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把外挂修好了_分卷阅读_8
邵奶奶的手指动了动,剧烈地抖了一下,又攥着了拳头,坚涩地道:“不用了。”
小胡老师和越宁都觉得有点奇怪,越宁猜着与她经历有关。邵奶奶据说也算是个地主家小姐,也识文解字,后来大家都一样了,因为一系列的原因,嫁了个粗汉。性格有点说清道不明的坚韧与软弱并存,儿子因为亲爹要跟亲娘断绝关系,二十年前自杀了。丈夫后来喝醉掉河里淹死了,如今寡居。
但是,越宁永远记得,张桂兰在他伤了胳膊之后,带他跑到镇上找小姑子哭诉的时候,邵奶奶一面喂他吃了个菜包子,一面说:“要争气,别认命。”所以,他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总要照顾这个老人一二。
“那……眼镜总是要的吧?”越宁知道自己的优势所在,蹲在地上,一双白净修长的手放在邵奶奶的膝头,可怜巴巴地仰着眼,一双大眼眨啊眨,眼角的泪痣弱化了上挑的眼角所带来的气势,嘴角下垂,看起来委屈透了。仿佛邵奶奶不答应他下一刻就要哭出来,真是可怜又可爱。连小胡老师看了,都忘了这货一路刷脸卡刷过来的阔气劲儿了。
邵奶奶不由心就软了:“嗐,收孩子的东西,算什么呢?”
越宁微笑道:“那以后跟您讨水喝。”
邵奶奶拗不过,答应了,师生俩走的时候,书报也没带走,邵奶奶呆坐了一阵儿,拿起眼镜来戴上,终于伸手捏了一本画报。
————————————————————————————————
镇上的事儿办完,小胡老师先回去了,越宁把代购的东西买齐了,中间靠一张好看的脸砍价成功,还多赚了两块钱。一样一样清点收好,回了孙家,却听李援朝说:“下回过来,带身换洗的衣裳。”
“啊?”
“秋忙假了,你还过来住。”
越宁一拍脑门儿:“哎。”
想了想,出门到卤货摊子上买了点鸡爪,切了两个猪耳朵,给孙家添菜。孙国平对这大侄儿佩服得五体投地,一挑大拇指:“大侄儿,服了!”来回走个亲戚都能变着花儿赚钱,这是孙国平最佩服的地方。等长大了,怕不能石头里榨出油来?
越宁但笑不语,琢磨着秋忙了,他也没旁的事儿干,小弟们有不少家里有田的。学校的秋忙假也有讲究,会收每个学生几斤、十几斤不等的粮食,算是考核学生是不是帮忙在田里干活了。越宁的学校也有这个规定,镇上的学校也是。他就动起脑筋来,将小弟们组织起来,给田里人帮忙。可以承包田间地头送水送饭业务,加上一点田间成年人干起来耽误时间又不能没人干的杂活。划片分区,应该不难。
虽然每家都有小孩子可以做活计,但是有统筹安排跟只是自家忙碌,还是有区别的。这么想着,越宁就活动了起来,找几户人口多的人家协商,不收现钱,帮着送茶饭、联系了镇上曾接济过他几顿饭的小饭馆推出外卖业务,秋收结束,田里散的庄稼就归他们了。小饭馆也不收现钱,拿粮食换一定的兑换比例换饭。他看得明白,如果你让人拿钱来买饭,许多人就宁愿饿着了,如果让他们拿粮食之类的“土特产”来换,人们就会大方很多。
越宁在镇上的口碑信誉极佳,大人看他一个干净漂亮的小孩儿,倒有一半不好意思拒绝的——秋收都能忙疯掉,自家孩子到处乱跑也管不了,时常有出事的,伤着还好,淹死的也不是没有。有越宁出马领着,安全也能有保证,权当付辛苦费了。
没想到的是,下回等他过来一组织,效率居然十分可观。要知道,自从农村大包干之后,就是各家自顾自,什么生产队组织同劳动,到点儿一起吃饭,那都是浮云。秋收就那么几天,还得防着下雨,忙得一天能吃上一顿饭就谢天谢地了。现在好了,有越宁兜揽,他们只管干活,旁的一概不用关心。第三天上,就有还忙的人家,也要求参与进来。因为前两天没加入,所以要求打个折,越宁估算了一下人手,也答应了。
这活计很轻松,因为不用他自己干,所以有足够的时间跟小弟们讲点故事,顺口说说自己的学习生活之类。当然,也就顺便把学校里有一个转着圈儿回来刷初一的“同学”看他不太顺眼的事儿说了出去。看到小弟们差不多听进去了,他才动身去看张老头要教他什么。
出乎意料的是,他认为“人品也信得过”的张老头开口就是:“后生,回回跑几十里山路,累不累?”
“啊?”
“教你个巧,学不巧?”
越宁莫名其妙地点点头:“学什么?”
张老头再一开口,越宁就要给他跪了,什么叫“呼吸吐纳之法”?
张老头说完了,问道:“记住了?”
越宁的记性挺好,点点头。
“那行了,两不相欠啊。”
越宁:“……”他张老头跟前一蹲,“您老到底什么来历?”
张老头闭目不答。越宁无奈地:“书店里还有几本旧书,《易》啊什么的,我都看过,您这个有点门道。建国四十来年了,还有不能说的么?”
张老头霍地睁开了眼,得戴老花镜的眼睛居然迸出点寒光来:“看你后生没丧良心,道上,哪是那么好混的?安生过你的日子,念书,做官,才有前途。”
越宁头上灯泡一闪,试探地问:“您还是大侠?”
张老头嘿嘿一笑:“你以为我是郭靖呐?老头我是反动会道门!”
【卧槽!这条退路不能用了!】是的,越宁本来是将张老头当另一条退路的。他原想借吴斌动手的机会,装作被打伤脑袋得了怪病,李家势必抛弃他,他再跑到孤儿院,然后寻个看起来比李家更弱势的人收留他。杜绝李家一切要求“报恩”的借口。要报,也是报张老头。
邵奶奶太软和了,估计闹不起来,张老头倒是有戏,越宁也信任他们俩。现在……好人变成“反动会道门”,这画风变得也忒快了!越宁重生以来头一次觉得有点晕。
第10章 逃离(十)
越宁在云里雾里飘了一会儿,很快回过神儿来。就像他说的,建国四十年了,什么反动会道门也都兴不起风浪来了。往事已矣,张老头不想说,他硬问了也没意思。想了一想,他谨慎地道:“既然这样,您能帮我一个忙么?”
张老头摸摸下巴:“那要看什么事了。”
越宁慢吞吞地道:“这些日子进山的时候,到这几个地方常转悠一下。”
张老头有点奇怪:“这倒奇怪了,后生,把话说明白了。”
越宁犹豫了一下:“我怕过不了多久,我会在这几个地方出事。”
张老头瞪大了眼睛:“什么?”
因为吴斌快要动手了啊!秋忙假过后就是期中考试了,越宁不打算藏拙,照往年的经验,考试成绩公布之日,就是吴斌挨揍之时。近来吴斌已经被他折磨得要疯了,就差这最后一根稻草了,这是一件没有办法的事情。越宁既不能为了吴斌不挨揍就装傻,也没办让吴斌不挨揍——只要吴斌还吃他爹的饭,就得受他爹的管。照目前的情势,吴斌是极有可能提前动手的。
越宁斟酌着措词:“有人要动我。”
张老头很是诧异:“就你?”将越宁上下看了又看,也看不出他有什么要人拦路打劫谋害的地方。论长相,是一等一的好,讲人品,张老头活这么久,也就见过那么两个,这么点年纪就这样的,这是头一份儿,论脾气,也是好得很。也没见作恶,相反,还一直在做好事。你要说为利吧,普通庄户人家的孩子,也牵扯不进什么争权夺利里面去。
越宁为难地笑笑:“我也吃不太准,没证据,不能说人。您要有空,来回走走,兴许就救我一命了。”这事儿他连证据都没有,连告发都没地方告去——告了也没人会搭理,难道要说“我觉得吴斌要打残我”?这时节是没人会把这个当回事的。
上辈子他倒是跟张桂兰讲过“吴斌眼神不大对”,张桂兰就没当回事儿。等出了事儿,才想起来,哎呀,这不是跟我说过么?一嚷嚷,把李家人嚷起来堵吴家门了。要到了钱,就被李建设以“孩子跟你说过了,你没放在心上,把孩子害了,真是个败家娘们”为由,将责任推给了张桂兰,要离婚。这个理由很站得住脚,杨秀芳也只能给小姑子要了点不算少的生活费回来。
张老头想了一想:“也成。”反正他也时常去山里打点兔子山鸡什么的打打牙祭,偶尔还会卖给路过收野味到县城卖的二道贩子。
越宁又给他说了一遍几个可能的时间,张老头越发觉得奇怪了:“你倒像是知道什么一样。”
越宁道:“吃不准的事儿,我不好说出来,只能劳烦您了。”
“行。照我教你的,多练练,遇着事儿,能跑得快些,兴许就躲过去了。”张老头的好奇心被激了起来。
一老一小并不很熟悉,张老头对越宁也只是初具好感,且达不到“一见倾心”的地步,并不会去刨根问底,要将越宁的事情给承包了。举手之劳的事情,倒是可以做一做。
越宁算的几个日子,大约就是期中考后,他会上镇上来的周末,张老头也就权当是做好事,到路上迎他一回。且张老头也有点好奇,想看看难得镇上来了一个与旁人不一样的小孩儿,他能做出些什么来。毕竟,这样像是个“圣人”的好人,不是大奸,就是大忠。能见识一回,也算开了眼了。
————————————————————————————————
越宁并没有将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张老头身上,他那身装备,依旧随身带着。因为有了钱,还买了个水枪,里头装好辣椒水。又弄了个玩具小汽车,一按就“呜呜”地跟警笛似的响,拆下了上面的警报器装着。又跟到镇上来看他的小胡老师悄悄说了自己的猜测。小胡老师看着挺单纯一个人,居然没有反驳,只说:“自己小心。”又问越宁什么时候回去,怎么回去。
越宁乖乖地答道:“我在这儿挣点稻子交给学校,搭破烂王的车回去。”
小胡老师才不问了。
秋忙结束,越宁搭了破烂王的货车到了三家村,随车带了大口袋稻子,干干净净、漂漂亮亮地回来了。出去消闲,还赚东西回来了,简直丧心病狂!一个秋忙假下来,他搞的业务挣了不少稻子。除了给小跟班们分一分,还拿一部分给邵奶奶、张老头等孤寡老人,自己扛了四十斤稻子回来了。
越宁的样子, “就不像是个该干庄稼活的”,全村如果还有一个人是默许不下地的,就他了。人长得漂亮,就是占便宜,他天生一副该十指不沾阳春水的模样。万万没想到,秋收他还挣能稻子回来了!交完了学校的秋忙假二十斤,他还剩二十斤拿回家。不多,但是能耐,尤其这稻子还不是他自己拣的,是指挥别人干的。
稻子交到家里,他又从包里拿了一包猪耳朵、一包猪心、一包鸡爪,给李家弟仨分了,都说是在镇上赚的。包里还有点水果糖、几支发卡、一点小零碎儿,他都挨家散了。同学聚一块儿吃五香瓜子,满口香。三家村里人都指指点点,或当面、或背后,说他有机灵。
陪他回来的李援朝进村就将他夸了一通,怎么怎么厉害,怎么怎么懂事儿,镇上人怎么怎么喜欢他……
吴斌在家帮忙,累得像条狗,一句表扬没有。跟吴支书讲,也要去镇上。又被吴支书打了一顿:“要脸不要?跟人后头学,你能学得像?什么时候你能想点有用的招啊?看书去,要期中考了,考不好扒了你的皮!”
吴支书讲这个话的时候,透着对越宁的极大欣赏,他比他儿子聪明得多,也更大气一点。当官儿么,得会笼络人,越是能人越要笼络。天下能人多了,那都是要结交的,挨个人嫉妒下去,累也累死了。将来孩子都是要走出去的,天宽地广,老乡间互相照顾,再正常不过了。
可惜儿子太蠢,怎么教都不开窍,学习还不好。
吴斌随即转了个心眼儿,说是到镇上书店买书。哎,这个行,吴支书给了他二十块钱,家里的自行车也让他骑走了。吴斌揣着钱就踩点去了。这会儿田里庄稼差不多收完了,往后地里就不会有人,路上的行人也会少很多。吴斌正好找个机会把越宁给办了。打断他的狗腿!
越宁也察觉到了不对劲,一个村上的,有点大动静就能知道。吴斌连着两个星期往镇上跑,镇上人却告诉越宁,他到了买本书就回来。可却花了差不多一整天的时间,这时间合不上。越宁就知道,吴斌要动手了。
小胡老师和越宁都觉得有点奇怪,越宁猜着与她经历有关。邵奶奶据说也算是个地主家小姐,也识文解字,后来大家都一样了,因为一系列的原因,嫁了个粗汉。性格有点说清道不明的坚韧与软弱并存,儿子因为亲爹要跟亲娘断绝关系,二十年前自杀了。丈夫后来喝醉掉河里淹死了,如今寡居。
但是,越宁永远记得,张桂兰在他伤了胳膊之后,带他跑到镇上找小姑子哭诉的时候,邵奶奶一面喂他吃了个菜包子,一面说:“要争气,别认命。”所以,他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总要照顾这个老人一二。
“那……眼镜总是要的吧?”越宁知道自己的优势所在,蹲在地上,一双白净修长的手放在邵奶奶的膝头,可怜巴巴地仰着眼,一双大眼眨啊眨,眼角的泪痣弱化了上挑的眼角所带来的气势,嘴角下垂,看起来委屈透了。仿佛邵奶奶不答应他下一刻就要哭出来,真是可怜又可爱。连小胡老师看了,都忘了这货一路刷脸卡刷过来的阔气劲儿了。
邵奶奶不由心就软了:“嗐,收孩子的东西,算什么呢?”
越宁微笑道:“那以后跟您讨水喝。”
邵奶奶拗不过,答应了,师生俩走的时候,书报也没带走,邵奶奶呆坐了一阵儿,拿起眼镜来戴上,终于伸手捏了一本画报。
————————————————————————————————
镇上的事儿办完,小胡老师先回去了,越宁把代购的东西买齐了,中间靠一张好看的脸砍价成功,还多赚了两块钱。一样一样清点收好,回了孙家,却听李援朝说:“下回过来,带身换洗的衣裳。”
“啊?”
“秋忙假了,你还过来住。”
越宁一拍脑门儿:“哎。”
想了想,出门到卤货摊子上买了点鸡爪,切了两个猪耳朵,给孙家添菜。孙国平对这大侄儿佩服得五体投地,一挑大拇指:“大侄儿,服了!”来回走个亲戚都能变着花儿赚钱,这是孙国平最佩服的地方。等长大了,怕不能石头里榨出油来?
越宁但笑不语,琢磨着秋忙了,他也没旁的事儿干,小弟们有不少家里有田的。学校的秋忙假也有讲究,会收每个学生几斤、十几斤不等的粮食,算是考核学生是不是帮忙在田里干活了。越宁的学校也有这个规定,镇上的学校也是。他就动起脑筋来,将小弟们组织起来,给田里人帮忙。可以承包田间地头送水送饭业务,加上一点田间成年人干起来耽误时间又不能没人干的杂活。划片分区,应该不难。
虽然每家都有小孩子可以做活计,但是有统筹安排跟只是自家忙碌,还是有区别的。这么想着,越宁就活动了起来,找几户人口多的人家协商,不收现钱,帮着送茶饭、联系了镇上曾接济过他几顿饭的小饭馆推出外卖业务,秋收结束,田里散的庄稼就归他们了。小饭馆也不收现钱,拿粮食换一定的兑换比例换饭。他看得明白,如果你让人拿钱来买饭,许多人就宁愿饿着了,如果让他们拿粮食之类的“土特产”来换,人们就会大方很多。
越宁在镇上的口碑信誉极佳,大人看他一个干净漂亮的小孩儿,倒有一半不好意思拒绝的——秋收都能忙疯掉,自家孩子到处乱跑也管不了,时常有出事的,伤着还好,淹死的也不是没有。有越宁出马领着,安全也能有保证,权当付辛苦费了。
没想到的是,下回等他过来一组织,效率居然十分可观。要知道,自从农村大包干之后,就是各家自顾自,什么生产队组织同劳动,到点儿一起吃饭,那都是浮云。秋收就那么几天,还得防着下雨,忙得一天能吃上一顿饭就谢天谢地了。现在好了,有越宁兜揽,他们只管干活,旁的一概不用关心。第三天上,就有还忙的人家,也要求参与进来。因为前两天没加入,所以要求打个折,越宁估算了一下人手,也答应了。
这活计很轻松,因为不用他自己干,所以有足够的时间跟小弟们讲点故事,顺口说说自己的学习生活之类。当然,也就顺便把学校里有一个转着圈儿回来刷初一的“同学”看他不太顺眼的事儿说了出去。看到小弟们差不多听进去了,他才动身去看张老头要教他什么。
出乎意料的是,他认为“人品也信得过”的张老头开口就是:“后生,回回跑几十里山路,累不累?”
“啊?”
“教你个巧,学不巧?”
越宁莫名其妙地点点头:“学什么?”
张老头再一开口,越宁就要给他跪了,什么叫“呼吸吐纳之法”?
张老头说完了,问道:“记住了?”
越宁的记性挺好,点点头。
“那行了,两不相欠啊。”
越宁:“……”他张老头跟前一蹲,“您老到底什么来历?”
张老头闭目不答。越宁无奈地:“书店里还有几本旧书,《易》啊什么的,我都看过,您这个有点门道。建国四十来年了,还有不能说的么?”
张老头霍地睁开了眼,得戴老花镜的眼睛居然迸出点寒光来:“看你后生没丧良心,道上,哪是那么好混的?安生过你的日子,念书,做官,才有前途。”
越宁头上灯泡一闪,试探地问:“您还是大侠?”
张老头嘿嘿一笑:“你以为我是郭靖呐?老头我是反动会道门!”
【卧槽!这条退路不能用了!】是的,越宁本来是将张老头当另一条退路的。他原想借吴斌动手的机会,装作被打伤脑袋得了怪病,李家势必抛弃他,他再跑到孤儿院,然后寻个看起来比李家更弱势的人收留他。杜绝李家一切要求“报恩”的借口。要报,也是报张老头。
邵奶奶太软和了,估计闹不起来,张老头倒是有戏,越宁也信任他们俩。现在……好人变成“反动会道门”,这画风变得也忒快了!越宁重生以来头一次觉得有点晕。
第10章 逃离(十)
越宁在云里雾里飘了一会儿,很快回过神儿来。就像他说的,建国四十年了,什么反动会道门也都兴不起风浪来了。往事已矣,张老头不想说,他硬问了也没意思。想了一想,他谨慎地道:“既然这样,您能帮我一个忙么?”
张老头摸摸下巴:“那要看什么事了。”
越宁慢吞吞地道:“这些日子进山的时候,到这几个地方常转悠一下。”
张老头有点奇怪:“这倒奇怪了,后生,把话说明白了。”
越宁犹豫了一下:“我怕过不了多久,我会在这几个地方出事。”
张老头瞪大了眼睛:“什么?”
因为吴斌快要动手了啊!秋忙假过后就是期中考试了,越宁不打算藏拙,照往年的经验,考试成绩公布之日,就是吴斌挨揍之时。近来吴斌已经被他折磨得要疯了,就差这最后一根稻草了,这是一件没有办法的事情。越宁既不能为了吴斌不挨揍就装傻,也没办让吴斌不挨揍——只要吴斌还吃他爹的饭,就得受他爹的管。照目前的情势,吴斌是极有可能提前动手的。
越宁斟酌着措词:“有人要动我。”
张老头很是诧异:“就你?”将越宁上下看了又看,也看不出他有什么要人拦路打劫谋害的地方。论长相,是一等一的好,讲人品,张老头活这么久,也就见过那么两个,这么点年纪就这样的,这是头一份儿,论脾气,也是好得很。也没见作恶,相反,还一直在做好事。你要说为利吧,普通庄户人家的孩子,也牵扯不进什么争权夺利里面去。
越宁为难地笑笑:“我也吃不太准,没证据,不能说人。您要有空,来回走走,兴许就救我一命了。”这事儿他连证据都没有,连告发都没地方告去——告了也没人会搭理,难道要说“我觉得吴斌要打残我”?这时节是没人会把这个当回事的。
上辈子他倒是跟张桂兰讲过“吴斌眼神不大对”,张桂兰就没当回事儿。等出了事儿,才想起来,哎呀,这不是跟我说过么?一嚷嚷,把李家人嚷起来堵吴家门了。要到了钱,就被李建设以“孩子跟你说过了,你没放在心上,把孩子害了,真是个败家娘们”为由,将责任推给了张桂兰,要离婚。这个理由很站得住脚,杨秀芳也只能给小姑子要了点不算少的生活费回来。
张老头想了一想:“也成。”反正他也时常去山里打点兔子山鸡什么的打打牙祭,偶尔还会卖给路过收野味到县城卖的二道贩子。
越宁又给他说了一遍几个可能的时间,张老头越发觉得奇怪了:“你倒像是知道什么一样。”
越宁道:“吃不准的事儿,我不好说出来,只能劳烦您了。”
“行。照我教你的,多练练,遇着事儿,能跑得快些,兴许就躲过去了。”张老头的好奇心被激了起来。
一老一小并不很熟悉,张老头对越宁也只是初具好感,且达不到“一见倾心”的地步,并不会去刨根问底,要将越宁的事情给承包了。举手之劳的事情,倒是可以做一做。
越宁算的几个日子,大约就是期中考后,他会上镇上来的周末,张老头也就权当是做好事,到路上迎他一回。且张老头也有点好奇,想看看难得镇上来了一个与旁人不一样的小孩儿,他能做出些什么来。毕竟,这样像是个“圣人”的好人,不是大奸,就是大忠。能见识一回,也算开了眼了。
————————————————————————————————
越宁并没有将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张老头身上,他那身装备,依旧随身带着。因为有了钱,还买了个水枪,里头装好辣椒水。又弄了个玩具小汽车,一按就“呜呜”地跟警笛似的响,拆下了上面的警报器装着。又跟到镇上来看他的小胡老师悄悄说了自己的猜测。小胡老师看着挺单纯一个人,居然没有反驳,只说:“自己小心。”又问越宁什么时候回去,怎么回去。
越宁乖乖地答道:“我在这儿挣点稻子交给学校,搭破烂王的车回去。”
小胡老师才不问了。
秋忙结束,越宁搭了破烂王的货车到了三家村,随车带了大口袋稻子,干干净净、漂漂亮亮地回来了。出去消闲,还赚东西回来了,简直丧心病狂!一个秋忙假下来,他搞的业务挣了不少稻子。除了给小跟班们分一分,还拿一部分给邵奶奶、张老头等孤寡老人,自己扛了四十斤稻子回来了。
越宁的样子, “就不像是个该干庄稼活的”,全村如果还有一个人是默许不下地的,就他了。人长得漂亮,就是占便宜,他天生一副该十指不沾阳春水的模样。万万没想到,秋收他还挣能稻子回来了!交完了学校的秋忙假二十斤,他还剩二十斤拿回家。不多,但是能耐,尤其这稻子还不是他自己拣的,是指挥别人干的。
稻子交到家里,他又从包里拿了一包猪耳朵、一包猪心、一包鸡爪,给李家弟仨分了,都说是在镇上赚的。包里还有点水果糖、几支发卡、一点小零碎儿,他都挨家散了。同学聚一块儿吃五香瓜子,满口香。三家村里人都指指点点,或当面、或背后,说他有机灵。
陪他回来的李援朝进村就将他夸了一通,怎么怎么厉害,怎么怎么懂事儿,镇上人怎么怎么喜欢他……
吴斌在家帮忙,累得像条狗,一句表扬没有。跟吴支书讲,也要去镇上。又被吴支书打了一顿:“要脸不要?跟人后头学,你能学得像?什么时候你能想点有用的招啊?看书去,要期中考了,考不好扒了你的皮!”
吴支书讲这个话的时候,透着对越宁的极大欣赏,他比他儿子聪明得多,也更大气一点。当官儿么,得会笼络人,越是能人越要笼络。天下能人多了,那都是要结交的,挨个人嫉妒下去,累也累死了。将来孩子都是要走出去的,天宽地广,老乡间互相照顾,再正常不过了。
可惜儿子太蠢,怎么教都不开窍,学习还不好。
吴斌随即转了个心眼儿,说是到镇上书店买书。哎,这个行,吴支书给了他二十块钱,家里的自行车也让他骑走了。吴斌揣着钱就踩点去了。这会儿田里庄稼差不多收完了,往后地里就不会有人,路上的行人也会少很多。吴斌正好找个机会把越宁给办了。打断他的狗腿!
越宁也察觉到了不对劲,一个村上的,有点大动静就能知道。吴斌连着两个星期往镇上跑,镇上人却告诉越宁,他到了买本书就回来。可却花了差不多一整天的时间,这时间合不上。越宁就知道,吴斌要动手了。