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国公主[GL]_分卷阅读_323
太平又一顿首:“妾请问陛下,方今大周天下,是有道之邦,还是无道之邦?方今之君,是尧舜之君,还是桀纣之君?”
她怔住了,手在椅上扶了一下,怒气经此才慢慢涌上来:“你以为呢?”
太平直起身,定定地看她:“赏罚有度,仁而爱人,则是尧舜。”
她冷笑起来:“如你所说,怎样可算赏罚有度,怎样可算仁而爱人?”
太平一字一句地道:“国有常刑,不纵不冤,可谓赏罚有度。慎恤其民,不诬不罔,可谓仁而爱人。”
作者有话要说: 二更么么哒
第495章 威胁
母亲高坐在御座之上,身子斜向前倾, 眼光如利剑, 自上而下,直勾勾地盯着我。我知道她被我那番尧舜桀纣的言语激怒了——她一贯自诩明君, 总觉得自己并不比那些男人做的差,现在却被我比为桀纣,若非我是她亲生女儿, 这时候大约已被她叫人叉出去, 乱棍打死了。哪怕我是她的亲生女儿,只怕她心里也已恼到极致, 面上还绷着, 不过是出于做皇帝的习惯罢了。
我从未这么害怕过, 想到接下来要和母亲说的话,这害怕又更进一层,简直随时都能心脏病发, 可我的心却还如常跳动着, 不快不慢, 像是传说中的受害者家属, 无论遭受多大的惨事, 都能保持情绪的稳定。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我倒也的确算是受害者家属, 说不定等一下还会变成受害者本人,若真是那样,害怕与否, 反倒都没所谓了——这或许是我的心之所以还能正常跳动的原因罢。
人在悬崖,或是掉下去,或是不掉,只有两种选择。不掉自然最好,毕竟我才认了守礼这儿子,身边还有阿欢这美人。不过若是掉下去,也只有那么一瞬间,但凡痛苦,最怕长久,若只有一瞬,二者相乘,便可忽略不计了。何况身边还有阿欢这美人。
我依旧直直地看着母亲,目不斜视,用意念对着阿欢笑了一笑,冀望她能收到我的传信,她果然不负我所望,也隔空对我笑了一笑,我并不曾看她,却准确无误地收到了她的消息,不由得生出些信心:“回陛下,妾以为陛下在守礼的事上,不算。”
母亲冷哼了一声,手压着椅背,缓慢起身,高延福要上前扶持,被她挥手止了。她缓缓地向前走着,每一步都走得又慢又稳,我仰头看她,继续我的说辞:“国家编纂法度,颁之于众,垂范天下,匡民行止,有违之者,准某法某令以为刑之,是为鞭策纲常,警诫来者。若民无罪而加诸刑,是为滥刑。若民有罪而不加刑,则为枉纵。此二者,皆国家失其法度。国失法度,无所垂范,则失其行止,君失法度,无从鞭策,则无以驭民。老子云:‘法如朝露,纯朴不散,心无结怨,口无烦言。’韩子云:‘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又云:‘执法如山。’皆此之谓也。邵王守礼者,一向本仁祖义,孝悌友爱,未见畔离之举,不违敦睦之规,倘犯国法,当移于有司,鞫审其实,若果属实,则准之以法,惩之以刑,若察非其实,则当依法宽释。今陛下以群小流言而疑之,谕以太子,非罪而刑之,是为滥也。妾虽不知上古情事,但尧舜之际有皋陶,明于五刑,弼于五教,以此观之,陛下昨日之所为,恐非尧舜之类——自然,如尧舜之明,还要立谏鼓谤木,察知四方情势,方能裨益其政,如此尚不免有共工之失,若陛下能嘉纳四方之言,拨乱反正,改过迁善,则圣察洞明,又胜尧舜矣。”
母亲望向我的目光变得有些奇异,停了步,立在阶上看我,又看阿欢,我二人都跪得直直的,仰头与她对视,不曾有任何退却,片刻之后,母亲方下了阶,走到我面前,居高临下地看我:“是么?”
我伏身下去,认认真真地答:“此皆妾肺腑之言。”阿欢亦伏身下去,不言不语。
殿中静寂了许久,许久之后,母亲方轻笑了一声,淡淡道:“韦欢是守礼养母,守礼有事,她来见朕,合情合理。你摆出这一副死谏的模样,却是为何?”
弯了腰,两眼与我相去不过半寸,死死盯着我,一字一句地道:“你阿兄与韦欢是夫妻,他不和韦欢同来。却是你和她一道前来,又是为何?”
虽已有了准备,我却还是心头一紧,望着母亲,久久不能开口,母亲盯着我看了许久,慢慢直身回去,再看阿欢时,目光比看我时又更锐利了十倍:“我本以为如你阿姊那般的才会勾人,没想到你虽貌不惊人,却比你阿姊更强些,勾引了我的儿子,又来勾引我的女儿。”
我咬了牙,刚要开口,阿欢眼角微斜,小瞥了我一眼,我便闭了嘴,阿欢顿首再拜,直身时看着母亲,面无表情:“陛下既知太平与妾交好,便更该知道大郎之清白——太平与上官娘子自幼亲近,又有师徒之分,大郎因妾之故,对太平言必听,行必从,太平一向敬爱上官娘子,大郎受此言传身教,则断无记恨上官娘子之理。望陛下明察。”
母亲轻笑起来:“依你这么说,朕倒要感谢你了?”
阿欢俯身下去:“不敢。”话音未落,母亲已一脚踢出,力道不大,阿欢未见如何,母亲倒蹙了眉,向后退了一步,我本已唬得向阿欢一靠,将她掩在我身后,见母亲如此,又忙去扶她,高延福先我一步将她搀住,对我猛使眼色,我假装什么都看不见,爬在母亲身前,叩首道:“守礼无罪,阿嫂亦无罪,罪只在儿一人,阿娘若要责怪,便怪儿罢。”
母亲已是怒极,倒更笑出声来:“你不是说朕是桀纣么?朕今日就行桀纣之事——来人,将韦氏杖毙。”
阿欢苍白了脸,扬起头不说话,我拦在她身前,向母亲道:“阿娘不是顾虑身后事么?阿娘身后可堪忧者有三,武氏宗亲,上官师傅,还有阿娘自己的平生建树。武氏之事,阿娘已自有安排。阿兄承阿娘之后,孝道所在,自不敢有违。唯有上官师傅,参知机要,执掌枢密,身实紧要,位却卑寒,又是女流之辈,若不树内应外援,岂能为新君所容?韦欢与我和上官娘子有结社之义,有相伴之亲,更兼志同道合,彼此无嫌,阿娘以为,除了我们,谁还可托?”
母亲面色铁青,看着我,又看着阿欢,半晌方冷笑道:“你在威胁朕么?”
我忙低了头:“不敢。不过此事因上官师傅而起,若韦欢和守礼因此而死,阿兄和儿心中必有芥蒂——不单我们,守仁等或亦有兔死狐悲之叹。”
母亲冷笑不止,在地上来来回回地踱了几遍,再看我时又道:“你倒是很信任韦欢,你就不怕她现在和你要好,将来却行那兔死狗烹之事?”
作者有话要说: 忍着没把标题改为“出柜”的我…表示兔子好可怜。
晚安。
第496章 则天&过错
太平的右手极轻微地向后一动, 韦欢则挪了挪左手,两人两手虽未握住,指尖却悄悄地碰了一碰, 太平露出些微笑,直着身子,朗身道:“她不会的。”
这孩子自小便是一副天真脾气, 到了大了, 竟也一直未改。
倒不是她不信这世上没有真挚的感情,只是韦欢实在是与她太像。而她不信, 像她自己这样的人, 会如太平这般全无保留地去喜欢一个人。
这样的感情,本不是一个口口声声说着“理想”, 指望以一己之力倾覆礼法的人所该有的。
她神情复杂地看着自己的小女儿, 羡慕之余,竟隐隐地也有些失望:“就这样?”
太平笑了起来, 这笑容很温柔,她见了这笑, 方觉得太平比她所想要更老成些:“我不会给她做这样事的机会。”
话中明明带着威胁,韦欢却也轻轻地笑起来。这两人的默契或许比她想的还更深些, 不像是旦所说的新近勾结。这两人的事做得如此隐秘, 她这当娘的都未曾发觉,旦若窥破她们,当在出宫之前。可旦搬出宫去已有些时候了。
她的头开始一阵一阵地疼起来。这些子孙没有一个叫她省心。
交代暅查守礼有无怀恨,这小子却回去就开始逼人打人, 若打人真能解决一切倒也罢了,却又将太平和韦欢闹到她面前。
至于旦、守仁和李千里这些,不必多想,她也知他们打得是什么主意。
这些人以为她老了,镇不住了。殊不知虎豹之属,老了依旧是山君兽灵,而蛇虫鼠蚁之徒,就算没老,也只能匍匐苟且。
照这样看,太平竟还是这些孩子中,最可人心意的一个。
她疲惫地闭了闭眼,再睁开时又复了皇帝的气势,看看太平,又看看韦欢,语带讽刺,面无波澜:“是么?”
韦欢向她一拜:“妾外无亲戚,内无宠爱,唯二可倚仗,便是大郎与太平。大郎有家有子,太平无家无后。倘若真有陛下所说的那一日,陛下以为,日后是大郎对妾的威胁大,还是太平对妾的威胁大?大郎非妾亲生,出宫后,来往亦不甚便,太平与妾自小相伴,又有鱼水之情,陛下以为,是大郎与妾更亲,还是太平与妾更亲?”
韦欢的胆子倒是大了,当着她的面,就敢算计她的儿孙,她冷笑起来,盯着韦欢,迫得她目光闪烁,微低了头后,才冷冷道:“可你却撺掇了太平,冒死为守礼说话。”
韦欢抿嘴道:“陛下以为,妾要如何做,才能让陛下觉得放心?”
她笑:“若你愿意为了太平死,朕就信你。”
我的笑僵在脸上。
我从不知母亲有这样厌恶阿欢,话绕到最后,竟还是要她去死。
阿欢的脸又白了起来,抖着嘴唇,半晌都说不出话。
她怔住了,手在椅上扶了一下,怒气经此才慢慢涌上来:“你以为呢?”
太平直起身,定定地看她:“赏罚有度,仁而爱人,则是尧舜。”
她冷笑起来:“如你所说,怎样可算赏罚有度,怎样可算仁而爱人?”
太平一字一句地道:“国有常刑,不纵不冤,可谓赏罚有度。慎恤其民,不诬不罔,可谓仁而爱人。”
作者有话要说: 二更么么哒
第495章 威胁
母亲高坐在御座之上,身子斜向前倾, 眼光如利剑, 自上而下,直勾勾地盯着我。我知道她被我那番尧舜桀纣的言语激怒了——她一贯自诩明君, 总觉得自己并不比那些男人做的差,现在却被我比为桀纣,若非我是她亲生女儿, 这时候大约已被她叫人叉出去, 乱棍打死了。哪怕我是她的亲生女儿,只怕她心里也已恼到极致, 面上还绷着, 不过是出于做皇帝的习惯罢了。
我从未这么害怕过, 想到接下来要和母亲说的话,这害怕又更进一层,简直随时都能心脏病发, 可我的心却还如常跳动着, 不快不慢, 像是传说中的受害者家属, 无论遭受多大的惨事, 都能保持情绪的稳定。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我倒也的确算是受害者家属, 说不定等一下还会变成受害者本人,若真是那样,害怕与否, 反倒都没所谓了——这或许是我的心之所以还能正常跳动的原因罢。
人在悬崖,或是掉下去,或是不掉,只有两种选择。不掉自然最好,毕竟我才认了守礼这儿子,身边还有阿欢这美人。不过若是掉下去,也只有那么一瞬间,但凡痛苦,最怕长久,若只有一瞬,二者相乘,便可忽略不计了。何况身边还有阿欢这美人。
我依旧直直地看着母亲,目不斜视,用意念对着阿欢笑了一笑,冀望她能收到我的传信,她果然不负我所望,也隔空对我笑了一笑,我并不曾看她,却准确无误地收到了她的消息,不由得生出些信心:“回陛下,妾以为陛下在守礼的事上,不算。”
母亲冷哼了一声,手压着椅背,缓慢起身,高延福要上前扶持,被她挥手止了。她缓缓地向前走着,每一步都走得又慢又稳,我仰头看她,继续我的说辞:“国家编纂法度,颁之于众,垂范天下,匡民行止,有违之者,准某法某令以为刑之,是为鞭策纲常,警诫来者。若民无罪而加诸刑,是为滥刑。若民有罪而不加刑,则为枉纵。此二者,皆国家失其法度。国失法度,无所垂范,则失其行止,君失法度,无从鞭策,则无以驭民。老子云:‘法如朝露,纯朴不散,心无结怨,口无烦言。’韩子云:‘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又云:‘执法如山。’皆此之谓也。邵王守礼者,一向本仁祖义,孝悌友爱,未见畔离之举,不违敦睦之规,倘犯国法,当移于有司,鞫审其实,若果属实,则准之以法,惩之以刑,若察非其实,则当依法宽释。今陛下以群小流言而疑之,谕以太子,非罪而刑之,是为滥也。妾虽不知上古情事,但尧舜之际有皋陶,明于五刑,弼于五教,以此观之,陛下昨日之所为,恐非尧舜之类——自然,如尧舜之明,还要立谏鼓谤木,察知四方情势,方能裨益其政,如此尚不免有共工之失,若陛下能嘉纳四方之言,拨乱反正,改过迁善,则圣察洞明,又胜尧舜矣。”
母亲望向我的目光变得有些奇异,停了步,立在阶上看我,又看阿欢,我二人都跪得直直的,仰头与她对视,不曾有任何退却,片刻之后,母亲方下了阶,走到我面前,居高临下地看我:“是么?”
我伏身下去,认认真真地答:“此皆妾肺腑之言。”阿欢亦伏身下去,不言不语。
殿中静寂了许久,许久之后,母亲方轻笑了一声,淡淡道:“韦欢是守礼养母,守礼有事,她来见朕,合情合理。你摆出这一副死谏的模样,却是为何?”
弯了腰,两眼与我相去不过半寸,死死盯着我,一字一句地道:“你阿兄与韦欢是夫妻,他不和韦欢同来。却是你和她一道前来,又是为何?”
虽已有了准备,我却还是心头一紧,望着母亲,久久不能开口,母亲盯着我看了许久,慢慢直身回去,再看阿欢时,目光比看我时又更锐利了十倍:“我本以为如你阿姊那般的才会勾人,没想到你虽貌不惊人,却比你阿姊更强些,勾引了我的儿子,又来勾引我的女儿。”
我咬了牙,刚要开口,阿欢眼角微斜,小瞥了我一眼,我便闭了嘴,阿欢顿首再拜,直身时看着母亲,面无表情:“陛下既知太平与妾交好,便更该知道大郎之清白——太平与上官娘子自幼亲近,又有师徒之分,大郎因妾之故,对太平言必听,行必从,太平一向敬爱上官娘子,大郎受此言传身教,则断无记恨上官娘子之理。望陛下明察。”
母亲轻笑起来:“依你这么说,朕倒要感谢你了?”
阿欢俯身下去:“不敢。”话音未落,母亲已一脚踢出,力道不大,阿欢未见如何,母亲倒蹙了眉,向后退了一步,我本已唬得向阿欢一靠,将她掩在我身后,见母亲如此,又忙去扶她,高延福先我一步将她搀住,对我猛使眼色,我假装什么都看不见,爬在母亲身前,叩首道:“守礼无罪,阿嫂亦无罪,罪只在儿一人,阿娘若要责怪,便怪儿罢。”
母亲已是怒极,倒更笑出声来:“你不是说朕是桀纣么?朕今日就行桀纣之事——来人,将韦氏杖毙。”
阿欢苍白了脸,扬起头不说话,我拦在她身前,向母亲道:“阿娘不是顾虑身后事么?阿娘身后可堪忧者有三,武氏宗亲,上官师傅,还有阿娘自己的平生建树。武氏之事,阿娘已自有安排。阿兄承阿娘之后,孝道所在,自不敢有违。唯有上官师傅,参知机要,执掌枢密,身实紧要,位却卑寒,又是女流之辈,若不树内应外援,岂能为新君所容?韦欢与我和上官娘子有结社之义,有相伴之亲,更兼志同道合,彼此无嫌,阿娘以为,除了我们,谁还可托?”
母亲面色铁青,看着我,又看着阿欢,半晌方冷笑道:“你在威胁朕么?”
我忙低了头:“不敢。不过此事因上官师傅而起,若韦欢和守礼因此而死,阿兄和儿心中必有芥蒂——不单我们,守仁等或亦有兔死狐悲之叹。”
母亲冷笑不止,在地上来来回回地踱了几遍,再看我时又道:“你倒是很信任韦欢,你就不怕她现在和你要好,将来却行那兔死狗烹之事?”
作者有话要说: 忍着没把标题改为“出柜”的我…表示兔子好可怜。
晚安。
第496章 则天&过错
太平的右手极轻微地向后一动, 韦欢则挪了挪左手,两人两手虽未握住,指尖却悄悄地碰了一碰, 太平露出些微笑,直着身子,朗身道:“她不会的。”
这孩子自小便是一副天真脾气, 到了大了, 竟也一直未改。
倒不是她不信这世上没有真挚的感情,只是韦欢实在是与她太像。而她不信, 像她自己这样的人, 会如太平这般全无保留地去喜欢一个人。
这样的感情,本不是一个口口声声说着“理想”, 指望以一己之力倾覆礼法的人所该有的。
她神情复杂地看着自己的小女儿, 羡慕之余,竟隐隐地也有些失望:“就这样?”
太平笑了起来, 这笑容很温柔,她见了这笑, 方觉得太平比她所想要更老成些:“我不会给她做这样事的机会。”
话中明明带着威胁,韦欢却也轻轻地笑起来。这两人的默契或许比她想的还更深些, 不像是旦所说的新近勾结。这两人的事做得如此隐秘, 她这当娘的都未曾发觉,旦若窥破她们,当在出宫之前。可旦搬出宫去已有些时候了。
她的头开始一阵一阵地疼起来。这些子孙没有一个叫她省心。
交代暅查守礼有无怀恨,这小子却回去就开始逼人打人, 若打人真能解决一切倒也罢了,却又将太平和韦欢闹到她面前。
至于旦、守仁和李千里这些,不必多想,她也知他们打得是什么主意。
这些人以为她老了,镇不住了。殊不知虎豹之属,老了依旧是山君兽灵,而蛇虫鼠蚁之徒,就算没老,也只能匍匐苟且。
照这样看,太平竟还是这些孩子中,最可人心意的一个。
她疲惫地闭了闭眼,再睁开时又复了皇帝的气势,看看太平,又看看韦欢,语带讽刺,面无波澜:“是么?”
韦欢向她一拜:“妾外无亲戚,内无宠爱,唯二可倚仗,便是大郎与太平。大郎有家有子,太平无家无后。倘若真有陛下所说的那一日,陛下以为,日后是大郎对妾的威胁大,还是太平对妾的威胁大?大郎非妾亲生,出宫后,来往亦不甚便,太平与妾自小相伴,又有鱼水之情,陛下以为,是大郎与妾更亲,还是太平与妾更亲?”
韦欢的胆子倒是大了,当着她的面,就敢算计她的儿孙,她冷笑起来,盯着韦欢,迫得她目光闪烁,微低了头后,才冷冷道:“可你却撺掇了太平,冒死为守礼说话。”
韦欢抿嘴道:“陛下以为,妾要如何做,才能让陛下觉得放心?”
她笑:“若你愿意为了太平死,朕就信你。”
我的笑僵在脸上。
我从不知母亲有这样厌恶阿欢,话绕到最后,竟还是要她去死。
阿欢的脸又白了起来,抖着嘴唇,半晌都说不出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