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穿之影帝重生帝王家_分卷阅读_52
……?!
天理呢!
胤祺捂了脑袋愕然地望着康熙,绞尽脑汁地在心里盘算着推脱的法子:“儿子还有织造府要管,三天就得去一趟——您总不能三天就陪儿子爬一趟墙头吧?”
“朕派人去取回来,你就在南书房陪着朕看。明儿叫九功把漱芳斋给你拾掇出来,你那鸟啊马的都养在那儿,叫敦复也在那里头给你跟他儿子讲课。讲完了课他来帮朕批折子,你们俩就在漱芳斋办你们的事儿——朕回头把你那几个暗卫也编进御前侍卫里头,叫他们贴身护着你,片刻都不准离人。”
康熙几乎想都不必想,张口就把胤祺的小心思给尽数堵了回去,又似笑非笑地望了他一眼,抬手按在自个儿这个儿子的脖颈上:“你若是再想耍赖,朕就给你栓根绳,那一头就绑在朕的手腕上,你就跟着朕一块儿的上朝吧……”
胤祺悲愤地眨了眨眼睛,终于放弃般低下了头,欲哭无泪地从嗓子眼儿里头低低应了一声。
清宫套路深啊……
第76章 议事
章程都给人家定下来了,纵然百般不愿千般推脱,胤祺也依然被不由分说地连窝端进了乾清宫里头去,委委屈屈地在漱芳斋安定了下来。
贪狼是次日傍晚才回来的,一听说自家主子居然在这么短的时间内都能又叫自个儿身立险地,也是恨不得一头撞在墙上,一时只觉既是自责又颇无奈:“主子,下回您要是真想过瘾,跟兄弟们说一声,大家伙在暗处守着绝不打搅——可千万再莫叫自个儿身处险境了……”
“知道了知道了,你可别念叨我了。”
胤祺这一天里头已被无数人耳提面命过,什么自家皇阿玛的“老实待着不准乱跑”,什么梁九功的“祖宗诶您就给奴才留条活路吧”,什么张老先生的“君子不立危墙之下”,连流风都跟着添乱,居然还敢对着他啾——啾什么啾,有本事砸他的院子,有本事拆了他皇阿玛的漱芳斋啊!
大抵也是看出了自家主子正处在暴躁的边缘,贪狼机智地咽回了剩下的话,不着痕迹地朝着门口靠拢。正准备伺机撤离,就又听见了胤祺的声音:“贪狼,你们家里人都好吗?”
“谢主子的恩德——他们过得都好。大哥已讨了一房媳妇,还给属下生了个小侄儿,虎头虎脑的叫人稀罕……”
一说起家里人,贪狼的面色便立时柔和起来,浅笑着轻声回了两句。胤祺见着他这般欢喜,心里头却也觉着高兴,含笑点了点头道:“那就好。缺什么你就跟我说,反正现在我什么都用不上,不如添补给那用得着的。”
“主子放心,属下的大哥有一把子力气,妹子也跟娘学了一手家传的缂丝功夫,日子过得宽松着呢。”
贪狼笑着应了一声,眼里便带了淡淡的自豪之色。胤祺微微点了点头,却又忽然敏锐地捉住了话里头的一个词,望着他好奇道:“你娘跟妹子竟懂得缂丝?我记着这东西是宋元两代在江南大兴,前代成了皇室专供,是用来绣龙袍的本事——可惜今朝太祖入关后,这门功夫就失传了……”
他知道这个,倒不是因为演过什么古装剧——在他前世接过的那些屈指可数的现代戏里,就有一部讲这江南钱塘镇丝绸产业转型的主旋律剧,虽说因为实在太主旋律而观者寥寥,可他倒是还记着里头那几乎被描写成了老祖宗传家宝的缂丝工艺。
剧倒是不重要,当时接下那个角色也不过是为转型做些个尝试罢了。只是提起这缂丝,却忽然叫他脑子里头隐隐冒出了个尚未成型的想法来……
“主子竟连这个都知道?”
贪狼好奇地应了一句,又微低了头无奈笑道:“属下儿时却也听娘亲说过,这缂丝传女不传儿,传媳不传婿,几乎就是穿金线的本事。前朝的时候若有了这门手艺,出门儿几乎都是叫人请着的,家里的姑娘十里八村都来求娶。可如今这没落的没落、失传的失传,宫里头也不稀罕了,只能给那些个过得精细的富贵人家零星着做几套……”
“宫里哪是就不稀罕了,还不是找不着这一门手艺了——除了你们家,还能找着别的家人有这本事吗?若是能找得着,过阵子兴有件大事儿给你们办呢。”
胤祺眼里带着兴奋的亮光,快步走到桌前,铺开了张纸写写画画起来。所谓主旋律央一大剧,无非就是改的哪些革,进了哪些步,国事民生兼济天下。虽然看着多少有些没趣儿,可里头有好些个法子却是拿真人真事儿改编的,效果更是早就拿现实的结果来证明过了——在他演过的那一部剧里面,就有这么一段儿汇集破产蚕农和失业的女织工进入缂丝工厂,以工代赈共同致富的桥段。
所谓流民,一是因为遭了灾毁了家园,二是因为不能操持原有的营生,既没了后路又没了前道儿,故而不得不流离失所艰辛求生。这几日康熙跟下头的官员发愁的事儿,不光是流民的安置问题,更担心这大批的流民走投无路涌入江南,会对江南的民生经济产生致命的冲击——可若是给他们找点儿活来干,既能做事又能赈灾,又岂不是两全其美?
认认真真地写满了一张纸,胤祺又仔细地从头到尾推敲了一番,改动了几处不合适大清国情的地方,便兴冲冲地往南书房赶去,打算再去试着交一回这半点儿都不好做的治国作业。
南书房今儿的人不少,除了他那位皇阿玛,还围着一圈儿有南书房行走职权的大臣。胤祺溜着门缝往里头瞅着,张老先生在,东宫的那个马齐也在,还有刚从下头回来没几日的于成龙,那个脑子进水了自诩五阿哥党的高士奇——这么四个人在这儿,看来议的准又是南面儿水灾的事儿了。
“阿哥,您在这儿干嘛呢?”
梁九功端着茶水上来,就见着胤祺正扒着门缝往里瞄,笑着问了一句便将门轻轻推开:“万岁爷,五阿哥过来了,在门口儿候着呢。”
“……”胤祺瞪了一眼这个忽然耿直起来的梁公公,缩了脖子心虚地笑了笑,利落地拍了袖子俯身道:“儿子给皇阿玛请安!”
“一会儿老实气儿都没有,成天介东跑西蹿的。”康熙正坐在炕上,见了他便轻笑着叱了一句,又拍了拍身边儿的位置,“进来吧——可巧儿正说着水灾的事呢。这事儿是你总揽下来的,也跟他们细念叨念叨。”
“诶。”胤祺老老实实地应了一声,快步走了过去,又朝着自家师父跟其余的几位大臣拱手行了个礼。除了张英依然只是对着他微笑颔首,剩下几人却是纷纷起身还过了礼,这才又重新坐下了,微倾了身子准备细听。
“前儿那份各省份的受灾细则是我跟廷玉兄一块儿拢出来的,借着于大人的名义递了上来,想来诸位大人也都看过了。吏治的混乱有赖皇阿玛雷霆震慑,又有于大人跟各位钦差合力治理,如今渐已平复,至于民生一时虽已平定,却依然隐患重重,难以一时理清,却也是急不得的。昨儿见了曹大人上的折子,上头说流民拖家带口渡江往南,如今江南省渐已无力支持,倒或许是这当口最要紧的事儿。”
揽了织造府这么久,汇报工作这种事儿胤祺自然熟的不能更熟,略一思索便坦然地侃侃而谈。在场的几位大臣都是或多或少知道这位小阿哥的底儿的,竟也没什么人觉着不对,个个儿凝神听着——可纵然心里头早已有了准备,这些个人却仍是不多时便神色微变,齐齐地望着这个半大的阿哥,眼里竟不由得显出了些惊叹之色来。
“好,不愧是朕的儿子。”
康熙揉了揉胤祺的脑袋,扫了一眼在场诸人的神色,眼里便显出满意的淡淡笑意来:“你来之前,朕叫他们议的也正是这么个事儿——江南流民一日多过一日,施粥安置又是一大笔银两,街上全是灾民,也叫江南的百姓生计混乱。马齐刚跟朕说要关城门,可你若是关了城门,岂不更是断了那些个本就颠沛流离无处可去的灾民最后的活路?”
马齐慌忙起身告罪,康熙却只是淡淡一笑,随意摆了摆手道:“不必这么紧张,南书房不是上朝,你们也不过是陪着朕随意的说一说,错了对了的本就无妨——小五儿,你也管着织造府有些个日子了,可有什么想法没有?”
——当然有,本来就是来交作业来的,谁知道居然赶上了家长给班主任开会?
胤祺在心底默默腹诽了一句,却是从袖子里头掏了一叠纸出来,双手递给康熙道:“儿子今儿也正琢磨这事儿呢,有些个粗浅的想法儿,本就是打算拿来请皇阿玛斧正的——依儿子所见,这流民流民,与寻常之民的差别不过就在这么个‘流’字儿上头,若是咱们把这流字给摘了,不就用不着为着这流民再头疼了?”
跟上一次不同,这次的想法,他可是有着七八分把握的——中国古代制度严苛,三教九流分得清楚,不能随意改换,是以自然跟本就没有过“以工代赈”这么个概念,没了生计就是没了活路。他还记着当年为着演戏学清史的时候,还提过因为这康雍乾三代的人口大爆炸,出现了大量无地可耕、无工可做的流民,最后生生拖垮了康乾盛世鼎盛泡沫的悲剧。
对于出身游牧民族的满人来说,这些个前朝传下的规矩制度本就没那么强的约束力,顺治朝更是已经废除了匠籍制度,不过是一时还想不出什么新的规矩来替换罢了。他提出的这种“以工代赈”的论法,搁在汉代或许会被打回去,搁在唐代或许会引起一场大辩论,可若是搁在这清朝,推行起来是绝不会有什么阻力的。
不出所料的,康熙一气儿将那张纸反反复复地读了三遍,越读目光越亮,末了竟是畅快地朗声大笑,欣慰地把这个儿子揽进怀里,狠狠地揉了一把脑袋:“好——好,这折子上得好!朕跟着满朝文武议了数日,竟不如朕的儿子一张纸有用,甚好!”
下头坐着的几人皆是连惊带疑地面面相觑,康熙却是含笑将那张纸递给了于成龙,又拍了拍自个儿这个儿子的额顶笑道:“虽然里头那些个法子想得还有些简单稚嫩,可其中道理却是一顶一的。不光是这一回的灾情有用,若是能办的明白,更是后世之福——等过了年朕就下江南巡察,亲自盯着他们把这事儿给推下去。如若推行的顺利,往后凡是有天灾人祸,都能照着这个章程办!”
……??
胤祺刚松了口气把心彻底落到了肚子里,就被后头的话引得愕然瞪大了眼——过完年就下江南的意思难道是……这么个寒冬腊月,他就要离开他温暖的地龙火炕,跟着他的皇阿玛在那凛冽的寒风里头,去又湿又冷的南方冻成一只来自北方的狗了?!
为什么——电视里明明演的不是这个样子的!明明下江南的时候都是春暖花开风景宜人,一路连游赏带吃好吃的顺便儿泡漂亮姑娘,为什么到了他要随驾的时候就是这冰天雪地的下江南了!
胤祺沉痛地捂住了胸口,可毕竟还是见着有外人在不敢耍赖,只能凑近了压低声音道:“皇阿玛是说……过完年就要——下江南?”
“自然,过了正月半就走,也叫你亲眼看一看朕治下的大好河山。”
康熙含笑拍了拍胤祺的背,语气坦然得令人肃然起敬。胤祺眨了眨眼睛,终于忍不住偷偷在心里狠狠地撇了把嘴。
——骗人,肯定是看他师父现在还没回来,所以他这位皇阿玛才会才不顾这大冬天就亲自追过去的!
深受打击的五阿哥在心底默默举起了火把,却还未待再开口,边上的于成龙已含笑出声道:“阿哥这法子倒是巧妙,以工代赈这话儿说得也精准。先帝爷已废了匠籍,寻常百姓亦可为这工匠之事。如此一来,既可叫灾民有饭吃、有银钱拿,给了那些个流民一条活路,又可解江南燃眉之急——若是当真行得通,实在是大功一件!”
“确实是个好主意,只是不知是否当真能有那么多的闲活儿拿出来做……若是抢了原本那些个工匠力巴的活儿,给了这些人活路,却又断了另一拨人的活路,岂不是反倒弄巧成拙了?”
马齐这功夫也已看完了那上头的章程,倒是不像康熙与于成龙看得这般乐观,微皱着眉提出了反对意见。胤祺却是早已猜到会有此一问,也不需多想,胸有成竹地笑道:“事儿都是人做的,只要我们能想出够多的事儿来,永远不愁没处儿安置人。”
说到这儿,胤祺特意顿了片刻叫这些个大人们好好想想,才又含笑继续道:“就拿我那侍卫来说,他们家是祖传缂丝的,这门手艺在宋元两代达到鼎盛,前朝更是专为宫中所用,还是我太祖入关定鼎天下之后才散入民间——咱在这儿打个比方,若是将那些个善纺织的妇人聚拢起来,专心雕琢这缂丝的织料衣裳,卖给那些个达官显贵高门大户的,能不能赚来银子?若是赚来了,又能不能养得起这平白多出来的妇人们?”
“善!阿哥此言,竟是隐隐有几分这老子‘天之道,损有于而补不足’的意思。”
张英含笑赞了一句,又微微颔首道:“江南多商贾,家中最盛银钱,据言为了一二戏子便可轻掷万两——如今若是能制出精巧的好东西来叫他们买,他们自家觉得乐意,又能养活那些无辜灾民。如此两全其美的好事,又何乐而不为?”
众人你一言我一语,竟是迅速地完善了这些个尚只是雏形的想法。不愧是当朝有了名的能臣干吏,不仅挑出了胤祺想法里头的纰漏跟不足,还在这个基础上大大地扩充了一番,由缂丝引申至精巧的摆件儿木雕,由善织妇人扩到了男女老少皆可为的手艺活儿,南书房一时竟是热闹得如朝堂一般。待到散议时,更是已由张英主笔,拟了一份颇完善的折子出来。
康熙已多日不曾这般舒心,含笑接过了那一份折子放好,又冲着几人道:“北溟这路已跑得熟了,此事便交由你来推行,去找曹寅一块儿主办,务必要用心办好——等过了年朕下去看的时候,若是江南形势稳定,你二人便是大功一件。”
劳碌命的于成龙任劳任怨地俯身应了是,正要退下去,却忽然想起件事儿来。脚步不由一顿,脸色便忽然显出了些尴尬来:“不瞒皇上,臣的大印——其实,其实还在黄大人那儿……”
“啊……对了,朕是叫他借你大印一用来着。”康熙不愧久为人君,略一愕然就二话不说地把这个锅背到了自个儿的身上,又拍了拍他的肩笑道:“监察御史毕竟是小了点儿,你这次的功劳朕还不曾赏过。恰好通政司那边副通政使出了个缺儿,你就先拿着那个印办事罢,原来的那个只当是朕跟你借的了。”
于成龙闻言又惊又喜,竟是退了一步才堪堪站稳,赶忙跪地叩谢圣恩——原来借大印居然还能升官儿的,要是早知道,他肯定早就借出去了……
政事已毕,君臣几人又说笑了一阵才各自散去,南书房也总算是再度清净了下来。康熙望着身边而这个一鸣惊人的儿子,终于还是忍不住一把抱在了怀里,用力地揉了揉他的脑袋笑道:“朕不过是安慰过你一次,你就能给朕憋出这么好的法子来。若是朕见天儿的安慰你,你能不能帮朕把河患给治理了?”
“那可有点儿困难,儿子水性不好。”胤祺认真地摇了摇头,又一本正经道:“索大人应该比较擅长,毕竟他们家有这个优良传统,通天河都能把那唐三藏驼过去呢……”
第77章 打架
天理呢!
胤祺捂了脑袋愕然地望着康熙,绞尽脑汁地在心里盘算着推脱的法子:“儿子还有织造府要管,三天就得去一趟——您总不能三天就陪儿子爬一趟墙头吧?”
“朕派人去取回来,你就在南书房陪着朕看。明儿叫九功把漱芳斋给你拾掇出来,你那鸟啊马的都养在那儿,叫敦复也在那里头给你跟他儿子讲课。讲完了课他来帮朕批折子,你们俩就在漱芳斋办你们的事儿——朕回头把你那几个暗卫也编进御前侍卫里头,叫他们贴身护着你,片刻都不准离人。”
康熙几乎想都不必想,张口就把胤祺的小心思给尽数堵了回去,又似笑非笑地望了他一眼,抬手按在自个儿这个儿子的脖颈上:“你若是再想耍赖,朕就给你栓根绳,那一头就绑在朕的手腕上,你就跟着朕一块儿的上朝吧……”
胤祺悲愤地眨了眨眼睛,终于放弃般低下了头,欲哭无泪地从嗓子眼儿里头低低应了一声。
清宫套路深啊……
第76章 议事
章程都给人家定下来了,纵然百般不愿千般推脱,胤祺也依然被不由分说地连窝端进了乾清宫里头去,委委屈屈地在漱芳斋安定了下来。
贪狼是次日傍晚才回来的,一听说自家主子居然在这么短的时间内都能又叫自个儿身立险地,也是恨不得一头撞在墙上,一时只觉既是自责又颇无奈:“主子,下回您要是真想过瘾,跟兄弟们说一声,大家伙在暗处守着绝不打搅——可千万再莫叫自个儿身处险境了……”
“知道了知道了,你可别念叨我了。”
胤祺这一天里头已被无数人耳提面命过,什么自家皇阿玛的“老实待着不准乱跑”,什么梁九功的“祖宗诶您就给奴才留条活路吧”,什么张老先生的“君子不立危墙之下”,连流风都跟着添乱,居然还敢对着他啾——啾什么啾,有本事砸他的院子,有本事拆了他皇阿玛的漱芳斋啊!
大抵也是看出了自家主子正处在暴躁的边缘,贪狼机智地咽回了剩下的话,不着痕迹地朝着门口靠拢。正准备伺机撤离,就又听见了胤祺的声音:“贪狼,你们家里人都好吗?”
“谢主子的恩德——他们过得都好。大哥已讨了一房媳妇,还给属下生了个小侄儿,虎头虎脑的叫人稀罕……”
一说起家里人,贪狼的面色便立时柔和起来,浅笑着轻声回了两句。胤祺见着他这般欢喜,心里头却也觉着高兴,含笑点了点头道:“那就好。缺什么你就跟我说,反正现在我什么都用不上,不如添补给那用得着的。”
“主子放心,属下的大哥有一把子力气,妹子也跟娘学了一手家传的缂丝功夫,日子过得宽松着呢。”
贪狼笑着应了一声,眼里便带了淡淡的自豪之色。胤祺微微点了点头,却又忽然敏锐地捉住了话里头的一个词,望着他好奇道:“你娘跟妹子竟懂得缂丝?我记着这东西是宋元两代在江南大兴,前代成了皇室专供,是用来绣龙袍的本事——可惜今朝太祖入关后,这门功夫就失传了……”
他知道这个,倒不是因为演过什么古装剧——在他前世接过的那些屈指可数的现代戏里,就有一部讲这江南钱塘镇丝绸产业转型的主旋律剧,虽说因为实在太主旋律而观者寥寥,可他倒是还记着里头那几乎被描写成了老祖宗传家宝的缂丝工艺。
剧倒是不重要,当时接下那个角色也不过是为转型做些个尝试罢了。只是提起这缂丝,却忽然叫他脑子里头隐隐冒出了个尚未成型的想法来……
“主子竟连这个都知道?”
贪狼好奇地应了一句,又微低了头无奈笑道:“属下儿时却也听娘亲说过,这缂丝传女不传儿,传媳不传婿,几乎就是穿金线的本事。前朝的时候若有了这门手艺,出门儿几乎都是叫人请着的,家里的姑娘十里八村都来求娶。可如今这没落的没落、失传的失传,宫里头也不稀罕了,只能给那些个过得精细的富贵人家零星着做几套……”
“宫里哪是就不稀罕了,还不是找不着这一门手艺了——除了你们家,还能找着别的家人有这本事吗?若是能找得着,过阵子兴有件大事儿给你们办呢。”
胤祺眼里带着兴奋的亮光,快步走到桌前,铺开了张纸写写画画起来。所谓主旋律央一大剧,无非就是改的哪些革,进了哪些步,国事民生兼济天下。虽然看着多少有些没趣儿,可里头有好些个法子却是拿真人真事儿改编的,效果更是早就拿现实的结果来证明过了——在他演过的那一部剧里面,就有这么一段儿汇集破产蚕农和失业的女织工进入缂丝工厂,以工代赈共同致富的桥段。
所谓流民,一是因为遭了灾毁了家园,二是因为不能操持原有的营生,既没了后路又没了前道儿,故而不得不流离失所艰辛求生。这几日康熙跟下头的官员发愁的事儿,不光是流民的安置问题,更担心这大批的流民走投无路涌入江南,会对江南的民生经济产生致命的冲击——可若是给他们找点儿活来干,既能做事又能赈灾,又岂不是两全其美?
认认真真地写满了一张纸,胤祺又仔细地从头到尾推敲了一番,改动了几处不合适大清国情的地方,便兴冲冲地往南书房赶去,打算再去试着交一回这半点儿都不好做的治国作业。
南书房今儿的人不少,除了他那位皇阿玛,还围着一圈儿有南书房行走职权的大臣。胤祺溜着门缝往里头瞅着,张老先生在,东宫的那个马齐也在,还有刚从下头回来没几日的于成龙,那个脑子进水了自诩五阿哥党的高士奇——这么四个人在这儿,看来议的准又是南面儿水灾的事儿了。
“阿哥,您在这儿干嘛呢?”
梁九功端着茶水上来,就见着胤祺正扒着门缝往里瞄,笑着问了一句便将门轻轻推开:“万岁爷,五阿哥过来了,在门口儿候着呢。”
“……”胤祺瞪了一眼这个忽然耿直起来的梁公公,缩了脖子心虚地笑了笑,利落地拍了袖子俯身道:“儿子给皇阿玛请安!”
“一会儿老实气儿都没有,成天介东跑西蹿的。”康熙正坐在炕上,见了他便轻笑着叱了一句,又拍了拍身边儿的位置,“进来吧——可巧儿正说着水灾的事呢。这事儿是你总揽下来的,也跟他们细念叨念叨。”
“诶。”胤祺老老实实地应了一声,快步走了过去,又朝着自家师父跟其余的几位大臣拱手行了个礼。除了张英依然只是对着他微笑颔首,剩下几人却是纷纷起身还过了礼,这才又重新坐下了,微倾了身子准备细听。
“前儿那份各省份的受灾细则是我跟廷玉兄一块儿拢出来的,借着于大人的名义递了上来,想来诸位大人也都看过了。吏治的混乱有赖皇阿玛雷霆震慑,又有于大人跟各位钦差合力治理,如今渐已平复,至于民生一时虽已平定,却依然隐患重重,难以一时理清,却也是急不得的。昨儿见了曹大人上的折子,上头说流民拖家带口渡江往南,如今江南省渐已无力支持,倒或许是这当口最要紧的事儿。”
揽了织造府这么久,汇报工作这种事儿胤祺自然熟的不能更熟,略一思索便坦然地侃侃而谈。在场的几位大臣都是或多或少知道这位小阿哥的底儿的,竟也没什么人觉着不对,个个儿凝神听着——可纵然心里头早已有了准备,这些个人却仍是不多时便神色微变,齐齐地望着这个半大的阿哥,眼里竟不由得显出了些惊叹之色来。
“好,不愧是朕的儿子。”
康熙揉了揉胤祺的脑袋,扫了一眼在场诸人的神色,眼里便显出满意的淡淡笑意来:“你来之前,朕叫他们议的也正是这么个事儿——江南流民一日多过一日,施粥安置又是一大笔银两,街上全是灾民,也叫江南的百姓生计混乱。马齐刚跟朕说要关城门,可你若是关了城门,岂不更是断了那些个本就颠沛流离无处可去的灾民最后的活路?”
马齐慌忙起身告罪,康熙却只是淡淡一笑,随意摆了摆手道:“不必这么紧张,南书房不是上朝,你们也不过是陪着朕随意的说一说,错了对了的本就无妨——小五儿,你也管着织造府有些个日子了,可有什么想法没有?”
——当然有,本来就是来交作业来的,谁知道居然赶上了家长给班主任开会?
胤祺在心底默默腹诽了一句,却是从袖子里头掏了一叠纸出来,双手递给康熙道:“儿子今儿也正琢磨这事儿呢,有些个粗浅的想法儿,本就是打算拿来请皇阿玛斧正的——依儿子所见,这流民流民,与寻常之民的差别不过就在这么个‘流’字儿上头,若是咱们把这流字给摘了,不就用不着为着这流民再头疼了?”
跟上一次不同,这次的想法,他可是有着七八分把握的——中国古代制度严苛,三教九流分得清楚,不能随意改换,是以自然跟本就没有过“以工代赈”这么个概念,没了生计就是没了活路。他还记着当年为着演戏学清史的时候,还提过因为这康雍乾三代的人口大爆炸,出现了大量无地可耕、无工可做的流民,最后生生拖垮了康乾盛世鼎盛泡沫的悲剧。
对于出身游牧民族的满人来说,这些个前朝传下的规矩制度本就没那么强的约束力,顺治朝更是已经废除了匠籍制度,不过是一时还想不出什么新的规矩来替换罢了。他提出的这种“以工代赈”的论法,搁在汉代或许会被打回去,搁在唐代或许会引起一场大辩论,可若是搁在这清朝,推行起来是绝不会有什么阻力的。
不出所料的,康熙一气儿将那张纸反反复复地读了三遍,越读目光越亮,末了竟是畅快地朗声大笑,欣慰地把这个儿子揽进怀里,狠狠地揉了一把脑袋:“好——好,这折子上得好!朕跟着满朝文武议了数日,竟不如朕的儿子一张纸有用,甚好!”
下头坐着的几人皆是连惊带疑地面面相觑,康熙却是含笑将那张纸递给了于成龙,又拍了拍自个儿这个儿子的额顶笑道:“虽然里头那些个法子想得还有些简单稚嫩,可其中道理却是一顶一的。不光是这一回的灾情有用,若是能办的明白,更是后世之福——等过了年朕就下江南巡察,亲自盯着他们把这事儿给推下去。如若推行的顺利,往后凡是有天灾人祸,都能照着这个章程办!”
……??
胤祺刚松了口气把心彻底落到了肚子里,就被后头的话引得愕然瞪大了眼——过完年就下江南的意思难道是……这么个寒冬腊月,他就要离开他温暖的地龙火炕,跟着他的皇阿玛在那凛冽的寒风里头,去又湿又冷的南方冻成一只来自北方的狗了?!
为什么——电视里明明演的不是这个样子的!明明下江南的时候都是春暖花开风景宜人,一路连游赏带吃好吃的顺便儿泡漂亮姑娘,为什么到了他要随驾的时候就是这冰天雪地的下江南了!
胤祺沉痛地捂住了胸口,可毕竟还是见着有外人在不敢耍赖,只能凑近了压低声音道:“皇阿玛是说……过完年就要——下江南?”
“自然,过了正月半就走,也叫你亲眼看一看朕治下的大好河山。”
康熙含笑拍了拍胤祺的背,语气坦然得令人肃然起敬。胤祺眨了眨眼睛,终于忍不住偷偷在心里狠狠地撇了把嘴。
——骗人,肯定是看他师父现在还没回来,所以他这位皇阿玛才会才不顾这大冬天就亲自追过去的!
深受打击的五阿哥在心底默默举起了火把,却还未待再开口,边上的于成龙已含笑出声道:“阿哥这法子倒是巧妙,以工代赈这话儿说得也精准。先帝爷已废了匠籍,寻常百姓亦可为这工匠之事。如此一来,既可叫灾民有饭吃、有银钱拿,给了那些个流民一条活路,又可解江南燃眉之急——若是当真行得通,实在是大功一件!”
“确实是个好主意,只是不知是否当真能有那么多的闲活儿拿出来做……若是抢了原本那些个工匠力巴的活儿,给了这些人活路,却又断了另一拨人的活路,岂不是反倒弄巧成拙了?”
马齐这功夫也已看完了那上头的章程,倒是不像康熙与于成龙看得这般乐观,微皱着眉提出了反对意见。胤祺却是早已猜到会有此一问,也不需多想,胸有成竹地笑道:“事儿都是人做的,只要我们能想出够多的事儿来,永远不愁没处儿安置人。”
说到这儿,胤祺特意顿了片刻叫这些个大人们好好想想,才又含笑继续道:“就拿我那侍卫来说,他们家是祖传缂丝的,这门手艺在宋元两代达到鼎盛,前朝更是专为宫中所用,还是我太祖入关定鼎天下之后才散入民间——咱在这儿打个比方,若是将那些个善纺织的妇人聚拢起来,专心雕琢这缂丝的织料衣裳,卖给那些个达官显贵高门大户的,能不能赚来银子?若是赚来了,又能不能养得起这平白多出来的妇人们?”
“善!阿哥此言,竟是隐隐有几分这老子‘天之道,损有于而补不足’的意思。”
张英含笑赞了一句,又微微颔首道:“江南多商贾,家中最盛银钱,据言为了一二戏子便可轻掷万两——如今若是能制出精巧的好东西来叫他们买,他们自家觉得乐意,又能养活那些无辜灾民。如此两全其美的好事,又何乐而不为?”
众人你一言我一语,竟是迅速地完善了这些个尚只是雏形的想法。不愧是当朝有了名的能臣干吏,不仅挑出了胤祺想法里头的纰漏跟不足,还在这个基础上大大地扩充了一番,由缂丝引申至精巧的摆件儿木雕,由善织妇人扩到了男女老少皆可为的手艺活儿,南书房一时竟是热闹得如朝堂一般。待到散议时,更是已由张英主笔,拟了一份颇完善的折子出来。
康熙已多日不曾这般舒心,含笑接过了那一份折子放好,又冲着几人道:“北溟这路已跑得熟了,此事便交由你来推行,去找曹寅一块儿主办,务必要用心办好——等过了年朕下去看的时候,若是江南形势稳定,你二人便是大功一件。”
劳碌命的于成龙任劳任怨地俯身应了是,正要退下去,却忽然想起件事儿来。脚步不由一顿,脸色便忽然显出了些尴尬来:“不瞒皇上,臣的大印——其实,其实还在黄大人那儿……”
“啊……对了,朕是叫他借你大印一用来着。”康熙不愧久为人君,略一愕然就二话不说地把这个锅背到了自个儿的身上,又拍了拍他的肩笑道:“监察御史毕竟是小了点儿,你这次的功劳朕还不曾赏过。恰好通政司那边副通政使出了个缺儿,你就先拿着那个印办事罢,原来的那个只当是朕跟你借的了。”
于成龙闻言又惊又喜,竟是退了一步才堪堪站稳,赶忙跪地叩谢圣恩——原来借大印居然还能升官儿的,要是早知道,他肯定早就借出去了……
政事已毕,君臣几人又说笑了一阵才各自散去,南书房也总算是再度清净了下来。康熙望着身边而这个一鸣惊人的儿子,终于还是忍不住一把抱在了怀里,用力地揉了揉他的脑袋笑道:“朕不过是安慰过你一次,你就能给朕憋出这么好的法子来。若是朕见天儿的安慰你,你能不能帮朕把河患给治理了?”
“那可有点儿困难,儿子水性不好。”胤祺认真地摇了摇头,又一本正经道:“索大人应该比较擅长,毕竟他们家有这个优良传统,通天河都能把那唐三藏驼过去呢……”
第77章 打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