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五]大宋小吏_分卷阅读_314
  “早知今日,何必当初?”云雁回十分无奈,他真不知徐绍翁面对郑苹时的表现是演技高超,还是果然真情流露。
  徐绍翁战战兢兢,“我自知有错,不过,看在阿娘的份上,雁哥儿你就帮帮我吧,你一定也不想让她伤心吧?”他慌乱地道,“还有,还有你和赵允初那件事,我也不会告诉他的……”
  “你这是在威胁我吗?”云雁回皱了皱眉。
  徐绍翁讪讪看他,想要摇头,却又顿住了,最后形成一个僵硬的体态。
  云雁回冷冷道:“当初我告诫你,不要告诉我娘此事,却不曾叫你别告诉其他人。因为,你也只能令我娘相信你而已。可是,这一切是建立在你还是那个阿绍,还是个好人的基础上,倘若你不顾她身体,告诉了她,那证明你心术不正,我便会令你的话不可信。”
  云雁回弯腰看着瘫坐在地上的徐绍翁,嘲弄地道:“而现在,你觉得,证明你是庞贼同党,所以你说的一切话都不可信的难度,有多高?”
  徐绍翁张着嘴,哑口无言。
  他万万没想到,当初云雁回说的那句话,还有这样的寓意。其实,他若是听完郑苹这些年的经历,在城中稍微打听一下,就知道云雁回真不像看上去那么温和了。
  “还敢跟我玩花样,威胁我?”云雁回拍了拍徐绍翁的脸颊,全然一副流氓姿态,比徐绍翁不知道熟练到哪里去了。
  “你老老实实自己写封信告诉我娘你要去外地了,山高水远,要不然,管你是下狱还是流放,信不信我叫人XX你XX,然后把你XXXXX?”
  “………………”徐绍翁看着和前几次前面时那斯文有礼的模样截然不同的云雁回,还有他说出来那些不堪入耳的话,几乎眼前一黑。
  第244章 寻寻觅觅
  郑苹看着徐绍翁写来的信, 非常伤感,“没想到,刚刚重逢,就要分别,唉……”
  这信上写着, 徐绍翁因公务匆忙离开, 未及亲自告别, 写信告知。因去的地方乃是穷山恶水,也不知日后是否还能通信,请郑苹一家多保重。
  “竟没来得及当面告别。”郑苹遗憾之至。
  “阿娘,日后有缘, 自然会再见的呀。”云雁回装得挺像那么回事,仿佛徐绍翁真的是因为公务远走一般,“虽说阿绍哥哥走了,倒是提醒了我, 您若是有意, 咱们可以寻一寻慈幼庄失联的老朋友啊。”
  郑苹失笑道:“这么多年过去了, 当年被抱养的孩子又不会留住址,哪里还找得到。”
  “当年不少孩子已经能记事了,到现在,也都长大成人,不会再被养父母限制不去找以前的伙伴,”云雁回说道,“还有以前和您一起共事的那些人,我可以在《东京日报》上登个寻人启事啊。”
  郑苹迟疑地道:“这……能行吗?”
  报纸在这个时候还是新兴事物,很多人还未意识到它与邸报的不同,也没开发出众多新鲜功能。
  云雁回不同,他成长在信息爆炸的时代,自己还从事媒体行业,对种种应用方式不能更熟悉了。
  “怎么不行,我们花钱,《东京日报》还管我们登什么?只要不犯法就行了。”云雁回立刻将笔墨纸砚拿了出来,提笔就写,边写边念,“寻找,七里乡胡善人所办慈幼庄中的亲人们……”
  徐绍翁还指望郑苹会受影响呢?死去吧,郑苹当年抚养过的孩子多了去了,走了一个徐绍翁,云雁回能找补回十个。就算徐绍翁和郑苹感情再深,也不见得以一当百。
  郑苹有些激动,《东京日报》的广告费现在越来越贵,不过她对于云雁回这么花钱一点意见也没有。
  这些年郑苹早就被云雁回洗脑了,花钱就是赚钱的动力。而且这些年,他们家也的确是越往外花钱,赚得越多,甚至朋友、合作伙伴们也赚得越来越多。
  在慈幼庄的生活虽然清苦,但是那时候,郑苹每日都在思念杳无音讯的丈夫中度过,是慈幼庄的同事与孩子令她不那么痛苦。
  那时候遣散得匆忙,许多人后来都逐渐失联,郑苹那时候还是隐瞒自己的宗族,还住到大相国寺多年,就更加没有重逢了。
  现在云雁回说有机会找回来,郑苹自然是欣喜万分。
  云雁回刷刷点点写完了,把墨迹吹干,“回头送到《东京日报》去,请他们再润色一下,然后发出来。”
  最近,因为刊登了公益广告,所以朝廷出钱,《东京日报》发抄的范围更广了,在外地再传播,现在能够辐射很多地方了。
  这时候,傅云沣回来了。
  他看到云雁回在写什么,顺口问了一句:“雁哥儿写什么呢?”
  “寻人启事。”郑苹喜不自胜,给傅云沣解释了一下这个东西。
  傅云沣一听,十分感兴趣地坐到了云雁回旁边来,“我当年习武的时候,有个出生入死的好兄弟,后来他举家搬迁,我们渐渐便失去联络了。照你这么说,我若是在《东京日报》上刊登一则消息,也有希望被他看到?”
  “照理来说,是有一定希望的,把此人形象与信息写明,便是他自己看不到,他认识人也有可能看到。”云雁回解释道,“咱们《东京日报》现在影响力挺大的,你想想,国外都有人看……”
  傅云沣哪听得下他后面那番理论,坐过来一点,兴致勃勃地道:“那帮我也写一个寻人启事吧,对了,既然能寻人,是不是还能寻物?”
  傅云沣还挺能举一反三。
  云雁回点头,“是啊。”《东京日报》广告费贵啊,估计也就他们家这么样玩了。
  傅云沣:“啊,我幼时曾经在家附近吃到一种米糕,甚是美味,可是后来那小贩就不来了,我不记得招牌了,似乎也没有招牌,只记得小贩姓范,几十年了,再也没找到过……”
  云雁回:“……”
  郑苹:“……”
  看在傅云沣的确对范氏米糕念念不忘的份上,云雁回还是帮他写了一个寻物启事。
  看到郑苹的注意力都被转移了,云雁回得意洋洋,当天下午,就溜达着去《东京日报》,给他们递了个广告,还拜托往前排点,尽早发出来。
  《东京日报》的编辑想看到的那个找米糕的启事,差点喷出来,“先生,有钱您就这么花啊?”
  旁边的人一听,想知道云雁回又搞什么幺蛾子了,纷纷探头来看,结果也都差点喷了。
  “什么?寻找童年美食?”
  “范氏米糕……这是什么珍馐美味啊。”
  “不就是街边小吃吗?这也要登报?”
  对于众位编辑来说,他们报纸还是比较高大上的,登这种无聊的公告,感觉很奇怪。
  有人摇着头道:“云先生这是在支持咱们呢,您看,先前给人祝寿也登报……”
  “就是,说不定这个日后也是大有作用的呢?”
  这时候,最开始那位编辑翻到了后面的寻人启事,云雁回在里面加了些郑苹的描述,十分情真意切,叫编辑看了之后,瞬间有了不一样的感受。
  他们还不太能理解寻找一种童年美食的情怀,但是,在这个通讯困难、交通不便的时代,谁没有几个失联的亲友啊。一开始还有点朦胧的想法,一下子就明晰了。
  丢了东西,还能满城贴告示,丢了联系,你能全国贴告示吗?
  可是贴在报纸上可以啊,这也是几乎每个州府都有人能看到的。这个思路,可比较新奇。一转眼间,就印证了先前那位编辑的话。
  相对于广告,这种告示是一种比较私人的作用,但是其影响力,要是发挥出来,在这个时代,绝对不亚于商业广告。
  云雁回现在很少参与《东京日报》的运营了,希望他们自己发展,但是现在他运用《东京日报》的行为,能够被大家极快发现作用和潜力,也说明他们越来越娴熟了。
  把稿子和钱一交,云雁回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也不留下一句讨论。
  ……
  过了几日,《东京日报》果然登出三则启事,引起众多热议。
  倒不是内容有多感人,而是很多人都想到自己的亲朋好友。若是花上一笔钱,能够重新联系上,很多人还是愿意的。
  所以,一时之间,本来是云雁回安慰他娘的行为,很多人开始盯着结果,还写信给《东京日报》,请他们跟踪报道,确认登报寻人这种方式是否有效。
  《东京日报》的编辑们哭笑不得,那启事是按广告登的,又不是新闻,他们还要追踪结果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