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跪礼。
这个没办法,面前的是永乐大帝,该跪就得跪。
在宋朝时,臣子见皇帝是不用跪的,元朝要跪,朱元璋当了皇帝后,觉得跪礼可以保留,这样能彰显天子之尊嘛。
黄昏要融入历史,就得暂时接受这些封建陋习。
行礼伏首。
等待着朱棣说话。
许久,朱棣才轻声道:“黄昏,按照妙锦所言,你是黄观的侄儿,怎的你叔母畏罪而携家眷投河,你却独活了下来?”
黄昏有些紧张。
面对君王谁不紧张,何况这是永乐大帝,不紧张才是怪事。
控制住紧张情绪,不轻不重不卑不亢的道:“严格来说,草民已死,不过到阴曹地府走了一圈,阎王觉得草民无罪枉死,还可以再拯救一下,且陛下的江山也需要草民这样的人才,所以又回来了。”
朱棣:“……”
没好气的道:“免礼罢。”
黄昏起身。
这才敢抬头,却不能直视——这是规矩。
臣子不能直视君王。
也有例外,比如谏官劝谏天子时,要是情绪来了,别说直视,骂都敢——当然,直视天子每个朝代都有,骂天子还是大宋朝居多。
宋朝不杀文臣,所以宋朝的读书人都是牛气冲天的,天子反而极为受气。
眼角余光微微打量。
朱棣身材颇为雄壮,留有短须美髯,极有钢铁直男的气质,双眉浓长鼻子挺直,双眸深邃明亮,卖相极佳。
这就是朱棣。
永乐大帝。
活的!
第10章 永乐好忽悠
朱棣其实是有些惊讶的,黄昏那一番话看似胡言乱语,作为初次觐见君王的臣子而言,犯了轻浮不正的大忌讳。
即使是对不太亲近的长辈,这番话也很是不妥。
但极有技巧。
以迷信的手法说他无罪,实则也在说黄观及其家眷无罪,隐晦辩驳的同时,又很是没有节操的自我吹捧。
同时故意留下一个台阶给朱棣。
朱棣若是不爽,大可以借这个妄言乱语将黄昏赶出去,若是觉得还行,也可以趁机下台,免了黄昏被株连的罪。
是个聪明人。
而且极为谨慎、稳重,一点也不似十五六的少年,更像是饱经世事的而立之年。
朱棣笑了。
轻轻挪了挪手上的那张折子,放旁边那一撂上,问道:“听妙锦说,你在安庆城和她相遇,叙旧之时,曾言说我会定年号永乐?”
斜乜了一眼那张折子。
这是今日那些“识趣”文臣送上来的折子,早早的便拟定了一些年号留待年底备用,以昭告天下,其中并无“永乐”。
倒是有趣。
即位诏书都还没写,年号先出来了。
黄昏心中大骂。
徐妙锦这憨憨,嘴上无毛办事不牢,这种事怎么能告诉朱棣。
事已至此,只能走一步看一步。
道:“永乐不好?”
朱棣沉吟半晌,“永乐年号,前凉桓王张重华曾以此为年号,共八年;南汉循州反贼张遇贤以此为年号,共两年;宋反贼方腊以此为年号,共两年。”
你让我用这种不祥年号?
黄昏心里一咯噔,有些扎心,暗想就算我不说,你最终还不是选定了永乐。
怪我咯。
面上不动声色,“何谓永乐?”
朱棣面无表情,不言不语,倒要看你如何舌绽莲花。
黄昏继续道:“永乐者,大明王朝‘永世安乐’也,没有什么年号比这有更好的寓意,什么天佑、嘉佑在永乐面前,都不值一提,难道不好吗?”
朱棣就说两字:“不祥。”
黄昏:“……”
你朱棣是个迷信的人吗?
骗鬼。
深呼吸一口气,不行,要想在大明创业,必须把这位风投老板的马屁拍好,摆出一副仰慕神态,大袖一挥,“殿下之神武千古仅有,前溯千年不输汉武,后望千年,何人可居右?难道在殿下心中,仅自诩类如那三人么?”
这话其实有点违心。
永乐很牛,但还没牛到千古第一人的分上。
朱棣眼睛一亮,心中微悦。
这话有意思。
想来也是,我堂堂朱棣,大明燕王,如今更是大明天子,驰骋沙场何等神武,将来一番丰功伟绩,直追秦皇汉武,岂会压不住这区区永乐年号,成了方腊之流?
笑话!
千穿万穿马屁不穿。
朱棣明知黄昏在拍,还是觉得浑身舒爽。
于是觉得永乐这两字听着分外赏心悦目。
暗想年号就它了?
黄昏看着朱棣嘴角的微微笑意,知道闯过了这一关,暗暗松了口气,哪知又听朱棣道:“你还说,我会修一本全书?”
现在刚入主紫禁城,屁股都还没坐热。
盛世修书乱世修典。
现在哪会去修书,黄观这侄儿怎的胡言乱语,说定年号为永乐,也便罢了,毕竟有猜中的几率,尽管这几率微渺到不可计。
可现在就说自己要修书,简直滑天下之大稽。
我自己都不知道。
黄昏看朱棣的神情,心里有些懵逼,我擦,《永乐大典》是永乐元年年开始编修没错,可此刻朱棣的表现,完全没有这方面的意思,不像是造反之前就有这种念想。
这个没办法,面前的是永乐大帝,该跪就得跪。
在宋朝时,臣子见皇帝是不用跪的,元朝要跪,朱元璋当了皇帝后,觉得跪礼可以保留,这样能彰显天子之尊嘛。
黄昏要融入历史,就得暂时接受这些封建陋习。
行礼伏首。
等待着朱棣说话。
许久,朱棣才轻声道:“黄昏,按照妙锦所言,你是黄观的侄儿,怎的你叔母畏罪而携家眷投河,你却独活了下来?”
黄昏有些紧张。
面对君王谁不紧张,何况这是永乐大帝,不紧张才是怪事。
控制住紧张情绪,不轻不重不卑不亢的道:“严格来说,草民已死,不过到阴曹地府走了一圈,阎王觉得草民无罪枉死,还可以再拯救一下,且陛下的江山也需要草民这样的人才,所以又回来了。”
朱棣:“……”
没好气的道:“免礼罢。”
黄昏起身。
这才敢抬头,却不能直视——这是规矩。
臣子不能直视君王。
也有例外,比如谏官劝谏天子时,要是情绪来了,别说直视,骂都敢——当然,直视天子每个朝代都有,骂天子还是大宋朝居多。
宋朝不杀文臣,所以宋朝的读书人都是牛气冲天的,天子反而极为受气。
眼角余光微微打量。
朱棣身材颇为雄壮,留有短须美髯,极有钢铁直男的气质,双眉浓长鼻子挺直,双眸深邃明亮,卖相极佳。
这就是朱棣。
永乐大帝。
活的!
第10章 永乐好忽悠
朱棣其实是有些惊讶的,黄昏那一番话看似胡言乱语,作为初次觐见君王的臣子而言,犯了轻浮不正的大忌讳。
即使是对不太亲近的长辈,这番话也很是不妥。
但极有技巧。
以迷信的手法说他无罪,实则也在说黄观及其家眷无罪,隐晦辩驳的同时,又很是没有节操的自我吹捧。
同时故意留下一个台阶给朱棣。
朱棣若是不爽,大可以借这个妄言乱语将黄昏赶出去,若是觉得还行,也可以趁机下台,免了黄昏被株连的罪。
是个聪明人。
而且极为谨慎、稳重,一点也不似十五六的少年,更像是饱经世事的而立之年。
朱棣笑了。
轻轻挪了挪手上的那张折子,放旁边那一撂上,问道:“听妙锦说,你在安庆城和她相遇,叙旧之时,曾言说我会定年号永乐?”
斜乜了一眼那张折子。
这是今日那些“识趣”文臣送上来的折子,早早的便拟定了一些年号留待年底备用,以昭告天下,其中并无“永乐”。
倒是有趣。
即位诏书都还没写,年号先出来了。
黄昏心中大骂。
徐妙锦这憨憨,嘴上无毛办事不牢,这种事怎么能告诉朱棣。
事已至此,只能走一步看一步。
道:“永乐不好?”
朱棣沉吟半晌,“永乐年号,前凉桓王张重华曾以此为年号,共八年;南汉循州反贼张遇贤以此为年号,共两年;宋反贼方腊以此为年号,共两年。”
你让我用这种不祥年号?
黄昏心里一咯噔,有些扎心,暗想就算我不说,你最终还不是选定了永乐。
怪我咯。
面上不动声色,“何谓永乐?”
朱棣面无表情,不言不语,倒要看你如何舌绽莲花。
黄昏继续道:“永乐者,大明王朝‘永世安乐’也,没有什么年号比这有更好的寓意,什么天佑、嘉佑在永乐面前,都不值一提,难道不好吗?”
朱棣就说两字:“不祥。”
黄昏:“……”
你朱棣是个迷信的人吗?
骗鬼。
深呼吸一口气,不行,要想在大明创业,必须把这位风投老板的马屁拍好,摆出一副仰慕神态,大袖一挥,“殿下之神武千古仅有,前溯千年不输汉武,后望千年,何人可居右?难道在殿下心中,仅自诩类如那三人么?”
这话其实有点违心。
永乐很牛,但还没牛到千古第一人的分上。
朱棣眼睛一亮,心中微悦。
这话有意思。
想来也是,我堂堂朱棣,大明燕王,如今更是大明天子,驰骋沙场何等神武,将来一番丰功伟绩,直追秦皇汉武,岂会压不住这区区永乐年号,成了方腊之流?
笑话!
千穿万穿马屁不穿。
朱棣明知黄昏在拍,还是觉得浑身舒爽。
于是觉得永乐这两字听着分外赏心悦目。
暗想年号就它了?
黄昏看着朱棣嘴角的微微笑意,知道闯过了这一关,暗暗松了口气,哪知又听朱棣道:“你还说,我会修一本全书?”
现在刚入主紫禁城,屁股都还没坐热。
盛世修书乱世修典。
现在哪会去修书,黄观这侄儿怎的胡言乱语,说定年号为永乐,也便罢了,毕竟有猜中的几率,尽管这几率微渺到不可计。
可现在就说自己要修书,简直滑天下之大稽。
我自己都不知道。
黄昏看朱棣的神情,心里有些懵逼,我擦,《永乐大典》是永乐元年年开始编修没错,可此刻朱棣的表现,完全没有这方面的意思,不像是造反之前就有这种念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