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小鲜(科举) 第203节
天元帝沉吟良久,“拟旨,太医署即刻调拨两名太医前往云南,苗瑞……”
在处置苗瑞的问题上,天元帝显然顾虑良多,起身踱了几步才道:“命其收拾残局,不许再生事端,明年三月之前,进京述职。”
二师伯要进京了!
一直到后面与人换班,秦放鹤脑海中还是一片喧嚣,各种念头轮换上演。
若在平时,金晖必要上来撩骚,今日先听了苗瑞抗旨、隋青竹负伤,眼见秦放鹤脸色黑得跟天元帝不相上下,难得保持安静。
回家的路上,秦放鹤一直在琢磨天元帝的意思,琢磨苗瑞的意思。
他觉得,这道折子有猫腻,二师伯在试图传递某种信息。
两人虽素未谋面,但也曾书信往来,师父汪扶风也数次说起苗瑞为人,便是一个胆大心细、当断则断,而之前的一系列应对,也足以说明此言不虚。
那么为什么,分明胜利在望,苗瑞突然要杀一个四品知府?
单纯对方拒不配合,为了杀一儆百?
似乎说不过去。
十一月的天已经很冷了,秦放鹤的品级又不足以在车轿内安置火炉,冷气从每一条缝隙侵入,激得他头脑越加清明。
既然正面推不动,不如就换个角度,倒着推衍。
若苗瑞不杀,又会如何?
秦放鹤换了个姿势,让自己坐得更舒服一点,闭上眼睛放松身体,随着轿子的颠簸,一并起伏……
不杀……
隋青竹受伤固然遗憾,但此事与苗瑞不相干,他已经最大限度努力保障了对方的安全,若无于岑那一手的安排,此刻隋青竹就不是伤了肺脏,而是一滩肉泥。
而天元帝本人显然也未因此事迁怒于苗瑞。
那么,这一方面他没有过失。
剩下的……
秦放鹤蓦地睁开眼睛,低低道:“封无可封、赏无可赏……”
出了这样的事,苗瑞若不请罪,就要请功,不然朝中其他大臣也看不过去。
可一旦上了折子,朝廷就必须给出回应。
他已是两省总督,师父又是次辅,又该如何封赏?便是将陛下置于两难之地。
待到那时,就算苗瑞一味自谦,拒受封赏也不中用,即便天元帝顺水推舟应了,在外人看来就是朝廷欠他的,天元帝欠他的。
可谁敢让皇帝欠呢?
所以唯一的办法,也最有说服力、最顺理成章的办法,就是大事办完办好了,收尾稍稍搞砸一点。
我尽心尽力办差了,但似乎办得又不是那么好……
如此一来,虽不至于功过相抵,但赏赐的余地就大得多了。
朝廷面上有光,天元帝心满意足,而苗瑞也可继续得到重用。
那么陛下接收到这一讯号了吗?秦放鹤觉得接收到了。
因为后期天元帝特意叮嘱苗瑞“不许再生事端”,也未提及他抗旨不尊之事,甚至还许他进京述职,摆明了就是留出转圜余地,参考之前的猜忌和制衡,这显然是不合常理的。
所以答案只有一个:
天元帝看出了苗瑞的担忧,对他的识时务比较赞赏,默许了他的行动。但抗旨逾越是不争的事实,若一点儿不管也不像话,所以警告:朕明白你的心意,适可而止,不许再杀。
但这些都不能放在明面上说,若让苗瑞继续留任地方,保不齐就要遭到反扑和朝中御史们的弹劾。
因此天元帝命他进京,虽说免不了当面敲打、斥责,但也从侧面表明了对苗瑞的看重,也是保他的意思。
而即便一切顺利,苗瑞进京也要明年春末夏初了,待到那时,最大的风口浪尖也已过去,卢芳枝一党下属爪牙想必也收拾得差不多,届时再将苗瑞外放,也算敲打、冷遇过了,一切名正言顺。
想明白这一关节,秦放鹤用力吐了口气,看着唇间水汽如白龙消散在清晨冰冷的空气中。
“去汪府。”
到时汪扶风刚起床,听说秦放鹤过来,他直接把儿子汪淙也挖起来了。
老子起床了,当儿子的也别想睡回笼觉!
姜夫人见了,便叫厨房多备一份早点,“那孩子忙了一宿,肯定饿坏了,我记得他爱吃八宝酱鸭……来人,去卧云楼问问,可还有没有?”
汪扶风听了就对着镜子撇嘴,“他什么不爱吃?”
大清早的,喝点稀粥得了,还吃什么酱鸭子。
汪淙忍笑,“子归这会儿巴巴儿过来,必有要事。”
不多说,秦放鹤进来,果然赶上卧云楼昨晚卖剩下的最后一只油亮亮肥腻腻八宝酱鸭子,十分开怀。
自家人也不讲究什么食不言,秦放鹤就在饭桌上把苗瑞的折子和自己的推论讲了。
汪淙听罢,赞不绝口,“难为你想得到。”
这位小师弟的“嗅觉”,实在没得说。
汪扶风虽也高兴,却不爱纵着,“别惯着他,越发尾巴翘上天了。”
不过这小王八蛋说的,确实有几分道理,除此之外,再无更合适的解释。
这么说,来年二师兄能进京,即便不升官,也断然不会有性命之忧,也不会因功劳过大招致猜忌……很好,这就很好。
爷俩都要去衙门,秦放鹤因刚值完夜班,上午就可以歇着,于是稍后用完了饭,他又赶着董春入宫之前的空当去报了一回信儿。
老爷子平时喜怒不形于色,可听说多年未见的二弟子要回京,难得露了点笑模样。
“不错。”
第152章 何时照我还(二)
汪扶风总说苗瑞“胆大心细,当断则断”,简单来说,就是需要谨慎的时候很谨慎,但有必要发疯时,苗瑞也是真疯。
天元三十四年冬,除各方面人证物证之外,陆续有五品以上官员五人,五品及以下官员二十一人被从云南押解进京受审,其中就有曾任云南巡抚的大员严英杰。
整个云南官场上下,都被苗瑞如春耕前老牛犁地一般狠狠翻了一遍,捂了一冬的草根虫卵蛇鼠虫蚁,通通暴露于阳光之下,无处遁形。
另有李仲为首的五名前任皇商、民间巨贾,也都因与福建船厂、云南受贿有关,被杀的杀,抓的抓。
李仲被抓当日,曾负隅顽抗,但苗瑞当着他的面,挨个杀人,杀到李仲之女时,他的心理防线彻底崩塌,以保住女儿为要求,愿意进京当众指认严英杰。
“不求荣华富贵,但求大人开恩,给她更名换姓……哪怕随便找个育婴堂也好……”
“严英杰本人可能没有留意过,小人历年来送进去的银票编号都很特别,另外亦可传唤珠宝商人,哪怕没有纸质文书,但他们必然都记得小人何年何月从他们手中买过何物。”
他是有名的大客户,根本不用出去搜罗,附近几国的珠宝商人手里但凡有了什么稀罕玩意儿,都会第一时间主动联系他,任他挑选。
另外,李仲承认自己参与谋害隋青竹,唯独一点不认,“什么十字连环弩?确实不是小人所为,到了这一步,小人也没有必要说谎了。”
苗瑞再次确认,当日伏击隋青竹一行的,确实是两伙人。
但至于另一伙是谁的人,仍是未解之谜,只能寄托于来日京城三法司会审。
又或者,永远都是迷。
不仅仅是云南,苗瑞甚至趁着圣旨还能用,一度把手伸向福建船厂,直接命禁军带走了几个有牵扯的官吏、管事。
现任监船御史都傻了,这也是你能办的?
有人连夜上报福建总督,对方表示身体不适,但仍尽忠职守,强撑着来象征性劝了一回。
苗瑞自然不听,直接设了香案,把之前天元帝朱批“杀得好”的奏折和圣旨摆出来,于是福建总督立刻病倒,闭门谢客。
这他娘的就是个刽子手,刀尖上的血还没滴干净呢,口口声声陛下有旨,谁敢拦?
他不是没看出来,苗瑞在趁机排除异己、翻旧账,但圣旨在手,但能拦吗?能拦住吗?
不可能的。
涉及党派之争,远比其他由头来得疯狂得多、残酷得多,万一一个抗旨的帽子下来,把自己也给弄了……他还真就没把握能全身而退。
纵然抓的某些人与此次巨木案无关,可但凡在官场混过几年的,只要有心查,就没有一个完全清白的。
这些人哪怕此刻喊冤,只要进了京,就永远回不来了,还怕什么报复?
有心腹私下进言,“大人,他苗瑞是总督,您也是总督,由着他在咱们的地界上发疯,回头传出去……”
太怂了点吧?
福建总督眯眼看他,“这话谁让你说的?”
怂?懂什么,此乃从心!
苗瑞有个做阁老的师父,本官可没有!
被人笑话?
笑话!
这点名声值几个钱?
左右由着苗瑞胡闹,若来日被抓的官员都定了罪,证明他们罪有应得,自己还能赚董门个人情;
若没罪,便是那苗瑞越权,即便陛下训斥,自己也是受害者,怕什么!
大难临头,各顾自己吧!
第一批待审官员押解进京时,天元帝觉得没什么,但紧接着又有第二批、第三批……
“苗瑞这是在做什么!”
他一把将奏折扔出去老远,冲着来禀报的吏部侍郎发火。
闹成这样很好看么?
让你办差,你倒好,恨不得一口气将云南上下有名有姓的官儿全撸了!
这回倒是没杀,难不成还想让朕夸你懂事听话么?
熟练地等天元帝第一波火气过去,吏部侍郎便诉苦道:“如今云南各府州县各衙门均大量有缺,可一时之间,吏部也选不出这许多合适人选,要紧的位子上,需得陛下亲自拿主意。”
况且此次云南事发,不少官员都曾是卢芳枝一手提拔的,他自己又任着吏部尚书,按例应避嫌。
在处置苗瑞的问题上,天元帝显然顾虑良多,起身踱了几步才道:“命其收拾残局,不许再生事端,明年三月之前,进京述职。”
二师伯要进京了!
一直到后面与人换班,秦放鹤脑海中还是一片喧嚣,各种念头轮换上演。
若在平时,金晖必要上来撩骚,今日先听了苗瑞抗旨、隋青竹负伤,眼见秦放鹤脸色黑得跟天元帝不相上下,难得保持安静。
回家的路上,秦放鹤一直在琢磨天元帝的意思,琢磨苗瑞的意思。
他觉得,这道折子有猫腻,二师伯在试图传递某种信息。
两人虽素未谋面,但也曾书信往来,师父汪扶风也数次说起苗瑞为人,便是一个胆大心细、当断则断,而之前的一系列应对,也足以说明此言不虚。
那么为什么,分明胜利在望,苗瑞突然要杀一个四品知府?
单纯对方拒不配合,为了杀一儆百?
似乎说不过去。
十一月的天已经很冷了,秦放鹤的品级又不足以在车轿内安置火炉,冷气从每一条缝隙侵入,激得他头脑越加清明。
既然正面推不动,不如就换个角度,倒着推衍。
若苗瑞不杀,又会如何?
秦放鹤换了个姿势,让自己坐得更舒服一点,闭上眼睛放松身体,随着轿子的颠簸,一并起伏……
不杀……
隋青竹受伤固然遗憾,但此事与苗瑞不相干,他已经最大限度努力保障了对方的安全,若无于岑那一手的安排,此刻隋青竹就不是伤了肺脏,而是一滩肉泥。
而天元帝本人显然也未因此事迁怒于苗瑞。
那么,这一方面他没有过失。
剩下的……
秦放鹤蓦地睁开眼睛,低低道:“封无可封、赏无可赏……”
出了这样的事,苗瑞若不请罪,就要请功,不然朝中其他大臣也看不过去。
可一旦上了折子,朝廷就必须给出回应。
他已是两省总督,师父又是次辅,又该如何封赏?便是将陛下置于两难之地。
待到那时,就算苗瑞一味自谦,拒受封赏也不中用,即便天元帝顺水推舟应了,在外人看来就是朝廷欠他的,天元帝欠他的。
可谁敢让皇帝欠呢?
所以唯一的办法,也最有说服力、最顺理成章的办法,就是大事办完办好了,收尾稍稍搞砸一点。
我尽心尽力办差了,但似乎办得又不是那么好……
如此一来,虽不至于功过相抵,但赏赐的余地就大得多了。
朝廷面上有光,天元帝心满意足,而苗瑞也可继续得到重用。
那么陛下接收到这一讯号了吗?秦放鹤觉得接收到了。
因为后期天元帝特意叮嘱苗瑞“不许再生事端”,也未提及他抗旨不尊之事,甚至还许他进京述职,摆明了就是留出转圜余地,参考之前的猜忌和制衡,这显然是不合常理的。
所以答案只有一个:
天元帝看出了苗瑞的担忧,对他的识时务比较赞赏,默许了他的行动。但抗旨逾越是不争的事实,若一点儿不管也不像话,所以警告:朕明白你的心意,适可而止,不许再杀。
但这些都不能放在明面上说,若让苗瑞继续留任地方,保不齐就要遭到反扑和朝中御史们的弹劾。
因此天元帝命他进京,虽说免不了当面敲打、斥责,但也从侧面表明了对苗瑞的看重,也是保他的意思。
而即便一切顺利,苗瑞进京也要明年春末夏初了,待到那时,最大的风口浪尖也已过去,卢芳枝一党下属爪牙想必也收拾得差不多,届时再将苗瑞外放,也算敲打、冷遇过了,一切名正言顺。
想明白这一关节,秦放鹤用力吐了口气,看着唇间水汽如白龙消散在清晨冰冷的空气中。
“去汪府。”
到时汪扶风刚起床,听说秦放鹤过来,他直接把儿子汪淙也挖起来了。
老子起床了,当儿子的也别想睡回笼觉!
姜夫人见了,便叫厨房多备一份早点,“那孩子忙了一宿,肯定饿坏了,我记得他爱吃八宝酱鸭……来人,去卧云楼问问,可还有没有?”
汪扶风听了就对着镜子撇嘴,“他什么不爱吃?”
大清早的,喝点稀粥得了,还吃什么酱鸭子。
汪淙忍笑,“子归这会儿巴巴儿过来,必有要事。”
不多说,秦放鹤进来,果然赶上卧云楼昨晚卖剩下的最后一只油亮亮肥腻腻八宝酱鸭子,十分开怀。
自家人也不讲究什么食不言,秦放鹤就在饭桌上把苗瑞的折子和自己的推论讲了。
汪淙听罢,赞不绝口,“难为你想得到。”
这位小师弟的“嗅觉”,实在没得说。
汪扶风虽也高兴,却不爱纵着,“别惯着他,越发尾巴翘上天了。”
不过这小王八蛋说的,确实有几分道理,除此之外,再无更合适的解释。
这么说,来年二师兄能进京,即便不升官,也断然不会有性命之忧,也不会因功劳过大招致猜忌……很好,这就很好。
爷俩都要去衙门,秦放鹤因刚值完夜班,上午就可以歇着,于是稍后用完了饭,他又赶着董春入宫之前的空当去报了一回信儿。
老爷子平时喜怒不形于色,可听说多年未见的二弟子要回京,难得露了点笑模样。
“不错。”
第152章 何时照我还(二)
汪扶风总说苗瑞“胆大心细,当断则断”,简单来说,就是需要谨慎的时候很谨慎,但有必要发疯时,苗瑞也是真疯。
天元三十四年冬,除各方面人证物证之外,陆续有五品以上官员五人,五品及以下官员二十一人被从云南押解进京受审,其中就有曾任云南巡抚的大员严英杰。
整个云南官场上下,都被苗瑞如春耕前老牛犁地一般狠狠翻了一遍,捂了一冬的草根虫卵蛇鼠虫蚁,通通暴露于阳光之下,无处遁形。
另有李仲为首的五名前任皇商、民间巨贾,也都因与福建船厂、云南受贿有关,被杀的杀,抓的抓。
李仲被抓当日,曾负隅顽抗,但苗瑞当着他的面,挨个杀人,杀到李仲之女时,他的心理防线彻底崩塌,以保住女儿为要求,愿意进京当众指认严英杰。
“不求荣华富贵,但求大人开恩,给她更名换姓……哪怕随便找个育婴堂也好……”
“严英杰本人可能没有留意过,小人历年来送进去的银票编号都很特别,另外亦可传唤珠宝商人,哪怕没有纸质文书,但他们必然都记得小人何年何月从他们手中买过何物。”
他是有名的大客户,根本不用出去搜罗,附近几国的珠宝商人手里但凡有了什么稀罕玩意儿,都会第一时间主动联系他,任他挑选。
另外,李仲承认自己参与谋害隋青竹,唯独一点不认,“什么十字连环弩?确实不是小人所为,到了这一步,小人也没有必要说谎了。”
苗瑞再次确认,当日伏击隋青竹一行的,确实是两伙人。
但至于另一伙是谁的人,仍是未解之谜,只能寄托于来日京城三法司会审。
又或者,永远都是迷。
不仅仅是云南,苗瑞甚至趁着圣旨还能用,一度把手伸向福建船厂,直接命禁军带走了几个有牵扯的官吏、管事。
现任监船御史都傻了,这也是你能办的?
有人连夜上报福建总督,对方表示身体不适,但仍尽忠职守,强撑着来象征性劝了一回。
苗瑞自然不听,直接设了香案,把之前天元帝朱批“杀得好”的奏折和圣旨摆出来,于是福建总督立刻病倒,闭门谢客。
这他娘的就是个刽子手,刀尖上的血还没滴干净呢,口口声声陛下有旨,谁敢拦?
他不是没看出来,苗瑞在趁机排除异己、翻旧账,但圣旨在手,但能拦吗?能拦住吗?
不可能的。
涉及党派之争,远比其他由头来得疯狂得多、残酷得多,万一一个抗旨的帽子下来,把自己也给弄了……他还真就没把握能全身而退。
纵然抓的某些人与此次巨木案无关,可但凡在官场混过几年的,只要有心查,就没有一个完全清白的。
这些人哪怕此刻喊冤,只要进了京,就永远回不来了,还怕什么报复?
有心腹私下进言,“大人,他苗瑞是总督,您也是总督,由着他在咱们的地界上发疯,回头传出去……”
太怂了点吧?
福建总督眯眼看他,“这话谁让你说的?”
怂?懂什么,此乃从心!
苗瑞有个做阁老的师父,本官可没有!
被人笑话?
笑话!
这点名声值几个钱?
左右由着苗瑞胡闹,若来日被抓的官员都定了罪,证明他们罪有应得,自己还能赚董门个人情;
若没罪,便是那苗瑞越权,即便陛下训斥,自己也是受害者,怕什么!
大难临头,各顾自己吧!
第一批待审官员押解进京时,天元帝觉得没什么,但紧接着又有第二批、第三批……
“苗瑞这是在做什么!”
他一把将奏折扔出去老远,冲着来禀报的吏部侍郎发火。
闹成这样很好看么?
让你办差,你倒好,恨不得一口气将云南上下有名有姓的官儿全撸了!
这回倒是没杀,难不成还想让朕夸你懂事听话么?
熟练地等天元帝第一波火气过去,吏部侍郎便诉苦道:“如今云南各府州县各衙门均大量有缺,可一时之间,吏部也选不出这许多合适人选,要紧的位子上,需得陛下亲自拿主意。”
况且此次云南事发,不少官员都曾是卢芳枝一手提拔的,他自己又任着吏部尚书,按例应避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