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杏 第24节
只是当下他说不了什么别的,只好有些抱歉的看了许杏一眼。
许杏一抬头,看见了他的眼神儿,却是十分困惑,不知道他为什么一副对不起自己的样子。
不过对现在的许杏来说,买身新衣服倒也不是什么大问题,要往县城跑,穿得太破旧了也确实不像样子。她这阵子手上有钱,去镇上成衣铺子买上两身便是。
长青的县学求学生活很有规律,每月初十和二十去学里,待五日回来,在家继续读书做文章。也许是适度的奔波锻炼了身体,也许是家境好转伙食变好了,总之他的个子长得飞快,到秋天的时候,之前的衣衫通通变短了。
“得里外都做新的,如今长青也是秀才老爷了,不能抠抠搜搜的。”赵氏说起准备衣裳的事情,还不忘了带上许杏一句,“许杏自己有银子有能耐,就让她自己做吧。”
正合许杏心意,她自然一点儿也不在意。金氏则是对她十分满意,觉得她识大体。
许杏并不在意这些,她现在关注的点是董家那位年轻的掌柜有没有把她的产品卖得更远。
长青第一次给带回订单后,她这里自然是全力加工,去县城送货的时候长青还特意从县学里出来陪她同去,对她十分支持。那位董掌柜并不说大话:“这些东西都不金贵,高价肯定卖不上,胜在量大,等一段时间稳定稳定再看。”
许杏谢过了,回来还得安排端午节的事情。她的作坊里有四个人,都是日日来上工的。她便每人发两斤糯米,五斤大米,两斤白糖,一斤红枣,并二百文钱。加上她自己的一份,总共花了差不多一两半银子。
她自己的那份照例交给家里,当然银钱除外。
赵氏因为之前几次的教训,便没再提给赵家人找活干的事儿,只是要求长青端午节跟她去走一回娘家。
长青自然拒绝:“我三月里刚跟您去过一次姥娘家,就不去了。”
“还说呢,你大舅二舅一心张罗着给你庆贺庆贺,酒席都摆了,你一口酒不沾不说,还一步也不离开你爹。在家怎没见你这般孝顺,还不是防着你舅家!”赵氏想想长青中秀才之后娘家人的热烈庆贺,再看看长青本人冷淡的表情,只觉得心里堵得难受。
长青就回房间去:“随您怎么说,我爹不在,我就不去了。还有,许杏带回来的东西,您可别拿到赵家去,省得大舅母不高兴。”
又戳到了赵氏的痛脚。
金氏亲自检查了她要带走的东西,才摆手放行。
中了秀才以来,长青跟赵家的关系并没好转。尽管他们第一时间就大宴乡邻,到处宣传他家的秀才外孙,对长青的触动也不算大。
“确实算不上坏,不过是一家子都没把心思放在好好过自己的日子上罢了。”长青跟许杏说,“也就姨母是个明白人,不过因为嫁得远,寻常也不走动。”
“范大哥你心里有数就好了,你是有正经事情的人,不需要为这些事情烦心。不过你怎么想起跟我说这些了,毕竟是你家的家事。”许杏正在看刚做好的粉皮,听着长青说起这些烦恼,先是宽慰了一句,然后又说起自己的困惑。
就知道是这样,长青苦笑:“我知道你时刻都想着离开这个家,这些确实与你无关,是我逾越了。不过是心中总是有些郁闷,想与你说说而已。你忙着,我不耽搁你了。”
许杏发现他的神情甚是苦闷,还有几分仿佛被人拒绝的沮丧尴尬,自己心里也不自在起来,好像她真的说错了什么,便连忙补救道:“不是不是,我就是觉得我不好说什么,你既然当我是朋友,想要跟我说说,我自然是乐意听的。”
长青抿了抿嘴,点头道:“多谢你的好意。”
许杏小手一摆:“朋友之间不要客气。”
真是让人哭笑不得,长青看着她虽然长高了一些但显然没长足的身量,心中叹气,来日方长,只好徐徐图之了。
许杏不知道他的一番心事,整个夏天都在关注小作坊的业务。董掌柜还真是个靠谱的人,按他说的,每个月都有订单过来,算是稳扎稳打的推进着。据说粉条粉皮这些产品已经卖到了府城和邻近的州府,不过因为他不愿意压存货,所以出货量一直不大。
“五月里拉走的是两百斤淀粉,两百斤粉条,三百斤粉皮,两百斤饴糖。”长山翻着只有他自己认得的账本跟许杏对账。
“六月里是六百斤淀粉,六百斤粉条和四百斤粉皮,没有出饴糖,”长山点着角落里的记号,又补充了一句,“镇上酒楼送了三百斤淀粉,杂货栈那边一百斤。天热酒发得快,还卖过两次酒。”
许杏点头,跟自己手里的银子比对,账目都对得上,便接着说:“七月里那次是你跟着我和范大哥一起去县里送的货,当时送了六百斤淀粉,八百斤粉条,后来你自己去的那次送了二百斤粉皮,五百斤糖,对吧?”
长山找了一会儿,说:“是。镇上的铺子当时因为要过中秋节,也要了一百斤粉皮和二百斤糖,还有酒楼那边四百斤淀粉。”
许杏点点头,又道:“长山大哥,你不然还是再把书捡起来,多少学些字吧,不然日后若是账目复杂了,你这样记法肯定不行的。我还想着以后让你当大掌柜的呢。”
长山经过这大半年的锻炼,已经不像一开始那么拘谨,闻言便当仁不让的点头:“行,你放心,我一定好好学字,肯定能给你跟三弟管好这个作坊。”
“还有一个事情。”许杏便一起说了,“往后作坊里的事儿越来越多,可能就要你花更多的时间来管,你的工钱咱们也变一下,每个月八百文,若是你有工夫干活呢就还是按原来的算些,若是没有呢,这是保底,我就一个要求,作坊要正常开工,货得保质保量的出,你看如何?”
“行!我保证给看得妥妥当当的!”长山满口应承,“货我也能自己送了,你们放心就是。”
“我遇到好几个人来问活计的,你看着安排便是,都是按干活的量给工钱,只要手脚干净,干活到位利索,多招几个人也无妨。”许杏干脆放权下来。
“临时还行,若是出货再多就需要加人了。”长山想了想,道。
“看看吧,秋天若是货量能起来,我跟范大哥商量商量,不行再找个地方。”许杏道。
家里开了作坊,人来人往的,毕竟吵闹,会影响长青读书,可是井也打了,碾台也装了,若是另外搬个地方也挺可惜的。
许杏纠结着,长青知道了却道:“这个容易得很,咱们家后头又没有人家,跟里正说好,交些地钱一总买了围起来便是。”
这样操作范家人可是毫无异议,相当于许杏出钱给范家置宅子呢。里正那边也没意见,那片地不算很大,地势又有些低洼,村里也没人要,范家愿意出钱买,他不过是给换换地契的事儿,自然要给长青这个小秀才一个面子。
许杏是到了九月里才正式办这件事的。八月的出货情况和七月基本持平,预计九月还要少些,她作坊里可能没有那么忙。
中秋节的时候天气开始凉爽起来,许杏就给作坊的几个人发了月饼和肉,并每人五百文的过节费,还放了几天假。毕竟除了要过中秋,还要收红薯呢。
九月里出的货不算多,不过董掌柜说了:“下个月我要多些,淀粉一千斤,粉条粉皮各两千斤,饴糖也要一千斤,准备铺府城和外头过年的货。十一月也照着这个数来,在附近几个县和州衙那边卖。”
接了大单,许杏很高兴,也十分紧张,趁着这个月还没开始忙起来,需要抓紧时间调整培训人手,还得张罗房子的事情。好在经过这大半年的积累,再加上长青给的银子,她手里能拿出来的现银就有七十两,花十两买地,再花二十两买些砖石,只盖成棚子样式的加工作坊就足够了。
人工问题也是她拖到九月才盖新厂房的原因。现在大部分人家秋收都结束了,红薯进了窖子,过冬的小麦种下,到了农闲时间,盖房子劳力也充足。
小秀才家里要盖房子,小秀才的小媳妇买卖做大了,这个消息在村里传播开来,想要来上工的人多,可是不一定能干好,但是出力盖房的话,大伙都能干,于是很快,许杏的作坊二期就开工建设了。
第44章 扩大作坊
买地的银子是许杏出的,石材木料这些自然也是她出,至于人工这一块儿,范氏大包大揽:“叫你姑父来,领着人一起干就行,一个人一天二十文钱,管一顿晌午饭,保管给你修得妥妥当当的!”
许杏倒是不怀疑她办事的能力,至少指望她比指望赵氏靠谱多了,她便同意了:“那就烦劳您二位费心费力,等修好了我自然好好谢您!”
范氏之前在许杏这儿也算是碰过不少软钉子,本来这次是想好了一大篇话要使劲儿游说的,没想到许杏一口同意了,甚至还许了好处给她,实在是喜出望外,说的话都真诚许多:“你大姑这人好算计,可那不是对着外人嘛!咱们都是自己一家人,大姑不会坑你的!你只管放心!”
许杏微笑。
范氏就扭头跟金氏说:“娘啊,你说咱老范家咋这么有造化呢,有一个文曲星下凡的大孙子,又有个有大能耐的孙媳妇,这往后不得发嘛!”
“就你会耍嘴皮子!我跟你说啊,这可是咱家的大事,你们两口子可得使上十二万分力气,盯结实了!”金氏故意板着脸说。
许杏笑容不变,心里却吐槽了一下,一张嘴就把新作坊划到自家名下了,虽说是那么个道理,可是这种言语机锋也实在是让人腻味。她就当听不出来,继续跟范氏道:“我跟范大哥一般都在家里,要是没找着我们就找长山大哥也行,作坊里的事儿他都明白。”
“嗯,我们不得空,倒让长山这小子得济了,听说这现在家里帐都快还完了。”范氏也是有点懊恼,早知道许杏能把个粗糙的小作坊折腾大,她怎么也不能彻底舍了这份活。
没什么要交待的了,许杏就站起来,去看外头的情况。
长青从县学里领了廪银出来,照例拿给许杏。
许杏不要了:“范大哥,你那三亩地的收成给了我,就不欠我银子了。”
长青早就想好了说辞,他指指外面,道:“这买地盖房子都是给范家置办产业,却不该要你花银子。你不是说估计要花四十两左右嘛,我慢慢还你。”
许杏摇头:“我的作坊占了地,我出银子也是应当的,很不用你还。”
长青道:“那就你我各一半好了,反正将来你也带不走这些,终究还是范家的。”
“行。”许杏觉得自己被说服了,“那就这样吧。”
“还有一件事。”长青道,“我还要买些地,如今冬日,是个好时机,可是我手头没有银子,只好跟你借了,这个也要慢慢的还你。”
“这样啊,那行,等我盘点盘点着,这阵子盖作坊着实花了不少银子呢。”许杏没拒绝,直接跑回屋里去翻钱袋。
不多时她就回来了,对长青道:“范大哥,我不知道你要买多少,不过我现在只能拿出三十两,再多一两都没有了。不过作坊得了,董掌柜的不是说了接下来要备年底的货嘛,十月十一月每个月能净攒个二十多两,这样到腊月我就能拿出八十两了,你能等吗?”
长青点头:“能等。我就买那一片坡地,一直连成一整片,全是下等地,你借我七十五两就够了,我买十五亩,凑满不交税的数。这样等来年我要秋试,也就不为家里银钱操心了。”
许杏同意:“二十亩地的话,光红薯这一项,你就能收二十多两,再加上夏天收的麦子,下等地产量再低,十八亩也足够一家子吃饭的,还得有富余。往后你不管是读书还是出去做官,家里的生计是不用发愁的了。”农业社会,有地才是根本,长青的想法并不错。
“我的廪银全都交给你,地里的收成也都交给你,慢慢的还账,想来三四年怎么也还得清了。”长青说。
许杏觉得差不多,便同意了,又有些遗憾的道:“我若是能自立门户,我也多多的买地,哪怕交税呢,总是稳妥些。”
长青把到嘴的话咽下去,安慰了她一句:“早晚你能有大笔产业傍身的。”
“你不笑话我钻到钱眼儿里去了就好。”许杏笑笑,“你们读书人不都是视金钱如粪土的嘛。”
“那才是骗人的呢。”长青心想我前世可不就是如此么,“没有银钱如何读书?如何生活?吟诗作赋再风雅也不能当饭吃,若是科举入仕更是要操心一方百姓温饱,光清高可是没用的。”
许杏很意外,年纪小小的书生就有这样务实的认识,范长青确实不简单呢,她由衷道:“虽然我不懂,但我觉得范大哥你若是做了官,一定是个好官,受老百姓们爱戴的那种好官。”
“借你吉言。”长青微笑。
他身上的那种“我一定要考上,什么都不如我考上重要”的急迫焦虑已经没有了,反而多了一些胜券在握的笃定和不急不徐的从容,他自己也许都没想到,但许杏发觉了,看来这个县案首的成绩给了他很大的信心和底气。
这是好事。
长青是许杏来到这个世界后最重要的朋友,她希望他心愿达成。
十月初三,作坊上了梁,正式盖好了,因为来帮工的人多,大家伙还合力把石碾给挪到了后院,这样除了需要到前院挑水意外,作坊就基本上对范家人的日常生活没有什么影响了。
整整齐齐的一个大院子,清洗池、切割间、下水道、大灶房、大库房都按照许杏的要求建造,能大大增加产能和存储能力,还能有效的提升效率。人员方面,许杏既然已经放手,就由长山负责,她并不过问。
简单的适应磨合之后,新作坊就开始开足马力生产了,毕竟有几千斤的大订单要做呢。
“你真不放挂鞭贴个红什么的了?”小秀问许杏。
许杏一边检查着新加工好的产品,一边说:“不了,我家今年动静够多的,不再招人眼了。你也知道,我要不是因为前头小院实在是放不下,范大哥又要读书不能打扰,我也不张罗着盖这个院子。”
天天在这儿干活,小秀对范家的事情就知道得多了些,她也同意:“反正你往家里交着银子,这作坊里的出息你就得自己把好了。我现在可是知道了,谁有都不是自己有,特别是女娃,爹娘兄弟婆家都能依靠,可也不能全都依靠他们。”
“你怎么知道的?长山大哥不是对你挺好的?”许杏抬头看了她一眼。小秀是典型的这个时代的乡下女孩子,除了比较有魄力一点,遇事决断力强一点之外,在家庭观念上并没有很特别。
小秀点头:“我大哥是对我挺好的,可是以后他成了亲有了嫂子,再有了侄子,慢慢的就要有远近亲疏了。”
这确实是。许杏也同意。
小秀接着说:“至于我二弟三弟,说实话,因为我爹走得早,他们打小受了苦,结果我娘就格外惯着他们,我看他们怕是没有我大哥那样实诚。我娘啊,这一年也是靠上我们了,唉。”
这是他家的家事,许杏只好说:“反正小秀姐你说得对,谁有都不是自己有,咱们自己靠着自己!”
小秀想起一事,又笑了:“不过我看三弟对你可真好。你不知道,村里有人说你的闲话,毕竟你当初是那样进的门,也瞒不了人,现在三弟身子结实着,又得了头名,有人说你配不上他,结果让三弟当面就堵回去了。”
“还有这事?”许杏很意外,“那种闲话肯定有人说啊,他怎么还跟人呛声了?”
小秀说:“要不说三弟对你挺好的呢。他跟人家说,没有你辛苦干活赚银子,他根本就连名都报不上,你一个小女娃干重活差点累坏了身子,他什么来着,哦,‘愧疚心疼之极’,还说你聪明伶俐,自己琢磨出这么多做法,他拍马也比不上你,还有,反正还有好些,他那些词儿都文绉绉的,咱们传来传去的也记不得了。反正就是说你特别好,还对他也好,他老觉得配不上你,对你还不够好,好像这么个意思。”
许杏觉得自己听错了:“不可能吧,范大哥能说这样的话?”
“是真的。”小秀捂嘴一笑,“那不来找你了,要不你问问他?”
许杏回头,果然看见长青站在后院口处朝这边张望,不知是不是刚才听到的话作怪,再看见长青长高了一大块的身影,忽然就有点儿不敢抬头了。
长青看见许杏,朝她招招手,又叫了她一声。
许杏放下手里的东西,低头朝长青跑过来。
“董掌柜有话带给你。”长青并没发现许杏的异样,直接说正事。
“什么话?”说着正事,许杏也没什么杂念了,抬头看着长青。
许杏一抬头,看见了他的眼神儿,却是十分困惑,不知道他为什么一副对不起自己的样子。
不过对现在的许杏来说,买身新衣服倒也不是什么大问题,要往县城跑,穿得太破旧了也确实不像样子。她这阵子手上有钱,去镇上成衣铺子买上两身便是。
长青的县学求学生活很有规律,每月初十和二十去学里,待五日回来,在家继续读书做文章。也许是适度的奔波锻炼了身体,也许是家境好转伙食变好了,总之他的个子长得飞快,到秋天的时候,之前的衣衫通通变短了。
“得里外都做新的,如今长青也是秀才老爷了,不能抠抠搜搜的。”赵氏说起准备衣裳的事情,还不忘了带上许杏一句,“许杏自己有银子有能耐,就让她自己做吧。”
正合许杏心意,她自然一点儿也不在意。金氏则是对她十分满意,觉得她识大体。
许杏并不在意这些,她现在关注的点是董家那位年轻的掌柜有没有把她的产品卖得更远。
长青第一次给带回订单后,她这里自然是全力加工,去县城送货的时候长青还特意从县学里出来陪她同去,对她十分支持。那位董掌柜并不说大话:“这些东西都不金贵,高价肯定卖不上,胜在量大,等一段时间稳定稳定再看。”
许杏谢过了,回来还得安排端午节的事情。她的作坊里有四个人,都是日日来上工的。她便每人发两斤糯米,五斤大米,两斤白糖,一斤红枣,并二百文钱。加上她自己的一份,总共花了差不多一两半银子。
她自己的那份照例交给家里,当然银钱除外。
赵氏因为之前几次的教训,便没再提给赵家人找活干的事儿,只是要求长青端午节跟她去走一回娘家。
长青自然拒绝:“我三月里刚跟您去过一次姥娘家,就不去了。”
“还说呢,你大舅二舅一心张罗着给你庆贺庆贺,酒席都摆了,你一口酒不沾不说,还一步也不离开你爹。在家怎没见你这般孝顺,还不是防着你舅家!”赵氏想想长青中秀才之后娘家人的热烈庆贺,再看看长青本人冷淡的表情,只觉得心里堵得难受。
长青就回房间去:“随您怎么说,我爹不在,我就不去了。还有,许杏带回来的东西,您可别拿到赵家去,省得大舅母不高兴。”
又戳到了赵氏的痛脚。
金氏亲自检查了她要带走的东西,才摆手放行。
中了秀才以来,长青跟赵家的关系并没好转。尽管他们第一时间就大宴乡邻,到处宣传他家的秀才外孙,对长青的触动也不算大。
“确实算不上坏,不过是一家子都没把心思放在好好过自己的日子上罢了。”长青跟许杏说,“也就姨母是个明白人,不过因为嫁得远,寻常也不走动。”
“范大哥你心里有数就好了,你是有正经事情的人,不需要为这些事情烦心。不过你怎么想起跟我说这些了,毕竟是你家的家事。”许杏正在看刚做好的粉皮,听着长青说起这些烦恼,先是宽慰了一句,然后又说起自己的困惑。
就知道是这样,长青苦笑:“我知道你时刻都想着离开这个家,这些确实与你无关,是我逾越了。不过是心中总是有些郁闷,想与你说说而已。你忙着,我不耽搁你了。”
许杏发现他的神情甚是苦闷,还有几分仿佛被人拒绝的沮丧尴尬,自己心里也不自在起来,好像她真的说错了什么,便连忙补救道:“不是不是,我就是觉得我不好说什么,你既然当我是朋友,想要跟我说说,我自然是乐意听的。”
长青抿了抿嘴,点头道:“多谢你的好意。”
许杏小手一摆:“朋友之间不要客气。”
真是让人哭笑不得,长青看着她虽然长高了一些但显然没长足的身量,心中叹气,来日方长,只好徐徐图之了。
许杏不知道他的一番心事,整个夏天都在关注小作坊的业务。董掌柜还真是个靠谱的人,按他说的,每个月都有订单过来,算是稳扎稳打的推进着。据说粉条粉皮这些产品已经卖到了府城和邻近的州府,不过因为他不愿意压存货,所以出货量一直不大。
“五月里拉走的是两百斤淀粉,两百斤粉条,三百斤粉皮,两百斤饴糖。”长山翻着只有他自己认得的账本跟许杏对账。
“六月里是六百斤淀粉,六百斤粉条和四百斤粉皮,没有出饴糖,”长山点着角落里的记号,又补充了一句,“镇上酒楼送了三百斤淀粉,杂货栈那边一百斤。天热酒发得快,还卖过两次酒。”
许杏点头,跟自己手里的银子比对,账目都对得上,便接着说:“七月里那次是你跟着我和范大哥一起去县里送的货,当时送了六百斤淀粉,八百斤粉条,后来你自己去的那次送了二百斤粉皮,五百斤糖,对吧?”
长山找了一会儿,说:“是。镇上的铺子当时因为要过中秋节,也要了一百斤粉皮和二百斤糖,还有酒楼那边四百斤淀粉。”
许杏点点头,又道:“长山大哥,你不然还是再把书捡起来,多少学些字吧,不然日后若是账目复杂了,你这样记法肯定不行的。我还想着以后让你当大掌柜的呢。”
长山经过这大半年的锻炼,已经不像一开始那么拘谨,闻言便当仁不让的点头:“行,你放心,我一定好好学字,肯定能给你跟三弟管好这个作坊。”
“还有一个事情。”许杏便一起说了,“往后作坊里的事儿越来越多,可能就要你花更多的时间来管,你的工钱咱们也变一下,每个月八百文,若是你有工夫干活呢就还是按原来的算些,若是没有呢,这是保底,我就一个要求,作坊要正常开工,货得保质保量的出,你看如何?”
“行!我保证给看得妥妥当当的!”长山满口应承,“货我也能自己送了,你们放心就是。”
“我遇到好几个人来问活计的,你看着安排便是,都是按干活的量给工钱,只要手脚干净,干活到位利索,多招几个人也无妨。”许杏干脆放权下来。
“临时还行,若是出货再多就需要加人了。”长山想了想,道。
“看看吧,秋天若是货量能起来,我跟范大哥商量商量,不行再找个地方。”许杏道。
家里开了作坊,人来人往的,毕竟吵闹,会影响长青读书,可是井也打了,碾台也装了,若是另外搬个地方也挺可惜的。
许杏纠结着,长青知道了却道:“这个容易得很,咱们家后头又没有人家,跟里正说好,交些地钱一总买了围起来便是。”
这样操作范家人可是毫无异议,相当于许杏出钱给范家置宅子呢。里正那边也没意见,那片地不算很大,地势又有些低洼,村里也没人要,范家愿意出钱买,他不过是给换换地契的事儿,自然要给长青这个小秀才一个面子。
许杏是到了九月里才正式办这件事的。八月的出货情况和七月基本持平,预计九月还要少些,她作坊里可能没有那么忙。
中秋节的时候天气开始凉爽起来,许杏就给作坊的几个人发了月饼和肉,并每人五百文的过节费,还放了几天假。毕竟除了要过中秋,还要收红薯呢。
九月里出的货不算多,不过董掌柜说了:“下个月我要多些,淀粉一千斤,粉条粉皮各两千斤,饴糖也要一千斤,准备铺府城和外头过年的货。十一月也照着这个数来,在附近几个县和州衙那边卖。”
接了大单,许杏很高兴,也十分紧张,趁着这个月还没开始忙起来,需要抓紧时间调整培训人手,还得张罗房子的事情。好在经过这大半年的积累,再加上长青给的银子,她手里能拿出来的现银就有七十两,花十两买地,再花二十两买些砖石,只盖成棚子样式的加工作坊就足够了。
人工问题也是她拖到九月才盖新厂房的原因。现在大部分人家秋收都结束了,红薯进了窖子,过冬的小麦种下,到了农闲时间,盖房子劳力也充足。
小秀才家里要盖房子,小秀才的小媳妇买卖做大了,这个消息在村里传播开来,想要来上工的人多,可是不一定能干好,但是出力盖房的话,大伙都能干,于是很快,许杏的作坊二期就开工建设了。
第44章 扩大作坊
买地的银子是许杏出的,石材木料这些自然也是她出,至于人工这一块儿,范氏大包大揽:“叫你姑父来,领着人一起干就行,一个人一天二十文钱,管一顿晌午饭,保管给你修得妥妥当当的!”
许杏倒是不怀疑她办事的能力,至少指望她比指望赵氏靠谱多了,她便同意了:“那就烦劳您二位费心费力,等修好了我自然好好谢您!”
范氏之前在许杏这儿也算是碰过不少软钉子,本来这次是想好了一大篇话要使劲儿游说的,没想到许杏一口同意了,甚至还许了好处给她,实在是喜出望外,说的话都真诚许多:“你大姑这人好算计,可那不是对着外人嘛!咱们都是自己一家人,大姑不会坑你的!你只管放心!”
许杏微笑。
范氏就扭头跟金氏说:“娘啊,你说咱老范家咋这么有造化呢,有一个文曲星下凡的大孙子,又有个有大能耐的孙媳妇,这往后不得发嘛!”
“就你会耍嘴皮子!我跟你说啊,这可是咱家的大事,你们两口子可得使上十二万分力气,盯结实了!”金氏故意板着脸说。
许杏笑容不变,心里却吐槽了一下,一张嘴就把新作坊划到自家名下了,虽说是那么个道理,可是这种言语机锋也实在是让人腻味。她就当听不出来,继续跟范氏道:“我跟范大哥一般都在家里,要是没找着我们就找长山大哥也行,作坊里的事儿他都明白。”
“嗯,我们不得空,倒让长山这小子得济了,听说这现在家里帐都快还完了。”范氏也是有点懊恼,早知道许杏能把个粗糙的小作坊折腾大,她怎么也不能彻底舍了这份活。
没什么要交待的了,许杏就站起来,去看外头的情况。
长青从县学里领了廪银出来,照例拿给许杏。
许杏不要了:“范大哥,你那三亩地的收成给了我,就不欠我银子了。”
长青早就想好了说辞,他指指外面,道:“这买地盖房子都是给范家置办产业,却不该要你花银子。你不是说估计要花四十两左右嘛,我慢慢还你。”
许杏摇头:“我的作坊占了地,我出银子也是应当的,很不用你还。”
长青道:“那就你我各一半好了,反正将来你也带不走这些,终究还是范家的。”
“行。”许杏觉得自己被说服了,“那就这样吧。”
“还有一件事。”长青道,“我还要买些地,如今冬日,是个好时机,可是我手头没有银子,只好跟你借了,这个也要慢慢的还你。”
“这样啊,那行,等我盘点盘点着,这阵子盖作坊着实花了不少银子呢。”许杏没拒绝,直接跑回屋里去翻钱袋。
不多时她就回来了,对长青道:“范大哥,我不知道你要买多少,不过我现在只能拿出三十两,再多一两都没有了。不过作坊得了,董掌柜的不是说了接下来要备年底的货嘛,十月十一月每个月能净攒个二十多两,这样到腊月我就能拿出八十两了,你能等吗?”
长青点头:“能等。我就买那一片坡地,一直连成一整片,全是下等地,你借我七十五两就够了,我买十五亩,凑满不交税的数。这样等来年我要秋试,也就不为家里银钱操心了。”
许杏同意:“二十亩地的话,光红薯这一项,你就能收二十多两,再加上夏天收的麦子,下等地产量再低,十八亩也足够一家子吃饭的,还得有富余。往后你不管是读书还是出去做官,家里的生计是不用发愁的了。”农业社会,有地才是根本,长青的想法并不错。
“我的廪银全都交给你,地里的收成也都交给你,慢慢的还账,想来三四年怎么也还得清了。”长青说。
许杏觉得差不多,便同意了,又有些遗憾的道:“我若是能自立门户,我也多多的买地,哪怕交税呢,总是稳妥些。”
长青把到嘴的话咽下去,安慰了她一句:“早晚你能有大笔产业傍身的。”
“你不笑话我钻到钱眼儿里去了就好。”许杏笑笑,“你们读书人不都是视金钱如粪土的嘛。”
“那才是骗人的呢。”长青心想我前世可不就是如此么,“没有银钱如何读书?如何生活?吟诗作赋再风雅也不能当饭吃,若是科举入仕更是要操心一方百姓温饱,光清高可是没用的。”
许杏很意外,年纪小小的书生就有这样务实的认识,范长青确实不简单呢,她由衷道:“虽然我不懂,但我觉得范大哥你若是做了官,一定是个好官,受老百姓们爱戴的那种好官。”
“借你吉言。”长青微笑。
他身上的那种“我一定要考上,什么都不如我考上重要”的急迫焦虑已经没有了,反而多了一些胜券在握的笃定和不急不徐的从容,他自己也许都没想到,但许杏发觉了,看来这个县案首的成绩给了他很大的信心和底气。
这是好事。
长青是许杏来到这个世界后最重要的朋友,她希望他心愿达成。
十月初三,作坊上了梁,正式盖好了,因为来帮工的人多,大家伙还合力把石碾给挪到了后院,这样除了需要到前院挑水意外,作坊就基本上对范家人的日常生活没有什么影响了。
整整齐齐的一个大院子,清洗池、切割间、下水道、大灶房、大库房都按照许杏的要求建造,能大大增加产能和存储能力,还能有效的提升效率。人员方面,许杏既然已经放手,就由长山负责,她并不过问。
简单的适应磨合之后,新作坊就开始开足马力生产了,毕竟有几千斤的大订单要做呢。
“你真不放挂鞭贴个红什么的了?”小秀问许杏。
许杏一边检查着新加工好的产品,一边说:“不了,我家今年动静够多的,不再招人眼了。你也知道,我要不是因为前头小院实在是放不下,范大哥又要读书不能打扰,我也不张罗着盖这个院子。”
天天在这儿干活,小秀对范家的事情就知道得多了些,她也同意:“反正你往家里交着银子,这作坊里的出息你就得自己把好了。我现在可是知道了,谁有都不是自己有,特别是女娃,爹娘兄弟婆家都能依靠,可也不能全都依靠他们。”
“你怎么知道的?长山大哥不是对你挺好的?”许杏抬头看了她一眼。小秀是典型的这个时代的乡下女孩子,除了比较有魄力一点,遇事决断力强一点之外,在家庭观念上并没有很特别。
小秀点头:“我大哥是对我挺好的,可是以后他成了亲有了嫂子,再有了侄子,慢慢的就要有远近亲疏了。”
这确实是。许杏也同意。
小秀接着说:“至于我二弟三弟,说实话,因为我爹走得早,他们打小受了苦,结果我娘就格外惯着他们,我看他们怕是没有我大哥那样实诚。我娘啊,这一年也是靠上我们了,唉。”
这是他家的家事,许杏只好说:“反正小秀姐你说得对,谁有都不是自己有,咱们自己靠着自己!”
小秀想起一事,又笑了:“不过我看三弟对你可真好。你不知道,村里有人说你的闲话,毕竟你当初是那样进的门,也瞒不了人,现在三弟身子结实着,又得了头名,有人说你配不上他,结果让三弟当面就堵回去了。”
“还有这事?”许杏很意外,“那种闲话肯定有人说啊,他怎么还跟人呛声了?”
小秀说:“要不说三弟对你挺好的呢。他跟人家说,没有你辛苦干活赚银子,他根本就连名都报不上,你一个小女娃干重活差点累坏了身子,他什么来着,哦,‘愧疚心疼之极’,还说你聪明伶俐,自己琢磨出这么多做法,他拍马也比不上你,还有,反正还有好些,他那些词儿都文绉绉的,咱们传来传去的也记不得了。反正就是说你特别好,还对他也好,他老觉得配不上你,对你还不够好,好像这么个意思。”
许杏觉得自己听错了:“不可能吧,范大哥能说这样的话?”
“是真的。”小秀捂嘴一笑,“那不来找你了,要不你问问他?”
许杏回头,果然看见长青站在后院口处朝这边张望,不知是不是刚才听到的话作怪,再看见长青长高了一大块的身影,忽然就有点儿不敢抬头了。
长青看见许杏,朝她招招手,又叫了她一声。
许杏放下手里的东西,低头朝长青跑过来。
“董掌柜有话带给你。”长青并没发现许杏的异样,直接说正事。
“什么话?”说着正事,许杏也没什么杂念了,抬头看着长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