次,两三次后小脸蛋儿就红,咧开嘴笑得很欢乐,砸吧着嘴巴还要喝,众人见状也跟着乐了,直夸小世子以后肯定是个能喝酒的好汉,以后一定能成为一个顶天立地男子汉。
  这把屈驸马高兴得合不拢嘴,他四十岁才得了这么个儿子,儿子健康聪明可爱,他这辈子也没什么好求的了,只想跟惠安长公主好好的把儿子养大,一家人幸福地生活在一起。
  回去的路上,陆瑾明牵着姚锦绣的手坐在马车里,说起小世子来,惠安长公主和屈驸马都是发自内心的欢喜,陆瑾明就偷偷看了一眼姚锦绣的肚子,这么久了都还没有动静,他有些心急了。姚锦绣看见了也装作没看见,把话题扯开了,问起今日进宫的事情。陆瑾明便把皇上跟他们说的话说了。皇上是有心劝说他们四个兄弟,然而事实只能让皇上失望了。即使他不去跟他们争抢,他们自己也会争抢的,到时候再反过来,被他们压制的人只会是自己。没有别的路可以选择,只能一条道坚持走下去。
  马车忽然停下来,有激烈的吵嚷声从前面传过来,陆瑾明撩开车窗帘子问怎么回事?
  侍卫过来道:“前面有两个商队的马车撞在了一起,把街道给堵了。”
  “那就换一条道走。”陆瑾明吩咐道。
  “是。”侍卫答应一声,吩咐马车调转车头走另外一条道。
  姚锦绣想起早上也看到许多风尘仆仆的商人,好奇地问了一句,“最近京里有什么集会吗?我看京里好像多了许多从外面进来的商队。”
  “最近京里没有集会,这些商人都是从外地回来的而已。”陆瑾明皱着眉头道。他根据前一世的记忆知道此时的北陆已经出事了,北陆年初干旱,草场退化,北陆人生活艰难,南下抢劫过路的商队,这些回京的商人一些是有跟北陆做生意的,有些是听说边关不安定为了安全起见退回来的。此时北陆人闹事还只是在北陆境内,等到所有的商队都退回来之后,北陆人没有东西可以抢了,就会冲击大周朝的边关,首当其冲的就是边城下面的柳镇、峡关等地,一路烧杀抢掠无恶不作,被北陆人劫掠过的地方断壁残垣、惨不忍睹。
  如果记忆没有出错的话,不出半个月,朝廷就会收到消息,到时候会选派跟二皇子陆瑾祥关系亲密的于将军过去维护边关稳定,实际上于将军只擅长纸上谈兵夸夸其谈,到了边城要实际运用调兵遣将了,他就被打回了原形,成了名副其实的“纸上将军”,一连丢了好几个城镇,最后只能退守边城。
  上一世的时候,陆瑾明就是在如此危机的时刻接替了于将军的位置。于将军一见有个能干的人来带兵了,他就不用担心了,第一时间就是给二皇子陆瑾祥通气,让朝廷把他调了回去,表面上用了一个很冠冕堂皇的理由,实际上就是贪生怕死做了逃兵。
  这一世,陆瑾明前期做了那么多的事,一直在暗中布置,这次北陆人南侵他也不会让他们成功,他需要尽快布置好,阻止于将军去边城,于将军去边城纯粹是延误战机,老百姓等不起朝廷的一再折腾,这一次一定要选个可靠的人才行。
  选谁去其实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上一回去福建抗倭,能那么顺利的打赢倭寇,其中有一个重要的原因,那是陆瑾明的外祖父在福建留了不少的部下,他去那里别人也愿意听他的指挥。
  然而边城那边却不是这样的情况,驻守那里的将领跟他的交情不深,这些年他是寻着机会塞了一些人过去,但都是一些职位偏低的将领,没有能起到重要作用的人在。前些日子跟他去过福建抗倭的将领,又多是擅长水战的人,陆战就不是很擅长了,如果从中选人去,只怕是会水土不服。
  战事只要一开,朝中肯定会派人过去,最关键的一点还是在这里,到底谁去最合适?他很想安排自己的人去,但是皇上似乎已经盯上他了,他还是要适当地缓和一下,不能太突出了。那就只能退而求其次,选去边城的这个人可以不是他的人,但一定要是能起作用的人。朝中有这样的人吗?
  陆瑾明开始盘算朝中的武将人选。
  姚锦绣看他沉着脸一直不说话,伸手推了推他,“想什么想得这么入迷?”
  陆瑾明回过神来,盯着她的脸看了半响,摇了摇头,握紧了她的手道:“如果打仗了,你会怕吗?”
  姚锦绣眨了眨眼,认真地思索了一下,很肯定地回答:“没有人不怕打仗,如果真的打仗了,我也会怕。”接着很郑重地问了一句,“是哪里起战事了吗?你会上战场吗?”我不想让你去。
  最后一句话姚锦绣没有说出口,她是了解陆瑾明的性格的,如果真的打仗了,朝廷派他出征,他就一定会去,就像上一回去福建剿倭,前途茫茫,生死难测,他也不提前跟她说一声,还亲自跑到姚家去给她下聘,说是要把她定下来。简直没有把她气死。他是认定了的事就绝不改变。九头牛也拉不回来。他的心里装的是家国大义,她的“我不想你去”就显得太儿女情长了,没有说服力。
  睿智如陆瑾明一眼就看出了她的担心,双手圈住她的腰把她抱过来坐在腿上,轻言细语地道:“我现在也只是猜测,挨着北陆的边关不太平,北陆一有事就会袭扰我国,朝廷肯定会派人过去的。不过,这一次大约不会派我去。”
  姚锦绣“哦”了一声没说话,对于陆瑾明用的“大约”这个词,她确实不敢太肯定。
  陆瑾明苦笑了一下,低头在她的嘴角亲了一下,“我还没儿子呢,我干嘛要去凑这个热闹!”
  姚锦绣不满地嗔了一句,“这什么跟什么啊?”
  陆瑾明抬头注视着姚锦绣一本正经地道:“这没有什么跟什么,我说的是人之常情,你看小世子多可爱,我还要再努力才行……”
  姚锦绣:“……”
  第125章 月12
  北陆鞑子南下袭扰大周边关,开始只是小股队伍抢劫偏远的小村小镇,到后来聚集的北陆鞑子越来越多,向着更富足一些的大镇入侵烧杀抢掠。
  边关告急的消息是在十天之后传回京城的,朝中众人一片哗然,就战事议论纷纷。
  文官一派多数主和,理由是北陆鞑子之所以会南下抢劫,多是因为大周富足,多年风调雨顺,地大物博。而北陆地方贫瘠,年初又遭了干旱,民众无法生活才要到大周抢劫。大周不如去跟他们议和,再跟他们商谈一下双方贸易之事,由朝廷负责运一些粮食到北陆去卖,既可以缓解北陆的生存危机化解此吃战事,朝廷还可以借着贸易之事赚取金银充实国库。
  对于用这种方式谈和,便又牵扯出谁去谈和?谈好之后,谁又去主持贸易?要找一个能言善辩的人去谈和,还要找一个懂得贸易之事的人去主持商贸。运去的粮食还必须要负责安全,就需要动用大量的兵士去负责运送,谁又来担任押送之职。还有一个不确定的是,我们愿意谈和,北陆鞑子愿不愿意谈?北陆鞑子生性野蛮,用抢的方式就可以获得大量的粮食,他们会不会同意用金银来购买?要是他们之事表面上同意,等我们把大量的粮食运送过去之后,他们翻脸不认,武力抢夺又该怎么办?又不是没遇到过北陆鞑子在跟大周打仗的时候,抄大周运粮队的后路把粮草抢了的事。
  这些问题都很具体,一扯皮就没个结果,对于一向喜欢武力解决难题,爱好简单粗暴快捷方式的武将们来说,文官提出来的议和以及卖粮食纯粹就是浪费时间和精力,直接迎战也就好了,只要把北陆鞑子打服了,打怕了,不怕北陆鞑子不投降,一旦北陆鞑子打输了,他们肯定会来求和,到时候再让他们进贡,大周朝不要赚得太多,还不用费神费力地搞什么边关贸易,一次性就解决问题了。武将还可以凭此立下军功,获得好处。
  文官一派的官员一听,十分不屑地嘲讽武将一派,难怪说武将都是莽汉粗人,一天到晚就知道打打打杀杀杀,都是群没脑子的傻大力。打战要人上战场,敢情那些上战场的人都不用吃喝,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简单算一下就知道打一仗要花多少银子,如果很快打赢了北陆鞑子还好,如果没能一鼓作气打下来,战事一拖延,花的军费就跟流水一样,这么多的银子上哪儿去找?国库本来就不充裕,再这么大手大脚的花银子,估计连皇上的万寿节都不能好好的过了。再说了,打战是要死人的,上战场的兵士也是有父母兄弟姐妹的,谁又愿意看到自己的亲人战死沙场?夫妻离散?白发人送黑发人?
  文官和武将为着议和还是宣战吵得不可开交,互不相让。文官骂武将没脑子,武将就骂文官贪生怕死。朝堂上吵得乌烟瘴气,差点儿没把皇上的老毛病气翻。
  三天之后,又有边关告急的消息传回来,这一次皇上又问文武百官是议战还是议和,结果文官派和武将派又吵起来,一些中立派则是坐山观虎斗,半句有用的话也不说。
  皇上气得大怒,直接把下面的人骂了一顿。他前面几天没有在议战还是议和中做出决定,就是想看一下这些大臣们到底有没有一个可用之人,谁知道他们除了扯皮还是扯皮。和平时期,用他们互相掣肘对方,有利于他集中权利,但是在战时,他们还这样扯皮,半点儿有用的对策都想不出来,拿他们有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