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7.平均主义放光芒
没了刘勇这个阻碍,刘万程对二分厂的改革,开始逐渐加快步伐。
首先,他撤销了营销科,将分厂原材料采购这一块,从营销科分离出来,归分厂办公室直接领导。
办公室设主任一名,负责所有分厂供应商管理以及分发福利,下达生产指令等所有杂务,配一个采购员,一个传达员。
原来分厂有个办公室主任,是原分厂的老车间主任,快退休了,基本属于在这里养老。刘万程直接赋予了办公室新的职能,那个老干部就力不从心了。他直接不让老干部上班了,在家等退休就行了。
新的办公室主任,刘万程让张静干了。这娘们儿别看势利眼挺厉害,论跑腿传话,还是完全可以胜任的。
最关键的一点,她和刘勇搞的那一出,直接轰动了整个江山机器厂,她变名人了。
不过这个名人不好当。在当时“破鞋”这个词,还在厂里职工口中流行。而张静,就是所有人都知道的“破鞋”了。
原本,像她这种情况,过去分厂不是没出过,一般都是给找个不引入注意的岗位安排了算完。按照这个原则,张静会像以前一样,回到三车间去干磨工。
刘万程没有这么做,反而给她升了官,这对她自己,对她以后和老公重新处好关系,都有莫大的帮助。
刘万程就是要张静感激他,抱着对他的感激,她才能真正为他卖命。这也是一个为官之道。
同时,刘万程也明白告诉张静,任命你做这个位置,我是顶着很大压力的。如果你做不好,连我都要被你搭进去,到时候别怪我让你下车间干活。
张静由此对刘万程千恩万谢,哪有不肯卖命的想法?
另外,刘万程把分厂材料库也交给张静管理。哪些材料必须常备,哪些东西不用常备占用资金,把“零库存”的概念灌输给她。
这些都是刘万程在以后的工作中,结合着一些管理理论知识和乡镇企业的实践,琢磨出来的。
张静爆发了极大的工作热情,做好主任工作的同时,盯着库管员盘库、制作表格。一个月的功夫,所有供货商都理清楚,供货月结制度建立,供货质量出现问题,还要对供货商进行罚款。
供货月结,相当于只要材料储备不超过一个月,分厂就等于没有被占用资金,这才是“零库存”的真正含义。
刘万程的“零库存”概念,为分厂腾出了二十多万的流动资金,看得张年发一愣一愣的。刘万程这小子这些招数都是从哪学来的?
当然都是从实践中得来的,有些甚至是张年发总结出来的,只是被刘万程结合着现代管理,给“数据化”了,现在的张年发还没倒过闷儿来。
有制度和好的办法,还得有好的执行人。在这一点上,张静当然功不可没。看着她搞出的成绩,所有反对她的人只能闭嘴,这也让她重新拾起了希望,再一次昂起头来做人,也算是刘万程暗地里伤害人家的一种补偿吧。
成功把采购权收归分厂之后,刘万程开始整顿销售。
过去是供应忙,销售清闲。现在,刘万程要彻底反过来。
过去由于耗材仓库没有消耗速度记录,不能做提前预判,基本上是采购每天都得出去买东西,就是缺个小螺丝,也得跑一趟。浪费了差旅费不说,一个采购都忙不过来。
现在,张静把仓库内所有的消耗材料做了统计,并整理出来每月各种耗材的消耗速度,列成表格,就一目了然了。
采购员只要按照这个表格,每月跟供应商联系一次,把所有耗材一次补齐就可以了。而且,一次采购的数量大,不用采购员出去,供应商就给免费送来了,到月底结清账目,还不用占用分厂资金。采购员也不用天天出去跑了,清闲下来。
而过去的销售员,则是天天坐在家里等着客户上门,价格不合适还不愿意搭理人家,典型的计划时代官老爷作风。
这一次,刘万程要彻底改革了。销售员改称业务员,业务员取消坐底工资,工资直接和销售成绩挂钩,没有销售成绩,就没有工资。
业务员跑业务,分厂不投入任何资金,跑来业务额的4%,就是业务员的工资和费用。你跑来一万块钱的活,里面就有你四百块,跑来十万,你就拿四千。
当然,与客户最后的合同签订权,掌握在分厂手里。也就是说分厂才有定价和选择干与不干的权力。
这是个工业城市,城市周边正在成立开发区,搞工业园,周边乡镇企业正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来。不管生产什么,都需要机械,都需要各种机械零件。而像江山机器厂这样正规而庞大的机械加工企业,那可是凤毛麟角。在这样的环境下,业务员再跑不到业务,那简直就是笑话了。
可真就有这样的笑话。营销科原先包括科长在内,有六个销售员。当刘万程的政策一公布,六个人就傻了。
没有工资我们怎么生活?我们知道哪儿有我们需要的活?到处乱跑,坐公交,打出租,请客户吃饭,不需要钱啊?我们上哪去弄这部分费用去?
刘万程听了都觉得好笑。二十年之后,像他给的,这么好的条件,你打着灯笼都找不到!那时候的提成比例会降到产值的千分之几,甚至与客户第一单签了,提成算你的,第二单就故意不签,然后过一段时间,重新与客户联系签单,那时候就没你什么事儿了。
至于吃饭,私企根本不在乎这个。人家在乎的,是你的价格、质量和能不能按时交货。你把这个做好了,人家巴不得请你吃饭,感谢你没给人家耽误事!
无论刘万程跟他们怎么解释,那六个人愣是听不明白,谁也没胆子接受这样的条件。
不接受,刘万程只能另行寻找业务员。向全厂招聘,后来干脆扩大到向社会招聘。原来的六个人只能下车间干活了。
第一个来应聘的,竟然是吴晓波。刘万程就纳闷:“你不是要去南方吗?”
吴晓波就奇怪:“我啥时候说过去南方啦?”
刘万程一想,也对。他是在吴晓波走了之后,才知道人家去南方的,现在这小子还没走呢。
吴晓波脑子活,一下就看明白了刘万程这个制度有利可图。关键是高秀菊给他下了“懿旨”:跟着刘万程学呀。不和刘万程在一块儿,他怎么学啊?
吴晓波出去混这些年,还真长了本事。那时候没有电脑,更没有高德地图一类的软件,想跑业务,周边厂家在哪里,打听起来都费事。
吴晓波有办法,那时候还流行电话簿。他去新华书店买厚厚一大本本市的电话簿来,那上面不但有各企业的联系电话,还有地址。
他把自己的想法一说,刘万程就知道这小子上道了。他也不亏待他,给他印了销售经理的名片,还找专门的广告公司,制作了介绍二分厂的彩色画册让他带着,挨个单位地分发。
吴晓波还知道留心眼儿,没有合作意向的厂家,他直接不给人家画册。画册上有二分厂的联系方式啊,万一对方哪一天突然想起来要和二分厂合作,按着那上面的联系电话找去,就没他什么事啦。所以,他只留自己的名片,不留任何其他联系方式。
当月吴晓波就弄来了五十多万的加工产品,成功填补了因为齿轮制造工艺改变而留出来的机加空缺。按照规定,他拿到了两万多块的提成。
两万多块,在那个年代,恐怕得挣差不多十年的工资才能挣来!
所有人都傻了。一月挣十年的钱,这不变资本家了吗?不成!不知有多少人向总厂反应,刘万程贪污腐败,在他领导下,一个跑外协的都能一月挣两万,他还不知道自己掖起多少来呢!
总厂领导牵头,厂纪委进驻二分厂调查取证。好在刘万程接受高强的教训,所有分厂经营活动都在公家账上,他没有贪公家一分钱。
总厂决定,给刘万程口头警告,下不为例。销售制度要改,提成不得超过一千。
刘万程不得不把吴晓波叫来,把总厂的处理决定通知他。
刘万程脸色很难看,对吴晓波说:“工厂总体的形势你也看到了,你能耐大也不行,总之不能冒头,枪打出头鸟,平均主义放光芒啊!”这话里,就流露出了悲愤。
这时候,刘万程倒和吴晓波站到同一观点上了。
首先,他撤销了营销科,将分厂原材料采购这一块,从营销科分离出来,归分厂办公室直接领导。
办公室设主任一名,负责所有分厂供应商管理以及分发福利,下达生产指令等所有杂务,配一个采购员,一个传达员。
原来分厂有个办公室主任,是原分厂的老车间主任,快退休了,基本属于在这里养老。刘万程直接赋予了办公室新的职能,那个老干部就力不从心了。他直接不让老干部上班了,在家等退休就行了。
新的办公室主任,刘万程让张静干了。这娘们儿别看势利眼挺厉害,论跑腿传话,还是完全可以胜任的。
最关键的一点,她和刘勇搞的那一出,直接轰动了整个江山机器厂,她变名人了。
不过这个名人不好当。在当时“破鞋”这个词,还在厂里职工口中流行。而张静,就是所有人都知道的“破鞋”了。
原本,像她这种情况,过去分厂不是没出过,一般都是给找个不引入注意的岗位安排了算完。按照这个原则,张静会像以前一样,回到三车间去干磨工。
刘万程没有这么做,反而给她升了官,这对她自己,对她以后和老公重新处好关系,都有莫大的帮助。
刘万程就是要张静感激他,抱着对他的感激,她才能真正为他卖命。这也是一个为官之道。
同时,刘万程也明白告诉张静,任命你做这个位置,我是顶着很大压力的。如果你做不好,连我都要被你搭进去,到时候别怪我让你下车间干活。
张静由此对刘万程千恩万谢,哪有不肯卖命的想法?
另外,刘万程把分厂材料库也交给张静管理。哪些材料必须常备,哪些东西不用常备占用资金,把“零库存”的概念灌输给她。
这些都是刘万程在以后的工作中,结合着一些管理理论知识和乡镇企业的实践,琢磨出来的。
张静爆发了极大的工作热情,做好主任工作的同时,盯着库管员盘库、制作表格。一个月的功夫,所有供货商都理清楚,供货月结制度建立,供货质量出现问题,还要对供货商进行罚款。
供货月结,相当于只要材料储备不超过一个月,分厂就等于没有被占用资金,这才是“零库存”的真正含义。
刘万程的“零库存”概念,为分厂腾出了二十多万的流动资金,看得张年发一愣一愣的。刘万程这小子这些招数都是从哪学来的?
当然都是从实践中得来的,有些甚至是张年发总结出来的,只是被刘万程结合着现代管理,给“数据化”了,现在的张年发还没倒过闷儿来。
有制度和好的办法,还得有好的执行人。在这一点上,张静当然功不可没。看着她搞出的成绩,所有反对她的人只能闭嘴,这也让她重新拾起了希望,再一次昂起头来做人,也算是刘万程暗地里伤害人家的一种补偿吧。
成功把采购权收归分厂之后,刘万程开始整顿销售。
过去是供应忙,销售清闲。现在,刘万程要彻底反过来。
过去由于耗材仓库没有消耗速度记录,不能做提前预判,基本上是采购每天都得出去买东西,就是缺个小螺丝,也得跑一趟。浪费了差旅费不说,一个采购都忙不过来。
现在,张静把仓库内所有的消耗材料做了统计,并整理出来每月各种耗材的消耗速度,列成表格,就一目了然了。
采购员只要按照这个表格,每月跟供应商联系一次,把所有耗材一次补齐就可以了。而且,一次采购的数量大,不用采购员出去,供应商就给免费送来了,到月底结清账目,还不用占用分厂资金。采购员也不用天天出去跑了,清闲下来。
而过去的销售员,则是天天坐在家里等着客户上门,价格不合适还不愿意搭理人家,典型的计划时代官老爷作风。
这一次,刘万程要彻底改革了。销售员改称业务员,业务员取消坐底工资,工资直接和销售成绩挂钩,没有销售成绩,就没有工资。
业务员跑业务,分厂不投入任何资金,跑来业务额的4%,就是业务员的工资和费用。你跑来一万块钱的活,里面就有你四百块,跑来十万,你就拿四千。
当然,与客户最后的合同签订权,掌握在分厂手里。也就是说分厂才有定价和选择干与不干的权力。
这是个工业城市,城市周边正在成立开发区,搞工业园,周边乡镇企业正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来。不管生产什么,都需要机械,都需要各种机械零件。而像江山机器厂这样正规而庞大的机械加工企业,那可是凤毛麟角。在这样的环境下,业务员再跑不到业务,那简直就是笑话了。
可真就有这样的笑话。营销科原先包括科长在内,有六个销售员。当刘万程的政策一公布,六个人就傻了。
没有工资我们怎么生活?我们知道哪儿有我们需要的活?到处乱跑,坐公交,打出租,请客户吃饭,不需要钱啊?我们上哪去弄这部分费用去?
刘万程听了都觉得好笑。二十年之后,像他给的,这么好的条件,你打着灯笼都找不到!那时候的提成比例会降到产值的千分之几,甚至与客户第一单签了,提成算你的,第二单就故意不签,然后过一段时间,重新与客户联系签单,那时候就没你什么事儿了。
至于吃饭,私企根本不在乎这个。人家在乎的,是你的价格、质量和能不能按时交货。你把这个做好了,人家巴不得请你吃饭,感谢你没给人家耽误事!
无论刘万程跟他们怎么解释,那六个人愣是听不明白,谁也没胆子接受这样的条件。
不接受,刘万程只能另行寻找业务员。向全厂招聘,后来干脆扩大到向社会招聘。原来的六个人只能下车间干活了。
第一个来应聘的,竟然是吴晓波。刘万程就纳闷:“你不是要去南方吗?”
吴晓波就奇怪:“我啥时候说过去南方啦?”
刘万程一想,也对。他是在吴晓波走了之后,才知道人家去南方的,现在这小子还没走呢。
吴晓波脑子活,一下就看明白了刘万程这个制度有利可图。关键是高秀菊给他下了“懿旨”:跟着刘万程学呀。不和刘万程在一块儿,他怎么学啊?
吴晓波出去混这些年,还真长了本事。那时候没有电脑,更没有高德地图一类的软件,想跑业务,周边厂家在哪里,打听起来都费事。
吴晓波有办法,那时候还流行电话簿。他去新华书店买厚厚一大本本市的电话簿来,那上面不但有各企业的联系电话,还有地址。
他把自己的想法一说,刘万程就知道这小子上道了。他也不亏待他,给他印了销售经理的名片,还找专门的广告公司,制作了介绍二分厂的彩色画册让他带着,挨个单位地分发。
吴晓波还知道留心眼儿,没有合作意向的厂家,他直接不给人家画册。画册上有二分厂的联系方式啊,万一对方哪一天突然想起来要和二分厂合作,按着那上面的联系电话找去,就没他什么事啦。所以,他只留自己的名片,不留任何其他联系方式。
当月吴晓波就弄来了五十多万的加工产品,成功填补了因为齿轮制造工艺改变而留出来的机加空缺。按照规定,他拿到了两万多块的提成。
两万多块,在那个年代,恐怕得挣差不多十年的工资才能挣来!
所有人都傻了。一月挣十年的钱,这不变资本家了吗?不成!不知有多少人向总厂反应,刘万程贪污腐败,在他领导下,一个跑外协的都能一月挣两万,他还不知道自己掖起多少来呢!
总厂领导牵头,厂纪委进驻二分厂调查取证。好在刘万程接受高强的教训,所有分厂经营活动都在公家账上,他没有贪公家一分钱。
总厂决定,给刘万程口头警告,下不为例。销售制度要改,提成不得超过一千。
刘万程不得不把吴晓波叫来,把总厂的处理决定通知他。
刘万程脸色很难看,对吴晓波说:“工厂总体的形势你也看到了,你能耐大也不行,总之不能冒头,枪打出头鸟,平均主义放光芒啊!”这话里,就流露出了悲愤。
这时候,刘万程倒和吴晓波站到同一观点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