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之青青麦穗_分卷阅读_50
  所以,西家自己打一口井,以后都不用去大井那里挑水喝了,村里其他人家都很羡慕。不用说别的,冬天冻的手都拿不出来,还要去井台上挑水,有时赶上谁把水弄撒了,上面还会结冰,不小心就会滑到。辘轳在冬天摇起来冰冰凉,冰得手直发木,所以不管男人还是女人,一提起挑水都很怵头。
  什么时候自己家也能打一眼井呢?看来西家的确是发达了,不光盖上了砖瓦房,还打了一眼井。大家或坐或站的一边看,一边聊两句天,虽然没有明说,但是每个人眼神中的羡慕是很明显的。
  收完秋,打好了井,又过了几天,几个匠人和栓子在领头带领下来了。他们回家后,家里有田的是紧着忙活,这样好快点来西家干活,他们心里怕万一拖拉着来晚了,西家等不及雇别人可就遭了。
  离房子大框完成已经过去一个月时间,房子早已经干好,秋天嘛,本来就秋干物燥,风一吹,秋老虎一晒,干得很快。
  这次动工就相当于现代的装修,顶棚吊好,铺上天花板;四壁抹上石灰,粉刷成白色,弄好后,又把屋子按照西远设计的样子隔了出来,此时给西家打制门窗家具的老木匠,也领着儿子过来了,和几个匠人一起把门窗安上,家具摆放好。
  新房正房五间,正房两侧又分别建了四间东西厢房。连着房子起了院墙,把房子和院子都围上,在大门处用青砖修了门楼,门楼和院墙上都铺了瓦片。
  五间正房因为南北向有二十四尺(八米)宽,所以从中间隔了一下,但是一般都是南边稍微宽一些,北面的稍微窄一点,正中间一进门是堂屋,相当于现在的客厅,是家里人干些活儿、吃饭或者招待客人的地方,堂屋的正中间靠北墙的地方摆着一张八仙桌,两侧摆着两把椅子,旁边靠东西墙分别也放了四把椅子。堂屋北面的屋子用做厨房,不过因为家里厢房也单隔出一间做灶房用,所以主屋的厨房只靠东西墙分别搭了两个砖砌的炉子,冬天把炒锅或者焖饭用的锅往上一放,炉子点燃,可以起到既做饭又取暖的作用。
  家里以前的大锅灶,如今被挪到了厢房的厨房,做量比较多的吃食的时候,可以来这里做,不过主要还是做以后往聚德楼送的吃食。
  堂屋东面的两间房,中间是爷爷奶奶的,最东边是西明文两口子的。这两间房都有套间,南面是平时坐卧的地方,搭的北炕,炕上靠墙摆着炕厨,底下一层可以放衣服,上面一层放被褥用。炕边挨门的一侧放着个小桌子,可以在它上边放些小东西,跟现代床头柜作用差不多。
  炕下另外一面靠墙则放着一个大衣柜,有两个双开门,一个门打开上边有一个隔层,可以把衣服叠起来放在上面,下一层比上面要长一些,上边有个横杆,可以把衣服挂在上边。另外一个双开门打开,除了下边打成两个隔层用来放衣服,上边也被打出两个隔层,不过中间加了抽屉,可以上锁,家里有什么东西需要锁起来的,可以放到里面。不过真正值钱宝贵的东西一定不会锁在这么明目张胆的地方就是了。
  往北去的小套间里,也盘着炕,这是准备家里来客人了可以当客房用,平时也可以放些东西。靠着墙摆着炕厨,不过地上没有衣柜,而是摆着一张小桌子。旁边放着两把椅子。
  爷爷奶奶和父母的房间是一样的布局,连里边的摆设都差不多。
  堂屋西边的两间房则归了小哥仨,靠堂屋的那间西远住,不过北面的小半间没有做成套间,而是单隔出来做了洗澡的地方。里面放着两个大木桶,旁边有一个小壁炉,冬天洗澡的时候把壁炉点燃,整个房间一会就会热乎乎的。
  最西面的一间给了西韦和卫成,卫成住南面,里面的套间西韦住,南面的搭成北炕,北面的搭成南炕。
  三个有套间的房间,炕上三尺高的地方都打上隔扇,最中间的地方装了一块玻璃,四面的木制隔扇雕花,爷爷奶奶的房间雕刻的是富贵满堂图案,西明文夫妇的房间雕刻的是祥云图案,卫成和西韦房间雕刻的是喜鹊登枝图案。
  最让大家吃惊的就是西家在隔间、在正房朝南窗户上,都安了一小块长宽五十公分左右的玻璃。
  要知道,现在虽然有玻璃,但是奇贵无比,除了有钱的富人家,贫苦人家窗户上都糊的窗户纸,虽然也透点亮,那点亮光只是比没有强些,从外面进到屋里一下子就暗了许多,要适应一会才能瞅清楚东西。西家这一安玻璃,别看只是一小块,而且因为制造工艺还很落伍,玻璃看上去不够透明,稍微有些模糊,而且也很厚,但是怎么也比窗户纸强啊,
  “哟,这不用开窗户,从屋里就能瞅着外面了。”村里人都惊讶地摸着窗户,真好啊,外面的阳光透过玻璃照进来,整个房间亮堂堂、暖洋洋的。
  是好啊,钱也好啊,就这八块小玻璃足足花了几十两银子好不好!西远实在忍受不了一到冬天窗户一关,人在屋里跟住老鼠洞似的感觉,所以不管家里人支持还是反对,都先悄没声地请孙叶帮着从府城给买了几块玻璃,尺寸西远当初设计房子的时候就想好了,打窗框地时候还特意和老木匠提了一下。
  除了窗户,西家屋里面的墙都粉刷成白色,棚顶订的是暗红色的天花板,和门窗一个颜色,地上都铺着青砖。
  当村里人暗叹着西家屋里设施稀奇的时候,那些匠人却感叹着西家的有钱。西家的房子从外面看和别的砖瓦房没什么大的区别,可是参与建房的这些匠人却知道,西家的房子可是起的两砖半的墙,这里的青砖比现代的红砖要大一些,所以两砖半的墙足有七十多公分厚,要知道这个厚度在现代北方的建筑中也是合格的。
  而且西家盖房子用的柁,打门窗用的木料都是纯红松的,红松可是北地最好的木材了。不但正屋是这么建的,连厢房都是,这样的屋子住起来,冬天估计不用烧炭火都能很暖和。而且人家西家的二层棚里还铺上了草木灰,这也是为了防冻而采取的措施。这样,屋子的顶上和四壁都扛风,屋子隔间之间的墙又做成了火墙,只要堂屋北边的灶上一烧火,整个房间的火墙就会热起来,这样的屋子要再不暖和就见鬼了。
  这可真赶上神仙住的地方好了。其实大家想说赶上皇帝住的地方好,不过怕引来麻烦,所以改成神仙,看来在人间神仙的威严的确不如皇帝大啊,所谓的县官不如现管。
  “大妹子,你这可是享福喽。”王三奶奶羡慕地对奶奶说,她和老太太站在院子里说话,眼睛看着打量着西家的院落。
  西家不管正屋还是厢房,房墙四周都铺出了一米远的青砖地,由正屋到大门之间也用青砖铺成一条两米宽的甬路,门楼下两扇朱漆大门,一扇门上开着一个小门,平时人来人往开小门就可以,有车出来进去时再把两扇大门都打开。
  哎!人家都用青砖铺院子了,自己家什么时候才能盖上瓦房啊!王三奶奶望着西家高高地门楼内心感慨到,这哪里还是普通的农家院,分明就和地主老财家的宅院一样嘛!
  是啊,西远家房子盖好,银子过手的足足有三百两,这些钱在彦绥城都够买三个房子了。
  不过西远的意思,他家不可能没事总盖房子,盖了这一次,可能就得住一辈子,一辈子生活的地方,当然要尽量弄得舒服些,所以能弄多好就弄多好。
  一开始爷爷还有父亲,包括二叔,瞧西远的眼神都带着不赞成,不过他们也拦不住,人家西远不声不响地把银子拿回来,不声不响地把一切安排好,他们只有照着干的份。
  如今房子建好,里边也收拾好,他们尽管还是心疼钱,也不得不承认建成后的新房子同自己当初想的就不在一个层面上,人家西远想的是有钱人家的宅院,他们想的是农家院,两相一对比,嗯,还是小远的主意盖出来的房子好,这住进去,睡觉都能笑醒喽。
  作者有话要说:  嗯,感觉是像现在的乡间别墅,金垚要是住进去也能睡觉都笑醒喽!
  关于打井和盖房子的事情,金垚都是请教的老家那边的一位长辈,因为金垚也不懂,所以就依样画瓢的给写下来了,可能有些生涩,只能说句抱歉了!
  还有正房的布局也是参考了老家那边的房子,如果因为地域的关系大家理解不能,就想象一下现在楼房室内设计,有些相似,但不完全一样。
  ☆、搬家
  等一切弄好,基本上已经进入初冬了,找人算了个好日子,西家正式搬家。本来家里东西就不多,除了粮食,生活用具、衣服被子什么的也没多少,新房子和老房子又挨着,所以搬起来一点也不费劲。
  新房子在西家老房子的西边,那里空地很大,有两个房基地的位置,当初打算盖房子的时候,西明文就去找里正,把空地都买了过来,办完相关手续,加上老房子的位置,西家现在的地方特别宽敞,西远合计着以后西韦卫成大了,家里再加盖房子的话,余出来的地方足够了。
  西明文搬完家后,二叔西明武也从杨家庄搬了回来。西明文亲自赶着驴车去接的,西明武家东西也不多,而且西明文搬家的时候,因为新房子那边什么都有,旧的家伙什西远就主张别拿了,奶奶和爷爷摸摸这个舍不得,摸摸那个舍不得,西远一看也不行啊,这旧家具什么的搬过去和新房子搭配也不协调啊,可是看老人的样子,又不想丢下,连忙解释,这些东西之所以不搬,就是等着二叔回来用。
  是的,西明武并没有搬到大哥家的新房子,而是搬到了老房子,本来大哥大嫂都说自己家现在地方大,房子也多,让他们住东边的厢房,房间都给留出来了,可是西明武和媳妇商量好后,说什么都没干——他要搬新房子里去,西明全就消停不了,也得闹着要往里搬,这不是给大哥家找事儿吗?
  所以他坚决要搬到老房子那去,这样西明全瞅着不是滋味也说不出来啥,总不至于让他回来找别人家的空屋子住吧?
  西家原本的三间草房,就这样给了西明武住,老太太心疼两个小的,让他们住自己新屋子的小套间,阳阳和小勇看爹娘也没拦着,很高兴地把自己那些破烂都搬到了奶奶那里。
  小孩子搬家,东西看着就叫人可笑,卫成和西韦也是,什么小弓啊,这是上次在彦绥城做得,还有弹弓啊、鸡毛毽子啊、做弹丸用的黄泥球啊、碗碟的碎片啊、木制的各种小东西啊……人家还郑重其事的把东西放在自己房间的大抽屉里,然后用把锁锁上,钥匙小心地藏起来,藏到自以为谁也不知道的地方。
  而真正的衣服、被子什么的,人家压根就没想着,都是家里大人给拿过来放好的。西韦和卫成虽然有自己的房间,可是只睡了半个晚上。
  搬家的第一天,西远熄了灯,躺在炕上盘算家里以后的日子,迷迷糊糊地刚要睡着,就听见门被轻轻推开的声音,然后两个小萝卜头在炕沿那低低的声音喊哥哥,西远一激灵马上醒了过来,起身看见西韦和卫成抱着被子,看见哥哥醒了,二话没说,马上上炕自己铺被子,自己一个房间什么的,等长大一点再说吧。所以现在两个小家伙白天有各自的房间,晚上还是跟着哥哥睡。
  老人一听说东西得给二儿子留着,就不那么犹豫了,他们只是舍不得浪费东西,老太太和老爷子都是一直过得苦日子,如今家里的日子虽然好了许多,但是节俭的习惯一点也没变,家里谁要是浪费一点粮食,把谷粒、玉米粒什么的弄到地上,都得马上捡起来,不然被爷爷奶奶给看见,准得唠叨半天,说不会过日子,糟践东西。
  用奶奶的话说,一个人一辈子老天爷给吃的粮食是有数的,人死了,就是他该吃的粮食吃完了,你浪费了多少,就得少吃多少,所以不能祸害粮食。因为老人的缘故,家里人对粮食也都很珍惜。
  别的东西老人不坚持搬了,可是奶奶舍不得他和爷爷屋子里面的那对木箱,那还是她和爷爷成亲时候办置的呢,对于老人来讲是个念想,家里别人也能理解他们的想法,人年纪大了,都比较念旧,所以把那两口箱子给搬了过去,找木匠重新给漆了一下,看上去还是崭新的。
  搬完家,按照这里的习俗,要请村里有头有脸的人和关系比较好的吃顿饭,而且,西明武回来,虽然跟村里里正早都说好了,但也有必要跟村里人打个招呼,所以这一顿是一定要好好请的。
  别的东西都是事先搬过去的,等到搬家的那天,把锅一挪,这才算是正是搬家。当天家里做了许多好吃的,该请谁早都在心里合计好了。
  厢房的灶房里,西远娘和二婶还有王大娘一起忙着做饭做菜,堂屋里爷爷和奶奶忙着招待请来的客人,北面的炉子生着火,水壶里面滋滋地烧着热水,不管谁来了,都会给沏上一杯茶,由西韦和卫成给端到面前。两个小的也嘴甜,不管是谁都笑呵呵地喊叔叔大伯,然后再请人家喝茶。
  村里人看着他们懂事勤快的样子,都喜爱地摸摸他们的脑袋。旁边西阳和西勇也帮着拿瓜子花生之类的招待客人,学着西韦卫成的样子。虎子和狗蛋也早跟着父亲来了,虎子和西明全一样,一来就抓了一把零食装到兜里,然后各个屋子乱串,摸摸这个扣扣那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